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6 00: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方法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方法设计

篇1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设计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因素的集合并相互作用,就形成教学过程。从教师与教材的关系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而教师从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上看,教师必须考虑教法,即研究如何使教材内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如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关键,因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讲课,又要针对课程特点和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措施。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设计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处理好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关系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形式。学生在校期间,要用主要精力和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去接受人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即通过接受间接经验去获得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教学也因此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大量感性材料的堆砌,而是要求感性材料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指所举的材料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所用的事例,引证的材料,做的实验、演示等等,都能够典型地说明所要讲的那个原理。一个好教师,一节好课,不在于课堂上引证了多少材料,而在于这些材料能否充分说明所要讲的规律性知识。课堂中说东道西,"旁征博引",罗列了许多材料,学生尽管听得很感兴趣,但所得规律性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课,其实并不是好课。衡量好课的标准不在于具体事实和现象列举了多少,而在于是否将可能的最大量的科学原理教给学生。所以,一个好教师的备课,要在设计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掌握知识的途径)方面下功夫。也即,教师备课应在教法上下功夫。教法就是学法,就是设计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程序。因而,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教学去取得一定的直接经验,要注意有效地利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从而克服接受间接经验中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

二、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与"思"结合,朱熹讲究的"熟读、精思",要求"读"与"思"结合。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独立精神。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同发展思维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思维是两个既相关联而又不同的概念。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两个教学任务既统一在同一的教学活动中,又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维活动要以知识为基础,比如人的思考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而"概念"本身就是知识。丰富的想象也离不开平时知识的积累。因此,思维能力的发展对知识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单纯的思维训练是不可能进行的。当然,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思维能力的高低密切地影响着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要注重整体设计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集合。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自觉进行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新颖。新,就不能翻来复去,总是陈词旧例重复使用。久闻芝兰不觉香,要推陈出新,常讲常新。比如在讲"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时,就可以选择多媒体课件通过歌曲,图片,视频使学生听得明白而有趣,且印象深刻。

二是准确。语言作为思维的表达形式,准确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沿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如果教师用语词不达意,含混不清,就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从。所以,讲课一定要做到概念正确,事例准确,数据精确。知识的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做到导言、结语、议论、讲述要言不烦,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确切地使用概念,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表达明确。

篇2

>> 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之教学方法初探 高职网站专业教学方法浅谈 网站建设教学方法探究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工业设计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高职Flas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初探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中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高职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包装设计》课程“RCPD”教学方法初探 独立学院设计色彩教学方法初探 《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PhotoShop教学方法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frameborder="0" width="760" scrolling="No" height="150">

</iframe>

这是显示网站链接的代码,我们从中看出使用了<iframe>子框架技术,而显示的内容是link/wzlj.htm网页的内容。在对于经常改动的界面,我们可以利用iframe技术来实现动态内容,通过改变iframe中src指定页面的内容去改变主页的内容。这项技术在很多网页版面设计中采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页面中做一个简洁的导航界面,利用iframe技术来显示点击的网页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版面修饰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版面被错误选择的配色方案所破坏。其实,配色方案是升华一个版面结构的有力武器。如果你仔细地使用颜色,很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页的配色和内容相关,也和特定的环境相关。譬如在奥运期间,门户网站的内容都配成了金黄色,并配有祥云的背景。

3.1 搜索网站

从前面的版式分析我们知道,搜索网站的页面很简单,它讲究的效率和速度,但是搜索网站也会是很多人访问的,也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环境进行版面的修饰。我们看看google和百度在奥运期间的配色:

从界面看,搜索网站虽然没有对网页底色进行修饰,但是通过logo的更换,我们很清晰的了解到奥运来临了。

所以版面卖弄修饰对于网站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技术上来说,搜索网站的版式修饰采用了图片格式,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至少一种的图片处理软件,并且利用这种有趣味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有兴趣学习。

3.2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以内容为主的,所以要非常实时的根据时间和重大事件对版式和界面进行修饰和美化。在奥运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各大门户网站都在显著位置显示了奥运的标志,并在最前面的两个栏目更换为了奥运新闻和赛事实况。

从技术上来说:主要采用颜色,图片,字体颜色来进行修饰,以图片位置,通过对或背景色的改变,使得版面修饰能够根据环境而改变。

3.3 交友网站

交友网站的颜色搭配要活泼,因为年轻人居多,所以要采用活泼,奔放一些的色彩,如金黄色,蓝色等,并且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改变。

从技术上来说:通过一些flas,对页面加以修饰,通过夸张的手法来突出网站的主题。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一些自主创造性,先根据他们的想法对某项主题的网站进行配色和修饰,然后通过大家评议的方式来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4 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的修饰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因为访问者都是和这一地方相关的人群。譬如苏州政府的网站以淡蓝色为主,并且在logo旁以动画的方式显示了太湖、游船、园林等独具特色的元素。

所以政府网站的配色要以地方特色为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

从技术上来说:要运用较多的flas,将多种地方特色显示在一个有限的界面中,通过不同的变换手法,使得访问者清晰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活等相关元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但学会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主题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技术完善。

