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学生范文

时间:2023-04-01 11:5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朋友的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朋友的学生

篇1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我校学生刘某看到有人在墙上写中学生赵某的坏话,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赵某,赵某推断这是我校因调皮而著称的臧某所为,接连四天中午在上学路上拦截臧某,终于在第四天中午把臧某打了一顿。可是墙上的字并非臧某所写,臧某在感到委屈之余,准备联合一帮和他要好的小朋友,向赵某报仇。最终这次冲突因老师的介入而终止,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在这件事中,我发现学生自行处理学生间矛盾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当矛盾产生时,学生习惯性地借用武力解决问题。甚至让其他与这件事无关的学生参与其中,使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事态反而向恶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学生第一时间求助或倾诉的对象仍然是学生,而非老师,作为未成年人本身,处理问题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与片面。不仅如此,案例中的臧某是受害者,遭受侵害时,他第一时间选择了向他的好朋友求助。而他的好朋友们在为他鸣不平的同时,都要为他“报仇”。事情发生后,学生认错态度较差,互相遮遮掩掩,找到受侵害学生臧某谈话时,臧某一口否认受侵害,只是一点小矛盾。学生对老师缺乏足够信任,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也很薄弱。甚至臧某的同班同学,在已经得知赵某要打臧某的情况下,只是把消息透露给臧某,并没有向老师汇报,导致老师没能及时控制事态,致使臧某被打。老师在学校的德育功能在此次学生冲突事件中完全被学生忽略掉了。

为什么学生解决矛盾和冲突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老师,甚至对老师隐瞒事实,希望老师不要介入,我想这需要老师们认真反省与思考。

一、老师需要重新定位角色,赢得学生的信任

作为未成年人,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分歧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当矛盾与冲突产生时,他们有许多途径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也可以向社会寻求帮助。但在学校,最具优势的资源应该是老师。

我想,产生这种结果的责任应该在于老师。一方面,老师们过多地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一旦犯错,就认为这不是好学生干的。不是训斥,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或向家长告状,处理问题过于简单草率,导致学生渐渐疏远老师;另一方面,很多老师仍然固守着“师道尊严”的训条,很少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除了上课,很少俯下身去了解学生们想的、感兴趣的。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产生了信任危机。学生间产生矛盾,认为告诉老师也是多余的,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

怎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首先,要使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各种方式重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和他们一起运动,一起跳绳,课间和他们一起打球、踢毽子,共同开展一些活动,展现课堂之外的形象,使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其实和他们一样,并非高高在上的。

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走进他们的世界。老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沟通方法,比如借助电脑可以开微博、加微博群、开通QQ和微信等,拓宽和学生沟通的渠道。事实上,学生还是渴望理解的。当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重,而且有较强的孤独感。老师如果走进学生就能发现他们有多种心理需求。在沟通时,老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说话,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关心和鼓励,这样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争取早日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心目中最贴心的朋友,重新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只有理解老师、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才会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高年级孩子,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完全能够自己作决定了,希望尽快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所以在着装或言行上不像以前那样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了。案例中,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解决问题,即使受侵害的臧某也存在这方面的想法,认为告诉老师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另一方面,心理上的脆弱,使得小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和状况时又束手无策,无力应对突发局面,也无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当老师突然介入学生冲突时,他们一下子不知所措,只能是极力隐瞒,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双方达成一种默契。只要不让家长和老师知道就行了,双方就互不追究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矛盾双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日后学生的和谐相处埋下了隐患。

小学生渴望独立、渴望成人,却又不完全具备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这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负责任的精神方面,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学生渴望独立,希望逐渐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开始能独立地处理学生间的一些矛盾,这一行为值得鼓励,但需要有合理而又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逐渐摆脱依赖,培养他们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这种尊重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的接纳和对其特殊需要的满足,而且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其次,激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激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为人师表,秉持公平公正,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最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激发兴趣,培养爱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校园要积极营造正义氛围,聚集正能量

校园暴力导致学生受侵害的行为时有发生,校园日常常规违纪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校园需要正义氛围,校园呼唤正能量。

校园正能量的缺失,到底是谁的责任?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原因,当然学校也要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案例中,在事发现场,有多名同学围观,很多都是臧某的同班同学,事件过程中,既没有同学劝阻,也没有同学及时报告老师,更多的同学抱着看热闹的想法和心态,表现极其冷漠,与小学生的身份不符。因此,校园亟需营造正义的氛围,让学生树立校园主人翁的意识,敢于向校园不良行为说“不”,同校园违纪行为做斗争。

篇2

朋友是你的倾听者,朋友是排在至亲之后,当你有一个至交的朋友时,你会无限制的向他(她)吐自我苦水,他(她)会一只倾听,并让你重拾决心,安然面临;朋友是你心灵的疗伤师。共同阅读介绍一个朋友的演讲稿学生,请您阅读!

介绍一个朋友的演讲稿1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叫“酸奶”,它穿一身黄褐色的衣服,头上有个小白点,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经常懒洋洋地拖在地上,像是一捆长布扎成的拖把,走到哪儿拖到哪儿。

酸奶就像我的小跟班。平常放学回到家,只要我轻轻一唤:“酸奶,快来”,不管它在哪个房间,都会马上跑出来,在我身边绕来绕去,蹭来蹭去,显得非常亲昵。有时候它还会后腿站立,前腿撒娇似的搭在我腿上,用它毛茸茸的头来蹭我的手,想让我抚摸它,亲热过了,它便一直静静地趴在我身边。上学的时候,它还会一路跟着我,护送我去学校,看着我进校门,它才自己回家等我回去。

