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桥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8:1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桥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桥的作文

篇1

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当太阳早早地从嘤鸣湖里蹦出来时,寻知桥已经精神抖擞地屹立在湖上,开始工作了,为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带来了好的开始。

夏天,知了在树上叫着:“热啊,热啊……”柏油路融化了,小径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可寻知桥不顾烈日炎炎,还是巍然端坐在那里,为夏日增添了一处美景。正如樊发稼诗人在《桥之思》里写到:“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桥下满湖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远处的白鹭翩飞,偶尔金鸡独立在桥上,也许它们正在讲述着寻知桥和嘤鸣湖的故事吧。野鸭“唧唧”叫着,突然消逝了,湖面上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不一会儿,“唧唧”的叫声又从几米外传来。哦,原来它和小鱼小虾在玩潜水游戏吧?

秋天,大雁南飞。金风轻拂,桥旁的银杏叶从树上飘落,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秋风婆婆送给寻知桥一件礼物——一件由黄叶织成的大衣,把寻知桥装扮得更加妩媚。大学生们勤奋学习,没时间在寻知桥的“怀抱”中驻足停留,寻知桥不但不生气,反而开心地为大家服务,为大学生们迎来送往。

篇2

实践中,我研究了多种方式教学生学习描写、练习描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了明显提高,作文越来越细致、生动、有趣味。

一、让学生体会到描写的重要性,自发地愿意描写

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办法是,把有描写的句子和没描写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让他们感觉描写的重要性。比如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

A:他非常着急。

B: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个劲儿地挠头皮。

我讲:“这两个句子,都是说人很着急,表达的意思一样。对吗?”

学生们说:“对!”

我问:“你们觉得哪个好?”

学生都说:“后边的句子好!”

我问:“为什么觉得好?”

学生说:“后边的句子,让人好像看见了他着急的样子!”

我说:“因为后边的句子描写了,前边的没描写。前边的虽然说明白了意思,但是干巴巴的,最多得10分;后边的生动、鲜明,能得100分。一个句子,就差这么多分!”

我继续启发:“你们愿意自己写出10分的句子?还是写出100分的句子?”

学生都说:“愿意写出100分的句子!”

我说:“那么,你们就要学描写!会描写了,你写的句子,就是100分的!”

我继续用例子启发他们,加深认识:

A:他非常生气。

B:他气得咬牙切齿。

我问:“这两个句子,都是说人很生气,表达的意思一样。你们觉得哪个好?”

学生都说:“后边的句子好。”我问:“为什么觉得好?”学生说:“后边的句子让人仿佛看见了他生气的样子!”我说:“因为后边的句子描写了,前边的没描写。”我继续举例子:

A:妈妈看见我会做饭了,很高兴。

B:妈妈看见我会做饭了,高兴得向我翘起了大拇指。

我问:“这两句意思一样吗?”

学生:“一样!”

我问:“哪句好?”

学生们异口同声:“后边这句好!”

我问:“为什么好?谁能说说?”

大家纷纷发言,最后结论是:后边这句写出了高兴的小动作,描写了,所以好。

通过不断启发,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作文干巴、无味,有的作文生动、有趣,明白了“描写”的重要,所以要努力学描写,争取自己的句子得高分。

在学生对描写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教给学生关于描写的一些概念:

1.描写就是把事物的样子写出来。

2.描写的作用:描写越细致,作文越生动、好看。

二、概括为两种写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哪一种

我把学生的作文概括为两种写法:

1.流水账式的写法;2.细致、生动的写法。

我给学生讲: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呢?流水账式的写法,光说事情的大致过程,没有描写,别人看完后,光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想象不出当时的场面、情景,留不下什么印象;细致、生动的写法,不仅能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还对当时的环境、气氛、场面进行描写,更重要的是对人的语言、表情、心情(甚至脸色、眼神、语气、小动作)进行描写,别人看完后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想象得出当时的场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生动、活泼、好看、有滋有味。

为使学生深化对这两种写法的认识,我多次举课文中的例子(如《桂林山水》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卢沟桥》中关于狮子的描写),使他们逐渐认识这两种写法。比如我在黑板上写下《卢沟桥》中的这段:

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嬉戏,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

我问:“这句话只用‘这些石狮姿态各异’一句,也能大致表达出这个意思,是‘流水账式的写法’。可是,你们想象得出这些狮子的样子吗?作文有这么有趣、好看吗?”

