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欣赏范文
时间:2023-03-19 21:2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感美文欣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要善于激“情”
1.声情并茂入文题
在命题作文的指导中,教师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进入作文的最佳状态。
2.音乐声中驰想象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人情感上的共鸣,引发人无限的想象力。在作文课堂情境活动设计中,让音乐渗透其中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翅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我放了一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婉转、深沉的音乐声中,在如泣如诉的旋律之中,在“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的歌声中,学生如痴如醉,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3.情感剧场吐心曲
我在作文情境活动中开辟了一方让学生倾吐心曲的舞台——情感剧场。学生可自编自导自演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可一人完成,也可多人协作,也可由老师编导,学生参与来完成。这种表演富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实际上是情景作文的训练。如学生表演集市喧闹场面,公车上失窃现象,夜自习停电后学生的反应,学生迟到或考试成绩公布后的众生相……情感剧场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表演才华和驰骋想象力的场所,又为学生作文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引起了学生情感的激荡——对美的向往,对丑的鄙弃,对善的赞美,对恶的鞭挞……
二、教师要善于激“趣”
仿写是训练作文的基本方法之一。要上好仿写课,必须开展美文欣赏。开展美文欣赏,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特别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美文所描写的氛围之中,情感为之激荡,心神为之陶醉。学生只有读懂美文,掌握美文的写作技巧,领悟美文之美之所在,才能进行仿写。提供给学生的美文除了课文、习作例文外,还应选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知识面紧密联系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要富有生活气息,健康活泼,甚至风趣诙谐,以利于学生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形成。开展美文欣赏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我每两周进行一节仿写课。课堂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些优秀记叙文、小故事、散文,或播一些配乐文章,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文学氛围,把学生的心神吸引到浓厚的文学意境里,让他们感受到文学之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兴趣。
2.开辟第二课堂,上好口头作文课
能言是会写的前提。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作文课堂情境活动设计中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启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复述课文内容、讲故事、用词组句、组文、静物教学的活动,让学生一展口才,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变被动为主动练笔。如用词组句训练:
云——白云——飘动的白云——飘动的白云像一只天鹅
树——一株槐树——一株古老的槐树巍然挺立在校园中
雨——春雨——春雨沙沙——像蚯蚓松土——像春蚕吐丝——像燕子呢喃
长发——黑色长发——像乌云飘拂——像瀑布流动——像一幅质地精美的黑绸
三、多种感官综合利用
1.要让学生会说作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得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投沙包。”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
2.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篇2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体系;重构
由于课程设置问题,语文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关联性较低,大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教材内容老旧,学生到课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众多,如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重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得到相应能力和意识的提升,但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审视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一些选文内容以情感为主,偏向于人文思想教育,对写作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渗透有所欠缺,还有部分内容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对于情感和思想的渗透不够,二者得不到有效结合。因此,教师必须打破教材的局限,将教材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首先,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应在教育内容中多加入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启发。其次,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后即将踏入工作岗位,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还需要起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总之,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又要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提高语文相关能力。对此,教师应将经典美文欣赏、文字组织训练和情感表达三部分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构。经典美文欣赏可以包括我国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欣赏,以及国外的优秀文学欣赏,给学生推荐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受到文学作品中优秀思想的影响。在文字组织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提前练习在工作岗位中可能涉及的公文文件编写,掌握各类文件的书写格式和表达技巧。同时可以举办辩论赛、即兴演讲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不同,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语文完全视做了一门无用的学科。加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对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将语文和工作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对步入社会后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2]首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一些游戏活动,或给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丰富教学形式。其次,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求职简历,让学生在注重简历书写和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要重点进行封面图案、格式的创新设计。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不同设计形式的简历,为学生提供创作参考,同时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样式的简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的不同效果。另外,还可以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在班级中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临场发挥,让学生了解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词句的重要性。在初次的模拟面试中大部分学生会紧张、怯场,表达不清,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开始不再紧张,并能快速理清思路,在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进而不断深入学习。
