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贺卡制作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31 22:1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恩节贺卡制作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恩节贺卡制作的方法

篇1

感恩节贺卡成品图感恩节贺卡材料工具卡纸,针线,剪刀,画笔、尺子、铅笔、橡皮擦

感恩节贺卡制作步骤1.将长方形卡纸对折。

2.在贺卡的正面的中心悄悄画两条横线。

3.在纸的边际处以4mm为一格,悄悄画出7个小点,共8格。

4.再在笔直方向的中心画两条竖线。由于一共有16列格子,所以两条竖线间的间隔为64mm。

5.用尺子依照之前画的小点作平行线,并将剩余有些擦去。

6.再在横线上以4mm为间隔画15个小点。

7.从小点画垂线下来,画的时分尺子一定要放直,否则会越画越歪。

8.如图中所示的方位画上点。

9.用针将画了点的当地都戳出一个洞。

10.用橡皮擦将铅笔痕迹擦掉。

11.从左面的下面开端绣。

12.榜首针留下一小段线尾。

13.绣第二针时将之前留下的线尾压住。

14.每一行都先绣完同一方向的针再绣反方向的针。

15.绣的时分留意有的当地要空着。

16.收尾时在反面将线穿入其它线内,再剪掉,不能直接打结。

17.两个心形绣好后,在正面写上一句祝愿的话。

篇2

感恩节可爱贺卡成品图感恩节可爱贺卡材料工具彩色卡纸,白色卡纸,画笔,一次性叉子,剪刀

感恩节可爱贺卡制作步骤第一步

将一张彩色卡纸裁剪成长方形,对折后在封面画出狮子的头部,注意只要画脸和鼻子嘴巴

第二步

用废弃的一次性叉子粘上红色和黄色颜料在狮子脸部周围刮出狮子鬃毛

篇3

好看又简单的感恩贺卡成品图好看又简单的感恩贺卡材料工具彩纸,卡纸,铅笔,剪刀,胶带,扭扭棒

好看又简单的感恩贺卡制作步骤第一步

将手放在彩纸上,然后用铅笔沿着线条描绘出手的轮廓并将其沿边剪下来

第二步

将剪下来的手掌图案卷起来,下端卷成尖尖的,并且用胶带粘贴固定在绿色扭扭棒上

第三步

同样的方法多制作几个百合花,放在一边备用

篇4

感恩是一种要付出行动的哲学,感恩节到来之际,你有什么感悟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感恩节活动的心得范文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感恩节活动心得范文1在感恩节来临之际,每个班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感恩节教育课程“三个一”活动——一节家长进课堂绘本欣赏、一节美工活动、一首感恩歌曲。该活动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感恩教育,也通过家长亲身体验当幼儿教师,更加了解了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

感恩节当天,全园师幼进行了感恩节的庆祝活动。教研室苏倩倩主任主持了整场活动。先由大班的小朋友表演了火鸡舞,在苏主任的引导下,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感恩节的由来和习俗的理解。之后,由专业组的老师妈妈和老师爸爸给孩子们表演了中国的感恩故事《漂母一饭之恩》。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打动并感染了全场小朋友和老师,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该故事告诫孩子们要学着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在孩子们内心播撒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艺术团小朋友带来的《感恩的心》手语,让孩子们互动起来。随着活动的升华,孩子们明白了,不仅要感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班级的老师,还要感恩身边的每个人,孩子们给园长妈妈、伙房伯伯、保洁奶奶、门卫爷爷等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活动在爱的抱抱中落下帷幕。

__幼儿园始终秉承“让爱更多一点”的教育理念,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影响、教育我们的孩子们。本次感恩节孩子、老师、家长形成了教育同盟,为我们的孩子们构建起了相亲相爱相互感恩的爱的成长环境。

感恩节活动心得范文2在这个温暖的冬天里,为了迎来更为热烈的感恩节,_团委和_学生会携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和谐,知恩图报,互助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在11月25日至29日进行了以“与爱同行,心怀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感恩节活动。活动包括有#感恩不是两三天#的线上感恩接力活动和#感恩之声#的线下活动。

线上活动#感恩不是两三天#,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时时怀抱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忘感谢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同学们在微博微信平台show出自己的感恩宣言,同时点名传递,让感恩正能量爆屏。通过这次感恩接力活动,大家向各自的父母、恩师、基友、闺蜜,将埋于心底、迟迟说不出口的感恩之情一并倾诉,让朋友圈和微博溢满温情!

