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二级c语言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28 16:0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二级c语言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二级c语言答案

篇1

【关键词】二级C语言 纸化 题型分析 应试技巧

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规则的不断更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的科目全部实行了无纸化。二级C语言也实行了无纸化考试。从卷面来看,无纸化以后的题型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以前的考试题型,但作为一个考生,还是要及时了解考试规则的一些变化,了解新规则下试卷的结构、题型及其相应的应试技巧。

一、考试的变化

考试的模式已经转变为无纸化,选择题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抛弃了过去的笔试这一部分,在考核要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取消了填空题,现在的考试模式规定为一百二十分钟,试题满分为一百分,其中上机操作题为六十分,选择题为四十分。获得合格证书的要求是六十分,不能获得合格证书的考生,在下一次考试中也不会安排补考,只能在一次考试的时候重新按新生的身份来参加。

二、试卷的结构

二级C语言试卷由选择题和上机操作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40道小题,每小题1分,选择题前10道小题是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上机操作题基本延用传统考试中上机操作题的题型,分别为填空题18分、找错改错题18分和程序设计题24分。

另外无纸化考试中,每个考生的题目是从考试系统中随机生成的,而每个题的各选项(如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顺序也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

三、试卷题型分析及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分析

基本操作与基本知道的掌握是选择题的考核目的,我们对相关知识掌握是不是够全面、是不是能够理解准确,还有理解的思路是不是够清晰都是考核的内容。选择题的覆盖面较为广泛,一般情况下都是单选的客观题,每题为1分。在新规则下,选择题答完退出后再不能进入选择题做答,因此,答选择题时就应认真、谨慎,一些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选择题,也要认真分析,不能粗心大意,因为一些选择题会设置一些陷阱,一定要明确答案之后再进行选择。每道题都要完成有把握的做正确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在自己不确定或者没有把握的情况的下一定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考试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放弃一些题。

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这样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1.顺选法:如果对题中的4个选项,一看就能肯定其中的1个是正确的,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排除法:对题中的4个选项逐个去掉错误的选项。

3.比较法:也称之为蒙猜法,对于实在没有把握的题,那就只有比较四个选项中那个更接近题目要求了。

(二)上机操作题分析

上机操作题一般都有输出结果,而要产生输出结果,必须要有实际的编程能力编写程序,这就要运用程序调试方法,所以能够熟练的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对于通过二级C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程序编写能力与综合操作能力是上机操作题重点考查部分,主要是通过掌握的知识来实际进行操作。这些操作题的分数是通过机器评定为准,人工复查为辅,所以这一考查部分基本不存在是否公正的情况,但是存在板滞的情况,有些情况可能会因为制定考题时涉及不够周全导致错判。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编写程序的时候一定尽可量的按规定而行,避免因错误评判导致不得分的情况出现。

掌握好上机操作题的考试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实际水平在考试时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供我们在复习和考试时借鉴:

1.上机考试训练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熟记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上机训练,做到真正理解、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

2.要重视考试模拟软件的使用。使用考试模拟软件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练习,尤其要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上机模拟题,以便熟悉考试题型,体验真实的上机环境,减轻考试时的紧张程度。

3.学会并习惯使用编程软件的帮助系统。C语言编程软件有非常全面的帮助系统,熟练掌握、使用帮助系统,可以使我们减少记忆量,解决解题中的陌生、疑难问题。

4.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尤其是要熟悉考场的硬件情况和所使用的相关软件的情况。一般在正式考试前,考点会提供一次模拟上机的机会,应尽可能去参加。模拟考试时,不要把重点放在做题上,而应放在熟悉考试环境,相应软件的使用方法,考试系统的使用等方面。

5.认真审题,先分析,后答题。试题的考核是有针对性的,因此在答题时也要有针对性。解答前,除了要看清问题外,还要弄清楚题目考核的意图。明白了问在那里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好如何答题了,然后依思路从容做答。

6.考试时不要急燥、慌张,要认真、冷静地看清题目要求,在做完题后一定要保存文件,并运行程序检测运行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在考完交卷前先关闭掉C语言编程软件和其他打开的文件,再交卷,确保交卷过程中不出错误。

7.熟练的掌握二级C题库中的上机操作题目。

在无纸化环境下,二级C的考试虽减少了笔试环节,但要能够顺利过关获得证书,取决于我们对C语言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技巧也无济于事,只能碰运气。所以,二级C考生应该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编程和调试程序的技能,打好C语言基础,在扎实的基础上运用以上应试技巧,就能使考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2013年版),2013,6.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题库无纸化考试真题《二级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3.