三、改变考核和评价方式
基于大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应对传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学生的成绩不应由试卷分数一面概括,应加入其他的考核形式,保证考核的全面性。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口语表达成绩、写作成绩和试卷成绩相结合,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形成综合成绩。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专业能力考核。
四、结语
总之,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想要打破当今这一局面就要进行教学体系的重构,让语文教学更加合理化、专业化,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只有搞好大学语文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每天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说话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这种活动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地阅读。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三、通过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情”是一切“行”的源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
1. 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乐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 利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对阅读怀有极高的热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教师的这种阅读习惯必能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外露来感染、影响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效应。因此,教师应该读一些经典作品,更要读儿童文学。教师品读儿童文学,既能找到一条与孩子沟通的捷径,又能及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教师声情并茂渲染的故事情节就会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动的情感世界里。
四、推荐优秀读物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读书欲望,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首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五、以名人的读书事例树立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六、进行读书活动的评比交流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例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七、写“推荐信”,记笔记,互相促进
篇4
——题记
她,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它,是这个女孩的宠物,名叫“花”。
曾经,花是她最爱的宠物,在她的世界,任何东西都可不要,唯独它不能不要。而它却走了……在那注定要离别的秋天……
她是我的同桌——“月”,她不喜欢在我眼前表现出她的伤感,总是那么无忧无虑。但还记得那一次,不知为何,她说起了“花”的故事,在她的眼神中划过了一丝忧郁,也出现了一丝伤感,那是她第一次在我眼前展现了她的“悲”。
那次我听她诉说着花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这只猫太神奇太过于神秘,我不相信。对她口中的花的故事不相信,而且还无情的笑,笑她的花,笑她的故事……而我却错了。
是那次那双忧郁的眼睛,而我却并未察觉,我的笑伤害了她,但她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低下了头。之后的几天内我们还是像从前那样,并无改变。
可在一周之后的早晨,是那节语文课的美文欣赏上,她的那篇文章《身边,始终有个位置!》字字句句从她的口中滑出,我呆滞了,她?它……不就是花么?
我笑了,听着她道出她与花的美好;我哭了, 听着她倾吐出她内心的想念;我沉默了, 听了她的文章。我在想,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她,她是爱它的。以至于我听这篇文章时喜泣无常,我在想:她,还好么?还读得下去么?泪会又一次流下么?
她在文中尾处的部分写道“每次放假,我都会朝东看,花,应该在那里吧,那里有它的一片天,有它的世界,我欣慰的笑了,笑的时候,泪珠又滑过了我的脸颊……”她说她笑着哭了,那是一种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情景:笑的时候,泪却在滑落,很美,也很悲……
我要道歉 ,为我从前愚昧的笑而道歉,“对不起,我 ……我错了,对你,对它,我不该如此……”
《身边,始终有个位置!》感谢你的存在,让我知道了花的故事,了解了她的内心。原来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位置空着,是为花留着的。她说她一直在朝东面看,在她眼中东方有着它的世界,何不说东方有着它的奇迹,它的泣与笑,欢与悲呢?那是充满希望的凝望 ,在最终却成了失望的等待……
花,你让月为你欢,为你悲,你何不一直让她为你欢呢?如果你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希望你能听到我们真挚的呼喊,回来吧……
花的故事,是美的,却有了一个悲的结局。
月的人生,刚起步,会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着同样的感情,却有了不同的结局,或许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但当彼此的情感超出主人与宠物的界限时,这份区别是不存在的, 因为彼此活在对方的心中。
她,依然是一个开朗的女孩,没有了它的存在; 它,不再是她的宠物,而是她内心的支柱。
篇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深深地爱上了旅行,爱上用双脚去丈量生命的长度的体验。从蓝似海洋的青海湖,到避暑胜地北戴河,每一处胜景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留下了我们的情感体验……
【美文欣赏一】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人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做“库库淖尔”;在藏语里,它被叫做“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俗语?其实,青海湖水之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我明白了,难怪青海湖水要比其他的蓝色显得美,更醉人呵!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极的尽头,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只要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
篇6
(1)美读教学,让阅读谱成明朗的乐曲
美读,宜于把握语感。语感就是语文美育中的审美感知。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诵读。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诵读能启发诱导学生开启情感的闸门,让蕴涵在文章中的感情潮水奔涌出来。然而诵读也是一门学问:集体朗读久了就会乏味,需要分角色读或个人读等来调节气氛;全篇朗读多了就会厌烦,需要选择语段或句子来重点朗读;偶尔穿插配乐朗读则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催化剂。
(2)融入艺术,让阅读描成美妙的图画
对于语言感悟能力薄弱,不懂得欣赏文字之美的同学来说,文字是苍白的、单调的,很难激起其直接的阅读兴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绘画艺术,通过图片、动画展示或想象画面等形式,可以让学生间接触摸文字的气息,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
网络的普及,给老师们打开了广阔的资源库。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用丰富的图片或动画配合文字,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图片辅助之外,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再造艺术境界,再造人物形象。读《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学生自然能描述出“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的景象。诗在想象中深广,想象在画面中定格,阅读之趣显而易见。
2.让语文课外阅读带给学生享受的空间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能强化和促进课内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阅读,老师责无旁贷。课外阅读有利于课内阅读,因而在价值取向上务必更加明确。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真正享受阅读呢?
