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12:1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篇1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的知识又增加了许多。今天,我们迎来了我们收获果实的期末考。

2、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教室,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起来,“我们终于解放了!”“回家可以看电视了!”“金琦,你明天到我家玩吧!”同学马佳宁邀请我明天到她家玩。这时,周老师来到教室跟我们对了答案。我觉得浑身不自在,错的太不应该了,简单的题怎么会错哪?太大意了,审题不仔细。唉!不怨天不怨地只怨我自己太马虎。马虎啊!马虎!你到底要跟我到什么时候?

3、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树上的鸟儿也不再高唱了,好像躲着我这个马虎大王。路边的花儿没有了笑容,为我的马虎而难过。哎,回家怎能向爸爸妈妈交代。常言道:“落第学子丧门犬”,此时的我,或许也真是这样吧!

4、我感悟到: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我平常学习认真,就不怕考试。我平时如果做题不马虎,考试也不会出现马虎的现象。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既然都考过了,好不好都已成现实,下次努力考好吧!不要再那么粗心,那么马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承受不住的我

一个人窝在被窝里嚎啕大哭

同学不断的安慰

我清醒了许多

失败像深秋里带有寒意的风

虽然不如春分和煦,

不如夏风炙热

却能把果实吹红。

失败像磨石

虽然能够把灵魂磨痛

甚至要滴血,

却会丰富自己的生命

就算失败的很惨

我不会因此而低头

不会弯下我高贵的身脊

不会无价值的折磨自己

用眼泪侵泡叹息

我会重新选择走向成功的开始

这次考试的失败

只能说明我没有努力

要想证明自己,

就要努力做出成绩

就像长在山谷里的野百合

在它还没有盛开的时候

别人把它当成杂草

但一旦她努力的开放后,

它那一尘不染的洁白在一堆杂草中是那么的耀眼

也许现在的我只是一株默默无闻的杂草

但终究有一天

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那株盛开的百合!

我现在要做的

不是在这里叹息

而是抹干泪

收拾好心情

调整好情绪

向成功走去

“从不所欲”不从心

人的一生,总是晴转阴雨,阴雨冰雪转晴。

不过,

晴,晴不过十日

篇3

最让我扣得多分的是作文,我没看清楚作文要求写的是《美丽的秋天》,我却写了《快乐的秋游》,内容离题了!

数学考不到100分的原因是:我看错了题、我也画错了图形才被扣分的。我画的平行四边形根本不是平行四边形。

英语考到了100,我觉得很开心!100分的原因:一、我认真检查过了、二、我这次复了习,所以才会得到100分!

发了试卷后,回到家,我立刻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说:“你的语文考的太不理想了,都是出于粗心大意没好好检查和读清楚题,数学和英语还可以。”我说:“哦!以后考试前我一定把题目看清,考完试后一定要检查几次,原来考完之后的复查是非常重要的”

篇4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问题

1.完全应试思维

事实上,写作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实际上中学生往往是将写作当成任务,并无较多快乐感,归根究底,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造成学生形成了应试思维,普遍认为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得高分,这严重不符写作本质。不过就教师和学校方面来说,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摒弃应试思维,因为我国教育现状是要接受更好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即升学考试。然而,应试思维完全是为了写作去写作,只会使学生思维僵化,产生厌学等情绪,最终失去写作兴趣。

2.忽略作文评讲

通常情况下,写作教学包括指导、写作、批改、评讲四个环节,即先介绍如何写作,再反馈学生写作情况,给出提高意见。相对而言,写作教学中最需要的环节即批改、评讲,只有反馈及时恰当,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有效改进写作弊端。但从教学中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批改评讲方面尚有不足,特别是评讲方面。由于写作教学属于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语法、布局等各个方面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同时工作量较大,不易找到合适的着手点。因此,部分教师为避免耗费时间精力,往往会省去评讲环节。

除此之外,将过多时间用于写作前指导,在批改中投入大量精力,却忽略评讲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效反馈。比如,作文质量高低如何?什么地方需要提高?该如何提高?作文中有无思想闪光点?等等。还有的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评讲的重要作用,不过由于评讲方法缺乏目的性、系统性,较为单一笼统,仅仅是朗读两篇质量稍好的文章,让其他学生多加学习即可。诸如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制约初中作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1.适当放宽,张扬个性

