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颂老师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歌颂老师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们对教师的赞美枚不胜举,
然而,
我要说这一切赞美教师都难以涵盖你奉献的心灵。
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
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
只是为教育的振兴,
你才舍弃私利,
坚守三尺讲台,
默默无声地哺花育树,
追求自己矢志不渝的憧憬。
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范文2《精神传递者》
老师有海纳百川的胸膛,
老师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从儒家思想到素质引航,
从粉尘飞扬到到浏览上网,
从“臭老九”到“教书匠”,
老师走过的路艰难坎坷、泥泞漫长,
却愈战愈勇、愈挫愈强,
一代一代源源流长,
因为他们传递的是接力巨棒,
留下的是精神食粮,
注入的是拼搏刚强,
才使炎黄子孙昂首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范文3《最美的神话》
老师,
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懂得为何要有追求,
为何要有理想,
为何要超越自己。
老师,
篇2
一、时间安排:(每周一至周五为线上学习时间,共5天)
每天早晨:安排一节早读,三至六年级每周语文3节,英语2节;一二年级本着提倡自愿的原则进行。
上午:收听收看市里的空中课堂(网上直播)。
下午:安排三节直播辅导课,统一在学校钉钉平台下进行。每周语文4节,数学4节,英语4节,道德与法制1节,科学1节,班会一节。(班会时间音体美微舞老师要参与)
二、时间表
早读:7:00-7:40
上午:略(市里的空中课堂),其余时间可结合实际利用好,英语空中课堂时间建议改为自己掌握,道德和科学周一至周五上午增加1节任何一天即可。
下午:第一节:2:00-2:50
第二节:3:05-3:55
第三节:4:10-5:00
视频直播课不超过20分钟,其余时间为学生作业和教师辅导,最好在视频会议模式下进行,可方便监督学生,提高效率。
希望老师们严格执行学校统一时间,特殊情况申报。以外时间不提倡老师占用。
三、课程表:附后(安排早读和下午即可)
下午的辅导课最好和上午的课相对应,实在不好对应,可先安排,然后让班主任再调整,但是绝不能空堂,必须保证下午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老师上课。
四、教学、教案设计建议:
1.课前设计预习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2.上午跟随学生收听收看市里的空中课堂,并写好听课记录(英语可再讨论)。
3.下午任课教师上直播课,讲授及辅导。作业布置、批改及辅导案,通过本节活动尽量完成这一天的学习任务。经常写教学反思,实行边教边改,边改边教。
教案注重实际,要与下午开展的直播课和辅导课相一致,电子和手写都可以。
五、教育活动:“五一”假期作业(不建议五一安排此活动,因为一直处于半假期状态,按正常进行即可,周六周日可让学生休息。)
利用五一长假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比赛活动,五月上旬末进行比赛。
1.一二年级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最少五篇多者不限)。
2.三四年级开展以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最少两首,多者不限)
3.五六年级开展根据当前形势,以身边的人和事及所防疫期间英雄人物的故事为主题,讲故事比赛(最少一个,多者不限)。
比赛规则另行通知,目的是以活动促积累。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在学校统一的钉钉架构下完成,以便学校进行监督。
六、关于检测
1.要求每学科每单元进行检测一次,及时准确分析情况,以便调整今后的教学计划。
2.学校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统一检测。
3.目的在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七、关于督导管理
1.采取逐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2.每周六或周日为教研日,做到以研促教,先研后教,边研边教。
篇3
论文关键词:诗人的地位 理想国 放逐 先决条件 责任
简介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一一前347)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与老师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阿·诺·怀特海说:“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稳妥地概括,那就是,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他是对文艺根本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思考,并对西方历代文论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第一人。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名门望族。他的哥哥格罗康和阿德曼诗都以年轻学者身份出现在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中。柏拉图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求学八年。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派处死,柏拉图才出游埃及和昔勒尼;公元前388年,柏拉图又出游西西里,曾去锡拉库萨讲学并推行其政治主张。40岁时,回到雅典阿卡德米学园,讲学著述,直到逝世。
柏拉图一生著作有40篇左右。内容涉及哲学、美学、文艺、教育、政治、伦理多种学科;其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对话体。其中一部分代表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也包含有柏拉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有学者认为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是被柏拉图化了的苏格拉底,借苏格拉底之口在文中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理想国这部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86年,是柏拉图的壮年时期之作,是在他外出游历10年之后回到雅典,创办学园后不久完成的。这部著作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共分为l0卷,涉及了国家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是关于人类理想国家的蓝图,也可以说是柏拉图制定的一个治国计划纲要。
1理想国中诗人的位置
正像对作品可以有不同的阐释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对作家(诗人)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在西方文论史上,自始至终贯穿着对诗人的非难和同时进行的对诗人的辩护。
那么,诗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地位又如何呢?柏拉图认为,诗人有三种不同的角色:第一种角色,诗人是神的代言人,即灵感神授者,这是就诗的创作状态而言。第二种角色,诗人是模仿者,即是对与真实世界隔了一层的现实世界的模仿,这是从他的模仿说得出的结论。第三种角色,也是实用的角色是颂诗诗人,即歌颂神的至善,至美,教导青年勇敢,节制,这是他构想理想国时对诗人提出的要求。
