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的作文第一单元范文

时间:2023-03-22 23:1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语文的作文第一单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六年级语文的作文第一单元

篇1

一、童年——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生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注定了他们的童年也是不同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抓取素材,使作文命题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书本走向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学习某种技艺的过程和感受。

2.从学生的生活之源命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热点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如在2012年,泗阳县的左臣用他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拨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并入选了“全国好人榜”,全县掀起了学习左臣精神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学生写一写《向左臣学习》、《左臣,我心中的英雄》等作文。

3.结合学生的生活诉求命题。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不少需要用到写作的地方,如在表彰会上发言,在国旗下讲话等。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针对社会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果教师把作文命题为《关于禁止浪费资源的建议》,学生往往不知所云,如果具体成《关于节约校园的每一滴水的建议》,学生写的时候会更容易。

4.从学生的文化需求命题。学生学习语文,也在学习文化。在命题时,教师要基于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对文化的感性认知和初步思考。如《泗阳的土话》、《跑旱船》、《奶奶家的膘鸡》等命题,学生容易写出具有浓浓泗阳味的民俗文化作文。如果我们不加思考,简单地命题为《家乡的春节》、《闹元宵》等,学生是写不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作文的。

二、童心——小荷才露尖尖角

冯骥才在《表白的快意》中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了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童心,正是作文写作的原动力。

1.基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命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初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如果教师命题为《关于治理泗阳洋河酒厂异味的建议》,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命题很宏大,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教师能够从儿童的认知能力入手,将作文命题改为《关于去除泗阳洋河酒厂异味的建议》,学生就能够从“去除”的角度入手 ,写出合情合理的作文。

2.基于儿童的情感体验能力命题。命题如果超越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往往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无从下笔。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看图作文讲的是一只跌入下水道的小鸭得到巡警救助的故事。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鸭妈妈、小鸭、巡警这三个关键角色,但是这个单元的作文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这要求我们围绕“情感”这根主线来命题,既有鸭妈妈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也有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事例。

3.基于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命题。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宜采用隐喻的方式命题,题目过于隐晦,可能会误导学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是“学会生存”,指的是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教师拔高要求,挖掘题目背后的意义,在命题时把“生存”和“追求”、“坚强”、“超越”、“奉献”等联系起来,就偏离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童梦——春江水暖鸭先知

1.梦想:把握学生的个人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中,“个人的独特感受”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精彩而难忘的镜头: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第一次游泳……它的本质是让人在语言与事实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在命题时,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避免假、大、空。

篇2

1.1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部分课文过长,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课文中,长篇课文不少,翻译的外国作品也很多,而且普遍较长。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单元中,《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虽然是中文作品,也达到了全文33个自然段。 而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翻译的课文竟然达到了47个自然段。这么长的课文,让我们成人来理解也要费一番心思,对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更不要说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去学习课文。如果教材在编排时能选取一些同样主题但是篇幅较短的文章,或是选取了较长的文章进行删改再做为主体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学得清楚明白,学得轻松愉快,也能学有所获。

1.2小学作文要求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些作文要求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为鸟,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在①我熟悉的一种鸟;②我见到过的鸟;③我养过的一只鸟;④我想象中的鸟四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进行习作。对于现实中的孩子,虽然都见过鸟,但是对鸟并不熟悉,更没有条件去观察鸟,了解鸟,那么前三个题目会无法下笔,第四个题目,因为欠缺对鸟的了解,也会很难在鸟的特征的基础上去展开想象。

同样的问题,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的主题为马,单元作文要求有三个:①搜集有关马的作品,选出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②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或牧区,可以写写自己所了解的马的生活,如果你知道马的故事,也可以写下来。③想象作文:未来的马。这三个题目,只有农村或牧区见过马的孩子还能写出一些来,而城市的孩子,很少见到马,那只能写第一个题目或写马的故事,但是这些都只能从网络上摘抄,并不是习作。第三个题目也只有少数极有想象力的学生能写出来。

如果这些单元能改为以动物为主题,选几篇写各种常见动物的课文给学生做范文,作文要求设置为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比如猫、狗、鸡之类,那么,学生可写的小动物会很多,对这些小动物也比较熟悉,并有条件去观察了解,写这种作文题就会比较容易。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在身边找到要写的事物,能亲身去体验,然后写出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才会有物可写,下笔有据,才能学会怎么写文章,把文章能写清楚、写好。

2.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教学主题为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在教这一单元的课文时学生才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而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转贴于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3.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能够学以致用。

我认为,对于每学期考试的的科目,应当设定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比如及格率达到95% ,优秀率达到百分之85% ,平均分达到85分至90分,就可以评定成绩合格。而不是由于一味追求高成绩,导致出现严重脱离实际的及格率、优秀率,把对老师教学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只定位在掌握课本知识上。我们也常常强调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在考试科目上的成绩差异呢?美国教育家库姆斯说:“教育不该被迫在聪明的精神病患者与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笨蛋之间作出选择。”而应试教育往往把有灵性的人训练成适应环境的庸才。