(1)积累阅读,形成储备
积累阅读是指阅读的数量、种类和范围的积累,即阅读的广度。这是基础,是底气,由此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因厚积而薄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著作、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感知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从而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储备仓库。因此在实践中为学生安排和增设了集体阅读的机会,让学生享受集体阅读的乐趣。
(2)探究阅读,整合成块
探究阅读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它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水平,促进学生联想、想象。
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将零星的桥的知识整合成块,有利于学生持续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3)扩展阅读,开阔视野
扩展阅读是指在对课内美文欣赏的基础上,触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作家的其他作品,或是类似题材的其他作品。即可以更深入了解该作家,也可以更全面的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4)鉴赏阅读,吸收经验
篇7
【关键词】朗读 教学 感悟训练
一、在朗读中激发想象,调动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在正确认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语感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二、在朗读中形成内心视像,激发语感
有些课文中的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如《军神》一课,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写了“求治---术前---术中---术后”这几个内容,表现了“军神”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随着老师朗读时的感情变化联系类似的电影、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轮流读、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再次形成内心视像。那伟大的人格力量和镇定自若、顽强坚毅的品格,不但深深打动了老师,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军神”的敬佩之情。
三、在诵读中仔细揣摩,培养语感
于永正老师说:“课堂上最好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的文章,如《泉城》、《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等等。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安排足够的时间,利用声像教材指导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用心揣摩,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以实现“读进去”(熟读精思,深切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学会有感情的背诵,积淀语感
多元化教学的实质就是要多读、多背,整体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接触、感悟、积累、借鉴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而语文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语感对象,大多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这些课文蕴含着我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思想道德观念。学习这样的文章,既可学文,又可育人,可学的东西很多。因此,教师在学生充分地感受和领悟课文的语言材料,形成鲜明的语感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实现“记得住”(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为学生的“用得出”(积极借鉴,迁移运用)提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不光规定背诵的课文要背诵,课后的“读读背背”的内容要背诵,还要在课外阅读中用个性化的方法自觉地背诵,养成见了美文佳句就记诵的习惯。
五、在朗读中实践感受,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是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要从课堂到课外、校内到社会全方位的拓展,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强化语感。朗读训练同样也要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必须多举办学生喜欢参加的诸如信息晨会、朗诵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或竞赛,组织读报兴趣小组和朗读兴趣小组活动,从中培养朗读能力,以课本剧表演、义务宣传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语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从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中自我训练语感。现在的不少学校都采取了减负措施,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这也为课外泛读创造了良机,教师可创设“美文欣赏”等节目,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精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或一个故事,然后自己配上音乐朗读,在课余时间播放给同学们听。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电视散文;语文素养
散文以其本身的特点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涵养学生的性情,积淀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将发挥着别的文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职业中学的散文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已经陷入了种种弊端。因而,重视职业学校的散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构建新型的散文教学模式对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和道德修养
散文是一种抒情文体,注重表现人的心灵世界,表达主观的情感,真实地抒写对现实社会的情感体验,学生多阅读优美的散文,可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审美的愉悦。
伟大的作家是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代言人。那些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有效的媒介。为此,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开设了课外阅读课,以《读者》作为阅读的蓝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摘抄、点评、荐读美文。我还引导学生阅读现当代散文名家名作。读冰心的散文让学生感悟“爱”的哲学;读朱自清的散文有助于学生了解旧中国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性格;读余秋雨的散文让我们解析了在关照“他人”、“群体”时所赋予的准确的“文化”定位。
