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理想范文

时间:2023-03-30 03:4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所谓理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后来,我果然目睹到一片年轻人开的理想小店。那是在中国最后的一片乌托邦,大理。大理游人不多,导致物价不涨,于是慢慢聚集起一群老中青闲人。老年和中年,大多隐没山脚市井,不太抛头露面。人民路上打天下的,全是一群外省文艺青年。倘若你有开店的理想,在这条南北向的小路上晃荡一圈,没准儿也马上起了要开店的念头。一是房租便宜,月租不过千元能租赁一个店面,一幢两层小屋,年租大概只在一两万元。二是风景绝佳味道十足,上苍山下洱海,中间还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石板路。三是目标客户群层次不错,能溜达到这条路上的,多是充满幻想的大学生,或是小住大理的超级大闲人。

条件如此得天独厚,但这条路上,始终没能出现一家让人一见倾心的小店,倒是不少小店,进去能让你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先从下段的咖啡店说起,两家小店像孪生婴儿般紧紧挨着,一家叫夜如梦,一家叫月如钩,白天看还不太起眼儿:晚上同时点上红色灯泡,一家坐着一个齐刘海女子。虽然她们都只卖15块钱一杯的咖啡,可我想破脑袋都想不通,为什么两家简陋的小咖啡馆会有小镇发廊风味?

再往上走,有一家比萨饼店,还兼营各类甜品。里面照样是拼命想跟品位发生关系的各类装饰,比如一对疑似结婚礼物的亲嘴小人,一个破斗笠,一块蜡染的桌布,拼凑在一起,除了惨不忍睹想不出别的词。如果你点一份水果色拉,可爱的女店主会嘟着嘴说:那我出去买水果。这时候你既不好意思退,也不好意思埋怨,于是索性说:那再点个比萨。等水果和比萨一起上来时,我保证已经快半夜时分,上比萨时,那店主照旧会说:我帮你们多放了一点火腿和芝士,应该蛮好吃的,对吧?于是尽管味道实在不对,也只好讪笑着回答:好像还可以。

你知道的,现在的年轻人,实在少有会做饭的,伊不过是通过做饭这个过程,无尽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

那么,开个书店准没错了吧?人民路上有一家书店,书少,虽然有几本哲学几本美学几本热门小说,但终究摆在一起,寒碜得好像一门花拳绣腿的功夫。女老板态度倨傲,对着每一个进门翻阅五分钟,又没打算买一本的顾客,都只想发射寒冰掌一掌毙命。

篇2

传统病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不方便用户查询、管理,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病历逐渐取代了纸质病历。通过缩微技术的利用,可以将大量的纸质病历信息缩微在几张胶片中,既方便保存也方便查询。本文重点对缩微数码影像以及病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在剖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需求以及项目实施等。

【关键词】

缩微影像;病案管理系统;数字化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病案管理的概念。病案是医务人员通过对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等形成的文字、影像记录,能够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出病人病情在某个阶段发生的改变,为医疗活动、科研活动、教学活动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病案在体现医疗水平、提供教学参考的同时,也为医疗事故的赔偿、医疗患者的伤残界定等提供了有力依据。EMR系统将传统的纸质化病历电子化,通过计算机来保存病历中的各项数据,不仅可以全面反映出纸质化病历的内容,同时还能体现纸质化病历所没有的声音、图像等信息资料,因此电子病历有着纸质病历所没有的功能。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将计算机技术融入病案管理中,虽然较西方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在许多大型医院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展速度比较快。(二)缩微技术的概念。随着信息社会的更快发展,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纸质化文件,有人甚至用“铺天盖地”来形容纸质化文件的增长速度。纸质化档案资料数量越来越多,占据了大量储存空间的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如果能够将纸质载体上的信息拍成缩微品,而将无意义的原纸质化文件销毁,则会节省大量的储存空间。缩微病案是通过光学拍摄的方式,将原本记录在纸质载体上的病案信息缩小到胶片上加以保存。在提取信息的时候,需要依靠专门的阅读机器。这种做法优点很多,比如缩微在胶片上的信息与纸质化的文件信息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原本纸质化的载体可以销毁,节约了存储空间。

二、需求论证

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仍然采用纸质载体来保存病案,虽然有的医院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的病案管理模式,但是为取得显著成效,缩微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纸质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在搜寻的时候也比较负责,并且档案有可能被他人恶意篡改或者损毁。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之后,病案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突破,电子病案系统开始出现,并且能够及时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提供完整的病历数据、警告和提示信息等。数字化的病案管理模式完全符合了医院所强调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大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的采集方式和传输手段,数字化病案包括了医嘱、各项检查结果、病程、手术、图片影响等多种信息。并且通过完善的知识库系统,向客户传递准确的、智能化的数据,提高了医疗效率。

三、设计原则

医院病案的电子化管理,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记录病人的健康状况、医疗信息等,其中涉及到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处理等多个环节。在正常的医疗活动中,可以用电子化病历取代纸质化的病历,提供纸质化病历所不具备的服务功能。该系统管理的内容包括了病案首页、科室工作以及其它与病历信息相关的内容。病案为医疗活动、科研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同时也方便了医务工作者对数据的检索与统计,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这也是系统涉及的首要任务。电子病案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物,对电子档案的发展、特征以及载体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对该系统的不断摸索中,可以探索出电子病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电子病案需要依托于计算机软件。2.系统管理范围很广,包括借阅、检索、首页管理、质量把控等。

四、项目实施

根据上文分析的系统设计原则,根据系统任务内容不同,对系统设计做出如下划分:1.病案首页设计:具体包括了病人基本情况、就医记录、手术记录、有无过敏史、诊疗记录、院内感染等。客户可以通过患者的姓名或者病案号码等信息检索到相应的数据,同时该系统还支持模糊搜索的功能。2.借阅管理,该系统支持对病案的借阅,但是需要做好病案进库、出库的记录工作、借阅信息的查询。3.可以根据卫生局的要求,按照季度、病区、门诊室等要素的不同,对病案信息进行统计并且形成相应的报表。4.数据查询功能,包括患者住院出院记录、手术记录、病发记录等,支持模糊查询。用户管理模块主要针对该系统的使用者,包括系统的登录名、密码、签名等,以及不同的登陆者的权限划分。客户端是用户使用该系统的端口,功能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接收用户的信息,并且将用户操作反馈给服务器。第二种是将系统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系统维护指根据不同医院提出的需求,对基础表提供接口加以修改,比如设计不同的门诊、科室等。从本质上来说,基于缩微技术的病案系统必须是信息化的系统,其所运用的是信息化的处理技术。该系统通过对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五、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对病案进行管理,会影响到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同时病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也需要医院引入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具备高技术的专业设备。由此可见,数字化的病案管理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我国病案管理的重要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马云波.病案管理质的飞跃——数字化应用管理系统.中国病案,2008(06).

