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一体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6:0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一体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送料机构(1个)送料机构中,只有出料口有一个物料检测传感器,它用于检测出料口位置处有无物料。在运行中,如果它检测到物料,则发出信号到PLC,PLC内部程序指挥送料机构开始送料动作;如若它没有检测到物料并保持若干秒钟,则应让系统停机然后报警。这个传感器属于光电漫反射型传感器,简称光电传感器,主要为PLC提供一个输入信号,判断是否驱动送料机构执行下一步动作。
1.2机械手搬运机构在这部分机构中,装有较多的磁性传感器用作多个不同的位置检测,它需要在前点和后点各装一个,以便检测气缸伸出和缩回的位置是否到位。例如,提升气缸、手臂伸缩气缸以及分拣机构的三个手指伸缩气缸就分别各装有5对磁性传感器。在运行中,当磁性开关检测到气缸准确到位后,则发出信号到PLC,PLC内部程序指挥相应部件执行下一步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械手手爪处单独安装有一个磁性传感器,若手爪为夹紧状态,则有信号输出,指示灯亮;反之,手爪松开则无信号输出。
1.3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在这部分机构中,落料口附近与出料口一样,需要安装一个物料检测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在传送带的起始端。在运行中,如果它检测到物料,则发出信号到PLC,PLC内部程序启动电机驱动传送带;若检测为无料并保持若干秒钟后,停止传送带。当物料在传动带前进时,有三个传感器逐一检测物料的材料性质,先是通过一个电感式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到金属材料,发出信号至PLC,启动推料一执行推料动作。为保证检测的灵敏度,检测距离需调节为3~5mm。若物料不是金属,将继续前行至后面的两个光纤传感器处,它们主要用于检测塑料,并区分黑、白两种不同颜色。对于不同颜色的塑料,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调节光纤放大器来区分塑料的不同颜色。
2传感器应用说明与注意事项
2.1常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具有使用简单、性能稳定、抗干扰强的特点,常采用光电器件作为检测元件,如光敏三极管。使用时应注意将光电传感器的前端面与被检测的工件或物体表面保持平行,且距离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由即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和放大输出电路这三部分组成。当接通电源时,震荡器在传感器感应面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当金属物料接近传感器感应面时,金属中产生的涡流会改变磁场,根据磁场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金属物体接近。
2.2磁性传感器该实训装置中的磁性传感器均为DC24V带指示灯有触点开关,所以也叫磁性开关,它通过机械触点的动作进行开关的通断。从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各方面来看,用磁性开关检测活塞位置比使用其他限位开关方式简单、省时。安装时,要避免冲击,开关的导线不要随气缸运动;控制信号线不要与电力线并排在一起,避免误动作。
篇2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建筑电气工程的原材料质量采购过程不透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工程人员,如果没有合格的原材料,他也无法造出安全可靠的房子。同理,原材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来说,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这不仅因为原材料的优劣决定了成果的合格与否,而且关系着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原材料问题表现在采购过程、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上。原材料的采购中存在的普遍的回扣现象,采购人员受高回扣利益的驱使,欺骗企业与一些不正规的厂商签订购买合同这就使大量的不合格产品用在工程上,影响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很多,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区别,很有可能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这些都有可能对电气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粗制滥造,管理混乱建筑电气工程的最终成果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完成,最终为使用者验收。毋庸置疑,施工过程的管理秩序,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等因素都对最后结果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前的建筑电气施工过程则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线路的设计和铺设上存在施工不严的现象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问题,厚壁钢管对焊连接,会产生内部结瘤,使穿线缆时损坏绝缘层,薄壁钢管熔焊连接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中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发生的。二是照明器具安装存在问题。照明器具的型号、规模和安装都是需要专门设计的,然而很多时候工程师却没有重视这些问题。
从质量管理角度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对策分析
电气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责任心及工专业素养作为一名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应对所承担的电气工程负责,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问题,因为很多建筑电气工程出现事故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知识不够,而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根本不重视手头上的工作,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个问题值得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重视。与此同时,专业的电气施工人员还要不断学习,落实和强化新的知识。现阶段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要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积累经验,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强化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最终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程序,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整个施工过程着手,把质量管理贯穿到所有的施工程序之中。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作为一名电气技术人员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技术能力的提高。其次,对于工程要求比较高,对人员要求也比较高的项目,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对技工进行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加强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安全是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来说,安全尤为重要。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且还指使用安全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首先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相应的规范的工作措施,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训练和培训,同时要强调施工的程序性,杜绝赶快超快的现象发生
WiseMedia
篇3
一、煤矿电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在许多与煤矿相关的职业学院中,煤矿电工学是机电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可以掌握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的选型设计知识,了解如何维护以及维修综采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同时能够革新以及改造采掘运机的电气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制定出详细的专业技术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煤矿专业电工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矿井供电设备、供电系统以及安全用电技术;采煤、掘进以及运输机械设施的电气化控制技术,另外还包括了矿井监控与通信、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等内容。一体化教学内容将“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煤矿电工学一体化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合理选材,确定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首先,要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教材辅助教学的进行,这同时也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关键。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在确定煤矿电工学教材时,要以煤矿机电类专业岗位对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要求,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充分考虑职业资格标准。教材要以实用、基础的知识为主,与当前煤矿电气新技术的应用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参加煤矿电气技术岗位工作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将一体化教学内容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者,要对每一个子任务提出详细的要求,比如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以及电气设施故障检修、基本计算以及工程估算能力等。每一节课学习后,要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提交一体化教学实训报告,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及验收。
