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范文
时间:2023-03-29 09:3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一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二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三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到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了端午节,家乡的孩子们便唱起这首儿歌,有的一边唱,还一边洗龙水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最新端午节心得体会初中作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最新端午节心得体会初中作文1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听妈妈说,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的居民都赶来营救,但是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渐渐地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我们这里也有习俗就是吃粽子、挂艾草、贴葫芦。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在大门上贴上了做工精美的葫芦,挂上了艾草,听说这样是可以驱邪的。
今天的美食就是吃粽子了。奶奶要包粽子了,我连忙走过去观看,还迫不及待地要帮忙。以前,我看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做的,另一种是竹筒的。粽子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水果的、肉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奶奶今天准备的是红枣和豆沙馅的,都是我爱吃的。奶奶先把竹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红枣或者豆沙馅放进去,再放点米,接着就把竹叶包起来,然后用线把粽子捆好,这样连续包了很多个。我也学着包,鼓捣了半天才包了一个,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是心想,一会儿就会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粽子包好了,奶奶拿来锅,加了半锅水,就把粽子放到锅里煮起来。粽子煮了半个小时,停火后又闷了半个小时,香喷喷的、热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了。妈妈还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吃饭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吃着这香甜可口的粽子,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快乐的笑容。
今年的端午节,我觉得非常高兴,不仅懂得了端午节的来历,还学会了包粽子,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最新端午节心得体会初中作文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最新端午节心得体会初中作文3前两天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提前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端午节。我们每个同学都带了粽子,大家一起分享,很开心。粽子各不相同,什么味道的都有,有蜜枣味的、山药味的、板栗味的、肉粽子、紫薯味,还有水果味的等等,香味扑鼻而来,很是诱人!
老师还给我们看了有趣的沙画影视片。它告诉我们有关端午节的由来,楚国一个爱国诗人叫屈原,深受楚王的宠爱,有几个大臣非常的嫉妒,就背地里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不是。终于,楚王不再相信屈原,并且把他流放到其他地方。不久楚国灭亡了,屈原还是很爱自己的国家,最终在五月初五那天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苇叶包着的饭团,也就是我们说的粽子来纪念他。看完这个影片,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形状,各种各样。有塔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
今天,我还在家里过了端午节。我们一家相聚在奶奶家,一起包粽子、做糖包、包菜角、做油条……我参与了包菜角,做糖包的工作。一开始,我包的菜角很歪,装的馅儿还少,还有裂开的,妈妈还做了特制的补丁给补上了。我们有说有笑,可有意思了!
下午,我还去了科技馆参加了端午节活动,因为我抢答问题正确,获得了手工制作香囊DIY的活动名额。现场给我们发了一个三角形的硬纸片,让我们自己往上面画自己喜欢的作品,我画了爱心、茶杯、鲜花等,然后主持人发给我们胶条,把硬纸片的几条边相互都粘在一块,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角形。最后由下而上串过一根五彩丝线,最下面有个线坠子,漂亮的五彩香包就做好了。我们还一起合了影留念,很开心!
今年我的端午节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
最新端午节心得体会初中作文4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曾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吃着姥姥送给我们的粽子,心里惬意极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却遭到坏人的陷害,去除官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他乡。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他的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非常难过,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等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2005年端午祭被韩国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我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把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让大家过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也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的家乡,就有端午节吃粽子、菜饺、糖糕、麻叶和鸡蛋的习俗,还有大人会做香囊和五色彩线给孩子佩戴在身上,说是辟邪;家家户户的门上也会插一些艾草。
怎么样,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你们的家乡呢?
最新端午节心得体会初中作文5又是粽叶飘香时,世间处处盈满了喜悦的气氛。
“节分端午谁自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统节日,深邃而又悠久。每当这时孩子们会在手臂系上五彩线,带上漂亮的香包,与父母一同去踏青。
对于北方的人们来说,端午节是个踏青的好时机,这时果园中,草地上,路边,田野中处处生机勃勃,满眼的绿,漫山遍野的绿,为这个节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来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而人们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乐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园,绿色出现在眼帘,依稀可以看到一两抹红色,走进才发现是娇红欲滴的樱桃,小巧玲珑的挂在枝杈间煞是可爱。将它们摘下洗净后,一股脑的放在嘴里,甜意用上心头,不禁让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着,我们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浓香穿梭在唇齿间,黏黏软软的口感令人陶醉。这时,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个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诗人。
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避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而古来就有“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的诗句,这也印证了端午节的悠久历史。原来,端午很淳浓。
据资料说,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内装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术、白芷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均匀制成的。而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会带着自己喜爱的香包和小伙伴们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气在风中荡漾,令人沉醉其中,原来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蕴含着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父母和老人对子孙的无限爱。
篇3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五月五端午节了,正如这诗所写,在端午节必定少不了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这些民俗活动。
快到端午的前几天,已有许多亲朋好友送来粽子,一袋一袋的,都快把冰箱塞满了。若还有别人来送,我一定会笑着说:“天天送粽子,都快把我吃成个粽子喽!”奶奶也亲手包了几个粽子送给我,还一边祝愿我:“学习进步,好事接粽(踵)而来!”我乐呵呵也收下了奶奶的祝愿,希望真能像奶奶所说的那样!
