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6 21:3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动机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机拖动 教学实践 反思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24-03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Learn-ing),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滋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最理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生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和解答疑难问题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积极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训环节多、涉及专业多、应用范围广、控制电器种类繁多、控制过程复杂等特点。但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好动、厌倦枯燥说教等特点,很多学生碰到陌生的、抽象的专业知识就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厌学。其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来设定的,而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不符合人类对知识和技能的科学认知规律,不能直接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为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和同事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依照“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创新职教理念,完成了教改课题立项,开展对中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下面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原则
1. 项目应具有实用性。项目设计应建立在对企业的深入调查基础上,开发具有企业真实性的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
2. 项目可操作性强。无论项目设计得多么巧妙、有价值,如果无法购买相关的设备,或无法从企业得到相应的支持,这样的项目就是无效的,因而要求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3. 项目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应围绕项目组织课程展开,若无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
4. 项目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实际用处,若它与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或将来就业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便有了向该项目挑战的兴趣。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电机加工实训基地设计出了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电机拖动项目:电能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综合车床电气故障维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相关知识学习。(1)项目背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本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达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后,可以为机床综合实训奠定良好基础,为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提供重要保证。(2)教师讲授。教师先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以启发、够用为主,在接下来的整个项目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逐层展开,穿插讲授。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协助学生。(3)明确任务。学生收集机床电气原理图、使用说明书、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的方法、了解电工技术规范、熟悉工具(万用表的使用)、能说明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按图接线、会排除故障。(4)实地参观机床的控制柜,观察各种电器及接线布局,介绍各电器的名称、性能,观看仿真教学片。
2. 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订人员分工计划、装配计划、工作标准、工作记录表、检测报告表,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包括元器件的型号、价格、参数等)并分组讨论。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工作计划中的缺陷,评估项目计划能否满足预算目标,是否能降低成本。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经过汇总和修改,教师将完整的工作标准公示,要求学生按要求执行。学生组成采购团队按材料清单采购元器件,教师需对采购过程协助把关。
3. 实施工作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工具,自行商讨小组分工,按正确的计划进行工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适当协助。例如,当遇到电机只能正转不能反转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索,不断调试和运行。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拥有成就感,激发其探索精神。实施工作计划的场所是在配备有多媒体的电学综合实训室,教师要提供课件、仿真软件、自测题、闯关游戏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成果检查、评估。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对整个项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工作标准对本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如线路布线的正确性、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将小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参观、讨论,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可以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由各小组进行汇报,专家和教师提问,小组负责相关内容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掌握更加透彻,从不同角度审查自已,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情感目标。
二、对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将二者紧密有机结合起来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师队伍,特别需要的是掌握产业链的关键能力的教师。目前,各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仍是高校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难以胜任项目教学工作。一方面,来自企事业和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少,而且不稳定,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尽管教育职能部门重视教师培训,但专业对口率不高,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地点从学校到学校,严重脱离企业环境,教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建立培训基地,对各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时间可以安排一周、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除进行技术实践外,还应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编写教材、开发新产品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评判,使教师的校企实践经验更丰富。
