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6 21:3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动机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机拖动 教学实践 反思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24-03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Learn-ing),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滋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最理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生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和解答疑难问题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积极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训环节多、涉及专业多、应用范围广、控制电器种类繁多、控制过程复杂等特点。但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好动、厌倦枯燥说教等特点,很多学生碰到陌生的、抽象的专业知识就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厌学。其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来设定的,而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不符合人类对知识和技能的科学认知规律,不能直接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为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和同事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依照“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创新职教理念,完成了教改课题立项,开展对中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下面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原则
1. 项目应具有实用性。项目设计应建立在对企业的深入调查基础上,开发具有企业真实性的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
2. 项目可操作性强。无论项目设计得多么巧妙、有价值,如果无法购买相关的设备,或无法从企业得到相应的支持,这样的项目就是无效的,因而要求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3. 项目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应围绕项目组织课程展开,若无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
4. 项目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实际用处,若它与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或将来就业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便有了向该项目挑战的兴趣。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电机加工实训基地设计出了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电机拖动项目:电能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综合车床电气故障维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相关知识学习。(1)项目背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本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达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后,可以为机床综合实训奠定良好基础,为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提供重要保证。(2)教师讲授。教师先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以启发、够用为主,在接下来的整个项目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逐层展开,穿插讲授。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协助学生。(3)明确任务。学生收集机床电气原理图、使用说明书、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的方法、了解电工技术规范、熟悉工具(万用表的使用)、能说明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按图接线、会排除故障。(4)实地参观机床的控制柜,观察各种电器及接线布局,介绍各电器的名称、性能,观看仿真教学片。
2. 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订人员分工计划、装配计划、工作标准、工作记录表、检测报告表,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包括元器件的型号、价格、参数等)并分组讨论。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工作计划中的缺陷,评估项目计划能否满足预算目标,是否能降低成本。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经过汇总和修改,教师将完整的工作标准公示,要求学生按要求执行。学生组成采购团队按材料清单采购元器件,教师需对采购过程协助把关。
3. 实施工作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工具,自行商讨小组分工,按正确的计划进行工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适当协助。例如,当遇到电机只能正转不能反转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索,不断调试和运行。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拥有成就感,激发其探索精神。实施工作计划的场所是在配备有多媒体的电学综合实训室,教师要提供课件、仿真软件、自测题、闯关游戏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成果检查、评估。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对整个项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工作标准对本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如线路布线的正确性、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将小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参观、讨论,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可以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由各小组进行汇报,专家和教师提问,小组负责相关内容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掌握更加透彻,从不同角度审查自已,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情感目标。
二、对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将二者紧密有机结合起来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师队伍,特别需要的是掌握产业链的关键能力的教师。目前,各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仍是高校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难以胜任项目教学工作。一方面,来自企事业和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少,而且不稳定,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尽管教育职能部门重视教师培训,但专业对口率不高,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地点从学校到学校,严重脱离企业环境,教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建立培训基地,对各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时间可以安排一周、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除进行技术实践外,还应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编写教材、开发新产品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评判,使教师的校企实践经验更丰富。
(二)场地、设备、耗材和辅导的问题