4 辅助内容

网站是一面镜子,它除了要反应出内容以外,有时也显示网站设计者的个性,通过辅助内容的设计和显示,让访问者更容易、更方便的获得信息。

此类内容的技术要求一般较高,对以网站初学者来说未必能完全掌握,但是通过给他们演示这些高级的技巧和机能,对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教会学生所有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教会他们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网页版式是对网页内容显示的布局,根据不同的网站类型所要求的布局也有所不同,采用的技术也千差万别,但有了基本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对于理解和创新各类布局有很重要的作用。

世上没有静止的事物,网站也是一样,也要根据时间、环境和重大时间来变化,所以网站版式的修饰也显得尤为重要。

辅助功能是网站展示个性的手段,通过有效的辅助功能,可以为网站进行恰到好处的点缀作用。

5 结语

本文从网站的版式设计、版式修饰和辅助功能三个方面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一些技巧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提炼,必定会使学生对网页设计技巧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卡斯特罗.HTML XHTML CSS 基础教程[M].6版.陈剑瓯,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网页设计 教学方法 课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网站的设计制作及维护人员的需求也就不断增加。作为中职院校教师,笔者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了网络设计与开发专业,网页设计是该专业的主要课程,特别是静态网页的设计制作。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进行的以职业针对性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模式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这对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等有积极意义。

一、教学分析

在现有的中职院校中,开设网页设计的课程很普遍,主要是静态网页的制作。目前网页设计课程涉及的软件主要有三个:Photoshop、Flash和Dreamweaver。基本制作过程是:使用Photoshop设计网站效果图,详细设计网页的图形图像、背景、图片及简单的动画;Flash软件主要设计Banne、二级菜单等,提高网站观赏性;最后在Dreamweaver将设计的网页效果用代码全部实现。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网页设计课程有着鲜明的特点。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个网站从用户需求分析到设计、制作、上传网络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是一个考验。

2.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每个网页都需要学生尽心去完成,而不是空谈,所以对学生的技能要有很高的要求。

3.创新空间很大

现在的网页各种各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色调还是布局上,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代码设计也有很多方法实现,灵活的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4.与艺术美感联系紧密

网页最先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一个整体的感觉,这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仅仅开设美术课程是不够的,还要多看多分析经典网页,着重培养美感。

二、教学内容

在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前更注重Dreamweaver的应用,而忽略了真正的设计阶段。其实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设计效果图是做好一个网页的基础。

1.Photoshop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网站的LOGO。LOGO是一个网站的形象,一个好的LOGO给用户的印象很深,能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可以通过PS软件的钢笔工具及路径、选取等操作,设计出简洁、有意义的LOGO。

(2)色调。色调的选择很重要,它是网页给人的第一感觉,选择好色调能使用很快喜欢上这个网页。首先要掌握关于美术的一些知识,例如对比色、暖色、冷色等。每个色调都有它的意义,科技类网站一般使用蓝色或者灰色,食品类网站一般使用暖色或绿色,环保类网站一般使用绿色,产品类网站一般使用和产品类似的颜色,如安卓绿等。网站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搭配要合理。

(3)网页中的细节。在网页设计中,除了大量的使用图片外,还有一些小的图标及按钮等细节需要设计。这些是点睛之笔,不能忽视,在设计风格和颜色上与整个网页主题一致。

(4)布局设计。网页布局方法有很多,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上左右结构、上左中右结构等,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

2.Flash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Banner的设计。在整个网页中,动画给人印象深刻,给网页添色。在设计Banner时,要注意图片的选择与整个网页一致,文字要突出,表现出该企业的精神。

(2)细节设计。在按钮、图片、超级链接等方面也可以使用动画,这样网页看上去会更有动感。

3.代码

在代码实现阶段,我们主要使用了CSS+DIV技术。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代码的书写规则、书写格式规范、书写技巧,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成为一个成功网页设计人员的基础。

4.课时分配

以上三个软件建议学习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三个软件并重,第二学期着重讲解代码实现部分。

三、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更主要的是“会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1.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软件的学习要模块化,再把每个软件细分模块化。例如在学习photoshop时,首先临摹经典网站,掌握每类网站的设计特点,如科技类、产品类、学校类等,把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通过实例进行设计练习,使学生牢牢掌握每个软件的核心。

2.实例教学

不管是采用案例、项目还是任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更贴切实际,以实际应用为主线,切身体会整个案例完成的过程,使每次学习都变成一次实战。学生分析实例的过程和自己的经历及环境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周围的生活中找素材,分析内容,最后完成任务。

3.课堂形式

课堂讲解主要分成两部分:知识讲解和案例实训。以前的教学是90分钟一堂课,课时短、内容少,往往学生刚开始进入状态就下课了,第二次课时又用大量的时间复习第一次课内容,很影响授课进度和效果。那么我们就采用大课堂的形式,如一个案例讲解180分钟,有的甚至要一到两天的时间,特别是在综合练习阶段,可以在学期中或者学期末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拿出一个较大的案例实践,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一气呵成,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轻松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竞赛方法、分小组教学、学生讲解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个行业的真实职责。并利用大量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习题库、试题库等手段,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学考核

