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印象范文

时间:2023-04-12 10: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学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学印象

篇1

岳宁老师是我们新的女副班主任,负责教我们科学和数学。听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说,岳老师很难相处,大家也不是很喜欢她。真的是这样吗?我决定好好地跟岳老师相处一天。

第四节课是岳老师的科学课,她走进教室,用高亢的声音喊着:“上课!”由于是新来的老师,大家都站得直直的,喊道:“老师您好!”开始讲课了,岳老师一一给我们讲解原理,我觉得还挺好的,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岳老师。到了快要下课时,突然听到岳老师大喊:“那位同学,讲什么话,站到后面去!”原来,是刘浩天又在讲话了。可我不明白,虽说刘浩天爱讲话吧,可毕竟这时开学的第一天啊,还是得给点面子吧!招呼两下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罚站呢?果然很凶!

吃完中餐后,岳老师叫做清洁的同学留下,其他人出去。我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出去玩,而是在观察着他们。只见岳老师仔细地指导着他们,帮他们拉桌子、扫地。虽然教室里开着空调,但我还是能清晰地看见岳老师脸上的汗珠。此时,我不由得惭愧,岳老师为什么要刘浩天站起来?应为要给他一个警告,要他以后不再犯;岳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让同学来做就好了嘛!那是因为她要教同学们,让我们的班级更加美好啊!

篇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提出,唱歌课中应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为了使这一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唱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想象”这一心理过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那么,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音乐想象力呢?

一、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教科书(以下所举歌曲均出于此)第三册《卖报歌》时,可以把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这首歌的一段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作好先导与准备。又如,学习第八册《闪亮的水晶心》时,可以讲讲赖宁的故事,再现赖宁为拯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的场面,塑造一个英雄少年的光辉形象。然后在乐声中予以体现、升华,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第三册音乐教材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一个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可怜他死得这样惨”时,都热泪盈眶,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三、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第二册中的《小小的船》这一课,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又如,学习第八册《草原上》这一课时,重视观看彩色插图,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学生音乐思维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优美、广阔的草原音调。从而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边疆草原上。

篇3

关键词:项目化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课程建设的两个方面,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规定课程。隐性课程又称潜课程、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等,是一种非正式的、没有书面材料的课程。通常,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显性课程的建设,如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施及评价等,忽略了隐性课程的开发。其实,隐性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式,在高职教学中起到显性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我院《农用化学品品质检验》作为工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的一门新课程,跳出了原有的学科体系,采用“工作过程导向”,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进行全新的诠释,在显性课程的设置、课程活动和课程评价的同时,多种方式开发隐性课程,充分挖掘隐性课程的教学功效,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设置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我院工分专业课改团队科学地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设计从“职业成长阶段职业典型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步骤,开发出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农用化学品品质检验》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隐性课程的开发,首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下,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从原有学科体系中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序化;在建设显性课程的同时,我们密切关注到了隐性课程的开发,如课程内容应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理论性与职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分析,使其保持恰当的平衡;其次是针对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教师精心选取来自于企业实际的项目加工成教学项目,如“家禽用饲料的品质检验”,在安排项目每个任务中的知识点时,努力挖掘存在于项目中的隐性课程,将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各个项目的教学中去;最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项目中各个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有序,又保证知识层次的逐渐递进,将知识的铺陈着眼于“导学”,而不是着眼于“告知”,不但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显性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具备职业能力、职业感觉和感情、职业态度和职业经验等隐性知识。

二、课程实施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在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隐性课程因素涵盖了教学组织、课堂的各个层面及角落和师生的各种互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处事等等。

1、重视项目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进行隐性教育的渗透

在《农用化学品品质检验》项目化课程教学中,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项目教学实施体系,设计“入门项目、主导项目、自主项目、综合项目”多种层次的项目反复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价计划的整体行动能力。具体实施中就是把学生分成多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独立接受任务,完成信息收集及整理、制订和实施方案、自评与检查等工作任务。学生在查阅资料和整理信息过程中,扩大了自身的信息容量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在制订和实施方案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评与检查则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迁移性学习能力。在项目的整个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安全和环保意识均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实现显性课程要求达到的素质目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隐性课程的价值所在。