要保证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学场所具有教学、实验、实训、岗位学习、技能鉴定、教师工作站等功能,这与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分割,与学生在几个场所之间“来去匆匆”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场地小、学生拥挤、纪律难管、设备不充足、耗材不能及时增添、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课程要求的实训室,并增加教学耗材的经费设入。此外,对于30人以上的班级,要配备两名教师。
(三)教学考核设计缺乏企业视角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过于注重评价的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反馈与激励的功能。项目教学法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教学考核内容设计是填一些表格,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缺乏企业视角的评价。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考核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有效的口头沟通、协调安排、指导他人、设备选择安装、疑难排解、操作和控制、设备维护、材料管理、时间管理等。
(四)缺乏学生参与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在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案的订制、接线图的绘制、实训器材和工具的采购、评价考核表的设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一个小组中,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包揽了大部分工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无所事事,教师要做好人员的合理分配,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较好的和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相互配合。对于暂时不能跟上进度的学生,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补习相关知识,还可以选派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项目的考核也应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这样,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
(五)项目教学资源微观开发严重不足
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微观开发包括理实一体化的教案设计、项目化教材、课件、录像、图片、案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企业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项目任务书等。目前存在不足方面比较多,如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不够充分,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项目教学档案及成果展览不够丰富;沿用学科制的教案格式;考核方案随意性大;企业资料缺乏。从教材的角度来讲,大部分项目课程缺乏与本校校情的配套教材,教材的内容、体系与项目教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项目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知识点简明扼要,够用即可;要重视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由于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学习材料工作页应注意图文并茂,设计学生做笔记和作业的空白处,方便学生笔记和练习,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采取“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提高,这对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推行“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倡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中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些探索只能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潘玉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张华燕.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5]关金华,徐刚.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3〕44号)
篇2
关键词:微课 微视频
一、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的微课程大纲设计
1.微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习项目包括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元件检修、电控发动机进气系统元件检修、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元件检修、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元件检修等。知识点的选择一定要覆盖某系统的重点,通过一系列知识点的微视频学习可以理解掌握该系统。
2.微课程知识点的重要性
该知识点一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学习难点,具体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1)难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深奥,教师对学生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把握不准确,讲解的内容深度难以掌控。造成学生虽有动手能力,但是理论基础太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难演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现场实物演示。但是有些实物由于自身结构或安装位置等原因,现场演示有难度。
(3)难匹配。教材与一体化学习任务不能匹配,通过微视频把该知识点的精髓加以提炼规范,为任课教师提供指导标准。
3.微课程知识点的代表性
该知识点是某一类传感器或执行器的代表,通过把该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在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点时可以借助该视频。比如汽车有很多温度类型传感器,教师就选择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修制作成微视频作为代表。
4.微课程知识点的先进性
由于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点的选择一定是当前的主流技术,至少3年内不会被淘汰,因为汽车整车的升级换代一般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
5.微课程知识点的可开发性
该知识点在视频拍摄中难度适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资源。如果视频拍摄难度过大,会造成成本过高或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挫折感,不利于微视频的系列开发。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的微课程知识点选择如下:
丰田花冠电动汽油泵检修、油泵控制电路检修、喷油器检修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修、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检修、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电子节气门检修、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修、丰田可变进气正时系统检修、别克凯越怠速步进电机检修、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检修、霍尔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修、压电式爆震传感器检修、丰田花冠“1缸失火故障”检修、别克凯越高压火弱故障检修、废气再循环检修、氧传感器检修、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检修、燃油计量单元故障检修。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的微视频设计过程
1.微视频知识点的内容选取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一体化课程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大致分为“传感器、执行器的检修”或“具体故障的排除”2种类型。“传感器、执行器检修”类型的微视频内容设计为传感器或执行器的认识、工作原理、检修步骤与方法,对应教学目标的3个层次;“具体故障的排除”类型微视频内容设计为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的检修步骤与方法。微视频时间控制在8~10分钟。
2.微视频的制作过程设计
