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6 05:5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本色教学 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51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顺学而教,顺势而导,追寻更多的朴实无华,追寻更多的语文本色。这种语文本色教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气氛热烈、活泼与安定、宁静的自然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教师、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听、说、读、写、书、思的综合训练。这需要我们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入体会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意,以形成热烈活泼、安定宁静的课堂气氛,形成语文本色教学的动静结合之美。
有一位教师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悟形象。“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出来,自由地读,自由地体会。有的学生认为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有的学生认为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文中关于爸爸的描写仅仅是只言片语,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零碎的语词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层次分明的朗读,爸爸那“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多维形象便跃然纸上,也跃然于学生心间。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教师抓住学生感情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学生情动于中,必形于言。通过读、思、说,学生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彻,并把发自内心的呼声表现在朗读之中。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安定、宁静的思考氛围,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热烈而活泼,两者结合,学生情动于中,思发于言,对父亲的爱、“丧父之痛”的情,自然升华为对战争的恨。
二、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自由、自然学习的巧妙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氛围中自由、自然的学习,再与教师引导、点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产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文,教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共同梳理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逐段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随文识字,然后读文、学习、讨论、实验:“放进哪些东西杯子里的水会漫出来?”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再回到课文中妈妈所说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听了妈妈的话,文中的伊琳娜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教师课件出示试验过程和提示:“她有什么发现?从哪个词看出伊琳娜感到很意外?看到这个结果,伊琳娜的心情怎么样?她是怎么问朗志万的?朗志万是怎样回答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写心得,最终揭示了主题。
一堂语文课,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营造主动、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中。
三、教学整体设计与变化生成的适时结合
语文本色教学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感情,而且要随学而动,注重抓住一处或几处精彩的细节去感悟、去体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第一课时,揭题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分层次学习,书写生字词,画出精彩语段。第二课时,研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你在乡下人家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用在 地方看到 ”的句式来概括各段大意,再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独特、迷人)研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句子的旁边。然后和大家交流你的学习体会。”有的学生抓住重点句,找到了关键词进行体会;有的抓住对比句,体会到了生命活力;有的抓住“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来读议;有的抓住“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来欣赏每个季节花苞、花朵的美丽;有的抓住一个“探”字想象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水到渠成地背下了这两个自然段。
第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概括,再自学或互学,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作者是怎样把它写生动、写具体的;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在 地方看到 ”的句式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这样,两个课时都把整体关照和细节落实巧妙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收获又多。
篇2
【关键词】光盘资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日益完善,结合自己的实践运用,我深刻地体会到:优质的光盘资源给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利用光盘进行教学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光盘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学负担较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制课件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且电脑的数量也达不到人手一台的要求。如今,有了教学光盘,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如:课文范读、视频欣赏、图片欣赏、同步阅读等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播放内洞、外洞、孔隙和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仿佛真的去那儿游览了一番,兴趣盎然。
二、光盘教学克服了教学中的单调与乏味。
农村的小学生,社会经历没有城市孩子那么丰富,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而光盘教学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光盘资源,学生能从图、文、声三方面形象直观地去领略美景,欣赏自然风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老师和学生都未去过桂林,那儿的水怎样静、清、绿;山如何奇、秀、险,脑子里没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教学中适时播放光盘,学生一边听深情并茂的朗读,一边观察山水的特点,就有了切身的感受。而对这一课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那就会很乏味,而运用光盘教学时效果就大相径庭了。结合动画理解“甲天下”,结合图片理解“危峰兀立”“红叶似火”,课堂氛围好了,学生理解也轻松多了。
三、光盘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极好地突破课文难点。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可是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来说,对战争残酷性的理解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他们就无法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例: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只是讲授,学生就体会不到这个中国孩子雷利在痛失父亲后对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强烈呼吁。这时,用光盘中的视频欣赏来播放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景和人们的痛苦生活,学生就能与雷利走的更近,也更能体会他对和平的渴望。最后在配乐朗读,学生的情感就融入到课文中去了。
四、光盘教学能让学生拓宽视野,课外延伸性强。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课外书籍少,了解课外知识的途径窄,所以学生的知识层面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而光盘教学能弥补这个不足之处,每篇课文都配有同步朗读,能让学生的知识向课外延伸,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触摸春天》时,图片欣赏中安排了千手观音和残疾人参加运动会的场景;同步阅读中安排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能感受到残疾人也生活的很精彩,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盲人小女孩安静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篇3