[2]王鹏.病案数字化存储管理与医疗保险.中国病案,2009(06).

篇3

关键词:范围副词;语义对立;语义引申对立;假借语义对立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2?0218?05

汉字随人们交流的需要不断发展,由不精确到趋于精确。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中间状态,部分词甚至可以具有两种相反的语义。这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郭璞在注《尔雅》的时候提出“训诂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清代段玉裁、王念孙也提到过这一现象;俞樾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中指出汉字中存在“两义传疑而并存”的现象;到现代蒋绍愚先生(1985)的《从“反训”看古汉语词汇研 究》[1]对汉语的这一现象有进一步的论述。但他们所举例子多为实词,由实词语法化而来的虚词是否也有这种语义对立现象?

纵观汉语范围副词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范围副词,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既表限定又表总括,更有甚者一直将语义对立延续使用到了现代。结合前人对各种传世文献、佛经和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找出下列词语存在上述现象:不仅、大半、大都、单、顶多、纯、多、但、才、各、净、偏、适、索、亦、适、犹、专等。但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汉译佛经材料本身又存在外国人对汉语词汇的误用,翻译时个人色彩等等问题,我们只选取了“各”“净”“索”“专”四个词进行论述,分析他们历时演变过程中的语义对立现象,探求其出现的原因。

“各”“净”“索”“专”在某些特殊时期既表总括又表限定。依据其产生原因和结局的不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意义引申带来的语义对立。这又可分两种情况,有的是只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而在后来的文献中不出现,如“各”,有的是从产生对立起一直沿用至今,如“净”。另一种是假借带来的语义对立,如“索”“专”。

一、语义引申对立

语义引申对立,这类词是实词语义沿着不同的演变轨迹,虚化为两个语义对立的范围副词。

(一)各

“各”甲骨文写为 ,孟迎俊综合各家学说指出“各”本义为“到”“至”,并引用甲骨文材料“癸亥卜,贞:旬一日昃雨自东,九日辛未大采各百自北,雷”等加以佐证。[2]但由于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各”本义在文献中用例少,倒是表示“各自、各个”的意义常在文献中出现,人们误将“各”的这一派生义当成了其本义。如:

(1) 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周易·上经·乾》)

(2) 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尚书·汤诰》)

例(1)“各正性命”指各自根据各自的生存状态静养精神,“各”既可作代词代指前面的“万物各自”,也可作副词“各”前面省略了 “万物”这一主语,例(2)也是同样的情况,这两例中的“各”处在虚实词临界点。到后来“各”常用来修辞动词、形容词,“各自、各个”意义进一步虚化,“各”逐渐虚化成表限定范围副词。这一用法从先秦一直沿用至今。如:

(3) 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僚勿从。(《国语·晋语》)

(4) 是故小夷言伐而不得言战,大夷言战而不得言获,中国言获而不得言执,各有辞也。(西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

(5) 去矣各异趣,何爲浪霑巾? (唐 韩愈 《送惠师》)

(6) 赵朔自与程婴同出府门,各逃性命,不觉在路五六个月。(明 徐元 《八义记》)

(7) 一个人有他的身心,与众人各异。(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各”除了现今常用表限定范围副词以外在某些历史时期还可同时表总括。实词义“各自、各个”是针对发出动作的整体而言的,若从发出动作的个体自身出发就是全部投入,由此引申出表总括范围副词。裴学海在他的《古书虚词集释卷五》中指出“各,犹‘皆’也”。从先秦出现到唐代诗词中都不乏用例。如:

(8) 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尚书·盘庚下》)

(9)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孟子·尽心》)

(10) 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

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三国志·吴主传》)

(11)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唐 杜甫 《同谷七歌》)

(12) 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唐 杜甫 《宴王使君宅》)

(13)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

关于例(9)《朱子集注》进一步解释“民为暴君所虐,皆欲仁者来正己之国也”,“各”的意义就是表总括的“皆”。另外《庄子·天下》中有一句“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这当中的“皆有所明” 在日本古钞卷子本中为“各有所明”[3],这也可以作为“各”与“皆”意义一样的异文书证。例(13)中“各”与“俱”互文同义。但“各”的这种用法就我们掌握的材料中古以后用例就减少,到现代汉语“各”已经没有了表总括范围副词的用法了。

(二)净

净,《说文解字》[4](以下简称为《说文》)解释为“鲁北城门池也”。段玉裁注:“净者,北城门之池。其门曰‘争门’,则其池曰‘净’。……今俗用为字,释为无垢……今字非古字也”[5]。从段玉裁注我们可知现在通常说的“净”在古代应写为“瀞”。副词“净”也是从“瀞”表无垢义发展而来的。“净”表“无垢”,如:

(1) 若苟贫,是粢盛酒醴不净洁也;若苟寡,是事上帝鬼神者寡也。(《墨子·节葬下》)

这个例子“净”表述的意思可以分析为[+具体的实物+无垢],到后来“净”前一个义素脱落只保留后一个中心义素[+无垢],词义泛化可以用来形容一切事物的包括具体实物和抽象事物,如:

(2) 时陈郡殷冲亦好净,小史非净浴新衣,不得近左右。(南朝梁 沈约《宋书》)

以上例子不管修饰的是具体实物还是抽象事物,“净”对所修饰的成分都带有范围限定意味,即范围内的所有事物都具有某一特点,强调全部。由于常用来修饰形容词和动词逐渐虚化为表总括范围副词。至东汉时期出现后各个时期都有用例。如:

(3) 善解分别具净除。(东汉 安世高译《普法义经》)

(4) 六尘爱染,永来不起;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除,表里俱净。(南朝齐 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开物归信门》)

(5) 即如河南捻匪结党成群,甚至扰及邻省,横行劫掠,自应合力捕治,净绝根株。( 赵尔巽等《清史稿》)

(6) 我们队里净是女将,又是鸡手鸭脚,不大懂插秧的。怎么办?(陈残云《香飘四季》)

(7) 别打了,净是自己人。(杨朔 《百花山》)

“净”作表总括范围副词时口语性强,在正式场合鲜有用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净”作副词表总括的义项。但《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指出在中原官话山西襄汾地区还有这种用法,例如:

(8) 他净胡说。(中原官话 山西襄汾)

“净”表示“无垢”,没有杂质那么其中的事物的性质相对单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由性质单一的意义进一步虚化为表限定范围副词,也因此具有了一个相反的语义。这种最晚到清代就已经出现的。例如:

(9) 展爷是一语不发,净听着徐三爷他一个人不住口的骂。(清 石玉昆《小五义》)

