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片段范文
时间:2023-04-04 09:3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雨的片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刚开始,雨很小,沙啦啦,沙啦啦,地面上的植物们,纷纷直起身子,张开嘴,如饥似渴地喝着这甘甜的雨水。不一会儿,雨,渐渐大了起。街上的行人们纷纷撑开手中的雨伞;远处一栋高大的建筑物,犹如披上了一缕轻纱,显得是那么朦朦胧胧;雨,越下越大。所有的一切,都被这瓢泼大雨融化在了一片水淋淋的绿当中。
2、雨,下在大树上。大树昂首挺胸,准备经受暴风雨的洗礼,它好像在说:"让暴风雨来得更快一些吧!"在看看那些树叶,它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吮吸着夏天的甘露。
3、雨,下在城市里,人们有的在家中,抱怨着糟糕的天气,在道路上的人们更是遭殃了,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交通也因大雨堵塞了,总之,大雨在城市人的眼中是一个不好的东西。
4、一道霹雳响雷划过长空,紧接着,狂风呼啸而过,乌云滚滚而来。过了一会,大雨便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这阵雨很猛,猛得可以把道路打得烟尘滚滚。这阵雨也很密,密得可以让人一出门就变成落汤鸡。在这阵雨下的时候,大地也仿佛披上了一层白茫茫的纱衣。下雨时的声音,就像山洪暴发似的。这雨,好像许多淘气的水滴在跳集体舞,好像许多乌云在号啕大哭,又好像许多人在天空中用花洒在洒水,既痛快又壮观。
5、雨,仍旧继续下着,但却不像刚才那么单调,开始有了变化。它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急,时而缓。下得大时,它犹如一位威严的君王,对不服从它的人大声怒吼着;又似一个高大的巨人,似乎要把天地的一切都吞掉;下得小时,就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下得急时,就犹如我们小时候常玩的炮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让我重温童年的旧梦;下得缓时,就犹如一曲轻柔的乐曲,洗刷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忘记一天辛苦工作,学习的劳累;我被眼前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它仿佛把我带进了一个幻想的境界里。
6、这时,小雨点一个个从天上"跳"下来。它们伴着雷声,随着风儿的舞姿散开来了!它们有的跳到了地上,"NNN"如万马奔腾,战鼓激昂;有的跳到了树叶上,"沙沙沙"如清风抚萍,窃窃私语;有的跳入了池塘,"咚咚咚"似珠玉轻碰,清脆悦耳。道路两旁的树木也不甘落后,它们贪婪地吮吸着大自然赐给的雨水,一边还摇摆着枝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7、近看,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8、几声隐约的雷声从天边传来。云儿们似乎听到了指令,都聚在一起,随之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就成了墨色。电闪和雷鸣也渐渐频繁起来,闪电一个比一个疾,雷声一声比一声响。
9、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打得窗户啪啪直响。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10、雨,下到了房顶上,只看见贱起了一阵如烟的薄雾时高时低,忽稠忽稀,连绵起伏。房顶上的雨水随着管道流下来,形成了一条"奔腾喧嚣"的小河。
11、雨,下在电线上,雨滴恰似在五线谱上整齐排列的音符,还似水滴在那里赛跑,又似珠子在那里游行。雨越大,水珠就越多,降落的速度自然也越快。
12、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好看极了。雨滴从屋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就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最后连在一起,形成水柱。
13、电闪雷鸣之后,暴雨发疯似的下起来。骤然间,天地间像隔着一层纱,迷迷蒙蒙,雨越来越大,像有人一大盆一大盆地往下泼着水,雨点儿打到窗玻璃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14、过了一会儿,雨变小了,微风吹来,雨帘斜了,像一根根针线似的刺向草木、墙壁。雨落在小草上,看,草儿轻轻地在微风中摇动,雨珠顺着它那翠绿的茎滚下来,有一滴一下子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小草的嘴里,找不着了。
15、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16、半个小时后,雨变得更小了,太阳从乌云里探出了半个头来,又过了几分钟,雨已经完全停了,乌云全都散了,太阳又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屋外空气格外清新,房子、道路被冲洗得干干净净,树木显得古翠欲滴。远处的群山,洗尽了身上的尘污,更加郁郁葱葱。
17、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18、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篇2
1.风,柔柔的吹;枝头,悠悠的闪;明媚的太阳,晒在身上,暖在心里,烂漫的春花。啁啾的小鸟,透露着春的灵秀,春的音乐,春的欢乐。啊,迷人的春天,孕育着一个多美好的春天!
