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物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8: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写物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想要写好人物,既要活灵活现地展现报道人物的精神风貌,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又要写出一个让读者可亲可近可学的人物,即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还要巧妙地运用语言再现人物的形象,即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这样一个真真切切的人物才会树立起来。
一、抓住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写作基本功,也是学生最薄弱的地方。人物的语言描写为什么这么重要呢?道理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谈话来交流感情、说明观点、传递信息。在学生平时的作文里,也常常需要把各种不同的人物(包括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为刻画人物以及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要写好人物语言,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其年龄、性别、身份、职业、性格、文化修养、思想认识水平以及人生经历等特点。
(2)描写人物语言时,要能真实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独有的语气、神态以及习惯性动作等。以此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
(3)记录人物语言时,要做到准确、紧凑、连贯、简练、鲜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平时说话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掺进一些语病或废话。因此,我们在记录时,要有选择,不能完全照搬。有时,应该作适当的加工调整(有特殊需要时除外)。
(4)记录人物语言,要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合理地运用“直接引述”与“间接转述”这两种记录方式。
(5)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现人物特点服务的,因此,与此无关的人物语言决不能塞进文章里。
如,从《王熙凤初见林黛玉》贾母给熙凤介绍黛玉的对话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凤辣子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说话中反映出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见风使舵、毒辣、尖酸、泼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有心计、察言观色、左右逢迎……
二、抓住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进行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再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写外貌要注意写好眼睛。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大家想想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由此可见,写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三、抓住动作描写
一个人物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只是人物描写的一个侧面,而无论是哪个侧面,我们都要与人物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千万不要进行“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描写。首先,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具体。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能真正地为表现人物的个。动作要能拆分,要把一个大的动作场景拆开,用一连串小的动作来表现。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作文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描写不够具体,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当然,这些技巧和方法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巩固,形成一种写作的良好习惯。关于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许多伟大的人物或作家都有过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契诃夫说:“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高尔基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和说服力量,必须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从上面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动作实际是人物的又一张名片。所以,我们在教学生习作时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一定要加强指导学生。
四、写好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刻画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即人物想些什么、怎么想的,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同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相比,心理活动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冲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更能推动情节的起伏发展。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呢?(1)要符合人物身份及特点。心理活动是表现人物身份与特点的重要手法之一。生活之中有形形的人,比如学生、老师、医生……他们因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遇到事情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描写人物心理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与特点,要让人物想自己该想的,避免千人一面和表面化。(2)要交代人物“想”时的状态。所谓想时的状态,就是指人物思想时的语气、动作、神态等。不要总是“我想”“你想”“他想”,这样写出来的心理干巴巴的,没有现场感。一个人在思想时,总会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是看着什么东西默默地想,还是坐在桌子旁撑着下巴微笑着陷入沉思?把它们写下来,让我们如见其人,可以加强表达效果。(3)要和其他的描写相结合,为了表现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光用人物心理描写,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往往还需结合人物言行、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描写来实现。这样结合着写,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还能增强文字的艺术表现力。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63-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用心去写、才有可能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思维去构思作文。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教育学生要热爱语文,在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了解到语文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学术威信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最后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心灵。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兴趣盎然写起文章来自然文如泉涌,真买感人。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展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等。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观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小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等。无论是在教材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重点去观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真买、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学生才能产生表达愿望。
培养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素材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写作离开素材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小学生作文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需要小学生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遵循作文训练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的规律。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为练笔重点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篇3
三年级被称为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也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了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感觉无从下手。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所见所闻比较狭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所以农村的小学生更觉得无话可写。照常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更多,应有更多富有乡村气息的写作好材料用于起步作文,但是他们仍旧感到起步作文难。
长期以来,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作文教学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作文难写。所以,乡村老师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乡村小学生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认为抓好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是关键中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对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的点滴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作,万事开头难,兴趣是最重要的,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农村三年级学生,培养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更为重要。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认为写作文很容易的事,充满欢乐和信心。我还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自然表达”就是在起步作文教学中,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和负担,教师应将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存储于心,并化成有趣的活动、有味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和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表达,不知不觉地受到表达训练。