提到端午节,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赛龙舟这个传统项目。离我家最近的南塘桥的河岸里,也将举行划龙舟比赛。到了正式比赛的那天,在家中的我,隔着大老远就听见了划龙舟时敲锣打鼓的响声了。
接着,我和妈妈就被这响声吸引去观看比赛了,我俩是步行过去的,只听见那声音越来越响,朝着我们慢慢逼近。到了那儿,才发现桥两边的人已经成群结队地拥挤在一起,汇成了人的海洋。只见一个小孩子正爬在他爸爸的肩膀上,兴奋地指着河面说:“爸爸,快看快看,赛龙舟呀!”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空隙中去观看。
龙舟上的一个个队员穿着各自队的队服,有红的、白的、紫的、蓝色的各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亮眼鲜艳,更为南塘河的美景添色不少。划手们个个都身强力壮,龙其是那手臂显得特别有力。瞧!有两支队伍划船的速度一直不相上下,浙浙地由慢变快,站在船中间的鼓手,在不停地用力地敲着鼓,鼓舞着整支队伍的士气。划手们听着鼓声,双手紧紧地握着桨,身子向前一倾,手再使劲地朝后一拨,于是身后拨开了一道道水花。水花又飞溅到他们的身上,看上去气势磅礴、壮观极了。每一支队的每个人动作都那么有规律,那么地整齐如一。他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嘿哟……嘿哟……嘿哟……”声音气壮山河,响彻整个南塘河的两岸。旗手们也不时地挥舞着彩旗,增强气势,随着两支队伍的你追我赶着中,也离我们愈来愈远……原来我们都全神贯注在这气势上,早已不在意哪方输赢了。
美味的粽子、激烈的赛龙舟,让我们感受到端午节热闹非凡的景象。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二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眨眼间又到了肉香飘粽的时节了,我也不禁诗兴大发。
“来来来,你也别闲着,帮我把那些包粽子的材料都准备好。”妈妈今天似乎特别高兴,声音不自觉地高了几个分贝,却也带着无法描摹的轻快。“好嘞!”这正应了我的心意,其实豆沙、红枣、竹叶、糯米这些材料早就提前准备齐全,只要摆放好就行,可我还硬是“忙“了十几分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出心中的迫切。
包粽子,这个技术活自然交给了心灵手巧的妈妈,我和爸爸则在一旁“打杂”。妈妈先取两片竹叶煮上十分钟左右,紧接着,折叠、翻转、合拢,几个难以把握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妈妈的手似在花园中盘旋翻飞的两只蝴蝶,这会才有了稍稍的喘息。妈妈向呈圆筒状的竹叶中放进了一些糯米。“加什么?”妈妈向我递来一个询问的眼神。“哦呵呵——”我有点儿小激动,“加上……哦对,红枣!再加点儿花生……哦不!还是绿豆吧……”这么说着,我一面暗暗观察妈妈的脸色,今天妈妈不只是受什么感染,变得格外有耐心,等我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妈妈把配料一一加上,第一个粽子就此完工!接下来,又是一阵眼花缭乱……
“好了没?”等我第101次询问时,总算看到了一个久违的点头。我小心翼翼地从锅里端出粽子,解开缠在粽子上的细绳,白色的热气扑面而来,红枣、绿豆,这些花花绿绿不算华丽的点缀,也让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浓香夹杂着枣泥的香甜在口中蔓延,竹叶的清香萦绕鼻尖,我拼命地往嘴里塞。“小花猫。”一向严肃的爸爸在一旁打趣道。
我吐了吐舌头,目光却定格在电视荧幕上无法离开。划龙舟哎!我的心一下子被勾了去。只见浆手每人持一支短浆,随了鼓声短促为节拍,擂鼓打锣的,坐在船只的中间,为水手调理下浆节拍。偶尔,镜头切换为围观的群众,他们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河,这样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不禁浮想联翩:粽子带着一缕淡淡的思念,随着汨罗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烂上百年的身朽。然后,慢慢祈祷……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三
离端午节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街上飘着阵阵粽香。
我和我的妈妈准备好糯米、粽叶和线等,开始包粽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妈妈拿一张粽叶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参有红豆的糯米,然后用粽叶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线把它拴好。看着妈妈包粽子,我不解地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耐心地给我讲到:“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由一个着名的诗人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阴历5月5日这天,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真是太可惜了!”听完妈妈讲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叹息道。
妈妈继续说道: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妈妈停下手中的活,抬头问我:“你看见过赛龙舟吧。”“我们去年在新津看见过啊”我不解地问。“其实,赛龙舟也与端午节有关。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哦,是这样的。想不到一个节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们经常过的节日,竟然有这么多的文化。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四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篇4
一、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我国一直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外,二十四节气也是节日文化的组成部分。除夕吃年夜饭体现了家庭和睦的精神,清明节的禁火寒食体现了尊老敬祖的精神,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重阳赏菊据说是由晋代陶渊明而起……但很多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上,未能体会到传统节日更深层次的意味。而现行语文教材中,以传统节日为题材的课文也为数不多。在人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六册语文课本中,只有《过故人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社戏》《端午的鸭蛋》《春酒》《游山西村》《阿长与山海经》共七篇(首),但涉及的传统节日较多,有重阳、中秋、社日、端午、春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教学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适逢端午,家家户户吃粽子。我从这一点导入,引出汪曾祺在文中谈到的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习俗。在体会了作者借端午习俗抒发浓浓思乡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潮汕地区的端午习俗。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各地端午习俗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端午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二、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为了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少的缺陷,语文教师还应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来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教师首先应广泛搜集以传统节日为题材的名篇佳作、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如丰子恺的《过年》、钱钟书的《辛巳除夕》、哈尔滨出版社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出版社的《清明节·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其次,在课后阅读训练中增加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多设计与节日内涵有关的练习题。比如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要求学生收集、诵读有关中秋赏月的诗文,在同步训练中选择《中秋咏月诗三首》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设计与中秋节“月圆人圆事圆”的精神内涵相适应的题目。除了挖掘阅读资源,有意地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外,还可以把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写作教学的资源,在节日到来之际,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将自己对这些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悟真切地表达出来。我在初一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中,就设计了《清明情思》《端午粽香》《中秋月色美》《登高说重阳》一系列题目,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篇5
【关键词】语文作业; 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能把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促进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一、知识实践型作业
可以让学生辑录本地新颖而精当的好对联,并写出赏析文字;摘录最精彩和最差劲的广告词,并简述理由;把读过的好书,分别用短评或介绍文字向大家推荐;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交往中,通过广泛涉猎、主动地观察体验、积极地动手动脑,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二、生活实践型作业
收看电视节目、参加社会活动、体验实践生活、阅读课外书籍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将学生的整个生活变成语文学习的场所,使消遣性活动成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在积累、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些课文内容,学生体会不深,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如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又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粽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劳动实践型作业
可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学做家务,体验生活百味,提高生活能力。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给妈妈做一件事(送花、设计贺卡、做家务等)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让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春游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一类情境型作文最受学生欢迎,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毫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处处皆教育、处处都有语文教育。只要用心,语文教育绝对能在细微之处奏出奇效。
四、课题调研型作业
课题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课题作业是指教师布置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任务。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更需要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这种作业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主动建构的过程,“课题作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指向。课题作业的特点是:⑴结合生活、关注生活;⑵融合“双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不断增强体验;⑶增强整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课题作业的操作大致可分为确定课题、论证探索、交流评价和形成阶段性成果以及反思五个阶段。课题作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能让学生在完整的语文活动(选题、论述、写作、调查等)中最大限度地体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课题及项目意识,培养系统思维,进而形成基本的研究能力和方法。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可适当设计和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作业,以巩固已学知识、强化技能,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文化遗产”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项课题研究性作业:从书本上的“文化遗产”知识出发,对这一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调查研究,通过可能的各种渠道,围绕“文化遗产”,做一项课题研究。一个月后,学生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形式不一而足,内容千姿百态,效果令人振奋。有的学生研究文物保护,从文物的形成、发掘到开发保护,一直谈到政策的支持和环境的保护。有的学生则直接以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出发,综述了它的历史、分析了它的现状,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形势,特别对现在的开发、开放和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虽然稚嫩,但通过一番真刀真枪的研究、调查、分析和论证,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热爱文化、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在无声无息的探索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
参考文献
[1]朱于新.个性化语文作业设计管窥[J].语文教学通讯,2004(15).