2、重视课堂物质环境建设,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实训室是《农用化学品品质检验》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的主要载体。为充分发挥实训室物质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建多个“一体化教室”,实现了项目化教学要求的“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在实训室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依托学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和分析检测中心,与现有的实验实训中心呵成一气,完全采用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营造了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动作模式,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纪律和职业心理。

3、重视课堂心理环境建设,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往往不是教师能事先估计或预料到的,它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对学生起发展和促进作用;也可能是反面的、消极的,对学生的发展起阻碍、误导作用。在《农用化学品品质检验》课程的教学中,学院和教师尽量创建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从多元智能分析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根据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和自愿原则,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构建友爱、合作的良好团队。其次,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敢想、敢说、敢问、敢谈,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活动生机盎然。最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他们传授的知识,教师的人格、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修养以及其在课堂教学的态度、责任心等,将会比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甚至影响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因此学院要求课改团队成员经常一起交流思想,进行政治学习和心理辅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方面,保证其起到积极作用。

三、教学评价重视隐性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在《农用化学品品质检验》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如根据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有较强的参与能力、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意识、是否思维活跃等评价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另外尊重学生的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我们发现教师的合理性、前瞻意识的评价,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师生关系和行为处事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目标。

四、课外实践锻炼,提高隐性课程的实效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实习锻炼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岗前职业隐性教育,因此,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课外可以积极参与学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和分析检测中心的对外服务工作,通过实习,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其敬业的工作态度。这种隐性教育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总之,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到挑战,课程项目化是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项目化课程要求达到的综合素质目标,对教学活动起到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当然,隐性课程的开发还需从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隐性课程在项目化教学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探索,采取多种措施、多个渠道开发各种隐性因素,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兰杏芳.谈课堂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金兰.谈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36).

篇4

一、 融洽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尽量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成功的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的平台,让其充分展示自身才华。在学习中,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并及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他们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从此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权威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感情,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顺利进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并掌握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动力方面的因素。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不断凸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课前播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握心中重千斤……"乐曲。由于乐曲学生比较熟悉,有的同学甚至随着乐曲唱起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将学生带入了课堂,带入了知识的殿堂。学生学习动机一旦被激起,就能为教师上好本节课打下铺垫,课上好了,也就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我曾对3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我在讲授高中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在课堂导入上作了巧妙设计。我先拿出口袋中的诺基亚手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诺基亚品牌来自于世界上哪个国家?"当学生作出"芬兰"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芬兰这个国家还有什么让我们中国人很羡慕?"很快有同学说是"社会保障"。 这时我加上一句:"芬兰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形容为''从摇篮到坟墓'',下面来说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导入,把学生引向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标准实现。

四、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思想政治这门课有着大量琐碎的知识点需要记忆,这注定了学好它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学生是否有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尤为重要。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是人的主观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当他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挫折时,不仅能够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还能发展自己的智力。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中就不会克服各种困难,学习也就不会取得成功。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应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教学中要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同时进行有效的启发与诱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认识、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教师以身作则。

身教胜过言教,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有重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当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时,不要低头,而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面对困难不妥协、不屈服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接上页)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明确了这些才知道思想品德课程应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也才明白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自身教学素质过硬的基础上,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氛围中,在课标的明确指导下,再对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优化,思品课一定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结合课标的要求选取适合的材料和鲜活的生活实例以及必要的活动准备,是一堂思品课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故事引入,情景再现,巧设疑问激趣,诙谐幽默的描述都无疑是成功的开始。

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能激发求知的活力和丰富的情感,重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会让他们感觉知识是自己努力探寻的结果,更易获得成功感。加上必要的学法指导也不忽略教师的作用。

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使课堂始终沿课标的要求发展,有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任务型、感想型的结尾,是成功课堂的延续,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契机。

