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自然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3: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大自然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大自然的作文

篇1

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大自然就已经以她独特的方式存在了:山峰无序地排列,河流随意地流淌,生物尽情地繁衍,……一直到人类出现了,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着自然,亲近着自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跟大自然有关的作文一年级600字,供大家学习。

跟大自然有关的作文一年级600字1大自然是那样的美妙,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壮丽,又是那样的可爱。我渴望走进自然,因为我爱它;爱它的春夏秋冬,爱它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来吧让我带你走进自然。

当嫩绿的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张望世界时:当杨柳抽出新芽换上新装时;当小燕子站在电线上“叽叽叽”的演奏出春的第一乐章时……,春姑娘来了。她来看望久违的朋友,为它们带来珍贵的礼物---春风、春雨。她让这个春天更美丽,更富有生机。

当火辣辣的太阳晒到脊背时,夏天来了。我们走进林间,去倾听小鸟们的歌唱,去和友善的小动物追逐嬉闹:我们走向海边去倾听海的召唤,穿上潜水衣去探寻深海里奥秘:夜深人静时,遥望星空,那满天的星斗似颗颗珍珠镶嵌在天空,闪闪发亮,无限壮丽。

当秋妈妈忙着为数目披上金装时,秋天到了。一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似蝴蝶翩翩起舞:那红彤彤苹果,黄橙橙的柿子,亮晶晶的葡萄,沉甸甸的稻穗,挺着大肚子的玉米……,以及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的喜悦,构了一幅多么好看的图画,让我们充分感受当了秋的甜秋的香,秋的美。

当北风呼啸,山川盛着银装时,冬天来了。辛劳的冬姑娘为麦苗盖上厚厚的棉被,为大地铺上银色的厚地毯,小伙伴们在银色的世界里打雪仗、堆雪人,无忧无虑的跑着、笑着,尽情地游戏着。

这就是我们的自然,它有着无边无际的辽阔胸怀,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快来吧,让我们走进自然,去呼吸自然的气息,去感受它的宽广、它的博大、它的深奥吧!

跟大自然有关的作文一年级600字2大自然多么广阔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岁月的车辙缓缓赴过,留下的是一条条浅浅深深的痕迹。看窗前花开凋谢,观天上云卷疏忽,大自然中的美好韵味都被四季所扩散,大自然的美,让人陶醉,让人迷恋。在心中我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爱上她那无边的奇幻。

大自然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迷的多少少年蠢蠢欲试。俗话“关关之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说的没错,大自然正像那淑女,引得多少奇男子,醉倒在那石榴裙下。大自然景色有许多幻影,如“风、雷、雨、电”。这些都是常见的景物,都从中带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魅力。但是这些又不能代表什么?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上的景物林林总总,变化万端,各有其独特的风貌就是景物的特征。自古有许多称湛世间美好景物的诗句,如刘禹锡《秋词》中所写道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文人墨客总是用一种景物来烘托大自然的独有风韵。如刘禹锡总是将“秋”和“愁”联系在一起,多半是因秋月而勾起了相思。秋虽然美丽又迷人,可是却抵挡不住那大自然焕然的身材。春、夏、秋、冬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保镖,总是拥护着她。

竹子是大自然美好的象征,千百年来,竹子的高风亮节,令人称颂。能以竹子而叹颂大自然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写出了竹子与命运抗争的执着与坚定,以及竹子虽改变了环境,却能适应环境,继而征服环境的精神,这使我知道大自然的顽强与不屈。

世人皆爱竹挺拔,可晓破土皆与难。劝君更添竹根志,踏破征途万重关。

跟大自然有关的作文一年级600字3自然,是一处平凡的风景;自然,是一种质朴的心情;自然,是一幅水墨山水画;自然,是一首田园交响曲。

带着一丝淡淡的喜悦,伴着柔柔的风,我走进自然。自然的气息溶入了湿润的泥土,呢喃的燕子,摇曳的垂柳,挺拔的白杨……一切都那么纯朴,流露出的是大自然特有的灵气。不需要刻意的去渲染,那份生命的绿意足以让你感到心旷神怡。