[3]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篇2

关键词:VFP、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现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包括高职学生,就业供大于求,为了在求职中脱颖而出,获得就业机会,各所大学的学生除了获取毕业之外,还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增加以后就业的砝码。其中就包括NCRE证书。在大学中,基本上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二级考试开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学习的模式下很难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二机的过级率只有30%,其中还包括211、985等重点院校。而我校属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但是高职院校以培养能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比其他院校更具有竞争优势,我校实行双证制,除了拿到毕业证书外,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拿到自己的专业证书,学生再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来考取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计算机二级考试科目分为delphi、C++,VB,VFP,ACCESS 等几个科目,任选其一。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学生选择VFP(数据库)的比较多,通过几年的二级数据库的培训,摸索了一套适合学生的培训办法,学生的过级率确实提高很多,达到了60%以上,是学生拿到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此种培训方法可以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增加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可以应对日后的各种考试。

现在的计算机二级考试全为上机操作,笔试和操作题都通过电脑完成,共计100分,其中40分为笔试题,60分为上机操作。两项得分60为合格,其中上机操作必须过36分才行,所以操作题为重中之重。笔试题其中前10分的题为计算机的公共基础知识,是所以二级科目都考的,剩下30分为专业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过级率,根据二级数据库考试的特点,培训时间为60学时,采取如下的培训方法:

一、笔试公共基础知识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公共基础考试主要其中在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基础 ,数据库设计基础四个方面。内容繁多,学起来费事,尤其很多学生掌握不好这部分知识,丢分严重。虽然知识点多,但是也不是不能拿到分的。在培训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需要每门课程都掌握,只要把握几个关键点,时间、空间复杂度,线性表的特点,对应的存储机构的特点,栈和队列的特点,二叉树的特点,度、叶子、深度等算法,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的算法。常用的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的特点,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特点,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每个周期的特点,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3],每种设计用的方法,软件测试、调试的目的,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模型、传统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等,把历年经常考的试题拿出来,不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这部分,让学生做专门的练习,只要是死记硬背,

二、笔试VFP基础知识

首先熟悉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部分,记住各种类型常量,变量的特点及简写,例如日期型常量:字符为D,书写格式为{^2001/01/02},函数:数学函数、字符函数,日期函数等等,在培训过程中用例题来讲解每个函数的含义,记住每种函数返回的数据类型。VFP的理论部分,主要是建立项目、数据库、表、查询、报表、表单、菜单,编写程序、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的使用,这部分知识不仅理论考,上机也是必考的,培训中通过建立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来讲解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如何相互配合使用,其中每种文件的扩展名必须要记住。对于表来说,主要考的是数据库表,熟悉数据库表的特点,有效性规则的设置,参照完整性的设置,索引的类型、特点,记录的查找,修改、删除等。查询、报表、菜单等主要用于上机操作,表单部分主要是常用控件的一些属性设置例如,给命令按钮设置标题的属性caption。笔试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SQL语言,笔试、上机必考,对于学生来说很有难度。根据SQL语言的特点,记住此语言的规则,关键字必须记住,例如order by 排序,group by分组等,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反复做习题,通过历年试题的练习,也可以寻找出一些规律,学生即使不会写出相应的SQL元,到那时通过SQL语言的设计规则,也可以利用排除法来选择正确的答案。此部分习题举例如下:

三、上机操作题

基本操作题主要涉及是项目、数据库的建立,为数据库表设置有效性规则,建立索引,参照完整性等。这部分相对简单18分基本能到手。简单应用主要涉及建立查询、视图、SQL语言,利用向导生成报表、表单,程序修改等,其中用SQL语言做题比较难,但是这部分是可以解决的,学生即使对SQL语言使用的不熟练,也可以使用查询设计器做,查询设计器做查询,只要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就可完成查询,然后生成相应的SQL语言。此部分主要设计到程序修改题,修改的部分也主要是SQL部分,只要把SQL规则关键字记住,就能完成程序改错。综合应用主要涉及表单建立和为其编写程序,这部分难度较大,满分难拿,但是10几分还是可以到手的,其中的编程部分主要涉及的还是SQL语言,因为一些SQL语言是可以用查询设计完成的,所以通过多次的练习,只要最后能生成所需要的表,不管你中间是否有代码,最后都会有一个很高的分值。上机操作部分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必须做大量的习题,熟能生巧。历年的培训我校都使用的是无忧考试模拟盘,里面有100套题,考试题基本上都是题库的题,所以学生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大量的做模拟题。

4 结束语:

计算机二级中的VFP本身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语言,考生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辅导教师授课,因为辅导教师都是在经历了好多轮的培训,知道考试的重难点,学生要做好笔记,在自己考试复习时,大量做模拟题,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的考试。

参考文献:

[1]郑月锋. 基于网络的三本院校NCRE:二级VB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9):67-68

[2]郑德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分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79

[3]齐芳.《SSL协议中QoS感知的优化策略与算法研究》

作者简介:王晓鹏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81-02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员掌握人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特征,学会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能,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员端正思想,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员明白学习计算机语言最终就是学会编写程序。 下面谈谈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计算机语言教学措施。

