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2 08:1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1

1、学习2-7小结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2、指导学生课前收集麋鹿资料,课上学当小讲解员,练习抓住要点介绍麋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理念]富有情趣、突出自主、强化实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感知“麋鹿的生活天堂”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

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2、班级交流

3、总结:麋鹿传奇——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4、听说2008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三、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2、引导学生尽可能说,然后教师补充

四、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2、自己练习:

3、同桌练习:

4、班级交流

五:总结课文: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

六:作业:把你向人们介绍的关于麋鹿的演说稿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阅读能力

引言

童话是一种虚幻故事,它通过幻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叙述神奇曲折的故事,它生动浅显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因此,童话课对于小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童话课文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好童话故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1.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法,而童话的语言简单活泼明快、优美自然,很适合朗读。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讲,朗读的侧重点是思考问题,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学着感悟,学会理性思考。朗读要达到读音准确、语言流利、带有感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感知童话课文中的用词、造句、布局,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比如范读、引读、齐读、领读、赛读、默读、同桌分角一边演,一边读。如在教《狮子和鹿》一课时,课文的第一、二段教师可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把鹿的惊喜读出来。第三、四段中对自己的角和腿有着赞美和抱怨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语气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两个“多么”拉长,读出自我欣赏和赞美的情感;当读到“唉”“太细了”时,要把语调放低,语速放慢,将不满和抱怨的情绪读出来。在读第五、六段中的“忽然听到、猛一回头”这些词汇时,语速要快,把紧张、危急的气氛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仔细揣摩、体会,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扮演不同的角色边演边读,当学生沉浸在童话故事中时,自然就能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同时也能对故事的内容深刻理解。

2.多方面提出问题,锻炼思考能力

童话课文中有许多因素是未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提问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阅读巨人回来前后花园不同景致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主动去深入地阅读课文,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更能深入地理解。再比如教《七颗钻石》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第一、二段,之后让学生思考,接下来学生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思考之后,可能就会提出“水罐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随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课文。通过教师的点拨,同W们的讨论,可以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先出示一个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去年的树》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针对这个课文题目都想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思考一会儿就会问“去年的树是什么样的? 难道今年的树会和去年的树不同吗?它们会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在教师不断引导下,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时,不仅从中找到了答案,还能发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3.评判不同角色,培养美好情感

童话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小学生从中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对错,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培养小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感。在进行童话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评判,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美丑。引导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明白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各自的价值,如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让一组学生扮演陶罐,另一组学生扮演铁罐,再让两组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体会两种罐子不同的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陶罐的外观美和铁罐的实用价值。也可以让学生扮作是两只罐子的朋友,和罐子进行沟通和对话,体会童话故事中主人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给学生讲事物的命运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道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想象复述,开发思维、锻炼语言能力

童话课文中的语言非常生动优美、浅显规范意义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复述童话故事,开发思维、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段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而具有幻想色彩的童话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课文的场景、角色、语言、自己所喜欢的形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简单、详细和创造性不同的复述方式,把童话故事复述出来。如《七颗钻石》一课,教师提问学生进行想象“小姑娘找水累倒睡着了,她会做什么样的梦呢?”学生复述想象创造的故事,通过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语言鉴赏能力。

结语

童话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在小学童话课文教学中,既要重视童话本身的文学性,又要关注它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话使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让童话引导着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评判观,从而使小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燕萍.对小学语文开展童话创新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42~43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 体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教育之共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教育工作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认为创新型的美术教育应构建其特有的、系统的体系,下面我想从幼儿美术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方面来阐发一点见解。

一、构建准确的目标体系

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以《纲要》为指导思想,目标的表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重视其兴趣、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在目标的达成上就充分体现层次性。如在《大班:小鱼捉迷藏》中,目标确立为以下三点:1、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2、能创造性的表现鱼的不同花纹,尝试用不规则线条大胆表现鱼的形态,并能大胆的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3、能在不规则的线条中找出小鱼的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鱼鳍等身体结构。

目标体系的建构,能确保美术教学开展的方向正确。在确立活动目标时,只有将“创造力发展”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并细化到每个具体目标中,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迈出第一步。