篇6
关键词: 小学生 撒谎作文 现象反思
一、热点链接
我班上的学生在写《遗憾》这篇作文时,写得非常感人。但是这几篇作文竟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作文的作者都是出自单亲家庭,文中讲的都是他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做出了不孝敬、不体贴父母的事,而深感遗憾。我调查了一下,结果,除一位同学外,其他几位都告诉我这些感人的故事都是他们从作文书上看到的,然后稍作改动,就“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了。老师也是这样教他们做的,如果不会作文,就背作文,从他们学写作文开始就是这样的。
反思: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撒谎作文”,这类作文不能与现实对话,作文内容、思想情感远离现实,或者搬别人的作文材料,或者复制他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技巧”在学生中悄悄地流传着,作文抄袭已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了。据我了解,有不少教师也鼓励学生在实在找不到作文素材的时候,不妨从书中借光。作文抄袭现象,正是这种以分数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么能视而不顾,任其错误地发展下去呢?不错,在这座独木桥上,分数就是绿色通行证。但我们怎么能为了分数而作出这种误人子弟之事呢?这害的将会是整个下一代。他们从小便不知作文就是做人,应说真话,吐真情。他们从小便不知道诚信的重要性。老师们,难道要为了分数再做这种违背教育道德和教育良知的事吗?
二、问题归因
1.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方法及习惯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家长、老师、社会各界的保护中,生活圈子狭小,不可能接触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缺乏生活的自我体验。自己身边的困难无需用心解决,没有留心周围的事物的习惯,看到的事情,如过往云烟,发现的眼光消失,因而难以储备充裕的作文素材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题。
2.老师立意过高,促使学生编造谎言
习作就是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事情。平日里,学生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捡到文具零钱等小事,极少或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看到警察捉小偷、拾金不昧(大额数目)之类的“大事”。学生作文中此类“大事”大多是从电视及作文书中看到的。老师往往只关注写作技巧,见这些“大事”的描写语言生动、事件曲折、思想性强就大加赞赏,还在评讲课中当众表扬,在“学习园地”上展示。对于那些“小事”平铺直叙,要不让学生重写,要不大大修改一番。为了写出立意高的作文,学生就不能不发挥自己想象力,编造身边的助人为乐等“大事”的故事情节,求得一个过得去的作文分数。
三、对策举隅
1.提供轻松自然的习作氛围――学生乐意写
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布置写日记、周记比较好,也就是随意作文。在学校上学期间,可要求学生写周记;放寒暑假期间,可布置学生写日记。学生随自己的意愿有什么就写什么,三言两语也行,所写内容比较真实。在学校进行各种活动后布置学生写作真实反映当时的场景,如“欢乐的六一节”、“小学生应不应该多看电视”、“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些内容也能触动学生真实的内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节假日时轻松自然的氛围,如“清明时节忆先人”、“端午节看家乡的风俗”无一不是展示学生自然流露,反映真实情景的良好机会。相信在这样一系列的习作练习之后,学生会做到有内容可写,沉浸在快乐习作中。
2.引导多渠道收集习作素材――建立素材库
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习作素材库很有必要。从哪些渠道搜集这些素材呢?一从身边见闻入手。在家里留心家人都在做哪些事,长辈给你讲了哪些故事;爸爸、妈妈辛苦在哪里;在学校里哪位老师特别好,课堂上哪个的同学表现受到老师的表扬……二从电视电影入手。引导学生从电视节目上收集信息,今天喜羊羊做了什么事,慢羊羊又发明了什么……三从电脑网络入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身边信息之多,让人无法想象,而这些信息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记录信息,并整理到自己的习作素材库中。
3.巧妙创设习作课堂之情境――引真情流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达到写作目的。以课文为媒介、情境为渠道,积极地流露真情实感。
4.师生共同参与有效评价中――赞赏作动力
篇7
一、欣赏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村落炊烟,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花草野果……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看桃红柳绿,听虫啾鸟鸣,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二、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
1.体验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邻里赶来祝贺;农忙时,互帮抢农活;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2.品味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的村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时节,农家门前要插杨柳枝;元宵节,居住在当地的河南人要过大年,要给已去世的亲人上灯;端午那天,乡村舞台要唱戏,舞龙灯、唱花船;冬至那天,乡村农家要祭祖……诸如此类极具特色的习俗,尽管很多已无法追根溯源寻个究竟,但对孩子来说,当他们得知这些“节日”是我们乡村独有时,那份自豪喜悦心情,是溢于言表的。
3.感受时尚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也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修村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等等。
三、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生活,感受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也是我们乡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触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品尝劳动的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夙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间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和父母一道深入田间翻地、种菜、浇水、施肥、采茶、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习农民的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乡村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栽瓜种豆、养鱼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带领学生走近农民身边,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写下真实的体会。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经验,增长知识,感受真情,我让学生写作《我跟爸爸学嫁接》、《养蚕小记》、《黄豆是这样来的》、《采茶乐》等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家长交流,向农民请教,普遍能够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四、交流、收集地方民间俗话农谚、俚语方言,感受语言气息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特别是一些土生土长的俚语方言、歇后语、生活谚语言简意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搜集农村的生动语言。“处暑萝卜,白露菜。”“七月排葱,不排就空。”“小麦种到冬,严严不透风。”“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闹;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玉米锄得嫩,顶上一道粪。”“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等等,这些有益的生活语言为农村孩子写作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分,点亮了他们作文的火花。语言是一个人有声的名片。我们要想写活一个人首先要熟悉他(她)的语言,这样下笔才能精准,人物形象才会呼之欲出。
篇8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 源头活水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依托,也是中华民族身份的标志,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富而又宝贵的精神遗产。作为龙的传人,让世界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保护、传承其精华更是我们的义务。但是改革开放后,尤其在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随着经济的强势席卷而来。这让一向保守的国人先是不知所措,而后却竞相拿来,民族传统的文化,让他们觉得苍白无力,没有新鲜感,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对洋明星、洋电影、洋动漫、洋节日的狂热追求,似乎已到让人莫名其妙的程度。他们迷恋于迈克尔杰克逊的舞姿和歌声,却不屑于读屈原的《离骚》;他们痴迷于奥特曼的无所不能,却不齿于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他们热衷于外国大片的惊险刺激,却不知《孔子》、《屈原》的厚重独特;他们捧“红”了圣诞节的苹果,却冷落了除夕夜的饺子;他们忙于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却不曾知晓七月七日的乞巧节……虽然韩国对端午节的申遗是一场误会,但我们也应该反思。因而,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语文老师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份光荣的使命。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以语文课堂为平台,以传统文化为素材,以作文、读书笔记等为载体,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民俗美、文化美、历史美、人物美。
一、追根溯源,分步骤分阶段,查找搜集资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能写出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学生就一定要熟知这方面的文化,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凭学生个人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地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给学生提供三种获取资料的途径:(一)走近群众生活,或实地考察,或走访本地文化名人,读社会这本书。(二)利用网络,上网阅找资料,读网络这本书。(三)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读“历史”这本书。
语文教师还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目标,高一学生刚入校,有双休日,课余时间较充足,但科目多,他们对新生活还得有个适应过程,综合这些实际,前半学期老师可就乡土文化,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一些地域文化,后半学期可结合必修课本后“梳理探究”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等话题。我校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了这些活动,一年下来成绩突出,内容真是丰富,囊括了这些话题的各个方面,学生搜集到了:延川的剪纸艺人,布堆画艺术,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名人故事,革命遗址,婚丧变迁,信天游的特点,曲艺发展,作家路遥的故事,女诗人李娓娓的故事,彭祖庙的遗址,等等;不同姓氏的起源,复姓知多少,刘姓中的名人,等等;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写法,趣味对联,等等。这次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变迁,感受到了姓氏文化的奇妙,领略到了对联的魅力,有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学生何愁作文没素材?