(二)场地、设备、耗材和辅导的问题
要保证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学场所具有教学、实验、实训、岗位学习、技能鉴定、教师工作站等功能,这与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分割,与学生在几个场所之间“来去匆匆”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场地小、学生拥挤、纪律难管、设备不充足、耗材不能及时增添、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课程要求的实训室,并增加教学耗材的经费设入。此外,对于30人以上的班级,要配备两名教师。
(三)教学考核设计缺乏企业视角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过于注重评价的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反馈与激励的功能。项目教学法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教学考核内容设计是填一些表格,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缺乏企业视角的评价。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考核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有效的口头沟通、协调安排、指导他人、设备选择安装、疑难排解、操作和控制、设备维护、材料管理、时间管理等。
(四)缺乏学生参与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在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案的订制、接线图的绘制、实训器材和工具的采购、评价考核表的设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一个小组中,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包揽了大部分工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无所事事,教师要做好人员的合理分配,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较好的和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相互配合。对于暂时不能跟上进度的学生,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补习相关知识,还可以选派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项目的考核也应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这样,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
(五)项目教学资源微观开发严重不足
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微观开发包括理实一体化的教案设计、项目化教材、课件、录像、图片、案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企业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项目任务书等。目前存在不足方面比较多,如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不够充分,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项目教学档案及成果展览不够丰富;沿用学科制的教案格式;考核方案随意性大;企业资料缺乏。从教材的角度来讲,大部分项目课程缺乏与本校校情的配套教材,教材的内容、体系与项目教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项目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知识点简明扼要,够用即可;要重视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由于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学习材料工作页应注意图文并茂,设计学生做笔记和作业的空白处,方便学生笔记和练习,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采取“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提高,这对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推行“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倡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中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些探索只能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潘玉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张华燕.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5]关金华,徐刚.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3〕44号)
篇2
关键词:微课 微视频
一、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的微课程大纲设计
1.微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习项目包括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元件检修、电控发动机进气系统元件检修、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元件检修、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元件检修等。知识点的选择一定要覆盖某系统的重点,通过一系列知识点的微视频学习可以理解掌握该系统。
2.微课程知识点的重要性
该知识点一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学习难点,具体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1)难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深奥,教师对学生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把握不准确,讲解的内容深度难以掌控。造成学生虽有动手能力,但是理论基础太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难演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现场实物演示。但是有些实物由于自身结构或安装位置等原因,现场演示有难度。
(3)难匹配。教材与一体化学习任务不能匹配,通过微视频把该知识点的精髓加以提炼规范,为任课教师提供指导标准。
3.微课程知识点的代表性
该知识点是某一类传感器或执行器的代表,通过把该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在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点时可以借助该视频。比如汽车有很多温度类型传感器,教师就选择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修制作成微视频作为代表。
4.微课程知识点的先进性
由于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点的选择一定是当前的主流技术,至少3年内不会被淘汰,因为汽车整车的升级换代一般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
5.微课程知识点的可开发性
该知识点在视频拍摄中难度适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资源。如果视频拍摄难度过大,会造成成本过高或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挫折感,不利于微视频的系列开发。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的微课程知识点选择如下:
