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范文

时间:2023-03-24 03:1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个人认为“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句话说的很好,该公司应该采纳客户的建议并严格执行。这个提议好的原因有两点

梯子竖着放,虽然不占用空间,但是很容易倒下来砸伤人。梯子的高度一般在2——3米左右,也就是说靠近梯子两到三米得距离都有可能被梯子砸伤。这样一来,车间里的危险范围扩大了,安全范围就会随之缩小。所以梯子竖着放不一定节省空间。梯子横着放也不一定会很占地。我们可以将梯子挨着墙横放着,这样既安全,又节省空间,这是梯子横放的第一个好处。

采纳客户意见的第二给好处是:一般情况下,梯子被使用时,是竖着的。横着放的状态都是没有被使用的。所以梯子竖着放有两种情况,一是梯子正在被人使用,二是梯子是被人放在那里的。车间里人多,事也多。做不同一项工作的人在同一时间内使用同一件工具的几率也会很大。

如果,有人想用梯子。看到竖着放的梯子想搬走时,肯定会犹豫一下,这梯子是不是有人正在用,要是我搬走了别人怎么办?要是等自己问清楚了,梯子是否正在被人使用的情况后再来取梯子。又会耽误时间,影响工作进度。如果采纳客户的意见贴上:“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的标语,并严格执行。当有人要使用梯子时,只要看一下梯子的状态便可以知道梯子是否有人在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篇2

【关键词】高考;作文;出题;水平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受关注的一定是作文题,这不仅是因为作文能考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等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现实角度看,作文分值是试卷中最大的部分,得分的高低关乎学生的未来,所以人人重视。

写作水平的高下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长期努力日积月累的结果。从学生个体看,作文水平高低有其很强的稳定性,很难企望平时作文水平低下的同学能在考场上写出出彩的作文。但是,我们却常常会在考场上发现,有些平时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在考场上作文得分不高,甚至被判为离题的不及格文章常常出现。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要反思平时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外,我们更应该要反思出题者是否也有问题。而后者常被人们忽视。

所以有必要反思如何出作文才能考出学生真正的水平,审视作文出题是否合理。那么出题者应该要考虑那些问题呢?至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出题的依据

高考语文考试是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效果的检验,所以出作文题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出题要考查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依据是什么?显然高中阶段作文出题应该要围绕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出题者原则上的依据。那么这个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是如何规定的呢?该标准从写作的“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提出了要求。出题者要依据这些规定,努力出最能让学生发挥真实写作水平的题来。

其次,评价作文主观性极强,因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版)》对作文考试的评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参照高考对作文的评价出题,使评卷者能准确评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这个评价标准是出题者出题的最后依据。这个标准共有两大部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有六小点: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其中基础等级六点要同时评价,共占50分。而发展等级就其中某一点评价即可,占20分。出题者要据此出题,利于评卷者对考生的能力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出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毫无疑问,出题者必须从学生答题的角度去考虑,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总体写作水平高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出一题适合学生能临场发挥出真实水平的作文。那么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思维规律特点来考虑,从纵横两条思维路线来考虑。纵线思维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思考。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大都能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取观点的能力。让学生写作时能符合题意,力求深刻。比如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给了考生如下的纵向思维:

雕刻是要细致不断地努力用工具加工,是一种劳动的艺术,雕刻是去掉去外形无关的部分,保存有用的部分。每雕刻一下,离成功就越近一步。所以雕刻可以指得到的“天使”的手段或方式。“天使”是指非常美好的东西,可以指理想,成功等美好的东西。那么材料是告诉我们要追求到某种美好的东西就要不断努力,去除无用的,保存有用的过程。

如此学生就可以从纵向上深挖材料的内涵,准确审题了。

出题还必须给学生以横线思维的空间。横线思维就是发散思维,这决定学生写作选材立意的广度,是能否体现学生作品的个性化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反对的是夸夸其谈,大而空,千人一面的文章,殊不知学生这种写法,可能是出题者逼出来的。如“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这类针锋对麦芒的辩论式作文题,不能给学生以横线思维的空间,那么学生写出模式化的无个性的作文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如果出题不考虑学生的思维规律特点,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的思维能力去解读材料,那么出题者的本意再善良,本意再有创意,都只是空话,遭人批判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这要求出题所用的材料难易要适中。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如同佛教里的法偈,要靠学生有“慧根”,通过顿悟才能理解。这种材料的出现,对于这些年轻的生长于学校与家庭呵护之下的学生,他们的人生经历不足于理解这样的内容,于是乱写一所,离题当然也是在所难免的。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被众多的人们所批评,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材料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规律特点,让学生无法切入思维角度。梯子横着放与坚着放各有优缺点,坚放省地面空间,但不稳易倒,横放稳固,但占地面空间大,且会增加人们被绊倒的可能。材料明显偏向“不用时将梯子横放”,且作文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思维无所适从。

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点,看看国外的作文题。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这个题目意思明了,学生绝无离题之虞。

其次,出题者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特别是城乡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能有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见识经历的特长,“以我手写我口”,写出自己想写的话,写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出自己的风彩,那么学生的作文就能个性丰富,精彩纷呈,而不会众口一辞,千人一面。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同学关系”的作文,切合每个地域每个学生,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比较国外的“高考”,如在文学成就非常高的法国,他们考试作文题共有三个,考生可选作一题。这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差异性,能让考生更好地写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擅长的题材,如此学生就能展现出自己的写作实力。