对于相同事物,学生的感受思维不同,且观点态度存在差异。针对此,教师安排作文任务时,要适当放宽写作话题,给予其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空间,进而使其产生想写、愿意写的情绪。比如众所皆知的事物――互联网,学生对其均有了解,但他们却有不同的用途和利用程度,若要学生讨论上网问题必定是相当激烈。因此,教师可给出写作主题“关于上网的三两事”,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经验,阐述对上网的感想,如:上网有害学习,容易降低学习成绩;或上网不仅能开阔眼界,更能结交朋友,益处极大;或上网是双刃剑,利弊由其自身决定等。针对相同问题不同学生必然见解不同,这也是其思维成长的表现,故教师要引导其表达个人感受,以降低写作难度。

2.加强评讲,提高质量

作文评讲必须明确主题目标,比如作文首尾技法、审题训练等内容,要立足于细微之处,不断攻破。同时还要通过朗读实现作文提升,包括班级竞赛、小组朗诵,并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使其获得共同提高,而教师也要积极指导评价,以增强学生朗诵能力。最关键的是合理组织交流讨论,创建班级作文展示基地,借助激烈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其在展示中进行自我加强与反思。此外,则要注意其再创造、朗读倾听等能力培养,进而全面提高其语文能力。

例如,某次期中考试作文主题为《我的校园生活》的记叙文,作文满分为50分,但批改完考试试卷后,一名平常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获得了45分的高分,这名同学是以之前作文评讲课中,奶奶到校接她回家的片段为基础,写出的这篇高分作文。并且,在之前的评讲课上,针对该同学的作文,全班学生均有给出修改建议,也让她将作文修改得越来越优秀,被班内其他学生所借鉴。通过这一事例可知,作文评讲并非教师的一言堂,更要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采取朗诵等形式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其中,以实现教师指导、生生交流的目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及时创新作文评讲方法,先告知学生大致流程激发其兴趣。比如,以“围绕中心选材”为朗诵主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组内作文朗诵,再讨论作文选材有无围绕中心,且提出合理修改建议。紧接着,组织作文朗诵竞赛,由各组代表朗诵组内已修文章,这里需与修改前的做对比,阐述修改效果及目标等。然后,邀请学生干部担纲活动主持与筹划者,且由学生参与评分,明确本次活动主题“忆往昔之班内作文朗诵大赛”。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重要性 循序渐进

初中语文是在小学中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小学语文知识积累的程度,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情况而确定的知识框架体系及教学目标。在这个阶段更注重对文体的分类讲解,不再是简单指出文章属于哪种文体,而是慢慢教会学生该如何分析这些文体,分析作者的所思所想、语言的特点和文章的框架结构的总体架构。对古诗文的讲解难度也在随之提高,小学阶段重在感知,初中古诗文中侧重对诗文的分析和领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辨能力。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需要随之改变。

一、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运用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可以美化语言,运用一些技巧和谋篇布局的巧妙构思增加文章的亮点,增强可阅读性。作文是语文功底的综合体现,是学生现阶段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从以上对作文的理解来看,也就是从作文的初衷来看,作文应该是教学中比较容易学习的模块。但事实却相反,长期以来的教学中,作文以成绩高低为标准,以中考的考试要求为教学最终目标,使学生对作文、写作越来越反感,写作的质量自然也就无法提高。

初中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大模块,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思维角度来讲,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训练学生正确合理的思维能力;从语言知识角度来讲,是语言文化知识积累的体现,同时有助于语言文化知识的丰富与优化;从价值观角度来讲,作文将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在文字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了解学生的情感生活和心理状态。

因此,作文无论是对教学而言还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而言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新课改后作文教学重新调整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作制定的总体目标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是新课改对写作目标的精确具体的描述,简单而言,就是将自己的见闻、感想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而总体目标中提出的“表达方式的写作”、“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这些技巧层面的知识是对作文的润色、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从总体目标可以看出,作文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所感所想付诸笔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生活、事物有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枷锁,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宽思路,多角度、多方面地看问题。

其次,就是对写作中语言文字的润色、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文章整体布局思路的调整。这些知识需要在平时对课本中典型文章的教学中重点向学生讲解和传授。以课文中活生生的实例为基础讲解这些技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便于在日后的习作中更广泛地运用。