别看酸奶还小,却是一个“贪吃鬼”。每一次我吃饭时,酸奶总会直起身子站在我身旁,用两只圆圆的玻璃珠似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我,嘴里还一下一下地伸出舌头,一声一声地发出“哀嚎”,好像在说:“主人,给我一点骨头吧!”我就是见不得它的可怜样,每次我都会分一些给它吃,它嚼着骨头,舔着嘴边的油,摇头晃脑,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不过,酸奶是只挑食的小狗,米饭和蔬菜它都不感兴趣,它只吃它最喜欢的骨头。如果递给它的不是骨头,它就摇着它的长尾巴,悻悻地走开了。

吃完饭我会经常带它去公园里玩。我看见别的狗狗在玩骨头玩具,我想试试它,便也拿了一根使劲往远处扔。酸奶果然不负我望,看到了立马飞奔而去,那条平常拖着的尾巴这时候在它身后一甩一甩的,像一道闪电,这不,它一下子就把骨头叼了回来。看着它嘴里含着骨头,眼里满是“渴望”的眼神,我赶紧蹲下来,摸摸它的下巴,然后把骨头拿下来,趁它不注意再次扔了出去……

这就是我的狗狗酸奶,它让我的生活里多了一种乐趣,我很喜欢它,你呢?

介绍一个朋友的演讲稿2“身上背着重重的壳,脖上花纹多,走起路来慢吞吞。”请你猜一种动物,你能猜出来吗?对了,它就是乌龟。

今天妈妈在鱼缸中放了只小乌龟,它一进去就伸着脖子东瞧瞧,西看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说到乌龟,大家一定会想到它的无比坚硬的壳,上面有着深绿色的菱形花纹,非常漂亮。你还别说它缩在壳里时非常有趣,我把它后脚一推,前脚就出来了。我又把它的前脚一推,后脚又出来了。把它的后脚和前脚一起推,它的头又出来了。这说明它的房子太小了。

它又胆小又爱撒娇,我把美味摆在它面前,它把头“唰”的一下缩回去了,好像美味是它的敌害一样。说她撒娇吧,它还挺会装的,趁人不注意,它先回个头,再向我眨眨它那小黑眼睛,可爱极了。

说到这儿,你们肯定会问乌龟是怎样的?我仔细观察,发现它先用一条腿向前迈一步,再用令一条后腿也向后一蹬,一步就过去了。

它的尾巴更有趣了,我把它小尾巴一碰,它专门和我作对,我从左动它的尾巴,它又向右甩。就这样,我索性把它的尾巴提起来,它都不怕。我把它放到窗户外,它怕了,就动也不敢动。我偷偷地乐,我真是“教龟有方”呀。

我给它取名叫笨笨,想知道为什么吗?其实我在买它的时候,看见只有笨笨在外面玩,别的乌龟都呆在家里,只有它在外面尽情玩耍。,我想,别的乌龟有吃有喝的呆在缸里,你跑外面,真笨呀。这样笨笨就是它的名字了。

不幸的是发生了,在我家没有多久,笨笨居然跳楼了。因为窗户的窗纱坏了,调皮的笨笨以为外面的有什么好玩的,一头栽下去就“跳楼自杀”了。

它虽然死了,但在我的心中它永远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介绍一个朋友的演讲稿3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

古城的青石向晚,漫步在夕露间,我把心绽放成芍药的样子,我希望,有个知音停下,站在我的身旁,低下头询问我的长久。

想起那徘徊在黑夜的海子,他的短诗每一行都有金刚石的硬度,那是一种用生命的力量镌刻成的思想,他渴望在现实中寻觅一种回音,一个知音人,然而,命运却只是让他像一束麦子般站立在山岗上,把孤独和寂寞化作一缕无奈的山风,从麦田吹向了山海关。没有知音的海子终究抵挡不住孤独的煎熬,他到了另一个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会有达达的马蹄声告诉他,知音来了。

想起那把寂寞画成向日葵的梵高,他的言语没有人听得懂,于是,他把生命的真谛写给了向日葵。他渴望知音,渴望有人陪他一起像向日葵一样用没有位移的速度追逐光芒。然而,命运没有给他厚爱。固执的梵高终究在没有知音的日子里消沉,留给人们的是一声悲哀的枪声。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思想越深刻,在现实生活中越难觅得知音。海子、梵高大抵就是这样的人。没有知音的日子就像断了弦的琴,意志就如失去方向的船,终归会沉沦。

知音难逢,有一些人便在难逢中相逢,珍惜那一阵短暂的马蹄声。

王维和裴秀才在满山的佛语中相遇,从此游山玩水,共唱人生的真谛。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片读书声中结为知音,他们的情感如那永恒飞翔的蝴蝶,千百年来活跃在历史中。

高山流水,知音可贵。

知音如同那古城里合韵的马蹄,在一片寂静中极易错过。让我们握住知音的手,用一种平静而又宽广的心去守护那难得的知音。

我的心如同芍药,在一片马蹄声中绽放,我听到有人停下脚步低下头,询问我的长久。

我低头不语。

我想,有了知音,我的长久便是永恒。

知音难逢,我会珍惜。

介绍一个朋友的演讲稿4人生,是一段路,路上有陪伴你的朋友;人生,是一场梦,梦里有关心你的朋友。朋友可以和你同甘苦,朋友甚至可以和你共患难;朋友可以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朋友可以在你伤心的时候,给你一句真挚的安慰。我也有一个朋友。

我的朋友是一个男生,个子不高也不矮,两个耳朵在他那不胖也不瘦的脸边,乌黑浓密的头发像钢针一样根根竖起。他有着近似六边形的头,高挺的鼻梁,嘴唇微微上翘,眼神平和,不动,像深邃的大海;动,则锋锐犹如雷电,他经常挺起他那男子汉的胸膛,脸上常常挂着和善的微笑。黑发黑眸黄皮肤,典型的中国人。