二、构建适宜的内容体系

在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我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主题式开展,促使幼儿纵向、深入的表现同一系列内容,并尝试运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给幼儿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以促进每位幼儿自主的、富有个性的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大多以主题系列的形式开展,如“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了猫、兔子、狮子、长颈鹿、螃蟹等内容进行表现。其次,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作画材料。如在小班时,我安排了手指画、油画棒、棉签画、印染画和拓印画等;中班时,安排了多色水彩笔画、水粉画、油画棒画等;到大班后,我安排了单色笔画、版画、水墨画、砂画等。另外,我也先后尝试在十余种自然物上作画,如:石头、过塑膜、草帽、蒲扇、透明伞、报纸、电脑包装泡沫、气球、大型纸盒、卫生纸内芯、一次性餐具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更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潜能。

内容体系的建构,能确保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浓厚、持久,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孩子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应根据新的美术教学目标和观念,选择丰富多彩的内容开展活动。

三、构建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组织与实施体系

(一)通过反复的尝试、不断的研讨,初步总结出以下四大基本环节:

1、观察形象、情景体验环节

2、引导提问、巩固认识环节

3、幼儿创作、教师引导环节

4、作品欣赏、评价反思环节

在这样的组织过程下,更重视幼儿作画前的经验,更强调教师的随机引导,更突出过程中的评价与欣赏。

(二)六点教师指导策略:

1、挖掘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丰富内容;

2、通过情绪体验环节,激发投入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深入观察,丰富幼儿的经验;

4、共同讨论方法,发挥幼儿的独创性;

5、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发挥幼儿的创作潜能;

6、以走廊为站台,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在以上几点指导策略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环节都是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对其独创性的发展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

组织与实施体系的建构,能确保幼儿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组织与实施,是美术教学能否发挥幼儿创造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两个“不等式”。

首先,“自主≠自由”。整个活动是在老师“看似无意却有意”的引导下进行的。 如自由选择材料、自由表现作品、大胆互评等环节,虽然表面是在教师的“低控制”下,其实教师一直在关注每位幼儿,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在目标的指引下,富有个性的表现。

其次,“不示范≠学不会”。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很少示范,即使示范,也只限于两种情况:局部难点的示范。这样的过程,我在实施时,也经历了一段迷茫的时期,但通过摸索,我加大对幼儿观察的引导、对作品的赏析,再加上螺旋式的主题系列活动,孩子们开始适应了这一形式,而且创造力得到了飞速发展。

四、构建赏识性和导向性评价体系

在研究中,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并尝试从美术教学活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两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构,能确保幼儿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第一,评价的内容从“学术性”转变为“情感性”。幼儿绘画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在评价时,切忌以“技巧”为唯一评价标准,多以“喜不喜欢”等情感性的内容为主。

第二,评价的主体从“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评价不单单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应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幼儿的鉴赏水平。

第三,评价的时间从“结果化”转变为“过程化”。应运用过程评价法,结合观察创作过程和绘画作品两者进行评价。

第四,评价的标准从“水平化”转变为“层次化”。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切忌用一条水平线去评价幼儿作品,而应从活动标准的达成、孩子原有发展水平、绘画和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三个层次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要在幼儿园美术创新中培养幼儿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独特的人,教师首先要树立美术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意识,应提高创造教育的能力,应掌握美术创新教育的要求、方法和策略。其次恰当运用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法与学法,使幼儿真正成为“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有创造的人”, 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明贵.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谈. 黑龙江教育,1996 .

2、邓海霞. 幼儿美术教育新探.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

3、张莹.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安徽教育,2000.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4

一、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随处可见。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融合了各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化、人文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汲取各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宗教习俗等,作为美国动画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在动画创作中不仅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还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以及深刻的反思。