(10) 咱们就该着净找乐儿了!怎么倒添了想不开了呢? (清 文康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这种用法在现代很多经典作品中都有用例:

(11) 可是,净咱一个人儿对得起政府不行啊,这得大家伙齐心哪。( 老舍《龙须沟》 )

在沈家煊的《不对称与标记论》中提到现代汉语“净”等存在既可以表极小量又可以表极大量的现象,他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实际上语言中的极小量词语和极大量词语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随着人们期待方向的变化,极小量和极大量往往会互相转化”[6]。上面的论述说明除了人们认识的角度和期待方向,“净”本身在实词单位时就存在矛盾的两个语义,也是促使虚化后作副词的“净”既表总括又表限定的原因。因此,范围副词“净”多出现在口语或者口语性质比较浓的文学作品中,不会出现在法律文件、政府公文等正式文体中。

二、假借语义对立

假借语义对立,一个字假借为

另一个字后新产生的意义与原义之间是对立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字具有两个对立语义。这类现象多产生于汉字数量相对较少的上古时期。

早在150年前的清代,著名语言学家朱骏声就提出多义词的义项是由“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构成。这一说法至今仍受到很多人的拥护,因为这一说法能对大部分多义词不同义项的来源及多种意义间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既然文字可以假借为另一字,表示文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将其视为文字的用法之一。因此,我们提出假借语义对立并对其加以讨论研究。

(一)索

索,《说文》解释为“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可见“索”本义为草绳,如此无法看到其与作副词意义的联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中指出“索”的副词意义是因为“索,假借为素,小”。《广韵》[7]中有“索,苏各切……又山戟切”“素,桑故切”,这两个字同声母都为“心”母字却不同韵。但依据前人对他们上古的拟音“索,心铎切”“素,心鱼切”,二者在上古不仅同声母且韵部相近,只是“铎”为同声类的入声韵而“鱼”为阴声韵。

“素”的“小”义,由于人们认识的创新,将“小”义无限的缩小为“独”,而就其作为“独”的本身而言又是一种全部周延概念。《广雅·释诂》中“索”有解释为“尽也”,也解释为“独也”。“索”作范围副词应是由这两种意义引申而来。

“索”表示“尽也”,上古就有用例:

(1)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尚书·牧誓》)

孔安国传、孔颖达疏的《尚书正义》中进一步的解释道“索,尽也”。“尽”表全部,又常常位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周遍性,具备了虚化为表总括范围副词的语法条件。表总括范围副词的用法在春秋时期出现后一直沿用到清代,例如:

(2)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春秋 孙武《孙子兵法》)

(3)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西汉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4) 俟自见,索言之,唯陛下深察焉!(东汉 班固《汉书·外戚许后传》)

(5) 语未竟,荆公见两君窃窃私语,意必卷有可取,遂遣吏来索观。(明 周元暐《泾林续记》)

(6) 西溟言家藏《宝晋斋帖》二十卷,甚佳。余向所见,只十卷耳,他日过甬东,当索观之。(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

关于例(2),司马贞在他的《索隐》中解释为:“索训尽,言冠缨尽绝也。”以上例子的“索”语义前指,所指对象可以像例(2)、例(4)和例(5)是动作的施事,也可以像例(6)是动作的受事。

“索”也可以解释为“独也”,“独也”本身包含数量少的意思,又常出现在动词前对动作行为加以限制,逐渐虚化为表限定范围副词,译为“只”“独自地”等。这种用法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且一直到清代都有用例,如:

(7) 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

(8) 勿谓古今,建规易矩。(其八)自昔索居,沉沦西藩。(北齐 魏收 《魏书》)

(9) 沈雨若病后索居,不通宾客。(明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10) 至淮,索居僧舍。(清 祝纯嘏《孤忠後录》)

“索+居”的结构,这个结构本来是“副词+动词”,由于长时间经常一起出现,使用频率高了发生了词汇化,到现在人们都把他们看成一个词。

但“索”所表示两个不同语义的语法环境不一样。“索”表总括其后可以接动词像例(2)、例(4)、例(5)和例(6),还可接形容词像例(3);表限定其后所接的成分仅限动词且比较单一,我们所查找的材料其后只能接动词“居”。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的“索“已经没有了副词的义项。

(二)专

专,《说文》解释为“六寸簿也,从寸叀声。一曰专,纺专”,在它的女部中有“嫥,壹也”。《广韵》中将两字读音都注为“职缘切”,前人对他们古音拟音为“章元切”,两个字声韵是完全一致的,“专”“嫥”之间具有假借所需的语音基础。《说文解字段注》中有“壹下云:嫥也。与此为转注。凡嫥壹古如此作,今则专行而嫥废矣”。在《说文通训定声》中也有相同的论述“专,假借为嫥”“嫥,壹也。经传皆以专为之”。可知“专”表示“专一,专门”,不是来源于它的本义,而是

被“嫥”假借后形成的意义。如:

(1)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易经·系辞上》)

(2) 奉上之节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责不专,而俗多忌讳故也。(西晋 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因为 “专一,专门”暗含数量少的意思,数量少也意味着其所占空间相对小。占空间就有一定的范围限制,相对小说明范围小,随着语言的发展泛化为表“只,光”意义的限定范围副词。这在上古文献中就有例证:

(3) 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尚书·说命下》)

(4) 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这种表限定的范围副词的用法在中古、近古都有且一直延续到现代:

(5) 楚庄王杀陈夏征舒,《春秋》贬其文,不予专讨也。(西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 )

(6) 体道不专在於我,亦有系於世矣。(西汉 刘安《淮南子·俶真 )

(7) 和氏之璧,焉地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隋掌。(晋 刘琨《答卢谌诗》)

(8) 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9) 宝玉因笑道:“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东西,专等你呢。”(清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9) 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老舍《茶馆)

“专”表“专一,专门”,是投入全部的精力只做一件事,也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关注度还是其后的行动若以百分制来衡量都应该是100%的,这样就有了“专”的另外一个实词义“满”,有例为证:

(11) 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国 语·鲁语下》)

(12) 卿文学高一时,名誉专四海。(北宋 司马光 《王安石乞退不允批答》)

关于(11)例,韦昭注“骨一节,其长专车。专,擅也”。吴曾祺的《国语韦解补证》“专车,满一车”。“专”修饰名词“车”,表示的是“车”满的状态。(12)例中“专”也是修饰其后的“四海”,表示的是“四海”皆知的状态。随着词义的泛化,“专”不仅表“满”的意思还表示为对事物范围或动作的总括,其语法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这种用法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一直沿用到现在,如:

(13) 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管子·任法》)

(14) 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表丘。(西汉 东方朔 《十洲记·长洲》)

(15) 其言专商鞅、韩非子之语也。(东汉 班固 《汉书·东方朔传 )

