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5 09: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3年暑期研修已经结束,“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研修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范式。团队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高质量高品位的专业教师团队。团队每个成员参与在课例研修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了“我参与、我创造、我反思、我分享”的生动活泼的研修情境与和谐互助的氛围。几天的研修,聆听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分享着骨干团队教师们为我们奉送的数学营养大餐。我深刻地体会到“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磨课”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在理念上、方法上或知识储备上与优秀教师的差别,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我在惊喜和收获的同时,获得了太多的启示与心得。
一、 加强自我学习意识,为自觉提升做好专业储备。
校本教研的扎实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那他怎么能发展、培养和教育他人呢?教师要想有专业归属感,那就必须通过学习,多听、多想、多阅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专业认识,这样在自己的教学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目标、理念、要求转化为自觉自为的行动,从而使自己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 团队研修,同伴互助,共同探究
校本研修模式走团队互助,共同进步之路,为我们今后的校本研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我们有“本”可依。下面结合我校以往的做法,做如下反思。
1.“三备两磨”研修范式与“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的对比。
三次备课两轮磨课的校本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磨课的范式。它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使参与者都能提高。而我校每学期初开展的“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上课-研讨,只是走了研修模式的第一步。教师的教学设计只停留在经验层面,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显著;在研讨环节,听课教师虽然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执教者是怎么改进的,没有跟进落实。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流程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 --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通过同伴互助和必要研究完成第一轮打磨--基于群体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后的备课--通过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完成第二轮打磨 。这整个过程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尝到了甜头。整个研究的过程,给自己今后备课上课提供了更多的现实资源,使参与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提高。
2.“三备两磨”的研修范式与各种赛课磨课的反思对比
以往的各种赛课磨课中,我们也经历了“磨”的过程,这种磨课是临时突击进行的。例如:某老师要出县市级的课,学校会组织一批骨干学科教师进行几轮的听课修改。大家共同经历了备课--上课--研讨改进--再上课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没有深入的反思。只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修修改改,效果不大。
“三备两磨”针对教学真问题,采用递进的方式聚焦问题,协同研讨提出修改建议达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思环节: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反思角度。
第一次备课中重点反思:如何体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哪几个方面;个人已有的经验有哪些?
第二次备课及第一次上课重点反思:如何弥补一备中的不足;大家的经验与共识有哪些等;关注学生的哪几个方面等。
第三次备课及第二次上课重点反思:团队给的帮助有哪些;上课教师的体验和感悟是什么?
最后的反思:课例研究的最大亮点、特色分别是什么;团队成员的收获有哪些;在自己的课堂中如何应用?
整个的反思过程重视个人反思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促进相互碰撞,在深度反思中提升。
3.观课研讨对比。
以往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也组织教师对执教者的课进行评议。各位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觉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评课有些流于形式,无条理,如:有从知识技能方面的,有从师生表现方面评价的。各有各的观课点,这样研讨下来会出现如下问题:教学设计支离破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执教者无所适从。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从观课维度、观课工具和观课方法三个方面设计观课。细致具体,做实做细了问题的研究,凸显问题研究过程,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看点、有量化。教师在研讨时根据不同的观课点,把一节课的方方面面做详细的评价。这样的观课研讨就会解决以往上课时存在的问题,如:理念体现不充分,教学设计流程不严谨;教学活动要求不明确,学生活动层出不分明;练习设计偏、怪等。
三、 规范研修模式,合理发展,快速成长
篇2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15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暑假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自从**年10月开题以来,镇中心初中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工作,建立起中心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和主持人为组长的工作组,每学期都坚持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拨付一定的研究经费,专款专用。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专家的开题意见,并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调整思路,潜心研究,各项工作根据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具体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研究进展情况
1、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校内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培训。**年5月,对全校教师电脑网络、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教师进行了技能考核。
2、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大家研究的能力。组织大家精读了《在学校教育中学作研究》一书,大家累计记读书笔记上万字。组织大家上网学习了关于网络教研的有关文章,组织大家在网上听取了湖北教科所叶平教授和蒋敦杰院长的报告。每个双周的周四为课题组成员碰头日,在碰头会上。大家都要交流自己两周来的研究状况级收获。
3、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根据课题方案的5项主要内容,分成了5个核心子课题,五个子课题组长都进行了认真的计划,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其中李新建老师对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完成调查报告三千多字。左建梅老师研究的子课题适合农村薄弱学校的网络校本教研模式,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重点在班级博客上做了很深的研究,撰写的论文《班级博客——班级管理的新武器》录用在《**教育研究》,正在刊印中。
4、召开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教研的专题研讨活动。
**年10月25日我校对周边几个兄弟学校举行了“骨干教师风采展”教研沙龙活动,来自5所小学的中青年教师应邀参加了活动。会前,大家观摩了**、**、**、**精心准备的四节研究课,沙龙上,大家畅所欲言,对我们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教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年11月27日我校成功举办下原镇“活动单导学模式”推进现场会,全镇150名小学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年12月12日,对全镇的英语老师进行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沙龙研讨活动”,通过看课、听汇报,对网络教研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纷纷表示今后将加强实践,让网络校本教研早些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2010年2月利用开学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了“作业设计有效性”教研沙龙,“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研沙龙”。通过这一系列的沙龙,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们撰写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在省市获奖同时刊印成《萌芽集》。在进行活动单导学的网上沙龙以后,大家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获奖和出版,同时刊印成《萌芽集续》现正在计划对全市举行《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的科研沙龙活动。
5、网络教研的平台初步建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80%都在各大网站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正常登陆使用的有70多人,大大提高了网络教研的氛围。