高二学生分科后,课程少了,但任务重了,可给他们布置一些少而大的话题,可选必修二课后的“年节风俗”,可针对必修四第一单元的内容,布置搜集“戏曲文化”的任务,可在学习选修时,选取学生喜欢的话题,如“谈谈流行歌曲中的修辞”、“说说儒家的仁”等。就戏曲传统文化,我们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交回的内容同样丰富多彩。他们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如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脸谱的知识,戏曲的行头,戏曲的角色行当,等等。
高三学生学习时间较紧,但一定要让学生熟知几个文化名人,为高考写作打基础。结合学生和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传记作品中的杜甫、、沈从文、杨振宁,读本中的、等文化名人。学生在单调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忙里偷闲,既可丰富生活,又能获取精神食粮。这样有目的有步骤地将活动开展下去,能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取丰富的写作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集中整合资源,化零为整。
搜集资料,只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因为他们所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较为零散。得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把这些零散的内容整理起来,使他们对这些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搜集完“年俗文化”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一)考考你,春节习俗知多少;(二)比比看,年俗故事展风采;(三)动动脑,探究年俗有深意;(四)勤积累,春联古诗大看台;(五)说说看,家乡年俗知多少。这样的五大教学板块,每个大板块中又有许多的小板块,如,第一大板块中就包括:春节的俗称,春节的起源,正月初一的古称,民间过年的期限,过年的传统活动。这样由小到大,由零散到系统,不仅帮学生搜集了作文素材,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素材丰富了,就会有写作的冲动,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始写作。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指导他们把每次活动的内容,都整合在一起,以备后用。其次,鼓励学生在平时积累资料时,养成写随笔或日记的习惯。再次,开展完语文实践活动后,动员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从不同角度去写放胆文、个性文、创新文。最后,学校可举办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作文竞赛。利用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几学期下来,我们的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我所教的两个班中,张朵、孙文等同学,搜集了厚厚的两大本资料,而且能把这些内容分门别类并标上页码;在平时练笔中,高文婷、高琼同学的随笔,文笔流畅,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秀同学的《李姓中的名人》,采用了新闻特写的方式对历史上重要的李姓名人作了介绍;庞华同学的《对联与名人》、史海丽同学的《戏曲脸谱常识》,条理清楚,构思巧妙;在全校性的地域文化作文竞赛中,贺芳同学的《陕北葬制》,刘芳同学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到陕北来》,冯婷同学的《禹居大禹山及石狗弯的来历》等作文脱颖而出,获学校一等奖;在第三届“步步高杯”全国作文竞赛中,杨攀同学荣获三等奖,并应邀免费参加了他们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在“新人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奖赛中,霍哲和贺翠同学荣获一等奖,惠超和常青同学获二等奖,折停停同学获三等奖。学生能取得这些可喜的成绩,不能说与学生找到了作文的源头活水没关系。
四、表扬优秀,鼓励后进,增强写作信心。
篇9
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么?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传统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扩展的。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牛年喜迎元宵节作文600字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元宵节作文1今天是正月十五,我们一家人一起去宽阔的广场上看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花灯,我心里可高兴了!
来到了广场,那里人山人海的,像白天一样十分明亮,整个广场变成了灯的海洋。有的花灯上面是一条雄伟的气宇轩昂的中国龙和一只美丽的五彩缤纷的凤凰,中间是一头庞大的牛再加上几只可爱的小牛,感觉是多么雄伟壮观呀!周围是许多美丽的花环,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儿的世界。
我们又来到了水池的中央岸边,这儿的大花灯是四条龙,它们朝着不同的方向,每条龙的嘴前都吐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夜明珠,好像在玩戏珠的游戏。每条龙的颜色都不一样,有条龙的身体是橙色的,龙角是银白色的,而龙爪是褐色的,还有着长长的胡须,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好看!
看完花灯,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广场,因为花灯太漂亮了,就像离开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回到家里,我感觉自己仿佛还沉浸在花灯的世界里,知道妈妈她们喊我看元宵联欢晚会,我才突然清醒过来。
在我们聚精会神地欣赏联欢晚会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放鞭炮炮声音,吓了我一大跳,正好晚会上在表演抖杠,我感到很惊讶,这么细的杆子,他们还能站得这么稳,实在太厉害了!
看完了无比精彩的元宵晚会,姥姥接着煮了水饺,放到一碗碗一盘盘里,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再喝点凉津津酸甜的果汁,这是一顿多么美味的晚饭呀!