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于诗神,来源于神明的启示。所谓“灵感”,就是诗神凭附后的神力驱遣。“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二他们,悬成一条锁链……通过这砦环,神驱遣人心朝神意要他们走的那个方向走,使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悬在一起。”…灵感的源泉是神,诗人只是接受赐予,传达着神的指示。“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有时也会唱出最美妙的诗歌。”
柏拉图认为,诗滋养欲念,因此,为了有利于培养理想国的保卫者,就要坚持对诗人和所创作的诗歌进行严格的审查。他认为,诗人的模仿不利于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且诗歌本身不能反映真实世界,而且与“理世”世界的真理隔了三层,诗人离真理最远。在柏拉图的哲学范畴中,“理式”是作为事物的典范和标准而先验存在的、绝对真实的客观实体。神创造床的“理式”,工匠模仿“理式”制造作为实物的床,工匠是“床的制造者”;艺术家只能摹仿工匠的成果,制作床的相似物,即所谓的床的艺术形象。诗歌和艺术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制作实物,而只是提供一些不具有实体形态的拙劣的仿制品。柏拉图还认为,“一切事都是开头最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因为在年幼的时候,性格正在形成,任何印象都留下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应该随便允许我们的儿童去听任何人说的任何故事,把一些观念印在心理,所以我以为我们首先应该审查做故事的人们,做得好,我们就选择;做得不好,我们就抛弃。我们要劝保姆们和母亲们选那些入选的故事给儿童讲。让她们用故事来形成儿童的心灵,比起用手来形成他们的身体,还要非更多的心血。但是她们现在所讲的那些故事大部分都应该抛弃”。…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文艺价值论是以极端功利主义的伦理观为特征的。柏拉图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即有益于建立“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柏拉图认为诗歌“最严重的毛病就是在说谎”,他说,“年轻人无法判断什么是寓言性的,(讽喻性的),什么是文学加工的,一旦被他们所接受,就不那么容易轻易地再去改变最原始的印象。因此,年轻人应该首先接受那些典范的道德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拿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来滋养我们的年轻人的问题。神灵应该在任何一种形式的诗歌中以正面形象、英雄形象得到再现。而诗歌常常亵渎神灵,丑化英雄,摧残理性,滋养,因此“对于听众的心灵是一种毒素”。因此,柏拉图要把诗驱逐出理想国,除非它“真正能给人教育,使人得益”。
作为一位哲学家,柏拉图总是教育人们要更具理性,平静地看待每一件事物和所发生的事情。他鄙视诗人的不理智、迷狂与热情。用当今的观点来看,他的思想中有一部分是客观的,但是有些是功利主义的,偏激的,特别是对文学作平本身而言,是不公正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结语”部分柏拉图观点中不尽完善的部分和当代诗人和作家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中进行详尽地阐述。
2诗人的放逐
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诗人的三种角包和诗人的地位,以及柏拉图为何要建立审查制度来判断诗歌的优劣。下面这一节中,我将详细地阐述使人被驱逐出理想国的原因及允许诗人回到理想国的条件。柏拉图教育人们遇到灾祸,最好尽量镇静,不用伤心,因为这类是福是涡还不可知,悲哀并无补于事,尘世的人事也不值得看得爪严重,而且悲哀对于当前情境迫切需要做的事是有妨碍的,应该凭理性的指导去做安排。不能像小孩子一样,跌了一个跤,就用手扪着创伤哭哭啼啼的;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去医疗,使损失弥补起来,让医药把啼哭赶走。这是处理逆境的最好的办法,人性中最好的部分让我们服从这种理性的指导。
然而,摹仿诗人要讨好群众,显然就不会费心思来摹仿人性中理性的部分,他的艺术也就不求满足这个理性的部分了;他会看重容易激动情感的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因为它最便于摹仿。由于诗人的作品对丁真理没有多大的价值而且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我们就要拒绝诗人进到一个政治修明的国家里来,因为他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一个国家的权柄落到一批坏人手里,好人就被残害。“摹仿诗人对于人心也就是如此,他种下恶因,逢迎人心的无理性的部分,并且制造出一些和真理相隔甚远的影像”。摹仿诗人让人们丧失理性,这是我们要驱逐诗人的主要原因。在柏拉图的心目中有三个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式”世界永恒不变,超越太空,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是万事万物产生的原型和追求的目的。“现实世界”是有感官感知的个别事物所组成,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是“理式”世界的影子或摹本,而艺术世界则是依存于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此,诗人只是影像的制造者,并不曾抓住真理,诗人是不真实的,是拙劣的模仿者。因此柏拉图要从培养城邦保卫者的角度着想,从他的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根据理想国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对史诗、音乐、悲剧和喜剧进行了审奄,并为此制定了两条诗人描写神灵必须遵守的“法律”:第一,神本质上是善的;第二,神在本性上是真的。
他必须说,神所作的只有好的、公正的,惩罚对于承受的人们足有益的。我们不准诗人说,受惩罚的人们是悲苦的,而造成他们悲苦的原是神。他还可以说,坏人是悲苦的,他们需要惩罚,从神那黾得了惩罚,他们就得到了益处”。同时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应该是理想国保卫者崇拜的偶像、效法的榜样,他们必须具备勇敢和节制等“正义”的品质。对于茼马史诗中写到的英雄的良的习性,柏拉图说,“我们必须禁止这类故事,免得青年人听到容易做坏事情”。柏拉图坚持作品必须交由城邦长官审查,只有经过评判,被认为是神圣的诗,献给神的诗并且足好人的作品,正确地表达了褒贬意图的作品,方才被允许进入。关于裁决的方式,他认为,应由评判者独立裁决。柏拉图强调德仃至上、效果第一的评判标准。并且主张,在城邦中德高望重、完成过崇高业绩的诗人,即使他们的诗歌并不完全谐于音律,也有随意歌唱的特权;只有音乐和诗歌才能,没有过崇高业绩的诗人,即使调子优美,也没有随意歌唱的自 由。
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思想家的柏拉图他提出的问题几乎涵盖了文艺理论的各个方面,作为政论家的柏拉图,却时刻想着文艺为他的政治理想服务。他看到了诗人神性的一面,却对诗的真理性大为鄙夷;他清楚诗歌特殊的魅力,却只想把这种魅力严格限带在像工匠艺人一样的实际用途上;他想利用诗人为城邦的教化服务,却又要对诗歌进行严格的审查,不合格的有又要被驱除出境。他坚定的政治场和主张会使他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因过分注重实际效用而显得狭隘和偏激。柏拉图诗学矛盾的核心在于人类追求现实功用与其自然天牛的冲突。表现在诗人身上,则为神性与人性的矛盾。他希望,诗歌表达善的神性和美好的品质从而弥合诗歌作品中实际现的神性与人性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由来已久,矛盾源源不绝。
3结语