丰田花冠电动汽油泵检修、油泵控制电路检修、喷油器检修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修、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检修、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电子节气门检修、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修、丰田可变进气正时系统检修、别克凯越怠速步进电机检修、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霍尔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修、压电式爆震传感器检修、丰田花冠“1缸失火故障”检修、别克凯越高压火弱故障检修、废气再循环检修、氧传感器检修、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检修、燃油计量单元故障检修。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的微视频设计过程
1.微视频知识点的内容选取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大致分为“传感器、执行器的检修”或“具体故障的排除”2种类型。“传感器、执行器检修”类型的微视频内容设计为传感器或执行器的认识、工作原理、检修步骤与方法,对应教学目标的3个层次;“具体故障的排除”类型微视频内容设计为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的检修步骤与方法。微视频时间控制在8~10分钟。
2.微视频的制作过程设计
(1)工作情境描述环节。故障案例引入与企业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教师通过抽取任务背景及问题,对关键信息进行处理,设置任务。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具体表现形式有通过网络下载与学习内容相符合的真实案例视频或利用学校设备拍摄真人视频或通过PPT的方式进行语言描述。
(2)认识传感器或执行器环节。通过清晰的图片展示,配以简洁文字说明。
(3)工作原理讲解环节。首先通过动画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工作原理,可能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动画演示完毕,需要再通过ppt对动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加强学生的理解。
(4)故障检修环节。首先对该知识点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检修操作视频再进行演示,方便学生理解操作的规范及意义。
篇3
一、了解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这是活动内容丰富性的决定因素。无论是组织访问英雄模范人物,还是参加商品经济生产活动,或者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欣赏文艺等文化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写信、打电话、拍电报等都可以与课外写作、听说活动结合进行。
(二)是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语文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它不受人数多少、时间长短、地点环境等限制。例如,以活动内容来讲,可从听话、说话、写作等方面组织兴趣活动小组;以人数多少来讲,可按个别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全校的形式开展活动;以活动地点来讲,可组织校内的、校际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给语文课外活动的普遍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教育功能的全面性。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相比,其教育功能更加全面。课外阅读的思维形式多内向,重在个人感知、想象、理解和体验,是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语文课外活动从信息过程来说,主要是吸收和储存信息。从教育目标来看,它是运用知识,发展智力,既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组织活动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
二、丰富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课外活动具有以下几种内容和形式:
(一)、以指导写作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1.写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编写刊物。为了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能力,发挥语文工具的宣传作用,可以组织学生为黑板报、墙报、油印小报、广播站编写稿件,开展编抄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出版小型文学刊物等。2.写作竞赛。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作文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作文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
(二)、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1.朗诵会。朗诵是将静态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朗诵内容可从书刊上遴选,也可由学生自己撰写。所以,举行朗诵会能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和表演才能。朗诵形式有独诵、对诵、集体诵。还有配乐朗诵、化妆朗诵等。2.演说会。演说是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的语言艺术表演形式。演说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社交活动能力。演说会的形式有专题演说;有即兴演说;有化妆演说等。3.故事会。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尤其是中学生。它可以训练口头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文学艺术修养。4.辩论会。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和学校、社会上出现的要闻大事举行辩论会。它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分析是非曲直的思辨能力,养成关心和参与国内外大事讨论的习惯。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活动形式外,还有文艺表演、作品赏析、语文游戏等活动形式。
三、掌握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一)、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1.寓教于乐原则。语文课外活动要做到动中取乐,乐中受教,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2.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评比。教师不要事必躬亲,越厨代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克服不了的困难,当好参谋和顾问。3.校内外结合原则。语文课外活动牵涉到辅导人员、组织领导、活动资金、设备条件等许多问题。在校内要与其它学科活动、班级活动、团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争取家长、班主任、其它任课教师、学生会、校领导的支持。有些活动与兄弟学校、各级团委、文化教育机关、新闻出版单位等部门有联系,需要得到他们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二)、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和步骤。1.认真制定计划。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要列入学校、团队、教研组工作计划。2.是建立组织。先应调查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3.要深入进行临场指导。必要的理论性的集中指导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辅导。如范读、范写、范讲、范演等。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次大的活动和每学期结束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览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四、关注开展活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才观,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这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才能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力量共同献计献策,在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给予支持,把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搞好。