2.加强基础建设,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所谓“教学做”模式,指的是理论课学习教师与实训课指导教师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的一体化,理论课教室、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的一体化,所以,“教学做”模式实际是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以及教师一体化。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将授课教室与实训教室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电工学》课程实训环境的设置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限制,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内容讲解完之后,学生可以立刻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将叠加原理的内容讲授完之后,学生可以立刻进行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这样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其次,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开展“一体化”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为了能够适应“一体化”教学,教师应当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让每一位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此外,可以采取各种培训手段,或者到生产一线锻炼,或者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交流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改革教学考核方法,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实验模式
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够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法时,必须改革教学考核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考核,同时还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首先,可以将日常实践训练的成绩比例控制在40%左右,这样避免了仅通过一张考试卷来片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其次,应当增加考核内容。要坚持以技能与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电工学》课程的理论部分考核应占到40%的分数比重,技能部分占到60%的考核比重。其中理论考试既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法,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以及论文答辩等形式。技能考试侧重对过程进行考核,可以采取实际创作、实验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等多元化的考试模式。第三,可以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给出等级分数,期末成绩通过综合平时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得分等级,最后得出平均等级,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合理。另外,要采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目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选择自己该兴趣的实验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施展个性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4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3.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5
指导老师:戴胜坤
设计要求:1、安装资料及要求。包括:平面图;用电负荷情况;供电电源情况;气象及水文资料等。
2、选子:位置、型号的选择
3、土建施工
4、设备安装
课题二、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的研究
指导老师:戴胜坤 地故障时,故障特点不是非常明显,故障选线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要求学生
比较详细的了解国内外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对现有
的选线方法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找到适合的故障选线的方法;3、 利用ATP的仿真软件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仿真;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三、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游佳
设计内容: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针对室温环境下的温度监控,如大型机组的轴温,大型变压器油温,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测试等。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监测64点温度,温度范围0~100℃,采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AD590,按矩阵方式切换输入信号。输出8路开关控制信号和2路PWM模拟信号(具备PID控制能力)。同时要求利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已有通讯接口或其它工业控制网络实现数据上传和控制。
设计要求:1.总体方案设计,需要提出至少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加以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2.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电路,需要有理论依据,有分析计算过程,选择的主要元件要有原理和说明,所有元件必须有型号和参数;
3.软件设计,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成。主要软件必须能在设计制作的硬件电路上正确运行 ,且能够显示被测试对象的温度;
4.制作硬件电路,调试硬件和软件,完成温度检测与测试点切换,实现温度上传并在屏幕上显示或存盘;
5.撰写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标准,论文引用其它文章和相关技术资料不得多于40%。
课题四、 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潘纹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用单片机805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要求如下:
1)用红、绿、黄三色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考虑到学生设计时的难度,只考虑一条道路相对的两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红、绿、黄三个灯。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每隔30秒红绿灯交替变化。在每次由绿灯亮变成红灯亮或者由红灯亮变成绿灯亮的交替变化转换时要求黄灯闪烁5秒,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靠到禁行线之外。
2)能实现正常的计时显示功能。用倒计时方法显示红灯、绿灯、黄灯还需亮的时间。
3)能实现控制器总清零功能。 按下某个键后,系统实现总清零,计数器由初始状态开始计数,对应状态的指示灯亮。 二、根据设计任务与要求:画出设计总电路图,写出设计程序。
课题五、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游佳
设计要求:1.用MCS-51单片机,通过软件编程,设计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器。要求能对步进电机实现正、反转及速度控制,同时能对步进电机进行位置控制,即能控制步进电机从一个位置精确地运行到另一个位置。
课题六、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的研究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论文要求:1.了解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等
3.如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选择传感器(举例说明)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发展
相关知识:本课题要求学生综合《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电机》等相关知识进行编写。
课题七、水轮机制动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设计要求:
掌握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利用PLC进行编程,并且对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的绘图软件进行绘图。