篇3

一、设定多元目标,实现综合性

新版框定了“三维”目标,它包括: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考虑更多的是德育目标,不自觉中窄化了课程目标,忽视了综合性的内涵。所以,多元性目标的设定,应该成为悬在任课教师头上的一柄利剑,需要随时关注它、敬畏它。比如,《伟大的先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为了方便说明,在每小点后面注明了目标指向,下同):(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孔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知识);(2)简单了解《论语》(知识);(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纪念孔子的意义(德育);(4)学习收集、处理、归纳、运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力、方法);(5)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过程)。再如,《学做小雄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飞翔的小雄鹰》的故事内涵,知道面对困难时,不胆怯,想办法解决(知识);(2)有能力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能力);(3)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情感、态度等)。上面两课的目标设定呈现了多元化状态,体现了“三维”课程标准,显现了教材应有的价值,如果任教者循着这样的目标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逐环落实,综合性就能发挥最大效应,就能培养完整的“人”。

当然,“三维”目标是对整体而言的(包括整册教材、单元教材等),并非每一个主题、话题教学都要死抠“三维”目标,应该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实际而异而有所侧重,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

二、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实现综合性

借鉴清华附小主题教学经验,可以在实现小学品德学科综合性方面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从而达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的。

1. 与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相融合。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有许多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又是学校传统教育项目,二者可以有机融合。比如《我和规则交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是教育学生规则很重要,无处不在,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这些教学内容可以与学校的排路队要求、做操要求、课间活动要求等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学校在这方面制定的规则,让他们说一说应当如何去做,大家都做到了没有。由此,让学生明白,课内学习与学校的生活是融为一体,是学校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在课内学,更要在课外做。

2. 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否则,“5+2=0”的惨状就可能出现。德育如此,品德学科教学也不例外。比如教学《我爱我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回去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为什么想家;请家里长辈给他们讲一讲“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家是温馨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家里的灯火永远是最明亮的,我爱我家。再如教学《我的责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不妨请家长给孩子说一说家里每位成员的不同责任、不同担当;说一说他们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作为,有担当。

3. 与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1)与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现行的品德教材,都会选择编辑一些体现“家庭”“学校”“社区”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标题,下设三个主题,即“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社区”。这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相整合。尽管二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有别,但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我”眼中的家庭、学校、社区,再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与指导,既能培养“爱”之情感,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寻路与行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漫游世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等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要通过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如果能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顽症,又可以让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得到很好的落实,可谓双赢。

4. 与班队活动相整合。“我们的民主生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再见,我的小学生活”(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等教学内容就可以与班队干部选举和班级毕业典礼等活动相结合。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后者则可以为前者增添活动方式,可谓相得益彰。“不屈的中国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等教学内容可以与少先队“祭扫烈士墓”“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活动相结合。

三、利用多元资源,实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正如一位德育教育家所说“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

1. 关注热点新闻。通过培养学生收看新闻的习惯,从而收集热点新闻,充实教学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德育。比如:雾霾、河流污染、堵车……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资源。

2. 收集身旁真事。班级、学校、家庭、社区时常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其中的部分事情,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作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学生课间摔伤、上体育课骨折、家长自愿者行动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鲜活,学生感受深刻,教育效果也会很明显。

3. 利用文学资源。丰富的文学资源,品德学科教学时,大都可以“拿”来用之。比如,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尾可以这样安排:

篇4

一、倾听,提高学习实效

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如成年人丰富,涉世不深,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许多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通过认真倾听教师的述说,可以丰富自己的积累;通过倾听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内涵,扩大见识面。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时,学生不知道2003年伊拉克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亲人,让多少人失去健康,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讲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听同学介绍相关的战争资料,边看视频边听解说,就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才能产生对战争的自我看法:战争,让儿童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战争,让家园饱受战火的摧残;战争,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理资料”相关练习。引导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对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二、表述,提高课堂内涵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把知道的事情说出来,可以训练自己的表情达意能力,还能间接丰富别人的认识。在《品德与社会》学习时,根据课文主题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有效提高课堂内涵,让更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男生和女生》时,分别让男女生说说自己在吃、穿、玩、学习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让彼此更多地相互了解,也让大家明白: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男女生无论是外在的表现,还是内在的性格,既有差异,又有很多的共同点。再让学生说说彼此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表扬同学的优点,用含蓄的语言指出同学的不足,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朗读,提高文本理解

朗读是理解后表达的有效途径,只有对事物的真正理解,才能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和态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要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朗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知道地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人类对地球的依赖是不可改变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在理解地球的慷慨与脆弱之后,让学生朗读这一课的《我们唯一的家园》,就能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还无法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的生存空间,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好地球。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语文书拿出来,翻开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朗读增加对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教育,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

