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抹角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03-22 18:1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转弯抹角的意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口佚名
职场里充满了如密码传译一样的“暗语”。读懂这些,才是基本入门。
情绪化语录
1.怒:老板也太不像话了,凭什么小张可以早早下班,我却要陪他去应酬客户。
弦外音:其实他心中窃喜自己能与老板如此接近呢。
2.喜:你这么快就升职了,好为你开心啊!
弦外音: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你根本就是侥幸。
3.愁:我拖家带口实在艰难,跟你们单身的不能相比了。
弦外音:还是把那个客户让给我吧,谁让我的处境比你凄惨呢!
蜜糖语录
1.你的报告做得很完美,只是语法上出现了几个小错误。
真实意思:你怎么会犯这种幼稚园水平的低级错误!
2.与你合作的人都称赞你的人品,即使出现个别小问题也不能抹杀你的优点。
真实意思:你非常没有原则,是个滥好人,别人说你好不代表你业绩就好。
3.与你共事真的能学到很多,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再怎么努力也是望尘莫及。
真实意思:你的那些小算盘我根本就不屑一顾。
如何应对取场暗语
1.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不能因为几句转弯抹角的话就刺激到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感觉到别人正话反说,不如一笑而过或者置之不理。
2.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很多讽刺你的话事实上都是不堪一击的,如果实在到了要反击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要害,一击即中。
篇2
纳米技术被用在武器研制上,首先是将使武器制造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比如科学家正在研制的碳纳米管材料,其密度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0倍,用它来制作防弹背心是再好不过的了。又如科学家正在研究用金属纳米材料颗粒粉体制成块状金属材料,其强度比一般金属高十几倍,而且像橡胶一样富于弹性。科学家计划不久就能制造出纳米钢材和纳米铝材,并用它们制造出坦克、战机、战舰和火炮等多种兵器,以使它们的重量减少1/10。这样不仅大大加强了它们的机动性,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它们的坚固性。
其次,纳米技术将使武器的心脏即驱动装置发生革命性变革。科学家革新武器的心脏即驱动装置的办法是研制纳米机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就试制出了用这种机器驱动的超小型飞机。该飞机没有油压活塞和汽缸驱动装置,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外部磁场变化驱动的“中襟翼”和利用靠空气膨胀的硅氧橡胶气球的气球驱动装置,这种装置起到了像襟翼及升降舵那样的动翼作用。该飞机形状像蜻蜓,机翼用钛合金做框,然后贴上聚合物的薄膜。另外还有电池、变压器、发动机、齿轮、机翅运动转换器等,总共有手掌大小。日本科学家也用这种驱动装置做心脏,制成了一辆只有米粒大小能够运行的汽车、直径只有1至2毫米的静电发动机、体积只有常规机器万分之一的能够运转的车床。
第三,纳米技术用到武器研制上,将使其头脑即智能实现纳米化。武器的智能化要靠人工智能机器即电脑去实现。据报道,美国最近已经使用微型电脑制造出了智能炮弹和子弹,它们会自行寻找并像影子一样跟随目标,即使目标拐弯抹角,它们也会跟着转弯抹角,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
由此可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许多纳米级武器,使今日战争形式改变成纳米级战争形式,人通过纳米级战争不流血便可达到军事目的。加之纳米级武器装备使用材料少、成本极其低廉,效用又极其巨大,因而纳米战争又是十足的低耗战争。可以预言,未来战争必将是纳米级武器称雄的时代。
(选自《百科知识》)
阅读训练:
1.文章采用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武器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说明了纳米技术对武器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稿/山东 宫少红)
《世界最穷的大慈善家》
1.因为他一无所有,但是他已经在全球10多个国家,为40多万穷人免费看病,提供医疗服务的价值达4000多万美元。 2.他在驯服一匹野马时被重重摔伤,同伴告诉他,走路去看医生需要26天的时间,由此他产生一种想法,要让偏远地区的穷人也可以免费看病。于是他创办了RAM。 3.插叙。补充交代布洛克的身世,揭示他这种善举的内在原因。
《纳米级的战争》
1.总分总。 2.使用材料少、成本极其低廉,效用又极其巨大。 3.从三个方面:首先是将使武器制造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次是将使其心脏即驱动装置发生革命性变革;第三是将使其头脑即智能实现纳米化。
篇3
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奢侈享受。
因为奢侈,才值得你在有闹的阳光天,去享受一个小时的散漫人生。
雪白桌巾、亮闪银器、正装打扮的绅士淑女,英式下午茶的印象,是否都带着英国贵族阶层的气派?可是真正的源起,哪有这些繁文缛节。
19世纪的英国,正是帝国兴盛之时,达官贵人的早餐都很丰盛,午餐就很简便,但是晚餐却很晚。上流社会的晚餐要到晚上8点甚至9点才开始,连不太讲究的工人阶级,也因为劳作需要,迟至晚上8点左右才能吃上饭。这中间的长长时光,即使是不事劳动的贵妇阶层,也饿得不行。
怎么办?素来讲究礼节,连语言都分阶层的上流阶级,当然不好意思直接吩咐厨房要吃的——那实在是有失身份。所以,只能转弯抹角地跟仆人说,可以给我准备一壶红茶吗?最好再配上点心。就像直至现在,参加王室宴会的达官贵人们,中途要去洗手间,也得换成礼仪英文:MayI have the chance to cleanmyself please?(我可以去清洁下自己吗?)有茶有点心,吃饱喝足,精神大好,当然更有舒畅的心情邀请好友来聊天闲谈。
