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练习范文

时间:2023-03-21 02: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数学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数学练习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共9题;共85分)

1.

(5分)用竖式计算。

(1)43÷6=

(2)55÷7=

(3)70÷8=

2.

(20分)列式计算。

(1)9的3倍是多少?

(2)把6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还余几?

(3)把72每8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

(5分)送小兔子回家。(连一连)

4.

(5分)把6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画“√”。

5.

(5分)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6.

(5分)学校买来36个

(1)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平均分给9个班,每个班分到几个?

7.

(15分)兔妈妈买来14根萝卜。要平均分给4个兔宝宝,每人分几根?还剩几根?

8.

(5分)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6颗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9.

(20分)小猴爬竿摘苹果。

参考答案

一、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共9题;共85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4-1、

5-1、

6-1、

6-2、

7-1、

篇2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育 现状 对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活动,并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农村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数学教学内容单调,小学化现象突出

由于长期的滞后观念,再加上一些乡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由于经费短缺等教育资金投入问题,在教玩具设施、材料投放上比较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幼儿的学习需要,很多农村教师存在惰性思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习惯于照搬书本的知识,教学方法,形式简单方便就好,怕麻烦。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更多的是关注数学知识,而较少考虑幼儿数学兴趣及相应的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在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幼儿的现实生活,知识与生活分离。

(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活动开展带有很大随意性

由于教师整体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起点高低不一,有的未受过职前专业培训,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相对较不足,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知识更是贫乏。大部分幼儿园或教师仍然习惯于把知识讲解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和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每天重复地进行一些数字的认读、书写和做一些简单的加减算术题,活动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依教材而教,有时随意出几道加减计算题做做,有时则从小学一年级课本中选择一些试题让幼儿进行练习,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具体的各年龄段学期数学教学活动计划,更谈不上明确的教育目标,数学教学活动开展零散而盲目。

(三)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

在农村,很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读性都较差,内容空泛和简单,缺乏有效的教学步骤指导。现行教材主要凸显的是知识的传授,趣味性活动安排得较少,教材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也不是很清晰。这样,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便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会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要。有数据调查显示,有超过76%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解决农村幼儿园学习数学的对策

(一)扩充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满足幼儿学习、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园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数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农村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师资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高的幼儿教师;另外,农村幼儿园还要招募一些培养价值大、发展潜力高的应届毕业幼师作为幼儿园的储备师资力量,为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W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上级行政主管幼儿园,应加大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施离不开园长的支持。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培训、园际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使教师不断掌握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思想观点和教学经验便会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积累、提升。比如,聘请专家对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理论层面上、教学实践上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指导;与当地城镇幼儿园或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立“手拉手”结对子,开展双向互动的专题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让教师在与同伴、同行的互动交流中收获更多的数学教学经验,达到优势资源共享。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应更多地去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机会,经费支持。比如,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城镇及以上幼儿园骨干教师“帮扶送教下乡”活动,让优质课直接走进农村;更多地组织相关的理论课程培训、实践课堂观摩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制度,让农村教师去接受更多更好的学习培训,接触前沿的教育理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开展适合当地农村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

篇3

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如果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儿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幼儿教师给幼儿学习“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在介绍到圆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借助了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给每个幼儿一张纸,上面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操作分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个环节,让幼儿想一想实际生活当中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益智区:积木、积塑

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2.角色游戏区

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3.美工区

(1)橡皮泥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

(2)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这些当中潜含着许多的数学教育内容,只等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加丰富。

(二)从幼儿进行主题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户外主题活动

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

2.讲故事主题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小兔做客》时,讲道:小兔今天来我们班做客,她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教师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两本书,三盒蜡笔……教师就可以引导:故事里面讲到兔子要送我们几张纸、几本书、几盒蜡笔等等。当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1.入园

在接待来园时,教师与幼儿闲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来你高兴吗?昨天晚上你看动画片了吗?”看则无心,实则有意,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有意将其生活经验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数学教育内容。