篇5

[关键词]中学生 三人篮球 篮球运动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54-02

前言

三人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在亚洲地区开展得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传入我国。由于三人篮球运动本身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吸引着国内大多数青少年,短短几年风靡了全国各地。近年来,三人篮球运动在国内各地区迅速发展,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赛、匹克杯三人篮球赛、“红牛杯”三人篮球赛等等都迅速在全国蔓延着。在企业的赞助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三人篮球运动当中来。现代中学生追求潮流,追求时尚,三人篮球运动吸引众多中学生的目光。三人篮球运动有其独特的特质,加上对场地要求简易、容易开展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充分满足人民的健身需求。

一、影响中学生三人篮球运动开展的主观因素

(一)中学生生理变化因素

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和生理机能各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身高、体重变化明显。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心肺功能的提高,促使着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素质都得到飞速发展,三人篮球运动的对抗性正适合该年龄的学生需求。据相关研究者对运动员比赛的跑动距离以及比赛后脉搏的统计,一场比赛后,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在1500米~1800米之间,脉搏在160次/分钟左右,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

(二)中学生心理特点因素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独特、多样的、新鲜的事物倍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随着三人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他们起初是追求新鲜,娱乐;建立友谊,结交朋友。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所以他们选择众多中学生喜爱的三人篮球运动作为展现自我是再好不过的媒介。其次,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叛逆性,所谓叛逆性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他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时期”,对于外界很多东西持批叛心理,渴望独立,摆脱监护人的束缚。外界的很多东西使他们觉得他们被“隔离”,认为外界忽视他们的存在。因此中学生会选择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选择三人篮球运动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活跃于公众的眼前,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多花点精力在学习上,以考取名牌学校,所以他们往往不大乐意甚至反对孩子把精力花在三人篮球运动项目上。作为心理上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即使跟家长的观点产生分歧,他们也会不顾一切投入到三人篮球运动项目中来。

二、影响中学生三人篮球运动开展的客观因素

(一)三人篮球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

首先:三人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与传统篮球相同,都是由各种跑、跳、运、传、投等基本技能组成,以积极争夺控球权为手段,投篮得分为目的,双方共用一个篮圈,并且在半个场地这样一块有限的区域内进行对抗。与传统比赛相比,三人篮球比赛的人数更少,攻防转换快,运动量更密集,松驰时间少,个人防守面积小,对抗性大。其次,三人篮球赛组织简易,每队只需4人就可以组队参加,单场比赛时间短,队伍轮换较快,双方共用半个标准篮球场地,这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学生对场地的需求。三人篮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且相对于传统的五人篮球,它在不是对抗的情况下,降低了对运动负荷以及战术体系的要求,使得一些身体素质一般且篮球技术一般的中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三人篮球比赛对技战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很快掌握技巧参与其中,摆脱平时各方面的约束,尽情地享受于其中。最后,三人篮球运动的游戏性、趣味性也是吸引中学生的主要原因。中学生保留了小孩时代贪玩的性格,所以更青睐于集健身、趣味、娱乐、竞技于一体的三人篮球运动。

(二)外部环境因素

经费对于三人篮球活动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三人篮球赛进行商业包装,增加企业的赞助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企业商家利用投资宣传自身品牌,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三人篮球运动的开展普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年来,三人篮球运动在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广州市最早举办了规模较大的三人篮球赛。随后北京、上海、南京、深圳、西安、成都、新疆和香港等地区也先后举办了三人篮球赛,并出现了国际级裁判员执法三人篮球赛、企业争夺三人篮球赛冠名权、众多参赛者争抢报名指标的热闹局面。其中,广州的“羊城晚报杯”三人篮球为限制规模,只限报300支,但没几天就报满了;北京举办第一届“丽都啤酒杯”三人篮球赛的参赛队伍超过五百支;1998年“百事可乐杯”三人篮球赛办得更是火热,创下了全国之最,参赛队伍竟有1030支。

