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的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7 09:3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书的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手抄报;语文教学;学生需要
手抄报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手抄报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贯彻《课标》的有效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实践《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课标》要求明确具体,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不能继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而教,绝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属于考查范围就弃之不顾!要认真解读《课标》,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把《课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 制作使用手抄报适应当前学生学习需要
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又不要做家务。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花在看电视上。有的甚至经常光顾游戏机室。这样,白白浪费时间,荒废了学业,严重摧残了身心健康。那么,怎样让学生好好地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呢?我提倡全班学生办手抄报,一星期办一期,定于下一周星期一交。每期都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评价,并在教室里开设一个专栏,把办得比较优秀的或有明显进步的手抄报张贴上去,让全班同学学习、欣赏,促使后进生努力争取进步。
对于办手抄报,为了能够上榜张贴,我班同学个个乐此不疲。平时,手抄报的主题不限,各自自由拟定。大家课余时间都忙着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自己所选的资料,有关书籍也互相借阅,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手中有了资料,还要进行排版设计,画插图,抄正有关内容。遇到节日,我就提醒同学围绕有关节日搜集资料,比如上周,大部分同学的手抄报是有关于清明节节,也有一部分是有关于校运会的。内容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新颖,我们通过一张张手抄报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花功夫的。通过组织学生办手抄报,那些学习不自觉、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为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余时间不再贪玩,不再干坏事,而是积极地向同学求教、商讨,全身心地准备自己的作品。
3 制作手抄报要做到精巧美
如何在短期内创作出一张高质量的成功的手抄报,则是困绕学生的一大难题。本人结合几年来创作手抄报的经验,将其总结为“精巧美”三点。关于“精”:首先,内容要精,由于手抄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学生,其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在内容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有教育意义或能够陶冶情操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切忌长篇大论,也可以设置美文鉴赏,以提高小报的含金量。其次,选纸要精,在纸张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质地较厚一点的纸张,以便于制作。第三,制作要精。在制作规格上要严格遵循手抄报的制作原则,四开为宜,确定合适的边距与中缝,报头内容要完整,应包括报名、主办班级、时间、期号、主办人姓名等,使读者一目了然。关于“巧”:手抄报内容要有很强的可观性,在选材上,应做到“巧选材,选巧材”。其次,版面要巧。大面积内容确定后,会出现一定的空隙,此时,应当做个花边或插图来弥补不足,使整个版面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关于“美”:首先是形式美,手抄报中不能是整版的一种字体,合理搭配,尤其是某一些标题、插图应通过多变的形式,给读者以清新悦目的感觉。其次是色彩美,力求在变化中寻求统一,颜色以清淡为主,不能大红大绿,一般情况下文字要用黑笔来写,以求明了。标题,花边、插图、美术作品等,可用彩笔来做,但应注意分寸,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4 教学活动中引进手抄报形式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步步深入。彻底改变旧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特别是“手抄报”这一语文活动课,唤醒了学生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了学生向生活学语文的方法。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朋友。
5 手抄笮问绞视ρ生、教改双需要,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5.1 “手抄报”就是用手设计、亲笔抄写的自制报刊,每一份手抄报的后面都包含着编者的辛勤劳动和聪颖的智慧。它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2 “手抄报”能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有谁能在不喜欢的方面有所发展和造就?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兴趣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下只是抄课文,写字词,为了巩固所学的字、词、句,不知要抄写多少遍。这样地机械重复,枯燥呆板,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教师的观念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大胆地走向课外。因为自己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
篇2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同样也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我们学校自从开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课题研究后,各班语文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的老师采用讲故事、成语接龙的方法;有的老师采用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的方法;有的老师采用读书笔记评比、每日一段美文欣赏等方法……以上的好些方法,我都曾用过,其中,我觉得要属“讲故事”最能让学生感兴趣了。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教师要讲故事,个个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听得津津有味。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便高了。
二、积极营造氛围,给学生一个乐于读书的环境。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我们可以利用教室这个自然的学习空间,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读书箴言以时刻提醒自己;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当然,教室里最好布置得比较接近自然,让他们的空间更加清新,从而心情舒畅。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提高图书利用率。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们便自己动手在班级上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把电视柜的两层收拾出来,摆放上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童话、连环画、作文书,还有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少年博览》、《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书有了,再推选出一名工作认真的图书管理员,让他来负责图书的保管,登记学生借书还书的时间以及有无损坏情况,对故意损坏图书的要求其造价赔偿。这样可以确保人人有书看、人人都爱书,可以让每本图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四、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课外书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和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篇3
