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4-08 04:2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破万卷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篇1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1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2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3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4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5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内容: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是一种享受,当你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时,你才能知道读书的快乐和轻松!是啊!书籍无时不刻的陪伴我们,带领我们遨游这“知识的海洋”!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漫不经心的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在我心中,我觉得读书就和我不吃饭是一样的!

而上学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读书时,仿佛走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清香”迎面扑来。我享受着读书的快乐!走书的海洋,我第一个接触地是《格林童话》。故事中善良的小姑娘,没主见的小马,美丽的白雪公主``````童趣生动的主人公使我知道了:要做善良的人,要学会自己独立,不捉弄别人``````我开始爱上读书啦!

读书后,我的作文有很大进步,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如:《美德花园》介绍了:在遥不可及的森林深处,繁华随四季变换流转,花朵在风中摇拽,他们是林中的精灵,是大地的宠儿。勇敢的旅人微笑着摘下一朵朵惊喜!世界上的人有的善良、勇敢、纯洁也有人自私、贪婪。这都和仙子有关!这里有十个仙子的故事,他们住在美德花园的花朵里,每一朵花都代表一种高尚的力量!我们应该做到:善良、勇敢、无私``````

"人离开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不能生活。”让我们畅饮这“知识源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做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吧!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资料:好书和我的成长

人生就像一本书,它记载着我童年快乐的时光,少年奋发的精神。蓦然回首,书本已经伴我走进了小学毕业阶段。

儿时,翻开那五颜六色的童话书,就令人想起美人鱼的善良,坏皇后的恶毒,唐老鸭的幽默……

小学,我踏进校门,就喜欢上了《西游记》,书中尽情的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的菩萨心肠、猪八戒的悠闲懒惰、沙僧的忠厚老实,无一不表达的淋漓尽致。慢慢的,我又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大将领在战场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兄弟之情真的使人叹为观止。《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在梁山上那种豪放的心情也一样感染者我。后来,我又读了《红楼梦》,正因为书中的语句优美绝伦,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才让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故事中。看来,曹雪芹这部著作不愧为“文学之最”,它不仅编写了深启后世的经典,也为我纺织了一个文学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手不释卷,才有了“纬编三绝”的故事,中国才有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有了中华的先锋。从读书中,我明白了,要像读好书,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热情,希望好书伴我一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小学四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大全

2.四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设计大全

3.四年级读书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

篇2

摘 要:讲了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图书,为学生努力创造阅读机会,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营造书香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精神力量而努力。

关键词:阅读;图书;书香

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朱熹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体悟。这些名家语录足以说明多读书、多阅读的好处,足以说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理解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我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作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直以来我都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心创建一个书香味浓厚的班级而不懈努力。以下是我在营造书香氛围、创建书香班级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现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一、多渠道筹集图书,充实班级图书柜

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班级必定有一个充实的班级图书柜。所以,我首先要想办法为班级筹集更多的图书。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献书。首先我以身作则带头将家里的书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或对阅读有帮助的一些图书充实到班级的书柜里。同时号召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也积极行动起来,为营造书香班级,实现阅读资源共享出一份力。(2)借书。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量比较充足,安排班干部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旧的阅读借完后再去调换新图书放到图书角。(3)订阅。鼓励学生将平时卖废纸、饮料瓶的钱积攒起来,订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二、民主选取负责人,搞好图书管理

通过多渠道筹集来的图书来之不易,为它们找一个优秀的管理员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好图书,在选用图书管理员也就是负责人时,我们要求负责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为了公平公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我们采用了在班级内民主选举的办法,同时也公布了负责人职责:(1)做好图书整理分类。比如,学科辅导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知识类等一些类别。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再细分为许多小类别。另外,要对图书进行登记编码,一是可以防止图书遗失,二是便于学生阅读时更好地查找。(2)做好图书借阅工作。筹集来的图书就是为学生提供阅读之用。如果学生只在教室进行阅读,直接向图书管理员借阅即可,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如果有的学生想借回家看,需要在借书证上登记。