柏拉图的理想目成书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尽管其中不乏有不尽完美和自相矛盾之处,但是他的这种探索精神为后人所佩服,不尽完美和矛盾之处也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思考想象空间。他的这部著作对后世产生r深远的影响还表现对于诗人、诗歌地位的评判开启了诗人与哲学家,艺术与真理的几百年以来的论战。
就当今现灾社会而言,我们鼓励民族的、先进的、科学的、火众的文化,但是也有必要建立一种严格的“审查制度”,净化我们的文化场,给青少年提供一份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作为国家的希望,这些青少年尚处丁思想不成熟期,能辨别是非曲直币¨真正的“真、善、美”,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艺术去滋养他们幼稚的大脑和灌溉他们纯洁的心灵,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将来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城邦的保护者和捍卫者”,从这一点上看,柏拉图的观点,对于我们令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启示的。柏拉图强调德行至卜,鄙视诗人的非理性和不克制,宣泄。今天我们要对伞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就是要让人们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加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的教育,鄙视和唾弃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篇4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感受
教学中,我坚持“以诗文辅德,塑造人格美;以诗文践行,引导行为美;以诗文益智,渗透智慧美;以诗文陶情,欣赏艺术美”的主旨,努力探索古诗文诵读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新形式,推动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一、兴味盎然吟诗词、语言丰富乐体验
(一)每两周推荐
每两周下发一份必会古诗目录,目录上我有选择地列出了各个朝代名家的著名诗篇,学生以每周固定几首诗文的速度吟诵着,背诵着。为了了解学生熟练程度和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我还绘制了“熟练程度”自测一项,请学生根据自己背诵的情况描画“金星”。利用每周三晨读时间、课间休息时间集中背诵或抽查。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评选为“诵读小能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古人在诗词的创作、吟诵中实现安邦定国的伟业,感叹世化的无常,歌颂祖国的大好江山,诠释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二)课外大拓展
春天来了,教材中有描写春天的夜晚的诗――孟浩然的《春晓》,我就根据早春、仲春、晚春等不同时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住宅、广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以及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然后搜集整理出描写春天的名诗,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杨巨源的《城东早春》、高鼎的《村居》、朱熹的《春日》、志南和尚的《^句》、程颢的《春日偶成》、贺知章的《咏柳》、杜牧的《江南春》。还有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寒食》等。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受到古诗文的滋养和熏陶,而且增强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和热爱之情,懂得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积累,增加了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继承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传承的祖国悠久的文明。这些目标的实现,也正是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
二、形式多样悟诗情、心灵丰富乐感受
(一)了解诗人
这样坚持不懈地背古诗,学生发现了许多朝代的著名诗人。李白的诗特别多,从《静夜思》到《望庐山瀑布》,从《古朗月行》到《望天门山》,进而猜测李白是最有名的诗人。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趁机会向学生介绍了唐朝诗人中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用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话语向学生讲述了他们的生平,他们诗歌的特点和他们写诗中发生的故事,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地兴趣。从学生如饥似渴的眼神中,我感到了班内可能又将出现新一轮的学习,这是伴着背诗词出现的,那就是了解诗人。随后发生的一切证明了我的想法。学生兴趣浓厚地去了解每一位他们知道的诗人,每出现一首新的古诗词,他们就会首先看看作者是谁,如果是以前没接触过的诗人,就会向老师询问这个诗人的概况或自己查资料来交流。“诗仙―李白、诗史―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贾岛做诗斟酌‘推敲’二字;王安石作《泊船瓜洲》多次换字,终得一‘绿’……”这些故事学生讲得头头是道。除了唐朝诗人,他们还了解了宋、明、清各代的著名诗人,苏轼、于谦、龚自珍的名字对他们并不陌生。
(二)归类背诵
让学生背出送别诗,背过的古诗词在学生脑海中一首首闪过。《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都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学生诗人认识得多了,背诗时有时也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杜牧的诗说是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说是李白的诗。这种现象用归类法也能很快解决。按诗人来背,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这些诗人,你能背出几首他们写的诗词?以这种方法背诵,既巩固了诗词,又牢记了诗人,这样诗词与诗人就能对号入座了。
(三)开展竞赛
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数量的增多,他们也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背古诗大王”得“金星”的小型竞赛便在我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为了得到“背古诗大王”的称号,每个学生都拼尽全力,课间和同学轮流背,也敢和老师来挑战。这种温故知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收获颇丰,还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三、置身诗词品诗境生活知书乐达理
(一)诗情画意
一首首诗词,如此吸引人,如果配上图画,是不是会锦上添花,配上图画的诗词又是有另一番景象呢?事实上,学生爱给诗词配上图画,他们乐意用彩笔来阐述诗意。