今年正月十五,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
元宵节作文2今天是元宵节。晚上,吃过团圆饭,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赏花灯。我高兴极了。在往石油大街走的路上,我心想,每年元宵节的花灯都很漂亮,今年又会什么样子呢?我急不可待。
今天的夜景真美呀!节日的城市被华丽的街灯装扮得五彩缤纷,格外耀眼。沿街两旁的树木个个都穿上了绚丽多彩的衣裳,闪闪发光。高楼大厦上各种各样的霓虹灯不停地闪烁着。石油大街两旁的花灯琳琅满目,犹如满天的星星洒落人间,我好象来到了灯的海洋。
今年的花灯可真鲜艳呀!有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五光十色,流光异彩。今年的花灯可真多真呀!从石油大街到美术馆,道路的两旁都摆满了千姿百态的花灯。有米奇灯、米妮灯、唐老鸭灯、飞马灯、鲤鱼灯、风车灯、仙女灯、宫廷灯、高楼灯……,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看呀!一个大大的,鲜红的立体《春》字灯不停地旋转着,好象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一个高高的“嫦娥奔月”灯格外显目,那是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象征。灯上有两个美丽的仙女,好象在迎接“嫦娥一号”的到来。我由此想到,我们的祖国真伟大呀!这里最引人入目的还是五个福娃。它们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它们眨着眼睛,好象在热烈欢迎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到中国来参加2008年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还有许许多多的灯,每一个灯都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内涵,真是一言难尽。
今年的花灯美丽、独特、新颖、壮观,它令人陶醉,令人向往。夜深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浮想联翩:我的家乡——盘锦,今夜灯火辉煌,明天会更加灿烂。
元宵节作文3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闹元宵,看灯会。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帮助她去拿住脸盆的边沿,不让脸盆动。我答应了一声,就帮奶奶把脸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来了一碗开水倒进了脸盆里,接着,她用双手用力地和起来。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团,脸盆边上的干粉还有许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点水来倒进脸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团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来。不一会儿,奶奶就把一个粉团和好了。她还把脸盆边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团上面,再和了一下。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汤圆了。
等到吃汤圆前半个小时,奶奶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她从粉团上面抓了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转,那个孔渐渐变大了。接着,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点进去。然后,她就把这一个汤圆收口了。我看着奶奶做的样子觉得自己也心动了,也想亲手去做汤圆。我立刻跟奶奶说了一声就动手做了起来。我像奶奶一样做着。我觉得没有自己做得没有奶奶那样容易,但是也把一个汤圆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说:“嗯,第一个能够做得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接着我又跟着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把汤圆全部做好了。
接着,就是煮汤圆了。奶奶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烧了几分钟,奶奶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这时,我看到汤圆已经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奶奶,让奶奶先吃。这时,奶奶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元宵节作文4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下面应届毕业生网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元宵节习俗的文章,仅供参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作文5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篇10
作者:燕翔
山东省青州市夏庄初中06级十班
自序
我出生于美丽的凤凰山下,这里有山清水秀,有鸟语花香,更有一个五彩斑斓的童年。我喜欢这里的一切,我更要感谢姥姥,感恩这生我养我的地方。
2006年9月我走进夏庄初中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三年里,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我要感谢杨树玲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如果没有她的培养我的文章就不会见报。杨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写道“我虽没养花,但我非常喜欢。我最喜欢田野里的二月兰,还有苦菜花,青青菜花。因为她们朴素、淡雅,给人带来淡淡的芳香和美好诗意” 。我也特别爱花,童年的花香烂漫,现在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我的童年吧!
是三年前零碎的思想,经过我和老师的努力。《花香童年》的序言,就是这个。
春季篇
槐花情结
“下槐花雨喽!下槐花雨喽!”我站在槐树下,摇动着树干,朵朵小白花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翩翩起舞。妈妈在旁边说:“这雨真香!这雨真甜!”我和妈妈仿佛进入童话世界,快乐极了。
眼下正是初夏五月,布谷鸟来了,唱起了欢乐的歌,榆钱儿鲜嫩嫩绿生生的。槐花树也不知不觉地突出新芽,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不久便开花了。它虽娇小,却芳香四溢。一串串小花犹如一盏盏水晶灯,清晨就早闻到它的香味了。我就是这样的喜欢槐花,有了它,我的春天就多了一份快乐。
记得小时候,我的家乡有很多槐花。每到开花期,家乡便笼罩在花气扑鼻中。每到周末放学时,便到邻居家借个长钩子,再叫上几个小伙伴。一起跑到跑村头去摘槐花,我扛着钩子,邻居小弟弟攥着个袋子,唱着山歌,蹦呀,跳呀,甭说心里有多么快乐。等到到了树下时,调皮的我就会像个猴子似的爬到树上。用钩子一拧,槐花连枝带叶落下来。小伙伴们便在树下捋槐花。不一会,我们的袋子都满了。这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甜美的笑容,就像这灿烂的槐花。对于我们来说,这点收获就很满足了。
回到家后,妈妈便把槐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姥姥送去,另一份给奶奶送去,剩下的一份我们自己留着。还记得姥姥蒸的槐花饼,一颗颗小花儿十分饱满,洁白无暇。咬一口,有种淡淡的芳香便在味蕾上蔓延。那真是太好吃了,可我再也吃不到这么香的槐花饼了。剩下的槐花,姥姥便放在篮子里晒干。等到大年初二到姥姥家时,还能吃到香喷喷、热腾腾的槐花饼,使年味更浓了。
现在,我长大了。我已离开家乡,再也不能回到那快乐自由的童年。周五回家,当我望到学校边上的那棵槐花树时,又仿佛回到了故乡。这里的槐花虽然比不上家乡的那些多,但她让书香在花香的映衬下更加美丽,让校园多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她给我送来了一个好的心情。有了槐花,我的校园生活也充满了快乐。
这花那花,好吃当属槐花。我喜欢槐花,就像晋朝陶渊明独爱菊,宛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恰似周敦颐赞美荷花。我想人也应该像槐花那样纯洁芬芳、堂堂正正。是呀,只有这样人生的大花园才会更加多彩呀!