(三)篮球竞赛管理体制因素

目前三人篮球赛尚没有权威的竞赛规则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不少中学生也反映,中学生三人篮球运动的各比赛名目不同,规则也不尽相同。不仅在比赛的场地、器材、时间、分组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地各单位也常有不同的规程。这无疑不利于三人篮球运动的开展与推广。三人篮球的商业化发展逐步在加速,正是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才能促使三人篮球比赛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目前各有关部门却缺少对竞赛市场的引导和管理,使得三人篮球运动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特别是在商业性质比赛日趋增多的今天,过分地追求文化活动的商业价值,容易忽视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必将导致三人篮球活动的发展走向低迷。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三人篮球运动声势浩大地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在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运动迅速地在中学生中传播开来,已经成为了一项家喻户晓的新兴健身项目,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当代中学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他们的参与加快了这项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篮球事业迈向新的高峰。中学生青睐三人篮球运动主要由自身年龄特征因素决定,另外,外部环境的影响、三人篮球运动特有的项目特点无不对中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合理的引导将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与其中,在享受快乐运动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二)建议

1.政府、社会各界加强对三人篮球运动的积极引导,才能把三人篮球运动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政府在思想上或是行动上,都必须重视三人篮球运动的开展,并在三人篮球比赛中进行多方协调、指导。无论在全民健身中,还是在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练中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新闻媒体作为体育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其作用更为明显。三人篮球的开展、推广、传播首先依靠的是媒体的宣传力。加大对比赛规则以及比赛形式的解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群众更直观感受三人篮球运动的形式。在一些企业赞助的三人篮球比赛中,可适当转播水平高的、代表性强的三人篮球赛,让观众直观领略三人篮球的魅力。而在这一点上,国内很少有这样的转播。

3.相关部门和机构尽快地制定出统一的竞赛规则和管理体制,使竞赛体制系统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三人篮球运动。在中学,学校虽为学生提供三人篮球运动的场地,但是他们缺少专门的组织管理。课外活动、体育课随处可见学生进行着三人篮球运动。

【参考文献】

[1]王恩斌,艾军,杜玉蓉.论三人篮球的特点及其作用[J].克山师专学报,2003,22(3).64-67.

[2]陈仲华.当代中学生心理特征及管理[J].班主任,2001(2).6-7.

篇6

一、教育观念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纵观历史,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在改革倡导者的观念转变的情况下推行的。诚然,教育领域的改革也不例外,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很大。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我们的学生。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改革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进的适合教育现状的教育观念取代落后的不适应教育现状教育观念的过程。事实上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要比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学的改革过程更漫长。这里研究的教育观念指的是一切有可能参与的课程,影响课程活动的各类人员对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认识。这些人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的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课程专业研究人员、学科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国家和政府的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课程专业研究人员属于课程控制与管理者,他们的教育观念能够影响政策、法规、行政措施的制订和实施。课程专业研究人员、学科专家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有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论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才能引起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管理的改革,使大家都来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为宿迁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只有教育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对体育的认识的转变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引起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知识有对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原则的把握、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途径的掌握和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

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等各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甚至人力资源的开发最终都要依靠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只有体育教师能够开发体育设施器材的一物多用功能、合理布局体育场地设施。只有体育教师有可能根据新课改精神改编吸收体育活动项目,搜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只有体育教师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作为体育课程资源的自然地理资源。也只有体育教师有可能将那些懂得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人、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资源利用起来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由于宿迁市小学的体育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并且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是专职教师,新课改推行以来接受新课标培训机会不多,以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经验甚至开发意识都相对缺乏。不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这方面的能力自然非常有限。限制了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宿迁市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严重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课程资源意识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课程资源意识是指课程活动相关人员探寻课程资源,并使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能够发挥出来的意识品质。课程资源意识分为对现实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调查发现宿迁市小学的体育教师习惯于按照以前的“套路”上课,并没有考虑体育与健康课除了这样上还可以如何上,也不太考虑除了上这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可以上。没有对开发课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的考虑。这正是课程资源意识的缺乏。究其原因,是新课改政策至少在该地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不排除其他科目的课改精神落实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既成偏见而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改精神没有落实的可能。由于体育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缺乏导致一方面现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因不能被充分利用而闲置着,另一方面潜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意识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宿迁市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评价体系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冰雪体育旅游 开发 辽宁