下午茶之风,就这么在英国流行开来,最终成为英国最有名的文化标志之一。
不过在现在,过快的生活节奏,早已不能再如此正式地花时间去享受一顿礼数众多的下午茶,更多的是在下午时光里,约上要好的朋友,在高楼之上或是隔着玻璃幕墙,就着精致的茶点,品茶聊天,享受难得的一段轻松时光。
甜美香橙
香橙蛋糕
橙色,自然是各种莓类和柑橘的天下,搭配蛋糕,酸爽宜人。而红橙色水果是最受青睐的天然保养品,红橙水果中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都具有令肤色健康,气血红润的作用。
配料:橙子、鸡蛋、糖、面粉
最佳搭配:香草茶
浓郁香草
香草奶油布丁
配杏仁饼干
当杏仁的沉稳与香草的甜美成了绝配,一盏温润的茶水不经意地就温暖了我们的心。杏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有一定的补肺作用。香草奶油布丁的温润口感滋补出精致肌肤,清新的气息也能让人激动欣喜。配料:鸡蛋、奶油、樱桃、杏仁、面粉
最佳搭配:咖啡、红茶
下午茶必备
一套完备的英式下午茶,必须有多少标准配备器皿?有陶瓷茶壶、杯具组、奶盅、7英寸个人点心盘、点心架等等。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首选大吉岭茶、伯爵茶或锡兰茶。一般是直接冲泡茶叶,再用茶漏过滤掉茶渣才能饮用,并且只喝第一泡。
正式的下午茶点心一股被垒成三层架形式:第一层放置各种三明治,第二层是英国传统松饼,第三层是小蛋糕和水果塔。
过快的生活节奏,早已不能再如此正式地花时间去享受一顿礼数重多的下午茶,众多的是在下午时光里,约上要好的朋友,在高楼之上或是隔着玻璃幕墙,就着精致的茶点,品茶聊天,享受难得的一段轻松时光。
独特苦香
提拉米苏
棕黑色,自然让人联想到咖啡和巧克力,用它们做出来的甜品一样可以甜蜜,还可以用其独特的苦香带出绅士气质。提到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都是滋补身体的好食物。用于甜品制作的咖啡和巧克力,给人带来提神醒脑的愉悦感。
配料:芝士、咖啡、饼干、可可粉
最佳搭配:咖啡
怡人玫瑰
玫瑰冰爽茶
生活是多元化的,喝茶也是一样。没有人规定了茶只是用来喝的,也可以将茶的味道与香气凝结起来。做成一种甜点。玫瑰经过冷藏后做成的冰饮,如此透明、红亮,这样的冰爽美味绝对值得一试。
最佳搭配:水果塔
功效:美容养颤。通经活络。软化血管
清新茉莉
茉莉冰爽茶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炎热的天气让人身心烦躁不已,这时候来上一杯冰饮,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这一杯,茉莉和的冰凉组合,绝对是对抗炎炎夏日最有效的武器。品在口中,凉在心间。或阅读、或畅谈,获得的不单是一份身体上的清凉,还有一份置身世外的悠然心情。
篇4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 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鉴于此,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问”得执著、辛苦,学生却答非所“问”的提问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教育要求。实践证明,要提高提问效果,还得讲究提问艺术,以问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分清层次,简化思维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教师高屋建瓴,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大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 “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
二、依题设问,调动思维
文章的题目居于文章最醒目的位置,是文章形神之精华的凝聚。文学大家均重拟题,以期先声夺人,语文教师也应抓住文题,披文入情,巧设疑问,既培养思维能力,又引起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说说这篇散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2)写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一连串的问题无不扣题而来,既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脑之事。问题一提出,顿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群情振奋,学生发言踊跃,加上老师适当点拨,很快明确了答案。
三、设置矛盾,启发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拘一格,新颖的提出问题,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重锤敲击般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四、变直为曲,引导思维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堂提问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个典型的范例:“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意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五、结合实际,发散思维。
教学中的课堂提问,重点应放在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把课堂真正变成启迪学生思维的园地。通过提问,使得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以开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但是,课堂提问的艺术仅体现在问题的价值及适度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把握提问的契机,创设提问的情境,选择提问的角度,不断变换提问的形式和方法,用提问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篇5