在感恩节线下活动之#感恩之声#中,学生们自发为感恩节当天授课老师鼓掌或以其他形式表示感谢,大家准备充分,为老师展示自己的“感恩的心”,献上了鲜花,贺卡,等礼物,还有班级的同学别出心裁,蹲点守候,全班同学迎接老师上班,各种温馨的场景,不仅仅被记录在镜头里,更是铭刻在老师们的内心中。老师们都觉得很欣慰,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次线下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知恩图报,尊敬师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让老师们感受到同学们的感恩之心与深深的爱意。

感恩节活动在温馨欢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也加强了_团委与_学生会的交流与合作。感恩节虽然已经过去,但正如活动中所说的“感恩不止两三天”,感恩不只是说说而已,也不仅仅是一天的行动就可以表达,它应该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部分,发自我们内心。此次_团委与_学生会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感恩活动,唤醒了多数人心中的感恩之情,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知恩图报的校园文化氛围。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让我们心怀感恩,让感恩之情温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与爱同行,让爱滋润我们的生命!与爱同行,心怀感恩,有你有我。

感恩节活动心得范文3在感恩节来临之际,_幼儿园开展了“大声说谢谢”园本特色节日活动,期望通过自主开放的感恩节系列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感受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关爱,并乐于表达心中的感恩,对爱自己的人大声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谢。

在一日生活中,老师们运用“故事、谈话、视频、绘本”等多种途径,引导孩子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引发孩子主动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老师、同伴一起讨论、收集,形成各班“爱的宣言”,并用实际行动为感谢的人做一件事,用多元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谢。

各班级根据特色开展多样化的区角活动,孩子们把要感谢的人和事的照片布置在感恩角,看一看、想一想,都来说说自己的感恩计划;大家一同演一演,用歌表演表达心中的爱;动手来制作,用多种材料、形式设计制作幸运草、感恩卡、感恩棒、爱心棒、温暖围脖等感恩礼物。

11月22日,悠扬的音乐声弥漫在校园里,LED大屏幕上轮动播放着“心中有爱学会感恩”专题片,记录下了孩子们感恩行动及爱的宣言,到处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8:30分,在欢快音乐声中,幼儿及家长们一起来到了户外操场上。在“说说我要感恩的人和事”环节,幼儿大声说出了心中感恩的话语:谢谢家人的照顾、谢谢朋友的陪伴、谢谢老师的关爱、谢谢辛苦的环卫工人、警察叔叔、医生护士……。

随后,在《亲亲宝贝》、《亲爱的,谢谢你》的音乐声中,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孩子和家长之间交流着、拥抱着、感动着,一曲结束,孩子们纷纷送上感恩祝福和礼物,此时此刻,“爱,无语,却凝集成了真情的感谢;恩,沉淀,却承载了最微妙的感情”,感恩,涌进现场每一个人的心扉……

“手拉手,心连心,大声说出我的爱,让爱住进我们心里……”,祝愿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恩节活动心得范文420_年11月22日即感恩节当天,化工青协呼应节日于南北园食堂门口开展了主题为“温暖——源自心灵的感恩”的“语由口出,恩从心涌”感恩活动。

由宣传部前期海报及班级宣传,画好宣传板,各班干事招募好志愿者并在当天安排人手提前准备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各种物资。活动于当日中午10:50开始到场准备,由相关负责人准备好桌椅帐篷及宣传板。十一点半大致准备工作完毕,收音机中传出《感恩的心》悠扬的乐声,在场志愿者手撑雨伞,胸前挂好工作牌,面带笑容的向来往同学讲解活动内容,并让他们留下自己感恩的话语以及填写一份问卷调查。然后相关志愿者冒雨在宣传板上贴上他们的留言。活动结束后,宣传板在南北园分别展示2至3天。

总结本次活动,有以下几处优点:

1.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热情高涨,虽面临下雨,天寒的恶劣的天气状况,仍然饱含热情,积极的参干好自己的工作。

2.活动很有内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发挥了一定的唤起同学的感恩心的作用。

3.组织分工明确,活动开展井井有条,成员配合默契。

虽然有以上优点,但我们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需要改进:

1.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到天气原因,虽然志愿者们最终都有成功克服天气原因,但天气原因有影响到同学们的参与度。

2.活动选址(准确说来是帐篷具体地点)不恰当,无法吸引一些真正有兴趣参与活动的同学。

3.在礼物准备上,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比如,书签累积法,每五个书签换一个其他小礼品;