课程设计的考核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方法如下。

1.教师考核

教师在每个阶段都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考核。如完成一个网站要5天的时间,教师要把这5天分成几个阶段:搜集素材、用Photoshop完成效果图1天,代码实现2天,自查互评1天,完善1天。教师对每个阶段都进行评分,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2.学生自评

在每个同学都完成任务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让每个同学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会找错、会改错,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把优秀的网站选出来进行评比,让学生自己介绍,把自己设计的网站推销出去。

3.考核成绩等级

课程设计实际成绩一般分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篇4

本文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初次专业课方案设计的引导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思考。针对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基于景观设计专业初次方案设计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初次引导;教学方法

景观规划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景观建筑学领域现代景观建筑学之父FrederickLawOlmsted基于纽约城中心公园的设计,于1858年首先提出“景观建筑师”一词。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景观设计专业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专业之一,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在学生入学前通过高考专业测试,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学生对绘画有一定的功底,这也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大一学年中,主要是对于绘画基础的扎实训练,开设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透视、写生等专业课程,并且从理论上对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概论进行系统的讲授,逐渐渗透景观设计思想。直至大二开设景观设计专业课,接触设计方案及项目。但在最初阶段,怎样引导学生开启设计思路则是专业课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所在。

一、教学过程中初次引导遇到的问题

1.不知如何构思

绘画到设计的转变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大一开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理解,不少学生认为画好画表现好构图就是学习的全部,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好构思好创意才赢得一个精彩的开始,方案的设计是重中之重,表现固然重要,但设计思维的养成却需要从最初逐渐锻炼形成,这也需要专业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与设计流程的准确渗透。通常第一门景观设计专业课是广场设计,地段不会太大,以长方或三角地带为主。在接触过草图大师、CAD的软件学习后,虽对软件的操作较为知晓,但当把地段图下发后学生仍然束手无措,不知如何构思。往往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是最难的,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绘画中带到一个更加丰富的领域,绘画是基础,对美的认知是基础,如何构思则是需要突破的新领域。作为专业课老师,接触过大量的方案设计,对于设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初次接触设计的学生从生活中提炼设计经验无疑是仅有的捷径。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带领学生去实地体验、调研考察,逐渐形成设计思维。

2.不知道要画哪些从哪开始着手

从思考到落实纸面经常是同时的,方案初期的草图阶段就是大脑思考过程在现实中的体现。不知如何下笔,往往是初次参与设计者的疑问,其实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画素描,从整体到局部。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引导是尤为重要,好的设计构思要从想法转变到实际,必须要有图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准确的告诉学生要画什么怎样画,例如起初要确定轴线、入口、功能分区、景观节点、道路等等,这些都是思考过后首先要确定到纸上的。

3.设计顺序的混乱

谈到从思维转变到纸面,就要谈谈学生设计习惯的养成问题。不少学生开始就直接思考平面图要怎么布置,填鸦一样的完成一幅形式美观功能分区齐全的平面图后就确定方案,当需要完成分析图作业时反过来在平面图上找景观轴线,为自己的平面图设计编造一个设计思路,这些设计顺序是完全错误的。其实这与教师的教学引导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第一门专业设计课的方案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设计顺序。

4.为完成作业而绘制图纸

这个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度不够,经常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绘制某些图纸,满足作业中图量的要求。设计图应该是为了方案的表达而存在的。

5.效果表现影响设计思路的表达

效果表现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手绘效果表现,一方面是软件的应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软件基础的学习后需要大量的案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第一门专业设计课,软件即是新学的,设计方法也是生疏的,因此在效果表现上或多或少的会对设计思路的表达产生负面的影响。

6.脱离实际实际是指真实的情况,客观存在、现实存在的事物。学生的设计往往表现在表面,例如提到水景观就想到做水池,并没有去充分考虑现实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7.现状调研抓不住重点

地块的现状调研是开始切入设计、体验尺度、观察地形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初次接触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说,外出考察无非就是走走看看拍拍照,甚至觉得去不去无所谓单纯的停留在纸上谈兵。教师要强调考察调研的重点,是对地形的了解,尺度的感知,气候的感受,植物的认知,周边环境的调查等等,只有清楚地掌握了这些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改造或者设计阶段,才能符合实际,融入当地景观环境。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

1.从临摹再到设计

如开始学画一样,教师的示范、讲解都不如落实到纸张,多画多想,同样临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从优秀的案例中体会设计构思设计思路以及它的表现方法,能够最快速度的让学生理解设计的过程,体会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给定主题进行设计

通过确定主题,给设计思路一个框架,平面图设计形式化、图形化。丹麦著名设计师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空间,这种空间是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的空间,是一个舞台,而不是一种布景。

3.功能分区与平面图形结合改进

在设计初期功能分区要首要确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人群以及功能划分对布局的影响要统一考虑,平面图形式化的同时要考虑实际空间功能。