设计内容:
本设计共有三个部分:电气控制部分、流体控制部分、PLC编程部分。
(一)电气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2.24点制动闸动作后向PLC发出制动成功或复位信号
3.压力站气路压力数显示向PLC发出4~20mA的模拟信号
4.根据PLC传送来的4~20mA的模拟信号,显示相应的转速。
(二)流体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采用节流阀控制流量,水份分离器净化空气,两个三通换向阀分别控制汽缸的上、下腔;气液混用三通球阀进行气、油的转换控制,多块压力表可直接读数等。
(三)PLC编程部分设计任务:
根据给出的梯形图进行编程。
课题八、毕业设计题目: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黄卫庭
构成:PLC系统、变频器、检测保护电路、转速测量等环节
要求:1、采用PWM变频调速
2、有具体结构图及外形图
3、选用元器件合适
4、有控制电路图、主电路原理图、PLC程序框图和清单
[注意:选题要结合实际供水工作。要求写明本设计所涉及的分析方法或技术手段(如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有学生独立的见解,设计内容要详细写明具体步骤]。
课题九、两种液体混合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控制要求
1.初始状
此时各阀门关闭,容器是空的。 SL1=SL2=SL3=OFF
M=OFF
二、起动操作
按下起动按钮,开始下列操作: (2)液体B流入,液面达到SL1时,YV2=OFF,M=ON,开始搅拌;
(3)混合液体搅拌均匀后(设时间为l0s),M=OFF,YV3=ON,放出混合液体;
(4)当液体下降到名 SL2时,SL2从ON变为OFF,再过20s后容器放空,关闭YV3,YV3=OFF,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5)只要没按停止按钮,则自动进入下一操作周期。·
三、停止操作
按一下停止按钮,则在当前混合操作周期结束后,才停止操作,使系统停止于初始状态。
四、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机械手控制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机械手工作过程,且每次循环动作均从原位开始。
二、控制要求
1.在传输带A端部,安装了光电开关PS,用以检测物品的到来。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时为ON状态。
2.机械手在原位时,按下起动按钮,系统起动,传送带A运转。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后,传送带A停。
3.传输带A停止后,机械手进行一次循环动作,把物品从传送带A上搬到传送带B(连续运转)上。
4.机械手返回原位后,自动再起动传送带A运转,进行下一个循环。
5.按下停止按钮后,应等到整个循环完成后,才能使机械手返回原位,停止工作。
6.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执行结构均采用双线圈的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实现,每个线圈完成一个动作。
7.抓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完成,线圈通电时执行抓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
8.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动作均由极限开关控制。
9.抓紧动作由压力继电器控制,当抓紧时,压力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放松动作为时间控制(设为2s)。
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一、建立机械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电路模型
指导老师:方玮
结构:由电动程控器、水位开关、安全开关(盖开关)、排水选择开关、 不排水停机开关、贮水开关、漂洗选择开关、洗涤选择开关等组成。工作原理:通过各种开关组成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机、进水阀、排水电磁铁及蜂鸣器的电压输出,使洗衣机实现程序运转。
主要内容:进水控制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排水系统电路等。
要求:结合洗衣机的工作过程,给出以上电路模型号并说明原理,论文不少于5000字
课题十二、工厂变配电所的设计
指导老师:居剑文
一、设计的要求
根据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能够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认证和设计计算,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要求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等
要求学会选择有关元件和参数
要求学会编制有关电气系统图和编制元件明细表
要求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内容)。
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设计
短路电流的计算
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
变电所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10、绘制变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线图、二次回路图及其它的施工图样。
课题十三、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问题的研究
指导老师:方玮 研究现状,了解目前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保护的配置的方法,优缺点,并根据
电缆的特点,架空线路的特点,提出适合于混合线路的保护的方案;
3、 提出适合于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的方案; 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十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指导老师:潘纹
设计任务与要求
1)对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三种基
本类型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2)每种类型各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画出其基本图表。对每种
类型要求用falsh或者authorware等做一个能动的形象逼真的例子。如吊起重物的起重机、运动的火车的机轮、椭圆仪、翻箱机、机械手爪等。
课题十五、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加工工艺设计
指导老师:倪祥明 课题十六、机械手直线运动液压系统的制作
指导教师:黄国祥
目的:实现机械手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机械运动
任务:1、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计算;液压泵、液压阀等技术参数的选择;液压辅助部件的选择与购买。
2、液压缸的加工制作。
3、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电路系统的安装。
5、技术资料整理与电子文档的制作。
要求: 1、分组布置任务,每组可以是1人以上。
2、电子文档要求打印,字数不少于5000字。
3、现场展览制作产品,参加答辩。
课题十七、“中国结”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张蓉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中国结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中国结”,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中国结”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中国结”造型参考图:
(造形和尺寸自定义)
课题十八、“福娃”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福娃”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福娃”,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福娃”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福娃”造型参考图:
课题十九、大功率高频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指导老师: 倪涛
通过该题目的设计,加强电力电子的学习和理解,系统学习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综合运所学过的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一定的基础
内容:
按技术参数设计一台直流开关电源
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三相交流380V 输入频率:50HZ
输 出:恒流50安 输出电流变动范围:0---50安连续可调
输出电压:0—60伏
要求:
1.按要求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设计步骤:
1.阅读国内外有关 2.选定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学习其工作原理、应用方法;
3.主电路方案选择,要有技术经济比较;
4.主电路设计;
5.元器件的设计、计算、选择;
6.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
7.打印论文
课题二十、三层楼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指导老师:倪涛
设计内容: 1、不允许同时有两层楼要求停电梯;
2、当二层不需要停时,能越过二层直接到达所需楼层。
要求:
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步骤:
1、设计I/O配线表。
2、设计出电梯控制的梯形图。
3、写出指令表。
4、用编程器输入指令。
调试运行。
课题二十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编制一个用PLC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梯形图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
1、入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加1,后退则减1.
