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许地造句范文

时间:2023-04-11 16: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许地造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赞许地造句

篇1

1、首肯:点头许可。

2、应许:答应,允许。

3、赞同:赞许,认同。

4、承诺:应允同意。

5、答应:表示允诺、同意。

拒绝的意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造句

1、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善意批评。

2、他想拉拢我跟他去打游戏机,被我拒绝了。

篇2

关键词:好学生;坏学生;自尊自信;快乐成长

一位老师曾在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上带领学生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工人。”“鲸鱼是海洋里最大的动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陈x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调皮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陈x同学尴尬的样子,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陈x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陈x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得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陈x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陈x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老师把陈x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老师还没开口,陈x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常常把学生定义为“好学生”“坏学生”,而学生因之也喜欢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把别人甚至自己划归为某一类。一旦进入“好学生”行列自不待言,老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家长温馨灿烂的笑脸、社会殷殷赞许的期冀以及奖励、表彰、推荐等套餐系列一应俱全。在自然界中,并非只有牡丹、玫瑰有迎风怒放的渴望,即便是小草,只要条件成熟也会散发一抹心香,关键是你要为它开辟一方成长的土壤。没有思想灵魂的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面前的那一个个鲜活灵动的“陈x”们呢!经过老师这次的循循善诱、殷殷鼓励,同时也是在陈x自己充满自信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想象陈x以后的人生之路会洒满阳光和快乐。

篇3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二、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⒈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太阳、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⒊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⒋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

篇4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耐心观察,积极引导,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更主动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事物的属性,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说话创造条件,让幼儿有话说,从而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比如我们有时候有意识的带领幼儿去广场散步,沿途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并让幼儿说一说。回到教室后,老师再让幼儿说出所看到的事物,此时幼儿的兴趣越发浓厚,都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说的不停,有的说路边有绿绿的树叶、黄黄的花儿,有的说街上有高高的楼房、好多好多的汽车……孩子讲完了,老师根据幼儿所说的画出一幅画,让幼儿生动完整进行讲述,这样幼儿的讲述积极性高,更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幼儿敢说

(一)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发展。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自由交谈令幼儿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儿特别适合这种谈话方法。如:昨天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们玩的什么?等等。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幼儿感觉很好回答,又能生发出新的问题。教师还应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边观察边自由交谈,把看到的事物讲给同伴听,幼儿会在自由交谈中不断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具有礼貌的语言。从小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会使幼儿获益终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教育幼儿尊敬长辈。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称呼人。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幼儿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三)树立榜样,让幼儿模仿。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为了让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习惯,我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优良思想,用故事里情节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还经常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用“词的扩散”训练幼儿说话能力,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这种口头造句是语言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一次日常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认字,由于配有插图,孩子们看着比较新鲜,因此学的时候也是兴致盎然,但在认了几个字之后,虽然孩子们兴趣颇高,可我总觉得这种形式好像过于呆板,孩子们仅仅只是认识了这个字,该如何运用却还是个问题。在认“水”这个字时,我灵机一动,请孩子们给“水”字找朋友,并比赛“看谁找的朋友多”。这下课堂可活跃了,孩子们积极动脑迅速举起小手,眼巴巴地盼着我叫他回答。由“河水”、“水果”、“开水”“水流”到“我喜欢吃水果”、“河水清清的,很干净”……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原先的字发展到词再到句,既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丰富幼儿的词汇。

四、加强幼儿语言训练,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篇5

一、教师要成为“导演”

上一堂成功的听力课就如同演一出好戏,每个角色都应该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在这其中,教师就应充当一个导演的角色,不仅要“导”学生,“导”教材,还要“导”教学媒体。

1.“导”学生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2.“导”教材

在授课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引导学生去捕捉听力材料中“透露”给听者的信息。如根据一些话语标记for example, however, but等,理清言者的思路、线索。还可以通过识别说话人的语言风格和具体的遣词造句、重音语调、表情动作等各种不同线索来推断他的真实观点和态度倾向。除此之外,在听力训练中,适当地准备相关的、题材各异的、丰富多彩的补充教材来“刺激学生”,做到精细“导”,精当“导”,精心“导”。

二、教师要成为“检查官”

上听力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小测试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测试和单元性的正规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它只是作为听力课的一个特殊的授课环节。这个环节会起到两个积极的作用。其一,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当说要进行测试时,学生的情绪就会为之一振,教室的气氛便会骤然热烈,真有人人严阵以待,个个欲比高低之势。其二,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收听情况,发现问题,以便随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如我教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SectionA中的听力后,我又安排了这样两组听力测试题:

I. Choose the right word or phrase in the sentence you hear.

(1) A.at a meeting B.in a meeting C.having a meeting

(2.)A.washing the dishes B.getting up C.making dinner

(3)A.finish these tasks B.go sightseeing C.take a vacation

II.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you hear.

