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勤学范文

时间:2023-03-31 17:3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欧阳修勤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非常不易。因为家境贫穷,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便亲自教他识字。母亲还在院子里铺上一层沙子,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写画画,教欧阳修写字。

除了教欧阳修识字、写字,母亲还教他诵读古代文人的优秀著作,让他学习写诗。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欧阳修慢慢地长大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了,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还将借来的书抄写下来。欧阳修的记忆力很好,往往书还未抄完,他就能背诵所有的文章了。欧阳修专心地读书、写字,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欧阳修小时候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欧阳修身背行囊,匆匆忙忙赶了一天路,又累又困。天快黑的时候,他来到襄阳城下,城门已关上了。他抬头看见城头有一个老兵在站岗,便拱手施礼说:“烦请老伯开门,让我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是什么人?为什么现在进城?”欧阳修说:“我是一个读书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想进城找个地方住一夜。”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欧阳修是个很懂礼貌的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副对联,你对得出,我就让你进城;对不出,你就明天早晨再进来。”欧阳修答道:“遵命。”于是,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上去是老兵随口说出来的,其实这副对联连用叠字,非常巧妙,便回答道:“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读到这里,也许同学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是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副对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思维互联网]

同学们,欧阳修家里贫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2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篇3

唐代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成功的的基石,勤奋是成功的前奏,勤奋是一个人才出现的告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欧阳修同名的政治家司马光,想必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自幼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好学,才智过人自然是其一大优点。司马光长大从政,这种勤奋好学的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司马光由于爱睡懒觉,早上如果起迟就会耽误好多事情。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晚上睡觉前多喝点水,那么就能被尿给憋醒了。可事实是,第二天早上不但没早起,反而还尿了床,引来了同龄人的冷嘲热讽。于是,他动用他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种名为“警枕”的圆木枕头。如果他怕睡迟误事,那么那么他就枕着这个私人定制的枕头睡觉。因为枕头本身是圆形的,所以只要一翻身,枕头便会脱离脖子,脑袋就会狠狠的磕在床木板上,从而立刻惊醒,就不会有起迟偷懒的行为了。司马光最著名的作品是《资治通鉴》,为了编撰这本书,司马光耗费毕身精力和心血,将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付诸于此,每天起早贪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往往编书编到半夜才肯睡觉,每当仆人伺候自己是,他总是先让仆人睡去。他早上五更左右就起床继续编撰。正是因为有了司马光的勤奋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资治通鉴》。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要永远尽你所能,永远不要气馁;永远不要小看自己。”坚持自己道路,不变胜利的初心,在自己奋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即使自己天资过人,但如果不努力不奋斗照样泯然于芸芸众生。

篇4

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国)谚语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4、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对联》

1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3、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2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6、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2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3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篇5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家学渊博,工于尺牍,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从师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宋朝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之上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很多,我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这三种碑帖,代表了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三种楷书风格,也代表了颜体楷书欣赏与临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习《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遗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这件作品在继承传统上不越雷池,理解深入而功力扎实,但是尚未形成颜书的独特面目。后人对此碑书法颇有微词,评之曰“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但是客观地说,如果颜氏没在继承传统上打下如此坚实的基础,他后来的变法出新是绝不可能的。

这件作品比较适合初学书法的学生,一点一划之间的学习,可形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追求帖意、古意,追求笔笔有来历,笔笔不虚,同时,也可以把碑帖的字放小,做为学生写钢笔字的范本。钢笔书法的推动者庞中华的楷书作品取法来自多宝塔,但只得其规整而未得其神韵,所以此碑适合初学,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在书法领域有更大造就还应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临习更多的颜体楷书作品。

第二阶段,临习《勤礼碑》。《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道碑。碑文内容追述颜氏家庭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之业绩,1992年10月在西安旧藩库堂后(今西安市社会路)出土,使得这一代表作在沉睡地下一千余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现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结体一反初唐书家“相背”取势的传统,而多呈“相抱”之势,右竖画多作恰到好处的右弧状。在用笔上,此碑取势具有横细竖粗,横画右扬的特点,而对于字中相向的两竖,则通常写成左细右粗的形态,这样造成的对比反差,使字的间架呈现为洒脱挺拔的侧势。在通篇的布白上,表现出一种字大满格的创意,造成一种磊落正大、雄强茂密的审美效果。与《多宝塔》相比较,《颜勤礼碑》标志着颜体楷书伟岸雄秀、雍容大度风格的成熟。