2.漫长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慢慢地来了,天渐渐的暖和了,小燕子换了一件新衣裳从南方飞回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蛇、乌龟……伸着懒腰慢吞吞地从自己的小窝里走了出来去找东西吃。小花小草也慢慢地探出头来,柳树也吐出来新的嫩芽,在风中翩翩起舞着。
3.白云遮住了太阳,天阴暗了下了,这时下起了绵绵小雨,太阳露出了一点光!这不是春雨吗?雨不是很大,我躲在一颗大树下,观赏这难得的第一场春雨!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又沿着树叶流下来;雨滴落在溪水里发出“叮咚叮咚”声音,鱼儿争先恐后地从水里跃出,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壮观。春雨贵如油,大地在春雨地洗刷下,显得更崭新更美丽!
4.田野里,人们正在辛勤地播种。一位农民伯伯坐在拖拉机上,发动机器,一行行新翻的黑土在拖拉机下伸展。倒映着蓝天的水田,有的已经插上了嫩嫩的、绿绿的禾苗,远看像地毡;近看像绿纱。插秧的年轻姑娘擦擦头上的汗水,抬起头,看看变得绿绿的水田,咯咯地笑了,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5.姑娘来到了城市,人们也活跃起来,换上了春装,相约去野外踏青,舒展舒展筋骨,尽情享受春天的乐趣。我们孩子一起来到外滩公园里放风筝,五颜六色的风筝时上时下,此起彼伏。风筝的样子也很美:有老鹰,有蜻蜓,有蝴蝶……把春天的天空装点的绚丽多彩,姿色翩翩。
6.春天不仅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在春季去公园里游玩,是在适合不过了,春天充满着绿色,充满着新鲜的空气,偶尔,累的时候,去公园玩一趟,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看美丽的的景色,这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
7.春天到处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到处一派春的气息。远处,小溪里的冰融化了,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溪水里欢快的玩耍。成群的小蝌蚪在河里嬉戏着,小草偷偷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各色的映山红,月季花,玫瑰花争奇斗艳。散在草丛里,像无数的星星眨呀眨。旁边的柳树丛,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翠绿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枝叶摇摆,好像对我们点头微笑,招手示意。
8.春姑娘来到了人间,到处变得一片生机勃勃。树木吐出了嫩芽,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碧绿的辫子,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尖尖的脑袋,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河里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玩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孩子们冲出家门,在野外玩呀、闹呀,开心极了!
9.春姑娘不仅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股活波可爱的气息。哦,对了。春天还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你瞧。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们正在放风筝呢。他们放得多开心呀。天上的风筝一个比一个飞得高,燕子赛过了小鸟,老鹰又赛过了燕子,最后还是燕子得了第一,真是奇趣无比呀。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音乐。
10.茶花仙子唱着春天的赞歌;微风轻轻地吹,玉兰花仙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桃花仙子像彩带一样飘落下来,好像在给它们加油。柳树姐姐在湖边清洗着她的头发。小草弟弟从土里钻了出来,铺成了一块嫩绿的地毯。雨姑娘来了,雨水掉入湖里,湖面上就当骑一圈一圈的波纹,美丽极了,雨水落在花丛,草丛中,花儿和小草就像洗了一个澡一样。雨姑娘累了,就回家了。太阳公公出来了,阳光射到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好像洒满了碎金。真美啊!
11.看见鲜花们如此努力,树木们也当然不甘落后。瞧!那柔柔的春风正亲吻着刚睡醒的大地,蒙蒙的绿雾荡漾在杨柳枝头上……,柳树长长的枝条上已展开了带黄色的嫩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那高高低低都缀满了红花的红棉树,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真是壮观;桃树上绽满了桃花,粉红粉红的,如同片片朝霞……真是万木竞春啊!
12.美的天使,春的精灵———鲜花们用自己美丽的姿态、艳丽的色彩,点缀着大地,使春天更加迷人,更加妖娆。看!嫩黄的迎春花,洁白的水仙花,淡绿的兰花,粉红的桃花……它们把大地妆扮得姹紫嫣红,并发出一阵阵诱人的幽香,好一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的景象!