(一)文化关怀的体现

在动漫文化方面,美国动画不仅坚守本国的核心文化、特色文化,而且也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开放性,注意吸收整合多元文化元素。如:1998年,由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埃及王子》,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为故事蓝本,反映了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故事。该片在制作中有数百位历史遗迹宗教学者作为顾问,人物形象和场景非常到位地体现了埃及的独特文化和历史风貌,主题体现了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成为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情感关怀的体现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动画影片中赋予角色人性的光辉,使影片中的角色具有了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品质,它们善良、正直、团结,具有伟大的亲情,高尚的友情,纯洁的爱情。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人类的情感是一部影片的核心所在,是影片主题的关键和精髓。例如2009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飞屋环游记》中,不仅诠释了对梦想的执着追逐,对爱情坚定的信仰,对承诺的坚守,还能看到对老年人真挚的关怀,甚至有评论家能联想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接受教育的差异。

(三)成长关怀的体现

动画片是上帝献给童心未泯者的礼物,它承载着我们长大后无处安放的童心和深埋心底却未曾放弃的童梦,所以“成长”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在美国动画作品中。如:美国迪士尼在1942年的作品《小鹿斑比》是一部主题强调爱与温馨的作品,故事描述斑比从出生便与森林伙伴们一起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学习成长,但是当人类带着猎枪闯入森林,摧毁了它们的家园,只有爱是抚平伤痕的唯一力量。影片中对森林的和谐气氛与动物们善良的本性,处理得十分深入,展现了纯真的童心及处处有爱的寓意。

二、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特点

美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多年来,美国动画一直处于全球动画市场的领导地位,美国动画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电影的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以各种手段将人文关怀融入丰富的文化土壤中,以此不断发展。

(一)题材来源的多元性

动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对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的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

(二)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美国动画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来自于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进取性和创新性特征,影响着美国动画的文化取向;另一方面作为美国文化价值核心的个人主义精神,同样存在于美国动画中,并促进着美国动画的发展;此外,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也同时推动了动画产业。在美国动画中,经常可以看到蕴含在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爱情、真善美等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在动画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体现了动画影片思想深度上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在讲述爱情的同时,也给人类上了一堂丰富的环保课,促使观众对自己行为和对地球未来的思考;本片中也涉及了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价值观对美国世俗价值观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以及人对机器的依赖。

·电影理论程娅:探析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艺术体现 (三)关注对象的广泛性

美国动画电影,将人文关怀关注于每个年龄段的受众,在主题内容上寓教于乐。比如《玩具总动员3》激起的怀旧是属于已经长大的80后;《海底总动员》通过“万里寻亲”的亲情故事使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影片通过“大逃亡”的成长故事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勇敢和坚强;《超人总动员》则体现出了对中年危机的关注和关怀;虽然这些动画关注的焦点不同,但美国动画从未放弃最初的受众群体——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童趣,保持童趣的同时给孩子们树立起了真正的美德和品质榜样,这点也是美国动画人文关怀的精髓。

三、人文关怀在美国动画中的影响意义

(一)在美国动画中的温情风格

美国动画以主流动画为主,有较强的主流化倾向。动画题材强调影片的教育作用和民族文化,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的故事构架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影片突出表现了父子之情;而《勇敢传说》是迪士尼与皮克斯工作室首次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动画片,影片以中世纪的苏格兰为舞台,讲述主人公梅莉达抗争传统束缚,为了争取自己获得真爱的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影片对于主人公与母亲经历矛盾与和解过程的细致刻画,使这部影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二)在美国动画中感受到的生活感悟

篇5

1.建立0-6岁早期教育的体系

综观当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儿童早期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学前教育普及和职能的扩大,起始年龄的向前延伸,无一不表明学前教育在整个人生发展中的作用.《纲要》将0-6岁儿童的教育内容纳入五个领域,这不仅意味着学前教育机构将按照《纲要》要求,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也意味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发生着质的变化,体现了学前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思想.

2.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们编纂的教材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牢固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依据《纲要》精神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逻辑顺序建构教材,正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将幼儿发展为本和社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从对立向渗透和整合,反映社会发展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合一,体现时代精神和优质学前教育的理念.

3.实现领域内容的整合和共生

本着尊重幼儿生命个体的精神,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用整合的观念建构课程,提供幼儿需要的经验内容,着眼与幼儿最基本的感性经验的积累,获得最基本的发展;同时又顾及幼儿各自经验的扩展和特殊能力的需要,近可能地体现启蒙性和广泛性,自主性与提高性的;同时,将来自于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合理地有效地吸纳到教师的预设内容中去.试图建立一种使人性,智性同社会相互协调的新教材.