不管何时,我都喜欢槐花。它这么好吃,这么诱人,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它,我的人生道路上溢满快乐,我生活在快乐的世界里,永远、永远……
童年的春天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掠过万水千山。花香叶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的梦中靠岸。”读着这首《新月》,我不知不觉地回到了童年的春天……
记得小时候,放学的铃声“铃铃……”地惊醒了在垂柳上小憩的鸟儿,飞向那无边无际的蓝天。我的心也像那自由飞翔的鸟儿,早已飞向了家乡的田野。我和几个小伙伴拿上自己制作的风筝,迫不及待地跑向那绿油油的麦地上。不一会儿,天空中便飞起了一只五彩斑斓的大蝴蝶,那是王刚的,他长大想当一名昆虫学家;那只大蜻蜓是我制作的,因为我要处处帮助别人;那只伶俐的小燕子是潘景伟的,他就像这小燕子一样聪明……我们的理想都飞上了高空。玩累了,就躺在麦地里休息,然后我们就在这大毯子上打滚,踢球,赛跑。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我喜欢花儿。当第一缕柔和的春风吹绿了第一片嫩绿的柳叶时,果园里的桃花、杏花、梨花也都赶集似的来凑热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站在树下,被这迷人的春景深深地吸引了。这粉红色的桃花香气扑鼻,引来了一群群蜜蜂来采蜜,“嗡嗡”地,成了果园里的一道风景线,真热闹。望着这迷人的花儿,我仿佛看到秋天树上那累累的硕果,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
每到春雨过后,田野里的野菜都偷偷地钻出来了。遇上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我就会和小伙伴拎上个篮子去地里挖野菜,一边走还一边唱山歌:“今天的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好风光,蝴蝶也忙,蜜蜂也忙……”在地里劳动的人们都把惊异的目光投向我们。在朝阳的地方,野菜遍地是,有鲜嫩的苦菜、野、蒲公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我们便抢着挖,来个挖野菜比赛。我们不仅得到了野菜,还收获了快乐。半天下来,每个人的篮子里都满满的,甭提有多高兴了。回到家,把它们洗干净,有野做小饼,苦菜、蒲公英做小豆腐。母亲做的小豆腐特别香,是我最喜欢的美食。
而如今,又到了春天,但我不再到田野里和小伙伴追蝴蝶、打滚了。我长大了,而且今年我要到中考这个“百花园”中去竞艳。我要用童年那种平常心去看待,只要努力,我相信我这棵小草会绽放光彩。因为拥有青春才拥有梦想,我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因为拥有青春,我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已不再复返,但我一想起来,心里总是洋溢着温暖与快乐。沉浸在甜甜的回忆中,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春天!
泥土•播种•收获
播下你的梦想,无路也希望。
播下你的梦想,踏出一路风光。
--题记
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小村庄,十分贫穷落后,唯一不缺的就是泥土。家乡有泥泞的泥土小道,一些屋子也是用泥土块垒成的。田野里的庄稼在泥土的哺育下丰收,厚道的农民在泥土中生活,拥有泥土一般的朴实。
小时候,我是在泥土中长大的。每逢放学后,我总喜欢到到山坡下挖泥土。我和小伙伴那着小镢,扛着小锨,再背上个大袋子,飞一般地跑到村东头的山坡下。你挖,我往袋子里放,干得那么起劲,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说一声怨言。直到袋子满了后,我和小伙伴才抬着袋子回家。我们把泥土放进早已准备好的花盆中,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桃树、杏树等一些小苗栽进去。浇水,捉虫,经过我们的细心照料,又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它们全都成活了。这时,我们有一种自豪之感,尽管我们的手上、脸上都抹满了泥。我们乐极了,梦想着它们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渐渐地,我长大了。一切在变,而我对泥土的感情仍依旧。家里种着一亩多地,全是妈妈的活。每天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她看起来很累。为了分担妈妈的负担,我决定到地里去帮她。每到春天时,我总喜欢去地里播种。妈妈用镢刨坑,而我呢?我的任务就是往坑里方种子。我一边放,妈妈还时常教导我:“孩子,学习就像播种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美好,长出芬芳;种下理想,长出希望。你可得好好学啊!以后要离开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到这时,我总是点点头。我理解到妈妈的苦心,一定要争气!我要把人生的理想在这春天中播下,并努力地去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生活就像一方泥土,你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播种一颗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播种美好,长出芬芳;播种理想,长出希望。让我们把自己的理想播入肥沃的土地,并要努力地去耕耘,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吧!
花谣
我爱花,所以我爱养花。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大片大片的迎春花吹起了一个个金灿灿的小喇叭;夏日骄阳,烈日炎炎,纯洁的荷花在曲折的荷塘挺立起婆娑的身姿;秋风乍起,大片大片的野在秋风中默默思索;冬雪飞舞,梅花在白雪下吐芬芳,把我陶醉了……
小时候,我喜欢到田野里玩。家乡的田野五彩缤纷,野花遍地是。每当我看到一棵或几棵小桃树时,我总喜欢挖出出来,带回家去栽进花盆中,浇水,施肥,我耐心地呵护。第二年春天,枝头点缀着朵朵粉红的小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我深深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喜欢养花!
父亲也喜欢养花。他为自己修建了一个花棚,里面有桂花,迎春花,月季花……让我眼花缭乱。每到夏天,花棚就成了一块青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我的家里,生机勃勃,成了绿的海洋,红的天空。
我时常陶醉于这人间仙境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童话世界里,没有约束,心无杂念,唯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几年前,我的姥姥送给我一盆大头兰。这是她最喜欢的花,她也像爸爸一样喜欢养花。在她小小的庭院里也曾拥有过一个大花园。每到初夏的早晨,她总是拿着个喷雾器给她心爱的“宝贝”浇水,毫不感到疲倦。我喜欢到姥姥家,喜欢在那五颜六色的花园里聆听鸟儿的歌声,在清晨日出时呼吸新鲜的空气。可惜的是,在2007年春季时她生病去了潍坊,没有人为她照料那花。到了冬天,那些花儿都枯死了,我的姥姥肯定带着她的宝贝花园回到天上去了。我再也不能欣赏到往日的风景,我再也不能见到这爱我的姥姥了。我好悲伤,我又哭了。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得有失,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所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生活应满怀信心,不要因错过太阳而流泪,不然你就会错过繁星了!
夏季篇
我想变成一只白鹭
炎炎夏日我喜欢到家乡的淄河里游泳。现在依旧是夏天,可我的游泳梦却没有了。它在伤心地哭泣,那清澈的身躯已满是大沙坑,旁边的树林很稀疏。哎!小河这是怎么了?
小时候,家乡的河水特别清,特别美,特别甜。碧水蓝天,是一幅偌大的画卷。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水里捕鱼捉虾。每到清晨,有千万只鸟儿聚集在这里唱歌。我也经常和小伙伴到河里游泳,我们犹如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尽情享受人间的快乐。游累了,我们便躺在河滩上沐浴阳光,抬头仰望蓝天,有七八只大白鸟在河周围飞翔。妈妈告诉我,这就是白鹭,从她小时候起这里就有很多白鹭。那时侯我幼小无知,看着什么好玩就像做什么。望着白鹭,我也想成为一只白鹭,多么美丽,多么有趣儿!