(16) 山木悲鸣水怒流,百虫专夜思高秋。(宋 王安石《寄育王大觉禅师》)

(17) 班固于周霸三人省去孔安国,专归古文,则安国非伏生一派,而史及之为赘,甚失却迁之意。(清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专”表限定和表总括两个语义对立的语法环境是不一样的。“专”表限定既可以接介词结构像例(6)和例(8),也可后接动词(单音节和双音节的都可以),另外它还可以有否定用法像例(6)和例(8)。表总括的就要简单很多,其后可接名词词组像例(15)和例(16),也可像其他例证一样后接单音节动词。

“专”表总括范围副词使用频率低,其意义本身是人们不同视角得出的不同结论,不符合人们语言交流要求精确无歧义的目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舍弃了这一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作副词解释为“光;只;专门:他专爱挑别人的毛病|王大夫专治皮肤病”,可见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的“专”只剩下表限定这一种用法。

以上论述可推测“专”可表示总括又可表限定,不仅仅是如杨伯峻、何乐士所述“就某一种单独情况说是专一的,也就是全也、皆也。而就全局来看,就说‘只是一种情况’”[8],其作实词最早是由假借义而来,再分别由假借义引申出不同的对立语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语义引申对立范围副词是实词义项沿不同的轨迹演变而带来的语义对立。这类词是否继续存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的认同度。如果认同度高就会继续存在,交流的双方可依据语境理解其意义;如果认同度低,这个对立体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依据而逐渐地消亡。假借语义对立,本身是在

文字产生初期,汉字数量少,为了满流的需要,假借为某一词后才出现的语义对立,这类范围副词会随汉字不断发展或逐渐消失或只留下一种范围副词义。

这两种对立并不是逻辑上的绝对对立,而是一种相对对立。他们存在与汉民族认识视角、心理预期和文化底蕴都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 蒋绍愚. 蒋绍愚自选集[c].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 19?34.

[2] 孟迎俊. 释“各”[j]. 绥化学院学报, 2009, 29(5): 130?132.

[3] 转引自王叔岷. 古籍虚词广义[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170.

[4]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5]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536.

[6] 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篇4

[关键词]蒙台梭利 学前教育 环境育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96-01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之一,与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bel)同为近代欧洲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她宣传个性自由,强调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和自觉的精神,“呼吁通过教育改造世界,促进世界和平”①,培养具有完备健康人格的青年。1907年在罗马开办“儿童之家”(Casa Dai Bambini),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环境育人②思想及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新教育运动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社会环境育人思想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社会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她认为教育本身的目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物目的,即培育个体的自然成长;其二是社会目的,即锻炼儿童适应和利用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两个根本目的的完美结合才称得上是理想的教育,而理想的教育应该在“有准备的环境”(Prepared Environment)中去开发儿童的潜在能量,使其得到自由的发展和充分的发挥。蒙台梭利首次提出“有准备的环境”的概念,这与我们目前常用的“构造环境”的概念大体一致,同属于社会环境范畴之一。因为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是“构造环境”,是人化的自然,这对于感官(或称感觉)发达而思维相对较弱的儿童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儿童对周围的环境的模仿能力极强,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模仿,为此,教育者必须提供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美观舒适的生活设备,实用安全的教学教具,构成一个真实,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和便利的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环境,让儿童有机会独立、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学校环境育人思想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潜力应以一种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任何压抑这种冲动的教育方式都是必须摒弃的。她猛烈抨击传统教育中用惩罚和奖励逼迫和诱惑儿童屈从的做法,认为这是学校长久以来形成的看似光鲜,实则极为失败的教育方式之一。而真正科学的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其按其本性去表现自己。在“儿童之家”中,蒙台梭利鼓励儿童自由活动,她认为只有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科学的训练,才能令儿童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而学校正应是为儿童创造这种条件的育人环境处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儿童学会创造性地完成自我希望达成的“作业”,而后逐步修正和改进自己,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完成一种质的提升。蒙台梭利与福禄培尔一样,都受到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思想的影响,她竭力反对学校对儿童的身心的束缚,主张以儿童为主体,强调顺其自然和儿童的自我教育,“老师必须去引导孩子,但不能让孩子感到老师无处不在”,应“随时准备提供孩子所需的帮助,但永远不要成为孩子及其实践之间的障碍”。当然,她在关注学校环境育人功能的同时,过于重视学校环境的客观作用,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完全忽视教师说理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未免有“环境决定论”之嫌。

三、家庭环境育人思想

蒙台梭利的家庭环境育人思想受到柏格森(Henri Bergson)和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等人的影响,她提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彼此密切联系的特点:其一是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成长要经历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成长的“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是在后天环境中成长的“心理的(或称精神的)胚胎期”;其二是心理具有吸收力。她认为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对外界环境感知的特殊的鉴别能力,即“吸收心理”(Absorbent Mind),儿童可以从与环境互动和情感联系获取印象和文化,不断发现和塑造自己;其三是发展具有敏感期。她将儿童的敏感期分为感觉敏感期(0~5岁)、秩序敏感期(1~4岁)、语言敏感期(2个月~8岁)、动作敏感期(0~6岁)四个层次,并逐一论述了其不同的特点;其四是发展具有阶段性。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均有其特定的身心特点,第一阶段(0~6岁)、第二阶段(6~12岁)、第三阶段(12~18岁)。更重要的是,儿童上述心理发展的全部时期,家庭作为第一维度的教育环境一直贯穿其中,所以,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她主张“教育应始于诞生”,遗传、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必须统一起来,而父母就是儿童的决不可替代的启蒙者。父母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在儿童的感官和心理上发生作用,因而,家庭教育必须改变单纯关注孩子的生活所需的观念,更多的关注“改善孩子健康状况和拯救孩子生命这一积极探索的精神……加强孩子的思想生活,并使其从中获益”。因为思想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类的生活。

注释:

篇5

关键词:传统厂房 新型厂房 设计及维护 经济成本 实际需要

一、简介

重庆制氢项目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化工园区内,是由化医集团和林德气体集团共同投资承建的80000NM3/h H2、43000NM3/h CO、同时附产256000NM3/h 甲醇合成气的制氢装置,由林德工程承担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安装施工等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工作。本装置共包括三套不同介质的压缩厂房:合成进料气压缩厂房、CO压缩厂房和吹扫气压缩厂房。三套厂房的检修和维护理念,皆与传统厂房的检修维护理念不同,在经过一定的经济技术比较之后,产生了一种新型厂房设计及维护理念。

二、压缩装置的设计

合成气压缩单元是本装置的一个特色设计板块。在本装置的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随着机器设备图纸信息的逐步确认及更新,合成气单元的布置及设计维修理念也随之逐步更新,形成最终的设计维护方案。