4.三维整体构思

草图阶段平面图与立面图、透视图结合设计,整体把握空间尺度,层次感。重视草图阶段的课程安排。

5.课时安排上构思大于效果表现课时

通常一门专业课程在开课之初便把作业地块确定下来,之后进行设计绘制,多数学生拿到地块就开始动笔,忽略了思考的过程,那么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尽可能多的安排构思草图的时间。当草图方案定稿后,软件或者手绘仅仅作为效果表现而安排,而并非边做边修改,让前期构思充分到位。

6.重构思轻表现提高学生创作热情

对于初次接触方案设计的学生来说,表现技法上还处于生疏的程度,尤其是对于软件的应用,手绘亦是,所以注重构思,放松对效果表现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更为深厚的创作热情,避免被软件应用遇到的困难影响设计兴趣的培养,这种学生学习的心理是老师需要更多关注的。

7.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流促进完善构思

艺术类学科对于图形艺术总是敏感直接的,但语言表达上往往是弱势,方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设计图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对方案的推销,语言组织能力是不容忽视的,讲方案也是一种锻炼,设计说明的编写同样是对设计图的总结和概括,师生的交流互动对方案进行推敲是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的一种锻炼方式。

8.大量现场图片讲解以及现场考察的结合

天赋也是需要培养的,需要好的引导,对于这一点专业老师应在平时就积累大量相关案例、图片并在课堂进行讲解分析。掌握行业动态及设计前沿,这对学生进入设计者角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场考察也是不可或缺的,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对带领学生走入景观设计之中的领路人。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C语言;分层教学;趣味教学

1教学方法的内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1]。

2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一门课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2]。

3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C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处理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但因概念复杂、规则多、灵活性高而易错。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信心,更好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教师在把握授课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

3.1分层教学

学习C语言前,每位学生的编程基础不同,有些学生高中已经涉及到,部分同学还参加过编程大赛,而有些学生从未接触编程。教师根据学生前一学期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及前半学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基础好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第二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则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同时,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鼓励他们去做。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3.2趣味教学

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接触计算机时,很多学生感到新奇、好玩,这不能说是兴趣,只是一种好奇。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规则、定义、要求和机械的格式出现,很容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为了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采用趣味程序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实例中掌握C语言的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在循环控制这一章中,讲for语句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实现1~100的累加和。先回忆前面介绍的顺序和选择结构,看能否实现。以算盘为例介绍算盘累加的过程。算盘计算的时候,第一个数体现在算盘上;加第二个数,算盘上体现的是加过之后的结果;然后再加第三个……整个过程算盘充当一个载体。用程序来实现的时候,可用变量充当载体,保存累加和。加第1次时,变量存储是第一个数;加第2次,变量存储前两数之和;加到第100次就可以实现1~100的和。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暗示学生要注意变量的初始值,变量是否必须赋初始值,若要赋初始值的话应赋多少,可以对照1~100的累积讲解,对比求累加和累积时变量初始值的异同。

3.3随堂实训

在上课开始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时,抽出1~4名学生将一个简单题目的程序编写到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到纸上,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然后让学生自愿改正代码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可提高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3.4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即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比如,讲解数组时让学生计算本学院50个班的人数之和,假设每个班的数据存放位置固定而且按班号从小到大依次存放,每个班人数不固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知道这些要求之后,学生就可以知道在这个情境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所需要的算法或者类型变量,将目标进一步细化,以一个主动者的角色来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

3.5任务驱动

C语言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如果刚开始就让学生记各种语法,学生会误认为学习C语言和其他的记忆类课程没有区别,而且容易失去兴趣。刚开始给学生讲解时,应以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项任务为驱动,从而展开各个知识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例如:在讲解数组时,笔者给学生的任务是:(1)定义一个一维数组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30项,然后验证第20项是否是第18项和第19项的和?(2)定义2个简单的变量通过循环每次求一个新值覆盖旧值来实现,然后看能否验证中间的某项是否正确;(3)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4)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总结发言,题目是“数组的优缺点”。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任务驱动教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学科特有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体会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内容产生再认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帮助、释疑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

3.6上机考试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变笔试为机试。机试中可以有选择题、填空题,但应加大编程力度。可购买专门的上机考试系统,像等级考试一样,随机从题库中抽题,除了选择填空题自动打分外,编程题也让机器自动打分。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可采取分批考试。为了减小题目的重复率,题库应当逐年修订。“C语言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首要目的。通过机试可将各门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阅卷带来了很大方便。

4结语

如何上好C语言这门课还需要我们广大的C语言教师逐步的摸索,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不断的总结经验。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像公式一样套进来就可以了,还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雁飞. C语言教学方法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2003(6):122-123.

[2] 余小燕.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 2009(10):136-138.

[3] 张云.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09(6):83-84.