【关键词】新课标;课外阅读;有效性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足见广泛阅读的益处。《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还要求小学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受到空前的重视。那么,作为学校、教师,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然而,课外书远不如电视剧、网络游戏那么让人迷恋,对大部分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来说还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如果没有兴趣,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义务甚至是一种负担,阅读时就会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难于有什么收效。所以,激发兴趣是引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关键。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学生作品;通道、围墙上设置宣传栏均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各班教室黑板上有每日一句、每周一诗等,教室布置围绕读书活动显示班级个性,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学校、班级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小百家讲坛”“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知识讲述给大家听;让学生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举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3.表彰评比,激发兴趣
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阅读之星”、“故事大王”“书香班级”等,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后,学校、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大量书籍让学生有书可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倡导每个学生每学期购买两本以上课外必读书籍,在家设立“书香小屋”,在班级建立了“图书交换站”,学校图书室也添置了大量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杂志,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语文阅读室,供以读物。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语文阅读室的资源优势。语文教师根据学校藏书情况,根据课标要求,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为学生提供阅读信息,并作简要介绍,避免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书。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以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做到课内外的贯通融合,适时的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读。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就让学生读笛福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课文《争吵》后,为学生推荐《爱的教育》;教《草船借箭》之前,引导学生去读诸葛亮或《三国演义》等有关书籍,了解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和诸葛亮其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方法。叶圣陶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的;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的;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能够综观大意的;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可谓道出了阅读的真谛,即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一些离我们的生活相对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可以粗读、浏览、领略大概就可以了。对主要的文章,则要精读,要学会感受、理解、赏析和评价。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加深印象和理解积累素材,可以采用摘录、批注、列提纲、做概要、评论及仿写等方法。根据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汇报,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写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果。
四、培养习惯,让学生读好书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生每天晨读20分钟;在家里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并引导每个学生每天课外阅读30——60分钟,让家长督促检查,使之成为习惯。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
2.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读书笔记。学生把书中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自己的感受体会记录在笔记上,以丰富写作素材,提高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教师每周进行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
3.阅读时应多动脑,培养“心到、眼到、口到”的习惯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就会扫除阅读道路上的障碍,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家长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学生养成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贾谊语)。”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用毅力坚持一生读更多的书,就会从阅读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获取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篇4
关键词:阅读;培养;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从众多的名人名言中,我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本文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天性富于幻想,动听的故事一旦进入心中,将幻化出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我每天早晨给学生读一个故事。我先选择那些篇幅短小,主人公是小动物的故事读给学生听,不需要他们明白故事的寓意,只要喜欢听就足够了。慢慢地,学生有了兴趣,当一个故事读完时,就期待老师再读一个,于是我就鼓励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阅读。整个班的学生悄然间形成了一股读书热潮,书包里的课外书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能让学生有持久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喜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奖励的方式,读完一个故事,在故事名字上印一个小印章;读完一本书,奖励一张“阅读奖励卡”。期末根据奖励卡的张数,评出班里的“读书小博士”,并发给荣誉证书。荣耀与幸福引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形成,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不断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甚至终生都可受益。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入学后一拿到新课本,教师就要进行爱惜课本的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的作用。还要告诉学生读书时怎样拿书,怎样翻书,眼睛和书需保持多远的距离,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做到正确阅读。
