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广告语范文

时间:2023-03-16 03:3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错别字广告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错别字广告语

篇1

1、箭牌口香糖 一箭如故 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2、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3、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4、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5、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6、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7、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8、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9、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10、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11、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

12、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

13、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14、引人入店(某高级饭店横额)

15、智者见质(古桥空调广告语)

16、触幕惊新(亚细亚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

17、百闻不如一试 喝过方知福乐好(福乐奶粉广告语)

18、大石化小 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语)

19、六神有主 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

20、胃病患治在四方(四方胃片广告语)

21、中国电信 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22、佳丽--洗尽您一路征尘(某洗衣粉广告语)

23、有痔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

24、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25、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随心所欲)

26、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27、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28、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口蜜腹剑)

篇2

[关键词]不规范;广告用语;汉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29-02

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语,有的广告用语用字规范得体,同时也会给人赏心悦目和触人心弦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但有些广告用语用字并不规范,甚至有的对汉字学习、汉字选用以及应用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一、不规范广告语的表现

在很多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广告用语,这些广告用语有滥用同音错别字、采用语病句、篡改成谚语、滥用外文、使用最高级、繁简乱用等表现,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已经严重影响到对于汉字、成语、谚语等的理解与掌握。

(一)滥用同音错别字

在很多广告语当中有许多都是采用同音错别字替换而应用在广告中,进行宣传。然而这种宣传并非能够展示出宣传对象的特点与优势,却使得人们觉得这则广告乏味无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表演,一定让你流连往返。”这里面的广告词语已经使用错别字“流连往返”应该改为“流连忘返”。在报纸上出现这样的一句广告词,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

在利用同音字时也会将词语的单字进行替换,这种替换很容易诱导未成年人对汉字的错误应用。在一些广告中有衣服的广告“衣帽取人”在这里本来应该是“以貌取人”。虽然同音但这种为了宣传,但这种擅自更改词语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二)繁简乱用

繁简字混合在一些户外广告中经常出现。在周生生珠宝的广告片中采用的字幕是繁简字混用的。虽然用词很有魅力,但是却采用繁简字共用的方式来作为电视广告的字幕是不符合规范的。在一些户外广告中我们时常看到将“风雅”的“风”写成“凰”,将“中国”的“国”写成“圆”的例子。这些都是违反法律的。这些广告应该规范字体,统一采用简体字来规范,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搭的方式会使得使用简体字的规范无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篡改成谚语

1.篡改成语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利用成语来宣传商品,但这种广告却未必能够达到意想中的效果。因为这种改换成语不仅会使得广告不能表达出本来的含义,而且也会使得成语的学习者无法学习到正确的含义。例如在宣传山西的广告中就有“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这则广告被勒令修改。有一些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这是为了宣传止咳药的功能将“刻”变为“咳”,摩托车广告词有一则是“骑乐无穷”,这里是将“其乐无穷”这个成语进行了改变,同样营养液广告词将成语“口蜜腹剑”改变得到“口蜜腹健”。

还有一则网吧广告是一“网”情深,这是将成语“一往情深”进行替换。在一则钢琴广告中为了使得钢琴得到好的宣传,将“琴有独钟”是将成语“情有独钟”同样热水器广告也有采用篡改成语的例子“随心所浴”就是由成语“随心所欲”改动而来。这些通过改变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而宣传推广商品的做法并不能使得商品售卖更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2.篡改谚语

有很多广告词都会采用谚语来进行商品宣传,一则口服液广告“小不饮则乱大谋”这是通过将“忍”变为“饮”。“古有精卫填海,今有宜工移山”这句是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广告,是将“愚公移山”变为“宜工移山”从而宣传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功能。投之以桃,报之以“利”是春兰空调的广告,这个是将“李”替换成了“利”来宣传春兰空调会回报给消费者更多的利益。同样在某打字机的广告中就有“百‘文’不如一‘键”’,这里将“闻”“见”两字进行了替换。山西汾酒广告中“喝酒(久)必汾(分),汾(分)酒(久)必喝”也是对于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进行了替换。“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是某蓄电池的广告,在这里是将“好船配好帆”换成“好车配风帆”。

这种替换虽然是以宣传商品为目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替换与篡改会对学习谚语的孩童或学生造成困扰。篡改谚语来宣传产品的方式有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于这种商品产生抵触心理。

(四)滥用外文

在很多的广告中采用外文来作为广告用语,但这些外文的广告用语并不规范。这些基本是将外文直接翻译过来。例如在某酒的广告中“酒的王朝,Dynasty”这是直接将“王朝”翻译过来,毫无意义。再者,很多中国的品牌例如鸿星尔克,它的广告语就是“To be number one”这根本没有任何解释与注解,只是一味地对商品广告词加上英文的广告语。安踏的广告语在一段时间中采用“keep moving”,这同样使得大众对其极为苦恼,而这些都是滥用外文的表现。

(五)使用最高级

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时都会用广告进行宣传,但必须公正、客观。在广告语言中,广告词在创作过程中是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容易产生误导的绝对化语言的,但是,一些商家却为了增加商品的吸引力而采用隐形的最高级。

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最”字。例如宏达摩托车的广告词“宏达最省油,领导世界新潮流。”其实这里用最高级想要表达省油要数宏达汽车,但是却使用最高级,这不符合规定和事实。同时在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很多没有出现“最高”“最好”等词汇,但却是同义的词汇。在嘉陵摩托的广告词中就有“嘉陵金悍,王者风范。”这里的“王者”就是“最高”,用这个词来代替“最高”。还有一些广告语像“天府皇宫”“一代彩虹,长春铃木王中王!”“风驰天下,正大摩托”“劲霸天下,龙啸九州。”等等这些与最高级相似的词语。