1 前言

目前,体育活动的普及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今,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体育冰雪旅游在国内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国民体质,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又能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体育需求,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 概念界定

目前来说,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很少,有几位学者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概念做了简单的界定。由于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种,因此我们根据体育旅游的定义,把冰雪体育旅游概括为:冰雪体育旅游者在旅游中借助冰雪所作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亦可这样理解: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冬季体育的各种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和冬季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冬季体育的诸多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3 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辽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有着天然的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加上近年来辽宁举办了多次冰雪节,冰雪体育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因此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更应该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理论上的支撑。

3.1辽宁省开发冰雪体育旅游的优势

辽宁有着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既有银装素裹的妖娆,又无刺骨的严寒,在冰雪旅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1.1自然资源优势

辽宁四季交替分明,冬季积雪期长、雪量大、雪质松软,冬季温度比哈尔滨要暖,更适宜人们进行户外休闲活动,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3.1.2地理位置优势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的地理位置相对于冰雪体育旅游开展发达的吉林、黑龙江省更靠近内地,应该更好的发挥冰雪旅游第一站的地理优势。

3.1.3举办冰雪赛事优势

白清寨滑雪场,是我国仅有的几家可以承办国际大型滑雪比赛的场地之一。可以通过这个优势提升其知名度。

3.2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截至2003年末,辽宁省共有滑雪场地10所,占地面积9万m2,2001年至2003年之间共建成8所,占地面积共111万m2。其中几个主要滑雪场为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沈阳白清寨滑雪场、沈阳东北亚滑雪场、辽阳市弓长岭滑雪场及大连林海滑雪场等。

经过5年时间的打造,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目前已成为在海内外知名度颇佳的品牌。将冰雕、雪雕融入冰雪活动中,是近年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为丰富旅游产品而增加的项目,2005、2006年这里的雪雕作品连续两年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辽宁省滑雪场从规模来说基本属于中等水平;从滑雪场硬件设施来说,雪道长度、宽度设置都很完善,基本都设有索道设施;但是拥有跳台的滑雪场只有一家,即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因此辽宁省滑雪场基本只能作为旅游娱乐性滑雪场存在,相互间硬件设施差异性不是很明显,缺乏教学和举办大型比赛的条件。

作为辽宁省唯一拥有跳台的白清寨滑雪场,是我国仅有的几家可以承办国际大型滑雪比赛的场地之一。雪场建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U型场地、高山大众滑雪场地(初级、中级、高级雪道)。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U型场地均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游客在滑雪的同时,可以欣赏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精彩的训练表演还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单板技巧表演,为训练比赛促进滑雪运动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3.3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3.3.1赛事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观赏型产品也称为活化体育旅游产品,是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的观众前往比赛举办地进行观摩并参加各种节庆的旅游产品。白清寨举行过冰雪国际赛事,为辽宁的冰雪体育旅游做了一张名片。

3.3.2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休闲型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冰雪体育旅游中能使旅游者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产品。辽宁娱乐休闲型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得比较好,有冰上摩托、卡丁、爬犁、雪地滚球、驯鹿拉雪橇等40多种冰雪娱乐项目。

3.3.3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项目中包含特定节庆因素的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包括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

3.4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3.4.1冬季体育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我省由于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居民缺乏支付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的能力。

3.4.2思想观念偏差,对旅游资源缺乏合理认识。冰雪体育旅游业在我省乃至整个国内都还是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人们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

3.4.3专业人才教育发展滞后。冰雪体育旅游在于参与性、刺激性、挑战性,旅游者在参与冰雪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他们需要有人帮助自己解疑、克服障碍,这就需要具有体育和旅游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安全保护和讲解服务等。

3.4.4缺乏科研基础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著作中对冰雪体育旅游的论述非常少,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

3.5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3.5.1突出重点,开发冰雪节特色产品体系。产品特色是产品的生命力,因此冰雪节产品要具有东北特色。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特色要结合东北冬季体育旅游的实际,有重点地开发既有东北特色。

3.5.2积极开展广大青少年学生寒假期间的滑冰运动,既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学生寒假生活。上冰活动的青少年人数越多,冰上运动普及程度越高,冰上竞技运动水平也会提高。

3.5.3加强对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科研工作,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5.4建立协调机构,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部门很多,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或权威机构,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5.5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省内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优势,为冰雪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已确保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

4 结语

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又有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厚政策,应趁此“东风”利用其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加速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以次作为辽宁省经济的增长点,促进辽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诚民,刘毅.冰雪体育旅游探析[J].体育旅游,2006,(3).