13.阳春三月,柳树爆青了,吐出带黄色的嫩叶,小草也成茵了。一阵花香把我带到了公园中心,瞧啊,一阵阵花香引来大群蜜蜂嗡嗡地忙碌着。这时,调皮的雨弟弟来做怪,他跑进人们的头上,脸上,钻进人们的脖子里,使人感觉凉嗖嗖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我想,树,草,花儿们一定在贪婪地允吸着来自大自然的油吧。
篇3
一、感官联动,仔细观察。
春天到了,同学们或许去名山大川游玩,或许来到田野,或许漫步在河畔……饱览春天的美好景物。要想写好春天的美好景物,首先要用我们的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多种感官联合活动,对景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好。请看一位同学写的《春天》中的片段:
春姑娘来了,春雨细绵绵,像无数牛毛,悄悄地飘着。过一会儿,一声春雷响过,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温润,如童话般的美丽。春雨滋润了大地,花儿草儿正不断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小作者观察仔细,看到“春雨细绵绵,像无数牛毛”,听到“春雷响”“ 春雨淅淅沥沥”,感觉到雨雾“清新、温润”,想象到“春雨滋润了大地”,联想到“如童话般的美丽”。这样细致的描写,就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
描写春天的景物要抓住“春天”这个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特有的环境特点来写,写春天的景物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气味等特点来写,并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让一幅美丽春景图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如一位同学写的《春天,欢迎你》的片段:
春姑娘回来了,她头戴花环,身穿花衣,手里提着一个花篮,把花篮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撒向大地,大地一片葱绿,百花盛开;小鸟欢快地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悦耳动听的歌儿;河水哗啦哗啦地流着,仿佛在为春天演奏美妙的乐曲;蝴蝶飞去,像仙女般翩翩起舞,小蜜蜂嗡嗡地叫着,正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忙……
小作者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从形状、颜色上对春姑娘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令人喜爱、留恋。
三、合理想象,抒发感情。
观察春天的景物,你一定会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生动感人。如一位同学写的《春天多美啊》的片段:
篇4
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坐在回家的汽车上,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将头靠在窗户上,路边的风景也懒得看。恐惧之下,我努力地想象着回到家里的情景,无奈地等待着爸爸严厉的斥骂和批评。近了,近了,熟悉的院落、熟悉的大门、熟悉的客厅……不由得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垂头丧气的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用双手把成绩单递给盼着儿子回家而久坐在沙发上等待的爸爸。爸爸接过成绩单,显得出人意料的平静,只见他用那一如既往的眼睛望着我,而且脸上没有丝毫的愠色。在与爸爸对视的一瞬间,我清楚地望见了他的眼神。我刚想找个借口逃离现场,打破这沉闷的僵局,刚抬起左脚,就被爸爸叫住了。回到房间,泪水又一次打湿了双眼。
【问题诊断】
此片段语言干瘪,叙述简单,缺少具体可感的个性化描写,因而让人读后感到乏味。此片段的不妥之处主要有三点:
1.词语运用不太贴切。如“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可改成“心里荡漾着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荡漾”一词的运用,更能表现文本中主人公考试失利后的难过和恐惧的心理。又如“想象着回到家里的情景”,可以改成“钩织着回到家里的情景”,“钩织”一词的运用,更能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复杂心境。
2.缺少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无奈地等待着爸爸严厉的斥骂和批评”,可以改成“无奈地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体现文中主人公难以言表的害怕心情。
3.没有细节性描写。如爸爸把“他”叫住时,可适当地插入细节性描写的文字。“‘孩子坐下,喝杯热水!’爸爸温和地说道,‘这次考试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用心思考失败的原因。’说完,他用那有力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回房休息一下吧,待会准备吃晚饭。’”语言、动作这些细节性描写,更能体现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体贴,更能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
【技法点拨】
记叙文中的添枝加叶,需要作者在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作出详尽的描摹或刻画,力求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人物性格更鲜明,故事情节更生动。
二、适时捕捉生活细节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其要领为:以形传神写肖像,以只言片语显精神,以举手投足见性情等。在叙述中,适时地插入细节性描写,可以收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小试牛刀】
下面的文字是关于“我的视线”的,请同学们从添枝加叶更形象出发,大胆修改吧。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被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是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
“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
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
妈妈却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需要妈妈在下雨天来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已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
我的视线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此时,妈妈被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所笼罩。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伞下是许久的沉默,我回头,却看见晶莹的水珠滑过妈妈的脸颊。
篇5
基于这一点,现实录研究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课堂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看法。
教者:通过刚才的检测,我觉得同学们课前对《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大家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了一些字词的读音及意思,这只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有什么初步感觉或印象,对这篇文章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共同探讨。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边学习边进行合作探究。今天有好多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各小组可以邀请一位老师和一起学习。
(各小组均主动邀请老师参加,教者亦参与其中。小组讨论热烈,学生相互交流,设疑解疑。)
教者: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在烈日和暴雨下》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写得很有特色,大家知道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用写景来衬托祥子拉车时的艰辛和痛苦。
教者:同学们在讨论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1: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
教者:是呀,为什么要用风雨中哆嗦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而且在文中,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写到烈日和暴雨下的柳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课文入手,着重研究作者集中写烈日和暴雨的段落一一也就是第2段和第11段。同学们先把这两段文字朗读一遍,然后发表看法: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异同?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写的?突出了什么?