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循序渐进

从上文的写作总体目标中可以看出写作的重点。

首先是所思所想,也就是思维方式的拓展和价值观的选取。作文要有内容可写,胸无点墨,即使掌握了写作的所有要素,也依然徒劳无功。价值观的选取,从小学阶段就在强调其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是写作的前提,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避免走上歧路,在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所思所想,在作文自作和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事物有正确的观点。例如看图作文中,一幅图画隐含的信息不仅只有一个思考的角度,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定论。图画中包含的元素不只有一个,不同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即使对同样的关系,学生也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在点评和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答案,要拓宽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看问题。

其次就是语言的规范化。书面语和口语的最大区别就是书面语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合乎语法规范。口语是口头话的语言,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的,只要交际双方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省略、倒装、指代甚至是语气词都可以清楚明白地表达。书面语则要求语言更加规范,对用词、造句、语序的安排等无不严格要求。作文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在自己和读者眼前的,在整个行文过程中如果出现错字连篇、用词不当、语句矛盾等现象,都会造成语义不通,读来令人感觉如坠云里雾里,看不懂作者要说什么。因此,语言规范、直观很重要,这不仅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严谨的求学态度,而且关系到学生在作文中行文的流畅和语言表达的畅通。

最后,提升初中作文层次。小学时,由于语言文化知识的缺乏,重点应放在讲解和积累上。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词语、成语等语言文字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在运用中,尤其是在写作中,要选用恰当的词汇、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自主;激情;分享;成功;作文三步法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

二、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

三、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

四、作文三步法的重要作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篇7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位;作文教学;改革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64-01

“以学生为本位”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方针,它符合当代国际教学论发展的新潮流,也符合作文训练的规律,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到考试、升学的影响,学生为了完成规定的作文,不得不围着教师转。一般的程序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教师指导学生听——学生奉命写作文——学生作文教师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参与意识,压抑了学生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作文的自,形成了学生怕写厌写心理,负担重,独立作文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走出这种教师导,学生做“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必须改革作文教学,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

一 引导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活动

无论哪种作文方式,一般都有命题、教师指导、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辛苦包办,这些做法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应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活动中。

1.多维命题

“要改进作文的命题,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这是新大纲的要求,是作文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老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做法,逐步实现由规定命题向学生自主拟题的转变,即使是命题,也要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让学生作文时能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学中可以采用组题自选、补题再做、同材多题等多维命题。

2.自行批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全是教师自己的事,一次习作下来,教师精批细改,煞费苦心,可是到头来都是枉费心机、劳而无功。叶圣陶先生1978年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的批改至多起辅助作用,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修改,所以叶老又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作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批改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批改的能力,这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的习作,在尊重学生原意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修改作文。如“教师导改”、“学生互改”、“自我修改”等形式。不但让学生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而且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3.发挥学生在讲评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作文讲评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作文的好坏得失全由教师来判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写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讲评,在分析、比较、评议中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错,为什么这样做。讲评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耳听,还需动脑、动口、动笔。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以学生为本位”,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参与到写作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演好学习的主角。

二 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是说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发挥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并分类分层指导。学生看到作文题往往冥思苦想、无从下笔,这时教师的“导”就应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写作活动组织起来。例如“以读激情”、“以演激情”、“以玩激情”、“以说激情”等等,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愿望。在具体写作时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指导或点拨。

三 通过作文辅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人们说话、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很多作文辅导都是由教师先辅导写法,直到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都符合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才算合格,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埋没了自身真实的想法,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文贵于真”,不是自己的思想学生怎能写得好呢?一位教师是这样辅导学生作文的:该学生写了跟爸爸去钓鱼时,因受到殷勤的款待而非常得意,其原因写在了文章的最后:因为爸爸是行长。在这篇文章中孩子的世界观显然是不对的,不值得提倡,但由于这是受其家庭的影响所致,本无可厚非,因为他所写出来的是他的真实思想。而这位教师却狠狠地批评了他,不得以这个孩子又只好在作文的最后一句“因为爸爸是行长”后加了一句“这样很不好,我以后再也不跟爸爸去钓鱼了。”,这就给人一种很是牵强的感觉:前一句还是自豪无比,接着马上又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以后再也不跟爸爸去钓鱼了”。我想这并不是孩子的思想真的转过弯来了,可能只是出于老师的压力才这样写的。试想,在以后的作文中,他还敢再写自己的真实感想吗?