诵读,概指朗读(朗朗出声而读)和背诵(掩卷而诵)。诵读法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综观诸多论述,人们都认识到诵读法是语言学习的富有成效的方法,却很少有论者分析其有效性的根源与依据。诵读是学习主体通过反复吟诵而熟练地把握语言的过程。一般而言,语言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性:约定性,情境性,丰富性;此外,汉语还具有“非形态性”。本文试从这些特征出发进行分析,以探讨诵读法有效性的根源和依据所在。
一、从语言的约定性看诵读法的有效性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语言的指称功能、使用习惯(如固定搭配),往往是使用该语言的个体彼此之间的一种约定。因而语言有着很多的规则,却同时又存在太多的例外。如:按常规应是“太阳晒人”,而习惯上我们总是说“晒太阳”;明明是“大夫看病人”,往往又说成“病人看大夫”;我们把很浅的红色说成“粉红”,而很浅的绿色却不能说成“粉绿”。
与数理科目的学习相比,语言的学习不是套用人为提炼的“规则”去进行分析,因为这种规则本身是不周延的,它存在太多的例外。语言的学习更多是去体会、接受约定的语言材料,而这正是诵读法的基本特征。学习主体可以在反复吟诵中把握语言的习惯用法,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达到熟练化程度。
二、从语言的情境性看诵读法的有效性
语言是在使用过程中以其整体来表达意义的,离开一定的语境则无从谈论语言的意义。
垂柳的新枝在春风中摇曳。
女人一沾上酒,就容光焕发,真情摇曳。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摇曳”一词,它们因其语境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也因其不同的语境而有其独特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语言教学的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对于这样的文句,如果采用分析式教法,则可作如下讲解:
运用了通感:用听觉喻指嗅觉;
“渺茫的歌声”之所以能喻指“缕缕清香”是因为:(1)两者都微弱,(2)两者都美妙。
这样的理性分析不能说完全没有收效,只是收效甚微;而且,如果仅仅只作这种分析,则很难体会文章的韵味。诵读法则是将整个语境作为一个整体,在反复吟诵中,随着对具体材料的熟练把握而体会到文句的韵味。诵读是整体地(非支离破碎地)、直接地(非转弯抹角地)把握语言材料。
三、从语言的丰富性看诵读法的有效性
语言以其丰富的词汇来达到准确表意的效果。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近义词以供选择。如同样是表示喜悦的心情,就有:高兴、愉快、快乐、狂喜、乐不可支、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等词语可供选择。它们之间既有程度的差别,也有“色彩”的差别;弄清究竟在什么场合(语境)用什么词语,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是以直接占有词语为目的过程,而诵读法则是具体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方法。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说准确表意,只是“准确”而已;它不同于数理学科的“精确”。“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可“微风”有几级?“清香”是怎样的浓度?――这对于语言现象而言,只能算是假问题。语言是以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来保证其准确性,分析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甚至是背道而驰。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四、从汉语的非形态性看诵读法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 “和”基调文化 人际关系暧昧 以心传心
据日本作家井元彦讲,“和”字的读音为「わ,本来只是「或「的意思,是表示“濠集落(堀をめぐらした集落)(环周挖沟渠护城河围建起的村落屯堡用以排水、防卫、划定村落间界线)”的词语。随后成为表达集团群体和伙伴关系的用词。之后「わ具有了对集体的适应性、团结协作和个性心理对集体的认同感的意义。后来根据古代日本国家的要求,将读音同样为「わ的“倭”字(古代中国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称谓)用“和”字代替,表记自己的国名。
日本自古以来属于稻作农耕文化文明圈,这与起源于自然环境恶劣的中东沙漠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形成的游牧通商社会文化文明圈截然不同。因为后者基本上是在不停地移动,所以如果和邻居起了摩擦,把牛一牵就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商人的话,可以收拾商品把商店搬走。这是个可以大声主张自己正确对方错误的社会。在这里诞生了自我主张的文化。但是在稻作农耕社会中却不能这么做。因为无法把田地搬走,即便和邻居不对脾气,也会隐忍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即使出现争斗,因为周围是大海无法逃逸,最终必须是以某种形式与敌人妥协,寻求共存的道路。必要的是“安分”,并据此保“和”。岛国日本国土窄小、四面环海,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伴下生存,一家有难大家相帮的互助就成了人们彼此生存的共识。在只有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才能共同生存的条件下,人们极力避免冲突和对立,保持“和”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所谓“和”基调文化意味着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要点就是大事小事避免冲突,哪怕是语言上的微小摩擦。基于这种思维,与日本人交往时,外国人都不难发现日本人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不会清楚明白地从正面使用“不”的否定表达。即便要表达否定的意思,也是说话兜着圈子走。“暧昧”在日本确是一种国民性的特有文化。不了解和不习惯这种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中国人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与日本人打交道时,常会因为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回应或捉摸不清对方的意向时,发出“日本人狡猾狡猾的”或“狡猾的日本人在耍人”的抱怨。如果说日本人的这种处事方式在本国可以行得通的话,在与其他国家的人交往时就会遇到困难。有一个日本人讲了一件在美国遇到的事情:“我从商店买东西出来,遇见开车的邻居好心要顺路带我回家,但是按照日本的习惯,我还是说‘不需要了,谢谢您的好意’。性格直率的美国人以为我身负重担却真的不需要帮助,便开车扬长而去,弄得我很是后悔。”不夸张地说,要了解日本社会、日本人,了解日本特有的“暧昧”文化则是一把不可缺少的入门钥匙。