(六)采用语病句

很多广告中都会有语病句,有的是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而有的是不经意的错误。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这些广告中都是采用语病句而作为广告语的。

1.前后矛盾

在央视的公益广告中有这么一则“我爸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下象棋,从小就教我下棋,现在他老了,我陪他下象棋,挺好的。”这里”没有什么爱好”与“喜欢下棋”是存在矛盾的,下棋就是一种爱好。这种就是前后话语矛盾的语病。

2.歧义凸显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有歧义的情况,因为这种含义不明会感觉语言模糊例如欧莱雅的广告语是“你值得拥有。”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原因是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你有资格得到它,另一个是这个东西很好极其适合你。这种歧义也就造成了这种广告词的特殊。

3词语错误应用

在很多广告词中都会应用错误词语,这种词语的应用错误是疏忽导致的。例如这则广告词:“喝了,就别咳”。这里面的“别”用错了位置,“别”是命令别人的时候用到的,而这句广告语是凸显出这个药的作用是止咳。所以这里的“别”应该换成“不”才合适。

二、不规范广告语对汉字应用的消极作用

不规范的广告用语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因为这种五花八门的广告语让人觉得这只是推销手段,与产品质量毫无关系。而这种不规范的广告用语对汉字的应用会产生很多的消极作用。

(一)干扰学习

对于一些不规范广告语的出现是不利用学习汉语的。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大多出现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学生们从这些媒体中了解了这些广告语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种对不规范广告语的应用就会直接影响到对于汉语的学习,不利于对汉语的掌握与应用。

(二)汉字滥用

不规范广告语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你在商铺、酒楼还是饭馆等地方,都会受到广告语的影响。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中有很多错字、语病。而大众耳濡目染就会对这些纳入到生活中,并且滥用这些汉字,从而失去了对于正确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篇3

一到学校,我就看到桌上的作业本在向我微笑。我扑过去一把抓住,打开一看,鲜红的评语立刻展现在我眼前:“记述比较连贯,能够运用成语。这说明你在课外也经常学习。但是,成语中的错别字太多,希望能改正……综合评价:良。”“什麽?”我不由的看了起来:“鸡不可失”、“骑乐无穷”、“信高采烈”、“玲珑踢透”、“默默无蚊”……看着这些被红笔圈得一片鲜红的词语,不禁一阵心酸。

我呆呆的看着自己的作文本。为什麽?为什麽!不用成语吧,说写的不深动;现在好不容易才凑到九个成语,怎麽成绩反而差呢?我又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老师的评语:“但是,成语中的错别字太多……”不可能!这些都是我亲眼看来得呀!不行,我一定要用事实来证明我写的成语是对的。

第二天,我拿着一大堆报纸找到的了语文老师。报纸上醒目的广告语:“**牌摩托车骑乐无穷”、“炸鸡腿、鸡排大优惠??鸡不可失”、“信高采烈发E-mail”、“**牌足球玲珑踢透”、“**电蚊香??默默无蚊”……“老师你看,这些成语都写在《**晚报》上,我没有抄错!难道这种报纸上也会写错别字?”

我疑惑地看着老师,老师却回答说:“这些词语只是人家在广告中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不是这样写的,不信你可以去翻词典,肯定不会有这种词语。”

听了老师的话,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词典一查,真的是我错了。

篇4

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优劣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有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大家都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1 语言规范化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1)语言做为一种交流工具,各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当地人语言所形成的独有特性,为了便于沟通所以我们统一用普通话,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 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啦。”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2)普通话是现代民族的共同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也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要是不会说普通话,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一些农村的人来城市找工作,他们不会说普通话,跟老板说话,简直是“鸡同鸭讲”,那就不会得到老板的欣赏,被录用的可能性肯定会大大降低。

(3)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好多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各省,各地区又有各自的方言,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又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说普通话是很难交流的,难于表情达意。去年十一,在深圳打工的朋友回来,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他说:“一个北方人在深圳某公园打听‘缆车’在哪儿,那个人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所以我们一定要说好普通话。讲标准普通话,一般人都能听得懂,极易给人畅快,亲切感,这样也就便于交流,每个人要会说普通话,这样才能让我们处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

2 文字规范化

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汉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重要的辅交际工具。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它就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而且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很多地方出现了不规范汉字现象。

2.1 错别字的泛滥:错别字也是使我们语言文字不规范的一大缺憾。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这是要我们注意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如“峰”的形旁是“山”,用“山”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山岭有联系;“蜂”的形旁是“虫”用“虫”作为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昆虫有联系。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时会写出错别字 ,其中有的人认为写错别字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就行了。这种想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对错别字听之任之,使错别字的出现大有增长之势。例如“再接再厉”错写成“再接再励”,“”常被错写成“戊戍变法”,在街头,更是常见把“家具”写成“家俱”,“洗车打蜡”写成“洗车打腊”……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应该时刻注意。

有时由于意念上的关联,字的偏旁常会发生类化作用,而造成一些错别字,如“蜡烛”的“蜡”容易写成火字旁,只要理解“蜡”的原意是动物身体的油就不容易记错了。还有把“粉碎”写成“粉粹”。汉字形体结构近似也容易造成错别字,例如“戒”错写后少了一撇,“戎”多写一竖,这是由于“戒”和“戎”字形太相近了。