1.国家规范对于合成气厂房的基本要求

对于厂房内基本机器设备的布置,必须满足石油化工防火规范中对可燃气体压缩机布置的基本要求:

1.1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半敞开式厂房内并设置桥式检修吊车;

1.2 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大于150kW的甲类气体压缩机厂房,不宜与其他甲、乙 和丙类房 间共用一幢建筑物;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和丙类设备,但自用的高位油箱不受此限;

1.3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半敞开式的顶部,应采取通风措施;

1.4 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的楼板,宜部分采用箅子板;

1.5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的地面,不宜设地坑或地沟。厂房内应有防止气体积聚的措施;

1.6压缩机的基础应与厂房结构分开。

1.7可燃气体压缩机与其它工艺设备的间距应符合GB50160的规定。

1.8压缩机的附属设备应靠近机组布置,且不应妨碍压缩机的检修和消防。

图一 合成气压缩装置布置图

重庆项目严格遵守国家防火规范的安全间距的要求,局部总图布置见附图一,在机器布置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压缩厂房的设计,详情可参考图二:

图二 合成气压缩厂房俯视简图

2.重庆项目厂房设计的基本概况

本厂房基于石油化工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成气压缩厂房为为甲类可燃气体厂房,且运行介质腐蚀性较弱。在合成气压缩机的采购确认后,由于其噪音要求低于65DB,因此,本压缩厂房没有设计为封闭厂房,仅为半封闭式的有屋盖和部分墙体维护的建筑物,没有设置排气天窗、通风帽、屋顶通风器、轴流排风机等,采取自然或机械排气的设施。

由于压缩工艺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噪声和振动,会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人和生产设施等产生影响(如共振)。对于防噪声和防震动等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如集中控制室,办公楼,化验室等),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与压缩机厂房保持适当的距离,或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本装置合成气厂房,建筑长18米,宽16米,半敞开布置,轻钢屋面单层排架结构,建筑高度11.7米,建筑面积295平方米。机房火灾危险性定为甲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介质有氢气及合成气,建筑顶部镂空设计,同时屋顶设风机及气楼,以防氢气积聚。平面为一个防火分区,彩钢板屋面及外墙均可以泄压。

由于本装置整个区皆为回填性地质结构,因此,本装置的压缩基础需要慎重考虑打桩措施,防止因为回填湿陷性,造成整个机组的严重沉降。

本厂房为单层双跨建筑,仅在机组附近设有简易的检修平台。本压缩系统的变配电及控制室与装置总变电室设为一体,位于非防爆区内,其平面位置根据工艺生产要求,在考虑了室外噪声和振动所引起的影响之后,设置在进料管廊与管廊侧,符合工艺流程需要及前述各方面的需求。

对压缩机、驱动机等转动设备之类的大型部件的检修和更换,应按机组的最大检修部件设置吊装孔,吊装孔应通向检修道路,并要提供足够的检修和堆填料区。

同时在半封闭式厂房内没有设置专用于压缩机、透平机等需要检修维护的部件的固定起重设备,而采用在维护时期临时租用起重机,满足操作吊装及检修需求。

图三 新型厂房的设计结构简图

3.新型厂房特色

由于没有固定吊车设置,没有最大检修部件的检修空间,仅设置可供阀门仪表检修维护的操作通道,因此整个厂房的面积便可相对减小。因此,在装置用地相对可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新型设计理念可有效利用相对有限的使用面积。

由于使用租用吊车,厂房勿用设置固定吊车,因此与其相关的整个吊车包裹则无需考虑其荷载叠加在厂房主体结构上,厂房主体结构承载力减小,结构主体减小,厂房立柱桩基基础减小,相对沉降减小。

由于机器本身的噪音经隔声处理后低于65分贝,因此厂房设计为半封闭式结构,仅遮挡风雨即可,而且消防简单,勿用考虑防爆需求。

对于大型部件的检修和维护,如压缩机或电机等大型部件,设置专用的可移动式吊装孔在房顶,整个设计较为简单便捷。

对于大部件联合部件,本厂房则另外设置了相应的可移动拆卸的检修大门。

毋庸考虑与行车相关的桁架、小车架等在占用空间,相应程度的缩减厂房高度。

另外相较于普通厂房而言,新型厂房则针对行车系列,以及与之相关的特种设备的桁架,厂房的立柱横梁,所建厂房高度等方面的成本缩减,经济节约性高。

表一 吊车租赁费用

吊车吨位/吨 费用(元)/天*班 费用(元)/吨*天*班 人工费用(元)/人*天 备注

25 2500 311.3 380

50 5000 311.3 380

350 24500 311.3 380

630 70000 311.3 380

注释:上述表格内费用仅为本项目的对外调研费用,仅供参考。

对于租用吊车费用如上表所示,费用按天/人/班等因素计算。对于大型设备也可按照被吊实际重量进行折算。

4.传统厂房维修与检修的几项要求

传统厂房维修与检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4.1行车专用立柱和行车专用梁:对于厂房内机器装备上的最大部件的检修吊装,如压缩机、电机、几件冷却器芯等大型部件的检修维护,有时需要专用行车立柱和行车专用梁,或者在原有厂房立柱的基础上,立柱和横梁均需扩大,具体倍数则需要基于最大检修部件的吨位。

4.2特种设备的购买费用:行车的吨位定型是基于最大检修部件吨位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系数,定位进行购买适用本厂房的特种吊装设备专用行车。

4.3厂房的基础如何打桩:由于起重设备本身的自重,同时考虑检修维护时最大检修部件的负荷,如电机、压缩机等,在厂房立柱基础桩基的时候,需要考虑上述因素对桩基的影响,适当扩大桩基基础。

4.4双桁架梁起重机:由于起重设备本身属于特种设备,因此其桁架、横梁等部件均与电动葫芦一起打包供货。另外对于起重设备需要明确的是,需要和厂房防爆需求一致,满足防爆要求。

4.5厂房本体高度:起重机本身的形式的选择对厂房高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最大检修物件大小,选择单梁双梁还是桥式起重机。单梁双梁起重机对于桁架上方空间要求不高,但是桥式起重机则需要根据小车架的高度,延伸厂房的高度,同时给予最少200mm富裕空间。

4.6厂房面积较大,如果在厂房设置吊装机构,则有需要预留检修大部件的空间等,但如果整个场地面积有限,则很难实施。

篇6

“知行统一,博厚悠远”,这条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哈理工)的校训,它立放在主校区校门的两侧,镶嵌在南区一号楼正上方,还被谱成押韵的曲调,写进校歌悠扬的旋律里。它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哈理工前进的方向;它也是一种精神,代表着理工人的品格。哈理工就是这样一个脚踏实地并且富有时代精神的大学,为年轻的心提供了一个追逐梦想的舞台。