一、信息技术与小语整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在我们的小语课文中,有很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我们很难真切地感受到,但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孩子近距离地感受文本的内容,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重视形象感染,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挥协协同作用。而信息技术以其直观、动态的特点和演示效果,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在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伊拉克战争录象,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借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情感得以深化。此时教师出示课件,播放“国际人物维和”录象,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开启了心智,教师随即抛置疑问:“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进行创作(设计幻灯片、画图等,构建心中的和平蓝图,书写和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监控功能,掌握学生创作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几分钟后,学生思维跃于电脑屏幕上,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创意。这都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生命活力,运用这样的技术,不仅充分理解语了言文字的内涵,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语整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将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再造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就是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融声、光、情、景为一体,能借助文字、图像、音乐等信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形成坚实的想象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能冲破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扩大学生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所以,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飞跃。
如《秋天的雨》一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十多张关于秋天花儿、水果等诱人图片,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那么,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因为学生根据图文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所以,写起话来真是轻而易举: “它把红色给了大枣,颗颗大枣就像一个个小铃铛,摇呀摇,摇出了秋天的喜讯。”——毛玉阁
“它把紫红色跟了高粱,高粱就像一支支燃烧的火把,传递着秋天的信息。”——张思佳
它把红色给了高粱高粱像燃烧的火把,把丰收的道路照亮。——郭红月
它把黄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铃铛,摇呀摇,摇来了秋天的喜讯。——毛玉阁
它把黄色给了鸭梨,黄黄的鸭梨就像一个个小铃铛,唱呀唱呀,唱出了秋天的歌谣。——郭涤凡
它把黄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球,滚呀滚呀,滚出了秋天的凉爽。——王瑞哲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同学们张张笑脸,笑呀笑呀,笑出了秋天的喜悦。——王国森
它把翠绿色给了葡萄,翠绿的葡萄像翡翠,在树枝上闪呀闪呀,闪出了秋天的丰收。——曹原
……
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这种魅力能够激起孩子们内心巨大的潜能,能够挖掘出孩子们内心不曾预约的精彩来。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新颖而独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信息技术与小语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补续想象力。
补续想象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艺术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补续想象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技巧等都有帮助。对于一堂课,老师往往要依托文本,结合自身的体验,不断地去寻找、挖掘“空白”,创造空白,并为学生留下空白。如《风筝》一课就有许多空白点值得挖掘,透过这些空白点能够找到课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文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于是,我提议续写风筝,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此时,看着大屏幕上的这张引人深思的图片,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
他们看见“幸福鸟”挂在水磨坊的大树上,于是,他们齐心协力,把“幸福鸟”取了下来,这时,孩子们的脸上多云转晴,拿着风筝到田野上,把绳子挂好后,风筝再次飞起,田野上的欢声笑语连绵不断。——毛玉阁
到了水磨坊,他们找到了“幸福鸟”,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风筝又找到了,伤心的是风筝湿了,他们照着又做了一个,叫“克隆幸福鸟”。——岳怡飞
到了水磨坊,他们看到“幸福鸟”在房子上乱飞,飞了几圈后,“幸福鸟”被风吹到了村子里,他们变跟着“幸福鸟”回到了村子,他们大惊失色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平静了。——吴可心
风停了,可是“幸福鸟”还没有找到,忽然,一只养从这里经过,背上驮着“幸福鸟”,他们高兴极了,忙把“幸福鸟”拿了下来,便又欢天喜地地放起了风筝。——曹原
他们带着希望飞快地跑到了那里,向磨坊主说明了情况,磨坊主被感动了,决定帮助大家找,大家齐心协力,找呀找呀,终于在水磨坊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他们谢过磨坊主,来到田野上继续放起风筝,田野里飘荡着他们的歌声。——袁双凤
他们到处找都没有找到,便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忽然看到“幸福鸟”就挂在家门口的树枝上,他们把风筝够下来后,把线接好,又开心地放起了风筝。——张思佳
……
篇4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多媒体 教学 认识
【中图分类号】 G4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38-01
1 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的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 让学生朗读有声有色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朗读方式及策略,巧妙地将传统的朗读方式与多媒体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读顺畅,还能在读的过程中融入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从而升华情感。朗读是有声的语言,是一种艺术。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正确途径。小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目的的难度并不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要想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就有些困难了。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使小学生读懂字音,还应该引导小学生进入文章,进入角色,切身感受,从而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图画和声音可以使文章的情景再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学生读起来就会有声有色,真正实现朗读的目的,而不会使朗读流于形式。
2.2 发挥普通话推广中的作用
运用各种电教手段教学本课文已经尝试好多次,与过去采用的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较,唯一的体会是有效地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死教、学生硬记,最后前教后忘记”的弊病。小语朗读的磁带录音,其音色、音质、音准的程度,毋庸置疑地超过一般教师。特别是《金色的草地》是一片优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即席效果。
2.3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方法不能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形式不能一样,要做到常用常新。花架子不能要,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做到该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形式而多媒体,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3 合理利用多媒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
3.1 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新颖和现代化,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发展与升华,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统筹安排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实效,一些教师在感到欣喜之余,往往会舍不得割爱,将他们统统用到教学中去,满堂课一会儿大屏幕投影,一会儿大屏幕视频,让人眼花缭乱,反而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3 从实际出发