一束马兰花在路边盛开,那明丽的蓝紫色像团火焰在眼前跳动;蒲公英带着茸茸的小伞在树林里时起时落,不小心落入清澈见底的小溪,随波荡到了远方;不知名的野花一簇簇地竞相开放,又为自然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漫步于草丛中,用心去贴近,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拾起片片记忆的叶子,回味着往日踏青的乐趣。钢筋水泥筑成的灰色世界封住了生命的绿色,呈现在眼前的都是温室里的名花绿草,那份驿动的激情只能深藏在心底。可当我亲近自然,才真正寻觅到那份在闹市中消逝的心境。

静静的坐着,什么都不必想,什么也不必做,那倒映在眼中浓浓的绿意会让你忘记一切忧愁。

感悟自然,踏出生命的诗行,体会到的是对生命的悟领与心灵的静化。美,在自然中流露;美,在自然中升华。

感悟自然,拥抱灿烂的阳光,接受那份绿意的洗礼。当你在快乐中寻找到那份淡薄中的宁静,体味到那份足以让你感动的美景时,你会发现:春近在咫尺!

跟大自然有关的作文一年级600字4大自然姿态万千,人活一生,欣赏一生,感恩一生,敬畏一生。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人文景观是人类为大自然佩戴的饰物,使大自然锦上添花。

一年四季,风光各异。万物复苏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活力四射的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萧瑟的秋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银装素裹的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季周而复始,形成了地球母亲的年轮,也是人类自己的年轮。

地形地貌,形态万千。峰如利剑,丘如奔马,岭如巨龙;溪似玉带,瀑似珠帘,湖似明镜。讴歌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赞美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抒发高远的理想抱负。使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

我们漫步于姿态万千的大自然中,渴望看到天空湛蓝、山岭葱郁,渴望听到泉水淙淙、百鸟和鸣;我们徜徉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希望弘扬传统的美德听到文明的谈吐,看到优雅的仪表,享受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美丽的风光,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时;当我们站在雄伟的万里长城脚下时;当我们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宫时;当我们站在长白山大的天池时,我们都会惊叹祖国的建筑是如此辉煌壮观,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大自然是如此神秘!使所有的色调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创造了魅力永存的杰作。

跟大自然有关的作文一年级600字5人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产出各种纸张。参天的大树在高科技的电锯中轰然倒下,绿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后,那些纸张却被随意丢弃,成为垃圾。它们在哭诉,哭诉自己的命运,也为人类感到悲哀。

工厂一座座地兴建起来。它们把矛头指向天空,把废气排向大气;它们把矛头指向大地,把废水排进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抬头,蓝灰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略带灰色的云,时而还弥散着一些尘土。再看看水呢?深绿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鱼呢?它们在哪儿?答案是在饭店的餐桌上,或是永远沉没在了河底。

这样的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吗?

洪水泛滥了,淹没了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水土流失了,沙尘暴滚滚袭来。天空被披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沙衣”,扬尘使人们睁不开眼。人们戴上眼镜、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大自然愤怒、咆哮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一大批小树苗肩负着防风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岗位,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微笑。人们整治河流,把它们浑浊的身体洗净,又放养鱼苗,让河水焕发往日的生机,成为鱼儿欢乐的家园。人们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天空变得澄清了,时而鸟儿们俏丽的身影又会从头顶上轻轻掠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如果人们光想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么生活就不会圆满,当然,人们的幸福也就此告终。

篇2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一、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切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中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可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反复吟诵,从课文字、词、句、篇的学习中体味到文章所熔铸的美的情感,欣赏到语言表达的美的旋律。例如《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里赋予了石榴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笑容,石榴的笑姿和它成熟了的形状是那么吻合。读了这一段,学生不仅掌握了石榴成熟时的特征,而且还被作者的喜悦心情所感染。众所周知,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则能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

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

(1)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

(2)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

(3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4)为让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向他们推荐期刊和报纸。

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字词句,从而更好地表达胸中的真情实感。

二、走进自然, 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

篇3

除了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讲述写作方法、探索写作技巧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体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获取写作的源泉。

春天,百花盛开、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是郊游的最佳时机,作为语文老师,借作文课或课外活动的机会,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学生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沉醉在小鸟般自由自在的氛围里。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上泛起朵朵的桃花,美丽极了。于是借春风、花儿、小草、蜜蜂、蝴蝶,给他们上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教会他们写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散文。