(1)工作情境描述环节。故障案例引入与企业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教师通过抽取任务背景及问题,对关键信息进行处理,设置任务。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具体表现形式有通过网络下载与学习内容相符合的真实案例视频或利用学校设备拍摄真人视频或通过PPT的方式进行语言描述。
(2)认识传感器或执行器环节。通过清晰的图片展示,配以简洁文字说明。
(3)工作原理讲解环节。首先通过动画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工作原理,可能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动画演示完毕,需要再通过ppt对动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加强学生的理解。
(4)故障检修环节。首先对该知识点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检修操作视频再进行演示,方便学生理解操作的规范及意义。
篇3
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虽然说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活动,但却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因为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活动能力是有限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智力支持、知识能力和经验意识等,都必须以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为基础。所以,学校内的课堂教学便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这并不是说这是课堂教学的重复和再现,而是课堂的拓展与深化。我在组织探讨植物根的作用时,让学生回家开展了一次小调查:“植物的根最多有多少条?”学生回家后,很有兴趣地进行了考查实践。有的认为小麦的根最多,有几百条;有的认为大树的根最多,可达几千条……最后,由老师组织了一次小讲座:植物的根很多,一棵只生长了一年的苹果幼苗,它根竟有38000多条;一棵长到八片叶的玉米,需要总数达到8000到10000多条;一棵生长茂盛的小麦,它的根可以达到70000多条,总长度可以达到10公里;一条黑麦的根约有1400多万条,占地约226平方米,根的总长度可以达到600公里……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根的作用”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探求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知识的深厚兴趣。
这样的活动很多,我们结合语文《曹冲称象》一文,提出寻求称象的另一方法:有的学生在学习了动滑轮和静滑轮的基础上提出,用动滑轮和静滑轮来称。因为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这样多用几个滑轮装置,不就将大象给称了起来吗?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大胆的创造构思,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二、注意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挖掘教育题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打破了狭小的校园空间,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导他们观察社会、体验社会,就是为学生的后天多种发展提供可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获得成功打下较宽的发展基础。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从课程上学来的,而是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捕获的机遇和灵感。家庭和社会可以说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创造内涵。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是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我们学校的学生曾有一段时间谈论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村里来了一位“江湖医生”,说能喷水诊病,他首先在病人的肚皮上涂了一些水,然后吸一口水猛地往肚皮上喷去,不一会病人的肚皮上就出现了斑斑红点。这里,他便向周围的人群大肆鼓吹其神功,进而推销其灵药。我发现以后,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来一些石蕊试液和一杯水,在水中加了食醋,然后将水滴入石蕊试液当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引导他们对所讲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江湖医生的真正面目。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加强了对风云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加强对科学技术及其产品改进方法的创造和研究,进行了诸如“做饭时为什么要加水”、“牛在休息时嘴为什么还要动”、“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等科学知识的探索,解决了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与困惑,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杨振宁博士的美国老师曾告诉我们一个“每天产生10个新想法”的学习方法,不是注重现成原则,而是注重新的现象,总在发问与探索,“每天产生10个新想法”,也许其中9个都是错误的,然而面对困境,永远自信,永不退缩,如果每天能有一个正确的新想法就不得了。所以,我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一是信息量要大要新;二是既源于学生的书本又要高于书本,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从生活中、书本中、网络中提取;三是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点、热点、盲点来编排;四是有些内容要求掌握,有些内容则要求了解、知晓。整个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完整的、系统的模式,执教者根据每块的内容体系和要求,创造性地选择材料,编排内容,不断刷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篇4
关键词:科技创新 农村电网 建设
编者按:国家电力公司农电科技工作会议已于2001年6月召开。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于今后农网应用"四新",提高农网建设水平,加快农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本刊将大力宣传这次会议精神。本期摘编了国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的讲话、经验交流材料和农电工作部李振生主任的大会总结。其它内容将在今后的期刊中陆续进行报道。
1、我国农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全系统共完成投资1227亿元,占下达计划的93.72%。建设和改造35kV、66kV和110kV变电所4618座,主变容量4399万kVA,线路5.2万km,10kV线路64.1万km,低压线路210.3万km,累计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56万台,改造农村台区75.5万个,已有1867个县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竣工县1237个。
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电网共建成110kV变电所4017座,平均每县1.63座,主变压器6416台,容量17693万kVA。35kV变电所16395座,平均每县6.65座,主变压器26865台,容量11820万kVA,10kV配电变压器324万台,容量34458万kVA,110kV线路13万km,35~66kV线路31万km,3~10kV线路275万km,低压线路716万km。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为5669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2.75%。乡、村和农户通电率分别为98.45%、98.23%和98.03%。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吉林省等5个省市实现户户通电;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宁夏等14个省(市、区)实现村村通电。