他热爱运动,跑步飞快:每年的体育达标时,今年跑步第一的肯定又是他了,这是八百米跑步。体育老师让他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站到起跑线后,体育老师大喊一声:“预备,跑!”他像一头猎豹一样飞快的冲了出去,其他三位同学也是身手不凡,和他不相上下,有时还有被反超的趋势。但两个来回之后,长期锻炼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们开始只是被落后几米,可过了一会就明显被拉下一段了。终于,最后一个来回,快了,就快到了,20米、15米、10米、5米、2米、1米,冲线了!他又一次打破了他创造的记录。

他喜欢穿夹克衫,牛仔裤,让人看了,就给人一种酷酷的,帅气的感觉。他也喜欢交朋友,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朋友满天下”。我们经常看到他和别人打招呼。

他上课时,非常认真听讲,从来不插话,尤其是数学课,更是他最喜欢的科目之一,他的成绩一百分满分,他总是能考90多分有一次更是考了96分。

他的笑是开心地笑,爽朗的笑,一笑起来,就会笑得肚子疼。他非常坚强,我们从来没见过他哭,即使是头被撞起了包。

他非喜欢帮助人,不论是谁,他都是有求必应,不论是找东西,还是捡东西;不论大事,小事他都会热心的去帮助别人,我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几乎都被他帮助过。

这就是我的朋友,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他就是王乔裕。

介绍一个朋友的演讲稿5偶然打开音乐,不经意间有放起那首歌曲,听着那熟悉的旋律,觉得你仿佛就在我身后,从不成离去。——题记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一起在田野里无忧无虑的奔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一起和自由的风逐步竞走。只记得那曾经肆无忌惮的欢笑打闹。累了,便头顶头,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闭上眼,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倾听着微风的低声诉语。纵然睡着了,也在睡梦中感受彼此的存在,在没有天空,没有大地,只有一片虚无的黑暗中,只有你在我身后。

转眼间,时光流逝,曾经形影不离的我们却已远隔他乡,至今还记得那次的分别,没有问候,没有祝福,只有两个单纯少年的抱头痛哭,泪水完全打湿了衣襟。记得曾多少次的苦恼撒娇,也没能挽回我们的相聚。后来呢,习惯了,也就渐渐的成熟了,只是每周都会写信个你,也往往会接到你的来信,每每拆开你的信件,倾听你的生活,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你的身影,又回到了那个梦中的童年,那熟悉的草地,从未离我远去,而你就在我身后,从未离去。

生活总会有那么些烦心琐事,我曾迷茫过、痛苦过、逃避过、发泄过,也曾一度颓废,对生活失去信心,整天死气沉沉﹑无精打采,只觉得世界仿佛失去了一切光彩,一片灰暗,再没了前行的勇气。却每每眼前浮现出你的身影,那无拘无束的满脸笑意,于是,便忽的觉得身上的包袱轻了好多,心情也好了起来,眼前的世界再次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于是再次有了前行的勇气,整顿一下心情,背起包袱,继续向着未来出发。

曾多次写信与你,也曾多次的得到你的回信,众多的来信中,内容大都忘却,却有一句让我难以忘怀:即使世界把你所遗忘,但是记得,还有我在你身边。于是,傻傻的笑了,友亦如此,亦亦何求。

篇3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一)

I have rested for a week. I began to feel bored. So I went out with my friends. They are my best friends in the middle school. We didn't go to someplace special. We just saw the other. We had lunch together. While we were having lunch, we were still talking about the new school and new friends. Yes! One year later, we have grown riper. And we learned much more things and got new life. We haven't enough time to play, to waste and to lose the way. We only have two years. Two years later, we will get the real life which belongs to us.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二)

篇4

【摘要】微信朋友圈作为虚拟社区的一种,其显著的特征是成员身份的审核性。这种“熟人社交”的成员结构基础使朋友圈的使用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被关注”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在社会互动层面追求和凸显自身存在方式的某种路径。从个人内容或观点的朋友圈反馈来看,正因“圈”内成员身份的审核性,个人内容观点得到的态度反馈理论上应该存在“伪抽样”效应。这种“伪抽样”效应是否确实存在,以及是否会进而影响个人对相应内容、事件、观点的认知,从而影响自我认知,最终使得个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会资本受到影响,是本文希望考察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使用“朋友圈”的集中人群,同时也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考察价值。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378份,通过理论阐释和数据分析,证实了朋友圈伪抽样效应的存在,但其对大学生线下社会资本的影响在现阶段并不明显。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伪抽样;自我认知;社会资本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个人接收、使用、信息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信息的载体成为了以个人为核心的、信息倾向更明显、布局更清晰的信息集。适应这种信息集的网络虚拟社区应运而生,微信朋友圈即是一个典型代表。它将QQ好友、手机通讯录、“附近的人”三大渠道的交友编织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移动的、以个人为绝对中心的虚拟社区平台,并与现实社交紧密相关。移动互联本身的特质,使朋友圈里内容的和分享,实现了即时交互,是一个集“强连接”和“弱连接”为一身的“圈子”。在这样一个圈子里,成员间共享的信息、观点等内容的相似程度和亲近程度较高,并且只有共同朋友的观点可互见,这种高度的共享性和互惠性使得朋友圈成为一个相对外界广阔的、真正意义上的对社会大众而言较为私密的组织,从而保证了这一群体的连接紧密性和感情牢固性。可以说,个人通过朋友圈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众世界”,相对于将同样的内容给开放的外界社会,个人在这个“小众世界”里,分享生活内容和个人认知的意愿会更强烈、更随性,心理安全度会更高,对他人反馈的心理预期会更积极。这一方面可能增加个人正向的自我认知,使个人更乐意与他人分享内容或观点,增进自信、促进交友,获得社会资本;相反地,由于这种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构筑的“朋友圈”虚拟社区,也可能导致个人自我认知偏差,致使个人在面对开放的真实外界社会时,有挫败感或受到打击,反而不利于现实社会资本的获得。

为求证上述两种假设,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并通过随机深度访谈获得更直接、更准确的信息。在进行问卷分析前,有必要对相关概念做一定理论上的界定和解析。