篇4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 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 、加减法、 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 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 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时, 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 ,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 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 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 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 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 )相邻数 :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 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 (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 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并会判 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 )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 )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 )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5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加减法、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相邻数: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

篇6

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科学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年轻的父母们基本上都是没有教育幼儿经验的新手,对于孩子在不同年龄的特征不甚了解,大部分家长只能在与同龄或稍大些幼儿的对比中获取经验。这些经验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往往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以为能加减甚至乘除就表明孩子学习好,忘了拔苗助长的害处。

(二)小一入学考试制度

中国的学校在每个阶段的入学都有门槛,绵阳地区很多小学也是非考不能入,成绩成为了能否顺利进入小学就读的标尺。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对择校问题进行整顿,但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大多私立小学校在小学一年级设立了入学考试制度,而考试内容往往是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数学知识,为了应对小学入学考试,家长们过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无法顾及幼儿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往往在大班就提前进行小学数学教育。

(三)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中国的小学与幼儿教育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幼儿园老师可能对小学教育还有一些印象,但谈不上熟悉。我们都明白,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孩子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很多幼儿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主动向小学靠拢。在大班上学期,许多幼儿园就急剧减少了活动课,要求幼儿像小学一样一节课40分钟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课,但是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而许多小学老师对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生活就更缺乏了解,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行为习惯等等更是仅凭猜测,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缺乏科学的认识,使许多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一年级的前几周通常会花大量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在教室坐得住,而忽视了孩子在这个年龄的好动天性。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改进策略

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仅是幼儿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及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料,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才能走出目前幼儿数学教学小学化的误区,从而让幼儿更健康地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家园沟通协作

1.加强家长培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能引导家长在生活中科学地教育孩子。作为最易接触新教育的幼儿园,为更好与家长配合教育好孩子,有必要分阶段开设家长培训课,把新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加强家长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的了解和学习,以便理解自己孩子的言行习惯,并能在学习中做出科学的引导。

2.加强家园联系。相比较而言,幼儿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而且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更生动、更具体。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家园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应该把每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及时通报家长,方便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家长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这种学习就更多的是将数学应用与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后,通知家长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周末家长带孩子去游乐场就能复习巩固这些内容,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具体更生动。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粗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活动选择: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应该根据《纲要》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1.纵向深度小步迈进,让数学学习富有挑战性。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虽然在年龄上接近于小学生,但还不具备具体运算思维能力。大班教师设定数学教学内容时,如果一直在原地踏步,让孩子反复复习旧知识,虽然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但过多也会有枯燥感;如果涉及太超前的小学数学内容,比如二十以内数的加减就不符合幼儿生理发展特征,会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准备大班数学活动内容时,不能超过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应该比现有认识水平稍微高一点。既有具有挑战性的新内容,又不会让幼儿因太难而失掉信心。

2.横向丰富教学内容,与其它领域相互渗透。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是由生活抽象而来,但数学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习数学的价值才能有所体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实对幼儿而言更是科学的一部分,它和其它学科是应该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生活中其他知识贯穿在数学教学中,能使数学的学习丰富有趣,让单一的数学课堂多元化,去掉枯燥感。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生活化内容,让孩子尝试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得到个性发展。相同年龄的幼儿因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也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加上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幼儿天赋的显现更为明显。所以在数学内容及目标的制定上必须有层次性,在同一个内容上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学习的满足,在具体数学活动中老师更多的是因材施教,针对幼儿不同程度的困难给予不同的指导。以期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增加趣味性

斯宾塞提出:孩子喜欢学某种知识,就意味着他的心智己经能够吸收它;反过来,孩子讨仄接受某种知识,就证明那种知识提出来过早或方法不恰当大班的幼儿基于年龄特征,教学模式还是应该以活动为主。过早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枯燥的数学教育活动也为幼儿所不喜。把理应是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课完全变成了课堂教学,由主动探索变成了半被动或完全灌输式的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把活跃欢快的数学活动变成严肃的课堂,会从形式上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设计有趣的教学情景,寓数学教育于游戏,就能提升数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