日语有的表达方法非常适合这种暧昧,他们讲究的是“以心传心”。有时,日语中的暧昧体现的是一种含蓄和委婉,特别是在感情方面,日本人比欧美人要来得婉转和暧昧。日本的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个词,比如“の中で携のご利用をご”的告示。尽管这个词的第一层含义同中文一样,都是“深思远虑”的意思,但在这里却应该理解为“请最好不要在电车内使用移动电话”。日本人喜欢用“”这样婉转的劝告型语气,表达在其他语言中本应该用“强烈和直接”的语气表达的句型,“”这样含混不清的句型恐怕只适用于日本人。比如,中国的公共场所就开诚布公:“机场内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吐痰”、“博物馆内禁止照相”。换成日本人很可能会使用“空港の内でおタバコをご”、“みだりに痰を吐くことをご”、“博物馆でのご撮影をご”。中国人会误解为“最好不要吸烟”,或“最好不要随地吐痰”、“博物馆内最好不要照相”。那么,尽管不是最好,但还是可以为之的。日本各地都设有赌场(パチンコ),尤其是车站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在赌场门口通常挂着“十八以下の者はご入をご”的牌子。那么,究竟可不可以进去,只能由青少年自己判断了。反正,赌场方面已经履行“告知义务”了。某种服务设施坏了或餐馆关门,日本人会委婉地在门上挂上一块“整中”或“中”的招牌,究竟“不营业”的时间有多长,谁都不知道。
譬如日语中有这样的表达:“1000ぐらいしてくれますか。”“1000ほどしてくれますか。”“1000ばかりしてほしい。”这时不会是900或1100什么其他面额,就是交给对方1000。使用“ぐらい”“ほど”“ばかり”这样含糊的、模棱两可的词语表达,其实是借款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若依照明确数量索求,则会使对方形成压迫感或使对方承担心理负担,因而是有意避免出现此类事情的主观意识作用之所然。给对方一定程度的选择余地,会使对方的接受心情变得轻松舒缓。假设被借方只随身带着900,本期冀着借给借方以示相助,却碍于金额不足而踌躇往住,陷被借方于两难窘境。日本人使用这些暧昧说法是为减轻对方心理负担而事先埋下的“他人本位主义”式的体谅、和意之心境。
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日本人非常暧昧,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也会觉得日本人很暧昧、很难理解。如同日本传统艺术“能剧”中所表现的“能面”一样,非常难以琢磨。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人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不轻易外露感情和想法。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和细腻的感觉,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传神达意。日本人甚至将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和解决暧昧的通道称为“以心传心”或“腹艺”。如果不是从小在日本生活、受日本教育并长期同日本人在一起交流,那么外国人不可能完全掌握“腹艺”这种非语言的沟通形式。日本人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日本式的默契、模棱两可、委婉和暧昧,日本作家笔下的不可言传的隐晦,只有日本人才能心领神会,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解,更无法适应。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地将他们之间特有的表达方式统统认为是“虚伪”和“狡猾”,或是不想承担直接责任。那么,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今天,日本是否也应该适应国际上通用的表达方式呢?否则,日本人特有的暧昧和转弯抹角将一直会被别人误解,而且经常成为外国人不喜欢日本人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规律;情境;趣味;想象;生活
面对新课程大量、快速的识字要求,我们时时感叹:孩子识字真得学得快,忘得也快!怎样充分有效地用好新教材,从小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我们一直努力地探索。孔子在《论语》中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他们来说,玩即是生活,生活即玩,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几乎都是从玩中得来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识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快乐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具体谈谈操作策略。
一、兴趣浓浓来识字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他推动人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如果学生对识字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语文课堂应是情感和梦幻的栖息地,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