学生2(七嘴八舌):这两段文字都是写自然景物,而且都写了柳枝:都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在写法上都用了描写,并且都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都是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不同的是一一写“烈日”更多的是静态描写和侧面描写;写“暴雨”更多的是动态描写和正面描写。
教者:现在大家知道老舍为什么要将祥子置身于烈日和暴雨下的原因了吧?
学生3: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天气情况不同,但都突出了天气的“毒”,似乎老天爷也存心和样子过不去。这样毒的自然天气,与祥子遭受的苦难是极为吻合的。
学生4:通过柳叶,作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更写出了人的命运。柳叶就好像祥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结尾说“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教者: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但是同学们,我还是有点不明白,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恶毒”的感情吗?
学生5:对,自然界的雨总是给人带来麻烦,老舍先生正好用它来写祥子的生活。
学生6:不是,是老舍赋予了雨一种特别的含义。
教者:咱们还是应该有比较,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
学生7:朱自清的《春》,里面有一段是写春雨的,表现作者对春天对和平美好的生活无限赞美的情感。
教者:可见,同样是写雨,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过不去的。
学生8:“一切景语皆情语”,夏天的雨当然要猛烈一些,用它来写祥子的苦难生活更贴切些。但主要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时饱含特定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学生9: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残酷的社会里,祥子的命运当然就只能是一片风雨中哆嗦的“树叶”。
篇6
“动”起来之一――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讲过一个例子:一个好吃的孩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他口袋里有随时可用的零花钱。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他们的口袋中有“钱”,这“钱”就是素材,靠的就是不断地积累。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我鼓励学生每月读一本书,天文地理、文学科学等方面均可涉猎,还要及时做好摘抄工作。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强调要对积累的语段、事例融会贯通,要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动”起来之二――欣赏美文,掌握方法
读和写,从来就不是独立的。阅读,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一)利用语文课本,课内引领,授之以“渔”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能力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进行阅读指导,特别是其中的名家名作、美文佳作,因为它们能起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和体会作品的情感,领悟其内涵。
(二)设立欣赏课,课堂放手,习得“渔”技
七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独立欣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此,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美文欣赏课。在自荐的基础上,提前一周确定三到四名学生,让他们做主欣赏人,要求他们提前一周自选欣赏材料(片段)。课堂上,每个主欣赏人先个性欣赏,然后全班互动欣赏。到学期结束前,学生表现虽然还是那么稚嫩、笨拙,但我发现他们逐渐喜欢欣赏课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作文也似乎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了。
“动”起来之三――借鉴范文,仿写创新
名家名篇、美文佳作就是最好的范文。充分利用这些范文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仿写入手习作,学会观察,学会描写,学会抒情,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表达。
苏教版七上第四单元是“多彩四季”, 单元习作训练是“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我鼓励学生以他们的作品为范本,进行仿创。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股春的气息正悄然降临我们的校园。
如果你心细,便会发现广玉兰结出了花苞,正准备冲破“保护层”绽放花儿;那梅花已开得灿烂烂,再收敛不起来了。低头看,花坛中的灌木已发出嫩嫩的芽,像是刚出生的婴儿,娇嫩之中又带着几分青翠……
春天,最多的就是雨,一下便没完没了,犹如细丝般缠缠绵绵,牵连不断地落入河中,地上……雨一停,空气中便多了几分湿润,天空也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还特意挂了片云做点缀。
雨后的柳树喝饱了水,便一个劲地长……
蜜蜂、小蝴蝶也陆续回来了,飞舞在郁郁的草丛中,一切是那么富有生机。
天空上方多了几只风筝,循着风筝线,看见了几个孩子,他们的脸上正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这就是春天!