(四)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中国的教育阶段性划分很明确,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属两段,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差别不大,年龄特征相似,因此,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有相当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在数学教学也应该保持连续性。但目前的情况往往是:幼儿园努力向小学靠拢,幼儿园和小学的数学教学都缺乏趣味性,都变成了数学知识的被动获取,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国外的一些教学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法国师资培训将幼教与小学师资一起培养,并可资格互换等,国家的教育目标得以在一个连续的、从幼儿园开始的一致一贯的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

篇7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激发某些特殊的能力,心理学家称这种特定时期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二、把握幼儿关键期发展,开发幼儿数学潜能研究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重在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长期以来,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研究;重讲授、轻实践的倾向,忽视了数学与幼儿认知关系的联系。我园2006年承担了全国“十一五”级课题《把握幼儿关键期发展,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开展了《把握幼儿关键期的发展开发幼儿数学潜能》子课题的探究。我们立足于幼儿关键期发展与幼儿数学潜能开发的关系,从实践研究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应把数学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上,创设幼儿数学学习的情境,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引导幼儿探索、寻找数学学习的规律,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会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和应用规律。

三、对幼儿数学潜能开发的关键期的把握

(一)幼儿数学学习的年龄特点

中外教育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根据孩子的发展,儿童的数学敏感期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0至3岁(建立数学前概念敏感期)。这个阶段让儿童透过对事物的接触获得分类、配对、序列、形状、形式排列、口语数数等概念。

第二个阶段为3至4岁(学习数学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借助外显的数具整理内在的知识,如喜欢数物品,喜欢做银行游戏,还喜欢用几何图形去创造内心的想象,喜欢了解数量和数名的关系等。

第三个阶段为4至6岁(运用数学敏感期,也是数学敏感期的高峰期)。此时期的儿童已经具有了“保留概念”能力。如把1到10的数字、数量、数名结合在一起,从中拿出任何一个数都能说出正确答案。此时,可引领儿童进入十进位的学习,以及合成与分解的数学领域阶段的学习。

(二)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皮亚杰认为,0至5、6岁的儿童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是在实际摆弄物体中,经由活动的动作来构建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我们也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它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

四、把握幼儿关键期的发展,开发幼儿数学潜能研究对我园数学教学的启示

(一)把握幼儿发展关键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

1、在故事情境中“学”数学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可把一些知识点、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我们针对以上特点,结合园本研究的实际状况,引用《情境数学》系列教材,让幼儿从有趣的故事、直观的教具操作中,以浓厚的兴趣体验、理解数学学习。如:在教幼儿认识 7 时,教师可以通过创编“小精灵参观海底公园”的故事,以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形式让幼儿认识数字7。通过故事情境的铺设,孩子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而且直观、形象的故事情境,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动、好模仿、爱游戏、热爱户外活动等特点,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

3、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教师不仅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幼儿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幼儿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生活情境中“用”数学

《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使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练习分类、点数、比较、计算时,教师就运用了角色游戏――“逛商店”。

在以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从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出发,进一步深入了解、探究幼儿数学潜能开发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真正的激发出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丽英.幼儿数学教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幼儿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主办,1-12期.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研究.湖南长沙师范学校联办,1-6期.

[4]钱继芳.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 幼儿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不包含着数学,幼儿就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 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点,以幼儿的生活为主线,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着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使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从而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有趣,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它充满了幼儿的整个生活时空. ”因此,我们认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在探索中去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如洗手时,让幼儿说说排在自己前面的是谁,让幼儿认识前后;盥洗中的轮流洗手又能让幼儿获得快、慢的顺序概念;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另外,我们还运用谈话、午休、离园时间请孩子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和电器数量,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

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教育资源,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经常观察孩子,洞察他们的直接经验与需要,抓住时机,幼儿就能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得到增强.