学生初步具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以后,还要训练他们质疑问题,读书时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告诉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不能只靠老师提问,自己还要多想多问。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前进了一步,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质疑问题。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好习惯益终身,阅读教学就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形成,就会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为其一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精读,二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以下两种:(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扩大课外阅读面
篇5
三门县健跳镇中心小学创办于一九二八年,原名琴江小学,于1983年更名为健跳镇中小学。学校地处东海之滨、健跳港畔,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如画,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 “花园式学校”。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现有36个班级,在校学生1511人,教职工85人。学校以“敬我老师,爱我学生”为治学理念,在“建设墨香校园,打造学校品牌”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几年来,在全县教育质量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荣获“三门县质量评估一等奖”、“台州市绿色学校”、 “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浙江省红旗大队” 、“浙江省课外阅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等多项荣誉。
为了让学生在富有书法艺术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学校精心布置、营造氛围,并将书法特色教学上升到校本课程,教学时穿课堂,为书法教学提供时间保障。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使学生能真正写好字,逐步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学校实施书法教育“五个一”活动:每天“一”练,每天中午练字20分钟;每周“一”写,每周每天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月“一”展,每个班级都开辟书法展览,学校亦开辟展览专区,展出学生的作品;每学期“一”评,评选校园百名小书法家;每学年举办“一”次历时一周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其中的书法现场比赛是学生展示书艺的大舞台。艺术节期间还举行绘画、手抄报、手工制作等比赛活动,以及艺术表演、艺术作品展示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的艺术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学校狠抓师生整体书法水平的提高。在教师层面,一是将书法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校本培训内容。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书法教育的讲座,观看相关的电教录像,请学校中富有写字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书法教育、写字教学的注意点。二是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暑期专题培训,学习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使教师们开阔眼界,获取新知。三是请进名家讲解,指点,传授书法创作的基本知识。同时,加强教师的书法基本功练习,学校规定每学期教师必须完成的一定练字量,并通过开展阶段性的书法竞赛,激发教师要练字、练好字的热情。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练字,既提高了自身的书写能力,也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在学生层面,首先是抓好书法(写字)课。学校每学期初都要求书法教师制订详尽的、完整的书法(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好写字课教案;注重对写字课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入手,开展书法起步教育。二是抓好书法(写字)小练习。学生中午到校,首先进行的是二十分钟的写字小练习,由语文教师临场检查指导。通过每天二十分钟的练习,巩固学生在写字大课中的练习的内容,并使学生向书写有质量有速度的方向发展。三是全校上下一心抓学生的作业规范。不仅书法练习时要认真写,平时作业也要认真的对待。四是抓好书法兴趣小组。在做好书写普及工作的基础上,学校也在关注那些书写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每学期,学校各班都专门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学校在各班兴趣小组中选拔优秀的苗子加入“琴江书社”,由指导老师定期指导训练并开展经常性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书写能力。
书法教育作为健小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平台,它与其他学科教学,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书法教学,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兴趣 词汇掌握 口语实际运用 高效率
一、“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喜欢上一样东西,学生会主动去学习,课上认真听讲,下课去查阅相关书籍,找出自己需要的答案。根据新的内容,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去问这一科的教师或者自己去查阅资料,去解决自己的疑惑。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从而不断成长。在学习学科的同时,也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初中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观看英文影片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必要的时候,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制定一些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去更好的学习,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打好英语基础
兴趣点是好的开始,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英语几个大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掌握一些方法,争取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1)如何掌握大量词汇
英语词汇就是一些题的根源,在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都会遇到很多词汇,所以掌握大量的词汇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教师也知道,词汇对于学生而言,枯燥无味,单凭死记硬背成效不是很明显。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有效的去记忆单词,我在这里举一个小例子。
可以归纳总结的去记忆,例如以ba开头的英语单词,并且发音是/b?/,进行总结,有这些单词:bad /b?d/ adj. 坏的;有害的;badly /'b?dli/ adv. 严重地;恶劣地;bag /b?g/ n.书包;back /b?k/ n.背部;后面;ballet /'b?lei/ n.芭蕾舞;bamboo /b?m'bu:/ n.竹子;band /b?nd/ n. 乐队;bang /b??/ v.猛敲;猛撞;砰砰作响当当n.砰砰的声音;bank /b??k/ n.(海、河、湖的)岸;堤。把这些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就会事半功倍,用最少的时间记忆最多的单词,提高词汇量。
(2)加强口语锻炼
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看一些好的英语电影,截取一个小的片段,下面介绍的一个电影小片段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Jack: How was your weekend?