哈理工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省属理工科大学,2012年即将迎来它62岁的生日。在这六十几年里,哈理工为我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老校长王大珩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中国光学和光学精密机械研发奠基人以及“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也是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哈理工继承了王大珩校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几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测控、通信、材料等专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材料科学、电气电子、机械制造、仪表、自动化及自动控制以及化学工艺等方面都有大量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如在大型机械方面,空冷汽轮发电机电磁场、温度场和流场的研究,为我国企业研制更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保证了国内制造的质量和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等产品的水品,从而替代了进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车铣两用圆刀片”是自主发明的专利产品,通过独特的刀面设计,不但有效地加强了切削控制,还具有减震作用,从而提高加工的表面质量。刀片的零度后角及15度前角,使刀片可车铣两用,在世界领域都是独特的创造。这类科研成果在哈理工如今不断涌现,在国内同类大学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果说一个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成果代表了它的生命力,那么我想它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就代表了它的精气神。2009年,哈理工校园乐队的一首《我相信》掀起了全社会以及全国大学生青春励志的热潮。它的MV网络总播放量达到2000多万次,打破中国互联网音乐类历史播放记录,“我相信”团队的成员更成为哈理工的校园偶像。2011年6月的毕业季,“我相信”组合举办了一场“我的光芒”告别演唱会,演出的最后,一千多人合唱的《我相信》感染了很多人,它作为展现哈理工的自由精神和校园温情的经典画面,在每一个理工人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和状况更加复杂,施工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施工中新技术更新同简单劳动相混杂;新的施工企业竟相涌起,老的企业包袱重、问题不断;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压标压价;建设单位竞标条件苛刻,施工单位利润薄,垫资严重。且建筑业生产周期长,回款率低具有普遍性,形式显得尤为严峻。施工企业必须外抓机遇,内练硬功,向管理要效益。

施工企业有其明显的行业特点,施工项目明确,工期长,通常以项目为作业和核算单位,在企业管理中也常以项目为中心。

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项目管理薄弱现象。有些项目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有些项目滥用权限,导致企业内部企业利益小团体化,企业整体生产要素利用率低,企业管理失控。法人企业作为法律主体,在项目发生法律诉讼等管理风险时,企业往往成了项目风险的承担者,形成利益与风险不均衡、不对等现象,所以企业必须严格项目管理,管好项目。

企业要管好项目,就要理清企业与项目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企业以其出资额对自身承担责任,以其全部资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在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其行为对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企业的生产单位和项目的管理班子,承担的是内部管理职责,其行为对企业负责。项日经理部的资产归企业法人所有,项目经理代表企业法人负有经营权、执行权,并没有所有权。

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的权利基础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由于企业与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形成施工: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中管理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施工企业管理内容及重点为:(1)制定和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2)加强计划管理,进行资源调配,保持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并为项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服务。(3)对项目经理部的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顺利优质完工。(4)处理和决定重大问题,如与劳务作业层(施工队伍)应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明确项目部与劳务作业层(施工队伍)间劳务分包合同的关系。

项目管理的内容及重点为:(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组建职能部门,制定施工项目管理制度。(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内容,方法,步骤,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4)劳动要素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劳动要素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和技术,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和调度,对于节约材料,保证施工进度,创建文明工地等方面都至关重要。(5)施工项目的组织协调,包含施工中各方配合关系、供给关系的协调。

规范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明确各自责、权、利,有助于解决施工企业与项目之间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就需深入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责任制是规范项目管理的核心及深化。施工企业为履行合同,处理好企业,项目和劳务作业层(施工队伍)的关系,规范项目管理,按一定方式选聘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以便于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消除了企业与项目之间不明确事项发生,避免项目超越权限行为的发生,同时又是一种经营管理责任考核。通过“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明确和实施,有效减少和规避了施工风险,可以解决普遍意义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

2项目成本管理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也是生产的目标。在当前的行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要获得利润,必须降低项目成本。成本管理是个复杂的体系,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进行合同成本分解,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注重过程控制,注重各部门的协调,严格成本控制;同时要健全实现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运用激励机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基础。项目要制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就要对施工建造合同项目进行分解,成本按属性划分为两大快:一块是项目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机械和其他直接费,直接费的控制要依据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计划用工工日、材料计划消耗量、机械台班消耗量,来确定目标利润进行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依据。另一块为项目间接费,为项目管理而发生,在预算控制中要严格控制各项管理支出;通过综合、分析调控,确定项目目标成本。

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目标成本,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即其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只有这样,目标成本的编制才能够准确。所以必须加强对工程成本中材料、人工费等随行就市因素准确测算,大到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将各项费用进行细化、认真统计、整理和系统分析,找出成本、利润控制点,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成本控制围绕目标成本进行,由于价格是变动的,目标成本也需不断的调整,在合同价包死的情况下,科学地编制合理的目标成本对利润合理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成本控制是多部门控制事项,项目各部门应各尽其责,做好自己分管事项。技术部门应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反映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反映项目盈亏情况,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造成差异的原因;预算部门编制施工成本的预算计划,确定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和负责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成本控制需各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

成本控制强调事中控制,是个过程控制。必须采取事前预算和过程控制,强化过程监督,加强对劳动力、物资材料及设备采购的干预和监督,加强对工艺流程的选用。在事中控制中,项目经理必须协调好“干”和“算”相互关系,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脱节现象的发生,作到事前预算,事中核算,边干边算,作到管的及时,算得准确。

在成本管理这个复杂的体系中,人的因素至为重要。一个合理的控制目标、一种科学的控制方法,必须要有一群有责任心的项目管理者来实施,才能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以造就一批专业化、职业化项目经理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通过这些管理人员对项目过程实施的总结、分析、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和反馈,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实现了由行家进行项目管理,管理向专业化迈进。企业的人事管理对项目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洞悉各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有道,以保证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对项目部人事监控、管理,防止了出现内部小团体现象,避免项目经理的短期行为,避免企业资源的流失。

施工企业人才的管理要建立竞争、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管理和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更谈不上成本节约;在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为规范管理、作业、和成本节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的平台。

3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手段之间的关系

施工企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注重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强调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这些因素同成本管理密切联系,同时又是施工建造合同的必要条款和重要内容。

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我国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显得特别突出。建筑企业己把“安全第一”作为基本经营方针,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建立一定的安全保障制度。“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质量同安全同等重要,施工企业应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强化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实行责任追溯制,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施工企业在应重视安全与质量,妥善处理与成本控制间的关系。

履行合同条款、提高企业效益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和宗旨。强化项目管理同合同管理有机结合,克服合同管理与项目中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项目管理,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提高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篇8