然而错别字产生的更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错别字的态度问题。部分使用者认为,错别字的产生只要不影响意思的理解就无所谓,这种态度助长了错别字的产生,是错别字产生的主观因素。如日常生活中,菜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皆有,把“豆腐”写成“豆付”,把“冬瓜”写成“东瓜”。在菜贩看来,这样写也人人都能看懂,其他的就不关他的事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是汉字难以规范的最大障碍。

2.2 网络词的干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已逐渐影响到日常汉语使用,比如用“GG”代替“哥哥”,用“88”表示“再见”,“520”表示“我爱你”, “丑女”叫“恐龙”,“丑男”叫“青蛙”……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冲击着我们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视此为紧追时尚的表现。网络词汇的滥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了解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它的含义。

篇5

关键词:刻不容缓 一毛不拔 广告 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3;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10-0095-02

作者简介:高胜强(1957―),江苏海门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笔者所在的语文教研组曾开过一堂有关广告的综合性学习课,评课期间再次谈及两则广告:“咳不容缓”与“一毛不拔”。有同事认为前者是违法广告,因为它用了错字;后者是成功的,因为它较好地运用了双关手法。

“一毛不拔”曾是某牙刷的广告,它一语双关,形象含蓄地交代了产品的性能,令人回味无穷,确是一则成功的广告。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语文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如“要拿稳啊”(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表指“手里要拿稳”,握住担架;实指“心里也要拿稳”,坚定信念。“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小学教材《吃墨水》)“墨水”表面用的是本义,实际指其比喻义:学问、知识。这些句子用的都是双关修辞:语义双关。

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一毛不拔’是一则成功的广告”这个结论很难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在商品不断升级换代的今天,个把月换一支牙刷,牙刷拔掉“一毛”又有何妨?而且,从卫生与健康的角度来说,经常地更换牙刷更有必要。“一毛不拔”绝非好牙刷的首要标准。

除了语义双关,广告创作也可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洁士灭蚊,默默无蚊”(洁士灭蚊液),这则广告运用的双关手法可谓天衣无缝。

“咳不容缓”是一则止咳药广告,它并没有用错字。目前,确有少数广告存在着使用错别字的现象,如“永保青春”(某化妆品广告)中将“葆”误作“保”。但“咳不容缓”不属此类,而是有意为之,是对广告创作中修辞方法的一种自觉运用,把它定性为“使用错别字”实在有失公允。

“咳不容缓”运用的修辞方法跟谐音有关,但不同于“默默无蚊”,因为“咳”不具备谐音双关的一语双关、言在此(闻)而意在彼(蚊)的特点。“咳”就是“咳”,意义上与“刻” 毫无关连。从修辞学角度而言,它运用的是析字的方法。

跟双关一样,析字也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化方法,运用这种富有创意的方法能变换字义,产生趣味,增强表现力。析字种类不少,有化形式析字,即对字的结构进行增损离合,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而产生另外的意思,如“童养媳是不准打八刀的。”(周立波《暴风骤雨》)“八刀”两字合并是“分”,“打八刀”就是离婚的意思。有衍义式析字,即通过代换、牵连、演化等手段演变字义,如“……你就再不是小林,而是――而是巨大的森林啦。”(杨沫《青春之歌》)“小林”指林道静,这里利用同形又同音的关系把两个不同的“林”联系了起来。有谐音式析字,即单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替代本字,产生趣味,如谜语“妇人原来本姓倪,生成一个大肚皮,嫁给懒汉吃酸菜,嫁给勤人吃肉鱼” 中“倪”谐音“泥”,因为陶瓷菜坛子是用泥做坯子烧成的。

“咳不容缓”便属谐音析字,广告创作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并不鲜见,有一则鞋广告 “无鞋可及”,便套用了成语“无懈可击”的读音,并寓意鞋的品质优良,平凡中见功夫, 算得上是析字中的佳作。

但此类广告却招致了不少非议,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非议,据说这种广告对广大的中小学生产生了误导:他们在记住广告的同时,久而久之把“刻不容缓”写为“咳不容缓”了,以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修正)》第11条作了如此规定:“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类似“咳不容缓”的广告面对的并非一致反对。据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293班广告语研究小组(指导教师邓志刚)对113人的问卷调查表明,对“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的看法,认为有创意的46人,占40.7%;无所谓的34人,占30.1%;误导青少年的31人,占27.4%;其他的2人,占1.8%。

从理论上说,有“一毛不拔”就有“咳不容缓”,能用双关为什么就不能用析字(含谐音析字)呢?诚如雅礼中学广告语研究小组的调查者所言:“利用字的谐音来改动成语作广告,只要用得好、用得妙,会使广告词更具吸引力,(利用耳熟能详的成语)又何尝不可呢?”