2、出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减1,后退则加1.
3、要求有显示屏指示车库内车辆的实际数目.
要求:
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二、水塔水位控制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1、保持水池的水位在S3——S4之间,当水位低于S3,则打开阀门进水,水位到达S4时,则关闭阀门。 水塔水位控制面板
要求: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三、用PRO/E软件进行玩具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要求:利用软件进行实体造型,写出具体造型步骤。步骤清晰合理,造型思路明确。可以自己设计玩具形状,分析所设计玩具市场前景。
参考图样:
课题二十四、基于PROE软件的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开发及应用
指导老师:李广坤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力系统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也是生产现代化的一种标志,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嵌入式技术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引发了工程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电气自动化让各个行业都走进了现代的、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管理领域,走入了自动化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及计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自动化技术也是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自动化发展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智能化、最优化、协调化、适应化、区域化发展。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保证了控制操作的高可靠性。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 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 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 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 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 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 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 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机电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向。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
该仿真系统在可提供大量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还可多种电力系统的暂态及稳态实验同步进行,还能用以协助科研人员测试新装置,且多种控制装置都能与其构成闭环系统,从而为灵活输电系统及研究智能保护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的引进,方便了对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
2. 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相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电站。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自适应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
3. 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故障诊断、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实际研究,并且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该技术采用的模型为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输电网的理论算法采用与配网实际与高级应用软件相结合,负荷预测时配合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最后进行潮流计算时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方面,最终,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路由、衰耗等技术难题,正是因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才得以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
四.电气自动化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1. 办公系统需要实现自动化。
办公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等方面,构建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实施办公自动化信息战略是企事业实现现代化办公的需求与趋势。企业的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可以基于软件来实现,也可基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但是要注意到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升级的简易性。现行的办公系统还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系统的资源,还可以节约成本,在实际的办公自动系统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2. 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平台。
当前,有代表性的三种主流的办公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三种,既LotusDomino/Notes平台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基于Microsoft平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主要采用WinNT/2000操作系统,以ASP为开发语言提供内容存储;还有就是基于基于Jsp/Java平台的办公系统,其实现原理与上一种技术基本是一样的,只在是使用的开发语言上略有不同,且其在系统的维护上费用较高。这三种技术平台在设计与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上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也是推动办公系统自动化进程的主要技术。现在已经演变出更多的技术来实现办公自动化。
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的实现。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公文的收文、批阅、流转与存档等。但在对公文处理一岙会涉及到公文的流转,其过程实现是较为复杂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有公文的查阅权限调协,公文的、修改、删除等操作,都要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技术、传输加密技术以及审批身份验证技术等。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功能的划分与实现要与客户的需求分析为依据,其主要原则则是要达到理念优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合理。这些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前的前景与方向。
五.电气自动化在汽车性能设计上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与路况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驾驶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开始逐渐融入人类的能力范畴。当前,汽车驾驶自动化的实现主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来实现。现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汽车生产厂家都下大力气在汽车性能的提升上,其中自动化就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驾驶者可以在计算机的协助下将驾驶工作逐渐转移到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通过厂商的大力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提升道路利用率,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及燃油消耗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与突破,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发展前景。
1.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统一化。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对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设计、测试、开机、维护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把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这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来说,是跨越性的一步,能够将系统通用化。系统的网络应该保证现场的设施、监管体系、企业工程的管理数据保持共通。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产品想长久的发展,就要深化制造部门的体制改革,还要关注市场化的影响,以便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企业不仅要在技术的开发上投入,还要使零件的配套生产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采用微软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后,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成功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的重要,当企业进行系统连接时,必须采用微软操作系统,那么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使用的就是 IP 系统,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之间联系的建立就是通过 PC 系统。程序标准化接口使厂家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了保证,解决了通讯产生的难题。
4. 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生产将更加的安全。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化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重点就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在非安全状态下,用户要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安全。在分析我国市场的发展特性后,我们应该从最高安全级别开始,逐渐延伸到安全级别低的领域,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公共设施层与网络层,实现对此系统的安全设计的全面研究。
5.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计划的指导之下,随着市场化的环境,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并且企业不断吸收创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科研的投入,为电气自动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健全、完善机制对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生产一些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的项目,企业应该打开自主创新的新局面,转换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能力。
电气自动化可以与地球数字化互相结合。此设想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相关数据整体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结合,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根据地球地理坐标,便能知道任何地方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到此专业的学校中建立车间,进行技术生产等,建立学习形生产培训基地。还可以走入企业进行教学。将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与现代网络联系起来,积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研究人员水平等。
七.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我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经过了多次变革与专业的调整,但是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在社会的各种生产层面都会有所应用,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也对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结合与渗透革新了传统的方法与理念,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海蛟. 关于机电自动化实际应用的分析 [期刊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8期.