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在作画时,对“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就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说明‘儿童急走追黄蝶’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中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有的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分辨不出哪是黄蝶哪是菜花,蝴蝶还是要画的,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有的说:“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了。”……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绘出了可爱的美图,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意。
(二)感悟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感悟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自然感悟诗的韵律美。
(三)体会情感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于感染性。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上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进入,带着感受诵读,体会诗人的心情,自主自悟地学习。
(四)净化心灵
篇5
目标不变 自主探究
一、二年级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教学中,有这样七个教学目标:知道作者,知道朝代,会说词义,会说诗句的意思,知道写的景(事),知道抒发的情感,会背、会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教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时,告诉学生“招”是牧童示意路人不要出声、悄悄过来,告诉他去路(“招”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是“摆”的意思)。《梅花》中“作者写梅花凌寒独放、并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实际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他赞美特定环境的梅花,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迹。”《江雪》“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能拘泥、不能苛求,能说出“寒梅邀雪图”、“寒江独钓图”,能体会到“渔翁不是真正在钓鱼”、“梅花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就可以了。
要始终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倡导合作。力求自主,主动探究。采用自学――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流程。自学一般安排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互相说知道的、不知道的。知道的小组内互相评价、判断。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不知道的由记录员记录下来;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各抒已见:最后保留同学们共同赞同的几种意见,、注重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足现实勇于创新
立足现实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的前提能力,关于作者,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作者、而且能说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还知道他的哪些诗;关于朝代,既要让学生知道这首的朝代。又要知道这个朝代的作者还有哪些、他们写的诗还有哪些;关于词义、句子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搬《教参》,不抠字、词典,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景和情,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一味的把研究者的思想强加于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会一步步的深入。
创新就是要学生会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体会古诗的含义,学会搜集、整理古诗;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初步感知诗人的创作与一定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有关古人的创作故事,从而感受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学会用自己眼睛、耳朵等感受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描绘美。
吃透教材培养兴趣
诗歌是韵文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有鲜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教育。诗人写诗,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形象,集中歌颂最有意义、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及由此所激发起的情感去打动读者。尤其是古诗。它的语言简练,通假字较多,感情同样丰富。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例如,小学语文中的古诗《咏柳》,诗人抓住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物――柳树,通过想象精彩地描绘了春天的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喜悦、欢快的心情。柳树、柳枝、柳叶与春风本是两种不相关联的事物,诗人却把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使孩子们感到深奥难懂。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要先让学生说说春天来了,周围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重点说柳树;然后让个别学生说说观察到的柳树变化的过程;接着揭示课题总说春天柳树生长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孩子们读古诗《咏柳》,边读边指导,理解重点词。学生抓住了“碧玉”、“妆”、“一树”、“丝绦”、“细叶”、“裁”的理解,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读懂这首古诗。少数学生还可以背诵。
篇6