科学性、真实性是制作和开发所有课件的首要标准,我们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必须要透彻地研究教材,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既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3.4 应注意的几点
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达到最优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声、色、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达到此目的。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要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97-02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开始出现,这些工具的应用为实际的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许多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多媒体网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该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如何有效整合多媒体网络与语文教学。
1 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影像、图片将静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动态的行为,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单一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搜集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地背景资料,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教材内容中所描述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许多学生对于战争只是凭空想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搜集一些现阶段正在发生的、真实的关于战争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战争对百姓带来的不幸,了解到和平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文讲解十分枯燥乏味,只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且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工具图文并茂能够更好地化解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时候,文章中“触”、“变”、“巴”、“拉”、“紧贴”这些词语十分详细地描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但如果单凭学生的想象很难充分地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工具制作一个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课件,首先是一个小小的茎,然后在叶柄反面的地方慢慢地出现了几根小小的细丝,渐渐的变成一个圆片,伸直、弯曲,随着小小爬山虎的缓慢生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能够十分清晰地了解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十分地便捷。
(3)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课堂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搜集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信息、拓展资料等等丰富课堂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活化石》这一课时,除了向学生们介绍课文中提到的“银杏”、“熊猫”、“中A鲟”等物种之外,还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物种比如“水松”、“六鳃鲨”、“矛尾鱼”、“水杉”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学科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雷达与蝙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搜集一些动画、视频资料制作成为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机夜行的原理、仿生学对于现代科学进步的意义,通过多媒体工具也能使原本严谨的科普文章变得更加形象,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
2 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积极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之中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融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虽然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同时学生们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课件形式之上,忽略了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影响了语文学科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小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课件中容纳的内容过多,课件翻篇的速度过快,学生阅读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此外,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影像、视频、图片等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这种十分具象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十分不利。基于此,教师们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知识理解及掌握能力,还要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替代了文本的分析解读,比如在上文所述的《雷达与蝙蝠》的教学中,科普知识短片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这种现象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屡见不鲜,这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其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的培养,使用多媒体时要以文字为基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使用时间,要能够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培养是当前各学科教学的弱点,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具体、直观的特征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但是一味地追求形象具体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长时间之后会抑制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基于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简单的教学媒体应用,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教学过程的同时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想象力训练。
(3)讲求课件的视听效果,同时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图片、影像、音频中鲜艳的色彩、合理的构图方式及动听的曲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美学享受,这对于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花哨的课件会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吸引到课件形式之上,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合理地选择媒体表现形式,重难点教学时及使用其他教学工具难以或者高效表达教学内容时再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要能够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合理地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时间、速度、课件与教师板书、讲解之间的配合程度,要切实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提高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不能忽略师生互动环节,要加强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多媒体教学工具是现代教育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课件内容设计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该文主要就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姜威.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J].中国培训,2016(2):239.
[2] 陈霞.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J].读与写,2016(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