夏天,笔者和生物任课老师一起,带学生们到野外去捉虫子,去采集山上的植物,把动植物制成一个个很精美的标本,教学生们制作叶脉书签,讲解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秋天,满山的枫叶红了、田野里的稻谷熟了。笔者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田野的气息:“两岸稻谷香,一路风光秀……”优美的旋律荡漾在田野中。此时,满目黄澄澄的是稻桔支撑着沉甸甸的稻穗,弯曲的稻穗随风摇摆,一穗穗的在向我们行礼,高兴得笑弯了腰;高梁露出羞哒哒的脸……农民伯伯为孩子们讲了许多种田的工序:先是犁田、播种,等到秧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开始插秧,之后还要施肥,除草,防虫防害等等。此时,学生们边听边记,还有同学随口吟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们像放飞的小鸟,欢快地欣赏着、感受着一幅幅丰收的美景。欢声笑语在田野的上空回荡,带着理想飘向美丽遥远的地方。

冬天,冬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风伯伯急忙出来迎接――“呼、呼……”地刮了起来。

外面居然下起了大雪。雪花这位冬日的使者像绒毛一样轻轻飘落,让人不忍心踩在它那洁白、清秀的容貌上。远远望去,树上披上了白纱,房屋戴上了白帽;雪地里,带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村里的各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的鼻尖上、眼睫毛上、头发上都沾满了凝结的小冰晶。我想:写作的源泉不就在这里吗!于是和孩子们边玩边指导:有关写雪花的诗句有哪些!此情此景,该怎样借描写雪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把你仔细观察到的和感受在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来供大家欣赏。瞧!这是某个学生写的作文――冬日使者依然扭动着身躯,漫无边际的飞舞着,悄无声息,一会儿飞到高处,好奇地张望着白雪皑皑的世界;一会儿又尝试着靠近其它兄弟姐妹;一会儿又调皮地在空中翻跟斗……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野趣的追寻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起了他们写作的浪花,使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探索。好多学生写起来就会滔滔不绝,余味犹尽。

篇4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5-01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以外,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形象感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写作对象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对写作对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从而把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意的作文。如笔者布置学生写《春天来了》,做了如下工作:1、带学生到金鹗公园参观游览,充分体会春天的形象美。在参观之前,我事先强调要关注哪些事物,如树木、池塘、小动物的表现等。2、让学生集体讨论本次参观的心得,重点是"春天来到了金鹗公园的哪个地方"。在讨论中,我强调要注意所看到的景物和其它季节的不同。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显著。3、进入写作阶段。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2.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

2.1 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

2.2 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

2.3 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2.4 为让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向他们推荐期刊和报纸。

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字词句,从而更好地表达胸中的真情实感。

3.走进自然, 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4.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文章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朗读优秀作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篇5

一、解放心灵,在乐于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想

1.消除顾忌,让学生说出真心话

当前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因此,作文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忌: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总之,学生是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真心话很少。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

2.打开心扉,让学生说出真感觉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窄,作“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状。即使写出来,往往也是如出一辙,千人一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走出“与众不同会遭人讥笑”的心理误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不能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前卫想法一概否定,视为异端,从而一棒子打死,我们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走出人为的误区,摒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二、热爱生活,在丰富视野的过程中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1.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要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春天,让学生尽情地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那争奇斗艳的鲜花,那令人陶醉的芳香,那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五彩缤纷,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

2.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它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

3.让学生尽情地游戏

喜欢参加游戏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这样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别具一格。

三、善于积累,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充实个性语言的库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应该说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写作时常常无话可写或无真话可写,就根本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先安排他们观察对象,体验生活。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境保护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变化,森林滥伐、草原沙化、水土流失、地球变暖、野生动物滥遭杀戮,人文道德素养的缺失,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 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要解决环境危机,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所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可使学生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把学习语言文字与环境保护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

一、语文教学中穿插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穿插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唯一家园,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已成为世界性的灾难,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各种生态资源是我们人类当前的重大责任。在进行有关涉及环境的课文教学时,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生态资源的有关情况,如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资源丰富等等,以及我国还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藏羚羊、金丝猴银杏……,但好多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像藏羚羊、银杉……通过 介绍,增强学生爱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以及科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意识。

二、科学利用现有教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教材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素材,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把握时机,巧妙教学,那么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再好,也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对语文知识传授与环境保护教育要做到水融,科学合理,顺理成章,自然生动。

又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沙漠状况,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思考:①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③我们中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课文还很多,比如《桂林山水》《林海》等内容的课文,都可以把它们从书本上的描写联系到现实的状况,只要这种联系是自然的,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定大有益处。