【关键字】作文教学;阅读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1.前言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部分是小学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能力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而写作则是对阅读进行检验的尺度,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作文有极大的促进能力。实践表明,尽管小学生的写作基础并不完全为阅读,却着实离不了阅读。首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很多方面的条件,第一层次的条件是学生所获取的直接经验并进行积累,认识与体验实际的生活素材。但毕竟实际直接经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若想在写作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借助课内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来获取间接的经验。第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留心观察事物、正确判断实物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强烈爱恨情感。关于爱的美好的实物,可以倾心的去歌颂,关于恨的丑恶的实物,有全力毫无保留的批评的能力,敢爱敢恨。其三,学生可以从广泛的阅读中学习掌握一些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规律,体会以及借鉴别人成功的写作方法、经验,加以运用。因此,阅读教学可谓为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检验其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读与写密不可分,成功的作家总是在阅读过很多文人名士的作品后结合自身的经验及想象,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其中每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写作技巧,都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才可成型。所以,写作是检验阅读的尺度。
2.阅读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兴趣
小学的教材中囊括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散文,丰富多样。如果语文老师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实时地在阅读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好好的引导,进行启发,那么小作者们的写作兴趣一定会提升起来。比如说在学习诗歌时,老师让一些同学大胆站到讲台上分别自己是大诗人李白或者杜甫,用心体会原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想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那些千古绝迹的,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升高,兴趣也更为浓厚。好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2通过阅读教学能让小学生们学会如何准确用词,如何进行环境描写
小学的课文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精选出来的内容,在用词和造句方面都是经过细心考量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从词句方面细细的引导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对一些加点词句好好品味,及时讲解,将教程有意识的向写作方面靠拢、迁移。长期以往,学生们渐渐就能注意到写作中到底该如何斟酌字句了。环境描写分析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并教导学生们体会到适当的在作文中加入景物描写可以达到营造氛围、烘托人物的形象等作用。在阅读教学讲解到环境描写时,亦要有意识的引导向写作方面,时日一长,学生们自然而然就能掌握一定的景物描写方法了。
2.3阅读教学教会小学生们如何通过观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无法言语的小孩是通过不断地观察,才渐渐能模仿、学会说话的,所以说观察是我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首要途径,是一种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少的基本能力,教会了学生进行观察,就是教会了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步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着重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交给他们观察的步骤、方法,渐渐使得他们观察事物的条理性得到提高。而后,也要想办法让其明白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这就相当于让他们当了一回作者,看到了什么、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写,捕捉好重点、有意义的点,为写作慢慢积累素材。现有阅读上的进步,才能有写作上的进步。只有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有米可炊"。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我们的小学生呢。
2.4阅读教学带学生们深入生活,体会、开拓眼界,加强记忆
无可置疑,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们主动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广读、多读、熟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走向更大范围的人文自然社会的实践中,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并能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鼓励小学生们做些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强化其笔记内容的记忆,交流读书体会,为写作打好基础。
2.5阅读教学能启发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于联想中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仅仅教会了学生们知识,而完全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是什么。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仅只关注其写作素材的积累量,更要注重发展起观察、联想的能力。有了模仿,少了联想,就不会有自己的创造、创新。因此,在教学生们进行观察时,更应注重培养他们进行积极思考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启发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将脑中的信息转化为言之有物的语言,熟知的事物就成为学生们的感性材料,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
3.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是最让老师棘手的教学内容之一。作文是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尺标,一直为语文教学的大头。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为作文教学积累写作素材,提供写作创作的源泉,是诱感的表达、培养写作技巧的有力工具。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力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望春.例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143-144.