准备手工花等其他礼品。

本次活动共贴了近三百份留言,替三百多位同学传递了感恩祝福之心。本次活动还填写了一百份问卷调查,对同学们所感恩的对象有了大致了解,为下一次活动的创新提供了方向。

干事活动感想:

本次活动中,不仅活动成果不少,而且作为一位参与的志愿者来说,我个人的收获也是不少的。我担任的工作是当场向来往同学宣传活动内容,由一开始的语塞到后来的一句话概括,不停顿不换句,少了腼腆,多了大方,迈出了第一步。由一开始被拒绝的伤心到后来被认同的开心,并不是后来没有人拒绝,而是学会乐观学会体谅的我可以自动忽略部分同学的冷漠。看到自己的改变我很开心,希望以后能更多的参与这种活动得到锻炼。活动时,偏遇上不大不小的雨,为我们活动增加了不少难度,可是这并没有浇灭我们的热情,相反,出现了感人的画面。实践部罗曼觉得打伞阻碍了与人沟通的距离、不礼貌,索性撤了伞,淋着雨与人交流。

雨在下,人,也在努力,将爱推向远方,大声说出我们的爱!

感恩节活动心得范文5这次我们大学为迎接感恩节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正视这个节日,也因为这次的活动让我对“感恩”有清晰的认知。

在这场活动里,我真正的去感受感恩节的节日氛围,也第一次去回想自己以前对我的父母和老师是否有过明面上的感恩举动,我发现没有,所以内心里格外的愧疚。父母养我这么大,我一直就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他们的照顾,身在福中却不自知一样。现在我已经大学了,是个成年人了,而我却未曾对父母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总是认为父母对我的所有的好都是应该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原来一直都没有当面感谢过他们。所以当学校通知举办这样的一场感恩活动的时候,我当时特别的开心。活动内容就是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一封感恩信,然后会经过帅选后选出写得好的进行评比,让全校的师生进行投票。我看到这个,果断的报名参加了,从班长那拿了写信的信纸就回到寝室去写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写纸质版的信,真的特别的激动,还有紧张。

参加这个活动,实际上,我只是想真正的用写信的方式去表达我一直以来想要去表达却没能表达出来的感恩情感。在把信写完后,交到班长那参赛,心中已然平静,因为我觉得活动的结果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知道怎么去表达心中的感恩,尤其是想明白了自己作为爸妈的女儿以及老师的学生,我当前能够去回报给他们的是在大学努力学习,让未来的自己更加优秀,不让家里的父母担心,也不让老师失望。父母生下我,并养我长大,这样的恩情不是三两句的感谢就能去回报的,他们还是喜欢看到我过得好,他们才会觉得不用太担心,而我大学离他们很远,我所能做的就是不然他们为我担忧。为此我决定以后每周打几次电话回家报平安,长假就回家陪陪他们,用实际的举动去感恩他们,回报他们。老师传授我知识,他的恩情很大,我在此节日里,一一对教过我的老师送去节日祝福,不忘师恩。

篇5

一、课堂常规教学各环节见缝插针

课堂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因此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在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重视和了解是最为重要的。具体各环节的操作方法如下:

1.课前讲坛法。教师利用预备铃后几分钟举行值日生报告活动,为学生真实运用英语提供一个练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有效地导入文化的渠道。比如,在西方节日期间,教师设计西方节日的专题,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该节日的相关信息和习俗。在课前讲坛时间由值日生口头汇报给大家。

2.词汇发散法。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都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名著,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许多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3.文化旁白法。中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对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在课堂上可紧扣课文内容,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也可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元素,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或摄取现实社会生活文化关联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英语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课外活动是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文化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因为活动需要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明显,同时,活动也是同学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所以课外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课堂教学收不到的效果。根据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感受西方生活。

1.身临其境,感受西方的节日。像中国一样,西方也有很多节日,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愚人节等,丰富多彩。如此众多的节日,学生是不容易记忆的,即使记住,也毕竟不是自己民族的,有一种隔膜之感。在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节日中来。比如感恩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收集感恩节的资料,并以黑板报等形式介绍感恩节的来历。圣诞节时,让学生制作圣诞贺卡,准备一些圣诞树、圣诞礼物,用彩纸装饰自己的教室,使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气氛。母亲节时可以给母亲制作小礼品,感谢母亲一年的辛劳,祝福母亲身体健康。愚人节可以开一些小小的玩笑。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就感受到了西方社会的文化气息。

2.增加课外阅读,吸取文化养分。阅读是获取知识、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学之余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的简易读本,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天方夜谭等。