1 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一般来说,学生兴趣比较低。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语言应该自己去专心地学,那样听老师讲课是无法很好地学习语言的,所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便自己去学习,而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在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程序员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学生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的,而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1.2 计算机语言课教学深度与广度的不协调:计算机教学范畴之广确实让广大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知从何下手,仅计算机语言就有几十种,并且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学的总学时却是不变的,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受有关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我们开设了Basic,PASCAL,C和汇编等多种语言课程,而每门课的总学时不过50学时左右,因此绝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句和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对于具体的语言版本却介绍不多如C语言只介绍标准C语言的语句和语法,对具体如Turbo C的库函数应用及其语言本身固有特点很少介绍或根本不予介绍,其结果学生语言知道不少,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1.3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从考试的结果看,各班的平均成绩差异较大,最高平均分比最低分相差25分以上,就是同一个班的成绩差异也较大.通过对考试的答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较死板的概念题答的较好,对简单的应用并且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基本上也能回答,但对综合应用的题目大多回答错误。

1.4 程度设计能力差: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最怕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笔试的程序填空.机试的编程题,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几种常见算法如穷举、递推、迭代、递归、方程求解、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思维.这样直接导致在完成程序填空时,阅读理解程序能力弱;编程时设计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臃肿,可读性差,程序的效率较低。

1.5 程序调试能力差:表现在:许多学生虽拥有个人电脑,但多数学生只是比较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不熟悉DOS操作环境,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不熟悉DOS命令的使用,不熟悉TC各菜单功能,不懂确立TC工作环境,不熟悉编译过程中出错的英文信息,甚至连syntax(语法)、statement(语句)、overflow(溢出)等单词都不认识,尤其当出现恶意语法错误时,C语言编译器也可能有故障隐患而给出名不符实的错误信息;不熟悉程序动态调试方法,如断点设置、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另外,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正确率低等。

2 计算机语言教学措施探讨

2.1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来说,由于许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所以他们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深奥、很难学的,所以有许多人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在这个时候,任课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解目前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和其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并讲解其中重要人物的成功历程,比如可以讲解国内“程序员之父”――求伯君老师以及他所组建的金

山软件公司。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演示。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4

关键字:计算机语言

教学

措施

一、计算机语言教学概述

1.1计算机语言概述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计算机语言顾名思义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人类为了能使人与计算机间进行交流,专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是以人类日常交流的语言为蓝本,变换成计算机可以读懂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编码,是人与计算机间特有的用来表达人的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并指导计算机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保存和利用等。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之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1.2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员掌握人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特征,学会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能,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员端正思想,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员明白学习计算机语言最终就是学会编写程序。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专科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2.1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一般来说,学生兴趣比较低。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语言应该自己去专心地学,那样听老师讲课是无法很好地学习语言的,所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便自己去学习,而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在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程序员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学生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的,而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2.2计算机语言课教学深度与广度的不协调

计算机教学范畴之广确实让广大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知从何下手,仅计算机语言就有几十种,并且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学的总学时却是不变的,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受有关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我们开设了Basic,PASCAL,C和汇编等多种语言课程,而每门课的总学时不过50学时左右,因此绝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句和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对于具体的语言版本却介绍不多如C语言只介绍标准C语言的语句和语法,对具体如Turbo C的库函数应用及其语言本身固有特点很少介绍或根本不予介绍,其结果学生语言知道不少,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2.3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从考试的结果看,各班的平均成绩差异较大,最高平均分比最低分相差25分以上,就是同一个班的成绩差异也较大.通过对考试的答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较死板的概念题答的较好,对简单的应用并且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基本上也能回答,但对综合应用的题目大多回答错误。

2.4程度设计能力差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最怕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笔试的程序填空.机试的编程题,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几种常见算法如穷举、递推、迭代、递归、方程求解、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思维.这样直接导致在完成程序填空时,阅读理解程序能力弱;编程时设计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臃肿,可读性差,程序的效率较低。

2.5程序调试能力差

表现在:许多学生虽拥有个人电脑,但多数学生只是比较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不熟悉DOS操作环境,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不熟悉DOS命令的使用,不熟悉TC(TurboC)各菜单功能,不懂确立TC工作环境,不熟悉编译过程中出错的英文信息,甚至连syntax(语法)、statement(语句)、overflow(溢出)等单词都不认识,尤其当出现恶意语法错误时,C语言编译器也可能有故障隐患而给出名不符实的错误信息;不熟悉程序动态调试方法,如断点设置、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另外,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正确率低等。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措施探讨