篇7
一、妙趣简约备课,科学灵活设计
备课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方针向导,是教学活动开展推进的核心指针。具体到古典诗词教学的备课设计,这要求相关教师需要秉持趣味简约、科学灵活的整体思维,充分把握小学学生好奇心大、喜欢趣味、渴求被表扬认可的群体偏好以及心理特征,继而有效激发调动其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古诗两首》中的南宋朱熹的《春日》为例,该诗描绘了诗人出外河畔踏青所见的初春丽景,抒发了热爱自然、歌颂春天的愉悦心情。相关教师在进行备课设计之时,就可以采取设问引导式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总体策划,譬如以“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炎热的夏天、爽朗的秋天、寒冷的冬天,还是生机盎然、绿色舞动的小清新的春天呢?谁能站起来告诉老师,做一个勇敢给力的小伙伴呢?”作为诱发学生群体积极发言、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的开场引导语,在有学生起身发言之后,教师可以择取一个喜爱春天的学生继续发问“这位同学喜欢春天呀,那么请你说下你为什么喜欢春天呢?其他同学也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对于春天喜爱吗,喜爱的原因是什么呢?积极发言,有奖励哦。”而当学生发表完自身想法之后,教师也可以继续鼓励并挑选其他举手的学生起立表达对于春天的喜爱原因,在表示认可以及赞扬之后,则需要带领学生集体总结喜爱春天的原因以及春天的动人景色。最终,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我们现在的春天如此动人,那么古代人的春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流行穿越时空,那么大家想不想穿越回到千年之前,去观赏一下万紫千红、光景新鲜的水边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在学生的齐声应答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春日》的课堂教学了。
二、影音网络添加,多媒体辅助
古典诗词所依托的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在整体语法、基本句式以及使用习惯上存在着差异,单一固定的全诗读诵、字词讲解、意旨表达也就成为了样板套路。这就要求相关教师改变理念、发散思维、灵活巧妙地添加网络影音的鲜活元素,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手段,继而提高教学方式的丰富灵活性,营造课堂氛围的活跃愉悦度。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古诗两首》中的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为例,该诗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幽自然、淳朴古雅的乡村生活图卷,蕴含的诗词知识点较为典型、景观事件相对集中,适宜通过视频、音乐以及幻灯片等手段方式进行灵活再现。教师可以先以一段富有诱导性的开场白询问学生有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学生纷纷表达完自身想法之后,教师则可以进行小总结,并开始通过播放关于作者陆游生平以及本诗内容的影视资料、幻灯片等来展开教学。以《游山西村》等山村题材为内容的影音、幻灯片在互联网上数量丰富,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融合了网络流行语、充满诙谐趣味的片段进行播放,也可以自行添加一些醒目提示语,以标注重点知识点等。譬如在讲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之时,可以用夸张的艺术字体在诗句旁边标注“小伙伴们,这可是千古名句哦,它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哦,赶快记下吧!”同时也可以添加一段小动画,揭示这两句所阐述的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深层哲理。而在整个教学进行的过程之中,教师也要注意在营造氛围的同时,不忘记将相关知识点、考查点灵活穿插、巧妙提示,从而使得学生在玩乐之中有所收获。
篇8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政治教师在思想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情感教育贯穿思想政治课的始终。
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产生了隔阂、矛盾和冲突。结合多年来班主任经验、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我在思想政治课关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方面开展了各项活动,理论与实际、理论与心声(说)、理论与体验(洗脚)、理论与总结(听后感)相结合,使感恩父母的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感恩父母的教育活动开展几年,总结几年的经验,学生与父母关系融洽了、理解了、沟通、“代沟”减小了,真让人感动。
1理论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十月怀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后的怀抱哺育,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我们的生命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父母都倾注了无限深情和关爱,付出了无数心血!因此,我们要孝敬父母。
1.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首先,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游子吟》、《鲁冰花》、《摇篮曲》、《两地书、母子情》、《感恩的心》等这些歌颂父母对子女之爱的诗歌、歌曲饱含深情,催人泪下,充满感激,我们由衷地高呼:谢谢父母!
其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能忘怀,一个学生这样记述:“在一个闷热的夜晚,狂风暴雨的突然来袭,一个女孩经不住这样恶劣天气的考验,被病魔缠身,十分难受。就在这时,妈妈温暖的大手握紧了她,抱起她,顶着暴风骤雨,伴着雷鸣闪电跑向医院。雨淋在妈妈身上,但那个小女孩却没有淋到一滴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她康复了,出院了,回家了……”
再次,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最后,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一般都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与人和睦相处,不愿因自己的过失、错误累及父母、家庭,能自觉地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反之,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往往也不能处理好与亲友、师长、同事、组织的关系。
1.2怎样孝敬父母?