学生们都说:“没有!”

我讲:“课文这一段之所以好,因为写出了小狮子各种样子,就是‘细致、生动的写法’。”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这两种写法的区别,在效果上差别会如此之大。

我让他们去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哪种写法?他们看了后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大多数是“流水账式的写法”,有的好看、有趣的地方,正好无意间采用了“细致、生动的写法”。他们知道了,自己写作文,应该有意识地运用“细致、生动的写法”。

这天,我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写自己的小狗“雪球”,写了这样一句“我把它放在车筐里,它一路上老是乱”。我想起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中有一段写珍珠鸟调皮的,正好给学生对比着讲。

课堂上,我先读了学生写小狗的这一句,讲:“这一句写得太粗略,是‘流水账式的写法’。如果采用‘细致、生动的写法’,作文能加30分!”怎么写呢?我说:“我们看看大作家冯骥才的写法吧!”我在黑板上抄下《珍珠鸟》中的一段:

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给学生讲:这是大作家写珍珠鸟的调皮样子,多么细致!我们同学写小狗的调皮样子,只有一句“路上老是乱”。大作家写得好、有趣,是因为描写得细致、生动,让人跟亲眼看见一样。

学生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同学写小狗,用的是“流水账式的写法”;大作家冯骥才写小鸟,用的是“细致、生动的写法”。

篇3

不信的话,请看一位同学写的《新风赞》――

春天的一天,红日当空,路上的柏油好多地方都被晒化了。我和夏明同学放午学后一道回家去。来到胜利桥边,我俩看见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拉着满满一板车生姜,往桥上爬,当姜车爬到桥半坡时,老人怎么也拉不上去了。只见人在拼命地用力拉,作了一次次努力,可是车子仍然停在桥坡上。这时,一位骑自行车的工人恰巧路过这儿。他想到雷锋同志为人民做好事,又想到助人为乐是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连忙下车,大步迎上去,帮老人把姜车子推上了桥。老人边擦汗边说:“你真是一个新时代的好电工,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那位工人连忙说:“别说啦,别说啦!这是我应该做的。在助人为乐方面,比起雷锋同志来,我还差十万八千里呢!再说,我们小组所有的同志基本上都比我做得好。”说完,就兔子般一溜烟地跑走了。

初读乍看,文字一大片。细加推敲,文章的问题可不少哩!

篇4

作文批改的方式多种多样,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作文批改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评价方式

(一)协商评价。

作文中有时会出现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例如,一个作文基础较差、平时作文不认真的学生,有时作文却写得非常好,他是有了突出的进步,还是搞了虚假作文呢?又如,一个学生的家境很优越,可在作文中他却把自己的母亲描述成了一个终年卧病在床的瘫痪病人。还有,在作文中描述自己半夜发烧,母亲背着“我”步行一小时送我到医院治疗。很显然这些事例很假。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文,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防止抄作文和虚假作文情况的发生,我采取了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评价策略。告诉学生记叙文只有原汁原味地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才能感情真挚,以情动人。

(二)延时评价。

学生的知识基础、作文水平、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为避免学生作文得分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采取暂不评判的策略。等学生弄清作文的欠缺之处,将作文修改之后再进行评判。例如,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时,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外婆的手布满皱纹”,可见他没有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文暂不评分,指导他去阅读细节描写的文章,等学生理解并模仿后再进行评判。后来学生将这段文字修改成“外婆布满皱纹的手在水里舒展开来,如一朵怒放的”。这种延时评价,既收到提高作文水平的效果,又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学生写作文的信心。

(三)自我评价。

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作文中应允许学生出现劣作。关键是督促学生自己进行诊断分析,并在作文旁边写好分析记录。例如,在练习《面对疤痕》时,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旁作了如下分析“文章写了疤痕的来历而没有涉及面对疤痕的心路历程”。在练习《花落春犹在》时,一位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作出分析“没有写出‘花’和‘春’的比喻义”。刚开始时,学生有些不习惯,也很费劲,很难找出自己作文中的毛病。但实践证明,这样做能使学生及时地了解有关自己作文学习的信息,培养自我纠错的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四)无纸化评价。