二、过好语言关
农村学生习惯说方言,而农村教师年龄偏大,那些老教师教学也常用方言或带有方言的普通话讲课。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土话”连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用方言词语代替普通话词语。如:把“做什么”写成“做哪得”,把“南瓜”写成“番不”,把“脸盆”写成“面面”等。二是用方言土话表达不符合语言规范。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我想: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平时就应该提倡、推广讲普通话,没有把学生的语言训练内容规范化。因此在写作中往往出现这里不通,那里不顺的情况。
我们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提倡并推广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同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过好语言关,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关。
三、注意观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农村学生作文难,还体现在不知道写什么。人处在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中,但不知道写作素材在哪里。比如:在写《我学会了》这一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或《我学会了洗衣服》等等,很少学生会写插秧、割稻子之类的事,而这些事本来很有切身体会而富有乡村气息,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的学生自小就能直接贴近大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许多多劳动实践,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童年趣事,他们正如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闰土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新鲜“事”,都是鲁迅和他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农村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少。农村的生活、自然条件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投身于多姿多彩的自然界。让自己的学生放眼观察,用心去体会。我们没有美丽的公园,但我们有田野山林和鸟语花香;城市学生写到超市买米买菜的经历,我们写割稻子、种菜的体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生活的每一处都成为学生的佳作。
篇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观察;想象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语言水平的客观反映。看图作文是作文的基础,对学生写作的成长起着先导作用。小学1~2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对写话感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当前小学生看图作文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识字量,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图意,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理会图意,也表述不清,语句不通。所以在研究小学生看图作文教学方面,首先要分析当前小学生看图作文的问题所在。
1.观察不够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言之无物,缺乏生活常识,无法发现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2.部分同学看图简单,只是把人物、时间交代一下,重点和细节描写不具体,过度概括画面的内容。
3.多幅看图写话时,不懂得联系起来观察图画,观察缺乏顺序,过于随意,导致前后内容不连贯,从而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4.想像力不够丰富,或者发挥想象时太过随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提高小学生看图作文能力的方法
看图写话是写作的基础,针对当前小学生看图写话的现状,以及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从基础抓起,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展开想象,扎实地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看图作文的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提高学生的看图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看图作文的基础就是要学会观察,学生要通过观察抓住图画的中心环节、中心人物以及画面背景。首先,要观察图画,写出特点;其次要根据题意联系实际,写好特点,并展开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画面写得生动,富于感情。
2.有层次地观察,有条理地记述。看图作文和其他作文一样也要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所以,看图作文首先要做到有层次的观察画面,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看图的重点是要正确选好观察点,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根据图画描绘的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观察角度,那样写出的作文才有条理。
3.紧扣画面,积极思考,合理想象。图片的内容是平面的、静止的,只能描绘出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与之相关的语言和心理是没办法体现的。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画中的事物活起来,使他们有动作、有语言、有思想,才能使画面内容丰富充实。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于图画中,进入角色大胆想象。比如,画面中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人物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整幅画说明了什么等。然后让学生明白怎么样去想,也就是要扣住画面的主题去想,还要合乎逻辑和情理。
篇5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
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我教学生写习作《我喜欢的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①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②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不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摸一摸: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带来的苹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
“情动而辞发”,大凡写作,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觉得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因而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干巴巴的。而在教学作文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想写。从研究学生的心态入手,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为使学生感到学习写作是一种乐事,我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写作的教学环境,以情感设入营造兴奋、和谐的氛围。
四、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篇6
关键词:习作现状;教育对策;兴趣;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09-02
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是因为农村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教材的分析,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了作文教学质量差。作文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质量,根据小学语文习作标准和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略谈以下几个观点: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析
倡导创新、张扬个性已成为当代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然而,要学生写出新颖有水平的文章,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积累量和独特的生活体验。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生活内容单一。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如我让学生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为题进行作文时,学生都是写了“我最喜欢骑自行车”、“我最喜欢上体育课”、“我最喜欢跳绳”。全班二十几个学生,内容的题目只有三个,而且有些学生的内容是一模一样,一字不改;还有些学生没有一个字是写对的,全文看起来都是“甲骨文”;还有些学生语句段不分,俗话连篇!受农村方言的影响,语病较多。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什么地方都用上句号;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断句,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在什么地方点一下,以至写出来的话时断时续等等,甚至有些学生什么符号都不用。可见农村学生的写作底子多薄,经历感受多单调、知识容量之缺乏。 因此我们的农村老师要真正地明确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作文现状,不要让这一现象继续发展下去,有必要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去杜绝。例如恰当地让学生去开阔作文视野 ,培养学生的知识容量,多读一些课外读物等等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的动力。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还来自于外界的刺激:如果我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我努力写出的作文被刊登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如果我的作文能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学生有这样的自信,也是老师抬出来的!每次作文,我总要花好几节课去点评: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让学生自己念,并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细心地去挖掘较差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好的开头、很自然的结尾,一个好的句子,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语,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因此,请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抓住学生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有效的指导。