你周末过得如何?
Lucy:Crap
糟糕透了
Jack:Oh,no,why’s that?
噢,怎么会这样?
Lucy:I didn’t do much,just stayed in,really.
我没什么事做,只是呆在家,真的。
Jack: It’s the weekend ,Tash.
这可是周末啊
Lucy:I know,I had a run-in with my mum .
我知道,我和我妈吵架了
Jack:Did ya?Why?
真的?为什么?
Lucy:Mm,my sister was working Saturday.I had to look after Jasmine.
我的妹妹周六要上班,我照顾Jasmine.
Jack:How is she?
她怎么了?
…
Lucy:Then I’m just leaving the house and my two aunts arrived from Dollis Hill.
我刚准备走,我的两个Dollis山来的姨妈正好进门
Jack:Oh ,no.
噢,倒霉
定期的进行一些语言的练习,小测验,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在适当的压力中去学习。
三、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英语一部分也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要善于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八年级英语有关旅游方面的话题时,我可以通过幻灯片先让学生看一些北京故宫、长城、桂林山水和云南大理等风景名胜的美丽图片,学生被祖国美好山川的景色所吸引,这时可以提问学生“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学生会积极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我就对学生说“Thi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aveling.Are you interested in it?”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到起来,这时我和班级的“英语能手”一起为学生呈现下面的对话框架,这是“师生合作”的过程。
T: What’s the best time to go to Beijing?
S: I think you can go there in August.
T: What places should I visit in Beijing?
S: You should visit the Great Wall,the Summer Palace, Tian An Men Square.
T: What should I take with me?
S: You should take a camera, a pair of sunglasses,some money and so on.
这个“师生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演示过程,是调动学生积极合作的关键一步。当学生对上述对话熟悉后,就可以进入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目的是对课本对话中的重点语言现象进行探究,而这部分就是这节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曾智兰;;兴趣,英语学习之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篇7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更新;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59-01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运用,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效果;同时可以提高听说读写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结合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阅读分享课,让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实现阅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我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选择图书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大闹天宫》,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其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籍目录。
三、加强指导,使学生有效阅读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2、指导学生掌握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篇8
摘要:环境教育是21世纪的热点问题,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基本措施和手段,是净化和美化蚺天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理学科与环境科学有诸多的交叉性,使中学地理教学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手段。为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全面、系统和整体地落实环境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探讨了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074-01
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对中学生进行环境、资源、国情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出一条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新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决。
一、地理环境教育中存在问题
1、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地理学科开展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环境保护的专家,而是要培养具有一种意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态度,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并且绝大多数地理教师均未受过专门的环境科学知识培训,缺乏进行地理环境教育的基本教学技能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制约着地理环境教育。
2、地理环境教育面临着学科知识更新和教学内容结构与功能的调整问题。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缺乏制订切实可行的地理学科深入实施环境教育的保障体系。
3、地理环境教育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地理环境教育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发挥不够。
4、教育目标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评价指向,我国现行的评价机制习惯于用一张试卷考查学生学习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地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评价只是检测了学生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环境意识、环境行为能力掌握程度缺乏有效的检测尺度和方法。构建一个合理且能有效衡量环境意识、环境行为能力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评价体系,是当今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在中学深化地理环境的建议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中学地理教育提出几个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中学地理教师都应该受到环境的相关培训,要加强地理教师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此来提高他们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如分析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实践能力。特别要注重在实践中的培训,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地理教师把所学环境知识恰当地运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之中。