作文的评价活动并非只有纸上批改一种,我们完全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作文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或许还可以从学生的情感迸发中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每月一次的作文展示课上,学生自告奋勇地将自己的作文拿到投影仪上展示。同学们积极地指出他作文中的优点,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他的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写作记叙文《懂你》时,陈龙同学将自己的作文拿出来给大家欣赏。“文章结构好,采用倒叙的手法,从现实到过去再到现实,很完整。”、“文中对父亲的描写不够生动,‘父亲的背很弯’过于单调,如果加上修辞‘父亲的背很弯,像一座桥,一座通向父子心灵的桥’就更好了。”同学们频繁发言,教师应放开胆子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他们给你的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世界。

二、实践效果

篇5

一、品词赏句,读中学写,积淀写法

“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阅读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是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品词赏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感、积淀写法。阅读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词语教学。咬文嚼字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也就是说在理解、赏析词语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词语表面意思进行理解,还要进一步思考它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如笔者在执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抓住下面两个句子,就加点词语的感彩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探究。A.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B.当天晚上,大刀队员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笔者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同样是写军事行动,但在用词上却大有讲究。请你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经过一番品味,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现与感悟,最后通过交流达成了共识:用来描写敌人的词语带有鄙视、唾弃的色彩,从“偷偷地”“摸来”可以体会出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而用来描写我国守军的词语带有表扬赞许的色彩,从“悄悄地”“进发”可以体会出中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笔者告诉学生像这样充满感彩的描写,文中还有许多,例如同样描写战斗失利,文章第3自然段是这样描写中国守军的:“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而第5自然段则是这样刻画日寇惨败情景的:“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语文教材中,妙词佳句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蕴藏着一定的教学价值。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推敲文句的言外之意,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力,同时也会启发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与构思的技巧。

二、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对知识的掌握与建构,离不开感知、理解和练习,“理解”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学习母语来说,感悟与积累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朗读可以算是感悟与积累最重要的的手段。朱作仁教授在《朱作仁谈朗读》一书中表明了对朗读的态度:“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的确,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内涵美、情感美,久而久之便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熟读成诵也不失为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是掌握知识的有效形式。朗读、熟读成诵,在语文学习上有着传统的历史。许多国学大师都能够博览群书且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因为他们头脑中积淀了丰富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所以写起文章来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提高朗读的水平,逐渐步入熟读成诵的境界。学生背诵的美文佳句多了,语言的储备自然就丰厚了,对表达的方式与习作的技巧也会了然于胸。

在笔者的阅读课堂中,让孩子通过熟读文章而达到成诵的程度,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半截蜡烛》一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跟敌人斗智斗勇的帮事,展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的个性特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生动、细腻。在教学中,笔者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多次触摸文本语言,让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形象逐步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走向明晰,进驻学生心中。

苏教版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很多,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状物的,有抒情的。如第十二册课本中《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夹竹桃》《广玉兰》《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读起来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与启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喜欢采用以读促讲的形式展开教学,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而后再通过习作尝试运用从这些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三、善于观察,敏于感悟,勤于练笔

篇6

一、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不但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句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又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的繁荣场景。万物被赋予了人的表情、动作、感情,更为生机盎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更加具体生动。

又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就写得非常好,好在运用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该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以语言环境的需要为原则。写作中可运用的修辞方法还有很多,如对偶、夸张、反复、反问、设问等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二、准确运用动词和形容词

准确地使用动词和形容词能使文章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鲁迅在《社戏》中描写“我”和小伙伴们一同去赵庄看戏的过程:“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段描写运用了动词“点、磕、退、出、架”,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小伙伴们划船动作的娴熟,以及我们去赵庄看戏时愉快、高兴的心情。

再如布封的《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布封在介绍松鼠的时候,运用了“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四个形容词来分别描写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准确地描写了松鼠的外部特征,使松鼠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注意使用叠词

使用叠词不仅能使描绘、说明准确,而且能使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如丰子恺的《竹影》中的“渐渐、参参差差、明明暗暗、一跳一跳、萧萧、一缕一缕”,刘成章《安塞腰鼓》中的“茂腾腾、咝溜溜、风萧萧、隆隆、呆呆的”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同义词、反义词等,使我们的语言富有变化,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感彩。

篇7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年、月、日,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晴、阴、雨、雪、风等)。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把自己一天的见闻有所选择地,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快乐导航:

我们的生活是七彩的,日记来源于生活,要写好日记,就必须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这样所写感想才是真情实感。老师相信只要坚持写日记,你定会从中体会到乐趣!

