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雪人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7:3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堆雪人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堆雪人的作文

篇1

周六还在床上躺着玩手机时小妹跑进我的房间来掀我的被子,兴奋地喊我:“姐姐,外面好大的雪,好美!你陪我出去玩。”

我皱眉,按了暂停键,看向小妹。她今天很漂亮,穿着很厚的蓝色羽绒服,加绒的红色紧身裤,红色的雪地靴。

“小妹,我不想出去玩,冷死了。”我又偏头看看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刺得我眼睛微疼。

小妹的笑容瞬间凝结,随即嘴一撇。我连忙裹着被子从床上坐起来,将手机退出了游戏,下床去衣柜前换衣服。

“好了,小妹。别哭啊,姐姐陪你去玩。”我一边换衣服一边无奈道。说实话,我真的非常不想出去,可惜拗不过小妹。

换好衣服后,小妹翻出围巾和帽子递给我:“给,姐姐,这样你就不会冷了吧?”

“不用啦!”我把围巾系在小妹脖子上,再把帽子给她戴上。小妹抱住我,蹭蹭我的脸:“姐姐,你对我好好哦。”

我只是笑笑,拉着小妹出了门,迎面扑来的寒气使我哆嗦了一下。外面真的如小妹所说的那么美。我突然觉得原来冬天没有那么糟糕,为什么以前都不喜欢冬天呢?是不是以前心太浮躁,无法真正静下心来欣赏冬天的美景呢?

白茫茫的大雪给大地、屋檐、树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还有纷飞的雪花在空中跳着冬天独有的美丽舞蹈缓缓降落在每一个角落。远处的大树没有被大雪完全覆盖,或许是融化了,给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点缀了一抹赏心悦目的绿。

“姐姐,我们来比赛堆雪人,看谁堆的最快最好看。”小妹说罢,从我身边走到我前面开始行动起来。

我见了也不甘落后,迅速从地上捏了个小雪球,沿着地上一路滚去,雪球越滚越大。小妹看了看自己滚好的不规则大雪球,再看看我滚好的圆圆的大雪球,跑过来抱住我的大雪球:“姐姐,我要你这个大雪球。”

我摇摇头,蹲下来对小妹说:“不如我们俩一起堆这一个吧。”

小妹拍手叫好,去屋里拿了两颗纽扣,一个小胡萝卜,还有一支废笔。

我又滚了两个小一点的雪球,选了其中一个按在大雪球上面,于是雪人的身体和头便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小妹将黑色的纽扣镶在小雪球上,于是雪人便有了眼珠子,接着小妹又把小胡萝卜插在眼睛下方中间,长长的鼻子也有了。

“还要一个嘴巴。”小妹笑嘻嘻地将手中的废笔横着嵌入雪人的长鼻子下面,“好了,大功告成。”

我们凑远了看,雪人正微笑地看着我们,仿佛活了似的。

小妹歪着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突然想起什么,匆匆跑去屋里,再跑出来将手上的小塑料桶倒放在雪人头上。

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作文 教学 策略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二)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三)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三)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四)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微写作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22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融为一体的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在语文训练中,听说读写作为基本技能,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其中,“写”的重要作用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还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写作构思等具体能力。在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微写作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初中语文开展微写作的意义

微写作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新颖的写作方式,伴随着微博的流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被教师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领域。它一般是在一定的情境或者要求下,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体现一定的思想情感,写作为150字左右的“微作文”。

微写作有着显著的作用,首先其篇幅短小,没有长篇大论的负担,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课外时间,这样易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便于教师开展日常的写作训练。其次,可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不想写,没有内容写,写得多产生厌倦心理的问题,有效培养他们“三言两语”的写作习惯,激发写作的热情。同时,结合语言学科的交际功能,微写作赋予学生充分而具体的真实语言动机,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找到表达的成就感,不知不觉中完成微写作的任务。学生还能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体手段互动交流,有效解决不想写、不愿意写的问题。