3.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来说,由于许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所以他们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深奥、很难学的,所以有许多人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在这个时候,任课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解目前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和其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并讲解其中重要人物的成功历程,比如可以讲解国内“程序员之父”——求伯君老师以及他所组建的金山软件公司。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演示。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2以问题为核心,以数据类型的发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学内容组织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对教材仔细分析,充分理解课程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计算机语言虽然比较简单,但要记忆的知识还是较多的,且存在着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问题。课堂上若罗列知识点,学员是可以勉强记住的,但要学会使用就较为困难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说明外,大部分知识都应从问题引入,这样一是比较自然,这些知识都因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其存在是合理的,有利于记忆;其二也解决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与如何使用的问题。当然罗列是需要的,但应放在总结的时候。

当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语句与控制结构讲完后,学员对语言是入门了,但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够的,这时应从问题的需要出发引人新的数据组织方式——构造类型,从基本类型——数组——记录——记录数组——动态数据结构——文件。每一个新的类型都是已有的类型克服其缺点,继承其优点而得到的,这符合人思维发展规律,也符合计算机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同时对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3.3教学时间的安排,精讲、多练。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动手多写程序,通过写、通过思考才能有所进步。对于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而言,其实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实际上内容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只需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语言本身的讲解上,而剩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当放到学生程序内容的考虑以及上机的调试上,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二是应用,如何在自己的程序中加以应用,而应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机器可以理解的语句和结构,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场景(问题),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场景中该如何与机器进行交流,即:如何写出能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的程序,让计算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尝试解决,不但有利于对计算机语言的熟练掌握,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3.4应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如果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程序好不好,又有其他的因素制约,比如,程序的可读性,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程序的结构,结构是否合理、符合逻辑;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等。因此,一个程序的好坏,衡量的标准有很多,而且并不是绝对的,可能不同的程序,优、缺点不同,适应的场合、对象也就不同。

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视角,所以应鼓励每一个同学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应将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优、缺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点、缺点。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应该得到好的计算机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抓好每个环节,使学生能挑起未来国家建设的大梁。

参考文献:

[1]谭浩强、田淑清.《BASIC语言——QBASIC》(第五次修订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版

[2]常艳,任明海 . 对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探讨 . 辽宁警专学报 . 2003年1月

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综合性实验;题库建设;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56-03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程序设计是人类利用和开发计算机各种功能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掌握一门高级语言及其基本编程技能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在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分解、归纳、整理最终得出算法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目前,C语言是近年来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使用的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诸多优点使得C语言程序设计几乎成为高等理工院校本科低年级必开的一门重要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我院将C语言作为理工科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前,对计算机语言、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一无所知,更没有任何抽象建模的基本知识,加上初学C语言时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规则繁多,以致多数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懂难学。如果前面简单的小程序写不出做不对,当涉及较复杂算法的程序时就更无从下手,慢慢地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甚至放弃对C语言更深入的学习,这就是该门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的症结所在。面对上述情况,许多教师一直都在努力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就是将学生顺利地领进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的大门,对后续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2 选定一本合适的教材

C语言同所有算法语言一样都由自己特定语句组成,每条语句又有自己的一些特定使用规则。现在有关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版本很多,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介绍的都是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定义,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既枯燥又难记,在讲授的过程中,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一直选用潭浩强编写的《C程序设计》。它的特点是章节划分合理,内容完整,叙述清楚,例题适中,有代表性,属于经典性教材。但它也存在叙述过于细致,略显繁琐的缺点,相应配套的实验指导没有解题思路,且习题偏重于数学,面向客观事物的领域不够宽,所以面向不同专业可选择的习题不足。C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如何将程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C语言教学中的重点。我们结合专业特点,选用或自编实验题目,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与实践

3.1 兼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多媒体课件

利用各类计算机软件,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制作出高水平的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

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但不能过于依赖课件,我们观察教师若自始至终坐在课堂控制台前,始终以课件授课,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使用课件的同时,穿插使用黑板,将重要知识的演绎过程强调出来。

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制作适合自学的网络版课件,到课程建设网络平台。该课件应层次结构清楚,较之课堂用教学课件内容更加全面、详细。能够自由选择章节,使用方便,供学生下载、学习。

3.2 综合性实验

C语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语言的语法系统为主线,以小型练习、验证性实验为训练手段,往往只对一两个语法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一般的C语言课程,大致是按照“数据类型-基本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这样一个顺序来组织的。在课程的起始阶段,系统地讲述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和输入输出格式,极为琐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又没有足够多的例子来映证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导致进入程序设计缓慢。

我们根据C语言的特点,将教学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者主要包括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与操作符、数组与字符串、函数等基本的语言要素,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能够解决完整的编程问题;后者主要包括指针、结构体、文件等语言要素,有了这部分知识,学生应该能够解决更高级的编程问题。