[2] 孙永和Sun Yonghe. 楼宇自动化技术在医院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 -2005年5期.
[3] 姜新星 姜浩.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机电信息》 -2012年21期.
[4] 房付玉.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23期.
[5] 范翔.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10期.
[6] 董玉泉.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3年3期
篇7
关键词:"检学研" 一体化 实践基地 网络平台
面向校外学生和校内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在高等教育素质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通过和共建合作单位开展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更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舞台[2-3]。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创造数字化学习实践环境,为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持。
本文拟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工程技术学院与国家质检总局珠海局共建的“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平台)的研究,并结合实践基地本身的建设,总结网络教学平台对“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作用,希望能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本基地定位于“‘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检学研”:“检学研”是质检、教学、科研的缩写。
这里所说的“检”主要是质检工作,包括对出入境产品实施的监测、对出入境人员和动植物实施的监测,以及国家认证中心依据国家或国际标准对企业、产品、人员进行的资质认证。质检工作对国家科学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按照国际标准,任何一个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都必须进行企业、人员、产品的ISO资质认证。例如,企业必须至少有两名ISO产品质量内审员资格证书技术人员,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满足这个条件。培养大批达标的技术人员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学院所有专业都以“设计”和“检测”为中心,学院与国家质检局珠海局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质检工作实践结合,符合国家需要,也符合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这里所说的“学”包括和依托单位质检局共同研究制定基地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也包括根据国家和企业需要,适当调整校内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改变理论脱离实际,脱离国家和企业需要的问题,共同建设基地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基地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同时,我们也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与基地质检局专家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学生在基地中的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和结合毕业论文写作需要进行的实验。
本基地的“研”主要是吸引学生参加检测检疫的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送基地进行检测检疫,不合格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什么不合格?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何在?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国际标准?这些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基地专门设有“缺陷产品展室”(为保护企业利益,隐去企业标志),学生负责该展室的设计,以展室和实验室为基地,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撰写阶段研究论文和毕业论文。
“一体化”包含两层含义: “一体化”强调统筹安排,目的是为了探索新的办学机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生。“一体化”强调整合资源,使得设备、人才、研究成果(如给企业提出产品的改进方案,给政府提出改进质量管理的建议)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为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中推动教学、科研。
二、“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平台
“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平台是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网络平台地址:http:///。此网络平台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建设来保障基地的发展:基地保障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实验室体系、资质认证体系、教学讲义及教材。
基地保障条件:网络平台采用开放式信息处理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协议保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资金保障几个方面构建基地保障条件体系,让基地师生对基地的保障体系有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基地活动的开展。
师资队伍建设:网络平台利用数据饼状结构对基地依托单位(国家质检总局珠海局)及学校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介绍,让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加立体化。
基地实验室体系:网络平台从基地实验室结构体系、基地实验室资质、基地实验室制度方面入手系统搭建基地实验室网络平台。其中基地实验室按照电气安全检测实验室、玩具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动植物检疫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数据库搭建。
资质认证:网络平台对基地开展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分别进行网络构建。学生通过访问网络平台进行资质认证的学习。
教学讲义及教材数据库平台搭建:这是网络平台的核心。网络平台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的搭建融入实验教学讲义及教材。。具体数据库实体的属性:1、教学实验:属性包括实验名称、实验代码、所属课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室、实验内容2、特色实验课属性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专业、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室、实验内容3、小学期教学实践属性包括实践名称、实践形式、实践时间、实践策划、实践地点、实践内容4、毕业实习属性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实习形式、实习时间、实习方案、实习地点、实习内容5、毕业论文实验属性包括实验名称、论文题目、专业、指导教师、实验大纲、实验室、实验内容6、学生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号、年级、专业、班级、指导教师7、指导教师属性包括姓名、教职工号、职称、学历、专业
网络平台搭建对“检学研”一体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推动作用说明了网络平台搭建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平台搭建,创造数字化知识实践平台,能够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伟远, 王立勋. 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10)
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系统;优化和改进设计
中图分类号:TK221 文献标识码:A
1 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概述
原有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主要由机械本体、控制系统、工控机测量系统、力传感器系统、真空系统和气动系统及工装等组成。由于工控机测量系统与控制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一套系统,本论文将不论述。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840D和FM-NC数控系统来控制7个数字轴和2个模拟轴,其中840D系统控制7个数字轴(X、Y、Z、C1、C2、C3、W轴)的运动和处理力传感器的快速响应及相关实时控制,以及和工控机测量系统间的通讯和协调控制。FM-NC系统控制2个模拟轴(W1、W2轴)的运动,实现调姿机构的运动控制,从而达到对待装配工件的姿态调整。在上述的9个轴中,X、Y、Z、W、W1和W2轴是直线轴,C1、C2、C3轴是旋转轴,其中C1轴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o~380o。W1、W2轴组成调姿机构,在调姿机构的下端装有拾取工件的真空吸盘和在移动过程中对工件起保护作用的气动手爪。W轴作为加载机构的加载轴在所有工件装配完成后对整个产品进行下压加载。C2轴作为装配工位,C3轴作为待装配工件放置工位装置的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系统为SINUMERIK 840D数控系统(CNC),它包括:人机界面(MMC103)、机床控制面板(MCP)、数控装置模块(NCU)、SIMATICS7-300模块以及SIMODRIVE 611D数字伺服驱动系统,调姿机构由松下伺服驱动系统构成。FM-NC数控系统通过CPU315-DP模块提供的一个MPI总线接口,与840D采用MPI通信总线的方式对MMC103实现共享。