[2]罗胜天.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冰雪运动,2006(1):88-94.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定向运动意义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7-02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然环境自由的奔跑,使身体肌肉不断的在松弛和紧张中变换,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运动后,将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放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运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确保了学生在文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具备足够的基础。由于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测试越来越不尽人意,因此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身体的锻炼以期拥有健康的体魄,定向运动既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又能促进他们对文化学科的学习,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提高了自主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学生在定向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了解到运动的成就,使学生不仅仅掌握运动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将来从事体育事业的理想。

1.2 增强学生的生存与适应能力

目前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基础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定向运动的特点是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出与大自然相差不大的条件,模拟多种自然环境和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磨练,提高学生正视和接受挑战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遇到困难不至于惊慌失措。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正好能满足上述要求,因为学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能独自或团队合作战胜困难以到达终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人或团队不会得到一点帮助,因此能够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从容应对困难的态度。除此以外学生在比赛期间还将了解和掌握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学生在经过重复的学习后,将逐渐变得面对困难不会惊慌失措。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就[1]。

1.3 建立优良的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生活

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促使他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将运动内容与大自然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可贵品质。学生在战胜各种困难完成任务后,对成功将会有更深的体会。定向运动,不但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得到了放松,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并培养学生行事果断的作风,丰富校园生活,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建立优良的文化氛围。

二、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制约因素

2.1 学校与社会没有形成紧密的服务关系

由于定向运动需要较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经常选择旅游区和公园等面积大、存在障碍物的环境中开展。现在已经开始了定向运动的中学,大部分都选择公园作为定向运动的场地。但是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公园管理方没有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教学期间提供的服务、管理以及收费等方面还存在不同意见,而且也没有前例可以参考。所以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要求学校与公园达成定向运动各方面涉及内容的共识,为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合作,让学生在此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

2.2 活动场地与设备的限制

由于定向运动是根据各种自然的环境营造出多种多样的比赛内容,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工具、器材与场所。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范围,并且具有能设置障碍条件的越野环境,场地的环境要尽量复杂一点,增大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并且在此期间学生一定要装备电子计时器等工具。但现实是大部分中学各方面的条件都有所欠缺,能够拥有专业电子计时打卡系统的学校屈指可数,大部分器材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同时大部分中学也不具备独立绘制活动地图的能力。

2.3 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大部分学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并且担心无法保障学生在野外环境中的生命安全,禁止体育教师将学生带出校园进行教学活动(许多学校甚至不允许教师带学生们校外春游)。所以目前大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仅仅只教授国家规定的内容,并且禁止体育教师教授一些学生们喜爱的新内容,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发展[3]。

2.4 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由于定向运动在国内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体育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教学方案,教师也缺乏定向运动开展的经验。所以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都是通过自己私下学习或各种培训班中了解有关定向运动的知识,而没有针对定向运动开展深层次的剖析和探讨,同时缺乏定向运动开展的经验,使定向运动的开展变得难上加难。甚至有一些体育教师并不赞成在体育课中开展定向运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态度较为消极,教学效果较差。

三、结语

如果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则能够促进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了将定向运动能获得的益处完全挖掘出来,有关教育部门则要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向运动教学方案,开展定向运动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学校管理人员也应改变以往的观念,认识到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帮助,配置相应的活动装备,确保定向运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彤,贾淇涛,赵俊伟等.基于相关分析的定向运动非技术因素与比赛成绩关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155-158