Discussing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LIU Xiao-yan, SHEN Yan-me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分类号】TU984.14-4;G642

引言: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在系统教学纲要的指导下,秉持先进教学理念,做到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机制,才能使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成为景观人才培养的一把利刃,为人类优化生活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培养学生创新、创意思维和设计方法,提高整体素质,使学生适应时展的实际需求,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开阔视野、高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景观设计学科朝着更丰富更多元化的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1、景观设计课程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课程目标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偏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多以艺术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景观设计专业水平。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艺术表达、视觉的效果,关注的是学生作品的艺术性。而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所以,没有生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人才。这种课程教学目标和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脱节的。

(2)实践内容缺乏。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课堂教学中严格的教学框架以及落后的教W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对于景观艺术设计提出的需求,这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当中,主要体现在重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导致不切实际、高分低能等尴尬现象。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感觉不知所措,很难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发展要求,也就增大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教学方法单一。景观设计作为重要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涉及内容很广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引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长期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课堂效率的提高,甚至难以完成教学进度。

(4)学生综合知识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广泛,任何知识的缺失都可能影响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对设计理念的理解,影响景观设计作品的效果和高度。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从小养成了灌输式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在时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学能力的不足不仅会限制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会对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局限。

2、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促进景观设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转变固定教学程式,解决学生长期重理论、轻实践而造成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断改进考核标准,实现课程的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要站在景观设计职业需求的高度,立足实际工作中对景观设计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打牢基础,注重提升能力,促进景观设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2)注重课程的穿插式教学,解决知识层次单薄,设计方案片面化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根据景观设计实践需求,持续更新教学内容,与国际新理念接轨。使景观设计教学内容中不断充实时俱进的新理念,满足景观设计教学所需。

(3)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多元的教学内容。解决教师不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决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的关键。采用理论与案例、实践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解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课堂交流问题。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景观设计是一个极富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领域。创新精神是优秀景观设计人才的必备素质,直接决定着其在景观设计道路上能够达到的高度。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发展创造性的品格。

3、结语

于我国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其系统性、规范性及发展均存在诸多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我国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计划。文章通过对景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思路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高校景观教学提出新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机制,使高校景观教学更加系统、规范。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6SB0142);四川省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15YB03);四川理工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 (编号:JG-1567)

参考文献

[1]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D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

[2]刘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D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J].中国园林,2009

[3] 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J];中国园林,2003

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案例运用

引言

艺术设计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极为宽泛,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外人类设计文明的历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面对一门浩瀚而庞大的课程,手持厚重教材的学生不但要依靠图片识记丰富的作品,而且必须应对大量的文字阅读。在视觉文化时代成长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此明显表现出不适应的状况,有的甚至产生了排斥的情绪。原本饱含审美观念、设计思维和产品创造的历史成为学生眼中繁琐、枯燥的文化课,远不如实践性专业课那般有趣。最终学生以通过考核为目的,草草完成学习,艺术设计史的教学也未能完满地实现传递历史文化与设计观念的预期目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复合型文化人才恰恰是文化产业领域急需的创新创业活力。拓展文化人才培养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新的时期,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调整,艺术设计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鉴于此,本文将对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加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以适应新时期复合型文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艺术设计史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遭遇了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艺术设计史教学也遇到一些困难,学生的学习成效常常领人沮丧。通过与学生、授课教师的交流、亲身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活动考察,发现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首先是对学生艺术设计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艺术设计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在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开拓中获得创新设计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艺术设计史主要以过往的物象为线索,以观念为前提,引导学生回溯造物的优秀传统,逐渐进入认识设计价值体系形成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感悟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然而,在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艺术设计史几乎是独立的理论课,讲授内容及方式的理论化程度较高,导致学生未能正确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学习之始就进入认识的误区,将艺术设计史归入不适用的理论课程队列。其次是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单一。艺术设计史教学主要采用讲述教学法,文字讲述结合图片的展示,其表现形式和特点在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知识的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弱,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单调乏味的学习气氛中很难引导学生对设计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积极思考,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形成单一教学方式的原因很多,教学课时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在短暂的课时内完成丰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学方法走向简单化。再次是艺术设计史与设计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松散。艺术设计史大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为了铺垫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鉴赏、审美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宽泛的人文、艺术传统不仅助力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审美观念,而且作用于个人的思想,是设计创意的重要基础。遗憾的是,学生在此阶段还尚未形成对设计的认识,很难快速追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索各历史阶段中设计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环境。进入大学三年级设计实践或四年级毕业设计阶段时,学生才幡然醒悟,原来设计创意直接与观念、思想相关联,而对艺术设计史的记忆已经淡化,从对艺术设计理论的认知中去获得设计实践的动力,有效辅助个人的设计创意已有较大的难度。最后是艺术设计史课程考核评量方式狭隘。因为教学管理需要,艺术设计史课程大多以试卷为考核方式,即要求学生记忆与背诵课程内容,答写试卷。枯燥、死板的考试方式也受到学生的抗拒,有的学生以达到最低要求为目标,并没有在记忆与背诵中深入地理解与思考设计史中那些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设计现象和林林总总的造物中所蕴含的创造力,或者说人类在创造合理的生存形态过程中的强烈愿望。狭隘的评量考核方式无助于提高艺术设计史的学习成效。诸多教学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艺术设计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走向尴尬的境地。为了积极应对新时期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在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之间不断探索,并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在艺术设计史课程中更广泛地采用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转变教学现状,提升主动学习的层次,发挥艺术设计史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有的核心地位。人类设计发展的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过程中,依循着螺旋式的上升路线来逐渐完成的,艺术设计史的教学同样可以遵循如此规律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期,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其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改革以此为契机,从教学方法入手,探索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自古以来就在中西方教育领域中被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艺术设计史实际教学的需要,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案例辅助教学的课堂训练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学习与参与中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认识与记忆,而是建立较为宽泛的设计观念。在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曾经从两种途径将案例导入艺术设计史教学课堂,可分为实地案例教学和实践案例教学,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成效。