在我国农村电网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办电初期,由于受缺少规划、缺乏资金等历史条件所限,农村电网比较简陋,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差。"六五"期间,国家提出对农网进行恢复性改造,重点改造了设备陈旧和危及安全的供电设施。"七五"期间,农网改造工作开始从恢复性改造,逐步转为以调整电网布局、进行设备完善化、实施标准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开始探讨农网建设模式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农村变电所小型化近期模式和远期模式。随着农村电力网络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农电系统提出了调度自动化建设的要求,强化了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管理,并开始尝试采用载波、无线为通道,进行具有"两遥"功能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工作。"八五"期间,强调对农村电网的科学化管理,注重电网改造以安全为中心,以节能为重点。为提高农网装备水平,制定了农网新设备开发计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了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等21项产品,及时在农网中推广;县级电网调度被正式列为国家五级调度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逐步达到了实用化要求,在县级电网调度实现科学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网推广新型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10个节电示范县。"九五"期间,农网技术进步工作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实施了《全国农村电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重点解决了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率低、电压质量差的问题,全面推进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网节电工作。 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农网改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1998年,国家提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后,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了技术进步工作。到2000年底,全系统已经建设成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805座,35(66)kV无人值班变电所2295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达标县507个,已有743个县建立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近1000个县建有电力专用通信网络,配网自动化和MIS系统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网架比较坚实、布局比较合理的农村电网,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有较大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同时,积极推行变电所无人值班、配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为保证农网改造工程的建设质量,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各省电力公司在工程的组织实施中,坚持"科技兴网"的思想,认真贯彻工程技术标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将一批成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在农网中,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各单位推广应用"四新"项目达60余项。主要表现为五个特点:一是变电所无人值班开始普及。从"九五"开始的农村变电所无人值班建设,已经发展有常规式、小型化和箱式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户外式、小型化、无人值班模式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优越性。目前农网工程建设改造的变电所大多采用无人值班模式或过渡性方案。二是开关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油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油断路器已被新型带有自具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所替代,灭弧介质也从多油到少油,并逐渐变成SF6或真空式。既减少了运行维护工作量,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三是自动化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对电网的控制能力。调度自动化从"两遥"逐步扩展到"四遥",从简单的变电所监控发展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远方控制和在线管理;县级城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对故障段的隔离,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企业MIS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建设符合我国农村负荷特点的低压配电台区。随着农村配电变压器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多年来影响农网线损的64和73系列配电变压器已经被逐步淘汰,由S7型发展为S9型,现在S11型卷铁芯变压器也已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非晶态合金变、干式变和全密封变压器,以其节能、免维护等特点,逐渐在一些地区挂网运行;农村供电方式形成了单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混合供电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五是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型绝缘集束导线具有线路绝缘化,架设方便、施工造价低等特点,在三相入户尽可能从末端保证三相负荷平衡、降低线损和保证供电安全等方面,与常规建设方案比较,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辽宁、山东、河南等地的使用,其降损、节能、扩容、安全、防窃电等方面呈现良好效果。此外,紧凑型综合配电箱、复合绝缘子、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新型防雷技术和接地体技术、绝缘线架设工艺、箱体架构的防腐、防锈处理技术的推广使用,也为提高农网改造和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贴于 3、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农网建设水平
作为在电力基础产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改造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为方向,以建设开放型、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为基础,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带动战略。
农村电网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面临的建设和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农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是今后农电工作的重要任务。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在农网建设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这次农网改造工程,由于国家投入巨资,解决了多年来农网发展中的一些紧迫问题,提高了电网的整体实力。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在制定计划,确定方案,安排资金,以及工程组织建设等方面,把技术进步与创新放到突出位置。
第二,加快制定和实施农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指导下,有关部门还组织制定了《农村电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农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公司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思路,认真制定本地区农电"十五"科技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
第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农网建设技术原则。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在农网建设技术标准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农网的建设标准问题,我们必须统一一个认识,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力求先进。因此,各单位在农网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工程造价、技术标准等因素,注重设备技术含量,制定符合实际的农网建设技术原则。
篇5
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多样,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实效。但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就如何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影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客观的场地原因