二、如何引导初中生进行微写作

提高初中生的微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当微写作训练积累到一定量时,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升。因此,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微写作训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1.帮助学生选准切入视角

从训练题材看,微写作的命题材料往往是开放性的,不固定写作的对象,这不仅给学生的写作发挥提供较大的空间,同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平时的教材中挖掘微写作对象,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选好写作的切入点。可以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可以从正面突破,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面,这些不同的选择切入点,能够给学生不同的启示,为微写作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结合平时教学中大量的实例演练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

2.凸显个性微写作,让学生尽情展示

微写作与其他不同类型的写作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凸显个性微写作,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对于部分有着相对较强写作实力的学生,应该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张扬写作个性,敢于突破一般性写作思维方式,运用自己较强的写作能力,充分展示个性品质,大胆、明晰、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文字词汇选择方面要文采璀璨绽放,观点鲜明果决,气势卓尔不群,勇于放弃平庸。

3.充分锤炼语言特点

尽管微写作的篇幅短小,有时候仅有几句话组成一个语段,但其中的每句表达都蕴含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教师在组织对微写作评价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及要求出发,对文字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考查,让他们能够形成清新脱俗、平淡质朴、含蓄隽永、简洁干净的语言特点,对于表达的观点要有理有据,语言生动、形象、准确,阐述观点要鲜明且语言美感和表达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4.要加强平时的语言积累

篇4

一、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储备的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是作文的基本功之一。初中生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只有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大量的素材,写起文章来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写出既有思想又有文采的优秀作文。那么,学生该如何积累呢?积累的途径很多,如朗读、背诵、做读书笔记等,这些都是积累的好办法。朗读背诵,主要适用于课内,且有教师当面指导;做读书笔记,则主要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而记什么,怎么记,记多少,这些问题学生又有相当大的盲目性,于是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在阅读过程中摘录自己需要的内容。何谓自己需要?一是你不理解的,二是你虽懂却不能应用自如的。摘录哪些内容呢?一是词语,二是优美语句,三是成语典故及名人事例。当然,除了这些,只要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进行摘录。对于摘录的数量,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500字,而且应当注明作者、出处。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语言材料,也就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学生加以感悟体验,就能不断提高写作技巧以及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1.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去认识生活,才会多听多看多问,才会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

2.观察要细致。对周围的事物要观察细致,即使是细小的东西、细微的变化也不能放过,哪怕是小虫小鸟、一草一木也要摄取捕捉住。对事物的观察,不能满足于了解大概,更要深入知道其细节,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更要掌握它的实质。

3.要学会把握事物的特点。农村学生从小就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将为他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三、写出真情实感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趣难下笔,无情难成文”。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情感的触发点,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投入感情,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1.设置情境。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某教师在作文课上倒了满满的一碗凉水,然后说:“今天我们来搞一次活动,看谁能端着水绕凳子走一圈而滴水不洒,如洒一点儿则中途退出。活动结束后,想想有哪些感悟。”大部分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也有个别学生满怀信心,沉着冷静,仔细走好每一步。他们小心翼翼,仿佛端着的不是水,而是自己的意志及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当圆满走完一圈后,他们脸上竟渗出了密密的汗水。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纷纷发言,“真没想到,做一件小事都这么艰难,更何况一件大事,看来真的是‘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只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才能顺利到达光辉的顶点。”

2.投其所好。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个性差异较大,若以一题命之,有很多学生可能会失去写作兴趣。我们可以用弹性的要求鼓励他们“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电影、歌曲、足球、明星、焦点、新闻都可成为触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素材,我手写我心,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更富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