通过孝敬父母原因的教育,我们会深深感受到孝敬父母有多重要,针对这一结论,大家一致赞同,但如何孝敬父母成为我们行动准则。
首先,孝敬父母,就要从语言上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其次,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最后,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我们长大后,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1背景:进入期末复习,学生积极性减退,纪律下降,学习懒散,回家不听父母话,逃课,请“病假”等现象严重。
时间:2012年6月21日
内容:纪律、学习成绩、期终考试、父母子女关系等调整。
年级:初二
学习状况:中差生,中小学毕业语、数入口100分以下20人。
人数:28人
形式:家长会集中与分散;集体与个人。
操作方法:
班主任提出目标(家长会)——家长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结合实际,交流原则:平等式、朋友式)——制定计划(书面):1、各科达到的分数;2、纪律要求;3、父母与子女情感交流。——三周后,顺利期末考试——反馈:21人超过预期学习目标,占78%;7人未达到目标,占12%。
总结:通过本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关系达到和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过后一位家长深情地说:“她的孩子勤快多了,会擦地板、洗碗,交流的语言多了,误区少了,作业虽有错,但能自主完成。返校时还会与父母道别,抽背书也乐意了……”,“老师,你用什么魔力使她变乖的。”实际上,这里的魔力就是情感的力量,这次活动能顺利开展并达到好效果,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懂“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的理论基础上。
这次活动,使学生能有感而发,思考的基础上,当着老师的面对家庭说心理话,说出自己的心声,达到了情感与行动的统一,有的学生声泪俱下,场面感人,值得再次使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3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情感体验(洗脚)活动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为了培养学生亲情、感恩的心,我布置了一次“洗脚”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与父母之间的默契、情感的升华达到一定境界。活动记载:2012年9月8日晚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晚上,因为,我要给我的妈妈洗脚。当时,妈妈坐在凳子上,我说我要给她洗脚时,我有点儿紧张,妈妈也似乎有点惊讶。她问我为什么给她洗脚,我向她说明,小时候你经常给我洗脚,到现在也该我为你洗脚了。于是,我用洗脚盆接了一些冷水,放在妈妈面前,又用水勺子从锅里取下适量的提前弄好的热水倒进洗脚盆里。我让妈妈把脚提起来,然后,慢慢地把鞋脱下,又把袜子也脱下了,说真的,看到这双已经很旧的,甚至有几个破洞的袜子,我真的有些难过,我难过自己的妈妈没有我的同学的父母穿的好。于是我开始洗妈妈的脚,边洗还边问:“妈妈,水烫不烫、舒不舒服?”似乎我就是大人,妈妈就是小孩一样,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洗着洗着,我再次坚定我的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我的父母,让她们吃饱穿暖!”不久,我洗完了,我又用一张脚帕擦干了妈妈脚上的水。这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
——选自一个初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树欲静则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在心灵上有了更多的交流,孝敬父母要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有爱你就说出来
感恩教育,需要我们付诸行动,现代学生对爱父母的话可以心里说,在信里写,但我是采用课堂,由全班学生作见证,大声说出你对父母的爱,想说你就说出来。活动开始,同学们纷纷举手,下面是一些他们说的摘录:
王珂:“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脸色通红)
陈新宇:“老爸,不要经常穿凉鞋,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老妈,不要长时间穿高跟鞋,对脚、对身体都不好。”(小大人模样)
廖国俊:“对不起,爸爸妈妈!”(酸楚地)
唐晓苗:“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爱你们!”(真诚地)
郑晓火焱:“妈妈,您辛苦了!”(深情地)
陶沿金:“爸爸、妈妈,我长大后,我会报答你们!”(有力地)
…………
课堂气氛非常凝重,利用此时的情境,录音机响了,“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篇9
【关键词】语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就列举了十二位作家的不同风格:贾谊清新、司马相如夸张、杨雄含蓄、刘向明晰、班固绵密、张衡周详、王粲明快、刘桢激昂、阮籍高雅、嵇康壮烈、潘岳泼辣、陆机庄重。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对不同作家的作品分析、对比得出来的。
笔者长期在初中校执教语文,深切感受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强化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一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
一、比较阅读的依据
比较阅读就是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
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标题、结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方法、抒情的色彩、议论的方法作用,乃至文章的风格、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通过比较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联想、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不同角度加强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比较,往往能温故知新、广思博取、理解透彻。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比较阅读材料,确定恰当的比较点,不但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
1、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王国维的治学篇第一境界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在比较阅读中,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各类文章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二期课改新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以主题结构成单元,引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从而达到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3、是初中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就笔者的从教经验来看,很多初中学生一是对读书的渴望程度下降,二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读书时间的缺乏,因此阅读量远远不够。采取比较阅读可以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不失为一个弥补的好办法。
二、比较阅读的内容
1、不同作家同题作品的比较
讲授《三峡》时,我将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比较,让同学们体会每个作品的不同风格。例如观日出,许多作家都写过,我们可以把有关文章找来阅读。象巴金的《海上的日出》,刘白羽的《日出》,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同样是观日出,但各人写法都不同,观察的角度、观察的粗细、立意和风格等等,都不一样。七年级上册中《世说新语》两则,同样是描写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他们也有各自的特点。这样多看多比较,就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有利于启迪思维。
