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8:3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298
国内刊号:11-1964/S
邮发代号:2-36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2
关键词:土壤容重;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3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98-2
我国人均耕地严重减少,而且农业耕地中尚有相当数量的低产田,特别是山区农田,田间存在大量的石块,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耕作与产量。
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研究得出,大量石块的存在对农田质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土壤物理特性、农机作业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1 大量石块影响了土壤的物理特性
1.1 土壤中石块的存在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土壤中石块的存在对于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中,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就是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对于含有大量石块的农田土壤,其土壤容重的计算是根据石块在整个土样中的重量百分含量计算的。采用下式:
其中:ρT――土壤容重;
ρs――石块密度;
ρb――土壤中细土(
W――土壤中石块重量百分含量。
石块的容重要高于土壤的容重,因此当石块含量增加时,土壤总的容重必然要增加。而农田土壤中的细土(
图1 质地孔隙a图2 质地孔隙b
图3 结构孔隙a 图4 结构孔隙b
图5 结构孔隙c
1.2 石块对农田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
对于含有大量砂粒和石块的山区农田来讲,其土壤养分与风化岩石的母质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成土母质,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某些岩石中含有适量的钙、磷等,而某些岩石却有可能根本不含有钙、磷,而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因此某种土壤中除含某几种元素外,其余大部分营养成分都处于缺乏或半缺乏状态。对于作物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只有通过人工施肥的方法来补充。但如果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大径石块,土壤中所含的这些所施养分便极易被雨水冲击而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和养分流失速度快。因此逐年有效地捡拾出来的石块,是保持山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当务之急。
同时由于岩石中有机质含量单一,且这些有机质进入土壤具有强迫性,使得土壤中被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效有机质反而被排挤。因此地表岩石的捡拾十分必要。
1.3 石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砾石是指粒径大于等于2mm的矿物颗粒。在石质山区,土壤表层常有大量的砾石存在。土壤中大量砾石的存在,不仅对土壤物理特性如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率及土壤含水量等存在影响,并且也对土壤的入渗特性存在影响。入渗一方面决定了产生地表径流的水量,从而对地表侵蚀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影响了土壤含水量,而对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土壤中砾石的存在将对整个水文循环产生影响。
土壤含石量不同的情况下,土壤有效水的入渗时间、达到稳定含水量所需时间及开始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都是不同的。因为土壤中大量石块的存在对土壤中表层水的下渗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所以开始入渗时间随土壤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使土壤达到稳定含水量所需的时间延长,含石量较多的土壤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
1.4 石块对雨水打击侵蚀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雨滴打击是细沟间侵蚀和细沟侵蚀的主要侵蚀力,降雨所具有的动能,尤其是暴雨所具有的动能是地表径流动能的200倍以上,雨滴击溅作用除了使土壤更加分散以外,还能使农田表层土壤的水流动性增加,从而使农田土壤抗水蚀能力大大降低,而农田中位于土壤表层和浅层的石块,由于其特有物理性质,会加剧这种冲击和侵蚀,从而加剧表层土壤和养分的流失。
2 体积较大石块影响农业机械作业
由于耕层土壤中这些石块的存在,给农田的耕作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农田中的石块,尤其是那些直径大的石块,严重妨碍了农机作业。从耕地、整地,到收获、灭茬,农田中的石块都在或多或少地增大着农机作业的阻力,甚至在不同程度地损坏农机具。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多石地区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
因此要减少农田中的石块,尤其是直径较大的石块的含量,以方便该地区的农业机械作业,尽快普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加速落后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其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为该地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3 农田中的石块影响作物的生长
种植作物的第一步即为播种。在进行播种作业时,石块很可能随着回土压在种子上,这样便会造成种子出土困难、甚至不能出土;当种子播在石块之上或者附近时,又会造成根系延展阻力加大,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对于根系作物,当种子贴近半裸于地表的石块时,由于石块是热的良导体,当地表所受阳光极强时,石块吸收热量,整体温度会明显高于土壤,容易达到过热而烫伤甚至烫死种子,致使种子不能出芽。另外,已经发芽的种子,其幼芽在出土时也容易遭遇石块而产生烫伤或烫死现象,即使能克服高温的损伤,长出的幼苗也容易弯曲,而不能健康成长。
石块对于块茎作物的影响较根系作物更为显著。其中,半裸的石块仍会因受热而整体温度过高,以致烫伤或烫死根茎作物;另外,由于石块质地坚硬且致密,位于耕层内的石块还会限制块茎作物的生长,造成块茎作物的发育不良,如未完全发育、形态不规则等。
4 结语
在我国,耕地不仅面积有限,而且大部分为包括高原和山地在内的中低产田。由于石砾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农田土壤的养分、水分和作物的生长、农田的耕作,给农田的生产和管理等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亩产水平,减少了经济效益,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于含石量过多的农田,除石是改善农田质量,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增加单产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昌勇.土壤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江波清.除砾石机械的利用[A].北海道技术研究学会论文集,1986:1511-1518.