2.阶段成果:
1、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运行正常。
(1)网络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此,我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的在方向、内容确定之前,对学校现状、教师队伍、学生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教研课题。同时对全校教师在电脑网络运用、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应用培训考核。教师们都会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查找资料、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各种途径交换资料、建立教师个人博客等。
2、构建起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网络体系。
课题组由于技术力量限制,经费有限不可能开发出一套网络互动交流的平台,但互联网已经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源,课题组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包括了电子邮件、QQ、新浪UC和各种博客,并构建起网络环境下互动交流的体系。
(1)通过电子邮件传递教学、教研时所需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完成资料的交流。而文稿的互传,对教研组资料的收集、分析、共享提供了很多方便。
(2)利用网络实时通信技术QQ实现实时交流,通过QQ建立起了花园小学教师群,教师们可以在QQ群信息,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交流,使教师们的对话互动面在不断增大,真正实现多向互动。
(3)利用QQ空间,让教师上传各种资料,建立起花园小学教师资料交流共享的平台。QQ空间,包括教学设计的共享、课件的共享,以及练习设计、历届测试卷的共享等。
(4)利用各大门户网站上提供的博客空间,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尤其是**教育博客的开通,让我们交流更方便。教师个人博客的建立,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讨论中的已见付诸文字,让朦胧的想法清析起来,让零散的火花聚集在一起,使自己真实的心声,记录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积淀在职业生涯里,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炼、扩充和传播是颇有裨益的。主持人焦红亮老师的博客被评为**市二等奖,而且一直是**教育博客的优秀作者。
(5)每个课题组成员都申请了UC号,集体参加UC的空中课堂和专家讲坛五次,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与专家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3、初步形成网络下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方法。
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此,09年确定四年级数学组、六年级语文组为课题实验年级组。今年确定四五六三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实验组,在网络上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等。近两年来,大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网络进行教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方式方法。
(1)提高认识,自觉应用。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对参研教师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我校本教研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现。如今,从参研年级老师中,不经意会冒出:“今天你QQ了吗”、“今天你论坛了吗”等许多教师交流的时髦用语。网络已成为我校参研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的重要平台,相当部分年轻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2)网上备课,资源共享。为了让教师们有更多的钻研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在全镇实行“主备课人上传个人备课案例,组内同学科评议切磋,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单元“主体”,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最后,形成电子个案共享”的备课方法。这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推进了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网上论坛,互动多向研讨。如课堂教学的反思跟贴,我们在小学数学论坛、凤凰语文论坛等开辟网络论坛,将教师的精品教案上传到QQ空间上,让老师们进行点评;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放到网上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有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受上传到自已的博客中,让教师和同行进行点评,实现双赢提高。
经过近一年不懈地努力,学校4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会上Internet网络,浏览下载有关信息;大多数教师会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会通过校园网信息参与网上讨论,开展网上交流等。应该说我校的网络校本教研之旅是一段充实而愉悦的旅程,已经成为学校教研工作新的亮点。
4、教师教研能力加强,撰写的心得体会和研究心得,在各级各类刊物刊发和获奖。
焦红亮的《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第二期,《阅读,让数学课堂更厚重》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第三期,《“活动单导学”:有效教学的指挥棒》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四五期合刊。张小琴老师《“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四五期合刊;李新建老师的《注重作业习惯,提升学生素质》、《让有效教学更有效》发表于《数学辅导报》教师版。获得省二等奖一人,省三等奖4人,**市一等奖1人,**市二等奖5人,**市三等奖10人次。如皋市奖若干。
3.存在问题和以后打算
当然,网络教研作为信息社会、新课改中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大胆的尝试与实践,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改进之处。
1、网络教研中还有部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强,部分人急功近利,导致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的有机整合还猛能做好。
2、教育博客开通后,有部分教师更新比较慢,有部分教师博客文章转载较多,原创比较少,价值不高。
3、缺少专家引领,教研的影响力比较小,不能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希望教科室能在如皋范围内建立一个网络教研组织,让有志于网络教研的学校和个人都参与进来,扩大网络教研的影响。
4、开展的活动质量和层次比较低。本年度虽然开展了几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度偶局限于本镇范围之内,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为我们课题组创造一定的机会,开展一些高层次的活动,提升我们课题研究的品味。
篇4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与校本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基于小课题与校本教研这样互利互促的关系,我校开展了走小课题研究之路 探索出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1 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首先结合市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培训讲座,以理论学习为主,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科研、课改等内容,更新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其次,提倡自学辅导,既可以弥补集中专题讲座的不足,更是教师进一步理解专题讲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的主要措施。教师根据各自的小课题,通过上网,读书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并记录体会与收获、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并把教师根据学科、学年分为四个研讨小组,以研讨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每次专题讲座、自学辅导之后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认真对待。网上下载、查阅资料已经成为各研讨小组必不可少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的文字材料,如教师自学笔记、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小论文、课题方案、计划等。同时每位教师都建立了电子档案。
2 抓好“青蓝工程”
结合我校近期调入的新任教师较多的现状,我们实行了青蓝工程即聘请学校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活动采用“一带一”的形式。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具体做法是:
(1)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应按新课标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结构、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虚心请指导老师审阅教案。指导老师严格要求被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审阅教案,给出评价意见或改进建议。签订双方责任书。每月底上交一份活动情况记录。