我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项目,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及季节、气候的变化而调整。我校学生人数多,场地少,如何合理组织好活动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大课间活动内容选择要尽量控制在小场地,如:跳校园舞、跳绳、原地纵跳、俯卧撑、跑步、立定跳远等,还有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按兴趣分组的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及效果。
2.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有的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教育不够,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够。例如:学生用脚踢篮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跳大绳时,绳子打到头上、身上或眼镜上;攻城时,把别人的衣服扯烂或把脸挖伤等等。
3.校本化实施不够深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我校的经济投入有着差异,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设计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动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设计练习内容时,应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本市特点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开发适合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部分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4.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我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问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熏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进程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上作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做到学习和锻炼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在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建议,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工作。
篇6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课间;实施方法
初中生的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发育正处于旺盛阶段,根据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特点,应制订适宜的课间锻炼计划。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大课间的作用,从全局考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对此笔者有几点认识。
一、搞好宣传,强化体育大课间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应普及阳光体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和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应该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安排的课程表中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应该以大课间为辐射点,做好整体工作,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领导支持,政策倾向,学生和教师全体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把握教育方向,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完成教育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该有一个主管体育大课间的校长,主要负责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制订以及平时督查工作,要求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实施人员,检查每个大课间教师的工作量与考评工作。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计划的实施者,在每天的活动中具体实施学校的大课间工作计划,尤其是班主任要协调好体育教师和学生以及每个大课间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制订的活动方案,准备好大课间活动的场地、器材等。同时,体育教师要制订好每个大课间的活动计划,达到的目标和活动的具体内容、考核和评价标准等。在一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中,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体育教师的参与,整个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不知道该如何开展,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技术指导,如果没有班主任的参与,大课间活动也很难有效展开。为了使大课间活动富有成效,达到预期目标,学校在制订计划和考核班级中要详细指出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相信,只要计划制订好,平时管理到位,大课间的活动质量肯定会提高。
二、积极发动,促进大课间活动发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塑造起到关键的作用。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有一个氛围,通过这种高涨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程度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兴趣也不一定相同。所以,要使那么多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前期的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开展大课间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积极发动。具体的措施是:先制订一个表格,让学生对一些喜爱的体育活动进行选择,然后进行班级分组或者年级分组。如有的学生喜欢体操,有的喜欢足球等等。学校按照不同的年级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人数进行合理的分组活动。这样,就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课间的体育锻炼中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使大课间区别于以往的课间操活动,其生命力在于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同时,体育教师和体育组可以创新一些活动。
三、加强管理,保障活动有效、安全
学校的教学工作的首要保证是安全,体育教育工作尤为如此。一个学校重视体育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安全工作。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全体学生集体活动,人多,更应重视安全教育。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在体育大课间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强行贯彻,做到安全有效管理。管理者要把安全放到首位,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并做到有效管理。管理者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明确职责,管理到位,切忌开展放羊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贯彻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出发,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出发,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成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活动类体育课,既有必要,又有现实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大课间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思静.初中大课间操体育的开展对策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2(4).
