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7 06:0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酒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夏雨的诗(2首)
如果雪再大些
如果雪再大些,黄昏就更静了
它柔美的衣襟飘起来,渐渐地就白了
渐渐地就看不见了
多年来我习惯走在雪地里,一点一点移动
或不动。像一棵草
但如今雪更大了,黄昏以它的苍茫
照见紧闭的窗户
一点一点的灯光射出来,也是白的
它无奈,它没有表情
它梦见白日的喧嚣长出夜晚的安宁
我也安宁。我祈求黄昏的路
长一些,更长一些
我祈求去年的云朵铺满明日的天空
宛如一种愿望,我走走停停
像一棵草
一抬头就看见了春天
走在路上
雪还在下。已经很厚了
还要更厚。走在路上
我也是雪花的一种,摇摇晃晃从远方来
落在雪地里
先是一个脚印,后来是又一个脚印
再后来,你就看不到我了
我在雪里
没有半点痕迹地就飘走了
只有你看到的雪花
又一片雪花
没有疲惫又毫无表情地
缓慢落下
李南的诗(2首)
漂泊
这些日子
我越走离家越远
一路上,我遇到那么多
男人、女人和小孩
没有一个像我的家人
风有时刮来
轻轻掀动我的衣角
太阳正在落下去
我喜欢这样的意境
做着还乡的梦
不紧不慢地生活
谁也不知道,我那些
低低的诉说
正随风而去
谁也不知道
我将走得比现在更远
再美的地方,也留不住我
每年春天
每年的春天
花和花不一样,梦和梦不一样
每年的春天
我都要走向回廊的长椅
大雁呼啸而过,时间在奔跑
心爱的人也日渐变老
唉!每年都这样――
我总是抓不住永恒
眼看着灿烂的年代暗自锈蚀
眼看着蒲草、流云和更远的楼兰
在天边消失。
离开的诗(2首)
等绿慢慢爬过来
春水多么碧绿。明眸
这是瓦庄村的水,我在桥上
不见游鱼和凫水的群鸭
春天在行进。打了一声招呼,就到江面
枯枝逸出,倒影冬的寂寥和苦寞
我想我就是那只小小的青虫
伏在低枝上,等绿慢慢爬过来
清明
四月,上山的路拥挤
无需点烛燃香
墓碑清冷。你在
打扫庭院,依然含泪
一晃第三个年头了
雨水淋过的草更绿了
女儿突然哭泣,我的泪水
又涌了出来。怕你看见
转过身去。虹,你知道么
我送你的很鲜艳
每一朵都想和你说话
木叶叶的诗(1首)
错乱
我再次用双目纠正了双目
我惊异于自己
在极短的时间内
将残酷的美,更名为温柔。一个女人
低下顺从的头
这路,通往山顶。隔不远
便有一截树桩,削平了表面,走累的人
坐上去,时间久了
你体内的叶绿素
遇见了光
请让我及时纠正你不羁的芽
其实这是一块石头,冰凉,不生动有趣
你发觉思想
常常辜负肉体的真实
松树一样的体表,棕红,粗粝
男人一样强健
你坐于其中,像一朵被嫁接的桃花
乱了物与种的方寸
八零的诗(1首)
一生中的某个早晨
这个早晨我们共同拖地
倒退着
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
等所有地面拖完
亲爱的,我们已经退到了门外
风从我们中间穿过
我们在门外站了很长很长时间
我们什么话都没有说
屋子里翻动着蔚蓝色的水光
是啊,那是我们一生中
极不寻常的某个时刻
我们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们等着地面,不――
篇2
(一)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内涵
多媒体课程资源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形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并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始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所接受,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也随之在中小学迅速开展起来。目前,对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看法,笔者认为,多媒体课程资源是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认为多媒体课程资源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需求,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多种媒体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录像、试听光盘等都属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范围,其中,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最常见、运用最广的一种多媒体课程资源形式。
(二)多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与作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保障,是决定课程目标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的重要因素。多媒体课程资源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课程资源形式理所当然也具有相同的作用与功能。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与传统课程资源相比较,由于多媒体课程资源其自身具有的特点让其在教学中还具有以下一些优势与作用。
1.让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运用课件,教师可以把语言描述不清的事物直观呈现(自然景色、景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把微观事物放大,把普通视角无法看到的宏大场景缩小,把瞬间发生的变化放慢,把无法用肉[看到的化学变化]示出来,把有危险的化学变化进行模拟,把抽象的逻辑关系直观化,等等。
2.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前的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动手制作了很多的教学用具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制作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示器,用多层透明材料组成的血液流动]示器等,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是,制作道具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某些道具或者实验是无法通过现场]示来完成的,导致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1998年,当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技术逐渐兴起,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示取代了教师手中不断举起的小卡片,应用计算机技术将]示文稿、动画、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有机整合而生成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成为让学生直观了解、愉快学习、帮助自己更加明确问题的整合体。
3.丰富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式更多样、更灵活。在传统课堂中,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及信息传播的媒介,但由于受篇幅所限,往往内容不够丰富完整,缺乏拓展及外延的知识内容,而多媒体课程资源不受空间限制,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并且可以利用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多方面地学习、理解知识。