3.影视欣赏法。有些文化内容光是凭教师一张嘴、几只粉笔、一块黑板、一些文字资料讲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有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生动再现文化的内涵及实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打电话时的用语,及各种场合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服饰等,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

三、设置选修课,系统介绍英语文化

教师可利用《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美国文化探奇》、《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以讲座的形式,分章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姓名、衣食住行、教育、金融、节日等情况,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当代人的思维形式和思想观念。也可以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开设有关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的选修课。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综上所述,英美文化不但是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文化资源。一般说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堂渗透和课外活动两种方式,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是西方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师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大的意义。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英语作业 创新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在作业设计方面更加关注作业的人文内涵,真正从学生出发,从趣味性出发,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而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业在大量的听说实践中承担了掌握学习英语策略的角色,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开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

一、开创一个“活”――活动作业

活动式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作业从单一的“抄写”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巧妙结合唱、画、游戏、制作、收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和吸引力。

1、表演(performance),使学生动有趣味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背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把教材内容活化于生活,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手工设计(manual design),使学生动享受成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新课标要求学生们在“动中学,学中动,做中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后适当设计些手工制作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边做边学,使原本枯燥无味、形式呆板的课外作业,变得乐趣无穷。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根据《Go for it》课文内容,我们可以自行设计多种手工制作的课外作业。如有:制作英文ID card,和地址簿;自制写有英文贺词的圣诞卡或新年贺卡;制作英文明信片和生日贺卡;制作失物招领海报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思考运用所学语言,还可以让他们得到乐趣,体验成功!

2、调查 (survey),使学生动有所思

新课标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留心街上的店名、路名、广告与等,从中找出错误的的拼写、病句,然后在班上开设“错误医院”,请“大夫”们会诊。通过这样活动作业,学生们懂得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使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创作(creation),使学生动展示个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每个月我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办英语小报,内容包括英语知识、外国风俗、英语笑话、幽默、谜语等并张贴在墙上以便大家共享。学生们采用了花边、图画的形式把小报和贺卡设计得很精美,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绘画才能,又体现了个性。

4、网上冲浪(surfing on the Internet ),使学生动有所得

新课程倡导要拓展学用英语的渠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收看电视、广播,尤其是可以通过畅游网络获得更多的课外资源。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内容涉及面宽,信息量大;教师如能帮助学生把这些书本知识适度地延伸,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思维。

5、收集(collection),使学生动有所收获

新课标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词汇。例如,一些国家的英文缩写“USA”“CAN”“UK”等;电视电台中的“CCTV”“BBC”等;一些知名商标如“Panda” “CoCa-Cola”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万圣节(Halloween)、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感受异域风情,拓展文化视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立足一个“趣”字──弹性作业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特点,但其认知基础、个性特征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水平的高低,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关注一个“情”字 ── 情境表演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排练一些情景剧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角色,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培养了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抓准一个“实”字 ── 特殊作业

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知识是在不断积累中潜移默化而来.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归纳、总结,使学到的英语是巩固起来。英语写的作业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词汇、句子、和文章三大块。为了把知识落到实处,我设计这个特殊的作业。从学期一开始就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本,在词汇本上给每个单词编号,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在词典上查单词的音、形、义和用法,以便于学生随时可以查阅。对于读到、学到好的句子,甚至是同学所造的优美的句子,随时加以记录,可为自己所用。对于那些典型的错句,也要做到这“特殊”的作业本里,可以给复习带来方便。这样的作业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自由的空间很大,又是他们自己所喜欢的。只要坚持下去,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还能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心设计的作业能成为英语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应该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着眼于英语作业的多维设计,努力开发其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英语作业中,使学到的英语知识“活”起来,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成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扈中平,2002,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高效课堂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在新课改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教学时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一、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有效教学方法的支持,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1]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含情景引导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在进行“图片编辑”内容教学时,教学中可以有效应用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索图片编辑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合作,自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并且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也更加扎实,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汇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刻,教学质量也更高。又如在进行“电子贺卡制作”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情景引导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感恩节就要到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不仅要照顾我们的生活,还要辅导我们的学习,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父母。这时候学生都会有所感触,在学习中也会更加有兴趣,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学习效果也就会有明显提升。又如在鼠标的应用教学时,单纯的鼠标移动和点动,比较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应用鼠标玩扫雷游戏,这样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其鼠标的应用水平也会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要显著优于枯燥的鼠标操作。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所适合应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将各种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学生兴趣引导,构建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兴趣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环节。[2]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兴趣对于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时都要将学生兴趣作为关键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彻底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讲解知识点时,要善于引导,不要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如在进行五笔打字法教学时,教师不要将知识点一股脑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做好问题的引导,告诉学生五笔打字法的原理就是根据字的笔画进行打字,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每个字笔画的组成,并进行自主打字练习,以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多采用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如在讲解电脑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主板比作人的身体,CPU就是人的大脑,显卡就是人的眼睛,硬盘就是人的肚量,电源就人的血液,内存就是人的骨骼,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机语言变成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语言,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代替一些批判性语言,不断鼓励学生提升学习信心,从而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一些家长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打字、打游戏,会对其文化课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支持度不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向学生家长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意义,取得家长支持,从而通过家庭和学校联合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优化评价模式,不要单一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学生的创新情况、实践情况和学习态度等进行多元性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构建高效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必须有效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引导每个学生不断提升。[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其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对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学中要偏重于其学习兴趣的引导,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着重对其基础性知识进行引导,注重其学习过程,而不要过于注重其学习结果,促进其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提升。在保证掌握良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引导其进行知识的深化。对于学习兴趣较高,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学中要对其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引导其不断进行一些拔高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因此,为有效构建计算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辩证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生学习情况提升为目标,处理好不同学生的不足,进而保证较高的课堂质量。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有效;作业评价