1.寻找规律识字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身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低段有很多的识字就是根据规律来编排的。我们课堂上就应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2.创设情境识字法
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生活场景中识字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
如《自选商场》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自选商场图,配以优美的音乐,创设一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选商场的情景,教师里摆放着各种食物、日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相应的商品包装袋,引导学生拿着贴有生字词卡的包装袋去取相应的货物,学生想要找准货物,就必须牢牢记住包装袋上的生字,识字过程是在挑选商品的行动中完成的,情趣盎然。
二、发挥想象来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材本身有许多直观形象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中生动愉快地识字。
(1)思维想象。低年级的孩子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在生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地活动起来,效果特好!比如在教学“八、水、火、木”时,结合学习“捺”的写法。基本笔画“捺”想要书写美观比较困难,难在捺角处的写法。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捺”就是“游乐园中的滑梯”,如果“滑梯”太直或翘尾或长尾,小朋友滑时会有什么后果。在通过演示运笔写捺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感受捺角的角度和轻重变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自我体验,又促使学生书写技能发挥得更好。
(2)故事想象。汉字形象性很强,通过横、竖、撇、捺等的奇妙组合,“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能激起人无穷无尽的联想。如教学复杂字“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藏”由几部分组成及其意思,然后请他们据此编个故事记住它。结果,孩子们在小组里兴高采烈地编起了故事,有个孩子这样编:“有个大臣发现敌人在后面追他,他就赶快跑到一个卖兵器的地方,这时,他看见墙角有一团草,他就马上把草拿来放在自己的头上,他又看见旁边有一大堆木柴,他连忙把木柴般过来,放在自己左边,这时,他又发现自己的右边还露在外面,他又赶紧去拿几件兵器放在自己右边。敌人追上后,看了又看就走开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这个藏字太有意思了,太容易记了。”
三、走进生活记生字
我们知道,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课堂,要让学生牢牢记住生字,做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就应该不断的复现生字,而生活就是最好的舞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于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策略。把教室布置成识字大花园,把学过的生字以花朵盛开的形式贴在墙上,让孩子们触目所及,相互呼唤,课间还可以玩猜谜游戏等。经常带领孩子散步于校园中,引领孩子认读校园里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认识同学的名字,增进友谊,认识学校教职工的名字,让他们觉得好玩,同时在心理上接近师生的距离。
四、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向家长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在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指导孩子认字,在知道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在看电视、书包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还要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为本,尊重孩子的天性,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一片美妙的识字天空,让孩子与美丽的汉字共舞,创造神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篇8
吃罢夜饭,刷完锅,母亲会盘腿坐在炕头上,对准煤油灯,将笸箩拾掇跟前儿,沉思一会儿,琢磨先缝补袜子还是先剪纸。袜子补完,就从柜箱顶面抽出一张红纸,操起小剪刀,把16开红纸折叠成火柴盒大小。剪刀在手上掂量来掂量去,这是母亲打腹稿的时候,心在默念剪啥好,花草树木还是12生肖。腹稿打好了,她屏住呼吸,剪刀专心致志地在纸张上来回游移,此时最怕有人干扰说话,那样会打乱思路,容易走形的。锋利的尖刀一旦咬上纸张就没有退路,一旦剪错就没有修改的余地,对人家不好交代。剪刀在纸张上左转右转,时进时退,时慢时快,转弯抹角地行进着。剪刀转弯时,母亲的嘴唇跟着转动,剪刀下来,母亲干瘪的嘴巴会变圆。这时,只看见火柴盒大的纸坯,看不出剪的啥,也是最具神秘感的时刻。只见母亲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剪纸,举在半空,粗糙皲裂的手指轻轻弹击纸屑,无名指指甲掀开边缝,口吹着,一点点掀开,听到“呲呲”的纸张分离声,露出网状透明作品,啥作品?一时是个谜,及至把作品摊开平放在纸张上,谜底才揭开,啊,是八骏图!那仰起的马头似乎在长啸,仿佛能听见骏马的奔跑声。将剪纸放在炕席子底下压实,轮廓会更加清晰。旁边的我们则互相争夺母亲剪下的红纸边料,贴在脸上,挂在脖颈……
一年中,母亲有几个剪纸高峰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刚开始,母亲自备红纸,久而久之,索要剪纸的人不好意思再用母亲的红纸,就自带红纸来,实在要用母亲的红纸,就捎来几块糖块或几个红皮鸡蛋作为答谢。因此,我们没少跟着解馋。细心的母亲将剩余的红纸叫我们一一写上名字,以备下次剪纸时用。日久天长,结果三间屋里全都塞满了红纸。
