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机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8:3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型机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UG系统是世界一流的具有综合性设计、分析和制造一体化的集成系统。系统不仅能够由CAD模块实现从产品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虚拟现实到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强度分析,还能由CAM模块实现计算机辅助加工制造,同时在系统中还贯穿了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全过程。UG技术提供的草图功能、曲线曲面建模、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建模、机构运动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机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的结合应用,既能快速构建出相关机构的抽象模型,也能把这种模型快速地映射于机构的装配模型,还能对机构进行快速的运动分析仿真、运动干涉检查及动力学分析等。
2UG三维模型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通常采用二维工程图表达物体的结构形态,或通过实物模型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二维图形缺乏立体感,实物模型由于体积和重量原因会造成携带、拆卸和剖切不便,且操作较为费时。采用UG三维造型功能,对课本上的二维图形所对应的实体模型进行制作,可以很容易实现三视图和实体之间的转换,通过实体模型和动态仿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进入真实的三维空间,从感性上理解三维实体的结构与相对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利用UG的局部放大、平移和翻转等工具,还能够让学生在屏幕上全方位观察零件复杂形体的外形与内腔的变化等各个侧面和局部细节特征;可以直观地显现整个零件的结构,装配体中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教学中的知识难点更加清晰、生动、形象;也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的需求,利用UG软件方便地进行教学模型的修改与新建,满足教学中对模型种类及数量的需要,并有效降低教学成本。
3UG三维建模在教学中的运用
3.1模型和教材相适应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很多内容都涉及三维零件,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零部件,如:带轮、齿轮、凸轮、轴、轴承、箱体等等。在建模的形式上要注重提高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补充或减少模型,使模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实际。
3.2模型与课件相结合
优秀的课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用UG软件制作的素材,合理运用在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可充分发挥教师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双重作用。例如,在讲解轴承的结构和各零件的位置关系时,使用UG建好的模型,一边讲解各零件的结构,一边进行现场虚拟装配,这样能够方便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培养学生的几何构思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工艺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轴承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各零件的结构特点。在这种视觉效果的刺激下,学生的分析、认识和记忆能力增强,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注重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和使用方便性,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更好地发掘学生潜力。
3.3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在学习UG软件时,可以将教学模型作为练习让学生参与制作,参与式的体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UG软件的热情,而且巩固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的知识,同时,将优秀作品作为今后教学的资料。
3.4多样化制作模式