三、提供读书的时间,合理进行阅读指导

(1)根据班级课程设置情况,结合每周三无作业的规定,每周三晚上是固定读书日,为了让学生在家能读书,就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得到大家的支持。(2)让学生利用早晨诵读,让学生诵读古诗,背诵课文。(3)中午阅读。每天中午午睡后是我班固定的读书时间,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了几种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这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第一步。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重点语段,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读方法,这种方法适合阅读短小而经典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边读、边想、边批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内容较长的书。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强化以后,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丰富的读书活动,养成读书的习惯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做好充分阅读,在阅读中张扬个性,表达真情,体会人情冷暖,通过听、看、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如何将语文读写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读写结合,重视语言的积累

背诵美文,不愁笔下没佳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充分说明:写好文章要靠积累。当语言的积累达到了一定量以后,才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如若不然,即使细心观察,即使内心有丰富的感情,写出来也只是只言片语。我国古现代的大文豪:韩愈、鲁迅、朱自清……他们没有接触过语法、修辞等,却写出流传千古的好诗文,主要是靠他们喜欢熟读甚至背诵优秀作品或者好文章,有了语言的积累,就可以培养语感,所以,小学生还要多读多背。实践得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多读多背,不但课内多读多背,而且在课外多读多背。教学时,还要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能够比较正确地朗读文章,读时要做到三到:就是眼到、口到和心到,逐步加大背诵的数量。在读、背中使学生把握文章的语言,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储备,有了积累,再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写出自然美、生活美就不难了。

二、在模仿中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第一步是仿写,做好初期工作,在学习中创作。当模仿达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为创作打下了基础。在仿写过程中可以积累创作的教材,模仿不是孤立地进行,除了形式和结构上的模仿,还要鼓励学生要用上自己的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模仿到创作的过渡。

从模仿到创作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做到读写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完成。比如,句子的“扩写”,文章的“续写”、看图写故事、写新闻稿件,出手抄报等。以上的练习形式,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读”完成“写”,在读中学会仿写,在模仿中学会创作,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模仿、积累及创作,三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学生要从读中悟出“如何写”,这还需要教师们长期的、有目的培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和语言材料。

参考文献:

[1]赵振民.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协同关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7).

篇4

【摘 要】为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小学毕业时,都能够背会百首古诗,背写百句名言警句,背写百个成语,背写百个歇后语,自办百份手抄报,背诵百篇精美文章,练习百篇习作,阅读百本好书。

【关键词】语文素养;构建;实施;语文教学;“八个百”工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做出了如下的具体解说:“语文课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为体现新课标理念及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校从2001年开始构建并逐步分阶段实施语文教学“八个百”工程,截止2005年底,我校已全面启动实施并逐步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八个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八个百”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背会百首古诗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感情真挚、意境清新、语言凝炼优美,引导学生抑扬顿挫读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文体美,可以使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净化、美化他们的口语,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首 二年级:40首 三年级:60首 四年级:80首 五年级:100首 六年级:100首 (注:以上规定篇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学生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实际水平均已超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要求达到的篇数。这里的“不要保底”是说,最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共同掌握的内容,要全面抓,不含糊,“上不封顶”是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让好的更好。)

2. 背写百句名言、警句 那些经过几百几千年历史波涛的冲刷,到今天仍旧存留下来,并且放射着夺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千千万万做学问人的左右铭,如,爱国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寸山河一寸金。珍惜时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立志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志者,事竟成。学习的:天才就是勤奋;知识就是力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行为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句名言、警句。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条 二年级:20条 三年级:40条 四年级:60条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3. 背写百句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句,它富含哲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藏,学习歇后语可以美化生活,增强语言感染力。具体要求是:一年级:20条 二年级:30条 三年级:60条 四年级:80条 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 (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4. 背写百个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曾产生过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巨著。其中许多精辟的内容都凝练为成语,成语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言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如果我们在平时讲话或写文章时,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点缀一些成语,就会使我们的语言,锦上添花,妙语如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个 二年级:40个 三年级:80个 四年级:80个 五年级:100个 六年级:100个 (注:以上规定个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5. 自办百份手抄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我们从2002年春季开始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周办一份手抄报,要办好抄报,首先得考虑阅读材料,进行选材,其次得考虑拟订标题,排版内容,描绘插图、抄写等,由于学生在课外做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丰富广博的知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每个学生都能完全靠自己办出一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排版活泼,书写工整,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小报来,通过办手抄报,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具体要求是:三年级:10份四年级:20份 五年级:30份 六年级:40份 (注:每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手抄报,小学阶段累计共完成100份,考核时每份手抄报制作时间为40分钟或60分钟)。