小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时间是有限的,且课后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因此,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凸显。当前,传统的抄、读、背等英语作业形式使小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必须从效果出发,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使课堂教学因有效的课外作业得以延伸。

一、当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几个弊端

1.枯燥无味

教师为能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大量的抄写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机械化的抄写作业表现得麻木,达不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目标单一

教师要求学生对单词、词组和句子进行重复的抄写,大多仅仅是为了单纯加深印象,对付测试。

3.任务统一

每位学生的课外作业在数量、内容上都是一样的。枯燥、单一的课外作业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产生对英语文化的积极的情感,掌握学习英语的能力,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2.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手段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强调课程要紧贴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组织体验、参与、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教师应创造出丰富的课外作业形式,使其为发展学生能力服务。

3.以养成良好方法为途径

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好英语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把作业的重心放在加强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

三、小学英语作业的具体形式

1.趣味性作业

(1)收集单词。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并在课上交流。如: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教材中《Days of the week》教学中,我让学生收集自家的台历及挂历,学习台历上有关于一周七天的词汇,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知,也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2)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多。如:VCD(光盘)、TV(电视机)、KFC(肯德基)、CCTV(中央电视台)、WC(厕所)等等。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中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如:New Year (新年)、Mother’s Day (母亲节)、Children’s Day (儿童节)、Easter(复活节)、Teachers’ Day(教师节)、Thanksgiving (感恩节)、 Christmas Day (圣诞节)、 Spring Festival(春节)等。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语知识,不仅达到了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目的,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实践性作业

(1)动手学英语。如:利用新年、圣诞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亲手制作英语手抄报、贺卡、书签等。又如:在五年级教材《Emotions》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表示不同心情的面具,用于课堂教学表演,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并将知识点牢记于心中。

(2)画画学英语。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特色布置画画的作业。如:学习新单词时,我让他们自己作卡片,即在卡片的一面画上图,在另一面用四线格写上英语单词。又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的教材《Sports Day》单元教学中,我与学生在课堂中边学习文本内容,边与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一起学习run, do long jump, do high jump等单词和词组,并加以对话及动作上的配合,从而巩固了课文内容知识。

3.创造性作业

(1)创编简单的英文歌谣。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歌曲,唱起来琅琅上口,用新知识的内容替换歌曲中的歌词,能够加快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掌握。如《Happy Birthday to you》可创编成《Good morning to you》;《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可创编成《Can you swim? Can you swim? Yes, I can.》等。此外,也可举行英语童谣、歌曲比赛,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掌握的情况,充分施展学生的创编能力。

(2)用英语创作。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单纯地让学生背诵课本上的对话,会让他们找不到说英语的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让他们根据新课主题,运用所学句型,联系已学知识,小组配合完成对话,这样容易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完成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完成作业的形式,能锻炼学生与他人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加强与他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1.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

比如,在学习完每课的《Learn to say》后,我都会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各自任务,共同完成。

2.师生合作完成的形式

如:教师在课堂作业时,可以根据教材已有的话题进行师生互问互答,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3.家长配合完成的形式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单纯是单一的监管人,更要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如:在闽教版小学英教材《Shopping》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家长使用“How much is it?”进行询问日常生活用品价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