四、写作,提高思想表达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如果让学生用文字表达,更能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充分理解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后,通过交流提高了认识,通过朗读增进了理解,再让学生写《我的感想》,基本上没有什么写作的难度。学生纷纷在作文中表达他们对地球的热爱、保护之情,如“保护地球,保护家园,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感谢你为我们慷慨地提供一切丰富的物产资源,我们会珍惜所有的资源,保护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让你同人类世代永存”。又如,教学同册第四单元《临别感言》时,结合学生即将毕业的现状,给学生构建一个表达自己心里话的平台,让他们在平台上表扬身边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或请班上文笔好的同学写出自己为同学、为老师留的赠言,再让同学学着互相写临别赠言。

五、活动,提高自我认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认识社会的渠道,实践是经验的来源。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益富强的祖国》时,事先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己调查所得。不难总结出: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从旧社会的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现在我们用占全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让学生更加懂得社会和谐的重要,只有安定的社会环境,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篇5

以四(下)写事主题的《第一次 》为例,略以呈现。

阅读教学《第一次抱母亲》:

课文描写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独特的“第一次”,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母亲的“轻”与“重”,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无数次”,教学中教者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较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除此之外,教者还引导学生看看作者如何呈现这个“第一次”的过程,如何表达“第一次”的独特感受,体会记录“第一次”与人分享的价值与意义,由此激发学生关注“第一次”,并设计让学生记下某个瞬间,发挥了课文作为范本语言的导写作用。

口语交际《真情回放――说说我的第一次》:

设置“真情回放”栏目情境,先用一句话概括经历了哪些第一次,看看名人(刘翔雅典奥运会的赛场)的第一次;接着教师讲述自己的第一次经历,交流得出本次口语交际注意事项。然后请同学当嘉宾,采用与主持人对话的形式说说自己的第一次(结合照片展示),和大家分享第一次经历。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说,整个过程不仅完成其言语交际功能,同时还让学生经过头脑风暴,解决了积累“第一次”素材的问题,为后续习作打开了思路。

阅读运用课《表达感受》:

其为读写结合设置的新课型,是对传统“小作”课的改进和提升,通过组内交流、推荐,在全班交流等方式,大面积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本次课堂围绕“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学习两个最精彩的片段和老师选摘的片段,领会写法,如心理活动的描写,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等。让读为写服务,完成片段练习,让学生在大作之前作些语言积累和方法储备,为写好大作打下基础。

作文指导课《第一次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结合中年级学生写事目标要求,主要着力于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突出“第一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指导有针对性、有指向性,不面面俱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用于思和写。

作文评改课《第一次____________》:

把作文的评讲重点定位在如何扣住“第一次”上,根据这个目标,设计了几个评讲环节:解读“第一次”,点评选材(选新颖的材料和常规材料出新);从写事角度,点评呈现“第一次”的过程,从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体现“第一次”的独特感受;同桌互改和自我改进,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

我们的言语取向单元教学,通过鲜明的表达主题结构单元教学,跟进相关内容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密切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单元内学习的联系,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言语取向单元教学以表达为中心对小学语文教学单元进行优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重于阅读有所突破和延展。

1.言语

“言语”这一概念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语言和言语的分立,是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学界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言语的最基本含义就是对语言的运用,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即言语活动,或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东西,即言语作品。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言语,我们所进行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也都是言语活动,应该说言语是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色。笔者提出的言语取向是对语文学科这一特性的回归与彰显,意在突出“表达”之主线,有力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并以此带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2.主题

就表达而言,小学阶段以记叙为主,通过对三至六年级作文内容的整合,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人物、动物、静物、景物、游记、活动、事件,教材内容也大体如此。当前,阅读教学中基于文体的表达方式教学引起人们关注,上述类型是对小学记叙文体的具体和细化,因而我们就将这些记叙类别作为联系,围绕言语主题设计丰富而有序的单元教学活动,以提供学生运用口语、阅读、写作和思维等学习和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说写能力。

3.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以单元形式呈现,设置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版块。在现实教学中,这几种课型之间横向勾连和纵向螺旋联系不够,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言语取向单元教学以表达为中心整体设计教学,优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方法,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作为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既保证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质量,也使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以提高听说读写诸项训练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这样的以记叙类别为主题的言语取向单元教学,可以打通很多壁垒,在解决以往的疑难问题上有很大的优势。

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言语取向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将课文作为“例子”来用,在解读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具体需要和可能,对课文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进行恰当的取舍来确定学生言语实践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积淀人文精神,同时进行表达训练,如从题材中琢磨如何选材加工,从结构中揣摩谋篇布局,从语言中猜想遣词造句。在课外阅读方面,抓住迁移点,开展主题阅读,保证阅读的量与质。老师们可以有指向性地推荐书目,孩子们也可缓解一些“遍”读的劳顿之苦,在老师的荐读之上让每一次阅读都更具意义,富有营养。多读书是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精品肯定更有效。