我在慢慢地长大,小河也在悄悄地变化。这几年,村里的一些人在河边建了好几个沙场,还有一个大铁厂。现在当我漫步在河边的时候,就会闻到一股臭气,白气如浓雾一样慢慢地升入空中。而且铁厂里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沾脏了小河的衣裙。沙场对它的伤害更大,贪婪的人们在河里挖了许多20米深的沙坑。就在这些沙坑里,还让十几个大人甚至小孩失去了生命。都是人们惹的祸,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们就为了几个钱吗?你们为什么……
现在每当我在河边漫步时,我总会想到童年的小河,那时侯的风景多好呀!那时侯的白鹭多美呀!可现在却有另一番模样:曲曲折折的小河变成了黑色的臭水沟,河边的大树都消失了,鱼和虾就甭说了。它们难道喜欢在这里生活?昔日的白鹭也不知飞到何处了。哎!我可能不会在伴随着我长大的河里游泳了,我太伤心了。
人类啊!贪婪的人类啊!不要再破坏自然环境了,我们的下场已经够惨了。看看这小河,我们难道不会得到启示?只有保护自然,呵护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乡才会更美好。人类啊!行动起来吧!保护淄河,让她重返年轻的美貌。
我梦想着有一天家乡的小河会变得特别清澈,河边的大树成了小动物的乐园,成群结队的大树林成了小动物的乐园,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捕鱼。而我呢?我成了一只白鹭,在河的上空自由飞翔,永远守卫着美丽的淄河!可我的愿望能实现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又到端午
清晨,打开窗户,一股浓浓的艾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心中一想:今天不正是端午吗?
我们家也照例把艾插在门上。然后,妈妈就到柴房里拿柴火来做饭。今天是端午节,煮粽子是传统的习俗。昨天晚上,妈妈就包上了许多粽子:黄米粽、糯米粽的二掺和的二米粽,当然以黄米粽为最多。一缕缕炊烟轻飘飘地升入天空,淡雅而温馨。接着一股淡淡的粽香味弥漫在整个小院里,弥漫在我们的心窝里,满院的粽香一下子将蒙胧的睡意驱散得无影无踪。我狼吞虎咽地吃下两个粽子,吃完了,一股余香在心窝里荡漾。接着,我给奶奶送去了十个,再分一些给有小孩的左邻右舍。
记得小时候,我们也会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可是那时侯姥姥包,而现在妈妈包。我姥姥包的粽子比我妈妈包的还要好吃,这手艺还是祖传下来的呢!姥姥也是包黄米粽,因为黄米的黏度很大,粽子的馅儿也是三种,红枣、豇豆和白糖。姥姥包的黄米粽不仅好看,而且好吃。打开碧绿的粽叶,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半透明米粒儿像鱼籽儿一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中间还嵌着一颗大红枣儿,一口咬下去,细细地品味起来,那种深藏于黄米的馨香,便慢慢地于味蕾上浸润开来。我还记得每到端午,姥姥还会做许多小香包,里面塞着艾草,每人都给一个,挂在身上,小巧玲珑,还挺吸引人呢!还有五线丝,用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丝线制成的,戴在手上,听姥姥说还可以避邪呢!今年,我不能收到这些小玩意儿了,我也许再也不能吃到姥姥包的黄米粽了。这么好的姥姥离我而去,真是太可惜了。
包粽子、系五线丝都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个怎样的故事呢?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著名的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才华出众,忧国忧民。一开始,楚怀王很器重他,封了他三闾大夫。屈原尽心尽力,显示出了超群的政治才能。可朝廷里一些人十分嫉妒他,想方设法陷害他,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渐渐地,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并把屈原流放到外地。
屈原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流亡的生活中,他写出了《离骚》、《九章》、《九歌》等许多传世的名篇。而且,他始终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希望能在为祖国做贡献。
这天,屈原在汨罗江边休息,忽然听到投降秦国的故事。他彻底绝望了,知道自己再没有机会为楚国效力了,于是纵身跳进了汨罗江里,以表示自己对国家的忠心。据说,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人们听到屈原投江后,非常伤心,纷纷仍了手里的活儿,驾着大船小船来打捞屈原的尸体,可最终也没捞到,于是只好往江中投放饭团,祈求江里的鱼虾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
第二年端午屈原乘船现身,他说饭团都被蛟龙抢走了,可蛟龙最怕五色丝线,包饭团时用苇叶包,再留几个角,这样蛟龙就不敢吃了。渐渐地,吃粽子、系五线丝就成了传统的习俗,并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到现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屈原虽然走了,可这种爱国精神的种子却埋入我们的心窝,我们只有让它发芽长大,屈原也就放心了……
秋季篇
我爱野
野既没有茉莉的清香,也没有牡丹的富贵,更没有荷花的纯洁。但是,野却在我的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我爱野!
当果实累累的秋天来临时,野便悄悄地绽放它那美丽的身姿。在故乡的小路上,满是金灿灿的野。每当我从它们身旁走过时,便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抚摸,仔细地注视许久……
多么热烈的野呀!有的在秋风中偏偏起舞,有的在阳光下默默思索……
望着这星星点点的野,让我受益匪浅,思索了好久。黄灿灿的野多么美丽,就像秋天的小天使,给人们带来美好与温馨。它们那种不怕挫折、百折不挠、傲霜争艳的崇高精神是多么可贵呀!它们不是开在充满希望的春天,而是在万物凋零的秋天;它们不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而把根扎在贫瘠的土地上。既不需要好的条件,也不需要精心的呵护与栽培,种子落到哪里就在那里生根发芽。这种伟大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不论在石缝里,田埂里,还是在马路边,空地前,到处可以看见它们那娇小而又坚毅的身影。一朵朵野大片大片地怒放着,它们并没为自己的娇小而自卑,而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地里,挺起胸膛迎战那无情的秋风。秋风阵阵,野像撒下珍珠,随风飘动;又似满天斗星,充满了诗情画意。
望着这星星点点的野,我仿佛看见千万个普通的劳动者在为祖国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着:在明亮的教室里,辛勤的园丁在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在沸腾的工地上,工人们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热火朝天地奋斗……他们不就像平凡的野那样,处处可见,点缀世界。他们的精神,就像野那样,贡献自己,为大地增添光彩,努力奋斗着。
我爱你,野!我赞美你,野!你虽没有茉莉的芳香,也没有牡丹的富贵,更没有荷花的纯洁。但你那不怕挫折、百折不挠、傲霜斗雪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学习,所以野在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我爱野!