一、微信朋友圈构成与伪抽样效应推论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两大天然属性:即时通讯与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朋友圈)。用户通过添加QQ好友、手机通讯录好友,快速实现其社交人脉向微信平台的迁移与组建。能够进入“朋友圈”的人,皆是作为主体的使用者个人在现实社会认识或了解的人,多数已具备“朋友”的身份。

此外,作为私密社交,微信朋友圈从技术角度非常注重个人的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用户只影响到自己的朋友圈,外界看不到其朋友圈的消息,同时用户原创内容不能转发(需要复制或截图等额外操作)。因而,微信朋友圈呈现了几个特点:媒体环境私密性高、用户生产内容有条件公开、用户互动有条件公开(有且仅当拥有共同好友时可视)、不鼓励原创信息的在线扩散。

这些特点从硬件保障上将圈内个人和反馈的内容与外界隔绝。加之“朋友圈”成员中熟人及朋友占据了圈内成员的主流,个人内容的“受众”实质上只是圈内的“小众”,个人就这样被包裹在了一个相对安全、友善的意见环境中。阿伦森和鲍尔所言的“社会隐私网络的母体,产生了‘心理上的邻居’( PsychologicalNeighborhood)”,在朋友圈环境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这样一种人际环境中,个人内容所得到的多数反馈是积极的,这也正是为何微信朋友圈能够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人在朋友圈送“赞”、得“赞”、刷“存在感”,成为朋友圈用户的“心瘾”。对他人的内容点“赞”、给予积极的点评等行为,也无形中成为了朋友圈用户与圈内他人保持互动的基础条件和游戏规则。

从意见反馈的角度看,获得社会受众对某一内容的真实意见表达是需要一个开放、平等、独立客观的意见环境的。如果引用“抽样”这一概念来阐释,抽样的目的是通过对被抽取样品单位的分析、研究结果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特性。只有在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参与意见反馈的个人)对全部样品(开放的大众)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时,抽样的结果(对用户的某内容的反馈)才是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的。那么获得外界对某一内容真实的意见反馈或者对用户个人的真实评价,即要求给出意见反馈的个人(样品单位)能够代表整个开放的外界大众。然而,在微信朋友圈里,这种“样品单位”本身就不是随机的,前文所述的朋友圈成员身份的审核性决定了这一点。即朋友圈以熟人和朋友为主的“小众”,不能够代表开放的外界社会大众。所以,微信朋友圈内个人感知到的他者对个人内容的意见反馈可能存在“伪抽样”效应。

二、朋友圈伪抽样效应与个人线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因普特南的《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没落与复兴》一书而得以广泛流行。书中将社会资本视作产生社会网络、互惠规范和信任的个体之间的联结。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认为,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虽然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社会资本来自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且只有在个人与他们分享时才存在。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强调的是社会网络和人际互动,它们促成了责任分担的规范以及人们之间的互惠。

如果伪抽样效应存在,那么作为朋友圈使用者的“我”,所看到的他人对“我”的内容或观点所持的态度不一定代表现实外界社会环境对该内容或观点的真实反馈。这会给“我”一个带偏差的自我认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G.H.米德),因而人内传播其实又是一个“主我与客我”双向互动的过程。朋友圈的人内传播是一种“内省式思考”,是个体思想、观点的梳理和归拢,是一种自我思想、自我意识的回顾和反思,是“主我”和“客我”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

(2011)认为,每个社会关系网络中都有一个“自己”作为中心。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是以“自己”的中心视角来面对他的社会网络所联结的圈子。“我”即是自我中心网络的“焦点行动者”(S.沃瑟曼、K.福特斯,2012)。“我”基于特定的目的进入虚拟社区,将现实社会关系转换成在线网络关系,并依据网络这个特定场域形成新的规范。这个规范使个人的所有网络联结呈现出特定的“在线”表现,使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社区关系中获得延伸的归属感、关注感等情绪感知。因而,个体的自我认知无疑会影响到个体的“在线”表现,进而影响个体的线下社会资本。

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研究微信朋友圈中“伪抽样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其对使用者的线下社会资本有何影响,笔者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大学生是使用微信朋友圈的集中人群,也是未来社会建构和塑型的主力人群,对他们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笔者于2015年3月7日至4月7日期间,在中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中收集到的随机数据,所运用的调查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一方面利用专业的问卷机构“问卷星”来制作问卷,在网上采用滚雪球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一共收集到405份问卷,最后确定的有效问卷为378份,问卷有效率达93.3%。另一方面以本校为小范围的访谈地点,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辅助问卷调查,深入挖掘问卷调查所无法获取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

1.样本人口统计学信息

2.研究方法及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在数据的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了频率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其中,对于伪抽样不同表现形式的考量采用了因子分析将各项相关的变量加以简化;对于伪抽样与线下社会资本间关系的探讨则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建立研究。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线下社交资本,根据利克特量表,将打分选项量化为1-5分。这些变量在数据分析中均被视为定距变量来处理,由于这些变量的相关性较强且数量较多,因此选择因子分析加以简化。自变量方面,有两个定比变量同样进行因子分析。

3.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图1理论模型所示

4.自变量伪抽样效应与因变量线下社交资本的因子分析

将测量伪抽样中与朋友相处方式的16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旋转后得到3个因子,如表2所示。

将测量线下社交资本的10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个因子,如表3所示。

5.朋友圈伪抽样效应对线下社会资本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笔者将朋友圈动态频率、浏览朋友圈频率、关注度因子、实际帮助因子、选择性接触因子作为自变量与线下社交资本这一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观察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F值通过检验,说明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组间差异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个体差异或是随机差异引起的,因此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成立,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第二,根据消除了自变量影响的调整后的R方值为0.413,说明回归方程的消减误差比率较高,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较好,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