作文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在现实教学中,阅读、作文总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的重视程度勿需多言,而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被虚化、弱化。言语主题的单元教学,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作为单元教学的一个环节,与作文教学勾连起来,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之时,也可作为作文教学的渐进性准备,这既可保证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质量,也使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篇6

这个学期的第一天,数学老师对我们全班人说:“还有几个月就要考试了,这半个学期就要把所有的课程学完,剩下的时间留着复习,大家都好好干,争取升学考试上重点班。”我望了望他,他好像看懂了我的意思,说:“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好好考的。”

终于一点点前行在路上。6月19日,他期待已久的拍毕业照的日子到了。矮一些的男同学盘着腿坐在最前面,第二行是一些稍微有点矮的女同学,第三行的最右边有个同学,其他的都是老师与校领导。第四行是一些高一点的女生,第五行是高的男同学,中间是最高的,其次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我在第五行左边倒数第三个,和他勾肩搭背地站着。开照前,中间又隔了一个男同学。要拍照了,大家赶紧确定了姿势,有的朝着相机微笑着,有的同学撅着嘴,有的同学笑的很灿烂,有的校领导嘴角微微上扬,有的女老师轻微侧着头看着相机,有的男老师满面春风。3,2,1,“西瓜甜不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甜!”这一瞬间被定格了下来,同学们的笑容也被定格了。

倒数第二天,语文老师说:“这次考试就看你们的了,我觉得我已经复习的很全面了,特别是作文,练了不知道多少遍。我也按照小升初的评分标准,扣分5分以内的就是优秀的作文,到了真正的考场,请像我们练的那样,尽心尽力的写……”大家都若有所思地听着老师的话,我无意中看到,他好像很有些埋怨和不满,我欲言又止,他的作文扣分都在10分以上,考试中作文一定扣分不会很轻,他不想被考试的磨难击倒。

最后一个下午的第一节下课,一个同学把带来的西瓜切开,给大家吃,我拿了一块,但是又想想,黄瓜瓤的西瓜不好吃,我就给了他。他说:“怎么可能这么好心?是不是掉地下的?”我说:“我先吃一口给你看看有没有毒啊!”我咬了一小口,但是这种西瓜的味道我不喜欢,只好在他厉害的时候把吐到地上。我其他的哥们看了都笑了,我就纳闷了,这有什么好笑的?第二节课,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看着满地的瓜子和瓜皮,严厉地说:“吃西瓜的都站起来!”我缓缓地站起来,他说:“早知道不吃了,都怪你。”我就反斥道:“还怪我?要不是你怀疑我也不回啃那一小口!”“你们几个分工,把整个教室给打扫干净!还有,你负责倒垃圾!”语文老师指着我说。

最后一节课是毕业典礼,六年级的人都在楼下集合。我同桌对我说:“你知道吗?六(4)班的同学哭了!他们在一起哭着说:‘六年了!六年了……’哈哈笑死我了。”我苦涩地对他微笑了一下,没有回答。此时此刻,我也知道,他的心中也和四班的同学一样,重复的说着这句话:“六年了!六年了!”我该评价他呢?还是自己也应该说:“六年了!六年了!”搞不懂呢。

照片发下来了,我的几个哥们都不满地说:“这相机咋搞的,黑的人稍白了,适中的人白了,原来白的人变得更白!我看把我们照的都不帅,倒是把他照的不丑。”“是啊是啊!“其他同学附和着说。照片上,他的笑容很灿烂,这是他盼望已久的毕业照,也是他在这个学校存在过的唯一证据,不好好珍惜,可惜了。也许,他的阳光使他看起来更好看,也许又是什么呢……罢了罢了。

22日~24日放假,25日考试。这三天内,我把所有的数学公式,把所有的诗句,意思理解都给背了。还总在老妈面前说:“六年成败在此一举~”她都快被我搞神经了。很快的,考试的日子到了。我早早地去了学校,看见他坐在座位上,和其他同学在聊天。这些年,我有很多话想要对他说,看着他的面孔,我思绪万千,他是四年级转来的,和我做同桌不过几个月,老师说他是半个痞子,痞的过程中还有学习的心。我俩在一起,发生了许多许多事情,让我认识到了世态的炎凉,让我知道了友谊的珍贵,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要靠别人来帮助。我刚要说一些告别的话,老师来了。我想:“今天不说也行,反正考完后应该还要到学校领成绩单,到时再说!”,老师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同学们,单元考试前的复习,是为了单元考试做准备,而我们六年间考的所有试,都是在为这次考试做准备。”我鼓足了信心,把刚才的想法全忘了。