(二)、提高教师素养。课外写作、听说活动的开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全面的要求。教师要扩大知识领域,了解语言文字和其他学科技术的信息,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才能担当起指导的职责。
篇4
关键词:科技创新 农村电网 建设
编者按:国家电力公司农电科技工作会议已于2001年6月召开。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于今后农网应用"四新",提高农网建设水平,加快农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本刊将大力宣传这次会议精神。本期摘编了国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的讲话、经验交流材料和农电工作部李振生主任的大会总结。其它内容将在今后的期刊中陆续进行报道。
1、我国农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全系统共完成投资1227亿元,占下达计划的93.72%。建设和改造35kV、66kV和110kV变电所4618座,主变容量4399万kVA,线路5.2万km,10kV线路64.1万km,低压线路210.3万km,累计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56万台,改造农村台区75.5万个,已有1867个县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竣工县1237个。
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电网共建成110kV变电所4017座,平均每县1.63座,主变压器6416台,容量17693万kVA。35kV变电所16395座,平均每县6.65座,主变压器26865台,容量11820万kVA,10kV配电变压器324万台,容量34458万kVA,110kV线路13万km,35~66kV线路31万km,3~10kV线路275万km,低压线路716万km。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为5669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2.75%。乡、村和农户通电率分别为98.45%、98.23%和98.03%。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吉林省等5个省市实现户户通电;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宁夏等14个省(市、区)实现村村通电。
在我国农村电网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办电初期,由于受缺少规划、缺乏资金等历史条件所限,农村电网比较简陋,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差。"六五"期间,国家提出对农网进行恢复性改造,重点改造了设备陈旧和危及安全的供电设施。"七五"期间,农网改造工作开始从恢复性改造,逐步转为以调整电网布局、进行设备完善化、实施标准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开始探讨农网建设模式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农村变电所小型化近期模式和远期模式。随着农村电力网络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农电系统提出了调度自动化建设的要求,强化了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管理,并开始尝试采用载波、无线为通道,进行具有"两遥"功能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工作。"八五"期间,强调对农村电网的科学化管理,注重电网改造以安全为中心,以节能为重点。为提高农网装备水平,制定了农网新设备开发计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了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等21项产品,及时在农网中推广;县级电网调度被正式列为国家五级调度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逐步达到了实用化要求,在县级电网调度实现科学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网推广新型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10个节电示范县。"九五"期间,农网技术进步工作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实施了《全国农村电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重点解决了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率低、电压质量差的问题,全面推进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网节电工作。 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农网改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1998年,国家提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后,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了技术进步工作。到2000年底,全系统已经建设成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805座,35(66)kV无人值班变电所2295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达标县507个,已有743个县建立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近1000个县建有电力专用通信网络,配网自动化和MIS系统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网架比较坚实、布局比较合理的农村电网,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有较大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同时,积极推行变电所无人值班、配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为保证农网改造工程的建设质量,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各省电力公司在工程的组织实施中,坚持"科技兴网"的思想,认真贯彻工程技术标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将一批成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在农网中,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各单位推广应用"四新"项目达60余项。主要表现为五个特点:一是变电所无人值班开始普及。从"九五"开始的农村变电所无人值班建设,已经发展有常规式、小型化和箱式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户外式、小型化、无人值班模式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优越性。目前农网工程建设改造的变电所大多采用无人值班模式或过渡性方案。二是开关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油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油断路器已被新型带有自具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所替代,灭弧介质也从多油到少油,并逐渐变成SF6或真空式。既减少了运行维护工作量,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三是自动化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对电网的控制能力。调度自动化从"两遥"逐步扩展到"四遥",从简单的变电所监控发展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远方控制和在线管理;县级城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对故障段的隔离,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企业MIS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建设符合我国农村负荷特点的低压配电台区。