第三,观察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显著性水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经常或浏览朋友圈的群体与较少或浏览朋友圈群体的线下社会资本没有显著不同。2.在朋友圈中获得关注度和实际帮助度不同的群体有显著不同的线下社会资本。3.实际帮助因子更为积极地促进线下社会资本的增加。4.选择性接触因子对线下社会资本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导致“伪抽样效应”发生的行为对现实生活中所持有的社会资本并无显著的提升或减少作用。

四、结论与思考

根据调查和数据分析,首先可以获知,在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过程中, “伪抽样”效应确实存在,主要体现为作为主体的个体对朋友圈的“准入、修剪、分类”等一系列行为。

其二, “伪抽样”效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个人自我认知和线下社会资本的影响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明显。这一方面跟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有关,大学生暂时还未进入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生活,没有进入“职场”这一特定人际氛围。所以生活圈较为单纯,朋友圈构成人员较为同质,社会利益关系链暂未形成。因而其在线信息活动的动机也较为单纯,对社会现实互助的需要显现的还不会很强烈,这可能是“伪抽样效应”副作用暂时还不易明察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里, “强关系”和“弱关系”结合在一起。而根据“弱连带优势理论”,弱关系防止了“圈子”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使利益的冲突分散,所以尽管存在伪抽样效应,但对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资本影响不大。

篇5

关键词:教师,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70-01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唯你独尊、对你恭恭敬敬的学生了,他们有独特的性格,有叛逆的思想。教育好孩子们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具体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我感觉到做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父母一样,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窝里,使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充满亲情的爱,而对你产生尊敬、感激之情。还应充分理解学生。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在发展,孩子们的思想发展也不像我们从前那样的单纯,如果我们对他们所产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做法,横加指责、一味杜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学生需要理解,不理解学生,教育就无从收到效果。有些教师整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说破了嘴皮,却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致于师生关系紧张,老师一张口,学生就故意顶嘴,无视老师的存在。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教师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教师、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二、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是教育最好的调节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我们有些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等生,而对后进生则漠不关心、置之不理。作为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爱的面前,生生平等,我们应该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优等生固然可爱,但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上来讲,只有关注全体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才充满人性的味道,而自己的师德才会在平凡中得以升华。我们应该以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切忌以“你真笨”、“你这个傻瓜”之类简单而又粗暴的语言侮辱学生,更不能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把他们当作自己生气时发泄的对象,任意辱骂甚至体罚。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心理往往很自卑,由于自己某方面较差,不敢主动接近老师,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尊重他们,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我们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充满关爱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在他们心灵深处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唤醒他们重新振作、努力进取的学习勇气。

三、注重细节,轻松交流

1、找好交谈的时间。小问题利用课间就能解决了,但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交流的,可以放在下午两节课后,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一般放学后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长耽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突发事件,确实需要利用上课时间来处理,那就要尽量缩短时间,先把事情控制下来,然后再找合适的时间进行交谈。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惩罚性地故意延长时间,这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的,往往只会起反作用。

2、注意地点的选择。有次,我找一学生谈话,他竟请求我不要把他带到办公室去。我不免有些不解,就让他说说原因。他说,一到办公室,本来也许是很小的问题,结果被其他老师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得很难堪,常常下不来台。还有往往一个问题又带出另一个问题,挨了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还得挨课任老师的批评,实在叫人受不了。我就这一问题对班内同学进行了解,居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细想一下,学生中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若谁被叫去办公室,准没好事,这就无形中已经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找学生谈话绝大多数都选择在操场某一侧或直接是走廊的某一角。这样一来,双方都很放松,交流就比较顺利。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朋友圈;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1-0076-03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

我国古代大哲学家庄子曾经说过:“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圈子里有意无意地寻找同声相应的人成为朋友。学生也一样。因为处于成长期,他们有更多需要沟通交流的需求,所以,意气相投的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变得很重要,做班主任工作不能不关注学生的朋友圈。

一、几个朋友,可以相互帮助

有一次,因为班级物业管理的需要,我任命了一个学生做物管干部。考虑班级课桌摆放不够整齐,我对这个同学提出目标:能不能在每天早读结束以后,上课之前,用几分钟时间把课室里的课桌摆放整齐呢?

这个学生很大声地回答:“好。”随后几天我暗中观察,这个学生会怎样执行这个任务。我发现每天早读结束以后,他就开始招呼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协助他把课桌摆放整齐,看见桌子上有没有收好的椅子、书本,他们也会帮忙收好。

我没有指定任何学生协助这位物管干部,但是他却很快就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小组,而且每天都能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到位。

有一次我问这位学生干部:“协助你摆桌椅的学生是你要求的还是他们自愿的?”

学生回答:“我们几个是玩得很好的朋友,我邀请他们协助我摆桌椅,他就同意了。”

这个摆桌椅的小组自建立起来,他们每天都能把桌椅摆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协助的学生中,有一个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和那个物管委员一样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但是他并不喜欢那个职位,所以每次该他履职的时候总是需要提醒,甚至体育老师还另外配备了一个助理体育委员。看来这个学生并不愿意做发号施令的事情,但是他能认真完成他愿意做的事情。另外一个在班里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却是非常尽职尽责。

这个物管小组的表现让我发现:有几个可以互相帮助的朋友,不但可以愉悦自己,也可以一起承担责任。

二、三五知己,可以及时减压

有一天,我们班有一个女生走到我面前来问我:“老师,隔壁班有一个好朋友在隔壁班学习,想要换到我们班来学习,可以吗?”

我脑袋里迅速转开了,一墙之隔,为什么要换班呢?