传统的以教材讲授为主的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可以很好地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在解放教师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多媒体]示课程内容的方式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与学生交流、讨论、互动的机会。其次,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二、长春市朝阳区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实践
认识到多媒体课程资源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后,我区教育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的工作中来。要想建设好利用好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关键。为了加强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开发提供人力保障
教师是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由于当前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仍然很陌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势在必行。为鼓励教师克服困难学习,学校把教师分成组,每一个技术好的教师带若干个教师,学校主要领导也与教师同时参加培训,一起参加技术等级的评价考试。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学习的热情,很多教师下班后仍然坚持完成任务才回家,还有一些教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自费到社会上参加培训。很快,一大批教师学有所成,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制定资源开发工作机制,为资源开发创造条件
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制定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工作机制,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的进程。为给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学校新建了专供教师使用的“电子备课室”,教师可以随时在里面进行技术交流与资源开发。教学副校长在听课后,重点对教师课件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课件质量提出修改意见。由于学校对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大力支持,教师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中的热情更高。
(三)重视交流,提高开发水平
学校非常重视技术交流,这里的交流包括两方面内容:内部交流即学校内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外部交流即与其他区、市、省的学校之间的交流。
内部交流,就是为每名老教师搭档一个“年轻师傅”,让年轻教师主动和老教师进行技术交流,这些老教师主动去听年轻人的课,学习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技术,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成熟的教学经验,两者相互提高,让教师综合能力均衡发展。
外部交流,就是指派一些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之后向全体教师做专场的学习汇报,把外地最新、最好的工作经验带给教师。2000年,朝阳区教育局组织了由副局长带队率全区中小学负责电教工作的领导赴北京参加“北京教育之旅”活动,到北京史家胡同等学校参观学习,使朝阳区信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主题教学教研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同行来到学校听课,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进行。
(四)评优选优,在竞争中进步
学校重视教师参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评比活动,把教师参赛看作是检验他们工作实力的机会。参加课程资源评比活动之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先进行校内选拔,再优中选优。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一次校内的优秀课件评选活动,评审组里由各学科推选的教师当评委,他们和学校领导、聘请的专家一起选出高质量的课件。评比时,由入选的教师讲读作品,在规定时间内]示并讲明制作该课件时对教材的理解、知识点的确立、用课件辅助教学的过程预构想、课堂使用的效果、改进设想等。
三、长春市朝阳区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负担加重,资源质量无法保证
2001年,各学校资源开发应用工作已经常态化,把教师几年来开发的资源归类上架,面向校内教师开放。同一年,有很多学校采购了以“三辰影库”为主的素材类资源,更加方便了教师使用。
从2002年春季起,上级教育部门开始给A、B级示范校下达资源开发任务,限期完成,欲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承担任务的教师工作量相当大,一轮工作下来,教师感觉身心疲惫。第二轮工作开始后,学校改进工作方法,在学科内把任务平均分配给所有教师,让教师跨学年工作,每人都分到任务。但最后交上来的作品质量很差。
当2003年的秋季(春季因故暂停)第三轮工作指标下达给教师后,矛盾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成绩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现在,教师们要分出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开发资源,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完成任务天天加班,久而久之,当他们对这项工作厌倦时,干脆应付了事,开发出来的资源质量无法保证。
(二)盲目追求数量忽略质量
资源开发工作初期,学校把工作精力放在了全员普及和完成数量上,资源开发工作期,又把精力放在了参加活动上。学校片面追求数量,致使一些课件的质量问题显现出来。
这些质量不高的课件共性是,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完整的、平铺直叙的阐述,内容设计平淡,只是按教学环节“一环接一环”地进行着,没有重点,有的甚至将课前复习、新课、练习、作业环节都编入其中,就像教案一样,还有些教师将师生问答都事先做好]示出来,也有教师将板书也制成了课件,一堂课不写一个字,等等。美工方面缺乏创意,画面过于花哨,颜色反差太大,动作效果过于招摇,有卖弄之嫌,制作形成“八股”,应用陷入“形式”。
(三)开发出的资源与实际应用不相符