随着农村配电变压器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多年来影响农网线损的64和73系列配电变压器已经被逐步淘汰,由S7型发展为S9型,现在S11型卷铁芯变压器也已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非晶态合金变、干式变和全密封变压器,以其节能、免维护等特点,逐渐在一些地区挂网运行;农村供电方式形成了单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混合供电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五是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型绝缘集束导线具有线路绝缘化,架设方便、施工造价低等特点,在三相入户尽可能从末端保证三相负荷平衡、降低线损和保证供电安全等方面,与常规建设方案比较,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辽宁、山东、河南等地的使用,其降损、节能、扩容、安全、防窃电等方面呈现良好效果。此外,紧凑型综合配电箱、复合绝缘子、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新型防雷技术和接地体技术、绝缘线架设工艺、箱体架构的防腐、防锈处理技术的推广使用,也为提高农网改造和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贴于 3、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农网建设水平
作为在电力基础产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改造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为方向,以建设开放型、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为基础,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带动战略。
农村电网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面临的建设和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农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是今后农电工作的重要任务。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在农网建设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这次农网改造工程,由于国家投入巨资,解决了多年来农网发展中的一些紧迫问题,提高了电网的整体实力。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在制定计划,确定方案,安排资金,以及工程组织建设等方面,把技术进步与创新放到突出位置。
第二,加快制定和实施农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指导下,有关部门还组织制定了《农村电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农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公司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思路,认真制定本地区农电"十五"科技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
第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农网建设技术原则。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在农网建设技术标准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农网的建设标准问题,我们必须统一一个认识,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力求先进。因此,各单位在农网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工程造价、技术标准等因素,注重设备技术含量,制定符合实际的农网建设技术原则。
篇5
关键词:活动课 学习现状 教学 对策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篇6
制作动画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角色创建,这既是动画创作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又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动画角色的创建往往关系到整部片子的成与败,制片人员对于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下面我们就以电教片《小香猪饲养》中如何创建添加“小猪解说员”这个角色为例,介绍有关创建动画角色的一些基本方法。笔者利用的软件是Flash 8.0,这主要是因为该软件不仅具有绘画和创建动画等功能,而且其简便快捷的操作性也更容易被初学者所掌握。
角色的造型设计
动画的角色许多是人以外的动物或其他生物,因为在动画中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人类的行为,所以大多数动画形象是拟人化的角色,而其设计要点自然也要遵从于这种拟人化的要求。因此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一般都是按人物的性格进行分类的,比如可爱型、机智型、莽撞型、慈爱型、阴险型等等。作为电教片,常用的角色特征主要是可爱型和机智型两种,它们的设计特点分别是:可爱型角色要有大大的脑袋,高前额,小耳朵,偏低的眼位线,较宽的眼眶,小鼻子小嘴,梨形身体圆小肚子,手臂短小肥胖圆润,手腕部略细,手指小而圆,大腿与臀部连为一体,小腿短而圆,脚形小而圆等;而机智型的角色设计要注意脑袋不能太大,脖子要细而长、溜肩、小肚子下垂,脚掌要硕大些,前额较低,眼珠放在侧下位,面部表情也要设计得夸张些。
在《小香猪饲养》中,“小猪解说员”就属于可爱型的角色设计,一方面与其生物本身的形象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也更贴近“解说员”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在动作设计上,由于解说员这种职业的角色动作不能太夸张,所以动作设计比较文雅,有微笑、眨眼、说话、抬手等动作。
角色的制作方法
角色的造型设计完成后,就进入到制作环节。角色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启动Flash,新建文件,然后绘制一个小猪造型。
小猪的造型比较复杂,需要分图层来绘制,在Flash中,位于上面的图层可以把下面的图层盖住,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在Flas的第一帧分层来绘制小猪造型。
先绘制小猪头部――头部由面部和五官构成,我们先在图层1中画面部和耳朵:使用椭圆工具 ,调整颜色为放射状渐变(浅粉色到深粉色)绘制一个椭圆作为小猪的面部。然后使用钢笔工具勾勒小猪耳朵的形状,最后调整小猪面部和耳朵的位置和层次,如图1。
然后,我们在小猪面部层(即图层1)上,新建一层,名称为图层2,在图层2中添加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也使用椭圆工具和钢笔工具绘制),这样,图层2遮盖在图层1上,得到如图2的图形。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微笑的小猪的头部造型。
下面我们继续完成小猪的身体造型,新建图层3,将其拖动到头部图层1的下方,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小猪的四肢和身体的轮廓,这里主要注重四肢的绘制,因为身体部分等一下还需要绘制连衣裙的图形遮盖在上面,所以可以先大略地用直线连接,注意身体不要画得过大,因为是夸张的卡通形象,所以头部和身体高度各占二分之一,如图3。
最后,在身体造型层(即图层3)上新建图层4,使用钢笔工具绘制粉色连衣裙和小猪的手脚部分,最后完成小猪造型如图4。
角色的动画制作
角色的静态造型完成了,可怎么才能使它动起来呢?Flash中,使用“帧”来制作动画,所以,我们要在动画中加入多个帧,这样画面就可以动起来了。
下面制作小猪眨眼的动画,在每个图层的第5帧位置,按下键盘上的F6键插入关键帧,然后选中第5帧中小猪的眼睛,使用变形工具 让睁开的眼睛变为扁扁的半闭眼睛如图5。
在每个图层的第6帧位置按F6键插入关键帧,在第6帧修改小猪眼睛为全闭如图6。
在每个图层的第7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修改小猪眼睛为半睁开,其实半睁开的眼睛和半闭眼睛图形是一样的,可以用复制的方法把第5帧中小猪半闭眼睛复制到第7帧。
最后,在每个图层的第8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把小猪眼睛改回睁开状态,可以复制第1帧的图形到第8帧。
现在,按下Ctrl+回车键,就可以预览小猪眨眼的动画效果了。