好的散文是自我教育的老师,学生从阅读中给自己找到榜样,从人类的精神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品味和道德修养。
二、将电视散文引入课堂,在诗意的空间中聆听生命的真谛
散文有散文的意境,它虽没有诗歌意境那样具有特色,但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要想达到这种审美的境界,将电视散文引入课堂将是散文审美的最好凭借。电视散文是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它声情并茂、画面感强,营造了一种或美丽绚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
每周我们都会上一节电视散文欣赏课。如电视散文《春》:当那苍劲的枝条上含苞待放着如露珠般晶莹剔透的花朵显现在屏幕上时,学生那纯真的瞳目中绽放着惊奇和陶醉以及由此自然生发的对春天的赞美和渴望;如《故都的秋》:当那个清瘦的老者坐在空旷的四合院中,那只用驯鸽声、空竹声过渡的十几秒的完全黑场,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感情。
为了让学生能永久地回味那感人的“点点滴滴”,为了让那感人的“点点滴滴”串成生命永恒的音符,我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生命,去静静地聆听作者的心声。如:学生在欣赏朱自清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美文的基础上,心理已经有了阅读的更深入的期待,我就利用网络或图书馆带领学生走进朱自清,用生命去体味另一个虽已离去但依然鲜活在人们记忆中的生命:朱自清的生平、思想、创作以及有关于朱自清的种种,包括后人对他的作品的评价,让学生由最初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把握,进而完成对文化的关照和审视。
三、在生命的感悟中提升精神境界,在勤于练笔中写出自己的散文
在学生有了较浓厚的表达欲望和语言积淀后,还应设法让他们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以促使其作文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写作时间的突破。写作是一种能力,光凭有限的几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要鼓励学生见缝插针,随时随地有见而作、有感而作,写出自己的真实见闻,真实感受。再就是作文形式的突破,可以是完整的篇章,也可以是一段、几段,甚至可以只是一句话、几句话,每次欣赏完电视散文我都在课堂上留下一点时间,让他们有感而作。为此,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都在本子上写点什么,每周抽时间检查学生的习作。另外,我还多途径地“发表”学生的作文。报刊、电台、学校校报、墙报都可成为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时就会全力以赴,去热情书写对生命生活的体验,自然也就做到了勤于练笔,写出属于自己的散文。
培养学生会审美,能创作,富于艺术修养,敏于艺术直觉,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常人更为美好丰盈且充满活力,他们的人格也一定更为健康而完美。让学生从容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体会审美的愉悦,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的目的。符合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散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焕发出永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钱理群.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J].曲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审美化;能力影响
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如何将美与审美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按照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从美和审美角度来分析、运用教学材料实施教学审美化缺乏自觉意识和操作策略,对英语教学审美化的效应缺乏认识。为此,本文根据美育心理和教学审美的原理,运用教育实验法,对英语教学审美化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而探索英语教学审美化的可行性,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例如,在高一年级的2个自然班进行研究实验。2个自然班共71人,年龄在16~17岁之间。随机确定实验班(35人)和对照班(36人)。英语能力前测表明,两班学生英语能力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实验发现,英语教学审美化对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影响实验后,2个班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差异极显著,综合能力差异显著,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但在读、写能力方面,2班学生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该实验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英语审美化教学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影响,我们分析了不同层次学生实验前、后英语能力发展变化的情况。根据统计原理,确定成绩居全班前15%的学生为优,后15%为差,其余学生为中等生,结果表明在英语听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优、中、差不同层次学生实验前、后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英语审美化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综合运用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优生实验前、后的差异不显著,而中等生和差生实验前、后的差异极显著,说明这种教学对优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中差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因此,实施审美化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听说能力明显优于未实施该教学的对比班学生,说明英语教学审美化策略对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分析产生这一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审美化教学具有认知形象性、情感愉悦性和心理自由性特点,使英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与审美欣赏活动相互交融、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英语活动的认知动力,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加工水平。因此,在实施审美化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英语教学审美化注重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审美化教学强调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用欣赏、激励和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使师生关系发生审美转化,形成民主平等、自由安全、鼓励肯定、自信快乐的课堂心理环境,如在教学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情感类型,通过自己声音节奏和表情的变化,使教学情感自然而真实地加以流露,从而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情感心理场,并通过情绪的渲染性、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注,投给学生赞许、肯定的目光,说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而不是紧张和担忧,感受到老师的热爱和信任而不是批评和讽刺,从而形成尊重、信任、合作的融洽师生关系。这是英语审美化教学有效性的心理背景和前提。