词语加油站:

描写心情的词语:

兴高采烈 百感交集 不露声色 愁眉苦脸 捶胸顿足

描写景物的词语

春暖花开 色彩斑斓 芳草如茵 银装素裹 山清水秀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晴

周末,我们全家来到斜塘老街看灯会。那里到处都是灯,路边上挂着灯,屋檐下挂着灯,灯上还有灯,我们就像走进了一片灯的海洋。

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花球灯”的花灯前。“花球灯”的底座是一朵正在开放的巨型牡丹花,花的上方有一个巨大的圆球,圆球的表面还有三朵牡丹花。圆球缓缓地转动着,牡丹花好像渐渐展开了它那娇艳的花瓣,真美!

我们接着往前走,来到一座桥上。我往远处眺望,呀,对面的桥上有两条龙!爸爸告诉我,那叫“二龙戏珠”。这个灯真是太逼真了,两条龙如同活过来了一般。只见两条龙腾空飞起,像两条金色的绸带在空中飞舞,它们似乎在争抢着中间的那个火球。这时,左边的那条龙张开大嘴,想把火球一口吞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右边的那条龙用爪子轻轻一拍,把火球拍到了自己的身边……

我们又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到有一种灯竟然漂在水面上,原来这个灯叫做“荷塘月色”。一片片的莲叶就像一顶顶帽子,轻柔地漂浮在水面上,一些荷花从莲叶间探出小脑袋,用陌生的眼神望着这个奇妙的世界。小鱼和小鸭也赶来凑热闹了,小鱼躲在莲叶底下和小鸭说话呢,它们好像在说:“啊!这儿真是太美了!”

我们漫步在灯海里,心里也好像挂上了一盏灯。

指导老师 杜欣垣

点评:

小作者对灯会的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日记开头简洁自然,描绘花灯美景从几个“点”入手:“灯前”“桥上”“河边”,按照“近看”“远望”“细品”的顺序,把灯会景观描写得富有层次,展现了花灯的流光溢彩、栩栩如生。最后收尾句,可谓点睛之笔,把作者浏览时的心情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篇8

偶然间发现,她真的很美,她的身旁早已绿意浓浓,那些脆弱的小生命正张开双臂迎接日出。微风拂过,它们用沙沙声为苹果树的歌声伴奏,是苹果树的宽容给了它们生的空间和希望。在烈日的下,我无语了,因为她的宽容让夏日的色彩也有些暗淡。

在枫叶飘下的季节,她笑了,笑着送走自己的孩子们。说她无私也好,说她狠心也罢。她就是这样,将她自己的心血献给人间,献给大地。有人说天底下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惟有她的爱是以分离为宗旨,是她对人间无言的爱让她含泪而微笑着送走自己的孩子们。依偎在她的身旁我很惭愧,因为她是那样的无私。

当世界被银白色妆扮时,她沉默了。她的沉默是金,因为她对生活的思考最成熟。一年过去了,她的使命仍会周而复始,而我却满足地离开了,和来时不同,这次我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上路了。

在苹果树下度过的四季带给我一份难得的富足。其实亲近自然并不难,难的是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亲近并不是距离的缩短,是心灵的融汇!

【相关资料链接】

初中作文:感受挫折

好句:描写“植物”的比喻句集锦(一)

好句:描写“植物”的比喻句集锦(二)

好句:描写“植物”的比喻句集锦(三)

篇9

“写家乡景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习作要求。

这篇写作要求我们能对自己喜爱的家乡景物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能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做到条理清楚。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们在练习这一习作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以下不足:一是言之无物,比如说的是“优美的风景”,听起来却一点都不美,用词单调,说得也短,更没什么特色;二是言之无序,刚开始说一处景物(或一种事物),才简略地说了一两句,又说到另一处景物(或一种事物),且没有顺序。

在本期的“作文节节高”里,让我们跟着太原的小朋友游览美丽的汾河吧!他们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憾和不足,让我们一起读着、学着、进步着!