同理,继续在第10帧、11帧、12帧制作小猪张嘴说话的图形,这样在小猪解说员眨了一下眼睛之后就开始解说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修改小猪的肢体动作,比如制作小猪抬手的动作如图7。
这样,小猪解说员的眨眼、说话、抬手动作都完成了。
如果想重复一个动作,比如“说话”这个动作,可以把嘴巴一张一合的动画制作称为一个影片剪辑,并在动画的主场景中适量增加帧数,这样,影片剪辑可以在动画中重复播放,就形成了小猪解说员不停地说话的效果。
本文因篇幅所限,只讲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如果在实际制作中需要更多的角色动作,可以参考上面的几个例子,用增加关键帧的方法去设计制作角色的其他动作。制作完毕后就可以输出动画了。Flash默认输出格式为swf格式,如果要将动画插入到电教课件中,还需要对该格式进行转换,由于这类转换格式的软件操作起来都很便捷,所以对此笔者不再赘述。
篇7
一 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 保证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
1.自读自悟。
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具有灵活方便、自主性强等特点,因此深受师生欢迎。但是若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孩子们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如果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当,还会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也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如为他们推荐适当的读物,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讨论、辩论活动等。
2.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还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天的课外阅读课时间,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每背完十首古诗也加一颗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校内蔚然成风。
3.在扩散性阅读中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密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辨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4.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我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校园童话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三 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所有年级均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向实验班级全面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外,还倡导各班建立了"小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5.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印制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记忆的碎片》,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收获与困惑
篇8
一、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乐于课外探究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小学各学科教学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科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针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学科不能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过高,该课程教学以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前提,由引到放,进行逐步培养。尤其是作为学生学习引领者的教师,其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更要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深化往往便 能成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良好素材。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提前筛选,确定其中哪些是学生比较容易完成的,哪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进行《测量水的温度》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还未理解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说:“热水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会逐渐变成冷水,若再将冷水长期放置,水温会降低到零下许多度吗?”也有的学生会问:“冰水、温水、热水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后,哪种水的温度会最高呢?”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能形成很好的课外探究题目。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课外探究问题,定能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效果。当然,并非所有学生在最初阶段便对探究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采取竞争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均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并渴望得到同学以及教师的肯定。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探究活动,让生活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保持学生课外探究热情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无论是课堂探究或是课外探究,教师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小学生因其年龄特性,普遍存在兴趣持久性不强、意志薄弱等现象,加之其本身受知识水平与技能的限制,致使许多问题以其个人能力根本无法深入区域研究。尤其是对于部分需要长时间探究的活动,即便有了良好的开端,之后也很难保持持续探究的热情。对此,教师应积极思考并根据活动进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月相的过程中,由于该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小学生本身的兴趣持久性不强,对此,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在班级中贴各类的温情提示语,如今晚你看到月亮的吗?前晚的月亮与昨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今晚的月亮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持续观察的动力。
三、倾心指导,提升课外探究质效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并非指望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是希望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控力与意志力。因此,为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还应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例如,在进行《生态瓶》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制作生态瓶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过段时间后带来自己的制作成果。一星期后,班级中只有一位学生带来了相对较为符合要求的生态瓶,且里面除了一根水草和一条小鱼外别无他物。经了解后,教师发现是因自身的疏忽而导致了学生未能完成这项任务。具体是因为学生课后都回到自己家中,而家中很难找到水草、小鱼等。对此,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并重新制定了课后任务,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让资源共享,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还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篇9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设计 情境性、启发性、探究性、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情境性