四、教法力求创新

1.写“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俗话说,不会“游泳”怎么当“教练”?教师自己经常练笔,对作文拥有深厚的感情,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教师可采用与学生写作同题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文章当众宣读,也可将自己平时的练笔编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这样做并非为了炫耀,而是让那些写作兴趣不浓的学生知道原来他们的老师是这么重视作文,并让他们通过读老师的文章,对老师产生由衷的信任感,相信老师能使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从而在感情上摆脱写作的阴影。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实践证明,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作文时才会境界高远,凸显个性。教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细致观察,深入认识生活,一点一滴地积累,这样想象和联想就有了生活之源,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也就“灵气”十足了。

篇5

所谓的健全人格指的是理想的人格,是一个人立事及立身的根本所在,健全人格也是情感、意志与理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而在当今的文学作品教学当中则切实的传递且包含着这种理想人格。随着当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素质及道德的培养提起了高度的重视,而高等院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文学作品教学应当积极的发挥出构建健全人格的巨大潜力,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分析

1.文学教育贫乏

多年以来,除了《文学》和《汉语》等分科教材曾经出现过较为短暂的“辉煌”以外,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几近于无。从我国教学理论方面来看,我国教育部门曾经一味的强调不能将语文课程讲授成文学课程,这便严重地制约了文学教育的发展,再加上“”时期“教育革命”对文学教育的严重冲击,以及“”对文学教育的恶劣影响,文学教育逐渐的淡化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从“”之后,我国的高考中极少真正的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考察,而仅仅只考察一些文学常识,因此,学生常常通过记忆来机械性的背诵一些书名及人名,以便于应付考试,但是在课内或者课外却并没有对文学作品深入的去阅读和品味,文学教育形同虚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2.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等同

在文学作品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错误的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教育,严重的忽视了文学教育潜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人格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和束缚。虽然文学作品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文学作品教育不能等同于语文教育。语文课程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进行发挥,但是将语文教育说成审美教育或者文学教育是完全错误的。

3.文学作品教学未将层次区分开

文学是广义“文章”的特殊样式及高级形态,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文学作品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考虑,重视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很多高校的文学作品课程教学人员却没有切实的从不同的层次将不同的学生加以合理的区分,这是导致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高等院校的文学教育可以是研究性的,从中外影响、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以及文学流派等诸多方面来对作品的多义性、作家的世界观进行探索。文学作品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形象和文学语言的感受,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并且教师还应当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并且引人深思的典型文学作品,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历史、认识人生以及了解社会的良好向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不但能够巩固语言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增长了社会常识及文字常识。总之,高等院校的文学作品必须严格的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分清层次,区别对象。

三、发挥文学作品教学对健全人格构建作用的措施分析

1.强化文学作品专题阅读

所谓文学作品专题阅读具体指的是从文学作品课堂教学出发,以合作学习或者独立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探索式学习以及研究式学习。文学作品专题学习的模式具备着丰富的训练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性,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及阅读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培养探究、合作及自主的精神。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独特化的阐释,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为准确的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在文学作品的研读当中培养创新能力与独立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2.加强文学鉴赏,塑造健全人格

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点就是学会思考、体验、领悟、品味以及感受。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在能力的目标当中渗透方法及过程的维度,要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就会得到心灵的熏陶。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以及感受形象,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及丰富内涵便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体验。

3.充分利用教材,重视课外阅读

高等院校的文学作品教学素材不仅文质廉美,并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其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欣赏、体验当中得到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所以,文学作品课程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应充分的利用课本素材,深入地挖掘素材当中的涵义。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研读,丰富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文学作品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的热爱中华文明和祖国,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并且能够逐渐的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美好健康的情感,而大量的学习和阅读,能够使学生是受到内心的陶冶和震撼,从而在不知不觉当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文学作品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发挥着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使学生沐浴在文学作品的阳光下,浸润在文学作品的长河中,充分地发挥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境界、人格以及精神才会受到良好的陶冶,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此同时,要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还应当不断的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在道德人格方面不断的历练自己,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出文学作品教学的育人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永阳.试论文学作品在跨文化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以五篇文选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3).

\[2\]冯淑毅.报告文学作品在青年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飞天,2011,(2).