冬季篇
赏花•梦花•悟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漫天遍野,宛若天女散花。
我漫步在这粉妆玉砌的世界里,有一股香气随着怒吼的寒风扑鼻而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多么美丽的腊梅花呀!为凄凉的冬天增添了芬芳,它没有颜色冰清玉洁,也许会有人忽视了它的存在,但它仍然在默默中开放,把方向带给了赏花者。这是多么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呀!正如的《咏梅》中所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不知不觉,我完全陶醉在其中。我的记忆又回到了去年的今日,一个令我伤心的日子。我的姥姥也十分喜欢花,春天有五星花开满整个篱笆,夏日骄阳下凤仙花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爱的地方就有花,有花的地方就有家。在姥姥的小院里,我与她享受着无穷的欢乐。姥姥爱我,胜过爱她心爱的花朵。记得小舅回家时总会给她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但姥姥一直不舍得吃,总是留着给我吃。有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地上结着厚厚的冰,我姥姥系着条围巾,挎着一篮子吃的东西给我送。路上很滑,姥姥一路上滑到了好几次。她已经很大年纪了,可她没有说疼。等她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她送来地好吃的东西时,她不禁笑了。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动,我因有姥姥而骄傲。在她的心中,孩子就是一切,爱孩子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姥姥伴着寒风走了。我的姥姥就像一束梅花,在我最需要花香时为我带来了甜甜的温馨与幸福。姥姥呀!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您的外甥定能像花一样为他人带来芬芳。
巧合的是,今天也是孟祥斌去世一周年的日子。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正是他的一跳,才挽救了花季少女的生命,可他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孟祥斌就像一朵玫瑰花,为别人带来了缕缕芳香。
赏花、梦花、悟花,有花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才是正的人间。朋友,快把手中的玫瑰花带给别人吧!你的手中也会留有余香的。
梦里有花悄悄开
在这十几年的人生旅途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庭院里的小柳条在春风中飘荡的时候,那间不大的屋子里便传出了欢声笑语。
“翔翔,我终于盼到阳春三月了,播种的时间到了,我又可以种菜种花了。”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我姥姥对花儿草儿有种骨子里的奇缘,当春风吹过她那小院子,姥姥便迫不及待地播下许多种子。
烂漫春日,等到贵如油的春雨来到人间,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姥姥便在这小院子里“下工夫”。她先用耙子把土翻一遍,然后刨坑,把五星花、喇叭花、婆婆丁(我们对蒲公英的别称)等一些不知名的种子播下。以后每到清晨,她便早早起床给花儿浇水。那小芽嫩嫩的、绿绿的,姥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当勤劳的布谷鸟儿在那棵枣树上唱歌时,初夏便来到了。经过一个春天的努力,这时的小院已变成人间仙境。一进门,一股五星花的淡淡香气扑入鼻中,令人为之陶醉。凤仙花大片大片地开遍整个小院子,有淡红色的,也有紫红色的。牵牛花吹起一个个小喇叭,正在为夏季唱着赞歌。每到夜晚,我就在院子里铺上个凉席。躺在席子上,枕着木枕,望着空中明月,听姥姥讲往事,还讲一些养花的技巧。我觉得自己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孩子,有这样好的姥姥陪我度过暑假的夜晚。
我盼望的季节--秋季,终于来了。小枣儿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枣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八月十五枣落杆”,每到这时,姥姥便搬个椅子放在树下,踩上去,用手举着长杆使劲地摇着,大红枣就一个个跳下来。我就把它们拣进竹筐里,边拣边尝,那味道真不错!
当一些小伙伴馋得直流口水时,我姥姥便端着竹筐到门口,挑一些又大又红的枣儿让孩子们解馋,也给一些老人让他们尝尝鲜。从那时侯起,我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留给别人一份。
竟让出乎意料的是,美好的秋天后是一个让我心酸的冬天……
凛冽的寒风如同狮子的吼叫,姥姥的小院子里的花儿草儿都被冻死了。圣诞节的前夜,下了一场大雪。雪后的小院是那么洁白,那么宁静。轻轻地推开屋门,姥姥正在床上躺着,她生病了,而且很严重。姥姥见我来了,她微微一笑,用微弱的声音说:“翔翔,我没事,别挂念我。快吃个橘子吧!以后在小院里多种些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感到一股春日的温暖。我连忙试去眼泪,对姥姥说:“我知道,你明天就好了,等到春天我们一起去种花。”姥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她好像在告诫我:一定要实现她的愿望……
没想到,那一面是我与亲爱的姥姥的最后一面。两天后,她走了。我伤心极了,我想我再也不能和老姥姥见面了,我再也不能和她种花了……
而现在又到了春天。清明节那天,我和妈妈来到姥姥的小院,这里竹外桃花三两枝,茉莉芳香扑鼻,绯红的月季像少女的衣裙。春风吹拂下,小草从土中钻出来,好可爱啊!我在门口朝阳处种了几棵向日葵。在小院中央,我种了一些喇叭花,并围成一个心形。妈妈在枣树下栽了几株红叶,这可是姥姥最想得到的花了。这里的风景虽然很美,却不见去年人,心里感到很伤痛。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做回忆了。我仍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和姥姥在梦中种草栽花,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我仍期待着梦中有花悄悄开!
雪韵悠悠
我喜欢阳光,因为它柔和明媚,让人们的心中涌起阵阵温暖。但我更喜欢雪,它会带给我另一个纯洁无暇的世界。
记得在小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下雪的日子。每到此时,我的心中就特别喜悦。若是白日飘雪,我会走进无边无际的田野。遥望着片片雪花,就如同是一簇簇杨絮在随意地舞蹈,那么轻柔,那么美丽。如同是一个个小精灵,在与我嬉戏,雪花飘在我的耳边,我仿佛听见它们在跟我说悄悄话。不一会,雪花又落在我的嘴角,再用舌头一添,甜滋滋的。在我幼小的心中,雪花就像是棉花糖。
等雪下了一夜后,地上便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我不忍心踩坏这地毯,便爬到屋顶上遥望远方。这时候,世界成了粉妆玉砌的天地,到处是白色的,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一会儿,我看见一群群小伙伴在空地上打雪仗。我也忍不住了,急匆匆地跑去跟他们玩。我们跑来跑去,笑着跳着,那是童年最快乐的事了。
雪也是古诗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沁园春•雪》又在我耳边回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呀!
我多么盼望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到来,可2008年的第一场雪,你为什么还不来呢?
对联的回忆
我喜欢过年,因为家乡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
过年贴对子,风俗久,年味浓.每到年前的集市,有很多卖春联的。走在街上,到处是红纸黑字,让人眼花缭乱。这边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边来了个“祖居绿瓦下,家住北下河东。”有楷书,也有行书,样样齐全。但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透露出喜气,洋溢着浓厚的年味。
- 上一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 下一篇:宿新市徐公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