这位学生个性化的仿创,把校园之“春”写活了。从上面片段看,行文中有朱自清《春》的痕迹,又不拘泥于《春》,这是典型的仿创佳作。
“动”起来之四――加强练笔,勤写周记
作文,贵在常写勤练,要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写片段,勤写周记,善于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2月26日星期六小雨至中雨
随着窗外那“滴答”“滴答”的落雨声,我的心也随之愉悦。可不是,终于下雨了。虽有些冷,但随之一想,这可能是如黎明前的黑暗一般,是温暖前的寒冷吧?
很快,就能看见小草顶破泥土,让大家望见一丝绿;很快小花儿就能绽出花苞,开出小花了;很快那大树就要苏醒,发出绿芽;很快河水不再僵硬,而是涓涓流淌;很快发黄的芦苇要褪掉“黄袄”穿上“绿衣”了;很快……一想到这些,心中怎能不激动?春天已踏着这雨的节奏来了,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静谧……
想想,我的春天也该来了吧。
篇7
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感知文章选材的精当、布局谋篇的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精准,从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联想文章蕴含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动笔写作。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一课,我让学生感知“捉鸭子”场面描写的用词后,要求学生以记者身份,给捉鸭子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报道,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因内容是从课文的文段衍生而来,学生没有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内容可写,同时又激发他们挖掘教材、钻研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并开动脑筋,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课内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扩充、补写等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阅读框架,将思维触角延伸得更深更远,既可深化阅读所得,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让学生想象并补写: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反应……。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对比,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了解了美丑的含义,而面对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大家意犹未尽。因此,在完成补写任务前,心里早有各种丰富的想法,在完成时,用自己的文字或强调丑陋心态的延续,深化对丑的鞭挞,或突出忏悔,强调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词精准,常常一字传神,古代诗词曲中,名家对于景色的描绘相当动人,句句文字营造出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间溪旁、垂柳落花、飞鸟游鱼,每一幅画面如同经过摄影师精心选择拍摄而成的照片,有强烈的艺术感。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扩写古诗词,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赏析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名句,又可锻炼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诗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又如在《登岳阳楼》教学赏析中,要求学生根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象作者的当时的情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深入了解诗歌中作者强烈的爱国情,也能通过练习有内容可写,训练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从课文中提炼精萃,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在借助课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可立足于文章的语言,模仿名家用词遣句,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模仿名家选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选择文章的布局谋篇、文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到位的指导、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来,仿写范文的确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途径。