一种是将虚拟三维模型调整到最佳位置,保存为图片格式,直接插入到课件适当位置;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用UG软件打开已建造好的虚拟模型进行教学,在课堂的动态教学中可以达到随机应变、按需编辑、修改模型。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对人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而人才的创新始终离不开实践环节的培养和锻炼,即“创新来源于实践”。随着3D可视化软件的“大众化”及虚拟仪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原有以实物为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有些设备或装置需要进行剖切或外壳透明化处理才能充分清楚地了解其内部结构,仅仅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较难形成模型的衍生、变型、扩展设计。这些客观现实的存在,成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运作过程中的瓶颈。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模型的多元化,即将3D数字化模型与实物两种教学模式嵌套使用,才能优势互补。3D数字化模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三维数字化模型具有丰富多样性的表达形式,数字化模型的表达,拆装非常便捷,且完全可逆,通过剖切、爆炸图、视频生成等功能,可以生动直观地表达实际零部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方位地展示精密部件和不可逆拆装部件的内部结构、装配和拆解过程。其二,利用数字化模型能够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目前UG软件具有标准件库,诸如轴承、螺栓、螺母、销、键等标准零件库,这些库的使用可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工程常识,对避免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环境的脱节效果很好。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实物模型和数字模型的长处,取长补短,充分协调好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4结语
篇2
关键词:国际投资协定;多边投资协定;人权保护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共签订了约3000项国际投资协定,国际投资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成功的另一面,也存在着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国际投资法的发展正面临着蛰伏的危机。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进行了一次多边投资立法努力,试图制订一个全球性、综合性多边投资协定(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以下简称MAI)。虽然MAI的命途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多边投资协定是不可能或者不必要的。相反,在如今的国际投资环境中,多边投资协定可以拯救很多问题。
一、现行投资法体系的一般问题
在当今世界,大约有3000项国际投资协定,但如此庞大的国际投资体系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每个投资协定规定的内容与表达的方式皆不相同,所以在投资实践中,每个案件的最终判断与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偏差,从法律的安定性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国际投资法无疑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模糊局面。而且,由于存在着数千个国际投资协定,其庞杂性使其透明性大打折扣。再者,由于不存在单一的多边投资协定,亦没有全世界规模的投资管理机构,所以法律适用的不统一、透明度的缺失、投资仲裁的正统性与有效性的欠缺……这些都是当今国际投资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关于国际投资争端中的“挑选法院”
由于不存在多边投资协定,所以调整国际投资的规则产生了断片化的现象,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将会适用不同的国际投资法律规则。现在的国际投资环境,为当事方之间挑选法院滋养了温床。只要投资者能够证明其活动是一种“投资”,那么其即可以在各种各样的BIT之下,选择各式各样的投资仲裁机构提请仲裁,这一权利是已经被作为判例法而确立的。①然而这种状况至少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司法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带来各仲裁结果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虽然这样的事态并未频繁地发生,但我们可以预见其对国际投资的危害。
(二)缺乏一贯性
纵观当今各国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由于各当事国的状况不同,投资协定的结构与内容也千差万别。例如,根据2004年UNCTAD的调查结果,关于国际投资协定中最基本的公平待遇义务条款,各国之间的投资协定就对其进行了五花八门的解释。另一方面,在被调查的10个国家当中,有5个国家签订的BIT连一条反映公平待遇义务的条款也没有。②而且,投资仲裁机构的法律解释也不具有一贯性,各仲裁机构对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国民待遇义务”的解释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协定以及法律解释的内容都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形下,国际投资法体系是难以维持一贯性的。
(三)缺乏透明度
可以说,在现在的国际投资仲裁中,情报的公开是相当不充分的。而且,由于存在着3000多项投资协定,国际投资法本身已经是一张很大的“法网”,其自身已经非常的繁杂。再加上挑选法院、各规定以及解法律释的内容的不一致等问题,就算能够将现在的国际投资情况进行全面的公开,可能也只是白白地创设一种混乱不堪的局面。所以说,透明性的缺乏不仅仅是来源于情报公开的不足,也是受制于国际投资法本身的庞杂。