有个光棍汉,名字叫良子,只字不识,心里有啥说不出来。他经常向我母亲索要剪纸,母亲问他:“剪啥?”良子说:“花花带色的就成。”母亲取下红纸,沉思一会,翻来覆去折叠几下,剪刀在纸上转几圈下来。母亲蘸着口水,口吹纸边,无名指甲掀开一点,剪纸发出“呲呲”的响声,良子伸手夺去,又被妈妈抢过来。妈妈摊开、压实,原来剪的是一对男女栽植树木,一人把树,一人浇水。良子连声说:“好,好。”良子拿起剪纸跑出门。3天后,良子又叫母亲剪纸,此时母亲正发着高烧,见良子恳切着急,母亲爬起来,拿剪刀的手颤抖着,这次剪的是一对牵手夫妻,良子又抢在手里跑出门。
不久,良子领着一个女人来见我母亲,良子说这是他媳妇,母亲愣在那里,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良子拿出一张报纸,报纸里夹的全是出自母亲之手的剪纸。良子说:“婶子,是你的剪纸传递了我们的爱情。”母亲笑了。良子结婚后,把我母亲当亲戚走动,良子媳妇手也巧,来后总要我母亲教她剪纸。母亲去世后,良子媳妇拾掇起剪纸艺术。母亲的剪纸艺术有人继承了。
(选自《黄河晨报》)
锁定对象:茶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茶文化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品茶
就是品其味,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茶讲究的是程序。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是什么茶,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篇9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就是学习另一种不同于毋语的文化。外语教学应深入到文化层次的学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通过各种形式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带助学生消除文化上的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在本国语的教学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感受到的本国的文化习俗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伴随他们成长和潜移默化的。目前学校英语教学中老师讲的基本都是孤立的知识点和机械的语法规则。针对的主要是应试考试,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忽视了给学生与外语密切相关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让外语教学深入到文化层次的学习上,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之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英语必须同时学习与所学语言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普遍认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目前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任意地学。这种状况在中专学校和高职院校中广泛存在着。
作者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休,文化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内容,因为学习外语就是学习另一种不同于母语的文化。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通过分析现行英语教材,并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专和高职阶段与英语相关的文化意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涉及单词和短语方面的文化意识的认知
美国语言学家恩伯说过:“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词汇上。”社会不同,文化不同,对同一行为或词语赋予的意义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国歌和国旗被视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奥运会上当运动员取得金牌时,便会升国旗、奏国歌,以表示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community)对该国及其运动员的敬意。这一点全世界人民的理解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汉、英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及社会成员认识、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方式的差异,许多词语在两种语言中尽管其概念意义(concept meaning)相同,但其文化内涵(cultural intension)却不同或相反。在英语教学中,应把词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汉、英民族词语内涵不同或相反的词上。如junk food,balance,bargain,dog,dragon,argue,accompany以及表示颜色的blue,green,}el-low等等。以“dog”一词来讲,在语言本意上,汉语中的“狗”和欧美国家的“dog”没有区别,都是指同一类动物,但两者间的文化涵义却差别很大。“狗”一词在中国被普遍看着含有贬义的,常和卑鄙与无耻联系在一起,有很多的成语,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蝇营狗苟”、“狗头军师”等等。而在西方社会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man’ s best friend),有很多的俗语表示人们对“dog”的一种褒义和积极的态度。例如"a lucky dog","jolly dog",“clever dog”。不仅如此,英语文化中对“dog”怀有一种喜爱的感情,如英语谚语Every dog has its day (每个人都有走运的时候)。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流言蜚语会杀死人)。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其原义,而应根据其使用的语境(context)来正确理解和认知。