篇7
关键词:课程群建设;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改革
一、引 言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及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各高校总体的改革思路已从过去偏重理论教学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逐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优良的专业人才变化。随着培养目标的调整,课程体系的建设则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骨干课,本身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国内很多高校部分学科如信号处理、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设置过程中不分课程重点和课程间联系、仅仅按照专业单一设置课程的缺点,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课程群建设思路,一方面可以突出专业重点,使得学生对本专业各个方向认识更加明晰;一方面将专业课程内容得到优化与整合,减少课时,使得学生用最少时间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同样,也可以尝试将课程群建设思路引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中去。
二、课程群建设思路简介
课程群建设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课程体系建设主体思路,起始于北京理工大学“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群建设主要注重“课群”的建设,“课群”的内涵如文献[2]主要分为以下五种:(1)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相互间可构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整合的课程;(2)以专业某方向中一门或是一门以上重点课程为基础,与相关或是相近的课程组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式的课程群体;(3)若干门彼此独立而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4)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或是互补的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群;(5)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间有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针对目前电力系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第一种课程群内涵整合课程体系比较可行与合理。
三、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课时减少与教学内容不变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正在向建设应用型大学方向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增加实验课和实训课程的课时,而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课课时会大为减少,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点和内容却没有明确删减,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往往不能展开讲解,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利的[3]。
2.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特点决定其难度很大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主要讲解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时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基本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分稳定性分析计算等。这门课程与很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如电路、电机学等联系密切,又是后续专业课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学生扎实地学好前续课程是学好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最基本的前提;另外,电力系统分析具有具有理论深、内容多,概念多、计算量大、计算复杂等特点[4],而且分析过程多采用数学算法、对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这样,绝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就是很难,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概念和思路模糊,对整个教学内容都不理解,课堂听不懂,课下看不会,进而放弃这门课程学习的现象。
3.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亟待加强
教学团队优良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效果的基本保证,特别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培养是学科建设长期、稳定、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主要依靠教学过程经验积累和参与科研项目这两种方式,教师基本被禁锢在教室与实验室之间,这样很容易产生教学内容陈旧、教师照本宣科、科研与生产脱节、教师视野狭窄、学生想学和教师所教的内容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既影响了教师能力进一步提高,又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四、电力系统课程群建设整体方案
破解以上难题需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做系统性、创新性的改革,下面从三方面介绍课程群建设整体方案。
1.突出课程性质、建立课程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覆盖了强电与弱电的所有课程,还涉及到物理学中较难的电磁场理论等理论课程。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让学生对这些课程都做系统性学习是不现实的,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同,有些学生对弱电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强电方面的课程感兴趣,往往是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动力大、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学习效果也好。那么,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按照课程性质将课程归入不同方向,按照方向来建立课程群;即每个方向对应一定数量关联度大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形成一个课程群,该群中的课程作为该方向的必修专业课,而其它群中的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这样既突出了专业方向的重点,使学生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负担。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可以按照下图1-2将课程分类建立课程群。
篇8