经过调研发现,除了数理化理论]示的课件以外,许多课件无法直接使用。不论是出版社的精品课件,还是网络下载、各种资源库里的,甚至本校名师开发使用过的课程资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许多教师反映,别人开发的课件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用起来不方便,而就算是自己开发的课件,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四)各教育管理部门缺少协调沟通,开发工作停滞不前
例如:电教管理部门给教师下达资源开发的任务后,教师们便将问题反映给了教学领导,而教学领导强调的当然是教学工作。面对电教管理部门的催促,教师只好应付了事,最后,开发出的课件质量当然也难以保证。如果再遇有电教部门的其它活动,资源开发就更得不到落实,最后连数量都无法保证,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由于资源开发工作始终是电教部门唱独角戏,便使得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工作走入了瓶颈,停滞不前。
四、对策研究
(一)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
在课件开发之前,必须弄清楚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课件,避免开发与需求的脱节。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的情景是不可复制的,每个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这就导致除理科表达原理的]示课件能通用外,就很难再有“通用课件”了。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我们要培养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能力,做到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教师,在为其提供资源前必须对教师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
(二)资源的内容选择要合适
成功的课程资源不应只看它包含的内容有多少,而应该看内容是否切实符合教学需求,是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解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诗句“飞入菜花无处寻”,只需展示“菜花”的场景即可,课件内容应该是大片一[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地的图片、视频,因为北方学生没亲[见过“菜花”的场景,怎么也不会想到“菜花”的场面是那样的震撼人,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图片,促进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三)制定课程开发标准
学校可以制定资源开发的基准,要求表现的知识点明确,说理性强,制作简洁,切忌长篇大论,强调课件的作用是帮助教师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把问题说清楚。学校把精品课件给教师]示,让教师在感官上明确高质量课程教学资源的品质标准。
(四)学校领导提高认识,重视资源开发工作
学校里,教学副校长应该是资源开发的第一领导,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挥者。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学校主要领导关心、重视,由教学副校长亲自抓资源开发工作的学校,他们的工作进展得顺利,开发的资源质量高。
他们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是这样的,电教主任做好案头工作,起草资源开发总体工作方案,其中的日程安排要和教学领导一起商定,随教学计划进行。方案中要明确责任分工,任务量的分配,明确技术要求,明确对知识点的确立依据,明确截止时间等。
教学副校长要在电教主任将工作方案向全体教师之后向全体教师进行强调,让教师知道资源开发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电教主任要及时把掌握的情况向教学领导汇报,由教学领导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总结、评价和督促。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后,电教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做出结论,由教学领导公布,如有条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责任部门做好科学的工作规划
(1)负责资源开发的领导机构对各校资源开发任务分配进行改革,把每一本书的内容平均分到各学校,这样,每名教师最多也只能分配到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讲,任课教师分到的任务量少了,负担减轻,工作起来应该很顺心,开发出来的课件质量也应该能得到保证。
(2)要把握好每次大型活动,有机地将资源开发工作内容加进去,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
篇3
首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不好;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学生容易入境、精神饱满、学生容易被感染,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一节课平平淡淡,我们可以想象那节课的效果。古人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也是如此。自然界中很平常的东西吸引不了人们的目光,引起不了人们的兴趣,就像游山玩水一样,人们喜爱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秀丽;喜爱汹涌澎湃的大海,喜爱猛浪若奔、急湍甚箭的江水,一潭死水肯定无人问津。语文课堂要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像奔腾的江河,激越飞扬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情趣,才能引人入胜,让学生陶醉,让学生快乐。
其次,语文课堂的导入要有技巧:(1)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画面。记得我教《苏州园林》时,就把在苏州旅游时拍的照片以及在网上搜集到的图片制成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苏州园林的景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2)借助优美的歌曲。记得我上《春酒》时,我课前找了好几首歌曲,斟酌再三,还是选定《母亲》,原因是《母亲》的内涵与《春酒》意境相似,用优美的歌曲来创设情境,从而达到快乐语文。
再次,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要与每一个学生沟通交流,要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因内容而宜,因学生而宜。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比较长,学生的注意力受时间的限制,所以教师要由重结果向过程转变。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哪些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快乐语文呢?