篇9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随机抽取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布局学校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制约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的影响因素,为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的加速推进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提供有利的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鞍山市 校园足球 中学 开展现状 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学校领导、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及体育局、教育局相关领导为研究对象。合计共调查了13所学校,21名学校领导,13名足球教练员,260名学生,260名家长,体育局领导1人,教育局领导1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现状

1.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在鞍山市分布情况

目前,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有13所学校,其中高中学4所,中学9所。具体分布情况为:铁东中学两所,高中一所;立山中学2所,高中1所;铁西中学1所,高中1所;千山中学1所,高中0所;开发区中学2所,高中1所;私立中学1所,高中0所。

2.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学校的校领导、学生、家长对足球所持态度

从调查了解到,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校方领导对校园足球开展持重视态度的有3人,占23.08%,重视4人占30.77%,比较重视的5人占38.46%,不重视的1人,占7.69%。说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足球运动的健身、教育等综合价值。因为足球运动相对其他运动开展起来比较耗时耗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再加上足球属对抗类项目,参与队员易受到身体伤害,是影响校方态度的主要因素。

在对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的问卷结果得出结论大部分的同学喜欢足球这项运动,选择时分喜欢的有83人,占调查人数的31.92%;选择很喜欢的有123人,占调查人数的47.31%;选择一般的有45人,占调查人数的17.31%;不喜欢的有9人,占调查人数的3.46%。从总体来看足球这项运动在鞍山市中学生当中还是很受欢迎的。

3.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足球教练员的专业能力情况

鞍山市中学校“校园足球”教练员大部分是由各个布局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抽调的,他们主要负责对其学校的足球运动的组建、宣传、队员的选拔、及队员的训练和比赛。

中学“校园足球”的教练员要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和经历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调查了解到鞍山市中学学校园足球的教练员基本上都是由在校的体育教师担任。只有腾鳌实验学校的教练员是外骋曾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鞍山市在被 调查的13名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37.8岁,结构偏于年轻化,这样的年龄结构不能完全促使年轻教练员与经验丰富的老教练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校园足球教练员的学历、运动员等级、裁判员等级的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该教练员的足球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水平。调查显示鞍山市中学足球教练员的学历都为本科院校毕业,有9人占69.23%为师范类院校,有4人占30.77%为体育学院毕业;13名教练员的裁判等级为:足球一级裁判员有2人占15.38%,二级裁判员6人占46.15%,没有裁判等级的5人占38.46%;在足球运动员等级上,只有1人,占7.6%为二级运动员,其他均没有等级。可见了鞍山市足球教练员在足球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获取路径来源不一,缺少足球专业学习经历的教练员占一定比重,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4.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场地设施情况

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经了解到足球场地以人造草坪为主;调查显示其场地情况与区地方经济情况密切相关,调查发现新建的学校场地比较好,早建的学校场地较差一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维护和修补。在对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场地设施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足球教练员对自己学校的足球设施抱不满意的态度,大部分认为学校器材不足,不能有效供应分配学生使用。在实地考察中也看到有的足球场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训练情况

在调查的13所学校中,都不能保证每天一练,每周保证4至6次的有4所,占调查总数的30.77%;每周保证1至3次的有2所,占调查总数的15.38%;赛前都会集中训练的有5所,占调查总数的38.46%;无训练的有1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7.69%。从训练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学校训练次数大致集中在每周4至6次和赛前的集训,虽然校园足球的理念是淡化成绩但是这决不能成为降低训练标准的借口。只有继续坚持校园足球的基础训练才能保障校园足球运动的稳步提高和人员的不断扩充。

三、结论

(一)鞍山市中学“校园足球”气氛不浓,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不足。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 冰雪运动 因素和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前言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非常适合开展冰雪运动,近年来,冰雪运动已逐渐成为黑龙江省大众健身的主要冬季运动项目,滑雪,滑冰,雪地足球,抽冰尜,雪地轮胎等项目广大市民的喜爱,各种滑雪,滑冰俱乐部的不断涌现,更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但如果从休闲娱乐功能方面,冰雪运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广泛,但从教育功能方面,其研究还不广泛,需要进一步的开发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10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冰雪运动课开展情况及院校冰雪课程设置情况。