从本质上讲,商人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只要是能给他带来经济效益的促销手段,他都有可能会使用;法规更重视社会效益,一切促销手段的使用必须以不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为前提;而如何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是商人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时,经济才得以健康发展,社会也因此而进步。

至于“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对广大的中小学生究竟产生了多大程度的误导,实事求是地说,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说,运用析字的手段创作广告词是一种极富创意的方法。目前,不仅大量的成语被化用,一般词语也被化用;不仅广告创作中使用了析字,其他方面也运用到这种方法:有书名,如“E网情深”(朱永新著作名),有店名,如“丝情发意”(美发店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当然,析字式广告的使用也有个度的问题,适度就新颖,过了度就会滥,滥了就会让人生厌。要教育从业人员不要过分地追求标新立异,更不能趋之若鹜,否则就会走到事情的另一端。另外,它确实有可能对少数中小学生产生误导,这就需要加以规范,如规定给谐音字加注引号,规定此类广告必须具备真实合理性等。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方法有可能引起误导而搞“一票否决”,须知,因噎废食的做法无助于广告业的发展。而且,运用析字的手段(包括双关)创作的广告词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使用成语的一种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将其可能引起的消极影响积极化。

篇6

西西

我们学校草坪的广告牌上写着:“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它告诉我们,不要去干扰小草的成长,不要随意践踏草坪,要爱护一草一木,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哇,我从这里体味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东东

我去食堂吃饭时,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因为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同时也在教育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西西

我和妈妈逛街,经过一家家用电器店时,看到了这样一则电扇广告:“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这则广告词非常奇妙,使人过目不忘,而且有宣传的味道。它告诉消费者这里的电扇风力很强,质量很高,所以才被消费者认可。

东东

我还发现,大多数广告都会运用一些成语名言的谐音或同音异字,如某当铺广告——“当之无愧”,某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某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等。这些新颖且奇特的广告让我明白了,语文不仅是用语言来表述的文化,还是一种交际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

上面两位小朋友注意观察了身边的广告牌,并从广告牌中发现了语文,他们真是了不起啊!下面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谈话更为精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今天的议题

广告牌中的“语文”

*本次参与讨论的班级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石湫中心小学四(2)班,指导老师武学新

武老师: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从广告牌中发现的语文?

周欣悦同学:老师,我知道。我在一次旅游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告示牌:“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个告示牌看起来简凡,但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不平凡哟!一方面,它要我们保护这里的环境,只把愉悦的身影留下,其他的什么也别留下;另一方面,它要我们爱护这里的财物,只带走自己的美好记忆,其他的东西都不要带走,也不要损坏。

武老师:周欣悦同学说得真好!怪不得你的语文成绩那么棒!

王珏同学:(摸摸脑袋,恍然大悟似的)老师,霓虹灯到了晚上就都亮起来了,非常漂亮,所以制作霓虹灯的人才说要“给你好看”!

同学们:哈哈哈……

武老师:“给你好看”这句话也有让人下不来台的意思,可是霓虹灯公司却利用人们对这句话的熟悉,把它作为自己的广告,这样人们自然就不会忘记了。王珏同学通过读广告牌上的字了解到汉语的妙用,真不简单!

付奕同学:“北京烤鸭”是以“烤鸭”为特色的,“布艺世界”是做窗帘的,“衣衣不舍”是服装店,“无饿不坐”是饭店……

武老师:招牌与广告总是带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但是有些广告为了广告效应,故意制造成语中的错别字,同学们一定要加以辨析哦!

张中豪同学:我知道箭牌口香糖的广告语——“一箭钟情”应该是“一见钟情”,某摩托车广告语——“骑乐无穷”应该是“其乐无穷”,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一明惊人”应该是“一鸣惊人”。

王湫雨同学:对,随心所“浴”,这是浴室的广告!同学们在运用成语“随心所欲”时,千万别写错哦!

闫贝同学: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国外有一家饮食店,门前摆了个大酒桶,上面写着“不许偷看”!但是酒桶上并没有盖盖子,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地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谁知里面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一句“不许偷看”,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给店里带来了生意。

武老师:闫贝同学看新闻学语文,看广告思语文,真不简单呀!

(同学们情不自禁为她鼓掌。)

熊倩同学:假期里,我们全家开车出去游玩,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时速30公里,您可以欣赏风景;时速40公里,您将得到一张罚单;时速50公里,您将住进医院;时速60公里,您永远安息吧!”这则广告以幽默的语言道出了超速行驶的危险性。一家加油站则写下了“要想活着去,请勿点烟来”的广告语,语言简洁,形式工整,其含义不言而喻。

武老师:对呀!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明白广告语中的含义,而且好的广告只有语文好的人才能写出来,广告与语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郭哮龙同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再来说几个……

武老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其实,语文广阔的天地里有无限的风光在召唤着我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吧!现在,我们有请阿新博士来做点拨。

阿新博士

是呀,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今天我们谈了广告,每天看电视或逛街时都会看到的广告。广告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在接受广告视觉刺激的同时,就往往要依靠那些言简意赅的广告语去了解广告的信息了,因为广告语是广告的“眼睛”嘛!广告语的感染力是一门难以捉摸的艺术,它与消费人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怎样利用语言文化的奥妙写出打动人心的广告语来,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推敲。

除了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在广告中学习语文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学习语文,如报纸上、游戏中、电脑里、广播里、电视里、图书里、博物馆里、田野里、公园里、天空中……其实,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西西

今天真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呀!语文真有趣!

东东

我也更加喜欢语文了!那我们就比一比谁能更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谁的语文学得更棒吧!