最后出题者要从文体的宽容度方面考虑学生能发挥特长。全国的作文文体要求大多是诗歌除外,其他的文体皆可,有的规定只可写议论文和记叙文。学生个性有异,有的擅长写议论文,有的擅长写记叙文,出题者在出题时不能对文体有所偏重,让人觉得该题适合于写成某种文体。这样就便于学生发挥自己文体的特长。

参考文献:

[1] 周小蓬,王萍.《中外作文考题比较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实践活动;必要性;意义

笔者曾多次依据我市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高考现状,分析了基础教育的现状,认为实施这门课程既重要也很有必要。

一、关注生活,吻合现代教育理念

早在几十年之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实际生活。”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点就是打破各门课程的分割,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使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它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多次调研证明,这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可以说成是将“知识的传授”变为“给学生赠送礼物”的课程。我曾对我市某校高一年级作了“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热情”的调查统计,85%的人开始“很有兴趣”,一学期后下降到35%;10%的人开始“一般”,一学期后上升到40%;5%的人开始“不感兴趣”,一学期后上升到25%。从数据可知,刚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感兴趣的人很多,参与热情颇高。

二、重视实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美国的巴伯(M.Barber)在2009年提出了良好的教育模式,即WE=E(K+T+L)。字母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L代表“领导才能”(领导自己和他人),E代表“道德品质”。这个良好的教育模式的意思是把道德品质放在首位,注重知识、思维、领导才能的培养。彰显新课程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易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2009年教师节,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同志看望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时,任先生谈到中国教育的三缺少,“缺少做人

的教育、缺少历史传统教育、缺少创新教育”。在物欲膨胀的当下,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很多美德在流逝……对道德的关注是近年来各科高考试题的命题思想。例如,2012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试题的主题基本是道德教化,如“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拥有什么、没有什么”“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心灵闪过的微光”“油漆工顺手补漏洞的材料分析”“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等。人性、道德性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的核心目标。在集体活动中,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人格,形成集体的规范意识和道德意识。

2.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小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每天两点一线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践活动课为他们创造了主动投入、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培养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团队意识。

3.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对终极知识的追求兴趣及随之而来的怀疑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追问。原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现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一段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有问题,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让学生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探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顺应高层级能力考核

当前,以高考来论定教育质量的思想仍在学校、家庭、家长根深蒂固。其实,我们的高考试题已经发生了重能力、重思维过程、重应用的改变。2013年湖北高考出现“考完语文学生考懵了,考完数学哭了,考完理综感觉哭早了”的报道,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发帖埋怨题目出得太偏太难。是否真的是考题的问题?三年备考的固定模式“砥砺”出来的学生能力如何?2013年语文湖北卷第22小题根据丰子恺的《巷口》,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并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场景描写是湖北高考试题常态性考点。以前的考题有语句、诗文提供了一些意象或有景物烘托了意境,今年的考题是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描写抽象情感领域的“盼”,没有语句、诗文、景物烘托,从考生的考卷实情来看,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还很欠缺。

不仅仅是考题的能力的提升,我们各学科的高考试题已经相应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接轨了,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考题中直接考查。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好,学生能顺应高考高层级能力考核。这里简单陈述一道文综卷试题(2012年高考福建地理试题)。该题以“立竿测影”的形式考查利用地理观测的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地理问题。开展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观测,如气候现象、物候现象的观察,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观察,收集天气谚语,测定锋面过境气温、气压的变化,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等;以及开展天文现象的观察,如月相变化、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的观察、日食和月食的观察,天文时事现象的观察等,有利于作答这类题目。

我们近两年的自主招生试题已明确向综合实践活动倾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自主选拔录取的定位予以明确:自主选拔就是要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仅仅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是自主选拔录取的生源主体。这份《指导意见》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十年探索的总结和提升,也将是未来自主招生考试变化的风向标。

三、关注能力,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1988年就注重培养学生十大基础能力,1999年,强调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能力: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自主改进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海峡两岸能力生根计划”关注的能力结构为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学科能力、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除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基础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总结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当前,虽然坚持走了十年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冲击并不大。在“构建高效课堂”理念下被推崇的“精讲精练”“阅读品味”等方式,其实在学生的学习中并不是最佳的方式。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关于“平均保留记忆率”的实践调查表明:讲授占5%,阅读占10%,视频占20%,演示占30%,分组讨论占50%,实践占75%,相互教,并快速使用占90%。用何种方式来让学生既学会知识、掌握技巧,又提升能力,现在看来我们不应只是知晓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带头真正运用。

全球的教育(教学)质量评判标准发生了新的改变,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却还是把上大学当做唯一目标。胡新懿教授说:“现在的中国上大学是每位青年要做的一件事,更多反映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不能赋予太多的内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对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规划带着美好的愿景,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肩负培养品德、提升能力、终身学习的责任。只是品德的养成、能力的提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等有些时候是作为口号挂在嘴边,有些时候是有所行动但是缺少创新的举措以及坚守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