四 把写作的自交还给学生

篇8

近年来逐渐重视了自主作文,但多少还是保留了些要求,一要求,学生往往就去顾虑那些要求,结果发挥得不自然不顺畅。固然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学生终究要面对考试,试卷里的作文题也不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但平时训练时,还是要先让学生本着自己的特长和感觉来自由发挥,而后再表扬或建议。如果作文之前就先限定,那学生肯定就有被动感,被动感觉下做事,显然难以酣畅淋漓,难以让学生感觉到作文的乐趣。缺乏乐趣,哪里还能提起兴趣?有了平时的自由发挥和宽容的指点,才有可能在考试时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文章。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具体地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作文?

尊重学生的思维自由。面对着学生的立意和感想,教师总会说“你怎么会这样想?”而后按自己的思考去要求学生该怎么想。这就是以教师的思想水平去要求学生了,有拔苗助长之嫌。学生因为学识和阅历所限,不可能达到教师的思维水平。就算是同龄人之间,也肯定是各有所思。如果一味以老师的成人思维标准要求学生,学生肯定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要求所有学生的思维都朝着优等生看齐,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兴趣。再差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也都希望自己的思考得到老师的认同。一刀切似的要求,无疑是一种打击。打击的结果,学生自然会懒于思考,进而僵化思维,僵化思维的结果是降低国民的创造力。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哪怕是幼稚和可笑的立意。即使是有悖于政策和常理的立意,也不要武断地否定和批评,必须耐心地分析和引导,在其基础立意上指导其修正。尊重学生的基础立意,学生才容易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指点。尊重对方的思想,是激起对方表达欲的根本。先秦之所以能掀起中国思想的第一个,并成为中国后世的哲学根基,就在于先秦的思想家拥有较为宽松的言论天地,常常受到领导者的尊重。如果先秦的君王们都像汉武帝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中国的哲学宴席上永远只有儒学这一道菜,中国人将严重地缺乏营养,将多么的畸形。历史已告诉后人,单一思想标准的国家,也许初期时因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而辉煌一时,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在自我束缚中走向封闭和落后。

尊重学生的体裁喜好。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和作文要求淡化了体裁要求,因此多数学生就写出了四不像文章。其实,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任何事物都自有其形态,所以,做事得先尊重事物的特点要求,作文也要先符合特定的文体要求。为了减少争议和方便阅卷,多数教师都喜欢要求学生围绕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来写,这就限制了学生对文体的了解,也可以说缩小了学生的作文园地,降低了作文的魅力和吸引力。事实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是作文体裁借鉴和仿照的对象,除了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外,还有小说、信函、古体诗、寻物启事、辩论词、新闻报道、产品说明书、日记、祭文、电视短片、访谈录、广告、广播稿、演讲稿、研讨会、戏剧、病历诊断书、病危通知单、实验报告、倡议书、申诉书、庭审记录、招生简章、文件摘要、书序、人物传记、文学短评、赋体、文言文等。2001年四川考生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之所以获得满分,除了幽默的语言外,新颖的病历诊断书的文体形式也是重要的得分点。

篇9

【摘要】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地与学生沟通情感。其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沟通尤为重要。本文拟对作文教学中怎样实现师生情感沟通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师生 情感沟通

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地与学生沟通情感。其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沟通尤为重要。本文拟对作文教学中怎样实现师生情感沟通进行初步的探讨。