在前一阶段,应该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输入输出的灵活用法、数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在这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应加以梳理和总结,消化前面的各知识点,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系统化,这时给出一两个较大的综合实例程序,分析其结构与语句,也就是引领学生读懂程序,通过解释程序中各个语句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程序语言的一些细节知识,能够修改程序的片断,观察程序的运行行为,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已有的程序去做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对C语言编程的概貌有所了解。此时可安排一次期中测验,以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深入学习的阶段。要讲清指针、结构体、文件的应用特点和优势,尤其是指针的内容,鼓励学生在程序设计时多用指针完成,这时的程序设计已有第一阶段做基础,在程序设计上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加强教学效果,我们在两个阶段之后,各布置了一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练习。综合性实验的编程问题覆盖了前面所讲过的全部或大部知识。由于综合性实验涉及的问题较完整和较有实际意义,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复习前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强化教学的效果。

3.3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C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后的知识点相关性很大,语句简洁、紧凑,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语法细节掌握得相当好,但是涉及到较大的实际编程问题时,还是显得困难;还有的学生始终无法学会如何把实际问题也就是算法转化为程序语言,他们面对一个问题,往往心中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而无法写出一行行的程序,久而久之,连原来学会的语法细节也遗忘殆尽。这一问题是目前C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预习的学习习惯,并未带着问题听课,而是等着老师的灌输,所以比较生硬地理解语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应该在C语言教学中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编选带有专业特点的题目,采用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分析、确立解析该问题的算法,实现逐项转换成程序语句的方法,放弃过度追求语言知识本身的系统化和细节化的做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将纯粹的学习语言和真正的应用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也感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的能力。

采用上面的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许多原来花费大量时间也难以讲清的问题,现在学生领会和理解这部分知识就比较自然。

3.4 认真选题,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教师要适当使用课堂练习和提问,运用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首先,课堂练习的题目要有趣味,结合实际。如模拟计算器、猜数字或字母游戏、查找本班某一个或多个同学的信息等程序设计。我们曾通过查找本班某一个或多个同学的信息的程序运行完成抽查点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编简单程序并进行演示,不拘泥于一种算法,若发现学生有新颖的、独特的算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讲解个人的解题思路,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必要时,还可以布置一个小系统,如简单的学籍管理系统等,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加以实现。其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3.5 上机实践环节的质量保证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初学时往往由于对实验的目的、内容理解不深,在上机操作时常常是盲目地把课本的例题作为上机实验内容,机械地编写、调试程序,并未真正理解程序中每一个语句所完成的功能以及语法,最终面对程序运行的正确结果而收获甚微。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就是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为此,我们对上机实践环节做到实验内容精心准备,每个实验既有很明确的目的,同时也与相关的其他知识连贯。实验时,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有问题,尽量给予提示,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要针对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规则,详细设计实习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函数、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当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后,就应该及时通过网络推荐给其他同学学习,或在授课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给学生并给予评论和提出改进方法,促使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的转换。

同时强调上机实验辅导的管理,控制合班人数,一个老师辅导一个自然班(40人左右),保证辅导质量。教师在上机实践环节做到实验有题目、有检查,严格课堂纪律,避免学生放任自流,注意平时成绩的记录。要求上机实验面对面提问检查不少于实验课时的30%。

4 题库建设

根据C语言二级等级考试大纲要求,采取择优选取和自己编写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覆盖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包括大量经典习题的C语言精选题库。按章节、题型加以整理、编排。题库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题目做讲解或练习,引领并督促学生利用题库加深对C语言知识的理解。因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有笔试与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客观习题与主观编程的并行训练,每次作业均有20道客观习题与1~2个编程习题。

5 改革考核方式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分为闭卷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和编写能力。

闭卷理论考试延续传统考试方式,没有大的改动,只是在题型选择上与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型一致,包括:概念选择、读程序写结果、程序代码填空等,在考题内容上注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覆盖各知识点,各知识点的定位重点在基本概念而不是语法细节。这部分占总成绩的70%。

上机考试有所改革,利用我们自主开发的“通用网络考试系统”,学生登录考试系统自动随机抽题,一道改错题,一道编程题。重点测试考生调试程序、程序改错、编写程序等综合能力,偏重实际应用性强的题型,其中改错题占40%,编程题至少占60%。上机考试部分占总成绩的10%。

编程题灵活多样,或编完整的一个程序,或补充程序的部分函数,重在考核典型算法的应用,各题的评分标准侧重于步骤和过程,而非完全根据答案的对错。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平时作业的重视,也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6 总结

程序设计的学习和使用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的课程教学质量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针对不同专业,考虑学生的特点、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做到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提高编程能力为目的,重点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在分析程序和程序设计中让学生逐步熟悉语法和应用语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建立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结构,建立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的整体框架,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达明,甘玲.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5,(8):32-33.