“情境性”主要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通过学生的真实生活选取教学内容,设计于此相应的教学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地组织。这个“情境”既要体现真实性,又要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地筛选和处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活动要素包括:“讨论”、“现场活动”、“反思”与“表现”,教师的指导要素包括:“倾听”、“观察”与“引导”,这些要素要通过一个中心情境来展开,通过一定的活动步骤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情境进行处理、组织和呈现,同时要安排“讨论”、“现场活动”、“反思和表现”等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的引导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场反应而进行的。良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升华自我和提高实践能力。
“讨论”基本上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发思维的过程,讨论过程的问题设计是学生进行有效讨论的基础。讨论的问题始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和做法,同时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阶段。讨论的问题最终要摆脱教师的控制,达到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内化。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步骤时教师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是对学生问题的有效引导而不是控制,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动力,达到讨论过程中新思想和新问题产生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水平。教师要避免讨论脱离主题和没有效率,过多地控制学生讨论的空间和内容,限制学生思想的发挥。
现场活动的设计要提前准备好素材和情景步骤,同时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现场活动要以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为主要目的。教师要设计问题的逻辑展开过程,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序的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但是问题的设计要注意留有生成性的空间,以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和实践,以利于形成创造思维和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内容和方法的启发性和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追求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的实现。这就决定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的、表现性的、过程性的和开放性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内容和方法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这门课程试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升自我的能力、兴趣、爱好等品质。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性“需要伴随着教师表现出来的同样的兴趣感、信任、鼓励和帮助,有了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积极的东西,学生就会更有信心克服发现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恐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把学习的前提建立在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好奇心之上,让学生在一种问题情境下,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下,探究生活中的一些主题,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活动。所以,它的教学设计要通过情境性和启发性的内容和方法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激情,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探究活动,进行创造性的理性思考,产生各种各样的精彩观念、思想以至于产品。在这门课程里,教师们要形成一种教学艺术,慢慢“引导学生,倾听学生头脑里汩汩不休涌奔的新主意、新想法,这种倾听的过程,就是在亲身感受和见证学生智力成长的节奏感。这种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和内容,有些是外人无法感受和体会的,无法展现和复演的过程,但它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谛所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要体现以“问题”为导引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过程取向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问题为牵引,达到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再创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如爬山,问题的设计好比实现到达是每一个风景点的方法,我们的设想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到达一个一个的风景点,而最终到达终点。问题导引的教学过程就是寻找方法到达终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步骤通过一系列问题展开,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要素来达成和实现。
篇10
关键词: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功能;停电现象;电能;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121-02
1 目前停电时间采集模式的现状
目前对于客户停电时间的采集主要是在设备停电之后进行,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配电网系统中发起停电时间的工单,并通过营配信息集成平台送至各个营销系统之中,以此来生成相应的停电统计报表,将停电的时间以及事件都以手工的形式进行录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在停电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人工处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录入错误或是遗漏的现象,这样无法对客户停电时间以及原因进行系统的记录,导致相关供电企业无法很好地进行管理控制。另外,目前所应用的停电时间自动化采集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对电网运行进行监测,可以对停电进行警告,但是对于停电事件却无法进行合理的判断,这样使得供电企业无法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以,要建立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系统,计量自动化终端采集的停电信息数据,准确性好,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中时间录入错误的情况出现,同时,当营销系统中出现各种停电事故时,利用计量自动化终端能够直接发送停电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停电时间信息的准确性。