我说:“换班本也不难,可是理由呢?再说了,这起码要经过她自己的班主任同意。”

经过交谈我了解到,隔壁班的女生小阮在班里和同学闹别扭了。小阮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人,同宿舍有一个学生和她关系还不错,经常打探她的一些隐私。她知道小阮喜欢班里某位男生,但她并不确定所以一再追问弄清楚了。小阮要她不要告诉别人,但是这个舍友却把小阮的秘密在班里到处讲。那个男生并不喜欢小阮,在班里说一些难听的话,引起班里男生们的嘲讽,那些女生也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小阮感觉自己被班里所有人孤立起来,就不想在这个班里待下去。

我找到这个女生,当她走到我面前的时候眼睛还是红红的,浸着泪水。我说,转班没有问题,但是转班不能解决你现在的问题。所以,这件事先别急,我帮你解决一下。随后,我找到这个班的班主任,向她反映了小阮的困惑。班主任听说以后,及时跟进。三天以后,我问那个班主任,她说没事了,和几个当事人做了沟通说明,他们表示尊重同学,不再做伤害同学的事情。

后来我找到小阮问她:“问题解决了吗。”她说:“嗯,没事了。”我问还用换班吗?小阮说不用了。我看她眼睛的时候,发现她眼中是平和与安定。通过这件事,她应该已经懂得怎么把握与一些同学相处的分寸了吧。

从这个事件中我感到学生朋友圈的重要。小阮和我班学生作为好朋友,她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当小阮遇到困惑的时候,她及时对朋友说了,她的朋友帮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朋友充当了小阮宣泄心理压力的最好渠道。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尽管人们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实现“好友”遍天下,但真正的密友屈指可数,而且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学生时代,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可提供情感支持的人,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可依靠的肩膀。

三、良莠不齐,还需小心分辨

学生的朋友圈,一般来说,还是健康的多,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的朋友圈是“暗黑料理。”班主任如果能充分了解这个圈子,那么有些事情也就能防患于未然了。

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有一个学生推门进来告诉我:“班主任,班上周玮叫了几个人过来要找我们班的小敬打架。”听到这个消息,我迅速站起来,快速走向课室。

走到门口,发现有两个其他部门的学生在我们班教室门口徘徊,这两个学生恰好也是我教的其他班级的学生。看见我走过去,那两个学生从门口离开往外走。

我拦住他们问:“两位同学,你们现在不去食堂吃饭,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两个学生说:“没干什么,过来找朋友等到一起去吃饭。”

我不确定这两个人就是当事人,问明以后,让他们走了,同时我提醒他们,在校园里,千万不要做打架之类的事。

随后我找到周玮和小敬,分别单独谈了话,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周玮是走读生,上一周受同学委托买东西,但他后来忘了,也不记得把钱还给人家。委托人把这事对同寝室的小敬说了,小敬就在课后当面提了这件事,说话间还扯到一些别的话,比如寝室里丢钱的事,话语间好像暗指周玮手脚不干净。小敬据理力争,闹得双方很不高兴。周玮事后建了一个群,拉了一帮好朋友进去,也把小敬拉进去,在群里继续说这件事,哪晓得群里说得更加难听。于是,周玮约了他的几个好朋友,准备上午散学后过来班里评评理。

我问周玮:“那些朋友是什么人?”

周玮说:“是自己在校跆拳道社的朋友。”

我说:“你觉得自己拉了一大帮人来就能把道理说明白而不是双方会打起来?”他说是有想教训小敬的意思。

我说:“我必须把底线对你说清楚,而且我平时在班里也说了好多次,如果打架,学校会严肃处理,打架是红线,不要碰,一碰就完蛋。到时候我救不到你的。”

周玮说:“我知道,所以我没有喊他们全上来,只让两个人上来,也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大的意思。”

我问:“那还有一些人呢?”周玮说都在教学楼下的大堂里等着。

我说:“你有那么多朋友不顾后果来帮你打架?”

周玮说:“其实要好的也就三五个,其他人都是别人叫来的朋友,自己也不怎么熟,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跆拳道社里,听说有架打,就都跟上来了。”

经过谈话我也了解到小敬的想法,他就是为他的朋友鸣不平,所以说话的时候有点冲,他首先向周玮道了歉,表示自己不该恶语伤人。周玮也向小敬赔了礼,表示自己不该冲动,要冷静理智。两人表示把这件事情放下,在我面前,两个人握手言和,并相互拥抱。

实际上,这两个人都不简单。周玮说,他在初中时曾经帮人把风偷自行车,虽然这事只有天知地知当事人知,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他最忌讳有人骂他是小偷,所以这次反应激烈。而那个小敬也根本不是鱼腩。他曾经在小学阶段有一个很好的女同桌,他父亲认为儿子从小不学好,逼着儿子与那个女生断绝往来,并背着儿子做那个女生的工作,后来这个女生不声不响转学去了千里之外的老家,连告别的话都没有。小敬从此恨死他的父亲,两人关系一直很恶劣,就在一个星期前,因为上学的事两父子又闹开了,小敬表示不想回学校了,他父亲又反复催促,小敬被逼无奈,大声怒吼:“你今天要再逼我,信不信我捡一块石头给你把这辆车砸个稀巴烂。”

好在周玮和小敬没有真的打起来,如果双方被激怒,后果只怕是不堪设想。在这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周玮发动他的朋友圈参与进来是最大的问题。而小敬的朋友及时发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里冲进办公室报警是使事态得到控制的关键。在这一事件中,让事态恶化升级的是朋友圈,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的也是朋友圈。实际上,周玮初中时和别人偷自行车也是朋友圈发生的事情,自从偷了自行车以后,周玮的良心难安,后来逐渐远离了那个朋友圈,最后彻底与那个朋友圈断绝了来往。这说明周玮自己还是能够分清楚是非善恶,他身边的环境让他具备自我教育和自觉向善的功能。

以上事例说明朋友圈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朋友圈特别是核心朋友圈往往是他们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理环境[1]。当年在长沙一师求学之时,建立了自己的良好朋友圈,大家彼此促进,共同进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有了志同道合的一帮朋友,所以才有了后来长沙的,蔡和森、蔡畅,还有萧子升、何叔衡、罗章龙、李、谢觉哉、向警予、、蔡畅、夏曦、萧三、郭亮等。这些人奠定了以为核心的革命英雄群像的坚定基础,他们的事业光耀千古,他们的精神流芳百世。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周华健在《朋友》中这样歌唱朋友:“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作为班主任,协助学生建立他们的核心朋友圈,并加以适当的引导,祛恶扬善,激发潜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朋辈教育 优势 策略 优化