篇6

[关键词]C语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38-01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C语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C语言是早期最经典、最强大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虽然现在的程序设计已经基本转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但是C语言的设计思想以及基本语法结构对现有C++/java等高级语言的影响,使其至今仍是程序设计入门的首选语言,许多编程高手也都是从学习C语言开始的,可见C语言的地位仍旧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是高职院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在近几年的c语言课程教学中,对C语言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一、激趣导入

许多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就已经产生了对这门课程的畏惧感,认为c语言是一门深奥枯燥的学科,自己学不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是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几乎每个程序员在他们的编程生涯中都学习过C语言,因为它有太多难以忽视的好处,除了会给你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之外,还会教给你更多的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在开始讲C语言这门课时,可以先给学生举几个例子:用c语言编写的简单屏幕烟花程序、或者是编写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跳动的小球等),让学生发觉C语言的魅力所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生讲一开始时不理解不要紧,照着现有程序搬就可以了,关于怎样才能编写程序,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慢慢会学会的,先帮学生树立信心。

接下来要让同学看一下,什么叫C程序。比如,在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简单c程序介绍"中,本书引入的第一个程序(见下图)。我很注重这第一题的讲解,采用逐条分析的形式板书讲解,将程序中重点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用彩色粉笔在程序中逐一标记,要学生也要在书中标记,让学生能看懂这第一个程序,形式如下:

功能:输出了一句话This is a C program.

我启发学生说:“看懂了我这个程序,不如你也试一下,一道相似的题目你稍作改动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该怎么做?”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基本上都能做出这道题,学生得到了一种满足感,还想再试一下稍复杂的程序,这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燃起了同学编程的热情。

二、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注意点

C语言牵涉的概念比较多,规范复杂,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不少初学者把精力放到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死钻牛角尖,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想不通,感到困惑。开始时一定要和学生讲,这些细节上的困惑会随着对C语言了解的深入以及实践的丰富随之消失。

1.要让学生知道,开始时切忌不要使用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自增(++)、自减(--)运算符),会给初学者带来麻烦。但是,我们现在的C语言教学尤其是考试中也常出现类似的问题,过多的强调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用不到的知识点,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总在强调j=++i、-i--这种表达式的执行方法,然后我们又告诉大家这种表达式在不同的编译器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是我们的考试中却屡屡出现这样的题目,难道这不是在在误导学生吗?实际上在软件开发中几乎很少有人会这样去写,这会降低程序的可读性。所以说在基础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教学重点,把重点放到和实际应用紧密的知识点上去。

2.在C语言的教学中,一些知识点涉及到计算机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我认为这些基本原理必须讲给学生,这对他学习理解C语言是很关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介绍变量的时候,有必要给学生介绍变量在内存中的存放行式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如果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你又如何去给他们解释整型变量的溢出甚至是后续课程中出现的位运算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呢?只有理解了基本原理,才能从根本上分析出一些复杂问题的合理性。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毕竟这门课程开设的很早,很多涉及计算机原理的课程学生还没有学到,不妨可以借助些形象的图形图例来帮助同学去理解那些基本原理。

三、突出实践性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践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有很大帮助的。

教学中可能大家有这样的体会,课上怎么强调一些注意点,不如学生动手实践一次记得牢。程序不能得出正确结果可能就是少了个分号、花括号之类的,可不要小看这些细节,这对初学者来说很重要。

安排学生多多实践是我们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甚至杜绝问题是我们的目的。每次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同时加强巡查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接下来的步骤很重要,把学生出现的问题搜集起来,用他们的错误去运行一些不成功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再来分析问题所在。几年的教学下来,我的这种教学方法给我带来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对好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勤思考、勤发现、勤积累。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我有了上述一些简单体会,所设内容不一定完全正确,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提高、完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各自的教学中找到其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篇7

关键词:信息素养;分类培养;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63-02

当前,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个在信息时代里具有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应该要有适量的信息知识作基础,要有敏锐的信息嗅觉发现潜在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机会,还要有掌握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手段,这样的过程,同社交礼仪一样,要有符合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息道德做约束。

一、信息素养及其分类培养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培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他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美国的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两位学者在1955年首先提出“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人认为,Big6技能是“信息素质重大成果”。胡家荣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中认为,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国内高校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基本原理、提高信息能力的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检索课(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其他课程门类非常少。目前,国内外针对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证研究更是尚未深入探究,较为相关的研究热点是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导向和推介机制等问题,而不是指向教育教学本身。

二、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映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各高校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少有基于本科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质量标准进行的研究与改革工作,具体到某一基础课程如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更是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

1.开展非计算机各专业培养目标中对信息素养要求的调研。作者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质量,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加以审视,从整体上辩证地加以考量,结合客观情况,实施分类分层教育。许多著名高校都有针对性地提出或实施分类、分级、分层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案,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计算机科学原理(概论/导论)”、“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兴趣特长拓展”。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设问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实训式教学等。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给出明确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或目标(与计算机关联紧密的电气和信管类专业除外)。