(一)实地案例教学。实地案例教学是作为课堂知识讲授的延伸,突破老师在课堂展示的平面图像的局限性。将课堂地点设置在各种博物馆或艺术馆,在古今设计作品的展示现场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以随意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文化的意蕴,体味设计观念在其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讲授手工业时代的设计阶段,古代夏商周至春秋战国的青铜艺术是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青铜器物多样化的造型、丰富的图案设计,对设计观念方面的理解则有些难度,因为受到器物的尺寸、装饰图案的工艺表现、不同视角观看器物所获得的视觉感受、装饰意匠等因素的限制,当与器物面对面时则有可能摆脱这些限制,获取新的体会。在有青铜器物展示的博物馆,学生与老师一起面对器物进行讨论,关涉青铜器的设计观念、技术与艺术的注入、精神性以及审美要素表达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器物的讨论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触动了学生积极阅读辅助材料的意愿。另一个实地教学案例是关于纺织品的设计。教材中对古代纺织技法的讲解让学生无所适从,既不能理解古代纺织技术的实现与演变过程,也无法从局部的纺织材料图片中体会设计的意义。在一次蜀绣博物馆的实地案例教学活动中初步改变了这一情况。场馆内异彩纷呈的蜀绣精品,琳琅满目的历代锦绣纹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探寻的目光。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了清代蜀锦花楼木织机的操作,讲述古代手工制作蜀锦以及手工织造技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发展历程。学生在案例教学现场认识了蜀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数道复杂程序,在接下来的课程讨论中开始对古代蜀锦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实用功能的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在博物馆、艺术馆等地进行的实地案例教学延展了艺术设计史课程的内容,古代设计的历史被具体地呈现,学生的意识中初步植入了在特定社会生活与文化中系统形成的设计观念。

(二)实践案例教学。在艺术设计史与其他专业课程脱节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设计史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进入设计实践或毕业设计创作阶段,难以自主地将设计实践与设计史相融合。因此主张通过实践案例教学将设计实践与艺术设计史课程结合,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又能结合专业方向,深化专业理论认识,真正体现设计史课程价值和意义”的教学理念早已提出,在教学实践的推行中遇到诸多困难却一直未能解决。转变既有的教学观念,将艺术设计史课程引入设计实践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艺术设计史和设计实践的教师在一小组学生中进行了实践案例教学的共同尝试,获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两位同学从艺术设计史讲授的汉字造字法和古代家具中获得设计灵感,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将古代文化与设计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一位同学将金文与陶瓷餐具的设计联系在一起,把汉字笔法形态和书写特点纳入设计之中。被命名为“瓷魅”的瓷器借用象形造字法,将日常餐具的造型和使用时的受力关联性与象形文字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平面的汉字由此而立体化,意在彰显汉字书写时提、拉、转、折的运笔之势,传递出汉字衍生品的造型美。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造型发生着由繁到简的形态演变。如今键盘输入甚至让人们逐渐忘记了书写,忽视了汉字中的文化现象。学生在日常用品的设计上负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力图唤起人们对汉字独特传统审美性的关注。另一位细心的学生在明清家具史的讲授中发现了锁扣丰富多样的造型和高雅艺术性,设计实践的教师乘机讲授了自己研究所发现的金属锁扣的设计意匠。学生受到启发,将其中传统的装饰元素提取出来,将这种中国原创设计的符号运用到日常产品的设计上。作品有以黄铜和木质相结合,借用家具锁扣中的葵花图案造型和装饰的烛台,透露简洁的的现代审美意趣;食物架则提取明清锁扣中的拉环作为的提手,金属材质与木质纹理的交相辉映。设计作品在形式造型法则与现代审美需求上追求协调一致,最终以金属材质的折射效果、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以及高度提炼的简洁造型共同成就了作品的节奏韵律美,在传承形式的同时也保留了其功能性,营造出传统与时尚共存的氛围。运用案例辅助艺术设计史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教学成效与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新倾向相一致。“设计学本质与内涵的扩延决定了设计学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主张‘知行合一’,认识只是知识的反馈,实践是对能力的评价——将认识的道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设计教育是培养另一种能力和智慧——整合‘科学与艺术’的本质,掌握着两大领域在观念、思维方法、知识与评价体系之间‘结构’上的互动方法论。”此观点更坚定了推行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探索的步伐。余论在普通综合性大学中,因为本科评估体系的要求,不同学科中的不同课程,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模式,艺术设计史课程也必须遵循考核的要求,即以试卷考核方式为主。试卷考核的评量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仅能从试卷表面了解学生是否记忆或理解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而对认知是否转化为实践能力几乎无法知晓。考核评量方式的缺陷也是促使学生将艺术设计史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对待的缘由。除了试卷考试之外,以课程学习报告、读书报告、主题演讲等多样化且开放性的评量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对于提高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成效有着积极的意义。马克思在《自然辨证法》中如此写到“在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话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变的和不动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20至21世纪,风起云涌的设计现象也是如此,艺术设计史对现象的叙述与阐释在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在新时期,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必须突破关于设计知识、设计发展历史的一般性介绍的局限,通过设计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深度理解设计史的方法与策略,获得必要的设计史理论知识,以及指导设计实践的手段。在引导学生回溯历史与传统的过程中,实现设计观念传递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杭间.善意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9-111