[作者简介]宋强玲(1979-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68-0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时常遭遇各种矛盾与冲突。作为现代大学生,他们同时面临学习生活、职业选择、社会交往、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压力。应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和压力,仅靠高校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者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高校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多层面、多视角对大学生进行成长与发展的教育。而朋辈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朋辈教育在高校育人中的独特优势

(一)容易施加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由于大学生之间年龄、需求相近,一般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背景,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形成相互理解、彼此认同的朋辈关系,由此这种朋辈关系之间,很容易施加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根据有关调查,当学生面临问题或困惑时,往往首先与要好同学进行倾诉或向其求助,并且在同学面前他们也不会有过多的防御心理。因此,学校对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度的培训,其就能够利用他们的朋辈关系,对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二)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大学生朋辈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的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助,它是学生自觉释放心理压力、寻求问题解决、获得情感支持与帮助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一种主动的自我教育方式。因此,学校对这种朋辈教育加以适度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突出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对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意义重大。

(三)有益于补充大学生教育力量

高校既有专业教师队伍,也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但是无论哪类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教育也不能触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活动情况、心理问题等不可能随时被教师洞察。朋辈同学朝夕相处,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友好、信任关系,相互之间的意见易于被接受,不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同学间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状况,能随时缓解同学的思想压力,帮助其解决困难。因此,充分利用朋辈教育作用能够填补教师教育空间空白,是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

(四)容易构建同学之间互促发展的关系

大学生朋辈之间通过经常性地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精神生活中分享彼此进步与收获的快乐,这对于营造同学间和谐、友好的朋辈关系,促进同学间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学校往往选择那些基础素质好、有上进心、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朋辈教育的实施者。通过朋辈教育的实践锻炼,参与朋辈教育的学生可以得到自身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帮助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全面素质。另外,学校通过朋辈教育的开展,可以让优秀学生群体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扩大他们的在学生中的良好影响力,增强他们对广大同学的感染力,从而有利于优秀学生群体的培养。

(六)早期干预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

由于朋辈教育一般都是在学生危机事件还没有发生,但刚刚露出苗头时开展工作的,因此,朋辈教育的作用是及时的,可以及早地消减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或精神困惑,有利于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即使难以控制的危机状况,也会及早发现,及早向学校汇报,从而对学生事件能够起到消除、减缓或预警作用。

二、促进大学生朋辈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选拔工作队伍,实施人员培训

朋辈教育就是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而采用相应的疏导、劝解等措施。因此,朋辈教育的实施者在与同学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一言一行的异常,以便从中发现学生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策略。一般来说,要做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实施朋辈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有敬业、细致的态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需要学校加强对朋辈教育实施者的选拔,选择那些感情细腻,有工作责任心,善于观察、乐于沟通的学生作为朋辈教育的实施者。可从现有学生干部中选拔,也可从优秀学生中选拔。选拔之后,应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学工作的培训,通过举办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使他们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等,待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密切朋辈关系,促进交流与沟通

朋辈教育实施者既具有普通同学的身份,又肩负朋辈教育的职责,要使其充分发挥教育与影响作用,必须以建立起与其他同学密切的联系,取得其他同学的信任、获得同学们的爱戴为基础。因此,参与朋辈教育的学生,应做好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又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广大同学的沟通,热心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争取与更大范围的学生交朋友。要能融入学生群体,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其自己良好的形象,争取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较强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获得大家的认同。只有这样,周围的同学能接受自己帮助,才有可能对之敞开心扉。

(三)积极寻求介入点,实现朋辈间联系

朋辈教育是一种在互动中进行的教育模式,朋辈教育的实施者不是以传统教师的形象出现,而是以朋友、伙伴的形象出现的。因此,朋辈教育的参与者要与其他同学建立朋辈关系,就要寻求自己的身份介入。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同寝室好友的身份介入,建立与其他同学良好的关系,还可以以同班级、同乡、同种爱好、同一社团、参与同一活动的身份介入等。总之,朋辈教育中要与其他同学通过某种联系和缘由为介入点,以寻求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点面结合的工作,教育个体和团体

朋辈教育的对象一方面可以是针对个体,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团体。针对个体的教育可以实现朋辈之间的一对多,即朋辈教育实施者可面向多个同学,实施交流、教育活动,而针对团体的教育活动,则是通过举办讲座,或其他有关团体活动,来开展对团体成员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团体活动以社团活动最为多见,可以通过朋辈教育实施者一人或多人参与,接受教育的受众则为团体成员。另外,学校可以通过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表彰会等形式,对同学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广大同学发挥示范、引导、教育作用。

(五)全覆盖目标群体,多层面实施工作

朋辈教育面向的不仅仅是特殊群体学生,而是全体学生:第一,要宿舍为基础,做好社区内学生的朋辈教育。学校应重视学生宿舍区的大学生朋辈教育:要以宿舍为中心,建立起大学生良好的朋辈关系;要以宿舍为切入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需求,化解大学生矛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二,要以班级为中心,做好班级成员间的朋辈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群体组成的细胞,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在朋辈教育中,要围绕班级的中心工作,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加强班级的人文关爱,实现班级朋辈教育风气的形成。第三,要以社团活动载体,充分借助社团工作,开展朋辈教育活动。要将社团活动,与化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价值取向问题、职业规划问题、社会交往问题等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社团成员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朋辈教育工作应用水平的实践原则