2.开展抽样调查,分析处理调查数据。作者参考了国内外重要的标准和大量实用资料,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编写了《南华大学隐性知识和信息素养调查问卷(新生用)》,用于测量大学新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共印制问卷600份,根据我校的专业类别构成和教学任务分配情况抽取了12个专业班级作为样本,发放591份问卷,实际回收503份,具体发放情况如下。

对原始数据中的答案项(含100题)分解成100个独立项,然后进行筛查,清除严重缺项和马虎作答的,再逐条核对、更正机阅出错的项,清理后得到可用数据471条,再将其进行数字化编码转换;接着应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国际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如下统计分析:项目分析,剔除个别鉴别力低的题项(84题的t检验结果p=0.303>0.01,相关分析结果p=0.654>0.01,鉴别力低,删去);计算调查数据的克朗巴哈α系数,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验证调查数据的效度,整理问卷题项形成两级评价指标。

给多位信息化领域专家发放《南华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试用版)专家意见征集表,填写比较判断矩阵,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目前收集到15位专家的比较判断矩阵,录入计算机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除1位专家以外,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另考虑到1位校外专家对信息素养领域熟悉程度不高,最后确定13位专家的判断矩阵用于指标权重的计算。将上述权重用于制定《南华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再以本评价体系计算之前调查到的471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3.依托信息素养调查分析数据,制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路径。作者从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中分析得出,当前新进校的大学生一般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还有很大欠缺,且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差异,亟需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素养培养并分类实施。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结合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制订详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计划,具体路径为:首先,确立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其次,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按照不同的层级和需要制定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案;第三,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信息素养细化为一系列具体的专业信息能力并整合到各门课程教学中,最终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各专业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第四,依托大学优质信息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综合素质提升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素养培育环境。

4.结合研究成果,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提升本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力度,作者所在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管理和实践的专职教师,不断深入研究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的各项方法和手段,同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和不同专业后继学习的需求,从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和转移以及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着手,充分融入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理念,自2012级新生起,对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采取了“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做法是,依据新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数据,按学生信息化掌握水平将之划分为两级,分别编入高级班和普通班,开展分级分类课程教学。具体划分如下:

①高级班:入学后通过上机考试(相当于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选拔,免修相应课程,单独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I(C++)》、《软件技术基础》(含综合实践)、软件开发讲座等课程,推荐参加ACM计算机程序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模竞赛、挑战杯等竞赛培训。

②普通班:再按专业类别划分为3类。

理工类: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C)I、II,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经管、医学、建筑学类: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VB)I、II,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文法、外语、艺术设计类: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VBA I、II,要求达到国家一级水平。

同时,依据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结合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际情况并兼顾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需要,重新编制修订了计算机公共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包含3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并根据新版大纲和新编教材改写了教学日历、教案、课件等其他教学文件。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强了立体化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搭建了在线测试和考核平台。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按照专业的职业特征和人才培养的不同点,深化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分专业教学改革及实施,从而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分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创新路径,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综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研究内容新颖,包括:一是以高等教育的社会取向和人文取向为价值导向和质量标准,来设计和实施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施标准,研究视角新颖;二是分专业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为所用”、“学为所愿”,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满足学生在信息素养上的社会要求和个人内在要求,研究过程具有创新之处;三是将探索出一条适应高等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路径,并力求分析构建出一套适应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模型,这项研究内容本身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丛荣华.基于任务驱动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0(4):116-118.

[2]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1):14-15.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一级;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分为了四个等级。四级包括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三个类别。三级包括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个类别。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考试科目为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isual Basic、Delphi)和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Access)共七个科目。一级考试考核的是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共有三个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通过考试后可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合格证书。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字、表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Office或WPS)软件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这里我们只谈一级MS Office这个科目。一级MS Office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MS Office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占20%,Office操作部分占80%。基础知识部分题型为选择题;Office操作部分为上机题:包括汉字录入占10%、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占10%、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占25%、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占1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占10%、因特网的应用占10%。

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系统的学习了一级MS Office等级考试所涵盖的几乎所有基础知识,只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关注度不够,在实训练习的时候针对性不强,所以很多学生在学完后收获很少,在面对等级考试的时候感觉找不到重点,不知道怎样去准备。所以,在此我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怎样应对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在参考资料方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涵盖了一级考试几乎所有知识点,可以作为我们理论复习的依据。然后选择一套包含全面实训操作的习题集(最好是模拟练习,可以直接安装在计算机中进行练习),最后还要选一些测试题来检验我们的复习成效。

复习阶段我们只需花80学时(每学时45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根据时间把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项训练,主要针对考试中的操作题。

1.基本操作题(8学时)。主要考查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创建快捷方式、删除、恢复、重命名、搜索和属性设置。其中难点是创建快捷方式,创建快捷方式涉及两个题型,一是给已有文件创建快捷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右键拖动到指定位置,松开右键后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命令);二是没有文件直接新建快捷方式(在指定位置右击,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再根据向导逐步操作。)考试几率比较大的操作是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重命名。