(1)Just for four days.

(2)Not at all. Here you are.

(3)Hong Kong.

(4)Sure. I like babies.

(5)OK. I don’t know you are doing your homework.

通过这种小测试手段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又可以对他们的听力情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真是一举两得。

三、教师要成为“讲解员”

古人论教育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这样的观点去说明听力课的教学目的是最恰当不过的。要将“渔”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确确实实是件难事。每次课堂测试后,我都要根据测试结果,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要点,进行分析、评讲,找出共性的东西,剖析问题的根源,为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对于测试中有规律的现象,我要通过实例,启发学生去发现这种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举一反三,循循诱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帮助学生去认识其本质的东西,寻找根源,指点迷津。

篇6

得到别人的赞许是一种心理需求,儿童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在习作中,学生有的长于遣词造句;有的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有的立意新颖……点评习作时,教师应该慧眼识英才,给学生一份赞许。只要能运用平时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且用得准确,就要找出可圈可点的地方。因为在自己的习作佳句被老师发现并加以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极易升华为写作的动力,进而引领他们渐入佳境,最终萌发出智慧之花,从而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有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他深感意外,一下子站了起来,瞪大了双眼,大声说道……”我给的点评是:“‘深感意外’这个词用得十分精彩,生动描写出了人物内心感受,意外的外在表现也描述得惟妙惟肖!”他看了批语后,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跃上眉头,以后的几次习作中,这个学生都特别注意细节的细腻描写,而且习作劲头更足了。

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描述她的小弟弟:“小弟弟很调皮,一分钟也坐不住,妈妈经常笑着说他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批改时,我给了这样的点评:“恰当地引用了歇后语,形象地写出了小弟弟活泼好动的特点,你是有心的孩子!”并且在集体评讲时,表扬了她,后来一段时间,歇后语和俗语的运用,竟然成了学生习作的“时尚”追求。

二、 小处有洞天――赏真实细腻之处,评出细微

“内容具体,抒发真情实感”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习作训练的重点目标,只有留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真实细腻之处,教师应该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在细微之处,求得习作的精彩。

一个学生描写自己巧遇一只大狗,非常恐惧:“大狗一看见我,马上把它的前腿趴下,连脖子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吓得我一动不敢动,腿直打颤。我盯着它,它也盯着我,眼睛瞪得像铜铃,鼻子上的肉都皱成了一团,似乎要把我一口吞下。突然,那狗咧着嘴朝我走来……”我的评价是:“你是个用心观察生活的孩子!通过细致的描写,用‘趴、竖、盯、皱、咧’等一系列动词,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狗的凶恶。同时,把自己的内心恐惧描写得细致而有趣。”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明白,想把文章写生动,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而抓住动作和心理无疑是妙招。

一个学生这样描述了他眼中的“冬天的田野”:“田野里的树木光秃秃的,没有了夏日的郁郁葱葱,显得十分苍凉。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在田野上,到处一片白茫茫。小麦裹着雪棉被,暖暖地睡起了觉。不时有小汽车和大客车从田野边的公路上开过,都没有吵醒它们。孩子们却不怕冷,一到星期天,我们来到田野里,在小河边溜冰,在雪地里追逐……”我对他这一片段做了这样的评价:“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在你的笔下,冬天的田野是与众不同的,苍凉,却给小麦带来了温暖;冷清,却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小麦在你的笔下,也有了生命!”首先赞赏其善于观察,再点出描写细腻精彩之处,让学生能够感受教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点评,从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细心的呵护。

三、 润物细无声――赏独特新鲜之处,评出灵性

我们应该欣赏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让习作评价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做到引之有效,启迪学生的智慧,诱发学生习作的“灵性”。

一位学生这样描写儿童节的场面:“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开了联欢会,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尤其是××同学,表演时一边放声高歌,一边不停地蹦跳,还时不时甩一甩头发,那样子真像个疯丫头!大家都被她感染了,一起跟着音乐跳了起来,全都像疯了一样,玩得可开心了!”文中的“疯丫头”“疯了”看起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却能突出表现同学们的兴奋之情,语言很生活化。因此,我给出评价:“‘疯’中有乐!‘疯’中有情!‘疯’中有幸福!有时候‘疯’一次又何妨?”