(1)重视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我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语文教师应采取开放民主宽容的态度,有选择有控制地将影视资源引进课堂,运用文学性很强的片名来启发学生拟写作文的题目。在教学中把一些结构独特的影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运用,利用特写镜头让学生学写细节描写,利用“空镜头”让学生学景物描写。在作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这样的课堂不可谓不快乐。
(2)竞技游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竞技游戏着重一个“比”,以“比”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快乐语文的目的。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鼓励“多读书,读好书,少做题”,在课堂中我经常开展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或我补充的美文,让学生比记忆,看谁记得牢记得快,建议同学们可利用零碎时间背诵,或路上,或活动时,或睡觉前。这样可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名句佳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比记忆,比理解,比运用,比创造。
(3)表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同时学生为了表演好,就会根据教材给的内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全身心的参与。这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的一条有效途径。
(4)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要注意方式方法。作业要适度适量,作业难易要适度,要求太高,学生往往失去信心,要求太低学生往往感到无意义,适量就是一定要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现有水平来确定。另外,作业内容形式也要经常翻新。
快乐语文最难的是快乐作文。初中作文教学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长期依赖于优秀作文选和教师应试指导。每次习作往往采取完成任务的作业形式,收效不大。再者从语文教师角度来说,同样苦不堪言,因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毫无活力的课堂和繁重的批改令老师抱怨不休,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总之,教师与学生写作既苦又累,达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
快乐作文首先是激发兴趣。作文的兴趣影响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调自己兴趣大胆写出自己的感情个性。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激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地行走,一般采用三步走的方法:写少、写多、鼓励。
其次,快乐作文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写作的宝藏,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成为关注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自己的独特的敏锐触觉去感受世界。在感受中发现美,表现美,引导学生留心丰富多彩的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作文难,难就难在难以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授以写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米下锅,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此,在作文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去感知生活,让学生到户外去,到生活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向广阔的社会去锻炼,了解生活。实践出真知,感悟人生,感悟天下。
篇4
一、多媒体运用于自主感悟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主要是从课堂的容量上、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一片广阔的视野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教师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就会禁锢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有些课堂中,录音代替了教师的朗读,再也听不到老师抑扬顿挫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冰冷的录音充斥了学生的耳朵,这样的课堂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
运用自主感悟式教学方式,采用“读赏疑练”的流程,在课件设计上一定要围绕学习目标、重难点,由浅入深地设计各环节的自主学习内容及必要的学法指导和检测要求,环节清晰连贯。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地结合起来,绝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这样只能让教学遭遇尴尬。真正的多媒体运用,应当是有选择地运用,少而精,还要结合文本。上说明文课可尽量多用,以便于学生理解,因为说明文大多是知识性较强的文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明白。如上《绿色蜾蝈》一课时多媒体的运用就很有必要:一开始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是一只可爱的绿色蝈蝈,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蝈蝈的外行特征。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朗读文本,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对文本也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接着笔者设计了一张表格,把蝈蝈的生活习性作了归类在大屏幕上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而如果上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也用课件,把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用一幅画面来概括,让学生体会父亲的爱子之情。试想类似一幅漫画的画面岂能表达深沉的爱子之情?这种感情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可见,文学作品课则要谨慎使用多切要体,以防误导学生,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自主感悟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自主感悟式”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即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是继承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借鉴洋思先进理念的教学方式,是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一堂语文课能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态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于能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在于学生能不能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读——读喜爱的语段;赏——说探究的内容;疑——问不懂的问题;练——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春酒》一课时,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赏一赏、疑一疑、练一练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同学之间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自主感悟应与正确引导相结合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有些教师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自主”变成了“自由”,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读读念念,说说讲讲,教师只作为点名者、发问者、旁观者。这种课堂的教师忽略了一个事实,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价值,这堂课上得有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