1.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评语与学生交心能收到其他交流方式不能替代的育人效果。一个好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沟通师生的情感,中学生的心理有“闭锁性”的特点,自尊心很强,平日并不愿意将心中的烦恼或欢乐轻易地告诉家长或老师,但他们会在作文中自然地流露内心的真实感情。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评语的形式与学生交心,或鼓励、或鞭策、或提示,这样会起到其他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有位学习不错的男生因几次考试成绩下降,作文中便流露出妄自菲薄的情绪,我鼓励他:“即使是千里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跌脚的千里马,如失去了信心,便会成为庸马,永远保持自信心,才能越过前进中的坎坷,奔向理想境界。”一位女生因相貌平常对未来感到迷茫。我告诉她:“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的相貌,知识、人品、能力才是影响前途最重要的因素,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品、超常的能力远比相貌更重要。”有位成绩很好的学生,平日比较骄傲,同学关系相处得不太好,在作文中写到:“我认为,我的成绩不是老师的功劳,也不是父母给的,99%来自我个人的努力。”我用评语这样提醒他:“试想一想,你前进的路上有没有爸妈的关爱和期盼?有没有老师的鞭策和鼓励?有没有同学的帮助和关怀?只是你忽略了,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真理:参天大树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如果你未来能成为栋梁之材,那么家长、老师和同学便是共同支撑起你的信念和追求的土壤。”后来,这个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我竟然忽略了老师、父母的巨大作用,我终于明白了如果失去了这些关爱,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科学设计作文题目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瞄准学生成长中的共同问题,科学设计作文题目,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说:“上帝呀,你能让时光倒流吗?我好想回到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童年,我永远不想长大……”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内心困惑和烦恼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各种心理负担也在逐渐增加,升学、交友、长大之后的前途等等,都时时困扰着他们,因此,他们留恋无忧无虑的童年,对未来感到不能把握,迷茫、苦恼。为了驱散他们头上的阴霾,树立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和学生一起拟定了作文话题“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导学生畅想明天,激发学生憧憬未来,让学生在作文中谈信念,谈理想,谈人生,谈追求。同时,我又与学生一起拟定了“告别幼稚”的作文题,启发学生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趣事、傻事、荒唐事,体验长大之后的自豪感,感悟人生的责任感。经过一个阶段的写作训练之后,还是那位“不想长大”的学生,主动找到我畅谈他对人生的感想,他说:“以前我总觉得小时候真好,一切那么自由,一切都由大人来呵护,今天我才明白,人生不能只顾自己的自由,还应当尽对亲友、对社会的义务,我想尽快长大,将我的才能奉献于社会。”

3.亲自动手写“下水示范”作文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应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利用评语巧设作文题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仍难免居高临下和单向说教,无法全面激发学生对老师情感了解的渴望。作文教学仅仅利用评语与学生交心、巧设命题作文,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亲自动手,下水示范,与学生一起用笔写真话、抒真情,把心交给学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情感交流,教师必须放下成人架子,走下讲台,并亲自动手写下水文。

篇10

[关键词]心理学;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应用

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这四大板块,相对于理科类的学科,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心理学来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心理学,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达到教学目标呢?在此笔者就根据自身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

在教学中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感需求和情况来改革教学模式、制订教学计划是现阶段实施心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中职学生虽然趋于成年,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才逐渐形成,如果一味地实施强硬的教育手段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强大的逆反心理,这对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紧抓学生对母亲持有的那份感恩的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中的讨论。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系统的阅读和理解,针对课后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安排学生针对有关“母亲”的其他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流传的故事进行网络的资料搜集,通过对自己母亲的感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间互帮互助,相互督促,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

二、改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语文写作不但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也是教学在语文教学环节的重点。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没有素材可写,即便有丰富的素材也没有积累丰富的语言,写出来的作文水平不管是情感表达还是景物的描写都有很大的欠缺,这也是中职学生越累越抵触写作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措施消除学生的错误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的作文题目千奇百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文章大都离不开写人、写事、写景。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作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中不再害怕面对题目无从下手。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年来考试中的优秀作文进行搜集阅读,学习当年学生对作文的表达方式和构建写作思路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大都枯燥单一,但是对中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大都有了独立的思维模式,而且想要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由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背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的积极性更加强烈。王阳明曾说过“知行合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更加牢固。例如,对文章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内容带着感情去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满足那些想要在课堂中表现自己的学生。在讲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诗人的背景进行搜索了解,供学生课堂上相互分享学习,满足学生对古代诗人背景的好奇心。对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的调查或者远足,不仅满足学生对问题努力钻研的决心,还可以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很强大的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紧密相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发展的方向,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在学习中对困难产生抵触心理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还要使教学模式多样化,给予学生时间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自己在学习中的好奇心。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崔国明.语文教学之“相机而动”论: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7).

[2]鲁素花.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