2 优化基本指导思想和改进思路
原有装配装置研制出来后,经过功能性试验,证明其基本功能已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但由于所装配产品的特殊性,以及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对装置作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设计。优化和改进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不削减原有装置的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设计,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适当简化控制系统结构,使其硬件结构更紧凑,控制过程更简便。改进思路是,根据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分析,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上,根据可靠性设计方法,适当采用降额设计或冗余设计等技术来提高任务可靠性,同时增加一些安全检测部件来提高其安全性,并在软件设计中相应增加一些故障诊断和报警信息;通过优化,将原来较为繁琐的两套数控系统控制简化为一套数控系统来控制,从而既降低了应用软件的开发难度,使控制更易于实现,也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艺程序的灵活性,并且消除了两套系统间数据交换出现错误的隐患。
3 电气系统的优化和改进设计
3.1 冗余设计
针对气动手爪的张开和闭合以及真空吸具的吸合采用了工作冗余设计,以提高气动手爪和真空吸具工作的可靠性和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性。其电路设计如图 2所示。为了防止气动手爪和真空吸具的误动作,在气动手爪不应该闭合的时候闭合或在不应该张开的时候张开,以及在真空吸具不应该吸合的时候吸合,同时又要求它们在应该动作的时候可靠地动作,在电路设计上采用了对同一个信号进行双模块输出控制,甚至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气动手爪闭合信号采用了混合并联冗余设计,针对每一个输出信号所控制的继电器也采用了并联冗余,但在继电器触点控制电路上又采用了串-并联设计或并-串联设计。
在图2中Gn和Gn+1是两块完全一样的SIEMENS DO模块,两个模块的对应输出点信号都是相同的,且两个模块同时工作。每个信号输出点所控制的两个并联继电器中只要其中一个继电器小失效,就能得到装配任务所需要的输出信号。尤其是对于气动手爪闭合信号,只要两个模块中有一个模块小失效,或者两个模块中非对应的两个输出点小同时失效,就能得到该输出信号。
3.2 抗干扰设计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既包含有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电气设备,即强电设备,又包含有低电压、小电流的控制与信息处理设备和传感器,即弱电设备。强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噪声会对弱电设备造成极大的干扰,弱电设备之间也可能互相进行信号干扰。同时,供电系统以及环境电磁噪声也会对弱电设备产生严重的干扰。由此可见,电磁噪声的干扰是机电一体化设备中产生元器件失效或数据传输、处理失误、进而影响其可靠性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抗干扰设计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中不容忽视。主要运用了以下几项技术来进行抗干扰设计。
3.2.1 屏蔽技术
屏蔽技术可抑制电磁噪声沿着空间的传播,及切断辐射电磁噪声的传输途径。在装置中,除了380V和220V电源电缆之外,其余电缆均使用了带屏蔽层的电缆,从而既隔断了本身信号对别的信号的干扰,也隔断了别的信号对自己信号的干扰。
3.2.2 接地技术
接地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中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地”为电路、系统提供了一个参考电位,电路、系统中的各部分电流都必须经“地线”或“地平面”构成电流回路。在本装置中,分别设计了保护地线、工作地线和屏蔽接地。其中,保护地线是将电气控制柜柜体、操作台机壳和装置本体都可靠接地;工作地线采用单点并联接地方式,很好地消除了共阻抗干扰;屏蔽接地是将所有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通过接地线可靠地接到同一个接地铜排上,电源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的屏蔽层接到保护地线。
3.2.3 滤波技术
滤波器是由电感、电容、电阻或铁氧体器件构成的频率选择性二端口网络,可以插入传输线中,抑制不需要的频率进行传播,能较小衰减地通过滤波器的频率段称为滤波器的通带。通过时受到很大衰减的频率段称为滤波器的阻带。为了抑制供电电网系统和装置周边环境用电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对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影响,在SIEMENS840D 数控系统和SIMODRIVE611D数字伺服驱动系统的电源前端,以及松下模拟伺服驱动系统的主电路上分别设计了电源滤波器。除此之外,为了抑制电气系统中弱电器件的互相干扰,还采用了浪涌吸收器等措施。
3.3 热设计
制造电子元器件时所使用的材料有一定的温度极限,当超过这一个极限时,物理性能就会发生变化,元器件就不能发挥它预期的作用。元器件还可能在额定温度上由于持续工作的时间过长而发生故障,故障率的统计数据表明电子元器件的故障与其工作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在高温或负温条件下元器件或电路容易发生故障。半导体元器件故障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趋势,其电性能参数,如耐压值、漏电流、放大倍数、允许功率等都是温度的函数。在本装置中,SINUMERIK840D数控系统、SIMODRIVE 611D 数字伺服驱动系统、松下模拟伺服驱动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它们的电源都是模块化结构。每个模块内都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这些模块内的电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虽然自身发热量较大的模块一般都安装有冷却风扇,或者设计了空气对流散热孔,但整个电气控制柜由于防护等级的需要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工作时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将会使柜内温度升高很多,从而影响部分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基于此原因,对电气控制柜和操作台进行热设计时,对控制柜采用了用强制制冷设备(空调)进行冷却的方式,使柜内温度维持在元器件能正常工作的一个较佳温度范围内,对操作台采用了安装带空气过滤器的冷却风扇进行强制风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方建军,田建君,郑青春编著.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篇9
论文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专业英语,顾名思义,以英语讲解专业知识,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阅读英语专业文献,了解国外学术及业内动态,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后参加学术会议、听取国外学者的演讲报告、学术讨论会、出国留学或参观考察等提供基础。专业英语也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使学生能够对国内外的行业现状、研究前沿、研究难点和研究热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可以认为,专业英语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深化既得知识,扩展专业知识领域,了解专业领域的全貌,洞察该领域中技术和理论研究的前沿,为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创造条件。
电气工程专业涉及面广,设置课程包含“电气工程”、“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等内容,与之相应,专业英语也应涵盖这些内容。因此学习专业英语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区别于基础英语的学习。为了使学生顺利地从基础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并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相结合,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与安排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教学内容
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为此,专业英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就不能局限于用英语念原文、翻译课文、用中文讲解难点、用中文解释重点,这样就很难把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区分开。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主要包括构词法、翻译和写作的内容。构词法主要介绍电气工程专业英语中一些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构词方法。大学生掌握了构词法,就可以达到对专业英语词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熟练和掌握构词法是学习专业英语的基础,为以后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学习新的词汇做铺垫,也是扩展词汇量的一种高效方法。翻译是针对专业英语的句子特点,比如长句多、句子结构复杂等,介绍其翻译技巧。翻译技巧涉及词义选择、语序的变换、用词的增加和省略等内容。掌握翻译技巧是学习专业英语的更高一层次要求。翻译要做到信、达、雅,符合中英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写作是比专业英语翻译更高一层次的内容。英文写作包括应用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熟悉应用文写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工作、熟悉工作。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奠定了基础。这三方面内容是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中要讲解的重点。