[2]贾国涛.中国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再探索[J].装饰.2014.(12):118-119

[3]丁楠.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15.(5):137-137

[4]刘琳璘.论大学素质教育与案例式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12):131-133

[5]王青梅.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7-11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

一、前言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基础。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程教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能够为艺术设计培养出专业的设计人才。当前,我国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涉及素描、色彩和设计基础等。下面着重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一)对专业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基础课程是艺术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基本课程。基础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和学生以后学习的成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学习基础课程能够为自身的基本功打下基础,为以后的职场生存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现阶段,很多学生还是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些迷茫,不能透彻地理解基础课程知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更严重的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但是,这些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是有很明显的偏差的。比如基础课程中会涉及素描和色彩,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对艺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通常情况下,基础课程中会涉及一些爱国主义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另外,除了涉及爱国主义因素,还会包含中国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在这些内容的影响下就会产生爱国热情,并能够继续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得到培养,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经典著作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学院的学生应该具有比较强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培养的途径。其中,基础课程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础课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够接触多种的艺术设计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基础课程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创造和思想,和模仿存在很大差别,有效结合了技术、科学和艺术。而且,现阶段很多艺术院校会开设素描和色彩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建立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基础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

(一)转变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的艺术院校应该重点关注改革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升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保证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社会中的职业需求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基础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总的来说,基础课程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学会思考,学生自己探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网络等学习工具。让基础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引导者和帮助者,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职艺术院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为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掌握学生自身的特点,并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和当前的教学理念相符合,也迎合了当代教育的要求。在当前的艺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不管面对的是差生还是好生,都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转念传统的思维,把基础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须关注教学方法,更加透彻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透彻地挖掘出教材中涉及的创造性因素,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应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同时,艺术院校的基础课程还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中的基础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上应该转变对专业基础课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能够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怀玲.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5,5(06):100-103.

[2]李果男.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120.

[3]庄伟涛.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3):118-119.

篇9

产品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门类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产品开发设计,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整体流程,并能够结合自己的创意与实训来实现所设计的产品。产品设计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组织的好与坏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是值得从教者进行探讨的问题。

二、产品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

产品设计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以课本为主,在教学进度上按照教材目录进行,围绕概论等基础知识进行开展,部分教师会在相应内容中添加案例来对其进行补充,最后加以少量的实践内容进行虚拟设计。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知识的串联上有较强的层次性,但相对较为单一,缺乏人际交流,缺乏具体对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给予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太少,同时也跟不上当前产品设计学科发展的步伐。笔者分析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占整个课程比例过大,致使与学生互动时间太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想象与思考的时间太少;(2)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理解了相应的课程内容,但回到课程实践时还是存在无从下手,感觉力不从心,缺乏相应的实训引导;(3)由于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薄弱,致使学生兴趣流失;(4)产品设计本身最主要的是涉及产品设计的整体流程,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但在该教学方式下使学生对设计流程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不能够完全理解各设计角色的定位。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结合自己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情况,探索出以下方法来充实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

1.以参观实体设计作为课程引导。通常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对应,更不用提对知识进行扩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引起学生抵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于学生前期对生产实践积累太少,有些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脑海中处于无意识状态。为避免该现象的产生,在开始课程之前,利用几个课时组织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参观,请相应的设计工程师讲解产品设计流程及要点,让学生从眼见为实的角度上,去了解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引入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在上理论课之前就对产品设计流程有所了解,为课堂理论传授时做好铺垫,可以和教师所讲的理论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同时,通过参观,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一个产品的诞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而起到前期引导作用。

2.以产品设计大赛为课程的主体实践项目。实践是检验掌握知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适用于产品设计课程。教师在传输理论知识时,不管有多全面,但要让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作品设计中发挥作用及拓展视野等,还是需要回归到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产品设计大赛每年都会举办,这为产品设计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同时也为从教者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授课开始,根据设计大赛组委会的要求给学生命题,并要求学生本课程结束后所设计出来的作品用于参加各项赛事。在授课过程中,将大赛设计作品穿插在其中,与理论部分对应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检验。采用这种以大赛项目带动课程的方式,不仅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在项目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培养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设计自信心。