2调查法

对黑龙江省10所普通高校进行调查研究。

3 专家访谈法

走访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市体育局冰雪专业相关专家,就冰雪运动课程开展现状及问题进行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 黑龙江省开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

1,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雪期长达四个月,非常适宜开展冰雪运动,就是由于地理与气候上的优势,黑龙江省高校把开展冰雪运动课程作为学生冬季体育课程的主要科目,有利于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同时也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身体素质。

2良好的冰雪文化底蕴,群众基础较好

黑龙江冰雪运动发展的历史悠久,项目多样,群众基础好,常见的冰上运动有速度滑冰,抽冰尜,冰爬犁,雪上最常见的运动有滑雪、雪地轮胎等,各种滑雪滑冰俱乐部不断涌现,规模越来越大,且有定期自行组织的比赛与表演。在松花江边,有很多群众自发组织冰上活动。以上冰雪运动都可以加入到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课程体系。

3 冰雪专业人才层出不穷

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冰上基地训练中心等都为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的成立,使冰雪专业的教学更加集中化,人才更加专业化。其中,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滑雪运动专业,聘请国家高级教练员和教学、训练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任教。实行院校教师与运动队教练员相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我省冰雪人才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为教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冰雪运动面临的问题

1.1冰雪运动发展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哈尔滨普通高校重视专业课教育,忽视体育课的开发,据调查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10所院校,体育课作为选修课,每学年4学分,学生抱着修到学分,及格就行的态度,并没有认真对待,而且黑龙江省冬季体育课几十年来一直以滑冰教学课为主,课程安排上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都把冰上课安排在每年的12月份左右, 每周只有一节课,因此使得上冰时间短、课与课间隔时间又过长的矛盾,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掌握冰上技能的难度对于而且近年来暖冬情况的频繁出现,又进一步缩短了冬季上课的时间。

1.2高校资金短缺,场地器材不足,影响上课的质量

首先,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学校自身筹措资金的能力又有限,布置场地,购买体育设施,以及人工制冷的冰场或雪场,在人力、物力方面都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且冰场雪场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也要不断完善,这使得很多高校无力开展冰雪运动课程。

1.3 学生态度不积极,安全隐患大

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尤其是女同学,体育意识淡漠、意志品质较差,加上有些家长对孩子参加冬季项目的安全因素的担心,使得学校和教师也担心意外发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冬季体育课的开展往往采用简单易行,运动损伤风险较小的常规体育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好黑龙江省的冬季的气候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冰雪运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特色课程没有发挥出来。

(三)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冰雪运动的策略

2.1 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各高校应对现有冰雪运动课程进行进一步开发与建设,在开设速度滑冰课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冰上、雪上游戏等娱乐性的内容,如抽冰尜,雪地足球,还可建立冰雪运动社团,俱乐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热情同时还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2.2 政府给予资金方面的适当倾斜,学校加大对冰雪运动课程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冰雪运动经费的投人,通过政府投资或融资等多元化方式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以满足学校对器材、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为开展冬季冰雪特色课程奠定物质基础,其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保证教学的情况下,将器材场地等向社会进行有偿开放,教师给予有偿的技术辅导,以此来弥补场地维护与管理的费用。[1]

2.3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目前黑龙江省个高校体育教师基本都是“一专多能”,夏季项目,冬季项目都能够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分散性,使得部分教师在冬季教学方面不具有专业性,动作示范不够准确,熟练,如果学生模仿的不准确,不够规范,往往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我国学者周登嵩教授在研究我国优秀教师成长过程的规律与特点时发现,几乎90%以上的优秀教师在教学方面是最好的,同时他们也是搞科研的好的。所以,做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是在教学中融入研究,在研究中不断进取。[2]

(四)结论与建议

1黑龙江省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和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与器材,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高校冰雪运动课的教学条件。

2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创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创造条件。

五 参考文献

1王丽君 姜春丽 我国东北地区校园冰雪运动现状之我见; [J]社会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