2、协调地理环境教育中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本身是综合的整体,环境问题有复杂性,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相关的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特别需要地理教师知识的广博性和综合性。教师没有各科的基本知识就不能教得好。这样才能弥补单学科教师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技能、态度具有个人倾向的缺陷。对中学地理教师来说要求比对另一本科目的教师要求更高中学地理教师没有各科目的基础知识就不能叫出好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和其他各学科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与合作,以便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3、实施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在现行的中学教学计划中,由于没有地理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要进行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对一门学科有正确、合理的评价有助于改善教育的效果。但,如果不进行评价。容易使地理环境教育变成一种摆设。怎样检查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要求?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是如何处理正常的地理教学内容与环境学科知识两者的关系?都应进行合理的评价。
(1)闭卷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
闭卷考试答题是和一般的科目考试一样。主要考查学生对玮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题时要侧重记忆型,兼顾思考型。开卷考试答题时,可查阅参考书、笔记及有关书刊资料,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题时着重于理解、思考和应用。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理答案、更好答案、新意答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答案。开卷占80%,闭卷占40%,鼓励学生多思考。
(2)采用口试的评价方法。
口试方法是由教师准备好多个环境题目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准备。
考试时让学生抓签,根据自己掌握的环境知识回答试题,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补充提问,然后评定成绩。成绩的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等。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通过补充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整理答案。思维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概括能力。但教师要掌握好答题的结果,因为性格内向、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不能发挥真实水平。
(2)利用编辑环境手抄报的评价方法。
手抄报的设计内容作如下要求:
①对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的看法;
②及时展示当前最新环境科技成果的新闻快递;
③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生动有趣的环保故事、人物、漫画。成绩的评定时只要做出来了就是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评价课堂参与。
主要评定学生课堂发言、表演、讨论等参与程度。一般采用好、中、差三级形式,评定等级为“好”的那些学生,是在课堂上自愿发言,参与程度较高的学生:评定等级为“中”的,是自愿发言但不经常或者参与程度不太高的学生。评定等级为“差”的,是不主动发言的,常常要教师提问才回答问题的学生。这种评价以一学期的累积作为总评价。随机性、偶然性较大,一般作为参照性评价。
(4)思想情感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兴趣、个性、创新性等,评价结论采用教师撰写定性评语的形式。这主要通过教师日常教学的观察、记录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进行,是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的火花。
地理环境教育可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环保能力,以及能正确理解人类、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个人、集体、社会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地理教育本身价值的实现,为中学地理教学赋予活力,加快学校环境教育实施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阅读;重要性;兴趣;方法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其实质就是写作训练。写作训练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通过书面语言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形式。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教师来说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下面就我在作文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体会谈点看法。
一、使学生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正是学生习作没有写作素材,而无从下笔。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与习作的关系。阅读与习作正如钢筋水泥与楼房的关系,有了足够的建楼材料,才能建起幢幢大楼,在建楼之前,工人师傅要从各处运来大量建材,保证建楼所需,才能使楼房成功建成。学生在写作前首先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而来?必须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当然,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时空的人和事,并将其积累沉淀下来,写作起来才有话可说。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学者无不如此,贾平凹、莫言都不是大学出身,但他们从小就有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所以才最终成就了作家之路,他们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再好不过的事例。教师通过将身边的事、伟人、大作家的成功作为学生认识阅读重要性的典范,不断地让学生体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为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基础。