一、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乐于课外探究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小学各学科教学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科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针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学科不能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过高,该课程教学以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前提,由引到放,进行逐步培养。尤其是作为学生学习引领者的教师,其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更要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深化往往便 能成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良好素材。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提前筛选,确定其中哪些是学生比较容易完成的,哪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进行《测量水的温度》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还未理解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说:“热水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会逐渐变成冷水,若再将冷水长期放置,水温会降低到零下许多度吗?”也有的学生会问:“冰水、温水、热水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后,哪种水的温度会最高呢?”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能形成很好的课外探究题目。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课外探究问题,定能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效果。当然,并非所有学生在最初阶段便对探究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采取竞争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均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并渴望得到同学以及教师的肯定。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探究活动,让生活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保持学生课外探究热情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无论是课堂探究或是课外探究,教师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小学生因其年龄特性,普遍存在兴趣持久性不强、意志薄弱等现象,加之其本身受知识水平与技能的限制,致使许多问题以其个人能力根本无法深入区域研究。尤其是对于部分需要长时间探究的活动,即便有了良好的开端,之后也很难保持持续探究的热情。对此,教师应积极思考并根据活动进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月相的过程中,由于该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小学生本身的兴趣持久性不强,对此,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在班级中贴各类的温情提示语,如今晚你看到月亮的吗?前晚的月亮与昨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今晚的月亮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持续观察的动力。
三、倾心指导,提升课外探究质效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并非指望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是希望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控力与意志力。因此,为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还应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例如,在进行《生态瓶》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制作生态瓶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过段时间后带来自己的制作成果。一星期后,班级中只有一位学生带来了相对较为符合要求的生态瓶,且里面除了一根水草和一条小鱼外别无他物。经了解后,教师发现是因自身的疏忽而导致了学生未能完成这项任务。具体是因为学生课后都回到自己家中,而家中很难找到水草、小鱼等。对此,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并重新制定了课后任务,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让资源共享,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还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篇9
一、《小熊住山洞》课件的设计特点:
1、本课件结构严谨,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界面漂亮,操作方便,交互性好。
3、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使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状结构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多重感官的刺激。
4、本课件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形象生动与直观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小熊住山洞》使用说明:
1、本课件包括六部分:识字 写字 课文 动画 练习 制作,操作方便,交互性很好。
“识字、写字”部分。点击“识字”按钮,挥会现本课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有加上音节读,去掉音节组词读,点击词语本课的生字会变红色,以检验学生的认读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写字部分包括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的音节、生字、组词、范读和生字的笔顺,点击“朗读”按钮会范读这个字,点击方格中的生字会出现这一生字的动态笔顺演示。
“课文”部分,分为山洞、春、夏、秋、冬以及送花六个部分,分别为课文的1---8个自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段落进行教学,也可以点击“下一段”按钮按照课文的顺序教学,点击3—8自然段段落内容,文中的 “舍不得”和“一年又一年”“一直”变成红色,以便老师抓重点词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动画”部分,通过情景动画及课文范读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动画播放的时机。
“练习”部分是“读读说说”,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播放时机。
“制作”部分,显示出本课件的制作者和单位。
2、本课件利用Flash软件的动画效果及交互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集声、文、图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途径,符合现代教育的认知结构,也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3、本课件运行环境:586机型以上,配光驱,音响,显示器设置640χ480,Windows2000,xp等。
篇10
关键词: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功能;停电现象;电能;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121-02
1 目前停电时间采集模式的现状
目前对于客户停电时间的采集主要是在设备停电之后进行,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配电网系统中发起停电时间的工单,并通过营配信息集成平台送至各个营销系统之中,以此来生成相应的停电统计报表,将停电的时间以及事件都以手工的形式进行录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在停电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人工处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录入错误或是遗漏的现象,这样无法对客户停电时间以及原因进行系统的记录,导致相关供电企业无法很好地进行管理控制。另外,目前所应用的停电时间自动化采集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对电网运行进行监测,可以对停电进行警告,但是对于停电事件却无法进行合理的判断,这样使得供电企业无法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以,要建立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系统,计量自动化终端采集的停电信息数据,准确性好,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中时间录入错误的情况出现,同时,当营销系统中出现各种停电事故时,利用计量自动化终端能够直接发送停电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停电时间信息的准确性。