名家名篇中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词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选择当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范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这个单元,针对单元课文中精彩动人的语言,选择“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鞯摹 “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等句式,让学生仿照进行描写,让学生领略句式之美,从而能学以致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介绍过春节习俗的写作特点,通过“跟我做道拿手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菜经历,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让学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特点,训练他们写作条理清楚的能力。
四、总结
篇8
带修辞的语言总比不带修辞的语言要来得精彩些。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反复、反语、顶针、通感……这些修辞可谓人人知晓,个个会用。如果我们的作文中能够用上一种或数种修辞,语言便会立刻生色、亮丽起来。请看文章《冲破枷锁,拥抱独立》的片段:
独立是梅花,傲雪斗霜方能临寒独自开;独立是小草,坚毅刚强才会野火烧不尽;独立是翅膀,是春风,让我们为自己蓬勃。不做待哺的羊羔,不做巢中的小鸟,不做温室的花朵。独立自主,开创自己的生活。
……
独立是灵魂,缺了它便如行尸走肉;独立是灯塔,少了它便在人生中迷路;独立是航标,迷失它便会偏离航道。巢中的雏鹰永远飞不出天空,温室的盆花永远长不出大树,蜜糖里的蚕蛹永远难脱茧成蛾。摆脱枷锁,迎接风雨,做闪电,做雄鹰,做彩虹,撑出自己的一片开阔的天空。
这段语言为什么精彩呢?关键就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短短的两段文字里,就接连用了“独立是……不做……独立是……永远……做……”这五组排比句,让语言大放光彩,独具魅力。其实,用排比来说理,可达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用排比手法行文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我建议同学们的作文可多用上一些修辞。
二、巧借写景衬真情
善于借景抒情的语言肯定是一种唯美的语言。这种语言虽然星星点点,散落在文章的各处,但读起来却非常优美。请看文章《就这样被美征服》的片段:
那是一个出奇燥热的下午,太阳的烈焰狠狠地灼烤着每一寸的大地。我随父母去探望一位不太熟悉的亲戚。客厅里,大人们愉快地闲聊,我只能循规蹈矩地坐在一旁,百无聊赖地翻动着桌上一本通俗杂志……闷热的空气涌进我的心里,烘烤着体内每一个无所适从的细胞――我终于忍无可忍,起身走出客厅,不知所措地走到一个狭小的阳台上。
和我一样闲得发慌的太阳将过剩的光和热一股脑儿地浇在我头上。我只得闷闷地低下头,突然,一株矮小的盆栽撞进我的视线:盆栽根部有一只蜗牛……我呆呆地盯着它,燥热的空气好像骤然凝结了……一只蜗牛坚守着如此纯粹的信念。
我就这样被它轻盈而坚定的美所征服――生命的意义便是在世上画下一道属于自己的印痕。
文中各处散落着景物描写:多次写太阳的燥热,突出了“我”的无聊和躁动;与一只信念坚定的蜗牛相比,“我”的无聊和躁动,真是令自己都感到羞愧。如果撤去这些景物描写的语言,文章立即会“骨瘦如柴”;而恰恰是有了这些景物描写的语言,文章才摇曳多姿。
三、妙用文言显功底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主张学生用文言写作文的。因为文言较难,学生一般把握不好,容易写得半文不白。但是,我们不反对熟练掌握文言的同学以之作文。事实上,历年来的中考、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文言满分作文。如果你熟练地掌握了文言,能够驾轻就熟,偶尔用之,不仅新人耳目,且可脱颖而出。请看文章《说说我自己》的片段:
人称猴哥,身材魁梧者?非也;相貌似潘安者?非也;谦谦君子者?亦非也。其身形瘦小,乃玲珑之徒,袖珍之子。因大方言论时,活泼似一只猴子,是故亦名“猴子”也,自诩曰“猴哥”矣!此猴哥非花果山大当家之人称猴哥也。长相白净、笑容灿烂、身型灵活,明明一帅哥,却偏偏被人称呼为“猴哥”。
……
不汲汲于分数,不戚戚于师严。时梦寐以解疲,乐调侃以消忧。悠悠于天地,快然自足。实为仙境之人也。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归内心,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去抓取景物的特征。
2.完成贴切生动的迁移联想,并用细节文字呈现。
3.设计场景,用其他景物的烘托凸显景物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1300年前,24岁的李白带着对更为广阔的大好河山的好奇,也带着建功立业的期盼,“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巴蜀之地,途经荆楚之国。今天,我寻着太白的足迹,从重庆来到荆州,同样也带着好奇与期盼,好奇荆州这座历史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期盼着用短短一堂作文课打开同学们的心扉,用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美好的情思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二、读习作,发现问题
出示习作:“这,就是一只鸟巢,由树枝构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又陷下去,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战士,充满了野性的自然气息。”
鸟巢,我们今天笔下的景物(出示实物)。这是我之前的一位学生写下的文字,当时我的要求是运用联想来描写鸟巢的外形,大家来点评一下,说说它的优点和缺点吧。
明确:
1.优点:运用联想,并用比喻的修辞呈现:多角度观察鸟巢。
2.缺点:观察不仔细;联想不贴切;描写不细致。
三、抓特征,联想写形
1.同学们,你们从鸟巢的形状、颜色、材质等角度联想到了什么呢?