篇7

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基本特征,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意义重大。七-九年级(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知识面广,活动范围大。受地域的影响,各地教育资源不一,师生素质有高有低,要想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需结合地方实际灵活运用教材。

首先,应学会取舍。针对地方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弹性空间,选择性地开展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教材提供的活动有如下几种:一、借助图书和互联网搜索,整理有关“月球奥秘知多少”的资料,召开专题汇报会。二、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三、搜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班上开一个交流会。四、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五、进行“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的写作练习。以上活动在城市学校均可顺利开展,但在农村学校全部实施却有难度。农村学生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图书馆没有配备起来,就算有也是存书极少;大部分学生是寄宿生,没有机会上互联网;还有部分留守生,家里根本没有电脑。而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更不可能。所以根据农村实际,可以观察月亮一月内的盈亏,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举办交流会,可以选择“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的写作练习等。又如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教材提供的活动有观看戏曲表演,欣赏剧团演出,访问当地专业人士和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等等。剧团演出及专业人士大都在县市才有,农村孩子没条件可利用。因此应对众多的活动有所取舍,可以组织学生统一观看戏曲知识介绍,欣赏地方戏的精彩唱段,试着写一段观后感等。

其次,应突出重点。要将六册教材的36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部开展好,绝非一日之功,且地区和学校实际条件不允许。从每册教材中选择重点内容开展,而在每次活动训练中也可根据不同的主题有所侧重。七年级上册笔者重点开展了“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我爱我家”三项活动。第一次体验成长类的活动“这就是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刚步入初中,相互不了解,好奇心强,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开学第一课学生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用两周的时间,准备图片、音像资料、作品展示,穿插在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又举办了自荐会、班干部竞选会、个人秀等活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主要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分组搜集资料。一组搜集不规范用语;二组调查自己和同学习作中的错别字;三组采访记录大众化语言;四组搜集有代表性的人名、对联、店名、广告语、标语。第二步:筛选、整理资料。比如按“错字举隅”整理不规范的用语,错别字;按“新词荟萃”筛选出流行用语,新鲜词汇;按“妙语集锦”将精彩的广告语,标语归类。第三步:汇编成册,展出作品。各组将整理归类后的资料编成各种小册子,集中在教室展览。第四步:围绕本次活动拟写作文,畅谈感受。在“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中,教材提供了三个大方面“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的活动,笔者选择了第三个方面“妈妈的唠叨”,并以此确立了“ ,我想对您说”的活动主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或做情景表演,或做游戏,或寄写书信。

再者,应有所创新。纵观36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个活动内面都设计了若干小活动,有的可以根据地方资源任选其一,有的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稍作删减,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二次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八年级上册“说不尽的桥”,针对学生亲眼见过的各种类型的桥不多,听过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很少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又重新设计了一点内容,不仅达到了训练目标,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如下:一、触摸家乡的小桥,让学生走走家乡的小桥。二、向当地老人了解小桥的由来,修建情况。三、整理有关该桥的故事。四、重新设计小桥的模样,并在全班展览。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内容有三个方面,十几个小方面。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最难忘的小说故事,畅谈最喜欢的小说人物,重新设计人物命运,评选“故事大王”,“想象高手”,“最佳作品”等。再如八年级下册的“到民间采风去”结合学校每年的“学生礼仪月”、“安全文明进校园”、 “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走上辩论台”组织辩论赛;“科海泛舟”进行知识竞赛;“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进行探究成果展览;“莲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前往地方荷池赏莲;“献给母亲的歌”中让学生为母亲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拍一张照;“古诗苑漫步”中举行古诗文背诵默写比赛;“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开一台毕业晚会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教材的弹性空间,时刻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才能让综合性学习发挥它应有的功用。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识字 联系生活 效率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人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如何使识字任务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彻底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课标》总目标提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对各个学段识字提出具体目标。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识字过程中,往往由于识字兴趣不浓或识字方法不当等因素,导致识字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识字效果。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是众多数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汉字起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来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激发识字动机

兴趣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一旦对所学对象产生兴趣,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内化。如:人、口、目等汉字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实物对比:“人”字就是人们双腿站立的形状;“口”字像嘴巴张开的形状;而“目”字外形就像眼睛圆形,里面两横,很像眼珠的形态,让学生体会象形文字,同时激发识字兴趣。为激发学生识字动机,我们还可以结合如“写错字的官司”、“写错字的笑话”、“一错字带来千古恨”等生活小故事或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乐趣的同时明确识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探求识字捷径

1.联系生活巧识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这些造字方法都离不开生活。对于常见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室里的门、窗、桌、椅、讲台、黑板等触手可及的实物,给它们贴上字卡,创建一个识字的天地,让学生每天去读一读、记一记。同时,可把这种方法带到家中进行,如在大厅、厨房、卧室、电脑、摩托车等实物上贴上字卡。在这样的“识字王国”里,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汉字,而且产生强烈的识字欲望。此外,对于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汉字,尽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识记。如嘴、手、脚、眼、鼻、耳等字的教学,可摸一摸自身器官进行识记;人、鸟、兽、畜等字的教学,可用找一找的方法识记;云、雨、雪、花、草、树木等教学,可用看一看、听一听等方法识记。研究表明,多感官同时参与识记的效果比仅靠单一感官强化识记的效果好得多,只有充分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实物或耳闻目睹的实例,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才会让汉字更快地进入记忆阶段,从而达到高效识字目的。

2.联系生活纠错字

汉字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形近字、同音字。在识字过程中,由于汉字本身的复杂性,学生认知水平受迁移作用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如广告语言、网络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若不从音、形、义方面进行辨析,在运用汉字时就容易产生张冠李戴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辨别同音字、巩固形近字、改正错别字呢?联系生活辨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观察大街小巷中的书画、对联、广告语等有没有自己所学的字出现,若有,则通过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进行辨别,看看是否有出现形近字、同音字。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手段识字,有益于甄别识记形近字和同音字。在遇到错别字时,就更应该反复比较、认真推敲。如“找”和“我”,“季”和“李”,“兔”和“免”,它们长得太像了,可以让学生反复对照,找出异同。让学生在“比”中纠正错别字,在“比”中“悟”出汉字的造字特点,在“比”中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识字时就能胸有成竹,并为写对字、写好字打下基础。