2.英语教学审美化注重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创设审美表达式的语言情境,即有感情地、自由地、情境化地表达情境。如通过组织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角色扮演的模拟情境中进行自由的表达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运用该知识的条件和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联系生活的有意义的条件化知识,即为有意义的“情境知识”,而不是脱离具体情境的刻板知识、僵化知识,这种知识能有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产生有意义加工,从而提高其英语学习的认知加工速度和质量。此外,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增加英语的美文欣赏、幽默笑话、小故事和风俗习惯等审美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和趣味,以此培养学生喜欢英语、乐于表达的积极情感和行为。
3.英语教学审美化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审美改造和转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审美对象。英语审美化教学,将英语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与具有审美特征的教学内容和具有艺术形式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其独具审美特征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的手段,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英语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内在审美因素的发掘和揭示,明确该教材内容的内在审美视点(如该内容是属于优美还是壮美,是属于悲剧还是喜剧等),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不同审美类型的特征去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不仅仅从感知、记忆、思维等一般认知活动上把握教材,而且从体验、欣赏和感悟等审美心理活动来把握教材;另一方面,在材料的表现形式上,注意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和各种艺术手段来呈现学习材料,为学生加工教材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如插图与文字的配合,声音与插图的配合、文字与动作表演和音乐的结合等),使学生吧英语学习转变为审美欣赏、审美表现的活动,从而促进学习活动中任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不仅强化了对内容的把握,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和交流的内在动机。
4.英语教学审美化注重教学的审美欣赏和表现,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美感。英语教学审美化所建构的具体策略主要由图示策略、激趣策略和演示策略,这些策略的建构往往强调了艺术形式和手段的运用,其审美因素突出,同时,学习材料所具有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审美特征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从而引起感官愉悦。总之,这些策略的使用对于促进英语学习活动想审美欣赏、表现活动的转化,增强教学美感和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篇10
一、实行播音员选拔制度,保证校园广播的播音质量
优秀的播音员是校园广播质量的保证,要想有一支优秀的播音队伍,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播音员选拔制度,主要有3种方式:(1)自我报名,毛遂自荐。学校张贴校园播音员的选拔通知,让有一定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文学素养好、发音标准、想为校园广播做一些事情的学生,写出书面申请,学校从中择优选取校园播音员的培养对象,通过校园广播的锻炼,让优异者脱颖而出。(2)学生推选,班主任确定人选上报学校。学校在每年秋季开学两个月后,就让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播音员选拔的标准,选拔一名学生上报学校。(3)学校把学生自我推荐、班级推选相结合,既要满足部分学生的愿望,又要照顾到各班学生的感受,充实校园广播的力量。为了让班主任全力扶持这项工作,学校把学期末对优秀播音员的评选,纳入到班主任的工作量中,让他们从播音员选拔、平时的学习、播音员职责的履行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帮助。对校园广播播音员的人选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播音常识,指导他们对来稿进行审阅、修改。为了不影响学习,对播音员的工作时间进行适当安排调整,确保每位播音员都能播音学习两不误。
二、精心选择广播内容,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精心选择校园广播内容,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作用的关键。负责校园广播的教师,在开学初就要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经过多方论证,结合学校实际,在不同时段播出相应内容,既让学生了解新近发生的事件,受到感人事迹的熏陶,同时又让学生欣赏到动听的歌曲,享受生活的乐趣,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从而达到以典型的事迹感染学生、以身边的事例鼓舞学生、以优秀的歌曲陶冶学生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广播站的负责人必须对每天的广播内容进行筛选,根据相应时段的要求播放不同的内容,避免在不同时段播送相同内容,引起学生的心理饱和,对播送的内容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早餐时间比较紧张,播送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让学生了解一点天下事;中午,来一段美文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比较长,播一些感人事迹,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同时播一播学生来稿,展示学生风貌,表达学生心声,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此外,午休起床时,来几首流行歌曲也未尝不可,但注意所播放的流行歌曲要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不能让《那一夜》《香水有毒》这类歌曲在校园广播中播出。
三、培养学生小记者,保证稿件质量
校园广播重在展示学生形象,反映学生心声,搭建交流平台,为保证稿件质量,必须培养一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组织能力、善于交谈、有敏锐眼光的校园小记者宣传队伍,为校园广播提供优质的稿件。稿件充足了,才能优中选优,保证广播质量,形成精品栏目,达到以身边事例激励学生,以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的目的。校园小记者的来源,同播音员一样,必须考虑衔接的问题。由各班推荐3~5名学生,观察、试用一段时间,再根据试用情况确定人选,将其纳入到校园广播通讯员干部的培养之列。让学校负责通讯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同时,还应让通讯员干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为了避免不负责任现象的发生,学校可以把学生的广播稿件上稿率纳入班级量化评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