就个人而言,我在教学中教授最多就是《颜勤礼碑》。《颜勤礼碑》中的颜体字特征明显,容易上手,而且典雅无俗气,尤其是采取集字为箴言、短句和对联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将《颜勤礼碑》中的单字集诗创作,将颜真卿创作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集字供同学们临习创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临习《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麻姑仙坛记》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并刻石记之。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成熟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与《颜勤礼碑》相比,那种肉丰骨强,舒放挺拔的特征已经淡化,横细竖粗的状态已不明显。左低右高、字呈侧势、形体长方的特征被正面示人、横向取势、重心下移的面貌所取代,是一种筋骨内含,嶙峋老辣的朴拙气息。此碑彻底摒弃了晋唐以来书法所崇尚的唯美标准,转而追求一种古朴端重、苍秀奇崛的新标准。其状似乎粗头乱服,使人想到李煜评价的“叉手并脚田舍汉”,但若细细品味,渐入佳境,则可感受到君子藏器的庙堂气象,进而悟得其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一派天机。

篇6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文章不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世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细节描写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生动感人。我们在品读赏析时,能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感情,体会到那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的对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一间本来破陋不堪的老屋,经过修葺,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可喜可爱的景象,确实像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在这幅画上,有竹有兰,月白风清,桂影珊珊。然而,给人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幽静。老屋富有生机,常从动态中显示静境,如:“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再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小鸟啄食的行为,本是动态,但“人至不去”,则从动态中显示出静境。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主人公,“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件事就把他好静、安详、勤学、深思的性格和行为活现纸上。老屋年代较远,生活在此的人动诸多,睹物思人,一个个至亲闪现在作者眼前,挥之不去,空余惆怅在怀。祖母持“象笏”至,表现的是祖母对自己的关怀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期望。“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枇杷树与妻子逝世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在,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思念穿越时空,破窗而入,直击情感深处。

《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皆平实说来,用语极为清新淡雅,却正是这平实朴素的语言饱含了作者的深情。作者细致入微地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对母亲,写她听到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凸显了慈母对儿女是否衣暖食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及“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略勾描出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她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她们的音容笑貌和自己的真挚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归有光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值得我们借鉴。

篇7

大家好!我是2号选手晓舍。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别了,我的童年》。

弹指一挥间,我的童年转瞬即逝!

六年前,我还只是一个初入小学的学生,因为没上过学前班,而且当时眼睛也正在做散瞳,所以上学时,拿不起铅笔,写不会拼音。画出的“a’’像个大土豆;抄回家的作业上,也只是我自己才能看懂的各种图形。怎么样才能跟得上大家的进度呢?不知所措的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搜集整理了所有的音节,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窗口大声地朗读音节,晚间,同样反反复复的直呼音节。 当时刚刚六岁的我,也想着玩,也盼着休息。为此,我不知哭闹过多少次。但是,对音节的练习,却始终没有中断。那时,不光白天读,晚上练,就连国庆节去串门时,也带着那张八开的,印满音节的大纸。。。。终于,在国庆收假后,我的“恶补”得到了回报,快速攻破了拼音关,很快融入到了集体当中。localhost大家用一年时间学会的拼音,竟被我一个月就赶上了。从此,我的学习快乐起来,我上学的脚步轻松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困难面前,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就定会有收获!学习任何技艺,都如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所说的真理------“,天下无难事,唯手熟尔”。

我上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用毛笔完成描红本上的三页练习。回家后,我拿出墨汁瓶,随手放在书桌的左边,当时老妈非得告诉我,墨汁瓶必须放在右边,我什么都没想,根本不去考虑老妈的啰嗦,就开始写。当写到第二张时,悲剧发生了,我的右手因为蘸墨汁不便,碰倒了墨汁瓶,无情的墨汁顿时挥洒他的大手笔,泼墨在我的描红本上,描红本的每一页都面目全非!我当时出离愤怒了!天哪,不但当天的作业无法完成,过去的辛苦也白白浪费了。更让我难过的是,学校第二天就检查我们年级的作业!我真的不想给班级抹黑!虽说‘真正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墨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但当时的我,只有七岁,称不上是猛士”。于是,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从此,我知道了,在学习上,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细节决定命运!