老师把准考证发了下来,我问他:“我是第八考场,你呢?”他说:“反正我俩不是一个考场的!”考试地点是一中,在前往一中的路上,我望了他几眼。到了一中,因为考场的不同,我们分开了。第一场是语文,我紧张地写着试卷,笔尖刷刷地在卷子上摩擦。作文的题目是《我和同桌的交往》,这是最令我思绪万千的题目,可是要求是写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事情,我的思维一下子被束缚着了。紧张的考试仍在进行,我也毫不犹豫地写下了2件事。但却不是最难忘的。

经过3小时的奋斗,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都在一中门口对照题目,传来一声声对的欢呼与错的哀叹。回到家中,我认为自己解放了,什么事情都没了,压力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快的生活。第二天洗完澡后,我很好奇地问妈妈:“妈,什么时候去学校领成绩单?”她笑着说:“考试前是不是找每个同学要电话号码了啊?”我说:“是啊。”“当成绩出来的时候,有人会直接打电话告诉你成绩,开学直接去学校上学,上次的考试也是你和同学小学最后的时光。”我呆呆地愣住了,原来,原来那天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他也说过,上初中可能要去外地上。而且,我这么多次出去玩,从来没有碰到他,难道小学真的结束了么?我开始懊悔,在我的遐想中,去各自的考场,应该互相看一眼,然后充满诗意地考试去。发成绩时谈谈考试的感受,以及对对方的评价,从此踏入新的教室。

篇7

【关键词】比赛习作自由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25-02有人说教育如艺术家的那把刻刀,在不断地雕塑修饰着学生的方方面面。迎着金秋的凉风,学校新把六年级一个班交到我手上。也许学生较为慢热,师生间的磨合需较长时间, 沉闷的课堂,总令课效大打折扣。每一天,每一课,我都希望尽快寻到一线曙光。

九月下旬,年级里进行了一次作文竞赛,哗噻,我们班居然拿了个第一!带着惊奇与窃喜,细细品读,那喜悦在一点点地消失。作文竞赛写的是自己与一个声音的故事,唉!全班选材集中在爬山,学骑自行车,学溜冰等方面,表达形式较为划一,大多数写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受到父母的鼓励,其中写妈妈的占了不少。感谢同事手下留情之际,我真的无语了。第一次单元测试,有十一人作文不合格,作文平均分仅31.49分,(50分作文)我的天呀!路在何方呢?

课程标准中有关高年段习作的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过:“我看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的释放出来。”

面对这群六年级的孩子,怎样才能唤醒这份沉闷,诱发生命力,并让其尽情释放呢?“良好的竞争心理,正当的竞争精神,这就是使事业成功与督促个人向上的动力。”松下幸之助的这话给了我灵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我决定从最为重要的作文教学入手,通过各类的比赛丰富学生的体验,开阔思路,给学生一个别样的春天,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唱出最美妙多彩的赞歌。

一、巧妙设计,激活兴趣,尽诉内心世界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面对着这群“内向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乐于表达,外露个人喜怒哀乐和情感变化呢?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九课《穷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平时都是先学后教的,今天怎么啦?没有一点征兆就开课了。读题目后,我让学生先把全文读一遍。闷闷的课堂拂过朵朵疑云,但师命难违,他们木然地跟着我的指挥棒转。长长的课文,花上点时间终于读完了。我把挎包不紧不慢大大方方地放在讲台上,拉开链子,掏出钱包,半举于空中。有反映了,很多人的眼睛开始发光了。接着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钱,所有的目光都啪啪啦啦地集中在钱上,有人发出唏嘘。鱼儿上钩了,我心中暗喜。我把钱在空中扬了扬,“想要吗?”没人作声。“这钱非假币。现在我们来个比赛,谁赢了就拿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什么比赛?”有人感兴趣了。“谁最快在第九课中找出一个‘穷’字,题目除外,这五块钱就归他,比赛开始!”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大部分学生都立即行动,小部分开始还磨磨蹭蹭的,在我的再三肯定与催促下,也不敢怠慢。

“快点,看谁最快!”钱被我抖得啦啦响,班里的气氛开始紧张,学生仔细地找着,我如侦察兵般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三十秒、一分钟过去了,有人似乎感到了什么,抬头疑惑地望着我。我微笑着,再抽出一张五块,提高音量说道:“现在升值了,最快找到的可以拿走十块钱。快点找,再仔细点!”

哇,天上掉馅饼啦!在一片哗然声中,班里的气温骤然飘升,学生淘金子般专注而快速地找呀找!