2.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寻找相似之处,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通过联想就迅速建立起联系。写作文时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会让作文内容显得更丰富更有趣味。我们有了贴切的联想,就有了“鸟巢就像一顶帽子’这个句子,但这个句子也还不够生动,怎样让这个联想用得更生动一些呢?(生:加修饰语)怎么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
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3.找一找茨威格由托尔斯泰的面部联想到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加修饰语的? (答案略)
提示:添加修饰语的目的是让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我们抓景物的特征,其实就是在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这一景物,而运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感受和体验用另一景物传递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添加修饰语时应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融入进具体、真切的文字中,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4.运用联想总是使用“……像……”的句式会显得很单调,可以使用更丰富的比喻词,也可以尝试不用比喻,例句里“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就是采用比较的句式。鼓励学生用更多有创意的方式来呈现联想。
5.写作练习:续写“这,就是一只鸟巢……”,抓特征,用联想写鸟巢的形。
(展示并点评)
四、设场景,烘托传神
通过联想,我们描摹出了带有自身感受的鸟巢的形,但仅仅是这样,它就鲜活了吗?万物都有它所处的环境,我们笔下的景物也一样。现在我们笔下的鸟巢,还仿佛是在一张白纸上,我们要为它添加一个场景,让它在场景中拥有灵魂,拥有生命,成为一个有背景、有经历的鸟巢。场景应该怎么创设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文字: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缘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明确:场景的创设,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通过周围景物以及活动对我们笔下的景物进行烘托。
写作练习: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你心中的鸟巢创设场景。
五、抒感受,点染情思
我们写下了心中的鸟巢,并为它设计了场景,它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用枯枝搭成的物品,已变得有生命,有灵魂,它的身上早已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当美食染上人间的烟火,让人流连的不仅是美昧,更是人间真情。此时,巢已不再仅仅是巢,请在片段最后,用一句话写下你面对此巢、此景的感受吧。
六、展示全文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景物描写状其形、传其神的过程,学生用三段文字从鸟巢的外形写到了它的神韵,赋予它真实可感的形象、灵魂。让学生在朗读三个片段组合在一起的小短文的过程中,去体会自己作文的变化。
写作练习:一分钟时间,浏览三个片段,将文段修改通顺,然后在音乐中向全班展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读到了你们心里的鸟巢,它从我们的眼中走进心里,再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心中,我们的情思就是它的生命,它让作文变得有个性、有特点,鲜活而生动。其实,万物都好比鸟巢,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形象,“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鲜活的景物,来源于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命则来源于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和美好的情怀。同学们,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让我们的作文鲜活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起来。
(重庆二十九中学400010)
(本设计用于第四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该课荣获一等奖。)
简评一
发现与表达
杨桦
《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潜在地含有两个主问题:-是“发现什么”,二是“如何表达”。发现什么,就是发现自然景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如何表达,就是在多彩的自然景物中如何采撷瑰丽诉之于笔端,再现“活脱脱”的景物,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之感。课堂上通过解决这两个主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让学生明白写作要学会丰富表达的内容,笔下的景物才能鲜活起来。教师的这一思路在“教学目标”中已明确表达。
教师不仅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而且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充分考虑到开启学生写作思路的路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让每个学生所“发现”的景物特征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真实体验,每个人对景物的感觉与认识一定是不同于他人的。这其实是在具体落实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原则。另一条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要学会“表达”,表达分两个步骤:一是微观着手,用细节展示,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个由此及彼,教师认为是一种“迁移”,源于实景的要“贴切”,描摹出来的景物要“生动”;二是宏观布局,教师设计用场景显示,用其他景物衬托主体景物。这样,主次景物、诸多景物在由此及彼的迁移中愈发鲜活起来。教师将教学思路置于“教学重难点”中,也是颇具新意的。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依归来组织教学的理念;而且也告诉大家点拨学生写作思路,教给他们一些写作方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若能在教学重难点有所突破,教学就会有所创新,学生就会有所收获。