3.联系生活用好字

汉字起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如何巩固所学汉字?《小学语文新课程课标》实施建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解读“课标”精神,笔者认为对一些常用汉字,应摒弃教师繁琐讲解,而应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在识记基础上学以致用。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三个儿子》一文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认识“停”字的。师问:“‘停’字同学们认识吗?”生:“认识。”师:“你是怎样认识的?”生:“在学校门口的交通指示牌上。”师:“你能把‘停’的意思告诉同学们吗?”生:“‘停’的意思是静下来不能走动。”师:“你知道‘停’字交通牌的用途吗?”生:“‘停’字交通牌是交通部门告诉驾驶员学校门口一律停车禁止通行的标记。”上述片段中,学生利用生活中所见来代替教师讲解,学生在回忆认识“停”字的同时,理解“停”字意思,掌握“停”字的用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教学中,父母不能只盯孩子的生字是否写完了没有,而应鼓励孩子把所学生字在记一记、说一说的基础上,寻找识字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字词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娃哈哈”、“王老吉”、“加多宝”、“麦当劳”等一些在广告、电影、电视等宣传媒体中常见汉字,可引导孩子在看广告、识汉字过程中学会广告语的运用等知识。譬如对有关描述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词汇的识记,可引导孩子深入生活,把抽象文字与有关事物相结合,让孩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事物说一说、写一写。家长还可与孩子畅谈识字方法,激励孩子采取不拘一格、自主创新的方式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通过生活实践读准字音、记住形、描述字义,扩大对常用字的识记及运用。

三、联系生活,巩固识字成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平时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识字量多、识字难度大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对常用字识得快、记得牢?“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巩固学生识字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语文课本虽然提供学生阅读资源,但是提供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拓展阅读资源,读一些图文并茂、字音结合的读物或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言情故事、诗歌、格言、谚语、歇后语等。还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性阅读实践,如结合校本课程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利用网络阅读资源等,让学生在因疑而读、因趣而读的读书实践中巩固识字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策略[J].宁夏教育,2010(04).

[2]崔丽媛.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3).

[3]董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点滴[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篇9

【关键词】:应对 语言 教学 冲击

语言文字具有特有的社会公用性,语言文字规范一直是社会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越来越丰富,新词新语新用法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的广告语言、网络语言也在生活中纷纷亮相。比如广告语言,像面包广告的“追求领鲜”;止咳糖浆的“咳不容缓”等;街头店铺语言,“佰俪挑依”;网络语言,“我”叫“偶”,“你”叫“泥”,“提意见”叫“拍砖”,“支持”叫“顶”,“东西”叫“东东”……。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将给语文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

影响之一:阻碍学生语言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生事物吸收快,但鉴别能力不强,对网络上的不规范文字和表述形式,甚至不良文字,一概吸收进来,在使用语言时容易产生乱用词汇、表意不清、中西夹杂的情况,极大地影响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

影响之二:导致学生语言能力的退化。现在,网络以及一些作文软件提供了一种程序化写作的模式。它在软件中存储许多文字片段,并通过搜索、下载、打印等几个步骤,自然生成作文。这无疑是阻断了学生自我学习、形成语言能力的途径,使学生缺少了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分析事物,形成独特情感体验的复杂意识过程。

影响之三:网络不良文字扭曲学生心理和情感,导致学生语言出现粗俗化的倾向。由于网络的不易监管或监管不利。网上充斥着大量粗俗的,甚至是庸俗的文字。这些文字,势必会对青少年学生纯真的心理、纯朴的情感产生毒害,导致心理失衡,思想畸形,从而使他们智力活动的外化形态——语言也出现扭曲和变形,走向粗俗化、庸俗化。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对这些不规范语言的冲击呢?

首先,让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和谐的催化剂。当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实生活,语文教师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而要使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不妨学习一下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有专家指出:老师不能成为学生时髦语言的“菜鸟”,而要成为精通学生时髦语言的“大虾”(大侠),否则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

篇10

近几年来,字音的考查形式愈发显得灵活多变,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三种:一是给出一组汉字的汉语拼音(包括给出一组词语中相同汉字的汉语拼音)辨识其读音,二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汉字的字音是否相同,三是将词语放置在特定的语境中(主要指句子)辨识其读音。

从考查内容看,以多音字、音异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形声字为主,以难读字为辅。平时学习中可采用如下方法加以识别:

1.对多音字可据意定音。许多多音字因意义、词性、语体色彩不同而读音不同。例如:臭味相投(chòu)、乳臭未干(xiù);又如:澄澈(chéng)(形容词)、澄清(dèng)(动词);再如:熟悉(shú)(书面语)、烧熟了(shóu)(口语)。

2.对音异形近字和同音异形字要明察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音异形近字,例如:挫折(zhé)、拆(chāi)迁,啜(chuò)泣、拾掇(duō)、连缀(zhuì)、辍学(chuò)等;同音异形字,如:翌日、对弈、异彩、肄业、苦心孤诣,黑体字均读yì,羚羊、玲珑、茯苓、铃铛、孤苦伶仃,黑体字均读líng,等等。就像这些音异形近字、同音异形字,我们在平时就要多加积累,留心记记。