学习专业英语,除了以上这些内容之外,内容安排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越新越好,内容应与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前沿热点保持同步。鉴于此,笔者认为,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可以选取一些国外相关专业技术期刊或报纸上的文章,并且要与时俱进。每学期安排几个学时,专门用来探讨这些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第二,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之间的联系。教材中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的专业词汇以及基本的原理介绍。通过教材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基础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了解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一些词法和句法特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立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会调动起来,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要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实现过程,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采用启发式与交流式教学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难于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地思考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自由交流,无障碍地发表见解,在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枯燥的学习内容也变成了有趣的内容不容易忘记。例如在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比较多,笔者启发学生运用构词法,如前缀、后缀、合成词等联想和记忆更多的单词,并让学生课下制作单词卡片在课堂分组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由的交流中找到单词的规律,激发兴趣来记忆;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给一些单词增加适当的图片解释以活跃课堂气氛。
2.觅食发现法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如何实现这一教学方法因课程、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其关键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笔者认为,应该从“讲、议、读、练、评”这几个方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讲,是让学生上讲台来讲,改变教师讲一课堂的做法。比如教材文章,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阅读,自己归纳。在下一节课,以自愿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讲课,由其他学生来补充不足,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点评。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得到了交流的机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议,即精心地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结合当前电气工程专业发展的新趋势,确定一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现实性的热门话题,提前一周布置,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信息,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评析和总结。如在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关于智能电网、风能、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讨论其当前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和技术难题。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身边这些新技术和新科技为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踊跃讨论,激发学习兴奋点,从课堂讨论中获得了大量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教师从学生的发言和辩论中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从中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3)读,即读书,不仅读课本,还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如国外电气工程专业的期刊杂志,国外电气工程专业网站等,一方面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练,就是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问题体系”。这个问题体系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分层次进行。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专业英语的收获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发扬教学民主,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教学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的透明度,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与运用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专业英语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能力也获得了提高,心智获得了完善。
三、教学设计与安排
学完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后,学生应该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掌握阅读专业相关英文资料的技巧,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并且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安排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不是只偏重于某一面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其他方面。
在规定的教学学时内,教学内容可以分块进行讲授。比如,安排几个学时的听说课教学,几个学时的读写译,再通过几个学时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在每一阶段教学结束后很有收获感。并且课下也更容易有重点地去学习,去提高自己。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程。教学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问题的讨论与回答都在网上进行,除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完成并提交作业外,还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提出当前最新的专业发展的技术前沿问题,并参与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讨论。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在网上跟同学的讨论都可以查到,并且点击率很高。这不仅明显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参与讨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学效果与效率都令人满意。
篇10
论文摘要:针对船舶行业和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直面船舶电气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实施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六大行业)”和“三大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点投入等措施,加大专业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培养高级技能型和中级实用型人才,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但是,无论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域形势看,还是从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行业形势看,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2008年春,我们在省内进行调研,发现辽宁船舶业技术工人队伍突出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问题。为此本文针对船舶电气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系列改革措施。
一、杜会摇求调查结果及分析
2008年春,我们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10多个船舶及配套企业就毕业生质量、适应岗位能力、工作表现以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要求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问题:
1、辽宁船舶工业企业急需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队伍突出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毕业生88人,各造船企业报我院需求270人;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毕业生200人,各造船企业报我院需求580人,供需比例大致在1:3左右。通过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要求等进行调查,发现今后企业需求专业人才每年会有20%以上的增长。部分企业船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情况见图1.