(四)缺乏可预测性
如上所言,现行国际投资法律体系存在着不透明性,而这也会导致它的可预测性下降。对于那些有可能成为国际投资协定当事者的人们来说,由于情报的不公开以及法律体系本身的冗杂,使得他们在把握国际投资协定的整体内容时遭遇了困难,而这很有可能使他们日后卷入国际投资争端之中。而且,由于可能存在着挑选法院的情形,当事者对选择怎样的争端解决机构也没有明确的意念。再者,由于国际投资协定的内容以及对其进行的法律解释各异,仲裁机构会做出怎样的判断,这也是当事方很难把控的。
(五)缺乏正统性
对于两国之间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而言,由于其谈判的隐秘性,公民与社会想要对其进行监督和建议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这样的程序下产生的国际投资协定,其正统性是应当受到质疑的。从这一点来看,与双边投资协定比较而言,多边投资协定的交涉过程更加开放,不管是普罗大众,还是非政府组织,甚至是全社会,都可以对其谈判和制定进行监督和建议。③这种监督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之间的谈判过程,进而最终影响到投资协定的实质内容。因此,这样的投资协定在过程和结果上,都满足了正统性的要求,而这是当今的双边投资协定所不具有的。
二、现行投资法体系中关于人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投资法体系中,对于人权保护,可以通过实体规范的解释、例外条款、程序规范等手段等途径来实现。④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双边投资协定的数量过多,所以任何保护途径都是不够全面的。在现行的体制下,由于存在上述所言的挑选法院、欠缺一贯性、欠缺透明性、欠缺可预测性等弱点,使得国际投资争端中的人权保护也面临着挑战。
(一)人权保护规定恐流失于未然
国际投资仲裁的申请者往往是投资者,然而考虑到在国际投资协定的人权保护问题往往是倾向于投资东道国的,所以可以进行挑选法院的投资者们也许往往会选择那些不太注重人权保护的投资协定。此外,设置了关于人权保护的例外条款的投资协定,以及包含法庭之友的投资协定,也可能成为投资者回避适用的对象。
(二)不同解释方法导致的不同解读
如上文所言,现行的国际投资法体系中存在着数千项国际投资协定,而这些协定的内容又千差万别。所以从实体规范的解释这一点来看,人权保护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于是,根据协定中关于无差别待遇义务、公平待遇义务、征用等方面的规定的不同,相应的实体法的解释方法也面临着需要选择不同走向的困境。
(三)上诉机制的不健全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双边投资协定,所以上诉机制可能面临机能不全的危险。首先,关于上诉机制的职能,其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上的慎重的判断,⑤也是对人权保障问题的权威解答,是对法律解释的统一,是对投资协定中东道国对于许可范围的明确化。但是,即使某一种上诉机制被3000多个投资协定中的一个所采用,由于投资协定不具有强制影响力,所以它的适用结果无法及于其他投资协定,所以,希望通过上诉机制来达到法律判断的统一、实现人权的充分保障,这是不现实的,人权保障再一次陷入“萎缩”的泥沼。根据现在的国际投资法律状况,假设一些国际投资协定规定了上诉机制,那么,也许此时仲裁机构的裁决可能被作为上诉的对象,而彼时又不会被作为上诉的对象,这样以来,反而招致了国际投资仲裁制度的断片化的加深。⑥
(四)判例法构建中出现的困难
关于无差别待遇义务、公平待遇义务、征用等制度,即使国际投资仲裁庭使用了“公共政策”、“投资者的正当期待”、“正当的规制措施”等概念,从而作出相应的仲裁裁决,但是,在适用另一个国际投资协定的场合下,由于仲裁庭的裁决不具有强制影响力,所以后续的仲裁庭没有遵循之前裁决的义务,这样一来,判例法便无法得到构建。由于各个协定的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关于人权保障的判例规则也无法得到构建。并且,上诉提及的上诉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更加深了判例法构建的难度。
(五)人权保障的“萎缩效果”
实体规范的解释中的人权保障,以及例外条款中的人权保障,都是为了防止那些投资东道国为保障人权的规制措施陷于萎缩而制定的。但是,首先,关于实体规范的解释中涉及的人权保护,由于上述文中提到,人权保障的判例法难以构建,以及基于上诉机制的法律解释的统一难以实现,所以东道国那些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规制措施便失去了明确的范围,从这一点来看,人权保障的目的陷入了一种“萎缩效果”。而且,就例外条款来看,作为投资东道国,由于存在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投资协定,其中规定了不同的规制措施,所以即使在某个投资协定中存在与人权保障相关的例外条款,与他国的投资协定仍有可能陷入一种“萎缩”的境地,这样一来,人权保障的目的仍然落空了。⑦由于现在世界上存在3000多个双边投资协定,所以要使得投资东道国关于人权保障的规制措施不陷入这种“萎缩”,恐怕是相当不易的。
三、作为解决路径的多边投资协定
在目前存在着数千个国际投资协定的况状下,这些协定自身本来就存在很大的漏洞,所以更是难以希望通过它们来实现人权保护的目的。下文将对作为多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的多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进行探析。