关键词:项目驱动;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吴瑛(1977-),女,陕西西安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万里学院“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学专业为例”(项目编号:01111231305)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81-02

一、“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遵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展开,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并将其运用到项目管理实践中。然而,当前教学效果并不很理想,存在以下问题:

1.忽视学生背景基础的理论讲授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和理念更多来源于实践,专业性较强。对于未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实际项目接触较少的学生而言,一些概念较为抽象,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2.忽略学生智力结构差异的单一教学模式抑制了人才的创造性

学生个体是具有差异的,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未顾及这一特点,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思维习惯的差异,将“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课程或数学计算类问题进行选择性倾听的现象,形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局面。

3.较大信息量的满堂覆盖更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缺失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涉及五个过程和九个知识领域,内容相对较多。考虑到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不能很快抓住问题关键,所以如果将理论系统地全面讲解,在有限的课时内,对学生而言信息量较大,更容易导致注意力缺失,降低课堂效果。

4.缺乏实践操作的平台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习得既有方法后,如不能尽快应用于实践,会阻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问题的探求性、与人的互动性,进一步抑制学习积极性。

二、项目导向式课程提出的依据

以项目为导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让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获取项目管理知识。该教学方法,可改变传统教学弊端,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是基于如下几个理论依据的:

1.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学习的过程

根据经验之塔理论,人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所需的媒体和途径可分为三大层次,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更有助于知识的习得。

2.项目实施的过程,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PBL(问题为本的学习)理论,以真实且较为复杂的问题为核心来引导学生,能够让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互动讨论及概念辨证等方式,形成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归纳整合及沟通表达等实际应用能力。

3.对于活动的有效参与可提高学习主动性

根据参与式发展理论,通过对目标群体赋权,让其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借由其主人翁意识的发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项目实践,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以团队为单元的项目运作方式,更有助于人才成长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知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经由与他人和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而在团体氛围中个体所获得的知识又塑造和发展着共同体。另外,根据团队角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团队构建中,如能合理地进行人员配备、实现个体角色担当,可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

在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的,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人才需求特点,确立课程教学基本目标:熟悉一类知识、掌握一门技术、学会一套方法、锻炼一种思维、形成一些能力、积累一种素质。如

三、课程实施思路

教学内容的展开结合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顺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团队合作方式,策划并实施项目,在按五个过程顺序实施项目的同时践行对九大领域的管理。项目执行初始,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提出阶段性任务,如项目策划、WBS工作分解、项目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等。项目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实施项目,技术方案的解决采用自主性探求方式或依据课堂讲授内容,学期末完成项目并上交项目报告。

课程实施基本架构如下

1.“关键法”授课

授课过程中,把握“关键”。一是把握课堂时间上的关键:基于学生注意力和认知的特点,利用关键时间陈述关键问题,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二是把握内容上的关键: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主要阐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其余细节性内容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性探索。

2.策划项目

项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在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策划并成立项目,这类项目需要教师把关,考虑操作难度和可行性。对于较好的创意,可鼓励转化为创业项目;第二,正在进行的项目。许多学生正在参与学校组织的SRTP、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项目,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借助“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之机,指导项目有效实施。第三,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实习、校企合作、亲友企业等,借助这些平台,鼓励学生在现实项目运作中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

3.项目运作和实施

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建项目团队,推选“项目经理”。笔者建议团队组建中考虑个性和思维差异,进行任务分工和合作。教师依据初始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掌握进度,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任务细化和调整。对项目实施情况采用两种方式监控,一是在课堂上,随机抽取项目,进行团队项目汇报、提问和探讨交流;二是对于已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分阶段提交电子文档,内容要求记录项目阶段性成果、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项目运作中,教师重在关注学生对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项目运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重考评团队合作效率,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典型案例分析及研讨

教师主要针对团队项目案例进行点评,同时辅之以相关教学案例,如日常接触的项目、学生开展的其他项目、来自企业的案例、来自网络的案例等。案例研讨中,尽可能形成开放式课堂氛围,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创设能使思维发散的空间和产生头脑风暴的氛围。

5.考核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期末项目报告:每个小组上交一份。报告中除了体现项目成果外,还包括对项目管理过程的评价以及团队成员互评的内容。成员期末成绩在考虑报告总体质量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区别。二是项目汇报交流、案例分析以及其他能反映团队学习实践能力的自主学习业绩的内容。

四、教学效果分析

总体来讲,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运用、问题的探索解决、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人才素质。产生了诸如“天宇掌上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广项目”、“VRStar人才计划”、“校园以物易物活动”等一批优秀项目,一部分项目被评选参与挑战杯大赛,另有一部分项目经指导再论证后形成创业项目。

尽管如此,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运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如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项目管理实务专业人士现场指导较少等现象,需在日后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国靖.现代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神圣家族》 青年黑格尔派 历史唯物主义

众所周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静第一个文件”[1]。但历史唯物主义的“天才萌芽”在《神圣家族》中已有所体现,它不仅仅是“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

一、《神圣家族》与青年黑格尔派

《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安得列阿?曼泰尼雅的一幅画作。画中,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旁边是圣约瑟、圣以利沙伯、圣约翰、圣亚拿以及一些天使和神甫。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圣神家族》这个名字是为了讽刺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的同伙把鲍威尔比作圣子耶稣,把其他几个成员比作是鲍威尔的门徒。他们认为自己是高于群众之上的,他们的话就像耶稣布道的圣经那样,不容争辩。

青年黑格尔派是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施特劳斯、鲍威尔、卢格、赫斯、施蒂纳等,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其初期在反对反对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德国的资产阶级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组织,具有强烈的软弱性,使得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他们呼吁要进行资产阶级改良,但反对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视其为无理智的破坏行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上的软弱性是其哲学观点的体现。他们不再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当做世界的中心,认为世界应由“自我意识”进行改造。这种哲学观点是用人的思辨活动代替人的实践活动,他们热衷与纯理论的批判,试图在精神领域中解决一切问题。《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了断他们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复杂的思想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有别于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上的转换,以及基于这种思维方式而展的将各种观点统摄起来的体系化考虑,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完善并且建构起来的“新哲学”体系。

二、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一)提出历史的发源地应是物质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鲍威尔则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而是在天上的云雾中”,“从历史运动中排除掉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排除掉自然科学和工业,它就能达到即使是才开始的对历史现实的认识。”[2]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则提出,物质生产才是历史的发源地,并第一次提出“生产方式”这一重要概念。在《神圣家族》之前的著作中,这一观点其实已略有提及,而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应把 “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人类之所以有自己的历史,是因为它必须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而不是像动物那样仅仅采集天然的物质资料。这种生产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形式即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才能进行。一定历史时期最根本的基础只能是直接的生产方式,而这也是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最根本的基础,像鲍威尔那样从绝对精神出发理解历史,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产方式当做是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钥匙,由此看出,在《圣神家族》一书中,已经包含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