一位学生这样描述她在做“鸡蛋能否浮起来”实验时的感受:“……我又放了两勺盐,搅了几下,可鸡蛋还是纹丝不动,像一个贪睡的懒汉,不肯起来呢!我又气又急,冲着鸡蛋说‘鸡蛋呀鸡蛋,你都快变成腌鸡蛋了!’我一狠心,拿起盐包,把盐全部倒了进去,拿起筷子一阵胡搅,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鸡蛋。终于,鸡蛋慢悠悠地浮了上来,只露出一点脑袋,好像为自己的贪睡而害羞呢!”我的评价是:“真实的心理感受,充满了童真童趣,不同的人因

口语交际

为实验状况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欣赏你的与众不同的做法和感受!”

四、 真情溢课堂――赏点滴进步之处,评出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智力、知识、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在评价习作作品时,我们应该减少横向比较,着眼于学生的纵向比较,无论是在习作内容、语言表达上,还是在格式、书写方面,只要有点滴进步,都应给予热情的赞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盼望下一次更进一步。以下是我对不同层次的几个学生习作的总评:

“读你的习作真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这篇作品用词准确生动,抓住了比赛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写出了运动员细微的表现。文章总结耐人寻味,尤其精彩!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我欣喜地看到了你的进步,写字工整多了,文章更加通顺,写出了妈妈的外貌、性格,以及她对你的关怀,外貌描写形象,关怀的小事也写得很生动,让我很感动。妈妈这样关心你,相信你会更上进,不会让她失望的!”

“老师发现你的习作进步了,能把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还能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呢!真是好样的!相信你会不断进步!”

篇7

关键词 课堂管理 优化尊重 宽容 激励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意识首先是教师的形象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感染。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递外,还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针对每个学生和特定的课堂环境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那么,在新课标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避免一些弊端,优化课堂管理呢 对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做法。

1.走动暗示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把注意力转向其它方面,例如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边讲课边走动。当走到这个学生跟前时,就多站一会儿。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应该注意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2.眼神暗示法

运用眼神提醒课堂管理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好方法。我经常用自信、赞许、期待、鞭策、慈祥的眼神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融。上课时,我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眼神。或是鼓励、或是提醒、或是关怀 让学生领会自己的眼神。如果某个学生在上课时讲闲话或做小动作,我就用自己严肃的目光或严肃的表情示意他,使其意识到自己未专心听讲,对犯错误的学生而言, 眼神比语言更具“杀伤力”和“影响力”。假如我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本身无关的指令性语言或训诫性语言来纠正学生的行为,如“Don t look out of the window?选”“Don t talk in class?选” “Don t make any noise?选” “Be quiet please?选” “Listen carefully?选”等等,虽然也能达到顺利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打断教学思路,影响授课时间,引起其它同学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气氛和授课效果等等。

3.姓名造句暗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上课时,如发现有的同学在低头看其它书籍或做其它学科作业,我就抓住时机,运用这个学生的“大名”作主语造句或创设情景。例如,有一次,我正在教学be interested in 这个词组,发现一个学生正在埋头看小说,我就造了这样一个句子,Zhang Hua likes reading very much. He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novels especially detective stories. 这位学生听到之后,脸红了,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把小说放了进去,专心听课了。眼神里面流露出感激之情。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4.拍抚暗示法

有时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打起盹来,我就边讲课边轻轻拍拍这个同学的肩或抚摸一下他的头 促使他清醒过来。

5.变音暗示法

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讲做结合必然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加深印象。教师在教学中语速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确定。当发现有的同学走神时,我结合表情示意,或放慢?穴加快?雪语速,或突然停顿一两秒钟,或提高音量以示意注意力分散的同学“回心转意”。 6.课前暗示法

有的同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活泼好动,听课效果差。对这样的学生,我就经常在课前给他两三个问题并明确告诉他,老师上课时要提问他,让他听课注意力要集中。

7.赞扬法

对学生而言,赞扬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这些祖国的花朵不能健康成长。然而我们一些老师动不动就对学生乱起批评的寒风,这无疑会事倍功半。上课前,我总要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Good kids you look great today?选”学生们听到老师的赞扬,表现好的学生就更好,还在调皮游戏的也不好意思地坐好了。上课时,如果在课堂上有人捣蛋搞恶作剧时,我不说“You stand up?选 Bad boy?选/Stop talking?选/Shut up?选”等一些话语,而是幽默风趣地说:“You 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r.”让学生思考自己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这时候学生会特别感激老师,因为老师没有让他丢脸 而是让他自己去反省,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8.行为感化法