2、涉及语言交际方面文化意识的认知
由干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当人们相互交流时就会出现语言和文化认知上的障碍。只有既掌握了运用外语的能力,同时也了解所学外语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问候、称呼、夸奖、寒暄等方面。如果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而套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方式,就会引起误解或尴尬(cause misun-derstanding or embarrassment),甚至不愉快的场面。比如,当中国人到美国人家中做客时,主人会常I司你“Do you want some-thing to drink?”中国人往往习惯性地脱口而出“No,thank you.”这时美国人只会给自己倒上一杯,他会认为你确实不渴,不会再给你倒的。这是即使你口干,也不太好意思再跟人家提出要求,你会觉得美国人不太客气,其实这正是英、美人的处世方式。直截了当,性格外露,不喜欢转弯抹角。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太含蓄了,让人难以琢磨真正的想法。
3、涉及思维习惯和心理方面文化意识的认知
3.1中国人重直觉和整体性,西方人重逻辑和个体
汉语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如“人”(man)字酷似分腿站立、顶天立地人的形象;“百褶裙”(pleated skirt)形容有许多褶,并没有一百之多;“jl顶水推舟”(to push the boat along the current)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另外,汉语表意较模糊。相比而言,英语的功能性较强,表意一般较准确和严谨。
3 .2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汉语的语法呈隐含性(covertness),汉语中有许多无主句(subjectless sentence),还有的句子主语不明显,但意义上一目了然。汉语句子的主、谓语只要求在语义上一致(concord),无须在形式上呼应。英语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英语强调句子结构的完整和严密,绝大多数句子需要主语和谓语,并且主、谓之间要求在单复数、人称、动词时态上相一致。如:
I study Spanish.
She studies Spanish.
They study Spanish.
4、结语
篇10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什么样的人都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会碰见.当你试图给所有人帮助,跟所有人做好朋友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无法做到,你觉得你必须要拒绝一些人、一些事。因 为,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为,生活本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在更多时候,要学会拒绝,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拒 绝别人。拒绝他人并不一定非要当即说不还有很多方法能够比直接说不更有效果。那么,怎么拒绝别人比较有效果?下面这些拒绝别人的技巧和方法也很有参考 价值:
拒绝别人技巧(1):用沉默表示拒绝。
沉默是最好的拒绝,当你想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愿而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沉默。比如:刚到一个单位,就有人送来请帖,请你参加聚会。如果你不喜欢这样做 ,你可以不予回复.这样,一般人都会明白你的意思,而又不会造成由于直接拒绝会造成的尴尬局面。
拒绝别人技巧(2):用拖延表示不。
有人想邀请你参加某些活动,你可以用拖延的方法告诉对方,你可以说:我现在没有时间,什么时候有时间再定吧.或者你可以说:我想过一段时间再考虑这件事情.这样 ,既给了对方面子,表示你不是想拒绝他,而是实在没有时间,同时也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拒绝别人技巧(3):用推脱表示不。
这样的方法在工作中比较容易用到.如对方想请你帮忙解决某些问题,你可以这样说:对不起,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或者说:这些事情另有别人负责,我没有这个权力. 再或者,有人想跟你聊一些不能说的商业机密,你可以说:对不起,这方面的事情我并不太懂,资料由经理掌握着呢。
拒绝别人技巧(4):还有像回避法、反问法,都是拒绝的方法
,在方法的选择上,只要顺应当时的情境,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要能达到拒绝的目的,你可以选择任同一种或者几种方法,同时 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自己独到的方法。
除了拒绝别人时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外,在拒绝时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要素:
拒绝别人注意要素(1):拒绝的时间。
拒绝宜早不宜迟.一般来说,如果想要拒绝对方,就要及早拒绝,一是可以避免彼此的伤害;二是及早拒绝,可以让对方不再抱有幻想,趁早另寻其他的方法和出路.如果想要拒绝又 拖拖拉拉,不肯说出口,就会让对方一直怀有希望,这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任。
拒绝别人注意要素(2):拒绝的地点。
通常情况下,拒绝的地点应选择在相对隐私的私人空间比较好,这样,可以给对方留点面子,不至于出现尴尬局面.如果必须在公共场合,也要尽量缩小空间和范围,不必让太多的人 看到这一场面.