4.注重开启幼儿多元智能

我们将理智地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提供既兼顾幼儿发展个别差异性,又考虑幼儿发展全面性的课程构架,寻找相对符合幼儿兴趣又可以容许不同幼儿共同学习的内容,在差异性和全面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将五个发展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经验有效地整合到课程目标之中,开启幼儿的多元智能.

二.编写特点

依据《纲要》中划分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整合活动"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的系列教材,在选择和组合教材的内容方面,我们遵循两个线索:其一是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将幼儿的学习置于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生活实景中,通过培养幼儿的各种智能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其二是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领域内容与一体,积累相关的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以整合的主题为活动线索:将托,小,中,大五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按各年龄发展的阶段序和知识的逻辑序有机结合,以整合的主题形式呈现.教师用书及幼儿用书按四个年龄段划分,其中教师用书每年龄段分上,下两册;小,中,大班每学期的幼儿用书为五册(学习手册三本,操作手册两本),托班幼儿用书为四册(学习手册两本,操作手册两本).

2以趣味性,操作性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依据年幼儿童知识和经验是通过自身与客观世界的交互过程中自我建构的原理,我们在教材的内容选编和幼儿操作材料的,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鼓励幼儿手脑并用,看说结合.

3以开放和互动的方式建构课程:根据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学习理论,我们倡导以开放和互动的方式建构课程,重视家庭,社区和幼儿教育机构间的互动,有效利用各方资源建构课程;重视师生间的共生和互动,为幼儿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综上是我们编纂本教材的基本思想想法,力图使《纲要》精神得到全面,正确的反映.

《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方案

一课程理念: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B>课程改革过程和趋势,我们不难发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幼儿主体建构,确立科学合理的以幼儿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以《B>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对2-6岁儿童发展诸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市从一期到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10年历程,尝试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在寻找适合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我们教育实践的智慧和具体操作策略.

1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始终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B>课程的建构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儿童发展"四个字,即"怎样发展","如何看待发展","如何有效发展".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进行幼儿教育的问题.20__年教育部颁布的《B>教育指导纲要》反复多次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明确提出:"B>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在建构B>课程时,努力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考虑社会进步;汲取心理学,教育学多种理论的合理内核,由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内外分离走向内外结合;由重自然发展,或环境教育决定走向重相互作用.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依据"0-3岁儿童是按自己的大纲学习"和"我们的大纲必须符合幼儿(3-6岁)发展的大纲"的思想本课程.主题从"我"(幼儿)——"小小的我","长大的我","了不起的我"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至多,由表及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内容不断的丰富,拓展,深入,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幼儿早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正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全体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全面性——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全体性——所有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性的幼儿都应享有每天的优质教育.

差异性——尊重有遗传携带和环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个体特征.

持续性——所有影响幼儿的活动,都应对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起坚决的作用.

努力使幼儿发展为本和社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从对立走向渗透和整合,反映社会发展应有的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合一,体现时代精神和优质整合的学前教育理念.

2努力实现课程的整合与共生:

当今,整合在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学前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B> 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B>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将"整合"作为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这就意味着B>课程应该而且必须从提高幼儿基本素质出发,关注各种因素间的互动与渗透,反映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有鉴于此,本课程的整合还体现在教育观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手段——幼儿发展系统的有机,有序,有效的整合,而非简单,笼统,盲目的堆砌.

教育观念——价值观,哲学观,儿童观,合理吸纳各流派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

活动目标——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

活动内容——五大领域,三个方面(共同生活,表达表现,探索世界)

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家长,教师,保育员,幼儿,社会有关成员.

财力资源:信息,材料,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教育方法,手段——游戏,运动,教学,生活,区域活动,集体,小组,个别,讨论,交流等.

我们试图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活动,使各领域及领域间得以有机整合."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努力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获得最基本的感性经验,得到最基本的发展,形成对幼儿的全面综合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关注来自于幼儿生成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或合理地有效地吸到教师的预设活动之中,或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为幼儿的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中寻找平衡点.