2 客户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功能的建设推广
2.1 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在客户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系统建设之前,一定要明确各个部门所负责的工作职能:(1)市场营销部门是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分解下达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综合指标,统计、上报客户停电时间指标完成情况;对限电和其他停电指标的审核、执行和完成情况负责;(2)生产设备管理部门,主要是完善停电故障抢修流程以及事件的记录,对故障停电指标进行整合;(3)调度部门,该部门主要是配合开展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工作,对停电的计划进行管理,制定并且一些停电计划书。同时也负责统计停电以及延时复电的数据,将其送至营销部门进行统计;(4)信息部门,主要开展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建设开发营销营配信息平台,为客户停电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5)客服中心主要对停电事件进行跟踪服务,对各类停电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与监控;(6)计量中心,主要是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及运维管理部门,为客户终端停电时间提供技术支持。
2.2 系统建设的标准
2.2.1 实现客户停电时间各项指标的自动统计上传。首先应对停电信息进行采集,由调度部门来采集相关中高压客户计划停电的数据信息,对于低压客户主要是由供电所负责采集。调度部门采集中、高压客户停电数据之后,将其录入配电网生产系统,然后将数据传输到营销信息系统中,并且将其记录在内。而供电所则是采集低压客户停电数据,直接在相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中记录。其中所采集的停电数据包括按计划停送电事件、实际的停送电事件以及各种停电的原因等。然后是对各项停电的统计进行分析,建立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且能够与配电网生产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互通,从而形成完善的客户停电时间统计体系,对客户停电时间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
2.2.2 实现终端客户停电时间自动采集。主要是利用计量自动化终端自动采集以及主站处理的功能来对停电信息进行自动化的采集,并且对其进行逻辑判断,使计量自动化系统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比,实现停电信息的查询。
2.2.3 完善工作机制。各个区域将停电的事件及原因进行收集,并将其录入到相关的管理系统中,各种监控与统计的信息都要进行录入处理。客户服务中心将这些停电的类型进行收集分析并对其监控,统计相应的客户停电的各类指标,将整理的数据送至上级部门。
2.3 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系统的建设方案
要能够制定客户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的技术方案,以此来进行客户停电事件的自动化采集,同时也进行客户停电时间的自动化统计。对于前者,主要是为了解决客户停电事件来源分散的问题,对各类的停电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了解停电的源系统,并且利用营配信息集成,来实现营销管理部门、设备生产部门以及调度中心的信息共享,采集各种类型的停电事件。对各类的停电事件进行分析,利用信息系统,与营销客户档案信息实现共享,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停电时间的自动化统计,主要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并且根据终端的停电信息进行数据的统计。利用计量自动化开发终端来对停电的信息进行采集,将各种人工信息以及停电的记录进行匹配核对,以此来查看客户停电时间数据是否正确。
图1 停电信息整体逻辑判断方案
2.4 计量自动化终端状态的检查
2.4.1 规范自动化终端的版本。由于终端的版本不同,所以,对终端的类型以及相关的生产厂家等进行严格的分类,有些版本比较好的终端,可以在信号弱以及电池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终端停电事件的储存,能够保证数据采集信息的准确率。此外,要对各种终端进行试验分析,以此来确定出采集方式,以实时采集与非实时采集的方式来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4.2 利用营配信息集成进行停电事件的采集。在停电时间统计中的关键是对停电信息的实时共享,利用营配信息的集成来对停电事件进行采集可以有效地保证停电事件信息采集的全面性,满足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需求。另外,要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客户停电信息池,使停电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性的交换,从而为客户停电的监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5 完善相关的匹配规则
完善相关的匹配规则可以有效地保证停电数据的自动整合,将客户的编号当作匹配的标识,使计量自动化采集的停电客户与10kV停电的事故相互匹配,在与10kV的故障以及限电进行匹配时,计量自动化采集的时间信息与实际停电事件时间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30分钟。
2.6 对于停电状态的实时监控
计量自动化系统将采集到的客户的停复电信息传递到停电池,同时与停电池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匹配,以此来对异常的停电状态进行告警与监控。在所有的信息传递到停电池中时,停电池将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寻求相应的匹配信息,若是寻求不到匹配信息,将会进行告警提示。对于异常停电,必须要能够按照快速的复电流程进行抢修,并且利用系统生成相应的清单。
2.7 加强对复电过程的实施监控
系统对停电池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测到的客户停复电信息以及计划时间进行对比,并且对一些推迟执行以及延期复电等现象进行监控,将各类数据传输到相关部门。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对客户停复电信息以及对故障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若是没有收到客户复电信息,那么将会自动地发放停复电清单,提醒其及时进行处理。
2.8 加强对低压停电的管理
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对停电信息的采集为基础,来提升对低压电力系统的停电统计水平,利用营配信息集成,加强对低压停电时间统计的相关应用。首先要能够在营销系统中,设置低压停电录入窗口,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提前将停电信息录入,并且能够及时地通知客户。其次是能够及时地在复电系统中采集相应的故障停电事件,能够根据规定,使抢修人员能够及时地在复电系统中录入相应的低压故障的影响客户数。
3 结语
对客户停电时间进行自动化的统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停电管理工作的效率,利用营配信息集成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对客户停电事件以及时间进行自动化的监控与统计,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并能够及时地对故障进行抢修,保证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瞿海妮,刘建清.国内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比较分析[J].华东电力,2011,1(1).
[2] 宋云亭,张东霞,吴俊玲,等.国内外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比分析[J].电网技术,2012,2(2).
[3] 马发轩.构建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系统实现停电管理自动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1).
[4] 方秀珍,刘佳.浅谈营配信息一体化对线损管理的促进作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