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

三、作文写作训练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作文写作训练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行之有效,哪怕是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每学期都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一两次环保教育的作文。作文命题形式应该多样化,既有命题作文,也有半命题作文,还要有材料作文和看图作文,这样才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和写作,以便完成自己的杰作。如学生的作品《大自然的声音》《环境保护你我他》《保护绿色环境我们的家》《珍惜水源,人人有责》《环境小卫士》《环境我们的母亲》……

四、诵读课文,感受环境之美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篇7

关键词 指导; 作文; 内容

作文本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然而,众所周知,时下学生普遍对作文望而生畏,作文教学只有从内容入手,才能掌握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指引了正确的路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 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1.1 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1.2 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1.3 参观访问。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访问。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亲身经历、亲眼见到的事物,如能细心观察,一定比想象的要真实。

1.4 阅读积累。 除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直接材料,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习惯,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而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1.5 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2 加强交流,让学生打好写文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少,缺少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一般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同时经常在课前三分钟时间安排各种主题的小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交流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像情景,再现情景。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篇8

考场失误大盘点

1.哑巴型,即整篇文章不出现一句主观点句。

2.慢绕型,即在文章前三段之内找不到一句有关文章中心的主观点句。

3.缺乏“眼睛”型,即从文章的标题上找不到任何有关立意的关键词。

4.堆积素材型,即只知堆积素材但不知对素材作出有效分析。

5.缺乏“桥梁”型,即懂得分析素材,但分析后不知将素材与文章的主观点有效链接。

6.雾里看花型,即时隐时现地出现几句主观点句,给阅卷老师“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7.深藏不露型,即到文章结尾部分竟也找不到主观点句。

实战技法大突破

考生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主观点,进而将文章酿成“二锅头”。

1.一“名”惊人――第一时间呈现主观点。

(1)将材料话题“变形”做题目

如2015年天津卷以“范儿”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考生可将话题做如下变形:《范儿,一个时代的标签》《范儿,个性的展现》《青春有范儿》......

(2)将材料立意的关键词“融入”题目

如2015年课标卷II对“风采”的论述,考生可紧扣“风采”这个关键词拟出以下题目:《成就他人的风采》《自己的风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采》......

2.打造“凤头”――一针见血地呈现主观点。

(1)“引述试题材料(角度必须明确)+分析+观点”式

如2015年安徽卷优秀作文《探索,让你认清本质》之凤头: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置于显微镜下,竟变成了凹凸不平结构的无色翅膀。【从结果的角度切入】原来,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是一片虚像。原来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从原因的角度分析试题材料】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让你认清本质。【一针见血地亮出观点】

(2)“名言警句+引述试题材料(角度必须明确)+观点”式

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与自然拥抱》之凤头: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引用名言开头】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分析试题材料】所以,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一针见血地亮出观点】

(3)“排比造势+观点”式

如2015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智慧的力量》之凤头:

智慧是石,可以擦出希望之火;智慧是火,可以点亮希望之灯;智慧是灯,可以照亮生活之路;智慧是路,引你从黑夜走向黎明。【排比造势】所以,秀出你的智慧,人生因智慧而精彩!【一针见血地亮出观点】

(3)分解中心观点――用“立骨句”呈现主观点。

用小标题呈现主观点就是将主观点分解成几个小分论点,并将其作为小标题或单独成段或放在本论部分每一段的段首,从而使文章的主观点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给阅卷老师的视觉和心理产生极强的冲击力。

(4)搭建“桥梁”――用分析素材句呈现主观点。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必离不开论据,而对论据又必少不了分析,所以考生在分析论据时一定要将素材与主观点有机结合,搭建起素材与主观点之间的“桥梁”,让论据与主观点达到完美地统一。

如2015年湖南卷优秀作文《修心如莲》片段: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

以上示例,考生均采取的是“论据+分析+扣题句”的形式写作,此法不仅丰富文章内容,说理深刻,而且能明确地呈现主观点,可谓一箭三雕,堪称完美至极。

5.打造豹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地呈现主观点。

妙语作结,结尾点睛。这样的写法在结构上能让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呈现出紧凑之美;在内容上既能清晰地呈现主观点,又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1)“回扣试题材料+主观点”式结尾