五、科学评价作业

1.合理及时地评价作业

(1)以表扬性评价为主。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赞许的评议和目光。因此,对小学生的英语作业,教师应多以肯定与鼓励为主,对其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委婉地指出。

(2)评价要及时。教师在批改完作业后,未能就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与反馈,将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学生正确对待作业。我认为,凡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就一定要及时检查,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对易错知识点得以巩固。

2.尝试新的批改方式

(1)学生互批。在课堂作业评讲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之间分工合作,让学生自己来充当小老师,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观察力,从中发现同学与自身在作业中的不足,并进行指正与纠正,从而提高今后作业的正确率。

(2)画而不改。让学生借鉴教师的批改情况,自行订正,教师对学生圈画的地方及时检查,纠正失误。

(3)变换成绩。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依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给予奖励。如:盖一个笑脸的小印章,或者写上批语:你订正了嘛? 太棒了加油!今天不够细心哦等,既达到了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作业的实效性。

3.有针对性地评价

(1)比赛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展出课后作业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书面评语。教师根据学生英语的不同层次和英语学习情况写一些简短的评语:Great!Perfect!Well done!Very good!比如对一个作业情况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写上鼓励的言语;对一个后进的学困生,教师在作业的书面评语中,应写上积极、鼓励、信任的评语,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完成作业。

(3)现场评比。在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对表现积极、踊跃的学生及时进行肯定与奖励;对主动性差的学生提出真诚、中肯的意见,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更上一层楼。

只有当作业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时,在乐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善学、乐学。今后,在英语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英语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9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感恩意识不仅是道德层面的内容,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在于“感戴”这一个体心理加工过程,即个体倾向于以感恩情绪来回应他人帮助的一种稳定、跨情境的特质性情感。感戴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将积极结果归因于“许多人的努力”,更能够领悟到他人的帮助与支持,也会有更多的感戴情绪,对社会有更加积极正向的认知。相反,感戴水平低的个体倾向于将积极结果归因于自身,对于社会支持的体认与感戴情绪就会较少。国内感恩教育的相关研究多以综合类大学生为对象,研究方向多从感恩教育环境、感恩文化建设、感恩教育载体等理论角度出发,对于感恩教育实操性工作模式的研究鲜有涉及,以艺术类大学生为对象的感恩教育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艺术类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艺术创作工作,影响的是社会群体的精神层面,如果创作者本身不具备感恩品质,其作品也只能是冷漠理念的传递。目前,大学感恩教育尚未课程化,因此班级就成了此项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而班级因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也有着开展感恩教育工作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艺术类大学班级化感恩教育的模式是必要、可行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对于大学感恩教育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要补充。本研究选用国外相关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感戴问卷,选择性别、生源、民族、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等多个背景变量,以浙江某艺术高校学生为样本,考察大学生在各个背景变量上呈现的感戴特点,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感戴心理加工过程的特点,从提升个体感戴水平的角度来探索班级化感恩教育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造型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建筑学院等四个二级分院抽取被试,共获得有效被试652名,其中男生204名,女生448名;大一学生182名,大二学生219名,大三学生150名,大四学生101名;造型专业学生220名,设计专业学生232名,建筑专业学生168名,传媒专业学生32名;汉族学生626名,少数民族学生26名;城镇学生496名,农村学生156名;独生子女416名,非独生子女236名;学生为单亲家庭的有43名,为非单亲家庭的有603名;学生干部188名,非学生干部464名;曾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423名,未参加过志愿者服务的学生229名。

(二)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为感戴量表(GratitudeQuestionnaire)。感戴问卷共6个题项,经本研究翻译、试测、修改后修订成的5个题项的中文版。每题项采用“1.极不同意”至“7.极同意”的形式分级计分,第3题反向计分,总分越高,感戴状况越好。经翻译修订后,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三)测评程序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测试,对回答问卷的要求进行了测前说明,以保证大学生的积极配合,被试约在10分钟内完成问卷,对全部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经统计,大学生感戴得分的均数为34.36。经差异检验发现:在性别、年级、是否单亲家庭、是否学生干部、是否曾参加过志愿服务等几个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民族、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四个背景变量上,感戴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感戴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完整家庭学生感戴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的学生干部得分显著高于未担任过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学生;不同年级学生间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大三感戴得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均高于大四学生。