2 客户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功能的建设推广
2.1 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在客户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系统建设之前,一定要明确各个部门所负责的工作职能:(1)市场营销部门是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分解下达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综合指标,统计、上报客户停电时间指标完成情况;对限电和其他停电指标的审核、执行和完成情况负责;(2)生产设备管理部门,主要是完善停电故障抢修流程以及事件的记录,对故障停电指标进行整合;(3)调度部门,该部门主要是配合开展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工作,对停电的计划进行管理,制定并且一些停电计划书。同时也负责统计停电以及延时复电的数据,将其送至营销部门进行统计;(4)信息部门,主要开展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建设开发营销营配信息平台,为客户停电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5)客服中心主要对停电事件进行跟踪服务,对各类停电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与监控;(6)计量中心,主要是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及运维管理部门,为客户终端停电时间提供技术支持。
2.2 系统建设的标准
2.2.1 实现客户停电时间各项指标的自动统计上传。首先应对停电信息进行采集,由调度部门来采集相关中高压客户计划停电的数据信息,对于低压客户主要是由供电所负责采集。调度部门采集中、高压客户停电数据之后,将其录入配电网生产系统,然后将数据传输到营销信息系统中,并且将其记录在内。而供电所则是采集低压客户停电数据,直接在相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中记录。其中所采集的停电数据包括按计划停送电事件、实际的停送电事件以及各种停电的原因等。然后是对各项停电的统计进行分析,建立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且能够与配电网生产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互通,从而形成完善的客户停电时间统计体系,对客户停电时间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
2.2.2 实现终端客户停电时间自动采集。主要是利用计量自动化终端自动采集以及主站处理的功能来对停电信息进行自动化的采集,并且对其进行逻辑判断,使计量自动化系统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比,实现停电信息的查询。
2.2.3 完善工作机制。各个区域将停电的事件及原因进行收集,并将其录入到相关的管理系统中,各种监控与统计的信息都要进行录入处理。客户服务中心将这些停电的类型进行收集分析并对其监控,统计相应的客户停电的各类指标,将整理的数据送至上级部门。
2.3 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系统的建设方案
要能够制定客户停电时间自动化统计的技术方案,以此来进行客户停电事件的自动化采集,同时也进行客户停电时间的自动化统计。对于前者,主要是为了解决客户停电事件来源分散的问题,对各类的停电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了解停电的源系统,并且利用营配信息集成,来实现营销管理部门、设备生产部门以及调度中心的信息共享,采集各种类型的停电事件。对各类的停电事件进行分析,利用信息系统,与营销客户档案信息实现共享,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停电时间的自动化统计,主要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并且根据终端的停电信息进行数据的统计。利用计量自动化开发终端来对停电的信息进行采集,将各种人工信息以及停电的记录进行匹配核对,以此来查看客户停电时间数据是否正确。
图1 停电信息整体逻辑判断方案
2.4 计量自动化终端状态的检查
2.4.1 规范自动化终端的版本。由于终端的版本不同,所以,对终端的类型以及相关的生产厂家等进行严格的分类,有些版本比较好的终端,可以在信号弱以及电池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终端停电事件的储存,能够保证数据采集信息的准确率。此外,要对各种终端进行试验分析,以此来确定出采集方式,以实时采集与非实时采集的方式来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4.2 利用营配信息集成进行停电事件的采集。在停电时间统计中的关键是对停电信息的实时共享,利用营配信息的集成来对停电事件进行采集可以有效地保证停电事件信息采集的全面性,满足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需求。另外,要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客户停电信息池,使停电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性的交换,从而为客户停电的监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5 完善相关的匹配规则
完善相关的匹配规则可以有效地保证停电数据的自动整合,将客户的编号当作匹配的标识,使计量自动化采集的停电客户与10kV停电的事故相互匹配,在与10kV的故障以及限电进行匹配时,计量自动化采集的时间信息与实际停电事件时间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30分钟。
2.6 对于停电状态的实时监控
计量自动化系统将采集到的客户的停复电信息传递到停电池,同时与停电池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匹配,以此来对异常的停电状态进行告警与监控。在所有的信息传递到停电池中时,停电池将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寻求相应的匹配信息,若是寻求不到匹配信息,将会进行告警提示。对于异常停电,必须要能够按照快速的复电流程进行抢修,并且利用系统生成相应的清单。
2.7 加强对复电过程的实施监控
系统对停电池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测到的客户停复电信息以及计划时间进行对比,并且对一些推迟执行以及延期复电等现象进行监控,将各类数据传输到相关部门。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对客户停复电信息以及对故障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若是没有收到客户复电信息,那么将会自动地发放停复电清单,提醒其及时进行处理。
2.8 加强对低压停电的管理
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对停电信息的采集为基础,来提升对低压电力系统的停电统计水平,利用营配信息集成,加强对低压停电时间统计的相关应用。首先要能够在营销系统中,设置低压停电录入窗口,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提前将停电信息录入,并且能够及时地通知客户。其次是能够及时地在复电系统中采集相应的故障停电事件,能够根据规定,使抢修人员能够及时地在复电系统中录入相应的低压故障的影响客户数。
3 结语
对客户停电时间进行自动化的统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停电管理工作的效率,利用营配信息集成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对客户停电事件以及时间进行自动化的监控与统计,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并能够及时地对故障进行抢修,保证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瞿海妮,刘建清.国内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比较分析[J].华东电力,2011,1(1).
[2] 宋云亭,张东霞,吴俊玲,等.国内外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比分析[J].电网技术,2012,2(2).
[3] 马发轩.构建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系统实现停电管理自动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1).
[4] 方秀珍,刘佳.浅谈营配信息一体化对线损管理的促进作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