因为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语言文字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长期而大量的阅读,当学生的语言有了很深的沉淀后,他们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对上网兴趣十足,对网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乐此不疲,能够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的学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必将贻误学生的青春年华。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课代表每周到图书室借出一定量的图书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随时阅读。为保证学生去读,图书管理员要做好借阅登记,每周进行一次公示,评选出“借阅之星”,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积累优美的语句、篇段,每次习作教学让学生说作文,让成功的学生谈体会等,以激励其他同学热爱读书。同时教师也要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展示“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资料袋”等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书本。“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眼界,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有效地参与到阅读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笔下生花的境界。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对读书不仅从理论上阐明其重要意义,而且提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朱熹的“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方法;陈善的“出入”读书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就现代读书法而言,就有精读法,即学生对喜欢的篇目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摘读法,即用摘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以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这些读书方法,尽早让学生掌握、运用,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外阅读时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阅读,以提高读效率。同时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读出理、情、美来。学会读书时做批注,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等,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学生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用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圆孩子一个作家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精髓;激励;内涵;做人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汉字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风骨,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只要敲击键盘,就可以打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可以说非常的方便快捷,而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书写能力的退化。很多家长和老师注意到,学生的字越写越难看。写好汉字,应该从娃娃抓起,严格进行训练。现将一些好的写字教学方交流一下:
一、采用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刻苦细致地练字,是枯燥的,是很容易感到倦怠的。所以为了端正学生练习书法的态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励他们,提高其练习写字的兴趣。
(1)表扬激趣
想让学生对写字有兴趣,肯定离不开表扬。表扬会给孩子们增添自信,事半功倍。平时学生写字时,教师都要驻足在孩子中间,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而看到写字突出的同学,把他的作业在全班展示,这样一来,被展示作业的学生写字的兴趣更浓了,其他同学也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对照自己的字体,查找不足,争取赶上。这样一来,同学之间相互带动,久而久之,形成一股竞相练习书法的风气。教师也要经常鼓励学生,给他们加油打气,潜意识里增加学生练字的信心。对于稍有进步的学生,一定会加大表扬的力度,促使他越写越好。每当在办公室等场合有老师翻看我班学生作业,夸奖某些孩子的字体漂亮,教师都要及时地把这些听闻传达给学生,令他们兴奋不已。
(2)活动激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实践活动是培养、强化学生习字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写字实践活动,班级成立书法兴趣小组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书法竞赛,如春节走向社会,为军属老人等书写春联,重大节日书写作品以表心意,平时出墙报、板报,编手抄报,赠贺年卡,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大胆创作,尽情挥洒。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精确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书法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是一种新鲜的事物,它的审美思维不像儿童画那样宽松,而是比较严格,讲究法理,需要老师做科学的讲解。讲解之前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各部分比例、笔画长短。接着让学生临摹,然后进行对照,发现不足,最后是教师讲解。讲解就是分析讲述。教师对每个笔画、部首、字以及章法做详细科学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字要写得有理有据,不能随便、潦草。中国汉字数量巨大,字体繁多。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系统地学会书写,教师必须学会总结书写规律,丰富教学经验,再把这些规律传授给学生,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探索笔画书写的规律
例如:在讲“竖的写法”时,慢慢引导学生找出“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书写和应用规律:一般来说,最后一笔是竖画的用悬针竖,不是最后一笔的竖画用垂露竖,而垂露竖的收笔部分也有顿笔(下面没有笔画与它相连)和不顿笔(下面有笔画与它相连)。
(2)总结字体结构特点
例如:左右结构的字体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右两个部分大小适中,某些复杂的字体笔画长短错落的特点等,这样做最能细致地把握硬笔书法的美感,甚至是写好这个字的诀窍,像“微风”的“微”,其中反文旁的写法,我引导学生观察,如果将短横写于短撇的中下部,并略向上倾斜,整个字就显示出一种立体清秀的质感,书法之美在细节处跃然纸上。
三、拓展书法外延,感悟书法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