两分钟过去了,有人开始泄气了,再过一会儿,大家开始议论了。那对不甘心的同桌居然两人合作,头尾各一人再战江湖。“老师,这文中没有‘穷’字。”胆大的小何按捺不住了。火候到了,我郑重地告诉他们,这篇课文中确实没有一个‘穷’字。学生的失落溢于言表。

“我想问一下,你能感受到人物生活的‘穷’吗?”学生点着头。“这就是《穷人》一文的精妙所在。没有一个‘穷’字,却处处让我们感受到‘穷’。”学生被我耍了一把,一脸的不满,当我宣布把这十块钱捐出作班会费时,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为了奖励他们刚才的全情投入,我再送他们一节活动课。但前提是必须把刚才找“穷”字的过程记叙下来。

品读着学生的习作,我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这是何等真实而又别样的内心世界。正如赞科夫所言:“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二、显露一手,激发灵感,尽展艺术魅力

当我们走进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身边的艺术时,这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感到与艺术无缘。学校要求在校庆来临之际,以班为单位举行才艺比赛。看看参赛的节目,仅有五个,七人参加。一翻动员,多了几个凑热闹的,水平不敢恭维。本以为让学生才艺比赛后就写这一单元的习作。可惜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了。想想前几天,让他们到中厅参观完画展后写的习作,又是一阵揪心。如何为他们找到下炊之米,如何让他们体现艺术的魅力,有感而作呢?

家中的抽屉里有一条还没开封的围巾,那是六月份到广州学习时带回的百变围巾。我心头一亮,当天卖围巾的在店前出神入化地演示,让多少路人驻足。今天,我也去参赛,显露一手。

在学生才艺比赛完后,好戏上演了,主持人报幕后,我精神抖擞地站到教室中央。开场前我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看清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我装腔作势地把围巾向上一扬,再请吕舒茵同学上台当模特儿。

“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已在家中把围巾玩弄了两天的我,此时已能驾轻就熟。一拉、一撑、一扭、一套、一抖……我再配上几个如魔术师表演般的动作,在学生的一片哗然声中,百变围巾发挥其威力,来了多个华丽变身:保暖帽、小披肩、泳装、晚礼服……台下观众大开眼界,掌声不断,台上的我如明星般光彩照人。

表演完后,我让学生说说每一次变身你都想到了什么?一番交流后,我发现学生们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我的法宝。脆来个大放送,拿着围巾绕场一周,让每个学生都摸一摸,有的还要扯着闻一闻。眼福享了,好奇心满足了,他们的情感兴奋了,思维已激活,才艺比赛一结束,学生就积极投入到创作中。

篇8

一、以听为导,培养兴趣

从高段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口头表达而不太喜欢书面表达,对来自外界具有一定刺激的事物较为感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以听为引导,通过各种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还需要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卖关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六年级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课文有“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而作文要求是:“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激发起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布丰的《松鼠》,播放《人与自然》影片,然后再以“说说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为话题,学生听得仔细,看得高兴,说得有劲,最后引导学生以“难忘的一次冒险”为题,写自己在生活中的一次探险,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二、以读为主,积累素材

写作不仅仅是遣词造句的功夫,更需要以体验和感悟为基础,而小学生的直接体验不够丰富,要让学生的体验丰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阅读(课外阅读)。那么,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如何将阅读和作文有效地结合起来呢?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名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后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其次,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体验。在阅读中,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中去,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如阅读《鲁宾孙漂游记》是否能感受鲁滨孙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下来的勇气;阅读《西游记》,是否能对唐僧、孙悟空等形象进行总结;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是否也能构思出一个情节,诸如此类,只有让学生将读作为一种体验和感悟,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素材。

三、以说为媒,搭桥过河

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基本延续的是教师规定要求,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点评的做法。其实,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从口语表达逐渐向书面表达过渡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先进行口语表达,然后再进行书面表达,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可采用先说后写的模式进行引导。

以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作文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作文是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作文,应该说,写这一主题的作文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借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把自己的老师写好。为此,教学中教师组织了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讨论,讨论内容为“1.我的老师最让我难忘的特点;2.我的老师最让我难忘的话;3.我的老师最让我难忘的事。”通过讨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对“老师”的形象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写作中也能将各种描写结合起来。有学生讨论后写道“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尤其他的微笑,能鼓励我一次次去克服困难……”接下来再写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写得生动而真实。

四、以写为本,提高水平

篇9

我们也常说习作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但习作对很多学生来说,却总感觉无话可说。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为人师的我经历了自己怕写作文——怕指导学生作文——怕改学生作文——和学生一起玩作文的历程。我所带的学生也随着我的情绪变化历经了怕写作——敢写作——乐写作——迷写作的几个阶段。如今,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无拘无束写自己写想写的事,倾诉自己想说的话,最盼望的事是大家一起交流同伴习作的同时 共享习作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

回顾我们师生的成长历程,我感觉可以盘点的是:

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说真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真实是习作的生命,是作者与每一个读者交流的前提。因此,在每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都把细致观察生活,真实地记录生活、真实地表达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的理念与学生做沟通,并通过自由体日记、自由体周记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及时收录,在至少一个月的练笔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把真实作为文章是否得以在全班传阅的唯一标准。平时我们做的最多的应该是对优秀文章的评讲,但有时错误也能成为日记评讲的宝贵资源。记得十一长假过后的一次日记批阅中,发现了一个学生的习作——《一花知夏》,文中这样写道:“暑假,一个下过雨的早上,我和妈妈到外面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发现路边花坛中花开得还算热闹……一朵花静静地躺在地上,我快步走过去……我们都说一叶知秋,今天看来一花也可以知夏呀!”一直在进行优秀文章评讲的我,又在课堂上宣读了这篇文章,学生通过评点明白:缺乏真实观察的习作,虚构的成分多了,感觉文章就虚假了。

还学生习作的自由。自由日记、自由周记……学生在不断的练笔自由中,逐渐积淀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从篇幅和字数中解脱出来。不拘形式、篇幅,真实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没有了字数的限制,学生则言尽意止,不必为了凑篇幅而伤脑筋。另外,减少我们教师命题对学生习作造成的干扰,也是敦促学生为被动作文向自能作文转变的关键。

班级共写日记——保持学生习作兴趣的。由最初的小组日记到后来的男、女生日记。班级共写日记引领着孩子们关注班级生活、及时捕捉校园动态……很多时候,共同的场景、共同的事件,却因为性别的差异而让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思维角度。每日必评的班级共写日记不仅成了我们师生交流思想的大舞台,也让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悟生活。

最伟大的见解往往是最朴素的。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打动人的。关注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鲜活的生活素材自然汩汩流淌。时间长了,学生对习作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与别人静静交流的一种途径就有了明晰的认识。因此,无病的少了,关注现实的多了,习作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做好习作的指导、点评,成了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关键。

1、充分利用教材,做好教材表达的点评与适度延伸。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对特色表达有更深的感悟,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做好教材表达的点评与适度延伸。《穷人》这一课在塑造桑娜和渔夫这两个人物形象时,环境烘托、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非常传神。为了让学生对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把握,除了总结本课的表达特色,我还设计了几个练笔点: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顺承本课作者表达的特色,抓住人物的对话、神情等进行续写。

“试卷发下来了。68(100)分,我垂头丧气(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今天就让我们利用身边熟悉的景物来烘托特定情境下自己的心情。

2、同题异标——相同的专题,不同的评价标准。语文教材采取单元主题的编写体例。即使是同一专题,由于年级的不同,单元学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学生对单元表达特色的领悟需要通过单元训练来体现。因此,在写作前,要指导学生找准训练的侧重点;如人教版关于自然风景的主题编排。四年级《鸟的天堂》通过静态和动态描写来呈现景物的特点。六年级《山中访友》主要通过想象和联想等表达人与大自然共处过程中作者的独特感受。因此,不同年级在进行习作和习作讲评时,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学生习作前,明确本次习作的侧重点,并且在修改、评价环节,再次出示习作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自我创作时、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时能凸现单元训练重点。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学完后,学生在写景物时,我出示了如下的专题评价标准:能用联想、想象的方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标,表达的方法不再是原地的徘徊,而是有效的由点到面的辐射,从而达到灵活自如的创作。

3、建立班本化的习作评讲库——评价因人而异。

整体促进:关注全体学生习作能力的整体促进,使整个班级的习作呈现良性循环状态,因此,在每个年级第一个学期,我的工作重心一直重在呵护学生习作的成功体验。因此,好的题目、好的选材、好的语段、好的语言表达都在我关注的范围,都在优秀习作评讲的行列。通过优秀习作的讲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创作的自信。从整体上营造人人乐写的氛围。

篇10

一、学区领导给力,风雨欲来烟满楼。

会上,叶校长既一针见血地点出建设书香校园的意义―――“学校没有书香,如同没有灵魂!”又很欣慰地告诉大家,现在各基层小学图书室藏书量居全区平均线上,小坪小学人均图书已达80册!

“步入校园,我们希望能够处处闻到书香!关键是如何做到阅读‘引擎’一发动,叫停也停不下来!”叶校长希望大家要巧用“三个资源”:

一是把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漂流到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图书角成为有源之水,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二是让孩子们将自个儿家里的心爱藏书聚集到班级里交流,让同学们以书会友,学会分享,共同进步;三是向孩子们推荐新书,激发孩子们进书店购买、进图书馆借阅的欲望,钱花出去了,换回一本本画工精致的书,大家都会觉得如获至宝。

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就是扩大师生的知识视野;“山花”让孩子们动起来,就是把文学社“撑起来”!组织孩子们浏览网站,电脑室兼顾这个任务,把各种有力资源整起来!“读”起来,“写”起来―――孩子们读与写能力真正提高了,就能验证“书香校园活动”开展深入了。

参加启动仪式的是来自10个完小的“山花”特约编辑,可谓群英荟萃!在座的任教学科有语文,有数学,有英语,而且年纪轻,有活力!