二、在游戏活动中丰富数学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如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在娃娃家分配餐具,收拾玩具来练习一一对应,区分物品大小;在菜市场游戏中,以图形代替钱币,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认识;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 又如结构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空间知觉得到发展. 再如玩沙玩水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 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幼儿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三、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数学意识

幼儿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话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幼儿园的各领域教育虽然研究的对象、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包含着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让日常教学“数学化”. 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渗透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空间方位的培养;在科学教育中,引导幼儿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让孩子们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各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活动经验、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篇9

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模式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前许多幼儿教师对模式及模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模式教育活动,明确模式教育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丰富体验,提高能力;只有将基础打牢固,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模式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教育;模式教学

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模式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模式只是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教师对模式的内涵,模式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模式能力对儿童整体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等等相关方面都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大多很满意他们自己对模式过程的理解,然而,通过对这些教师上课情况的观察表明,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模式的内涵,这种理解上的不完全限制了儿童模式能力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幼儿的模式学多是在不断追求难度上的提升。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幼儿不停地进行模式排列题的练习。然而,这种单纯练习式的模式学习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幼儿能够完成多因素模式排列,但无法将模式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本文将对模式的特点、模式发展的特点、模式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开展模式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认识模式

模式是指有规则性的图案、花样、声音或事件等的重复出现,也可以是呈现于感官的一个重复性刺激。模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有两个根本特点: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多种元素按规律循环排列,只要符合这一原则,都可以称之为模式。模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红—绿—黄”交通灯的循环转换,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服装的图案设计,乐曲的创作,建筑的装饰处处都透着模式的思维。小小的模式隐藏着大大的道理,模式透出了生活之美,世界之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了解模式与生活的关系,必须了解模式的抽象认识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2认识模式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对儿童的模式学习发展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在婴儿期就开始感知模式。最初他们感知的是空间上的,如房间里有规则摆放的家具,同时他们也可以感知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模式概念逐渐发展起来。皮亚杰将儿童模式概念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但在一次模式活动中,各阶段的内容可以同时或交叉出现。从皮亚杰的研究中,我们得知:(1)儿童模式认知的发生和初步发展起始于儿童早期;(2)儿童模式认知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3)模式与序列发展同步,但又比序列复杂。国内研究者也对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儿童早期模式认知能力发展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2)儿童模式复制能力在3.5—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模式扩展能在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3)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孩的模式扩展能力显著高于男孩。(4)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显著高于模式扩展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模式复制和模式扩展任务中所犯错误水平在下降。

3探索模式学习的本质

模式的规则是从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相似排列特点的事物中总结出来的,是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认识到模式本身固然是抽象的,但幼儿对于这种抽象的学习,却是从具体中学来的。也只有在具体中学习,才能使这种学习不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不只是几种无意义的记忆,而变成一种具有领悟潜能的过程体验。儿童的模式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儿童的体验,在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去体验、去感受。因此,通过模式学习,主要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度、多么复杂的知识概念,而是要让幼儿体验丰富多样的模式排列,发现这种排列之美,从而学会运用模式去创造美。