四年级的暑假,我由科学王羽老师带领,代表学校到青岛参加科技创意大赛。在紧张地比赛期间,正好有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敬的王老师带着我和参赛的队友,在百忙之中,步行很远的路,给我买来了一个生日蛋糕,在异地他乡给我过了一个简朴热闹的生日。这次生日使我深受感动,终生难忘。原来,这个世界充满着浓浓的,博大的、真挚的爱!师恩难忘啊!

篇8

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2、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5、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6、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7、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8、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13、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1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1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2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2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2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4、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2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D唐·杜甫

2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8、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

29、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1、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3、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3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3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9、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2、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4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44、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45、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46、重复是学习之母。

47、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48、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0、勤奋是世功之母。

5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2、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53、读一书,增一智。

54、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55、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56、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57、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58、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5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60、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61、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思不知意。

62、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63、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6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6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6、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67、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6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69、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70、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7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72、到处留心皆学问。

73、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74、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75、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6、懒人嘴里明天多。

7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79、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8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81、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82、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8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85、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86、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8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8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90、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9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2、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93、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94、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9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96、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97、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98、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9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100、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10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

102、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10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104、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105、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0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

108、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10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0、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1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112、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113、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11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篇9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介绍作家作品,某人字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选自他的哪部作品。至于这个古人为何在名之外还有字,名与字有何关系,由于不考试我们也不讲,以致全班五十来人,没有一个学生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古人的字、号,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经常遇到,如《论语》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涉及到了人的谥号;《五柳先生传》中“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涉及到了人的别号;《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和“虞山叔远甫刻”,都涉及到了人的表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一点古人的姓名知识,积累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对于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给学习补充了一点古人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在古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

“字”,也称“表字”,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字与名相呼应,互为表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字,贫苦的老百姓没有字,如武大郎,没听说过他字什么。自称、谦称称名;敬称、尊称称字。如《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写刘备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时,诸葛亮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诸葛亮只称自己的名。《隆中对》中诸葛亮来到刘备身边,他们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面对关羽、张飞的不悦,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刘备称诸葛亮只称字,这是名与字用法的区别。

古人取表字,常见的有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

名与字的关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名与字互相解说。杜甫字子美,甫与美都是美好的意思;孟郊字东野,郊与野是同义词;诸葛亮字孔明,明就是亮,亮就是明。

名与字意义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明亮的日光,而晦则是昏暗;赵孟字子昂,是低头,昂是仰头;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绩是功绩,字却是无功。

名与字连类推论。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论到“容”,受容。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过”,过错,有过自然应改之。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还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来体现自己的志向和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古人的号大体上有如下规律:以居住地为号,如李白五岁随父迁居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贬谪黄州后,筑室于东坡,故自号“东坡居士”。以旨趣抱负自号,如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文人的情趣。

谥号,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称号。在我国古代社会,有身份、地位、有影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一个特殊称号,这就是谥号。《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贡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说孔子得到“文”的谥号是朝廷褒扬他勤学好问的品德。

篇10

【关键词】应天府书院;教学;贡献

书院是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研究单位,史学家一般认为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古代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理论的繁荣做出过重大贡献。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县老城西北角,其前身是五代后晋时期的归德军南都学舍,是当时“乐于教育”的邑人杨悫在归德将军赵直的支持下于天福六年(941年)创办,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 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1]应天府书院历经千余年的兴衰沉浮光芒依然,“博延众生,讲习甚盛”,本文探讨它在教学方面的一些知识,以期对现今教育事业提供历史镜鉴。

一、书院教学简论

1、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宋初抑武兴文措施的弊端到仁宗时期逐渐暴露出来,时任应天府书院执教的范仲淹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就是要造就一批世致用的经邦治国之材。他认为“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军材,陈正道,使其服礼乐之风,乐名教之地,精治人之术”。[2]而且他还根据院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使院生各择一专业再兼学一专业, 借以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说:“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将何以救? 在于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兼之采用当时最著名的胡瑗苏湖教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正了当时社会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 特别注重生徒的德行培养,将进德与学业更好的融合起来。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使众多的经世致用人才脱颖而出。