四、班级化感恩教育模式探索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感戴现状具有这样的特点:获得社会支持多的(女生、双亲家庭学生)、有较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干部、高年级学生)、有助人体验的(志愿者)群体,他们的感戴水平较高,而“班级”正是个体获得社会支持、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服务他人最直接、最容易的途径。数据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进行班级化感恩教育途径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根据感戴的心理影响机制来看,感戴水平高的个体能够对现实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能够看到个人的“积极结果”来自许多人的努力,而这些正向积极的认知让个体产生更多的感恩情绪和行为。所以如何通过环境去影响个体的认知,成为班级化感恩教育模式研究的落脚点。结合艺术类大学生感戴现状的调研数据,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班级支持系统

数据显示,女生及来自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其感戴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女性在社会群体中相对弱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他人的帮助也会相对多于男性。而双亲家庭在物质与精神上所给予个体的支持也会比单亲家庭多,两个群体具备一个共性,即更多的社会支持。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应该成为班级成员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班级支持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针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群体的帮助型支持;针对有特定需求的服务型支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成立由教师、班委、学生组成的各类“支持小组”,独立开展工作,具体分类为:班级经济困难生支持小组,可以由班主任、生活委员、困难生代表、普通学生等几类人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掌握班级困难生的家庭情况,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资助信息并协助申请,审批班级困难生资格申请及资助额度审定等。班级学业支持小组,由专业教师、学习委员、成绩优秀学生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组织班级学习经验交流;邀请教师或研究生举办读书会;针对特定课程举办师生沟通会;掌握班级后进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学业落后的原因,提供一对一的帮扶等。服务型支持小组如:班级就业与实习信息小组,由辅导员、班委、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就业信息;实习岗位推荐;就业政策咨询等。班级文娱小组,由班级文体委员、特长生、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可提供的支持有:各类文娱活动的组织策划;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丰富班级课余生活等。以上是对部分“支持小组”的例举,班级可以视自身的情况来设立,鼓励班级成员根据自己某一方面所长或兴趣为大家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得到大家为他提供的资源,形成“助人自助”的班级支持系统,让每一个成员在需要时首先可以从班级——这个离自己最近的“家”里获得支持。

(二)建立“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体系

本研究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感戴得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大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07<0.01),而大四学生的得分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学生干部的感戴得分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02<0.01),这个结果提示我们,社会活动的增加能提升个体的感戴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社会化活动逐渐增多,从社团活动到校园文化,从行业竞赛到实习就业,学生在这些社会行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自尊,学习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因此,也能更多体认到他人给与的帮助。而对于大四学生的感戴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结果,本研究分析,这和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双重压力有关:每一个人都希望为自己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倾尽全力投入毕业创作,学生之间竞争氛围浓郁;同时,毕业生需要独立面对毕业后去向、就业单位、就业地域等人生重要选择,个体的自身价值凸显,对外界的关注力相对减弱,从而影响其感戴得分,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社会活动对于个体感戴水平的影响。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体验人际互动、提升社会活动能力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班级是组成大学校园的独立细胞,每一项学校的举措都会折射到班级,其既要适应大环境的循环,也有完成自身的代谢,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传统的班级管理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班委(3-5人)来完成,容易出现大量工作积压在少数人身上、管理权利过于集中等问题。如果将班级工作分成不同的各个板块,对应每个板块成立负责小组,每个班委负责督导1-2个小组的工作,班主任督导班委的工作。班级成员根据自身情况来申报不同的小组,双向选择,最后将每一个成员都纳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建立一个“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体系,鼓励班级成员共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个体的社会活动,提升感戴水平,又有益于形成一个民主、透明的班级氛围。