作文节节高

A语言单调的《美丽的汾河之滨》(解渝楠)

天气有些好转,我最喜爱的日子到了。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汾河公园玩。远远看去,汾河弯弯曲曲得像一条长长的龙。

我和爸爸妈妈赶紧往汾河走去,来到沙滩,我看到有的人在欣赏丹顶鹤,有的人在放风筝,还有的人在玩沙。风筝各式各样:有蝴蝶、小鱼、老鹰……五花八门,美丽极了!有的小朋友在玩沙,她在做城堡,他在做帽子,各式各样,可漂亮了!再看丹顶鹤,有谈话的,有跳舞的,还有的在唱歌。

这么美的景色,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点评:

小同学,这篇作文有点太简单了吧?对汾河总貌、放风筝、玩沙、观赏丹顶鹤的描写都可以继续扩展啊!希望你以后对景物的观察能再仔细一些、笔触能再细腻一些!

优秀级别:

B结构松散、描写无序的《美丽的汾河之滨》(常辰瑶)

太原的汾河公园美丽极了!

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论是谁,都会被它吸引。

远远地望去,汾河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又像一条条蓝色的丝带似的。

公园门口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种着许多绿油油的小草、树木,还有很多招人喜爱的小花。

公园周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

往湖边一看,很多的小鱼游来游去,争抢着食物。

站在桥上,看到数不清的车辆,小路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抬头看,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把风筝放到了天空中,越飞越高,不见踪影。

天真的孩子围坐在沙滩上,可爱的老人摆弄着健身器材……

汾河的夜晚,静静的,在这静静的夜晚中,月亮与星星陪伴着人们……

点评:

首先,我要表扬小作者,他的文字感觉很好,小小作文有着浓郁的散文气质。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篇作文很成功,一是作文结构太散,各小段没有重点和主次,应该把它们按照一定类别组成几个大自然段。二是描写无序,远景、小路、湖边、桥上、抬头看……分不清是按照那种顺序在描写!

优秀级别:

C想象力丰富,描写顺序有待改善的《美丽的汾河之滨》(刘一格)

汾河像一条长长的龙,又像一条蓝色的丝带。

周末,妈妈带我去汾河公园玩。走进公园里,我首先看到了小草、大树、湖水、小鱼、花。小草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把汾河包围起来,一棵棵粗壮的大树就像一把把伞将烈日遮了起来,深绿色的河水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小鱼在湖水里游来游去,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花将公园装扮得更加美丽。

下午,我看到有许多人在放风筝,风筝各式各样,越飞越高。沙滩上,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沙子,沙子弄得满身都是,但他们依然很高兴。最后我去欣赏丹顶鹤雕塑,它们有的像是在聊天,有的像是在喝水,有的像是在照镜子。

夜晚,汾河公园的灯打开了,各色的灯光照射在湖面上泛起一道道彩虹,让河中的龙更加活跃,使公园的景色更加壮观!

这就是美丽的汾河公园!

点评:

此文最大的亮点在于:汾河像龙也像丝带;小草“地毯”把汾河包围;大树“雨伞”将烈日遮起来;灯光让河中的龙更加活跃……这些句子都表现出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非常生动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描写顺序的应用上:第二自然段中,小草、大树、花朵应该在一起;河水和小鱼应该在一起,这样读起来才舒服!如果全文的观察顺序能按照统一的空间或者时间顺序来写,效果也会很不一样!

优秀级别:

D文字生动、描写有序、略欠特色的《美丽的汾河之滨》(武倬妤)

周末,妈妈带我去汾河公园玩,从远处看,汾河就像一条长长的、蓝色的龙,也像蓝色的丝带,美丽极了。

近看,河水变成碧绿色的了,汾河的周围有一片嫩绿色的小草,还有绿树成荫的大树,有杨树、柳树、椿树……连起来就像绿色的海洋。花儿就更美了,有海棠花、、月季花、牡丹花……这么多种花儿,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再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许多花儿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水里有许多小鱼儿,有草鱼儿、青鱼儿、大马哈鱼儿……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比我们这些小朋友还淘气,有的在和别的小鱼儿说话,有的在玩捉迷藏,还有的在水草丛中游来游去,好玩极了!