本课程的主题内容是通过五大领域的各类活动得以反映,是根据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考虑到全国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现有条件的不同,在主题活动计划表中,凡打上*的活动内容,均有一定的拓展性,使用者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使用.

3注重多元文化影响,开启幼儿多元智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村概念的形成,使得教育的国界和种族的分界线变得模糊起来,在这样的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理应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海纳世界多元文化起积极的作用.椐此,优秀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三只小猪,七色花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国粹京剧等),体现我国地方特点,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的内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经验.

多元智能理论还给予我们启示:"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但是除了个别的奇特个体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以多种智能组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儿童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加德纳)因此,《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强调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寻找相对符合幼儿兴趣,又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幼儿共同学习的经验.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和全面性,可能性与必要性的两端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将《纲要》中提出的五大领域与幼儿的基本经验有效地整合起来,置幼儿的学习于一个有意义的丰富的生活实景中.

二课程框架:

《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是依据20__年教育部颁布的《B>教育指导纲要》和《B>工作规程》建构的.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幼儿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改革的实践三方面因素,形成了三根撑起本课程基本框架的龙骨,按照五大领域的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同时,我们强调在执行新课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一些刻板的观念:

其一;以星期为完成教育任务的唯一时间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将幼儿看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强调规格化,标准化,忽略了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其二:彻底打破单学科的体系,力图使班级两位教师单学科的分工状况成为历史.强调通过两位教师的共同执行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综合教育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其三:关注幼儿个体需求与发展,突出区域活动在个别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将教学活动看作是完成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努力体现B>教育活动的游戏化,个别化.

其四:本课程主题内容的安排,原则上体现了幼儿发展心理序和知识结构逻辑序的,但这个序在执行中不是一层不变的,最合理的序是最适应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所以教师在运用中还得要从实际出发.

本课程是以主题为核心构建的,它主要由主题说明与目标,主题活动计划表,活动进程一栏,活动和活动评价五部分组成.

1.主题说明与目标

是对该主题作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主要说明了该主题对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及主题实施的预期目标.但主题目标不完全等同于幼儿的发展目标.

2.主题活动计划表

它是有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进程,活动形式,重点领域,幼儿用书,配套材料等七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作了概要的提示,可以帮助使用者清楚地了解该活动的实施安排,形成对该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给教师运用本课程时做参考,教师在运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使用.

3.主题活动进程一览

介绍某一内容在B>一日生活多个环节中的主要实施建议,以体现B>课程存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是B>与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建的思想.凡是打有*的,表示该活动还提供详细的操作过程.

4.活动:

为使用者提供了活动的详细操作步骤.但它不是封闭的,不可改变的;活动只是为方便大家的使用提供具体的参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特点,有选择的使用.尤其是建议与提示,留给了使用者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5.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目的有二: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促进教师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使用说明:

在使用本课程方案时,请关注如下方面:

1.尽管全国各地有许多同仁参与我们的教材编写,但是在实施本课程方案时,仍要充分考虑使用者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与特点,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完善,发展本课程方案.凡在活动名称旁打*的地方,既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活动操作过程,同时也表示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 ,有选择地使用.

2.课程方案提供的具体活动进程一览,是为了强调B>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思想,突出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社会(社区)活动,混龄活动,混班活动,参观活动等在B>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进程一览仅是提供使用者在开展某一活动时的参考进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不同的活动切入口,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

3.鉴于"0--3"岁儿童和"3--6"岁儿童在身心发展和学习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托班教材的内容选择,活动类型,活动方式等都与小,中,大班不同,强调教育形式的个别化,游戏化,实景化.请在使用托班课程方案时,准确把握和理解编写者的意图,牢牢把握2-3岁托儿的年龄特点,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托儿教育幼儿化"的倾向.

4.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实施个别化教学,我们除了编制一部分与带*活动内容相配套的各年龄班幼儿的操作材料,还了一部分拓展主题内容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中使用.

四.操作策略:

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自98年拉开帷幕以来,至今已步入了地七个年头.这些年来,由二期课改所带来全新的理念,整合的课程,多元的互动,全面的开放,正以崭新的视角对广大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当我们的教师放开紧拽着孩子的手,惊叹"孩子的世界真精彩"的同时,也为由教改实践所带来的许多两难问题而"无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彷徨,困惑.一些教师感叹到: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现在越来越不会做了.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恐怕还在于我们对谁是教育的"中心"和教育的"出发点"在哪儿的看法上.