[3] 刘银忠.永济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4]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篇3
[论文摘要]从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战略、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差距等方面,对我国的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提出对策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今后农业可否通过科技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对策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四是要针对21世纪养活16亿人口对技术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与技术储备。
(五)建立一个宏大的、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服务类和基础公益类三大类,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科技服务类机构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益类农业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项目和基地的形式给予支持。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民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择优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
(七)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到20世纪末,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0.5%~0.7%以上;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
二、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以下六个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农作物品种
我国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但在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深度如抗性基因的发掘利用,野生种、边缘种优良特性的利用,利用生物技术保存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新种质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资源鉴定和品种资源工作体系也不够完善。另外,在良种繁育体系与制度方面,不如发达国家规范化、科学化。
作物生理化研究,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个体、器官或细胞水平上,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1.植物生物技术。目前国外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程度相当高,形成产业的产品主要有:细胞和组织培养产业,如花卉、草莓、荔枝等试管苗和脱毒苗;微生物农药,如苏芸金杆菌;生物技术农产品;兽医治疗药物和防治疫苗品;农用诊断试剂;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单细胞蛋白;人工种子和胚芽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研究设备和手段,工业化生产还相当落后,生物产品商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还不够。
2.畜牧业科技。目前我国畜牧业科技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总体上落后10-15年。特别是在畜牧业基础学科研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明显。有些研究还几乎是空白。
3.农田灌溉技术。瑞典、英国、奥地利、罗马尼亚、法国等国的喷灌面积均已超过80%,美国、俄罗斯约为40%,美国微灌面积到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达到总灌溉面积的3%,以色列灌溉面积中约2/3为微灌,1/3为喷灌。我国在地面灌溉方面,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无论在材质、性能、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自动控制设备方面差距更大。
4.农业机械化技术。从大量生产的现有产品来看,机具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只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的一般水平或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亦即落后30-40年。
在应用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机耕率为80%,机播率为77%,机收率为70%,而发达国家则全面实现机械化。超级秘书网
5.林业科学技术。我国现有的林业技术水平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20多年。科学技术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1.2%;人工林林木每公顷蓄积只有33.3立方米,远远低于我国森林总蓄积每公顷平均83.6立方米的水平;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全部林业用地的50%,而美国为95%,瑞典为98%,日本为96%;我国的树木利用率很低,树林出材率只占全树的25%,而林业发达国家已从原来的全树利用发展到全林利用以至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我国每公顷森林年均净生长量仅为2.7立方米,而德国是6立方米,芬兰是4立方米,美国和日本是3.1立方米。
篇4
关键词:云南省产业;一带一路;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11-02
引言
2013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底,“一带一路”战略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中央一直在扎实有序地推进该战略。2015年的两会,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三次提到“一带一路”战略,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一带一路”战略。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内涵
“一带一路”的内涵实质上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并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要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最重要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东部的小康也不是西部的小康,不是片面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为西部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红利和发展环境至关重要。“一带一路”战略根本目标是促进各沿线各地区、各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睦共赢,缩小国内东西部地区差距,有力推进西部再开发战略,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焕活力。
二、当今云南省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