篇6

一、人格形成与学科教学的一般关系

我们要弄清楚语文教学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人格形成与学科教学的一般关系。

人格的内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个体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二是指这个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三是指性格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实质上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指导着行为,而行为表现着心理特征。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这些心理特征又叫人格特质。

既然作为个体的人格是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那么,这个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呢?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遗传与环境只能提供砖块,也可以这么说,通过生活方式,个人把他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地塑造成一件艺术品。不过,机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向个人提供可能性和引诱力。”也就是说,阿德勒认为在人格形成中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机体因素;一个是环境社会因素;还有一个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因素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了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前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二、语文学科教学对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语文学科教学与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些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搞清楚的问题,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从理论上搞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所谓语文学科教学是指以培养理解和运用本族、本国和外国语言文字能力等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的训练。

何谓健康人格呢?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把健康人格应有的品质特征归纳为15个方面。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完整的人”;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展;人在身体和精神,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成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主人自由人”;个人全面发展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具有高度的创造才能,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健康人格的标准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只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才具有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该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潜能等优秀品质,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要求。

那么,语文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哪些作用呢?

一是直接作用。所谓直接作用,就是指语文教学活动能直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个直接作用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不管老师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都能够直接培养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质。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有抒情诗、散文诗,有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有做人的准则。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可以直接培养学生求善,形成完满人格的道德特性;还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知识性等品质。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等直接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作出贡献。

二是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指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能间接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个间接作用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直接表现健康人格的内涵,而是健康人格因素形成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把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叫间接作用。比如,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知方式、认知结构、语言文字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这些能力和属性虽然不属于健康人格所包含的因素,但正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是个体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的内在条件。

三是综合系统作用。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三、语文学科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从整体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而又系统的,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知识,二是能力。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知识通过能力的提高而积聚,最后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同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应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进程的客观依据是教育对象的认知结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而随意教学,就必然导致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是教师自觉学习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培养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

二是教师在自觉意识的指导下,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自觉地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一、校园文化与人文素质

1.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对一所学校而言,没有文化的存在,便没有学校的存在,没有优秀文化,就没有卓越的学校。学校里可以没有漂亮的建筑、先进的设备,但是不可以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学校通过其特有的文化来影响学生,一所好的学校是可以让学生拥有精神归宿的地方。

(2)校园文化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于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促进校园优秀和谐风气的形成。

第二,规范约束功能。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校训、校风以及校规,规范着每个人的道德追求与行为方式, 使校园里每个人必须遵守规范,努力学习。

第三,激励功能。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传承学校优良文化传统和创新文化新内容所形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工作和学习的氛围。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文素质强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的教育,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1.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

第一,医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尚医德观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照顾,帮助和安慰患者,而且还尊重和理解患者。

第二,医学生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医学生不仅要对患者负责,更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2.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

(1)文化知识素质的教育包括众多具体学科知识的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有助于医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作为合格的医学生,应以严谨的职业作风为患者提供服务。

(3)沟通教育。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沟通教育能使医学生更好地提高语言沟通技巧,加强语言修养。使学生面对患者时,能精确地、清晰地、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掌握与患者交谈的技巧,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形成,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医学院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情感,为医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素材,从而培养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2)榜样引导作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医学院校,常常把能力及资历高的老师们和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标准、职业道德以及人生价值观等在学校内以各种形式进行介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可引导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

(3)规范约束医学生的行为。校园文化以校训、校风以及校规校制等形式存在,渗透在学校内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对学生形成特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4)适应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思想,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定位。而对于医学生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医学生提前适应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而生,充满着仁爱的光芒,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优良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和渊博的人文知识的专业医学生,对医学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文学欣赏;青年人;综合素质;重要作用