有一次,有位调皮的男学生上课迟到了10分钟,走进教室时嘴里还含着口香糖,当他看到我时,就“呸”的一声把口香糖吐在了地上。我没有批评他,一边讲课一边用餐巾纸把口香糖捡起来 扔到垃圾桶里。那以后 那个学生再也没有迟到 看到垃圾还主动捡起来。“不说破”,不直接批评的体态语,是一种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期待 更是一种爱心。既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感化教育了学生。

9.兴趣调节法

在教学中,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我就结合授课的实际内容,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我就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组织竞赛,开展猜谜语,做游戏或进行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听课时能保持兴奋的状态。

总之,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假如我们采取讽刺、挖苦或体罚(或变相体罚)等粗暴手段来进行管理,则会伤害被训斥的学生的自尊心, 甚至可能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 造成严重后果。在课堂上个别学生犯错误,应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管理, 不要面向全班同学, 不要中断正常的教学过程, 从而消除管理中“一人害病, 全班吃药”的弊端, 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大多数学生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巧妙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 组织好课堂教学, 并能将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较好地结合起来。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 顺应时代要求,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 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 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 用爱去包容他们, 激励他们主动成长, 走向成功。

参考书目: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 趣味性 教学效果

所谓肢体语言,是指交流双方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形式传达出某种语言信息,使对方更加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构成肢体语言体系的成分十分丰富,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过程中将会切身感受到教学的便捷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加强肢体语言的应用意识。从语言学习的本质来看,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十分必要,它既能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又是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语言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尝试一直在进行,但还未形成统一的、明确的意识,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意义

小学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对其未来的英语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发挥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作用。一般来看,肢体语言的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肢体语言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具象化。众所周知,语言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单纯的讲解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完全具备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往往需要辅手段帮助其理解。肢体语言以其趣味性、形象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2.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英语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能够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参与师生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创新和丰富肢体语言的运用及表现形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保证教学反馈的持续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的赞许,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学生面临学习难题而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恢复信心。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策略

1.运用表情语言,发挥激励作用。英语教师善于运用自身的表情语言是进行肢体语言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运用面部表情,或微笑、或严肃,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为主,营造健康向上、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y classroom ”时,教师首先教小学生朗诵课文中的单词,当学生基本熟悉了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型后,再安排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室,要求以本课文的核心句型“We have a new classroom.Let’s…”进行造句。当学生在讲述中引用了精彩词汇和句型时,教师及时给予点头赞许的表情,当学生紧张出错时,教师及时给予微笑的鼓励。

2.运用手势语言,增强教学感染力。众所周知,很多著名的演说家在发表演讲时都善于利用手势调动听众的情绪,营造激动人心的氛围,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例如在诵读单词和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出某种手势,通过手势还可增强知识内容的记忆。又如学习“What is this?”内容时,教师可随机指出教室中的任何一个物体,然后让学生写出这些物体的英文单词。实践证明,教师运用手势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运用歌曲语言,提升教学趣味性。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倾向于接受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时可引入歌曲,使学生在唱歌过程中配上简单的动作,增强记忆力。如果没有现成的歌曲资源,教师还可现场编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My friends”时,教师将传统歌曲《找朋友》翻译成英文版,让学生翻唱,并且编排一套简单的动作,如“手拉手、相互抱抱等”,以此使学生感受到“My friends”的真正含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激发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肢体语言教学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进一步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尝试使用肢体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其次,教师还要把握好肢体语言教学的度,切不可因噎废食。另外,为了不断强化肢体语言教学的效果,师生之间应建立更加和谐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姜振勇.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 (21):61-62.