蓝蓝的天空,上面有数不清的白云,好像一块块大棉花糖。数不清的风筝,越飞越高,越来越小,有的是老鹰的,有的是米老鼠的,有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还有的是百变小樱的……沙滩上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沙子呢!我也参与了进去,我堆了一座小房子,我们玩得满身都是泥,还要玩。

过了一会儿,我又跑去看丹顶鹤,有两个丹顶鹤在聊天,有一个丹顶鹤在捉小鱼儿吃,还有一个丹顶鹤在喝水……

夜晚的汾河公园更是美丽,花草树的周围都是一个个小灯泡,亮起来五光十色的,真好看!

这就是我们太原的汾河,它让我感到自豪、骄傲!

篇10

从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语言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词汇贫乏,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语词陈旧。比如,写外貌就是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就是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父爱母爱,动辄“可怜天下父母心”之类……千文一语,千人一语,如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一般。老师们都感慨,这样老气横秋的语言,失去了与青少年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也失去了青少年的天性,空洞乏味,这样的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

要想学生作文语言富有个性化,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多读书,从书本中消化吸收精彩语句作为积累,是语言提升的较快的办法。同时,让学生多写多练,“只有写,才会写”,写的越多,作文语言才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给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如果学生读了很读书,但没有学到读书的方法,写了很多的作文,却没有得到写法的指导,然后,读和写都陷入困境,无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语言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以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人突出人物特征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记事,写人必须个性化,可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特征。比如,同是火爆脾气,《水浒传》中三个人物的火爆却有所不同。武松的语言率直坦荡,鲁智深的语言耿直刚烈,李逵的语言则憨直鲁莽,因为人物性格不同。农民语言的朴拙,工人语言的直率,军人语言的坦诚,商人语言的圆通,知识分子语言的雅致,职业不同。孩童的语言天真活泼,青年人的语言大胆爽快,中年人的语言成熟稳重,老年人的语言睿智深刻,年龄不同。同是一怀愁绪,不同的诗人展现的是不同的特质,李白用“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表现愁思之长,李清照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现愁思之重,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愁思的纷繁复杂,难以解开……心境不同。

2.叙事能表现画面感

一个画家路遇美景,心生情愫,便可以用画笔把美景展现在画布之上;一个作家漫步田野,所见所感,各种美好皆化作稿纸上的优美文字。写作文如同绘画,都是在描摹画面,只不过一个用文字,一个用画笔。好的文章都能描摹出生动的画面。所以,文章写得好,就应当是“栩栩如生”“笔下生花”的效果。

文章里的画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画面,如《老山界》中“半夜里忽然醒来……”等;另一种是动态的画面,如《社戏》中“月下行船”的精彩段落等。后者写作的难度略大一些,但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描写画面的方法,无非是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描写方法之间的合理转换。当然,在写人叙事的时候,也可以穿插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段关于大海的描写,一处描写衬托了人物去旅行时的喜悦,另一处描写,是发现于勒落魄后,象征了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加了这两段描写,既巧点了人物心境,又凸显了小说情节的画面感。如此,写人记事时一定要有画面的意识,浓郁的画面感才是文章精彩的原因所在。

3.炼字炼句突出新奇

一个精妙的词语能救活一句话,一句精妙的话语能激活一段文字。例如:“路窄得已容不下我单薄的身影”。如果将“窄”换成“瘦”,更能体现道路狭窄的程度。写人物的瘦。可以写,“她很瘦”,如换成“她瘦的像是秋天田野上的一株高粱”,那瘦的程度也就得到了体现。

有的句子的角度独特,让人意想不到,也能写出语言的个性。例如:“撑起岁月的长篙,在记忆的长河里游走”如写成“很多年过去,我一直在寻找当初的记忆”就变得干瘪枯涩。“昏黄的路灯下,行道树的影子摇曳了一地婆娑”如写成“路灯照在行道树上,留下了一地的树影”,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有时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蓄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请看下面的例句:“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以上文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4.议论抒情意蕴深刻

学生作文写议论,往往把观点和论据一摆,自以为已经完成议论了。看上去观点明确,论据丰富。实质只是形成了“观点+论据”格局,而没有一点议论。而观点深刻的议论,必须是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只有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才能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