多鼓励学生“写心中事”,也能激发写作自信。让学生平常怎么说,写作时就怎么写;学生作文并不是要求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生活中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细微小事写具体,通过文字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痛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蓝图的刻画等都表达出来。同时,写作时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心灵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拘束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情感所至,悲喜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出来!掌握学生作文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就能激发写作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积累语言,捕捉素材,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认为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要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一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在丰富视野的过程中积累作文的素材。 平时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要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让学生尽情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学会迁移,灵活运用。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有些学生书读得不多,又不勤于做摘记。我就坚持每周摘给学生几段优美词句,要求他们背诵下来。若有人在作文中合理运用,马上加以表扬,这样学生会非常乐意去背诵优美段落,并积极开动脑筋如何运用。不久,学生的语言积累会越来越多。作文时,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多观察,常常记,养成良好习惯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表象意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着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记录下来。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只有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而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就会显得空洞,言之无物。
篇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和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熟悉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征,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摘要: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熟悉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熟悉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喜好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练习,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练习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喜好,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喜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喜好。”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喜好,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喜好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熟悉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喜好,“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练习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摘要: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希奇,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奇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练习的两种渠道是摘要: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四周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摘要:(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练习重点,统一要求,严格练习。(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练习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熟悉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练习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摘要: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练习”,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摘要:即低年级说写提早练习,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练习课,以词句练习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练习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练习,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练习,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练习,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练习。
观察是人们熟悉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练习摘要:(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篇8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72-01
随着新课改的买施,素质教育已经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其中作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邵分,集中体现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既可以体现小学生文字显示能力,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小学生的想象力。由于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深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束`下,无法适应现今小学生学习作文创作的需要,比较典型的问}就有作文内容空洞、写法选材不哭出、文字表达能力差等。为此,需要对以上问}进行分析,结合新课改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收集最新的教学理论,重点介绍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此应用教学买践,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质量。
1.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确,对作文教学的功能不了解。小学作文教学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知,小学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性质是训练,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训练的过程。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当成是应付考试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观念下失去训练的特点,沦为应试工具。
(2)部分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指导单一、死板,评价方式一成不变,教条主义盛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依然沿袭"开头点题","首尾呼应"之类的旧有套路来指导学生作文,在评价作文时简单的打个分数敷衍了事,对学生的辛勤劳动没有充分尊重,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粗暴地定义文章好坏,忽略文章的真实情感等,这些评价方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小学作文n堂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2.1 从"写话"起步,突出练笔的性质。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初步掌握书面表达能力的练笔。"课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按学段分别称作"写话""习作",改变原有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让教师明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以及中小学生写作的性质是练笔,使小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减轻学生写作上的压力和对写作的一种畏惧感,无拘无束地写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课标"主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给学生些自由和开放,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和限制。
2.2 强调学生作文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趣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布鲁纳的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该理论还提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结构性的学习情境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境下才能进行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行发现自行解决问题,远比外在的指导更加有效。
2.3 自我发现,强调求真求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十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求新的思想意识。
3.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对与传统作文教学体系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有趣地走进作文,学习作文,并且运用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积累的材料,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达到了作文写作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J].文艺月报,1957,(5).