云南省特色产业主要具有地域性和稀缺性。如,生物资源(玉溪烟草加工产业集群、昆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洱茶产业集群、云南糖产业集群等)、矿产资源(个旧市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曲靖煤化工企业集群等)、气候优势(呈贡花卉产业集群等)、旅游资源(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旅游产业集群)等;或是依赖当地人文和经济资源,如民族手工业(大理喜洲扎染蜡染手工业集群)、悠久重工业基础(昆明机床制造业产业集群、玉溪钢铁企业集群)等。但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特色农业在农业发展中起步较晚,竞争力较弱。特色农业是云南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云南的烤烟、甘蔗、制糖、茶叶、橡胶等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特色农业的发展仍然只强调生产,忽视了技术的推广、市场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特色产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基于经济发展的急切要求,尤其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云南各地都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力度。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一些开发者缺乏对民族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不同程度地丧失了民族文化构成中深厚的民族性、系统性和原有特色,到处可见的是过分商业化现象。把民族文化活动当成一种吸引消费的手段,为了吸引旅游消费,越来越倾向于走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宣传模式。
三、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自身定位
云南背靠中国西南腹地,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开放,云南的开放发展空间从未如此海阔天空。云南应把服务“一带一路”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功能定位,主动作为,努力发挥好“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省份的作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它明确提出,云南要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要继续发挥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一带一路”中的建设性作用。
2014年1月21日,李纪恒做云南省政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云南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务实参与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拓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2014年12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云南省加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消息,并发表评论称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后,云南省进出口企业办理跨关区货物通关的时间成本、通关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将显著降低。“一带一路”及“印中孟缅经济走廊”的口岸优势将进一步提升,为云南省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云南地区产业在政府政策主导下,自身也应明确定位、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特色农产业转型升级等跨越式发展方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云南省首先应明确区域与产业定位,结合优势和区域经济考量来设定目标。
云南是一个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依托这些资源,云南省在烟草工业、旅游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烟草业的跨越式发展,云南省现已朝生产专业化如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特色品种种植面积、推进烟草收入模式改革、增大集约化育苗、揭膜管理方面实现烟草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旅游业要打造旅游+走融合发展的路子,在辐射中心中发挥“迎客厅”的窗口展示作用。在生物医药方面,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中药、民族药,加强对现有创新药、民族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及新药用资源和食用资源开发,重点打造云南白药、三七(文山)、灯盏花、天麻系列及藏药、彝药、傣药、南药(西双版纳)等系列,研发一批自主创新生物药物和生物仿制药,培育一批健康产品知名品牌。在农特食品加工方面,提高食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食用菌8类过百亿元特色食品加工业。在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新材料方面,以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为重点,加快新材料工业发展。针对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发展迫切需求的,云南有优势和特色的陆稻、大豆、甘蔗、马铃薯、花卉、蔬菜等粮经作物新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初深加工技术和标准化集成技术,通过整合资源,集成创新,在境外开展研究与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农业走出去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走出去企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老挝合作,在老挝北部联盟的橡胶示范面积现有80 000多亩,联盟下一步将以老挝、柬埔寨为重点,以橡胶产业、甘蔗糖业技术的境外集成创新和应用、橡胶产业技术的境外集成创新和应用、建设优质非转基因境外大豆生产加工基地、太阳能光伏取水与蔬菜高产栽培新品种新技术境外示范等为发展的重点。
总之,云南省特色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二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些年来,云南省政府坚持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布局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培育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五个万亿元大产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例如2014年12月10日云南省工业信息委员会公告称为充分发挥规模以上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着力从制定精准政策措施、完善服务、搭建平台等3个方面入手,实施中小企业达规培育工程,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量。云南煤炭产业也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2015年3月19日云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煤矿发展水平;科学研判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着力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2015年云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中获悉,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云岭牛”育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使云南省持续快速发展,也使云南产业转型发展成为可能。
云南省特色产业应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云南省特色产业自身需夯实产业基础、转变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充分抓住发展机遇享受“一带一路”政策红利,走出一条科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云南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穆艳.桥头堡战略下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495-496.
[2]杨虹.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及对策分析――从区域分工的视角[C]//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2012.
[3]刘尔思.承接与转移的再思考―云南桥头堡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1(2):141.
[4]田丽敏.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治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