2、名师严格执教,高徒层出不群

应天府书院教育历经五代和宋、元、明、清四朝,宋代博学之士教学有方,高徒不断涌现。在此简单介绍几位:

戚同文(915-976)字文约,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他聪慧过人, 勤学好问。“ 因授《礼记》, 随即成诵, 日讽一卷, 异而留之。不终岁毕诵五经, 即妻以女弟。自是弥益勤励读书, 累年不解带。” 由于他学识渊博, 才高八斗, 治学严谨, 前后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 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 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

王洙( 997-1057) 字原叔, 应天宋城( 今河南商丘) 人。年少时就博闻强识, “其生始能言, 已知为诗, 指物能赋。”[3] 王洙聪悟博学“自六经、史记、百家之书, 至于图纬、阴阳、五行、律历、星官、算法、训诂、字音, 无所不学, 学必通达如其专家。”[4] 在应天知府晏殊的大力支持下, 他在应天书院说书长达八年之久,一时名臣贤士, 皆称慕之, 其名声著天下。他渊博的知识, 对古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宋仁宗天圣五年晏殊又聘请因母丧辞官退居睢阳的范仲淹掌管学府, 范仲淹日于府学之中, 观书肆业, 敦劝徒众, 讲习艺文, 不出户庭。他前后在此执教两年,后来许多宋代名人都从其教。 后人曾说:“宋晏公殊留守南京, 兴学校, 延范仲淹为师, 教授诸生, 故天下兴学, 自公昌之。”[5]

3、严密的学规管理。宋徐度在《却扫编》中述及南宋国子监的学制学规的条文就是当年应天书院的学制学规。‘却扫编'卷上云:同文先生“生唐天佑中,历五代入本朝,皆不仕,以文学行义为学者师。及是,四方之士争趋之,曹氏益复买田市书,以待来者。先生乃制为学规,凡课试、讲肄、劝督、惩赏,莫不有法。宁亲归沐,与亲戚还往,莫不有时。而皆曲尽人情,故士尤乐从焉,由此书院日以寝盛。事闻,京师有诏,赐名应天府书院。先生没门人私谥为正素先生,其子纶复以儒学显,历事太宗、真宗两朝,官至伛密直学士。先生之规,后传于时;及建太学,诏取以参定,学制予幼时犹及见之书院,即今之国子监也。[6] 应天书院凡课试、讲肄、劝督、惩赏等皆有规制,连皇帝也下诏北宋建立太学都要参照应天书院学规学制的条文。

二、教学贡献

应天府书院长期以来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过重大反响,而且它同样以种种形式或显而易见或潜移默化地规范着现代的教育。所谓弘扬优秀的教育传统,其本身就包含了继承与创造两方面的内容,在继承中创造,创造中继承;历史中有现实,现实中有历史。[7]具体一点来讲,应天府书院的教育思想有以下诸方面的现代意义。

1、奠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天府书院从学舍发展到书院,又从私学荣升为国子监,历获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其实质书院是通过发展人才,进而利用在这些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制度,保障社会的安定。书院的这种治学思想与现今倡导教育立国的理念如出一辙。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功能,具有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功能,具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直接提供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功能,这些功能恰恰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

2、明确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张正藩先生在其著作《中国书院制度考略》曾指出我国真正的书院教育原系为人格教育,应天府书院的教育历程也明显的体现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首先,书院的建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包括课堂、建筑以及祭礼等诸方面都相当讲究,其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人文气息厚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其次,书院教学提倡的以自学为主与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书院大师面向生徒讲学,大都是提纲挈领,然后由生徒根据内容的深浅自己体会。这种教学方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强调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精神符合今天创新教育的思想,应该努力提倡。

3、尊崇教师,严明教学。应天府书院的大师们在治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是生徒们鲜活的楷模,他们的言传身教以及严谨作风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受到大家的尊敬。对于我们当前的教师同胞们来说,首先不断“充电”,增强个人的人身魅力以及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艺术化。这样学生就会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而自动的见贤思齐向教师靠拢,去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第二,教师重言传更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篇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下以身作则,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应麟.玉海(卷一六七)・应天府书院[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3075.

[2]周保平.简论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教学与管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

[3][4]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三二)[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826.

[5]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八六)[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