拒绝别人注意要素(3):拒绝的态度。
拒绝时态度要真诚,拒绝终究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无论以哪种方式拒绝,都是为了减轻双方的心理负担,尤其是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尽量使不愉快的感觉降到最 低.拒绝时真诚的态度,能够让对方任自理上予以理解,从而能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以歉意的态度说不,会让人感到心理上的安慰。尤其是领导、长辈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时,最好以同情关切的态度来 陈述理由,对方心服口服。
为什么说不如此之难
在你学会说不之前,你需要弄清楚为什么你总是说好。
这很可能是因为从童年开始你已经习惯了答应被要求完成的事情。俄亥俄州立大学瓦克斯那医疗中心妇女行为健康研究所主管Kristen Carpenter表示,我们并没有在社会化进程中学会拒绝,而是被教育不要像封闭的孤岛那样,要学会合作、分享,它们提供了我们生存的基石。同时对一些女性来说,坚持己见非常困难。
事实上,追溯到1880年代由心理学家提出的五大性格特质,有一项性格大部分女性都比男性要高:亲和性。这取决于我们希望受别人欢迎的程度,Markman说到,有亲和力的人会同意别人的请求,因为这使得请求者在那一刻对他们产生好感。平均情况下,女性的亲和性远远要比男性高。
在我们的文化中,Markman表示,如果一个男性太富有亲和力,会被认为很软弱,所以有一种社会压力使得男性更能坚持己见。另一方面,如果女性特别不招人喜欢或者霸道,会被贴上咄咄逼人或性格差等带有偏见色彩的标签。
所以,由于我们害怕不合群,所以我们总是会表现出一脸和善。坚持己见让人感觉是件错误的事情,Carpenter 表示,我们应该能够用一种直接、开放、诚实的方式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权利。
如何有效的说不
当女性面临请求时,她会为很多问题感到困扰。Carpenter说,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可能被质问为什么不这样做。
Markman 补充说,女性表示拒绝时,常常会感到负罪感,特别是在升职困难的工作中。他接着解释道,因为在许多公司中,女性仍然在为跻身公司高层领导努力,所以这一以来就有一种压力迫使她们承担下任务,以免拒绝后给她之后的晋升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变得强硬、坚定并且知道自身的价值。如果你很乐于助人,你也不用为拒绝没时间应付的请求担忧。下文会解释该如何说不,正确的拒绝,并且真的达到效果。
考虑一下这个请求。
许多人喜欢立刻答复请求,试试改变这一条件反射。对于那些非常有亲和力的女性而言,感谢别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她后,表示需要确认自己的时间安排然后再做答复非常重要。Markman说,花一些时间考虑这个请求能使人们掌控自己答复的时间,而不是不得不在压力下完成任务。让我稍后回复你成为你的习惯反应。
直面问题源头。
不要仅仅是因为不想当面拒绝别人而选择传话等间接方式。如果Susan请求你帮助她做电子表格,不要因为害怕面对拒绝Susan后她的反应,而通过Katie传话给Susan。直接向请求者表达想法,Carpenter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承认它。你必须面对自己的反应。
表达清晰,不要转弯抹角。
Carpenter表示,许多女性会说:我现在暂时无法完成任务,然后回避问题,使提问者强迫他们干现在或以后都不想干的活。女性更倾向于不把话说死,或者是以一个疑问句结尾而非陈述句。她说,我们需要表达的更明确,清晰和直接。就像上文所说,直接说不。
不要觉得必须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
为什么?因为你不需要这样做。这件事我现在没法完成并不需要解释 Markman提到,除了有一种例外情况:如果别人请求了你一件你非常乐意完成,只是需要更多时间的事,那么这种情况下,你的解释就不只是为了说明为什么拒绝,而是让请求者明白你希望他过阵子再来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