"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反映二期课改中心思想和突破性口号的提出,直接地对我们以往和现在自身的教育行为产生质疑,对我们原有教育中心的确立和评价的标准进行反思.

《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力图尝试从根本上对B>围绕课程转,教师围着教材转,幼儿围着老师原地团团转的"教学法则"进行改革.改变惯常的以学科为主的思路,将B>的一日活动各环节看作是满足和发展幼儿多样化需要的途径,打破B>的围墙,将机构教育,家庭,社会(社区)资源有效地整合;将教育内容,要求与每个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发生在其身边鲜活的事件相关联;将幼儿的学习置于一个更广泛更丰富的社会背景之中.因此,满足和发展幼儿多样化需要的教育至少应该具有:

活动的参与性——教师不是活动的唯一者.教师,幼儿,家长,社会有关成员可以共同参与B>的活动."爸爸妈妈做一天老师","牙科医生来我园".

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教学活动仅是B>多样化活动之一.游戏,运动,生活,亲子,混龄,混班,区域活动等都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活动样式."自助型活动自助午茶,午餐","混龄体育活动".

活动结构的可变性——任何活动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有结构但不是僵化的,教师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即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序,又充分考虑幼儿群体及不同个体即时的各种需求.

活动内容的生成性——教师根据各类活动的预期目标,选择内容开展活动,但在各类活动进行中,对幼儿感兴趣的,即时生成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补充,吸纳到教师的预设内容之中."下雨了—霉雨季节—踩雨水—听雨声—雨水哪里去了—盛雨水—瓶口大小与多少关系—容量守恒".

活动方式的选择性——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体现自我决定与参与决策的乐趣,为不同幼儿潜能的展露提供了条件与机会."区域活动形式等".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课程实施依内容的不同采用全班,小组,个别,亲子,混龄,混班等形式,满足幼儿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小组—自由结伴,兴趣结伴,任务结伴".

活动时空的开放性——B>一日的活动有安排,但不是唯安排.

活动评价的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幼儿贴标签,排名次,而是促进在其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推动进一步的发展.

《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是在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系统知识教育到重生活教育,从重集体教育到关注个性化教育,从静态教育到动态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B>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反映了时代精神.《多元整合》的内容以具有核心概念的主题为线索,将五大领域内容加以整合,建立了全面发展的课程构架.运用的当今全新的教育理论,全面地,细致地考虑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平衡的课程方案,一套使人性,智性与社会相协调的新教材.我们恳切希望全国幼教同行在教育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原有的课程内容,让我们编写组的全体工作者及时分享大家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五.内容,时间,教师安排

《多元整合B>活动课程》是以教育部颁布的《B>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主题的形式将五大领域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的一个超领域课程.本课程与以往分学科建构的课程不一样,它试图反映幼儿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双主体"的思想.为便于广大教师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本课程,特作如下几方面说明:

内容安排

本课程每册(小,中,大班)有四个核心主题,每个核心主题包含20多个具体的活动安排.原则上教师可依据课程目录提供的内容顺序,依次作出每月,每周的活动安排.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如:对于大班"我生活的环境"主题,农村和城市B>教师在内容选择上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本课程在这方面就给不同地区的教师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时间安排

通常,一个核心主题能够满足教师一个月的保教活动内容需要,每册内容则可提供教师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是,由于各地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不一,体验不同,教师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切忌一刀切,每个内容进行时间的长短应视本班幼儿实际掌握的情况和兴趣而定.如:大班"了不起的我"主题可以进行一个月,也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教学安排

两位教师分学科教学的安排应成为历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教师要学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因此,两位教师应共同备课,共同,安排教学活动.

附:上海市某B>使用本套教材的二个主题计划(月,周)进程表,仅供参考.

我上B>啦主题活动计划

班级:小一班预设日期:20__.9.1-20__.9.28

目标:

1.了解,熟悉B>的生活,有上B>的自豪感.