3.对形声字要谨防声旁误导。例如:“莅临”之“莅”,读lì不读wèi;“阐述”之“阐”,读chǎn不读dān;“忏悔”之“忏”,读chàn不读qiān等。

4.要校正地区方言读音缺陷。平时要用普通话的标准音矫正自己的发音。例如:“制度”的“制”(zhì),易错读为zì;“超过”的“超”(chāo),易错读为cāo;“结束”的“束”(shù),易错读为sù等。

5.习惯读错的字要强行记忆。例如:“歼灭”之“歼”,读jiān不读qiān;“鞭笞”之“笞”,读chī不读tái;“狙击”之“狙”,读jū不读zū等。

具体到做题时可用以下方法来解答:

1.排除认定结合法。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发现其中一项中的一个字的读音不符合题干要求,就可排除或者认定此项。例如:题干要求是全都不相同的,就排除有两项相同的选项;题干要求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就排除有一个不同的选项;题干要求是全都正确的,就排除有一个错误的选项;题干要求是读音有错误的一项,就排除读音无误的一项。

2.情境联系法。

识记字音或做题时可以想想这个字在生活中(包括电影、电视、光盘等)的发音情况,就可以正确识记并加深记忆。例如:琐屑――“再也不用为头皮屑发愁了”(电视广告语),涎水――垂涎三尺――联想一个人馋得流口水的样子。

3.组词比较法。

对个别字的字音一时无法判定正误时,将这些字另外组词,比较不同词中相同字的字音,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园圃――苗圃,稗官野史――稗子(稗草),浣女――浣溪沙,搅乱――搅拌机,按捺不住――点横撇捺,不谙水性――风景旧曾谙,等等。

字形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包括能够辨识且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繁体字和已经淘汰的异体字。汉字字形的错误一般指错字和别字,目前高考试题一般只检测别字。

字形题的解答,一般有审题、找别字、辨析和确定答案四个步骤;如果辨析后仍有个别字无法判定,可采用排除法来选出答案。要注意的是排除法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同时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作基础。

在辨析别字的过程中应调动相关知识,运用替换法(同音替换、形近替换、同音形近替换),把替换字词从形旁、结构到出处进行比较,同音辨字,据音辨形,以意为纲,据义辨形,全面思考,认真分析。具体来说,还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据义辨形,不要望文生义。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结合的统一体,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解词义入手,去辨别字形,掌握字形,这样就能做到正确书写。如“针砭时弊”的“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明白此义就不会误写成“贬”;“川流不息”的“川”指河流,此成语的意思是河水不停息地流动,明白了意思就不会误写成“穿”。

2.要据义定字,不要张冠李戴。

汉语中的绝大多数字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近的字,都有着共同的声旁,而区别只在于形旁,所以紧抓形旁加以辨析,就可以提高辨别形近字的能力。例如:“燥”“躁”“澡”“噪”,有“火”便会“干燥”“燥热”,人着急时跺脚,所以有“急躁”“焦躁”“暴躁”这一类表心情、表脾气的词,有“水”,才能有“洗澡”“澡盆”“澡堂”等词,有“口”,才能有“聒噪”“鼓噪”“噪音”等词。

3.要对举推敲,不要粗心大意。

许多词语的结构是并列关系,语素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利用语素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有效识别错别字。如“嗑碰”应写作“磕碰”,“坍榻”应写作“坍塌”,“寒喧”应写作“寒暄”,“嬴弱”应写作“羸弱”,“沉缅”应写作“沉湎”,“蕴籍”应写作“蕴藉”,“陷井”应写作“陷阱”,“偏辟”应写作“偏僻”,等等。

很多成语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们通常表现为并列结构,在相应位置上语素的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运用对举的方法来推敲相关的汉字,就可以解决问题。如“名门旺族”应写作“名门望族”,因为此成语为并列式结构,“名门”“望族”意思相同,都指有地位、有实力的家族。又如“养尊处优”中“尊”“优”意思相同,不能写作“养尊处忧”;“峨冠博带”中“冠”“带”意思相关,不能写作“峨冠博袋”;“惹是生非”中“是”“非”意思相反,不能写作“惹事生非”。另外,“鳞次栉比”不能写作“麟次栉比”,“稗官野史”不能写作“裨官野史”,“旁征博引”不能写作“旁证博引”,“苦思冥想”不能写作“苦思明想”,“泾渭分明”不能写作“经渭分明”,等等。像这一类的成语,就可以通过结构关系来辨别是否有错别字。

跟踪训练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山坡 疲惫 偏颇 波涛汹涌 破釜沉舟

B.刻意 形骸 弹劾 言简意赅 骇人听闻

C.霎时 飒爽 厦门 歃血为盟 煞费苦心

D.奶酪 恪守 烙印 草行露宿 一丘之貉

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kǎ

卡车 卡通 头发卡子

B.jǐ

给付 给养 给予同情

C.mó

模型 模具 装模作样

D.nòng 弄潮 弄堂 弄巧成拙

3.下列依次给出的黑体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角色 提防 哺育 力能扛鼎 言简意赅

A.jué tí pǔ gāng hái

B.jiǎo dī pǔ kāng gāi

C.jué dī bǔ gāng gāi

D.jiǎo tí bǔ kāng hái

4.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眩晕 舷梯 炫耀武力 改弦更张

B.羡慕 募捐 幕天席地 蓦然回首

C.静谧 猕猴 弥天盖地 所向披靡

D.质问 桎梏 幼稚可笑 炙手可热

5.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蹊跷(qī) 掌(zhǐ)