4探索如何教授模式

首先,要正确认识模式教育活动,明确模式教育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丰富体验,提高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模式的学习重点应集中在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和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模式构成的,把模式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幼儿以模式的思维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并以模式的方式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正是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是否能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我们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引导幼儿更多地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模式特点的事物,丰富幼儿对模式的体验,引导幼儿开展内隐学习,让模式的经验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积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日积月累积淀出的感觉,模式的学习也需要这样的感觉。这种积淀式的学习可以为幼儿将来理解模式的本质特点及进一步运用模式奠定基础,更加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更有利于幼儿长远的数学学习。其次,要认识到只有将基础打牢固,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幼儿的模式教育,不应该将关注点集中在解决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的模式题目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理解模式的基本单位与结构上。只有将模式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真正发展模式能力,将模式能力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今,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急切地想要拔高模式题目的难度,而忽视了幼儿对模式基础的掌握。幼儿在学习重复模式时,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每个单位模式所受的限制,就会阻碍其发展出更复杂的模式,如成长模式。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教授重复模式时,模式的结构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解。幼儿虽然在一遍两遍的练习下,会做重复模式的题目,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模式的单位和结构。在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应该努力让小苗长得又粗又壮,把基础打结实。最后,要认识到模式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假如我们把模式当作一种脱离生活的规律去发现,让儿童直接走进抽象,那么儿童就很难再回到现实。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自己去探索并发现和创造模式,教师应该重视儿童的探索与发现。生活中模式活动的材料取之不尽,幼儿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就是模式的材料;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也是模式的好材料;长头发、短头发也可以作为模式活动的材料,儿童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去探索模式、学习模式。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意,不但要以鼓励的态度多加保护,而且要认真分析,进行有益的引导,但这些闪光点并不是随时可见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发现。幼儿园区角的串珠材料,是孩子们很喜欢玩的材料。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教师并未像其他数学活动一样下达任务指标,而是让幼儿自己玩,自己探索。当区角的串珠材料摆放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有些幼儿串的串珠已经开始出现简单的模式了,有的幼儿甚至偶尔会串出ABC模式。这是幼儿自己体验、摸索的结果,他们为了把项链串得更漂亮,会不断地尝试、探索、模仿、学习,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学习着模式的知识。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了解了多少模式的知识,而是将模式与美,与生活很自然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为幼儿展示多种形式的模式,给幼儿体验多种形式的模式之美,从宽度上不断拓展,让幼儿发现模式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模式的感受,这种积淀,需要幼儿从更多的角度去体验,需要幼儿去感受更多的模式形式,需要幼儿发挥更多的创造。当这一切条件都已积淀完成时,提升模式的复杂程度就成了一个自然的过程,不用去着急地推着孩子向前走。不要让孩子们行色匆匆,漏掉生活中真正值得去体会的风景。

作者:张苏颖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史亚娟.论模式能力及其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

[2]林泳海,周葱葱.3.5-6.5岁儿童式样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1).

[3]林泳海,曾一飞.幼儿序列和式样的特点和教学[J].山东教育,2002(6).

[4]高燕.运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小班幼儿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0(7).

篇10

关键词:数学兴趣;合适环境;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40-01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也是幼儿学习初步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孩子学好数学,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服务社会。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活力和魅力。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它的外在缺少引起幼儿兴趣的有利条件,如果组织得不科学还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教师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如何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一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才能展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个活动,自由地去体验快乐。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将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把数学知识点贯穿于每一环节之中,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办法把数学内容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活动能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尝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实物操作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如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儿按“大”“小”将物体分类,给孩子们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让他们进行比较后,再按要求分别放进标记“大”“小”的筐子里,正确的予以鼓励表扬, 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比一比,分一分,较快地理解按大小分类的方法。幼儿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的,我们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发展和学习。经过帮助使幼儿有所提高,逐渐达到目标要求。

二、走到大自然中学习

教师可以把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寓数学于生活情境之中,使深奥的数学通俗化,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大自然、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幼儿们对什么感兴趣,抓住这一时机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车辆、行人、建筑等,随时向幼儿提出数学问题,仔细观察见到的事物位置、距离、大小、颜色、形状等,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的同时,提供丰富的实物,对启迪幼儿智慧,发展思维,具有很大作用。我们可以允许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数学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老师要关注孩子活动中的灵活性,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让我们的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教师乐教,幼儿乐学。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变要其学为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知识。

三、利用教学活动区

数学教育已经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主动学习 ,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很重要。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活动区投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可操作的材料。例如:在操作区,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会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设计区域活动,采取形象具体、操作性强、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方式,让幼儿在这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在日常生活中巩固

我们教师善于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恰当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可以使数学 有趣生动, 增强幼儿学习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有趣化,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从而产生对数学良好的学习情趣。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晨间活动时,让孩子们说说今天有几位小朋友没来上幼儿园?带幼儿参观散步时,引导他们数一数幼儿园里有几根彩色的柱子?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使幼儿轻松愉快进行着无固定模式的随机教育,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正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条件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

参考文献:

[1] 高美琴.生活――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课堂[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