6. 背诵百篇精美文章 研究表明,人的知识80%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是纸上的铅字符号,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内、外读物中,大多是名家名篇,他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这些文章不管是立竟选材,谋篇布局,遗词造句上,还是在起承转合,过渡衔接,首位照应,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都值得借鉴和模仿之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篇精美文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篇 二年级:20篇 三年级:40篇 四年级:60篇 五年级:80篇 六年级:100篇(注:课内外读物均可,由教师推荐文章篇目)。

7. 练习百篇习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写作技能也明显长进,只有经常练笔,才能写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优秀习作,各级百篇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本 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8. 阅读百本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越是智力低下的学生,越应当用书为他们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一个学生,如果他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那他百分之百的语文水平低下,百分之百的写出的文章不通顺,于老师曾这样指导他的学生家长――必须让孩子完成这样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读课外书,读国内外著名童话,专门为青少年改版的各类名著,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什么时候发现你的孩子读书读得很流畅了,特别是读没有读过的文章的时候,这就说明他的语文水平上来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也认为:许多差生成绩低,课内课程学习不好,老师和家长让学生躲避课外书,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它往往导致智力开发的失败。学生学习差不是读课外书耽误了学习,不读课外书。生活单调,兴趣狭窄,缺少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心目中几乎没有杰出的人物做榜样,使大脑机器不能很好地开动,以致学习效率很低。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有益的课外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实施语文大阅读课,每版每周有一下午的大阅读课,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每人记好一本读书笔记。阅读百本好书的要求是:一年级:10本;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总之,八个百工程要求每个学生小学毕业时,都能够背会百首古诗,背写百句名言警句,背写百个成语,背写百个歇后语,自办百份手抄报,背诵百篇精美文章,练习百篇习作,阅读百本好书。

经过几年来不断地摸索、探究、实践语文教学的八个百工程已日趋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既不以入学时为起点。也不已毕业之日为终结,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将伴随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后劲的学习动力,将在人的终身学习中发挥作用。

篇5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篇6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 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知识源于生活和经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 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篇7

语文教学中写作时必不可少的一门课题,也是学生最烦恼的主题,许多学生一开始写作就无从下手。这样学生对作文自然产生畏惧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开拓阅读范围,吸取营养,并将灵活自如地运用是作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从客观现实中积累必要的素材,从而使致逐渐培养。

一、拓展思维,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使学生爱写,会写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曰:“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 积极评价,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8

― 教师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言传身教。”要想学生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自己首先要有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带动学生向你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课程以外相关的典故、知识,都在适当的时机告诉学生,学生一定会想:“老师怎么知道这么多呀?”“老师真有学问!”等等。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另外,教师爱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对学生有帮助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学生,使其阅读。

二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的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例如:在教学李白、杜甫等名人诗作时,可让学生课前去查阅他们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的诗作;学习《九寨沟》《2008,北京》一类的文章的,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及图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三 要持之以恒,开展读书活动

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美国巴尔博士曾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读一些拼音版本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如《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到了中、高年级,就要求他们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样循序渐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要想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必须有时间保证。如果学生整天埋在作业中,或者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那读书只能是一句空话。学校和老师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段安静的、独立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静下心,沉浸书中,仔细阅读、品味、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学实践中,我每天下午给学生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阅览室,也可以在校园的花池边、垂柳下自由阅读。此时,整个校园到处都是读书的学生。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在认真读书,原本不喜欢读书的同学,也会约束自己,去读一些书。这种读书气氛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收到比任何说教都好的效果。低年级的孩子,我采取每天中午留20分钟给学生讲述连环故事,每天一个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就让学生自由看自己喜爱的书籍。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其读书的习惯。

阅读之后,我还在班级搞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汇报会

每天抽出5~10分钟,让学生说说今天自己读的书名、有趣的故事;学到的成语、优美的句子等,教师及时的给以语言上的赞美和鼓励,让学生的心里充满成就感,这更加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其“想读书、爱读书”。