(2)被指导青年教师经常听指导老师的课,并写好听课心得,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上好入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指导教师要耐心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及时提出评价意见并写好评课意见,做到初期有落实、中期有检查、期终有验收。
(3)指导教师应通过听课(节数不限)、说课等方式跟踪、了解被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研、课改、和课题申报等工作,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选题工作,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 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我们在研讨中以小课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3.1 改变校本研讨课方式:把研讨课分为2部分,其一是学校日常教学研讨课:即一直以来坚持的每双周由每个年段所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科任组每学期每人推出1节。二是新教师的成长课。对新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五年)采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不打乱其教学进度,集中与单个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等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指导。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现场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不管是学校的日常研讨课还是新教师的成长课,改变单一的评课方式为评课加“问课”的方式,即通过对课例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小课题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研究意识。以问促思,完成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以问促学,实现倡导的新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的相融。以问促改,实现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2 重新组建年段备课组: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继续以年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段设置备课组长,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学校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小课题研究汇报交流活动,开展自诊、会诊活动,加强同伴互助,发挥团队力量,力促研究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共享性。在备课会上,通过相互探讨,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帮助教师调整思路,制订策略,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高效解决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开展真正有效的小课题教研。
3.3 推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 。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尤其是同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讨,体现教师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缩短了活动开展的时间。我校计划同课异构不仅是同一课同年段的不同老师、也可以是不同年段的老师、甚至是不同校的老师。
3.4 积极举办各种教学活动: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积极参加、承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更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通过碰撞与交流,不断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动互补,逐渐形成集体认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篇5
2016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二: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篇6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篇7
二、工作重点
1.端正教育思想,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教科研意识,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以研促教。
2. 在研究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展示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进行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学习做好“服务员”,备好课,上好课,加强反思,写好案例。
4. 结合实际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三、研究专题
1、制订每周主要活动内容。
2、听“教学理念解读”报告。3
3、学习《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意见》。
4、边学习、边讨论课改意见。
5、优秀教案评选(集体备课、说课)。
6、撰写教学论文:怎么样改进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四、实施要点
1. 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撰写教后感,反思教学得失。
2. 注重细节,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自身特点,将教研活动的中心落实在教材分析、学法研究上。在备课中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自身,结合班级实际,确定课案。
校本教研个人总结
我校本着参与、合作、共享和提升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面对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开展较为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本学期我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教研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理论,促交流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不只是要有“一桶水”,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该要有 “长流水”,是“活水”。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1、形式上,把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培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内容上,我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撰写心得体会。
2、积极参加学历进修、自我提高的培训,撰写教学论文和做好教学反思。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加强交流。利用教研活动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交流,促进了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技巧。
(二)、抓备课,保课堂
众所周知,若要上一堂学生喜闻乐学的课,须在课前踏踏实实地做好课前准备。无准备的战要打好,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教师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备课、上课。要做到:
1、备课前,必须做到熟悉教材和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开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公开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
2、参加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比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以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三)、勤听课、重评议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提倡老师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一名跟得上时代的人民教师,应勤听课,重评议。
1、常规听课时,实实在在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评析并做好记录。
篇8
本学期,我教研组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中心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教研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每周各教研组有固定的教研时间,在形式上也较上期有所变化。本期注重全乡学校联手,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1、我组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至少观看两节课改实验区优质课堂实录,并认真填写述课表,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期中考后,有阶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教研组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诱思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组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们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所教学的各年级新课改教材,要求教师加强自学和研究,增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7、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继承上学年校本教研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