[2] 王国维.静安文集[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篇9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情感培养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真实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应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把自己的“情”形于“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导语激情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导入解题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的开端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力图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为整堂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在导入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这篇作文时,是这样导入的:“从我们呱呱坠地那天起,是爸爸、妈妈抚育了我们,我们的成长倾注了爸爸妈妈多少心血和关怀!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多么伟大的爱。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不禁要说:‘爸爸、妈妈真好!’今天我们就在同学们面前来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我用深情的语气读完后,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且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二、范文引情
小学生作文是写作的初级阶段,我们不妨把小学生的作文界定为“说话—写话”,说话与写话的本质都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能生动形象地说出来或写出来。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教师要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范文,最好是自己写一些“下水”文,这样既可以展示教师的基本功,体验学生作文的情感,又可以在写的过程中把握指导重点。教师采取说讲方式,适时灵活地运用范文,这样会更好地激活课堂,拓展学生作文思路,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情感。如我在指导写童年曾经发生的因幼稚、无知、好奇而引发的一件趣事或傻事这篇作文时,运用范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声情并茂地把自己在童年的亲身经历——《第一次喝“湖之酒”》讲给同学听。当讲到“妈妈见我直嚷嚷,就用筷子蘸了点,给我尝了尝。嘿!这东西还有点甜儿。还说小孩不能喝,这么好喝的东西不给我喝,真小气!不行,我还要喝!我趁着坐在旁边的叔叔不注意端起酒杯,直往肚里倒。”此时同学们发出惊讶的叫声。当我讲到“晚上回家的时候,我一个人兴冲冲地走在前面。渐渐地,我感到胸闷,脸像火烧一样,头昏昏沉沉的,眼睛也睁不开了,老想睡觉。走着走着,‘砰’一下摔倒沟里去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这时我及时引入:“童年的我真傻!是那么幼稚、无知,又是那么天真、可爱。童年留给了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同学们,你的童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也能讲给大家听吗?”学生很快明确了选材方向、写作目的,一个个表现欲极强,争着上台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尔后,我适时引导,及时矫正,去粗存精,好中比巧。令人欣慰的是,出现了许多别具特色且融入了孩子们个性和童趣的作文。如《想起那次真好笑》《尝皮蛋》等,这样运用范文,引发了学生的情感,活跃了课堂,使学生对作文有了“情”“趣”。
三、创境怡情
情感是生活中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氛围的渲染来陶冶、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以真情感悟生活,诱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潜力。我在指导学生写《夏日的早晨》时,课前准备了一段乐曲,内容是:报晓的鸡叫声、清晨的林间鸟鸣声、溪流叮咚、晨风吹拂、小朋友琅琅的读书声……当音乐响起,同学们好似身临其境,沉浸在乐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听完后,我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一副图景?”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有的同学说:“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叫着,互问早上好。”有的说:“微风吹来,树儿抖了抖身上的树叶,伸了个懒腰醒。”还有的说:“清晨,在公鸡喔喔喔的催促声中,鸟儿醒了,在枝头上练起了嗓子。太阳公公笑眯眯地从山那边爬出来。那潺潺的溪流,一路欢歌,好像在讲述昨晚欢乐的梦。好学的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与这一切谱出了一首美妙的晨曲。”通过创设情境,既丰富了学生情感,陶冶了情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写作思路。
总之,只有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打开写作思路,只有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学生作文才能充满真情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许绍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文学教育(上),2002(2).
篇10
一、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让小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记录下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和想法,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教师要创设写作的情境,作文题目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让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活跃思维以及大胆想象。能够让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语言材料,可以从小说、报纸、以及诗集中来寻找,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跃跃欲试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条件。同时写作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写作是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因此,教师要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写自己了解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2.让学生掌握写作的规律。
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先观察,然后模仿或者思考,最后进行创新。要让学生掌握写作的规律和步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并要留心事物的特点,做到有顺序和侧重,能够有所突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观察任务,比如观察“我熟悉的一个人”,这样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才能有话说。然后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够对自己观察的事物进行构思,要有合理的想象和模仿。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观察的内容进行构思后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步骤可以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而且还能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3.做好对学生作文的评改。
小学生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做好评改,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进步。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作文定过高的要求,学生作文只是书面能力的考查,不是文学创作,只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要尊重学生,要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水平,要能把握学生之间的共通性,提出一些整体的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出不同的要求:有些学生要求作文要精,有些只要求通顺、完整的表达意思即可。教师评改作文不能片面,要看到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要能让学生取长补短。
4.培养学生作文的有效性思维。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生写作的教学很多都是闭门造车,缺乏开放性。我国小学生对写作的对象,怎么写,写给谁看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再者由于我国的教育理念,不重视对学生交际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文的交际功能。没有把写作的教学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写作局限在了课堂,让学生不明白写作的目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进行写作的练习,让写作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写作的主题。例如,学习写作人物的作文,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接触学生熟悉的亲人和朋友,要从各个方面来观察,认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再比如,记事类的作文,教师要让学生多开口,要能够通过和周围人的交流来掌握事情的发展,并要注意细节和背景,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