品味文学,无论古今中外的,在欣赏中青年人均可以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在品读中可以去深深体味作者在写作文章时的时代背景、时代感情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流漏出的辛酸苦辣。这些对于青年人来说,益处无疑是巨大的,文学作者把自己一生的阅历,所学等汇编成文学供其欣赏,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这些文学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文学基础,对于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成长很有好处,有利于他们培养自身的人格、为人处世的方法,稳定他们的品性,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指引,同样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心胸得到了开阔,很有益处。

一、感悟生活、明事理

在欣赏文学时,可以较好的了解文学反映某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还可以了解某个时期的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可以了解许多现今社会没有的文化内涵,通过欣赏文学的内涵,可以令自己对生活有所感悟,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欣赏中成长与进步。有句名言这样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代文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欣赏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历史的兴替,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人物中,去反思自己,好明白自己的得失,然后加以改M。不如《史记》,写了很多的人物传记,有许许多多的王侯将相,他们的成长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只要我们善于“吾日三省吾身”,发扬自身优点改掉自身缺点,这些对于我们的成长益处是颇大的。欣赏《诗经》,可以了解学习的很多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育我们学习应该经常的去温习去回味,好可以稳固的掌握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育我们对待朋友应该真诚,应该欢迎朋友的到来,好好招待,为人处世道理不言而表。读《二十四史》,青年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历代王朝的兴衰,细细品味他们兴衰的缘由,其中很多道理可以用到他们自己身上,比如有些王朝帝王贪婪好色导致王朝腐败最后失败,教育我们应该勤奋自洁,时刻与贪婪好色保持好距离;为何会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源于帝王勤政爱民,这在我们成长中应该时刻谨记,对待我们身边每一个人应该坦诚相待,互相交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够明事理,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三字经》、《读“三言”,长见识,明事理》等很多教育我们明事理的文学作品,只要我们熟读几次,明白其中道理,对于我们的成长好处是一生相伴的,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深思。

二、满足精神需求、愉悦身心

品读文学作品,这其中的乐趣太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李白旷达诗句:“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我们心中压力巨大时,读到这样的旷达的文字,青年人会感悟到生活乐趣其实是固定的,只要我们身心开阔一些,很多压力只是“纸老虎”,根本不足为惧,然后微微一笑,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游离在外的青年们,每逢佳节不在家乡思念家乡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像千百年来专门是为他们所写一样,读到这样的文字,游子们心理上会得到许多安慰,精神需求的到满足,身心的到愉悦。文学欣赏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常年工作在大城市,工作R力巨大,周末去野外散心,这时候一本《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体验到陶渊明先生当时田园生活是何等的潇洒,然后青年人心中的工作压力会慢慢得到释放,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好景物,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心情愉悦了起来,社会上又多了些笑容少了很多愁眉苦脸。在文学的欣赏中,青年人不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一个个文字是对他们精神的极大迎合,心情在文字品读中得到释放,变得无比愉悦,文学对他们的作用是利处极大。

三、培养坚强意志

欣赏古典文学,体会名言警句,用于青年人生活学习中,好处随处可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它教育青年人应该放弃常立志应该立长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外国著名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年龄虽大,处境岁危险,仍然在与大鱼的搏斗中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对手,坚强的意志对于青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必须时刻的加以保持加以自固。青年人只要记住这许许多多名言警句,用于生活学习中,何愁不在人生道路上绽放色彩,何愁得不到成功。

四、结论

好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在与作者无形交流中,去感悟生活,明事理,培养自身坚强意志,身心总会得到极大安慰,精神总会得到满足,时刻三省吾身,总结自身不足,青年人会有很大收获,成长中会少很多挫折,道路会更加通畅。

篇9

Abstract:The bridge movement, is one item both the civilization is lofty and the health beneficial intelligence culture sports. I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one effective way.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bridge from the student to be helpful separately to good aspects and so on psychological quality, team cooperation, intelligence learning capability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hought that the bridge not only might open the wisdom, joyful, entertainment and so on, but also had the unique education function.