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远近结合,感悟自然》之豹尾: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的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了科技,虽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记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2)“名言警句”式结尾

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生在此岸,心在彼岸》之豹尾: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呵护脚下的这片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3)“铺陈式”结尾

如2015年安徽卷优秀作文《缤纷色彩的背后》之豹尾:

篇9

一、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语文是顺应儿童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春之韵”的开设,把学生带入了万花筒般的农村生活中。“作文源于生活”,在这里学生领略到了小鱼的自由、鸟儿的乐趣、春耕的忙碌与喜悦,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落日出;指导学生“寻找春天”,要求他们寻找新颖、独特的题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参与这项活动。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阔了视野,克服了习惯性思维方法,不满足于常规的象征性的春景。他们敏锐地发现可以从各个侧面反映春天,有“鸭先知”“花满蹊”“割马兰”,还有浅浅河水的小河流、卸下冬装的小伙伴……

二、综合实践活动放飞了学生的写作思绪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灵活多样。它解放了孩子们的脚,解放了孩子们的心。它比一般的课具有更大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作文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后,学生在这里不仅能用眼看,用鼻闻,还能用手摸,用嘴问。

一系列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如“拉响了绿色的手风琴”“五彩缤纷的风筝”“走进蔬菜王国”“兵器与中国”“圆圆的月亮”……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描写的作文内容趋于丰富多彩。作文中星期天捉迷藏、钓鱼、钓龙虾这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在下降。结合这些活动课,学生们写出了《我理想中的果树》《“走,我们去放风筝”》《我――红花草的一生》《嫦娥奔月后传》等一系列优秀作文。一些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不再满足常规的写作形式,开始尝试使用倒叙、插叙、补叙,甚至有学生用稚嫩的笔用小诗、儿歌、童话更形象地表现生活。可见,在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后,学生作文中描写生活的面更广了,进而能写出闪耀着个性和创新火花的作文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总是对作文最头疼,其作文也大多是言之无物、空洞无味,主要原因是缺少真实的情感。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实践。

在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我们知道了现在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正给自己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不光要保护地球,还要使地球成为一个绿洲,学完课文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一方面动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森林、沙漠、洪水的知识,一方面让大家在植树、护树的过程中调查家乡人民的绿化环境。学生在看到东安这个江苏省卫生乡镇清水绿野时,感到欣慰之际,也会为有些人破坏家乡的绿化资源而感到深深的痛恨。我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引导他们用笔写下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者建议等等,投寄给有关管理部门或新闻单位。在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小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还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学习的过程,也经历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加强环保意识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写作也成了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也变得愿写、要写和乐写!

篇10

关键词:写作;积累;创新;联想;下水作文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写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强化知识积累,挖掘创新源泉

学生作文有没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针对学生的作文贵在有真知灼见、贵在有自己的思考。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1.注重知识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从而写出内容充实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2.拓展知识面,开展多彩而又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这时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所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使作文乐趣无穷。如:开展班会队会活动、小实验,实物表演,现场演示等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二、深化联想与想象,激活创新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1.联想作文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作文离不开联想。

(1)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一样,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时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比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讲读课文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壮美,让学生通过读书与思考,同时对大自然展开联想,拓展作文思路。

(2)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

提到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有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了材料却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其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储存在脑中的材料。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了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3)联想能使作文语言丰富生动

语言的贫乏,表现为思想的贫乏;语言的呆板,表现为思想的呆板。联想能活跃思维、丰富思想,从而使文章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联想能充分调动贮存于大脑中的语汇,使文章语言丰富多彩。修辞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联想则是修辞格形成的基本形式。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学生也才能写出动人的精彩文章。

2.假想作文

假想作文就是假设某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补充,展开想象构思作文,学会欣赏课例,激发自己的学作文兴趣。假想是美丽的,神话中的马良,现实中的电脑程序员,自然界中的白云、绿草,都可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更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让儿童欣赏这些假想,可以激发学生对假想的向往,从而形成一种联想习惯。

三、多写“下水作文”,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教之道,学而专。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积累材料,老师要善于用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口吻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然后,写一写下水作文,引导学生的写作。比如,生活在农村的小学学生写《可爱的家乡》,就需要用心的老师在事前多观察,多写一些有关家乡风貌的文字,这实际上就给学生提供了校本范文,学生在模仿基础上,充分利用联想、想象等手段,师与生互动,创新写作,最后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