3.成立设计小组,培养学生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能力。从事产品设计者都知道,设计师门需要通过不断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来拓宽设计思维,才能碰撞出新的设计概念。但在当前模式的课堂中,由于时间、地点、人物角色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上述所说的交流,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笔者在课程中成立设计小组,创造出一定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小组根据企业模式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产品设计方案等就行讨论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讨论不仅只是在小组同学之间,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实现所设计的作品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广泛意见。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一是营造出相应的设计氛围,模拟企业产品设计流程,虽然是在虚拟的氛围中,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实际设计环境氛围;二是学生在设计小组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对设计产品进行讨论,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及对待所设计作品的看法,使设计作品得到完善;三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

4.利用三维变形技术作为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工具。相对产品设计本身而言,是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设计师们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来对产品进行设计,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要与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相符合。因此,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该课程至关重要的任务。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创新想法、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经验等做基础。作为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知识的积累上,还是在实践的经验上都非常薄弱,当教师要求进行产品具体设计时,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所谓的创造性。为解决这一困扰,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来进行训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较为积极且能打开自己的思路,相对其余学生效果甚微,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为避免此现象的产生,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阶段初期引入了三维变形技术。三维变形技术的原理是在产品现有的形态基础上,利用三维技术不断的进行演变最终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产品形态。在该阶段引入此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现有产品优秀特征来对其进行外观、结构、功能等进行延续性的创新。虽然采用方法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建立在别人的成果基础之上,但在学生进行产品设计初期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设计思维去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5.调整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对产品设计项目的能动性。产品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在考核时,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以试卷来评判该课程的成绩。而是应根据产品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设计及学生的设计作品来衡量,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的设计上面,调动学生在作品设计上的能动性。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笔者将课程考核体系分成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和作品展示成绩两大块。平时成绩主要是以分组讨论时所发言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及团队意识来衡量,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40%。作品展示成绩主要由设计理念展示和产品实物展示两部分构成,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引进作品展成绩替代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作品设计上,而不是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纠结书本上的概念。因为,理论知识在作品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就得到了理解和加深,并得到实际的应用。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flash;教学方法;实验课

《FLASH 动画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Flash软件更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动画制作软件,它的内容丰富、动画效果丰富多彩,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2006年学院设立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这门课以来,我就一直担任此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根据教学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我逐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兴趣是关键,发挥Flash课程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任何一门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关键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Flash动画精、小、灵、巧、表现力强的学科优势以及它较高的欣赏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认为上好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在第一次课上,我一般会留出比较多的时间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动画作品,在播放作品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简单环节的制作,在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同时,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就是原来这么漂亮的作品是由这么简单的一些环节组合起来的,从而使他们不仅有动力去学Flash,而且更有信心去学好Flash。在之后的课堂上,注意发现学生的每一点收获和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保持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对Flash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多时候会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主动查找资料,从而学到很多教师课堂上讲不到的知识的技巧。

  古人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同时,我更加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深度,和学生保持良好关系,使学生喜欢我,爱戴我,爱屋及乌,我相信这也可以同样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源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以案例教学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我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和章节进行讲解,而是根据Flash的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对于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归纳,将整个教材的内容划分归纳为基础知识(包括Flash原理、基本工具的使用等)、元件和实例(对于其中的按钮元件简单讲解,在讲交互式动画技术时再重点讲解)、基本的动画技术、交互式动画技术、综合实例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调整,基本上每节课完成一个小环节,从而使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都很明确,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理解。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式教学为主,选择一些经典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进行剖析,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实现,并在学生欣赏案例动画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一块讨论,充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典型案例讲解完之后,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实现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讲解水滴波纹案例时,在通过形状补间影片剪辑元件制作波纹成功后,启发学生思考能否使用动作补间实现,从而让学生对于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更加明了清晰。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之后,给学生留相关练习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起到一个巩固作用。

三、重视实验课,边讲边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安排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构科学、合理的课时安排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结合Flash课程特点,通过实践证明,理论课和实验课交替进行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也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吸收。在课堂教学进行到最后的综合实例时,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全部在机房进行讲解,边讲边练,事半功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程初级阶段,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基本上就是由教师演示操作并讲解步骤,学生模仿教师的实例操作,这个阶段学生只要掌握操作要点就达到了实验目的。然后通过理论课的不断深入,实验课逐步演变为让学生在模仿实例的过程中,结合以往的知识,慢慢加入自己的东西,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作能力,最终在理论课结束时,给出限定题材,让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发挥自己的制作能力,进行自主创作。当然,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启发和引导。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很容易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刚刚讲过的知识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记住,更别谈消化和吸收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验课上讲解实例的时候,我会把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再次有针对性的讲解,尽量使学生理解实例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骤的目的所在,并根据当前实例所用到得知识,由学生再创造一类似实例,当然也会适当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点。

实验课在Flash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Flash相关技能,我不断的进行改进,摸索出一套符合flash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伍福军,张珈瑞.Flash 8.0动画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马震.Flash 8.0中文版应用案例创意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