关键词:桥牌 大学生 人文素质

key word: 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 humanities quality

作者简介:乐建军,男,1971年8月,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横向课题:高校桥牌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及研究阶段性成果

桥牌运动,是一项既文明高雅又健康有益的智力型文化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科学性,它集数学计算、逻辑推理、运筹设计、心理战术等于一身;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它既要求打牌人纵观全局、高瞻远瞩,又需要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同时还要与同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并具有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我校于2001年将桥牌列为选修课以来学生报名选修十分踊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生通过桥牌知识的学习,拓展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统一。目前,活跃在我国牌坛的优秀选手也几乎都受过高等教育,且大多得益于学校对该项运动的启蒙,可见,在高校中开展桥牌运动是可行和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桥牌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桥牌有利于学生树立先进观念

桥牌也可以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空旷的牌桌上打牌如同在白纸上作画,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贫乏的人,牌艺是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桥牌有很多算不清的地方,驾驭这些不明之处要靠悟性和想象力,常打桥牌,对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桥牌变化无穷,千古无同牌,历史上的名局,是牌桌双方共同竭力创造的珍宝,而其中的奇思妙想之招,便是大师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奉献给世人的一颗颗璀璨的名珠。学生在打牌时虽然牌艺不高,但却是他们自己的真实创造,出奇出新,异想天开偶有涌现,长期积累下去在牌艺提高的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无疑有利于以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的先进观念的培养。

二、学习桥牌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桥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信任是同伴必须具备的素养,彼此不信任就会出现沟通障碍,更不可能协作默契打宕敌方的定约。由于猜疑造成叫牌误解和打牌失误的情况经常会出现。打牌中防守方牌手必须协作,不能一相情愿地出牌,不能漫不经心地出牌,不能堵气地出有利于敌方牌。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最高奖分,才能尽力降低损失。宽容是每一名牌手都应不断提高的修养。初学者肯定会问题多多,大师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作为牌手必须保持宽容的心态,心平气和地指出问题,让同伴感到温暖,感到真诚,得到激励。

沟通、信任、协作、宽容,虽然是非智力品质,但对于提高桥牌运动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四种品质恰恰是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好的桥牌手,自然可以将这种团队精神迁移到工作和社会生活之中。

三、学习桥牌特别有利于学生卓越能力的培养

桥牌可以锻炼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对数字加减乘除的计算感到枯燥乏味,而打桥牌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接纳数学知识。桥牌堪称数学的乐园,应用数学的机会很多,数点,计算牌型,牌张,数赢墩,制定做庄路线和防守路线等都需要计算,且这些计算都是通过心算来完成,时刻都在锻炼着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桥牌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打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必须要审时度势化繁为简,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准主要矛盾的焦点问题,然后想出解决焦点问题的办法,争取找到最大概率的出牌次序,这样才能减少犯错误的机率,提高成功率。如此这般养成了习惯,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会大大提高,思维清晰敏捷,凡事三思而后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自然会提高学习,做事的效率。

总而言之,通过桥牌的学习,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智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毕业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运用学习桥牌得到的成功经验。可以说桥牌运动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高校应大力普及桥牌运动,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篇10

一、片区责任督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教育督导的认识不到位,教育督导机构形同虚设,督学工作流于形式。

一是社会对教育督导工作,教育系统对督学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督导督学工作氛围不够;二是一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督导和督学的认识不够,工作马虎;三是区县政府督导室督学自身工作热情和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正常履职尽责;四是片区责任督学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片区学校的督导不到位或质量不高。

(二)工作机构不健全。

在区县督导室和学区督导办公室领导下,绝大多数学校按照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委的要求在校内也成立了学校督导室,但有少数学校至今尚未完善该项工作,或机构以文件形式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部分成立了督导室的学校对学校督导室定位不准,归属和组织领导不明,与校内的部门和处室的关系理得不清楚。