2、同一作家风格的变化与统一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了不少同一作家的文章,如《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与静夜),这两首诗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如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自己的理想,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样可以更深入理解作家的思想。
另外,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在选作教材时,作者和编者又作了精心的删改。有的文章还能找到作者的原稿。因此,我们也可以用比较法来阅读。首先,要求自己品味课文,尽量品出一点味来。再仔细读原文,并对照课文,找出作者和编者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对修改处反复比较、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是不是每一处都修改得很好?为什么?例如,我们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先生原稿中有这样一段:“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他不渊博。”修改时在“不渊博”前加“毕竟”两字。有的同学经过认真比较、思考,体会到改得好:在“我”的童年时代,阿长给“我”讲过许多故事,她可算得渊博了;但是,她却不知道“这故事”(关于‘怪哉’虫的传说)是怎么回事,所以她“毕竟不渊博”,既肯定了她有知识,又指出她还不怎么渊博,用“毕竟”来修饰“不渊博”,语气委婉,在否定中仍有肯定的意思。
3、不同流派、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对比
在讲授《卜算子·咏梅》时,让学生体会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感受孤独寂寞的悲剧美,体会同志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感受乐观的积极的崇高美,进行对比。
篇10
高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较为普遍。过去,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禁”和“罚”上,努力阻止和惩罚学生早恋,而忽略了面对早恋应该进行的讨论和引导。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需要正视早恋这一现象,科学地开展指导、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走出情感的迷茫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认清早恋的危害,了解早恋心理,学会理智地对待青春期的感情萌动,妥善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2.引导学生认识爱,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活动准备】
1.搜集关于爱情的故事、格言。
2.准备文字、音像材料及学生小品剧的排练。
3.进行问卷调查。
【活动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短剧等。
【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栀子花开》
学生在优美的动漫歌曲《栀子花开》中,坐定(多媒体布景,用超链接播放动漫歌曲《栀子花开》)。
二、导入活动
师语:同学们,在《栀子花开》这首优美动听的动漫歌曲声中,我们迎来了又一个美好时光。在这里,我们将要讨论一个大家非常期待又非常敏感的青春期话题——“早恋”。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与歌颂,同学们还记得《诗经》的开篇吗?(生齐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我想问在座的同学们,你追求过爱情吗?你对异性是否产生过好感?(请举手)
三、老师讲故事(多媒体出示故事内容)
师语(面带笑容):刚才,说起“对异性是否产生过好感”这个话题,我看有些同学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激素在人体内分泌,使男女之间产生好感,这是自然的规律。我给大家讲一个《十日谈》里的故事吧:
有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心想把他的儿子培养成像自己一样的人,那就是专心侍奉上帝,没有任何杂念。于是,他把儿子与外界完全隔离,以避免一切诱惑。儿子长到16岁,除了上帝,什么都不想。父亲心想:“看来,我的儿子已经修炼成功了,可以放回去了。”有一天,他带儿子进城,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儿子一时反应不过来,很木然,可当他看到女人时,眼睛忽然一亮,问道:“爸爸,这是什么?”父亲很不高兴地说:“绿鹅。”傍晚要回家的时候,父亲问儿子:“你想买点什么回去?”只见他的儿子毫不犹豫地说:“我要买只‘绿鹅’!”
师语:这个故事说明喜欢异性的情感大家都有。我今天想对你们说的是,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其实是一件自然而又正常的事情。不过,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是一件非常烦恼的事情。
四、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人生AB剧大讨论。
五、早恋的危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大部分同学还是认为中学生不能谈恋爱,因为我们还不具备谈情说爱的基础,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我们不妨把它稍微往后放一下,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其实许多早恋悲剧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我们看几个实例:(幻灯片展示)
事例1:2003年9月26日傍晚,沈阳市康平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发生一幕惨剧,一名高二年级男生因恋人提出分手,用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自己的胸口,造成严重的心脏破裂,裂口长达1.5厘米,生命岌岌可危。
事例2:四川一女生早恋被奶奶看见,怕奶奶告密,杀死了奶奶。
事例3:2011年9月17日晚,犯罪嫌疑人陶汝坤因追求被害人周岩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来到被害人家中,将事先准备的装在雪碧瓶中的打火机燃油泼在被害人身上并点燃,致使被害人面部、颈部等多处烧伤。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10日下午3时,安徽少女毁容案在合肥市包河区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陶汝坤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个月。
六、男女生交往的注意事项(多媒体出示)
男女生交往:
(1)不必过分拘谨。要注意消除异往的不自然感,从心理上像对待同性那样,不应矫揉造作、忸怩作态。
(2)不应过分随便。男女有别与生俱来,不应过分地拉扯打闹,有些玩笑也不宜在异性面前讲。
(3)不宜过分冷淡。男女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理智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分冷漠,不然会伤及异性的自尊心,也会使别人对你产生误解,觉得你高傲无礼,不可接近。
(4)不应过分亲昵。异性朋友在一起要做到自尊、自爱,言谈举止文雅端庄,不可勾肩搭背、卖弄风情,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5)不可过分卖弄。不要总是一个人讲个不停,也不要无理辩三分,得理不饶人。
(6)不能违反习俗。男生不要对女生主动握手,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与私事。
七、总 结
师语:古往今来,人们对爱有不同的诠释,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曲声情并茂的朗诵——舒婷的《致橡树》。
(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致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