2.认识B>里的人,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3.享受与同伴分享食物,游戏的乐趣.

4.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课程

活动内容安排(预设)

学习

我上B>——我的B>,B>象我家,B>里做游戏,老师我爱你,五颜六色的菜

能干宝宝——爸爸的大口袋,自己动手,自己吃香喷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特别的礼物

开心乐园——快乐宝宝,好朋友,宝宝玩水,亲亲好朋友

游戏

美工区——小纸人,什锦菜,快乐小车

探索区——神奇水世界,拼拼玩玩

生活区——给娃娃喂食,苹果树

运动

1.小兔送蘑菇2.小花鹿3.跳进圆圈

生活

1.做个笑娃 娃2.吃饭

环境创设

创设温馨的家庭式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尽早融入集体生活.

分批带领幼儿参观B>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摸摸,玩玩不同的玩具.

家长工作

提供新生入园准备细则,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尽早适应B>的集体生活.

2.亲子游艺活动"B>真开心".3.推出家教文章,引导家长关注家园联系栏.

反思与调整:

第1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小一班日期:04.9.1-04.9.3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是否能高兴来园,并愿意和老师打招呼.

是否会自由选择玩具.

种类

小社会

区角游戏

角色游戏

材料

拖拉玩具,大串珠,娃娃家餐具等.

运动

要求

愿意和同伴一起玩.

喜欢模仿他人的运动动作

内容

小铃铛

开火车

小铃铛

生活

要求

学习使用餐具,尝试独立进餐.

熟悉盥洗环境.

内容

吃饭不要喂2.悄悄话

学习

个别

观察XX幼儿情绪是否稳定找出其哭闹的主要原因

分组与

集体

我的B>

玩具商店

哥哥姐姐本领大

特色

活动

亲子游艺

好孩子

小电影

观察与总结:

第2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小一班日期:04.9.6-04.9.10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是否能愉快来园,愿意自选玩具.

是否愿意和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种类

区角活动

小社会

小社会

区角活动

科常室

材料

娃娃,餐具,大串珠等

运动

要求

愿意跟着老师学做模仿动作.

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内容

小动物

小动物

小火车

小动物

小火车

生活

要求

愿意自己动手吃饭.

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内容

吃饭不要喂

2.情景表演:漱口

学习

个别

观察XX幼儿在群体中活动的情绪表现,行为,语言表现

分组与

集体

高高兴兴上B>

可爱的小动物

大家一起玩

我的B>

哥哥姐姐的画

特色

活动

好宝宝

图形宝宝找家

找颜色

能干的小手

吹泡泡

观察与总结:

第3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小一班日期:04.9.13-04.9.17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是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是否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

种类

区角活动

小社会

小社会

区角活动

科常室

材料

大串珠,娃娃,餐具等

运动

要求

愿意和教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练习跑的动作.

内容

鱼儿游

找宝贝

鱼儿游

找宝贝

鱼儿游

生活

要求

愿意自己吃饭,知道进餐时身体靠紧桌子.

学习擦脸的方法.

内容

情景表演:擦脸

说说:今天吃什么

学习

个别

提醒,鼓励XX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观察XX幼儿与同伴一起活动时的行为表现.

分组与

集体

我上B>

送玩具回家

我的朋友在哪里

你和我,我和你

大家一起玩

特色

活动

吹泡泡

数字宝宝

盥洗室里谁在哭

香香的大米饭

喂娃娃

观察与总结:

了不起的我主题活动计划

班级:大一班日期:20__.10.8-11.13

目标:

学会关心,爱护,帮助周围的人,体验与人相处,沟通和合作的快乐.

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课程

预设活动

学习

我长大啦——我长大啦,到敬老院去,我做哥哥啦,画自己

我能干——马戏团里的狮子,今天我来做爸爸,荤蔬菜认识,兰兰爱劳动,小

鬼当家,不倒娃娃,小螃蟹找工作

我快乐——街头采访队,我的生日,学做,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游戏

生活区:和面做饼

探索区:小小食品检验员,纸娃娃

益智区:小鬼当家

运动

集体:小小运动员

分散:我的小脚本领大,踢毽

生活

卫生保洁员,帮弟弟妹妹叠小被,地上真干净,我是小帮手

环境创设

收集相关资料,布置"了不起的我"主题主题墙面

利用社区环境,让幼儿学习体验与人沟通,相处.