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有四个环节:“读习作,发现问题”“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这四个环节内在逻辑严密,目的就是解决“发现什么”“如何表达”的问题。“读习作,发现问题”环节,从对鸟巢做“实话实说”的习作进行点评开始,说说这篇习作的优缺点,实际上暗含了教学要求,写作要在发现多彩的景物世界前提下,让自己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但这篇习作没有写好,大家如何从中悟出表达的规律呢?继之以“抓特征,联想写形”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先是写作指导,后是写作训练。教师的指导过程是重点,首先抛出问题,从鸟巢的形状等联想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联想的道理;最后,以茨威格写托尔斯泰面部时所联想到的、以及用加修饰语来进行描写的例子,表明围绕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用修辞性语言加以表达,才能让景物鲜活起来。举例颇具匠心,教师没有直接指导学生如何去写鸟巢,而是宕开一笔,举另一例来说明写作道理,所举名篇之例,又具点拨之效用。“设场景,烘托传神”环节,设场景的构思十分巧妙。宏观布局,思路开阔。增设主体景物的背景和环境,让孤立的景物丰满起来,充盈着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这种设计源于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又高于客观世界,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是不同于自然界的“这一个”。“抒感受,点染情思”环节,依然体现了宏观布局的设计。但与“设场景,烘托传神”环节不同的是,这个环节侧重从情感、情意出发,多采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对所描写景物的满腔真情和热情。
当然,若说不足,设计中有些局部环节略显变化不够,单调一些。如教师写作指导中所举的例子,均出自名家之手,为何不能举其他例子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30061)
简评二
一个设计精细的片段作文指导案例
杜德林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教师用心规划的教学蓝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而,要想课上得好,首先要有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佘乐老师就非常用心地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实用而又不失技巧的片段作文指导案例。
首先,可操作性强。设计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方案,贵在实用,操作性强。当下许多设计,有的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课堂则用不上;有的是“花架子”,花样繁多,实用性不强;还有的是“摆设”,写的是一个样子,课堂上呈现的则是另一个样子。而佘老师的设计则不同。比如,课堂上,他提供了一个鸟巢实物,让学生们可观可感,这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再如,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他还提供了几个片段的写作案例,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中对托尔斯特面部的描写文字,朱自清《春》中关于雨的场景描写的文字,等等。这些素材既可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又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他们思维的品质。这种设计有具体之物,有可资借鉴的范例,使课堂有依据,有抓手,可操作性强,现场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知识引入、写作指导的时机把握与方法运用恰到好处。李老师在开篇针对学生具体“病文”引出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逐步引入改进“病文”的相关写作知识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做就远胜于那些开篇就大量讲授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方法的做法。这体现出他对作文教学的准确思考与研究,体现了对学情的精准把握。
再次,具有逻辑性、层级性和相对完整性。这个教案设计的是片段的作文教学案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单项写作表达能力。李老师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一步一步向前走,走一步深化一步,优化一步。教学思路很缜密,教学指导很到位。一写,“抓住特征、联想写形”;二写,“设置场景,烘托传神”;三写,“抒发感受,点染情思”。由“形”到“景”,再到“神”,咏物抒情,写物寄意。虽然是片段作文指导,但由“外”及“内”,“形”“神”兼备,构成写作过程与思维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看似“片段”,实则结构较完整,是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符合作文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深入体察和感悟,长此以往,对提高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成效大有裨益。
篇10
什么叫“烘云托月”?“烘”就是“渲染”,“托”就是“衬托”。就是说,画家画了月亮,又在月亮旁边用云彩来烘托,使月亮更有立体感,形象更加突出、鲜明。常言道,“红花还得绿叶扶”,那红艳艳的花,再用绿油油的叶子一衬,就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了。
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种“烘云托月”法,通过间接的、侧面的描写,通过用周围事物、情景的烘托,使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更形象,更突出,更鲜明。这样写往往比直接描写效果更好,可以避免直接描写的枯燥、平淡。
有一幅名画《小足球赛》(人教版五习作二看图作文),画家只画了赛场的一角:小守门员、候补守门员以及大大小小的观众。可是我们却感觉到:这儿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赛。这是为什么呢?瞧,小守门员带伤守门,他双手撑着膝盖,膝盖磕破了,缠上了绷带,他却毫不在意,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前方,随时准备扑向飞过来的足球。候补守门员站在他身边,时刻准备替补这名受伤的守门员。而场边的小观众有的伸长脖子,有的探着身子,有的索性站起来,他们的眼睛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左前方。一位大个子叔叔居然也被吸引过来了,他的神情也相当专注。看,侧面描写的效果多么神奇。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在描写一场精彩的比赛、表演时,可别忘了描写观众的神态、动作、语言哦,观众的“表演”更能突出精彩与激烈。
我们再来读读下列作文片段,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
《扫墓》:“山鸟啼,红花开……少先队员扫墓来……”清明节,我们唱着《扫墓歌》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纪念碑耸立在高高的山坡上,像一根擎天大柱,满山的苍松、翠柏犹如起伏的海浪,雄伟壮观。大理石台阶两旁高大挺拔的松柏像威武的卫士守护着烈士的英魂。绵绵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仿佛为可歌可泣的烈士挥洒热泪,低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