(三)营造班级志愿服务氛围

本研究中,曾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感戴得分显著高于未参与过的学生(p=0.000<0.001)。这一结果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感戴特质分高的个体有更多亲社会行为;第二,助人行为、体验他人对自己的感激之情等可以提升个体的感戴水平。笔者认为,感戴特质的确存在个体差异,但公益、助人等亲社会行为也会进一步强化这种特质。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服务社会的热情,自从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青年志愿者”称号以来,大学生公益组织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高校内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公益的重要群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班级的志愿服务氛围就有了生长的土壤。而“氛围”的营造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存在形式”,即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搭建班级志愿者活动平台,以此作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展现志愿者风采、营造班级志愿服务氛围的载体。一个平台的生存有赖于四个重要因素,即项目、团队、宣传与发展方向。首先是项目。不同于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公益平台输出的资源主要是专业,因此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是重点。同时,学校要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志愿服务岗位。如果是长期项目,那么在项目策划时,首先考虑能发挥学生自身专业特长的长期项目,如针对特殊群体的艺术类支教服务、针对普通群体的艺术推广普及活动等。其次,团队是平台生存发展的保证。引导有志愿服务意向的学生成立核心团队并明确分工,制订科学、合理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同时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培训,比如支教类项目需要的教学经验、义卖类活动需要的市场活动经验等,可以通过教案展示、经验交流、资深成员带新成员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再次,有了好的项目与团队,就需要提升这个平台在班级中的知名度。志愿团队氛围的营造与宣传密不可分。面对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平台可以选择QQ群、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络载体,志愿岗位信息,招募志愿者,及时跟进最新的志愿活动动态以及展现志愿者的风采,让志愿服务信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是发展方向。班级志愿服务可以有两个维度,对内以服务学生为方向,逐渐成长为“班级互助平台”,实现公益生活化;对外则以公益创业为目标,面向社会需求,寻找公益创业品牌,向公益专业化发展。

(四)开好“班会”

篇10

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然而短短的一节课毕竟太有限了,所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知识,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我就如何设计开放型的作业?结合教学实践在布置学生作业时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1.设计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任何一个群体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助餐”作业。教师可将作业分成A、B、C三类套餐:A作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作业在难度上略高;C作业偏重于理解、想象和运用。例如,教学五年级每单元的教学对话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A――模仿录音,朗读或表演对话;B――根据提供的信息替换词语对话,表演对话;C――在理解的基础上,创编对话并表演。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大有提高并能积极主动完成。

2.设计创造型作业,提供表现机会

新课标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与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特性,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类型的活动,如画图和手工等。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作业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例如:教学《In my room》一课时,教授完房间里的物品单词和There be……句型后,我设计了画图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画出自己的房间,并模仿例文写出一段简单的短文介绍自己的房间。比如,展示作品时说:This is my room. There is a bed,a desk,a sofa and a bookshelf. The bookshelf is near the desk.There are many books on it.这类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知识。

2.1演一演──在教材中,与其让学生课后听录音磁带去背诵,不如让学生分角色把表演出来。从看着课本表演──离开课本表演──模仿课本表演。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交际和创新的能力。

2.2写一写──在学习了 There be 句型后,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写一写自己卧室的布置或者学校教室的分布状况,并进行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我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设计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机会

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我设计了“找一找”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输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比如,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出一缩写英文字母,如:在家用电器上可找到up,doown,on,off;如在学习了 Don’t touch the machines 后,让学生在周末找一找生活中的警示标语,并记录下来在课上交流。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增加了信息输入。又如我结合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让学生收集关于愚人节、母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从中领悟英语文化,感受异域风情。再如,学习数字后让学生找出生活殊的英语数字和电话号码等等。

4.设计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机会

小学生活泼好动,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Let’s make a survy环节既有较强的活动性与趣味性又能使英语作业生活化。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小调查。如:教学《Season》一课后教师让学生设计小调查利用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best.句型进行操练,学生互相询问并汇报调查数据。这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开放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不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求异及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之一。作业完成时间的不统一、完成形式不统一和完成成果不统一是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学生差异的具体表现。如在完成一些调查活动作业时,可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完成时间;可自由选择完成的形式,如小组合作、与家长合作或与周围邻居、朋友合作等;对于每份不同的答案都进行鼓励和赞赏。老师要强调答案的多样性和获取信息的广泛性。例如在教食物这一单元时布置给了学生一个特殊的课后任务,即请同学们自制一张食物表格,并调查家庭成员对于食物表格上所列的食物的喜恶。可以把调查结果以文字汇报形式呈现或以数据统计表格形式呈现。学生在完成此次作业的过程中,既充满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这个调查任务既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使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从了解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吃什么开始。

5.设计发展性作业,提供挑战机会

发展性作业目的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难度略高于教材练习,因而有一定的挑战性。当然也需要小组间、师生间的合作。如在教完 Holidays 后,可让学生二人或四人合作一份有关节日的小报,通过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交流,取长补短。

师生合作:学生在学习如何打电话、写信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打电话或写信。通过师生合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家长配合:有些英语作业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配合。在学生学习了如何购物后,布置学生完成一调查任务,需要向家长了解食品、水果、学习用品等价格。通过家长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例如:教学Happy birthday的内容时,教师可了解未来有那些学生过生日,并让学生准备一场生日晚会。发展性活动可以是一些群体活动,如讲故事、表演英语短剧、为校园设计英语警示语;也可以是个别活动,如制作生日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