2、高职教育理念偏颇
通过座谈反映,高职学院存在普通教育“压缩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许多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未完全摆脱旧模式的案臼,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缺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或多或少存在“三多三轻”的倾向,即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重教师的中心地位,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培养。
3、课程内容体系陈旧
一些具有现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如大型成品油轮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的开发和制造,以及大批船用各种先进设备的开发和更新换代,在专业课程及教材内容上都未见体现。据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反映,目前的教材与企业的应用技术发展有近2/3基本适应,尚有1/3多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据对高职毕业生、在读生以及教师、企业人教部门负责人问卷调查反映,认为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比较合理、基本可以的各占44%,不够合理的占12%。据对教师及企业人教部门主管同志问卷调查反映,认为教材改革比较好的占38%,一般化的占49%,比较差的占13%。
4、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通过对在读生、毕业生的座谈发现,他们都厌倦教师的条文式说教,都希望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做得好的占36%,一般化的占52%,差的占12%。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做得好的占38%,一般化的占53%,差的占9%。组织形式多样比赛活动,做得好的占41%,一般化的占49%,差的占10% 耐心帮助、以诚待人,做得好的占36%,一般化的占53%,差的占11%。
5、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差距
对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巧个方面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我院近两年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生源情况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在辽宁省招生计划89人,辽宁省录取最低分为399分,当年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为320分;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在辽宁省招生计划177人,辽宁省录取最低分为383分,当年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为318分。这几年我院一志愿录取率都是100%。生源充足,素质较高,该专业实现了以高质量就业带动高质量招生,以高质量招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基础,以高质量教育教学为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层次创造条件的良险循环。
三、实施船舶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1、专业建设与改革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针对船舶行业和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院在专业设置上突出船舶行业特色,以船舶电气专业为主线,坚持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并举,宽窄专业并存,在船舶电气系原有主干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新专业,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开发出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船舶行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我们进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分析船舶电气各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131"(一主线三体系一途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一条主线,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个体系,以产学结合为一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各相关专业均采用“2.5+0.5”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半主要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并在实训基地仿真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最后半年到校外实习基地和各相关造船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受到实际技能练。
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理论的“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外教育安排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和适应的素质教育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根据各专业特点,多数专业实现了“双(多)证制”。
3、产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市场开发项目的合作,学校主要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企业主要提供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双方都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并用签定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和高校携手合作开拓市场,企业为教学实践提供市场环境的平台,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企业利用设备等资源,最终使合作双方互惠双赢。把专业教学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产业、以生产促教改、以产业反哺教学的良性机制,使学生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发展成为学院的鲜明办学特色。派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努力搞好校办企业,提高办学效益。校办企业是学校产学结合的重要基地,搞好校办企业,不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4、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开展重点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展专业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理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综合课程建设。重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考试模式的改革;加强教材建设,积极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等。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理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建立以仿真模拟职业真实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使学生得到实务训练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验实训管理体制,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时间,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实训教室,形成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5、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实施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般是,第一年,让学生共同接受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第二年开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志愿分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几个班级,分别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按层次、专业分组进行辅导,使教学、实验、实习、考核、考证、奖励配套进行。这种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便于实施,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提高实习训练的有效性。
四、教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目标要充实
在船舶电气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应明确“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还必须注意增加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面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另外,还应体现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人高一层次院校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
2、课程设置与教学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增开相关课程,使相近的专业相互渗透。如在船舶专业中增开现代通讯技术课程,在通讯专业增开船舶电站课程等;在自动化专业基础上,派生出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等。同时,增加适应市场需求且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选修课,如就业指导、普通话、公关礼仪、书法等课程,利于学生的职业转换。在教学计划中,调整课时,增加选修课时或利用课外活动课落实上述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实用性、先进性。从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的深度和范围。要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删减那些繁琐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偏深的理论分析,压缩专业理论课时,增加反映时代特点的新技术新内容,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实用技术讲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电气工程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