家长工作

了解培养幼儿社会性能力的重要性.

家园共同完成幼儿成长纪念册.

调整:

P119我们想知道,我们都是木头人.

第6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大一班日期:10.8—10.10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构造意图.

与同伴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材料提供

小社会用具,棋类游戏,图书

种类

美工区

益智区

运动

目标

感受身体运动中的变化,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内容

踢毽

(手眼协调)

踢毽

(手眼协调)

生活

目标

鼓励幼儿有谦让小班弟妹的行为.

内容

混龄活动:与弟弟妹妹一起做蛋糕

学习

个别

分组与

集体

国庆节的夜晚

启蒙

快乐的旅行

特色

乐园

观察与总结:

第7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大一班教师:郭静日期:10.11—10.15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构造意图.

与同伴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材料提供

小社会用具,棋类游戏,图书

种 类

结构游戏

小社会

美工区

科常室

智能区

运动

目标

在肢体运动中增强自信心.

锻炼手眼协调动作.

内容

球儿滚滚

(连续拍球)

小脚本领大

(跨跳)

登高

(四肢协调)

踢毽

(球儿跟我走)

小脚本领大

(跨跳)

生活

目标

体验帮助弟弟妹妹的自豪感.

内容

混龄活动:帮弟弟妹妹整理小被

学习

个别

分组与

集体

我做哥哥了

我能行

弟弟妹妹整理衣服

画自己

我长大啦

特色

恐龙去哪里1

恐龙去哪里2

思维训练

破5减1

观察与总结:

第8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大一班教师:郭静日期:10.8—10.10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活动时的专注与责任意识.

活动时相互之间的交往.

材料提供

小社会用具,益智玩具,编织材料

种类

结构区

小社会

美工区

科常室

智能区

运动

目标

能跟上音乐节奏学做武术操,练习肩部投掷动作.

内容

球儿跟我走

毛毛虫

(弯腰爬)

小勇士

(追逐跑)

灌篮高手

(肩上投掷)

球儿跟我走

生活

目标

学会正确漱口方;法保持地面干洁.

内容

卫生保洁员

学习

个别

分组与

集体

马戏团的狮子

画自己

朋友来跳舞

爷爷奶奶

的节日

去敬老院

特色

观察与总结:

第9周逐日活动计划

班级:大一班日期:10.25—10.29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对游戏规则的掌握.

能否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

材料提供

小社会用具,构造积木,编织材料

种类

结构游戏

小社会

美工区

科常室

智能区

运动

目标

1.掌握武术操的正确要领.

2.锻炼交替走.

内容

拍球

(连续拍)

攀登

(四肢协调性)

过桥

(交替走)

风火轮

(行进跳)

蹬梯

(双替走)

生活

目标

知道节约用水,洗好手在水池里甩一甩.

内容

地上真干净;谈话:水的用途.

学习

个别

我的小脚本领大(2)

分组与

集体

兰兰爱劳动

小鬼当家

我来做爸爸

我们都是木头人

特色

破5减(1)

太阳能

破5减(2)

天和地

售货员

观察与总结:

第10周活动计划

班级:大一班日期:11.1-11.5

星期

名称

课程

游戏

观察要点

游戏中的交往,是否有主人的意识.

交流时的语言.

材料提供

小社会玩具,编织材料,拼图.

种类

结构游戏

小社会

美工区

科常室

编织

运动

目标

有节奏地做武术操动作.

锻炼四肢着地爬.

内容

小侦察兵

(四肢着地爬)

小勇士

(追逐跑)

勇敢者的道路

(四肢着地爬)

小侦察兵

(四肢着地爬)

跳一跳

(原地向上跳)

生活

目标

能正确使用洗手液.

内容

小手真干净.

学习

个别

娃娃糕饼店

分组与

集体

我的生日

猜数字

我是能干的小帮手

街头采访队

特色

节日的新装1

宇宙

节日的新装2

太空

破5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