(二)初步确立人的本质思想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自我意识只知道它自己,并且不再受任何实物世界的约束”“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实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他们否定了青年黑格尔派将“自我意识看作人的唯一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人是社会人,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以其铁的必然性,规律性制约着每一个人,规定着每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创造出每一个特定类型和个性的人。社会创造人通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等途径来达到,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的人的生产过程,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形成过程。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在后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人的本质思想”在《神圣家族》中就已初步得到确立。

(三)阐述历史是“人的活动”思想

青年黑格尔派抛弃了黑格尔“绝对精神”中的辩证法内容,推崇黑格尔哲学中的思辨理论,将“自我意识”“从人的属性变成了独立的主体”,将其绝对化,认为历史是“自我意识”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驳斥了道:“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在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观点,也可以说,这是哲学史上首次提出这一观点。因此,《圣神家族》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提供了出发点和生长点。

(四)初步确立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

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上,青年黑格尔派坚持“英雄创造历史”、“精神创造历史”。在他们眼里,群众活动对历史没有推动作用,反而对历史进程起消极作用;历史的发展是自我意识主动精神的作用结果,英雄人物就是“主动精神”的代表,推动历史前进的不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是“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他们认为“工人什么东西也没有创造”,“到现在为止,历史上的一切的伟大活动之所以一开始不成功的和没有实际效果的,正是它们引起了群众的关怀和唤起了群众的热情”[4],群众的活动反而是历史进程的阻碍者。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驳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的过程中,初步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量。第二,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致可以说,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且,恩格斯在其后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同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如果要去探究――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巾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1]。

(五)从思辨唯心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是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其中心是“自我意识”。思辨哲学的思维是头足倒置的,把自我意识当作世界之本。“不承认任何有别于思维的存在、任何有别于精神的自发性的自力、任何有别于理智的人的本质力量、任何有别于活动的苦痛、任何有别于本身行动的别人对我们的影响、任何有别于知识的感觉和欲望、任何有别于头脑的心灵、任何有别于主体的客体、任何有别于理论的实践、任何有别于批判家的人、任何有别于抽象的普遍性的共同性、任何有别于我的你。[4]”

青年黑格尔派把自我意识当作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东西,是无限的、万能的。他们把它当做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青年黑格尔派是彻头彻尾的思辨唯心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应从客观实际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本质。马克思通过“一般果实”和“个别水果”的例子,对思辨哲学进行了剖析,指出其在认识论上的错误根源:思辨哲学把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个体,再把这个虚幻的本质通过诡辩,使其成为独立的、实体的东西,并认为它就是一切感性对象的来源和基础。

以上的分析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圣神家族中》已运用辩证唯物的方式分析思维与存在、个别与一般等的关系等问题。《圣神家族》虽然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作品,哲学也尚未最终确立,但它已初步提出了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它为哲学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为彻底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确立新的世界观开辟了道路。因此,可以说,《神圣家族》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一部重要著作,是哲学形成和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篇1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改革逐渐成为当前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事业单位的体制决定了它的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单位,又与国家行政机关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尽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许多复杂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也试着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强化措施

一、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使得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不明确、经济关系不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仅限于人员开支经费的收支,缺乏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的事业单位业务程序不清晰,凡事因人而异,因而财务处理程序也难以标准化,甚至处理标准也经常变动。有的甚至凡事按主管领导的批示来办理,制度形同虚设,办事效率低、财务管理效率低下。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制度、新法规宣传、培训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不能结合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财务人员对新的制度、法规理解掌握不深,不能结合本职工作很好贯彻相关制度、法规,仅靠日常工作的摸索,难免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实物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如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财产管理权责不清、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甚至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对资产缺乏购置的前瞻性和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购置随意及重复,导致固定资产的欠缺或闲置,严重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制度不严格,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财政部《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见》规定: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整改,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出现了建账、记账、结账等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批手续不健全,核算手续不符合要求;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松散,登记和处置不及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承诺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单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1)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不统一,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脱节,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导致预算安排不尽合理,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造成账外资产越来越多,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3)固定资产现有核算方式存在价值背离、虚增净资产、成本不完整。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失也比较严重。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财务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一方面,部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理设置财务管理岗位。财务人员配备不齐,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凭证的审核、支票、印鉴的保存等没有做到完全分离.使得财务管理岗位和人员之间没能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后续工作滞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不够,加上财务人员自学、钻研能力差.有些单位的财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核算常识都不能掌握.这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甚至出现账目混乱。资产流失,会计信息不真实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对支出实行全方位监督

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全方位监督,这是提高经费使用最佳效益的有效途经,也是防止经费跑、冒、滴、漏的重要手段。目前.财务监督系统的约束力度很不够。笔者认为.实行全方位监督必须建立完整的财务监督法规。1.结构完整合理。在经费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实现经费合理分配,必须制定内容完整、方法简单、结构合理的监督机制。2.操作性强。制定一项措施制度,必须方便可行,便于操作。比如。哪些经费可以开支。哪些经费不能列报。经费管理的透明度要高、要细。以便增强全方位监督力度。3.提高财务监督权益。加强财务监督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目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监督措施不利,管理失控造成的。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有专门机构、人员来管理财产,落实目标责任制。财产管理部门对财产必须建档立账,做到卡随物走;建立财产清查和报废制度,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清查,以保证使用、管理和财务部门之间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在购置和投资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大宗的物品采购和投资,应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形式,增加设备采购和投资的透明度,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行为,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做好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工作,明确责、权、利关系。若以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投资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时,必须进行合理评估,并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转移和产权登记工作,按出资比例或按章程约定确定权、责、利;对规模较小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可以按有偿使用的原则,按一定比例征收占用费。

(三)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使用机制

①量才录用,建立严格财务人员任用程序。对财务人员的选配、培养都应从其才德出发,任人为贤,废除人员选拔领导决定制,确保优秀人才选拔到财务岗位上来。②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个岗位,都应制定相应得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与权限、责任与奖惩的关系。这对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③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当前,在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手段,增强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④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会计人员,尝试建立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库,合理调剂配置使用会计人员。⑤对重要岗位财务人员应建立保荐入推荐担保责任制。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是国家实施有关方针、政策,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使财政资金得到最有效使用。

结束语: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日益高涨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之下,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对克服基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对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改善预算执行脱离预算制定的现象提供帮助:同时对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于影.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神州(下旬刊).2011(1):97.

[2]李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价值工程.2010.29(32):54-56.

[3]王小芬.关于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现代商业.2009(29):223.

[4]吴开宇.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会计.2007(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