(三)职能职责不明确。

市政府督导室明文对督导、片区责任督学的职能职责进行了规定,但由于区县督导室和片区责任督学常规视导工作不到位,部分学校督学职能职责不明晰,工作目标和方向不明,督导工作无作为,督导室形同虚设,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无地位,片区责任督学工作面临尴尬的境地。

(四)工作不到位。

由于部分片区责任督学监管、指导、服务不到位,片区内学校督导室工作人员来源渠道复杂,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学校督导室成了养老机构或收容所,加之缺乏必须的系统培训,学校督导和片区责任督学工作难以开展和到位。

(五)保障不得力。

部分片区责任督学办公室和学校督导室机构、工作人员到位,职能职责清楚,但对片区责任督学和学校督导室督学的工作量、政治、经济待遇未得到及时解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未调动起来,工作质量不高。

(六)片区责任督学的督导结果运用不到位。

区县督导室和教委未把片区责任督学对区域内学校的专项和综合督导结果纳入对片区内学校的考核依据,学校也没将学校督导室的督导结果全面纳入对处室和教职工的年度考核、评优晋职等行政管理,片区责任督学和学校督导室工作群众效应低,工作欠力度。

(七)对片区责任督学办和学校督导室常规视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不到位。

由于关系未理顺,部分区县教育督导室、片区责任督学办和学校督导室不能规范地按常规或创新工作,使本项工作处于自然流离状态,上一级督导机构对下一级督导机构的常规视导、专项和综合督导机制有待完善。

二、对策

(一)开发领导层,疏通主渠道。

教育督导工作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是关键,其中区县督政工作市政府督导委和地方党委是关键,督学工作地方政府督导委和政府督导室是关键。只有党政部门引起了重视,把教育督导工作和责任督学工作摆在了议事日程,教育督导和责任督学工作才有可能按照国家意志强化教育监管、指导、服务职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教育事业才有可能更健康更快速地得到发展。

(二)加强对督导工作和督学工作地广泛宣传,及时提高全社会对督导和督学工作的认识。

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督导工作的全社会、督学工作的全系统地全面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督导工作、全教育系统对督学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为区县教育督导和督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三)定位教育督导工作,助推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主要是要及时正确地给教育督导工作作好定位,给区县教育督导室作好行政级别定位,这直接影响到区域督导工作和区县教育督导室的影响力和作为程度,影响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和快速发展。

(四)及时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构。

一是明确确立谁领导和管理教育督导工作和区县教育督导室;二是要及时建立和完善区县教育督导室、学区督导办或片区责任督学办与学校督导室的行政管理机构,理清行政领导关系和职能职责,为区域督导督学工作地良性运转提供组织保证。

(五)切实加强对学区督导办或片区责任督学办、学校督导室的专项督导工作,确保常规工作到位。

区县督导室要在市政府督导室的指导和地方政府督导委或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区域内督导工作机构建设地专项督导工作。通过专项督导促使该项工作快速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六)切实解决片区责任督学和学校督学的工作量、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一是明确片区责任督学和学校督学的工作量;二是解决督学的政治待遇,片区责任督学应列席片区教育工作会,学校督导室常务副主任应列席学校行政会议;三是及时解决片区责任督学的经济待遇,主要是符合政策的相关津补贴、车旅费和电话会等。

(七)加强对督学队伍的建设。

一是按照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科专业、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求严把片区责任督学和学校督导室督学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建立对片区责任督学和学校督学的学习和培训机制;三是加强对督学队伍的领导和管理,完善对督学的学年度过程和终结目标工作考评激励机制。

(八)完善责任督学和督导结果运用工作。

在规范督导督学工作的基础上要完善片区责任督学对区域内学校的督导考核结果的运用机制,学校要完善学校督导室对学校处室和教职工的日常考核成果的运用机制。加强教育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促进教育事业按照国家意志和地方实情正确、康健、快速地发展。

(九)加强对地方的督政和督学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