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寻求突破国际投资法困境的新出路提供微小的建言,而其中,创立一个世界共通的单一多边投资协定是笔者认为的一条可行路径。理想状态下的多边投资协定中应包含无差别待遇义务条款、公平待遇义务条款、征用条款等,且应当明确规定“公共政策”、“正当期待”、“正当的规制措施”等概念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也应当设置与人权保护相关的例外条款。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置法庭之友制度、情报公开制度、上诉制度、仲裁员选任制度等等。另外,在谈判与制定的过程中,还必须确保公众的监督与参与。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这种多边投资体系下,人权保障的状况将比现行的状况完善许多。
而这样的多边投资体系又是如何克服以上所言的各个问题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讲述。
(一)对上述提及的一般问题的解决
如上文所言,在现行的庞杂的国际投资法律体系下,存在着挑选法院、欠缺一贯性、欠缺透明性、欠缺可预测性、欠缺正统性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在多边投资协定的情境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首先,由于存在全世界共同的多边投资协定,所以,挑选法院的情形便也不复存在了。其次,由于规定的内容的统一性,加之机能完善的上诉机构的加持,以及统一的法律解释,一贯性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再者,由于一系列单一的双边投资协定全部被取代,所以情报公开制度将得到统一的规整,而这样一来,透明度的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作为国际投资争端的当事方,将会对国际投资法律有着全方位的把握,挑选法院的可能将不复存在,其将选择的法律也完全可以预测。而且,在制定多边投资协定的过程中,由于谈判的过程被统一起来,而不像双边协定那样由国家间双双进行谈判,故公众可以更加充分地参与进来,再加之法庭之友、情报公开等制度的设置,公民可以在各个环节、各个事件中参与国际投资法律,这样一来,正统性也得到实现。
(二)对人权保护问题的解决
上文也提到,在现行的国际投资法律体系下,还存在着人权保护“陷入萎缩”的问题。这样的危险,是人权保护的机会流失于未然的危险,是法律解释方法适用不能的危险,是上诉机制不健全的危险,是判例法难以构建的危险。而这些危险在多变投资协定的体系下也会消解。
首先,由于不存在挑选法院的情形,所以,不会出现投资者恣意挑选那些不考虑人权保护的协定的情况,从而,人权保护的机会也不会流失。其次,在单一的多边投资体系下,不仅仅不会在有协定内容上的差异,而且也会将“公共政策”、“正当期待”、“正当的规制措施”等概念明文规定下来,因为,在法律解释的方法上实现了完全的统一,不会再有解释方法出现分歧的问题。再者,在单一的多变投资协定体制下,由于法律的解释是统一的,那么投资东道国所允许的规制措施的范围也被明确化了,这样一来防止了上诉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再次,由于规定内容的统一,以及上诉机制的健全,判例法的构建便有了通畅的路径。最后,得益于完善的判例法、充分的上诉机制、法律解释的统一,人权保障的效果也不会落空。
(三)人权保障完善之后的衍生效应
在多边投资协定下,不仅会实现人权保障的完善,还将有其他的衍生效果。它会为国际投资注入活力,带来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如果能有一个规制全球投资活动的全球性机构,投资环境将会更加安定、透明,更加具有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也会被激励起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投资意向会被调动起来,有利于实现全球经济结构的和谐与平衡。⑧此外,投资的增加不仅仅是资本层面上的,它还会带来技术的转移、劳动岗位的增加,这对于投资东道国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得益于多变投资协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活动将会更加活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会得到质的改变,从而也会对该国的人权保护状况有反向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多边投资协定会从经济层面上对人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析,本文分析了多边投资协定的可行性,多变投资协定对国际投资仲裁中的人权保护问题将起到积极的改变作用。所以说,多边投资协定将不仅仅改变现存的3000多项双边国际投资协定的复杂格局,还能从人权保护的观点推动国际投资法实现新的跃进。(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注释:
① See Miles Kate,Reconceptualis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bringing the public interest into private business.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nd National Autonomy,edited by Meredith Kolsky Lewis,295-319.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② http:///en/Pages/Statistics.aspx,May 25,2016.
③ 孙怡雯.国际投资仲裁中的东道国人权保护.厦门大学,2014:52.
④ 崔盈.当代国际法的人本主义转向对晚近国际投资法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10(3).
⑤ 肖威.国际投资法中的“公平与公正待遇”内涵解读.金陵法律评论,2013(2).
⑥ See Sauvant,Karl P.The Yearbook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and Polic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