暴殄天物(tiǎn) 泱泱大国(yāng)

B.发酵(xiào)讣告(bù)

同仇敌忾(kài)戛然而止(jiá)

C.虔诚(qián)偌大(ruò)

刚正不阿(ā)(suō)

D.奇葩(pā) 掮客(jiān)

风流倜傥(tǎng)三缄其口(jiān)

6.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莅临(lì)解剖(pōu)乳臭未干(xiù)

B.囹圄(yǔ) 睿智(ruì)耳濡目染(rú)

C.创伤(chuāng) 星宿(sù) 没齿难忘(mò)

D.绮丽(qǐ)皎洁(jiǎo)杞人忧天(qǐ)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热衷 赡养 循轨蹈矩 功亏一篑

B.消遥 诅咒 目不暇接 甘拜下风

C.骁勇 点缀 爱不释手 独辟蹊径

D.风采 清澈 自命不凡 人情事故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懈气 悲观泄气 直接 直截了当

C.千金 千斤重担 面世 产品面市

D.陈规 墨守成规 震荡 山谷振荡

9.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筵会 马厩 振聋发匮 雍容华贵

B.极致 严峻 前踞后恭 一筹莫展

C.深奥 暧昧 计日程功 变幻莫测

D.辐射 厮守 随声附合 出奇不意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邂逅相遇 月下独酌 向壁虚构 煞有介事

B.改弦更张 揠武修文 阳春白雪 贸然行事

C.程门立雪 萧轨曹随 诚皇诚恐 钟鼓馔玉

D.漫不经心 绿草如茵 光风霁月 山青水秀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把海南的荔枝、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紫葡萄和自家产的黄橙橙的菠萝放在一起,装满了一筐子。

B.上海检验检疫局加强出入境飞机、船泊等交通工具的卫生检疫,做好口岸预防某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C.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付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百姓都有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

D.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亵渎 发扬广大 认识浮浅 络驿不绝

B.怂恿 伯仲之间 众口烁金 哎声叹气

C.涵养 孽种祸根 焕然一新 如掾大笔

D.璀灿 名落孙山 仗义执言 迫不及待

13.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每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强求/牵强 宿仇/宿将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B.强劲/劲头 恐吓/吓唬 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C.散漫/散居 着落/着装 冠盖相望/衣冠楚楚

D.曲折/曲解 连累/累计 失魂落魄/丢三落四

14.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拘泥(nì)款识(zhì)

游说(shuì) 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 戏谑(xuè)

破绽(zhàn)风光旖(qí)旎

C.参与(yǔ)弹劾(hé)

提(dī)防 审时度(duó)势

D.倾轧(yà)结束(sù)

执著(zhuó)杞(qǐ)人忧天

15.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chán 蝉联 单于 禅让 蟾宫折桂

B.guī  瑰丽 岿然 皈依 焚膏继晷

C.bì

婢女 裨益 鄙薄 刚愎自用

D.jīng 旌旗 菁华 荆棘 泾渭分明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如果总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成绩,不思进去,就很难取得新的成绩。

B.它是绿荷上的露珠,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下的绿叶,是翠柳上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

C.近来,这一带湖面上荷叶田田。一片浅碧深绿之中,已有了数点殷红。

D.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制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啜泣 俗不可耐 举止安详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B.反馈 感同身受 突如奇来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C.荤腥 拾人牙慧 插科打诨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精湛 天花乱坠 返朴归真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本期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常识之字音、字形》

1.B(A项分别为pō/pí/pō/bō/pò,B项分别为kè/hái/hé/gāi/hài,C项分别为shà/sà/xià/shà/shà,D项分别为lào/kè/lào/lù/hè)

2.B(A项“头发卡子”中的“卡”读qiǎ,C项“模具”“装模作样”中的“模”读mú,D项“弄堂”中的“弄”读lòng)

3.C

4.D(A项“眩”“炫”读xuàn,“舷”“弦”读xián;B项“慕”“募”“幕”读mù,“蓦”读mò;C项“谧”读mì,“猕”“弥”读mí,“靡”读mǐ;D项“质”“桎”“稚”“炙”均读zhì)

5.A(B项“酵”读jiào,“讣”读fù,C项“阿”读ē,“”读sū,D项“掮”读qián)

6.C(宿xiù)

7.C(A项轨―规,B项消―逍,D项事―世)

8.D(振―震)

9.B(A项筵―宴,匮―聩,B项踞―倨,C项全正确,D项合―和,奇―其)

10.A(B项揠―偃,C项轨―规,皇―惶,D项青―清)

11.D(A项橙橙―澄澄,B项泊―舶,C项付―敷)

12.D(A项广―光,浮―肤,驿―绎;B项烁―铄,哎―唉;C项掾―椽;D项灿―璨)

13.C(A项qiǎng/qiǎng,sù/sù,ài/yì。B项jìng/jìn,hè/xià,chà/chà。C项sǎn/sǎn,zhuó/zhuó,guān/guān。D项qū/qū,lèi/lěi,luò/là)

14.A(B项“旖”应读为“yǐ”。C项“参与”是动词,“与”应读为“yù”。D项“束”应读为“shù”)

15.D(A项“禅”读shàn;B项“岿”读kuī;C项“鄙”读bǐ;D项均为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