篇9

一、引导学生区别文体,树立分类阅读的意识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意义上的读有相同之处,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读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但是课外阅读中的阅读,肩负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任务,也就要求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又多了一层意义,不仅要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要了解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如作者是如何炼字、遣词、造句的,是如何安排篇章结构、布局谋篇的;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以及文章的审美价值以及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

课外阅读材料随意性大,个体性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种各类材料都可能涉及,而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可能要用到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区分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些只要理解一下文章意义的,比如故事性的文章,就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精读、品读,浪费宝贵的时间而得不到效果;有些文章如文学性较强的,不仅要了解意思,还要理解文中的表现形式,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品读文中意义,达到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识别各种文体的区别、各种文体表现形式和结构,帮助学生树立针对各种文体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效率。

二、选择运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未必会“牺牲”玩游戏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是因为他认为玩游戏很有趣,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如果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同样能给他带来快乐甚至比玩游戏还有趣的话,他们的课余时间自然会用来阅读。所以兴趣驱动是任何学科的最大动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满足其成就感两方面最为重要。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寻求答案的欲望,让好奇心牵引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向同学们推荐读物时先讲一个书中惊奇的故事,然后留下悬念,吊吊学生们的胃口,告诉他们故事来自于哪本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或者从学生具体写作时无从下手的问题开始,引用读物中作者精彩的作品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调动他们去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老师教到成绩好的班级便会很喜欢,是因为老师从这个班级优秀成绩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如果能从阅读中得到成就感,让他们从内心感觉到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在班上或同学之间寻求到成就感,内心得到满足,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样也就提高了。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表现、展示课外阅读成就的机会,满足其成就感,比如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上台演讲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展示自己课外阅读中摘抄的经典句段或者是展示自己剪贴的各类报刊杂志上的语言和图片,使学生利于把自己的所得表现出来,教师加以激励的评价及对课外阅读积极的同学加以表扬,这样既能满足积极参与阅读者的成就感,促使其以更大的兴趣去阅读,也有利于激发其他同学阅读的进取心,争取下次也能有精彩的表现。

三、反馈效果、交流经验,逐步营造阅读风气

课外阅读随意性大,个体性强,受控因素小,效果反馈和经验交流也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实效。因此,利用各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能有效地检查课外阅读情况、展示、巩固学生所得成果,又能起到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激励其他同学的作用,并能逐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风气。

篇10

一、引导学生“说”

教学是双边活动,主客体性质有时会发生变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理解,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效果。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反应和结果,出色的语言表达建立在缜密的思考和广博的知识体系上。能够快速回答问题的学生,其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而且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他们较好地配合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甚至可使全班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经验丰富的教师常把课堂上适时的提问、质疑,置于一个教学过程的节点上,学生通过思索寻求答案时已推进了教学内容。因此,在分析解决问题、探索新思路方面,教师应以学生的发言活动为主,引导其发散性思维的活跃,在各抒己见过程中,达到即求同又求异,尤其语文学习中经常是见仁见智,思路开阔。

二、“说”在作文中

对作文教学来说,“说”在两个方面有着其重要作用。

1.口头作文,这是一种具有书面语特点和要求的口头语形式,是语言训练的最高级,适时进行一些口头作文练习,可有益知识的学习积累和遣词造句的锤炼,因而也直接把课外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难想像,一个腹中空空的人会临场发挥自如。

而要使口头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充实精美,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李白能够出口成章,曹植能够七步作诗,与其丰厚的知识积累不无关系。但是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抱着学习增长见识的态度去读书,而不仅仅是消遣娱乐。其次是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文章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而缺乏生活的知识或者漠视生活的态度,只能让人感到是温室培育的花朵,经不起推敲。

2.可供写作的素材和题目类型很多,并不一定都拿来逐一写成文章,尤其是应考的学生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写作,就可以采用说开题目的方式,同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解开文章主题或构思出新颖不落俗套的写法、设计与众不同的论述方式、巧妙安排结尾等都可以在写作之前的说中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和思考,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甚至可突破自己常规写作模式,达到快速构思作文的目的。

我曾鼓励毕业班的学生采用这种“说”的方式来进行作文前的准备,如课间十分钟的闲聊和宿舍晚上睡觉前的“卧谈”均可利用来解作文题,学生反映思路比独自构思开阔多了,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找到恰当的正确的主旨。这种形式更适合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路”“选择”“桥”“有感于……”等等。

三、“说”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小学生需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而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说”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充足的资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说的积极性。

同时,这也是练习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好机会,据统计,世界上97%的人最害怕的事情不是原子弹,而是当众说话,连著名的演说家林肯也是如此。但是经过有意识的锻炼,很多人能够流利自如地当众表达,而这种锻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学校课堂上进行,尤其是走向社会以后第一关就是求职面试,这是人心理素质的较量,一些成绩好但是不善于言辞表达的学生常常会错失良机,胜出者往往靠的是勇气和口才。

在辩论中,诸多“好酒是否怕巷子深”“顺境和逆境哪个更出人才”“文凭和机遇哪个更重要”这一类的选题,常常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平时不善表达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其中,在辩论中练出了口才,练出了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