(一)依据大学生的实际

朋辈教育应结合现代青年大学生的特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出发,积极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在朋辈教育中实施情感渗透、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社会教化。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有的放矢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舒缓他们的不良情绪,消除他们的彷徨与困惑,鼓励他们的全面发展。要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利用朋辈关系对他们进行人格健全教育,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其人文品位,使他们积极适应时代需求发展自己。

(二)结合人文性与政治性

现代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情感体验丰富,但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素养欠缺,政治信仰缺失。因此,高校在朋辈教育中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使他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大局意识、精神追求方面,增强历练,提高修养,提升其人文底蕴;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观念教育,使他们的能够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目标,树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和信念,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

(三)重视大学生个体的选择

现代教育理念追求人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人的自愿、自主和自觉。因此,在朋辈教育中,切忌将一些观念、关爱强加在学生身上。一方面要提倡朋辈教育中大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自主选择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发展要求,给予他们关心、帮助。

(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朋辈教育是发挥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育模式,只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促发展就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在形式和方法上不一定仅限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途径,应不拘一格进行方式方法创新。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应充分借助现代传媒技术,以短信、飞信、QQ、微博等途径,加强朋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构筑起良好的朋辈关系,促进朋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倩,郭新立.朋辈辅导:能否叩开“90后”的心门――“90后”心理援助体系中朋辈辅导的限制性和可行性[J].高校辅导员,2010(1).

[2]王靖鑫,赵其波,王佳佳.新形势下引入朋辈辅导机制促进高校后进生转变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0(14).

[3]肖竺,贺梅春.创新朋辈辅导模式 构建高职和谐班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4]吕冬诗,张忠宇.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篇8

参加今天的班主任座谈会,我心里非常高兴,这不仅是一个与大家共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的好机会,同时,也能向其他班主任老师学习不断进一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好机会。下面我按照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讲一讲我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做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对学生严管厚爱,从心里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以情带生,我觉得只有做学生的好朋友,才能当学生的好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去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热爱我们的学校。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个统一。

一、在抓班集体整体管理中,坚持"粗犷"与"细节"的统一。从新生入校第一天开始,一个新的班集体就形成了,如何管好这个班,带好这个班就成了班主任首要面对的问题。这就如同给高楼大厦打基础一样,关系到今后孩子们能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大事。所以,我班集体整体的管理中,先把我的带班的整体思路以粗犷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们,然后着重抓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班主任 banzhuren.cn)比如,我依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在班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值勤、卫生等班规,提出在班学习生活的整体要求,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在狠抓这些要求的落实方面,我则采取了从细节入手,注重观察每一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对于有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地方,注意区别对待,先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不厌其烦的指出孩子们做错的地方,并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要求,做到"开门立规矩,关门做批评",有效的达到了管理班集工作中的"粗犷"与"细致"的统一。

二、在抓班干部表率作用上,坚持"主动"与"被动"的统一。班干部是学生的优秀学生的代表,也是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小助手,要充分发挥的他们的职责作用,首先就要从抓好班干部的表率作用上多提要求。我作为一名班主任,非常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坚持做到"主动"与"被动"的统一。所谓"主动"就是要积极给班干部搭建好一个平台,让班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班里搞集体活动的时候,首先听取班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学生威信,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翁。所谓"被动"就是当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或是在违反情绪、成绩出现波动的时候,我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与学生干部一起共度难关,多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克服不服不利因素的干扰,更好的发挥好班干部的职能作用,真正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篇9

佳佳,是我的一个朋友,

也可以说我们俩的交往最频繁,因为她就住在我们楼下。和佳佳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也记不清了,呵呵,好像是06年11月份认识的。不知不觉,我和佳宇已经认识快一年了。一年中,我和她共同保守秘密,共同出去“冒险”,也曾经闹过不愉快。一年来,我和佳佳已经从不认识的陌生人,到了三天不见面就觉得难受的程度。

和佳佳的第一次说话,还是因为佳佳的妹妹佳怡。佳怡还是很可爱的,虽然有时候做一些调皮的事情,但是她的本质也并不“坏”。 算起来,我还是帮了佳佳挺多忙:比如她的“迎特奥 我运动 我快乐”小报、她的溜冰鞋、她的邮箱都是我帮她的。

马上就要去美国了,最舍不得的不是老师,不是同学,也不是哥哥姐姐,而是和我经常一起干“傻事”的佳佳。佳佳,我说我们俩干“傻事”你可别怪我呀,只是打个比方罢了,^_^

佳佳,我要走了你要学会自己坚强一点,不要动不动就想哭(我是说想哭,不是说哭),那样我会很难过的。还有七天了,佳佳,我到美国去你会想念我的对吗?呵呵,我也会想你呢!我一定经常给你打电话,佳佳要加油哦!祝你一生一世都平安,一生一世都快乐,一生一世都幸福!答应我,不能忘记我,因为我们俩正像两个天使一样,我的心一定会永远和你的心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一起!

篇10

是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好朋友有许多,但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朋友。我有一个“镜子”朋友——俐君。

我是个自尊心挺强的女孩,别人向我提意见,指出我的缺点,有时我会动不动就发脾气。“你不要这样,好吗?请听我说……“她还没说完,我就用不满的语气打断了:“很烦,很烦,别烦我了!”我嘟起嘴,很不耐烦。“我以前认识的俐俐是善良、可爱的,别这样啊。”她仍然很有耐心地对我说,语气没有变化,依然温柔、平淡。是啊,嘛发这么大脾气啊,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错不就行了?但我不服输,一声不吭。“这么大了,还发脾气,你看那小孩多像你啊,嘟起嘴……”她为了哄我开心,依然对我这么温柔。

虽然我始终没有向她道歉,但她对我比以前更好了,在我身边鼓励我。我成功时,她会夸奖我,同时她有告诫我不要骄傲;当我和成功擦肩而过时,她第一个安慰我,鼓励我;伤心的时候,她尽量哄我开心。她会很坦率地指出我的不足让我改正,她不是我的“镜子”朋友吗?难道你想交那些只会赞美你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