2.进行读书摘抄活动

要求学生摘抄自己所读过的书中的优美的、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在班级中朗诵。“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摘抄的习惯。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对其要求写读后感、小练笔等,并请他们在班集中朗读自己的读后感,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和别人一决高下,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就坚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给每个同学展示的机会,学生要想在交流会上展示自己,就必须得多读书。读书交流会不仅是交流和展示,更是促进和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3.坚持举办学生手抄报活动

篇9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二、自身阅读习惯不良;三、教师阅读指导不够;四、家校阅读书源不足;五、课外阅读督导不力.直言不讳地说,此五方面的问题若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素质整体的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久而久之,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的初中教师,我们必须去反思、必须想办法、必须积极行动,来逐一解决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策略一、教师应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

策略二、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亦可激发阅读的欲望: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如有段时间班上学生掀起“易中天热”,我自己也找来了《易中天作品集》、《三国演义》、《三国志》,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共同话题,讨论很激烈,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

策略三、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提倡学生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焦点访谈》、《人与自然》、《子午书简》、《走进科学》等栏目,勾起学生对有关书籍阅读的欲望。

策略四,要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习惯的培养: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初中阶段课程较多,学习繁重,学生都反映没时间读书。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查阅习惯、速读习惯。

策略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10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悠久历史

古代的学堂,诵读和练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日诵不辍,写字不停。近代新学制产生前后,仍然将诵读和练字作为教和学的主要任务。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在十三岁以前就背完了十三经,这为他们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是创作成功的奥妙。才思泉涌,笔下生花,得益于书读得多,读得熟,熟读成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诵读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现状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萧萧、雨濛濛,窗内书声琅琅、其乐融融的情景。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目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学生不是在题海中疲于奔命,就是被频繁的无效的所谓四人小组讨论所挤占,又或者被花样不断翻新的课件画面所占领……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一堂语文课下来,能让学生从头到尾读一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某些精彩语段进行朗读,但往往也只满足于表面课堂上气氛活跃,而忽视了诵读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不高,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就连当众

①用笔:在练字的时候,统一使用钢笔(如较适合学生的“英雄牌616”型),字迹为黑(蓝)色。平时写语文作业时,使用钢笔或水笔,并注意握笔姿势。

②用帖:硬笔方面,建议使用“庞中华”系列的字帖(九年级课本上有推荐),如要选择其他书法家的也可。总之,把握一个原则:即这位硬笔书法家的字体是你所喜欢的。要坚持练下去,而不是朝令夕改。同时,强调凡是练字,须边读帖边练习,而非随意想到哪个字就随意写几个。

③用纸:七年级时,以“描红”某位书法家的字体为主,兼以在大方格(“虚宫格”)纸上完成写字课上的练习;八年级时,在大方格纸上“临摹”七年级时所用的字帖,兼以完成写字课上的练习;九年级时,以在小方格纸(作文纸)上“模仿美文(书法名家)”为主。

④用时:周一至周四的“练字”主要从平时的作业上体现。周五至周末依据年级不同(如③所述),分别布置不同内容。另外,寒暑假也均有布置。笔者尤其看重“在阅读摘录(常态作业)中练字”、“在作文书写中练字”。练字时的要求为:一是凡练必看字帖,看一个练一个;二是求质不求量,每次控制在15至20分钟左右,凡写必工整,求美观;三是字数要少,遍数要多。

四、以点带面:教师示范,学生互宜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益的阳光。”笔者虽然自觉硬笔书写基础良好,但总认为离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从教11年来,无论是课堂板书,还是课后批改,都尽力把字写得端正、规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同时,笔者在批阅学生的写字作业时,总把一些“优秀作品”挑拣出来,并在课上分发给学生作范例。对于写字进步明显的学生,在每月底的那堂写字课上,笔者还安排1至2人发表“进步感言”,向同学介绍“练习心得”。对于平时“大小”作业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又美观的学生,给予“特别优惠”,即从下一学期开始,练字作业的内容、数量都可自己布置,不受老师约束。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设计黑板报、制作手抄报、参加写字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地接受“熏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已毕业的两届学生来看,效果很好。

以上,笔者略陈管见,期待能抛砖引玉,也希冀有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来关注并重视起写字教学,让写字教学真正回归到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