教导处肖老师表示,自己愿意与特约编辑们一起努力,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他说,用笔书写生活,绽放绚烂童年!国家级《想象与想象作文》课题的研究,为我学区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各校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

台子搭好了,戏就开场了。“书香校园活动”启动一个月,各校就上传相关新闻报道共16篇。

莲花小学最先启动仪式,少先队开展的系列活动报道及时:“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重阳节诵读有关重阳节古诗”、“‘我读书我快乐’诵读比赛”、“背诵古诗名言比赛)―――小处入手,多样活动,培养阅读情趣。

云埔小学还通过红领巾小广播倡议全体少先队员做到“文明读书”。“犟龟在行走”的标题最吸引人们的眼球:中午来到学校后,同学们就悄悄地靠近每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一个长方体铁皮图书箱,箱内流动着市妇联给他们送来了1190本图书)就会看到值日班长带领大家默默阅读的情景,或紧锁眉头,或抿嘴而笑,或深沉思考,或怡然自得……

中心小学着眼于孩子的未来,每个班级在语文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同学们自己组成阅读竞赛小组,在课外时间或班队课上比赛谁看得更多,谁收获更多。他们从不觉得累,从他们脸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忙碌与欣喜。正如他们所言:因为喜欢,我们忙碌,因为忙碌,我们收获,因为收获,我们快乐着!

河田小学的“绿色、书香、文化”的设计,让墙壁会说话。“学习园地”也很有特色:“这边风景独好”、“小荷尖尖角”、“你最我赶”、“我努力我收获”、“丰采天地”、“成长小脚印”!

云洋小学的“何愁校园没书香”?就是因为厦门金龙汽车集团的领导员工为该校送去了卡通画、童话故事、寓言、工具书各种图书数百册,为图书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他学校也相继组织“书香班级”、“读书之星”“小名人”“小诗人”“小画家”“小故事家”“小作家”“小编辑”“安全卫士”“小文人”等的评比,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诵名言、古诗比赛、背诵三字经比赛……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也提升了学生读书质量。

三、想象作文延续,柳暗花明又一村。

国家级《想象与想象作文》课题的研究和结题,曾经是我学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让风景依旧,蓦然回首,书香袅袅,却在灯火阑珊处,书可以给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可以让他们在想象的王国里起航。而作文恰恰给读书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们的想像作文又找到一个延伸的点,又可以为下一个前行的目标举行隆重的盛典。

为了我学区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的成果,学区于本学年度加大研讨力度,深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加大习作教研活动力度,在学区教导科的主导下,作文作为单独研讨项目而举行,首先从两个点来展开突破,一个是写实指导课,一个是写虚指导课。10月16日上午第二节洪丽雅老师上了一堂习作公开课《父母的爱》,这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语文习作。此次作文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抓住细节,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把事情具体有序地写下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拉近时空的距离,激活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很多学生有创作的期待,表达的渴望。变以往的害怕写作文到现在的主动要写。特别是老师的生动课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次次地唤醒学生对父母的爱,对往事的回忆。

11月20日上午,我学区举行了六年级想象作文教学研讨。首先,全学区六年级语文老师及肖世苗、叶跃民两位学区人员听取了由詹江贺老师执教的《用歇后语编故事》的想象作文课。上完课,詹老师说明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全体听课教师也针对这节公开课进行深入的剖析,点出了自己赞赏的地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会上大家充分肯定了许多老师推荐的作文教学新点子、好做法。

肖老师更是把对想象作文教学的理解阐述得淋漓尽致。他强调,想象习作,离不开生活基础,要虚实结合。想象作文教学,要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说,乐于写。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人物连环动作以及人物的生活语言描写。

最后叶跃民主任做了总结,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建议语文老师多提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包括姿态语言,利用幽默、艺术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习作。相信通过这堂公开课的研讨,一定会给莲花学区的“想象与想象作文教学”的课题输入更多新鲜的营养,也必将促进各校“书香校园”的有效开展,让已经开放的“山花”更加烂漫,更加芬芳。

其次是多渠道拓宽习作的力度,为习作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如举行学区师生同题作文竞赛,各校高度重视,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校内选拔,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14位小选手,15位教师参加竞赛。本次师生同题竞赛,学生组、教师组分为中年段和高年段两个组别,更能深入了解教师与学生习作水平的状况,也从中为教师如何更有效加强对学生习作的辅导,提供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比赛中教师们热情不减,兴致高昂,纷纷投入竞赛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教师、学生习作,对提高习作地质量犹如如虎添翼。22日下午习作竞赛结束,学区立即组织评委小组进行评卷,师生竞赛试卷按年段密封;评卷人选抽调各校教师组成,两人一个年段评卷;学区中心组负责协调。

在评委小组公正、公平、公开的审阅下,竞赛结果揭晓。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学区习作教学质量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