篇9
近年来,我们的校本历史教研也开展了。但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校本历史教研还是显得有些滞后。在我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时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将校本历史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个人认为校本历史教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灵活机动的组织校本历史教研
在我们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学校的规模小,历史学科的教师人数少,有的中学甚至只有一两人,以为没有必要开展,或是难以开展校本教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俗话说,“政史是一家”、“文史不分家”,我们历史教师在人数过少的情况下,不是可以将“政史”合成一组吗?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政史教育专业毕业,历史教学中不是还有许多“政治术语”,也需要“政治教学”吗?如:在讲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我们说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起的。对此,我们可以和政治教师在一起就政史科的“合集”在教学中展开研讨。其次,我们可以参加语文的校本研讨,历史为文学作品提供时代背景,而文学作品则形象的再现历史,比如:在讲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以联系鲁迅的作品《拿来主义》,日本之所以在近代能摆脱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强国,其原因是善于吸取世界上的最先进文明“拿来为我所用”。平常组织和开展这类校本教研,那我们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时,就会更准确,更形象生动,更有情感味,就会更容易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引起共鸣。这将产生积极而显着的教学效果。
二、 校本历史教研要注重备课和说课
在我们以前的校本历史教研活动中,往往注重的听课和评课,即组织三、五个教师进行听课,课后来一个“蜻蜓点水式”的点评,在这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又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不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要真正发挥校本历史教研的作用,就要首先做好以下两点。
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我们不能像以前一下只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意外”,即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比如,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后废止缠足进行讨论,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大多都缠足,是‘三寸金莲’,那《木兰辞》中花木兰是怎么代父从军的了?” 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恐怕都是个“意外事故”。这怎么办,如实回答不知道,还是说花木兰是个例外,没有缠足,如果你选择前者,那可能会降低你在学生中的威信,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你是“庸医害人”了。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们绝大部分教师不能当场解决,这就要我们在备课时要备下“对招”。“众人拾柴火焰高”,此时我们要发挥历史教研的作用,众多教师在一起就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进行预测,或者将以前发生的意外进行总结。正如英国的一位作家所说:“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说课,这一环节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几乎成为真空,这就需要校本历史教研发挥作用了,在开课之前(当然不是每一节课),我们要求教师先进行说课,说说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研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教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及时加以指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真正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比如:在讲述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苏联改革和解体”这一课时,可以先进行说课,然后其他老师可能会向你提出这样的疑问:1.你补充这么多内容,一节课能上完吗,会不会冲淡教学主题。2.你普遍采用影片展示,是否缺少学生间的互动和讨论。3.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是否太拘泥于课本。这就给我们提前打了“预防针”,让我们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 校本历史教研要加强对教研后记的撰写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参加历史教研之后,都应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总结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感受,并进行自我反思。诸如:我在这次教研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还是被动的作为一名听众;我的教学有无同事们所说的“通病”;我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等等。通过对教研后记的撰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也能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批判的思维,提高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理论。在这样的教研后记撰写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会愈加深刻,这样才能使新课改的理念逐步在历史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真正的落实。
四、 正确处理校本历史教研中竞争和合作关系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历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些“闪光点”,在参加校本历史教研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应该及时写成教学案例,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加以推广。可是,有些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别人,害怕别人学了之后,在教学上超过自己,这种“同行是冤家”的迂腐思想是极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能正确看待和处理校本历史教研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激发自我的教学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发挥历史教研的团体作用,加强同事之间的协作,及时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校本历史教研的作用。在校本历史教研活动中,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个宽广的胸怀,既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向他人学习,又要不吝于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同行不是冤家,同行是挚友才对,正如林肯所说:“把一个对手,变成朋友,既少了一个对手,又多了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了。
篇10
一、教研制度
1.按照工作站工作计划,定期举行工作站教师交流汇报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专题进行主题交流研讨,本形成文本资料。
2.在本工作站的大课题下站内成员也可以针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确定子课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工作站的整体沟通建立课题群,进行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模式的实践研究,并形成切实有效的理论。
3.通过教师的自我总结和学习归纳,形成本工作站教师特色群,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4.本工作站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以带动工作站成员所在各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学习制度
1.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广泛阅读教育报刊杂志,积极在本工作站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或通过QQ群进行研讨交流。
2.各成员应积极上传学案和课例、精品课视频等至工作站博客,其他成员要阅读并给予评价,通过面对面的专题交流或是网上的留言交互形成教研氛围。
3.在工作站举行的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记录,并针对其中的创新点、异议点展开研究,尽可能形成教研论文在专业杂志发表。
三、责任制度
工作站成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积极参加工作站组织的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各项活动。遵守工作纪律,不无故缺席工作站活动,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对积极参与研讨和交流的教师给予相应表彰与奖励。
1.提高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不断充实自我,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2.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