2.汉字录入题(2学时)。主要考查考生打字的准确度和熟练度。难点:生僻字(只能多练习)和标点符号(全角、半角),对于标点符号来说,如果记不住该怎么输入,可以用试的方法,先用中文输入法输入,如有错就用英文输入法,再错的话就改全角半角,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肯定能正确的输入。输入时还应注意原文,原文如变成红色,则表示输入错误。还要注意时间,倒计时10分钟,所以同时也提醒大家,在考试的过程中,打字比较熟练的同学可以在开考后首先选择做这一题,可以增加对考试的信心,对于打字速度较慢的同学最好最后做汉字录入题,以免影响自己的考试心情。

3.文字处理题(14学时)。主要考查文档格式的设置: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效果(阴影、上下标、阴文、阳文等)、下划线、着重号、字符间距、字符边框底纹;段落中的段前段后、特殊格式(首行缩进)、段落边框底纹、查找、替换;页面中上下左右边距、纸型、文档网络、页面边框、页眉页脚、页码、项目符号和编号等);表格中的格式设置(文字与表格的相互转换,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添加、删除,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拆分表格,制作斜线表头、表格的边框底纹、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排序等);首字下沉、分栏、文本框格式设置、图片格式设置、艺术字的插入和格式设置等。其中难点包括:

(1)替换:替换中包括两类题型。一是将一个词替换为另一个词,比如将文中所有的“计算机”替换为“电脑”,这类题比较简单,可以直接使用替换命令;二是给文中所有符合条件的词加下划线或改颜色,比如将文中所有“计算机”变为带下划线的红色“计算机”,这类题相对复杂,要在使用替换命名时使用高级按钮中的格式命令来设置“替换为”中的对象,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给“替换为”中的对象设置格式前必须先选择该项内容。

(2)页码的插入:难点在如“Ⅳ”这类页码的插入上。所需操作是使用“插入”-“页码”对话框中的“格式”-“数字格式”命令中进行选择。

(3)边框底纹:特别要注意设置对象的选择。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的“应用于”中选择“文字”或“段落”。

(4)表格中数据的计算:一是注意选择正确的公式和计算范围;二是公式设定时必须使用英文输入法。

4.电子表格题(12学时)。包括工作表的重命名、单元格中数据格式的设置、行高、列宽设置、数据的筛选(高级筛选、自定义筛选)、计算(特别要熟练的记住常考的函数名,比如总分(sum)、平均分(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计数值(count)等)、排序、分类汇总、条件格式、分页符的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图表的建立等。难点主要在于数据筛选中的高级筛选和分类汇总。高级筛选应先把筛选条件输入指定的单元格内,再使用高级筛选命令,按照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设置;分类汇总前必须先对指定的数据进行排序,再按分类汇总的向导进行设置。

5.演示文稿题(10学时)。包括幻灯片版式设置,幻灯片的新建、模版选择、删除、移动、复制、在幻灯片中添加备注、文本框、图片、艺术字、表格、超链接等对象并对这些对象进行格式化,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添加,幻灯片背景、切换效果、母版的设置,放映方式设置等。难点主要是母版的设置和模板的选择:对于母版来说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找准母版视图中的将要设置的对象位置(日期区、页脚区、数字区、标题区、对象区等)进行设置;对于模板,主要是有些模板不在常用的选择框中,而要使用模块任务窗格最下方的浏览按钮,打开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选择。

6.上网题(4学时)。主要包括两类题型。一是IE题,浏览指定的网页并按题目要求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二是电子邮件题,利用OUTLOOK来接收邮件、阅读邮件、保存附件、回复邮件、添加附件、转发邮件等。难点在于同时给多人发送邮件,要用到发送窗口中的“抄送”栏,而有时题目又会明确规定不能用“抄送”给多人发邮件,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所有人的邮箱地址都填入收件人栏里,各个地址之间用逗号分隔便可。

7.选择题(14学时)。选择题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与信息技术(常见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据表示方法以及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病毒知识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硬件系统及工作原理、软件系统的组成、硬件中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和相关参数等)、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因特网的地址与域名、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压缩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的相关知识等)。理论部分的复习主要是做题并认真分析错题,力求熟悉每种题型。与此同时保证每天做一整套模拟考试题。有的同学在理论复习时习惯直接背答案,个人觉得这种复习方式不好,理论的复习也应该先自己练习,然后集中攻克错题,这样才能将我们不熟悉的题型掌握住。相对来说进制之间的转换是难点,要熟记计算方法(十进制转换为其他进制使用除基取余的方法,其他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使用按权展开的方法)。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10学时)。在单项训练练习熟练后进行综合训练。主要目的是熟悉考试系统、考试环境,通过练习使我们能合理的安排考试时各部分题目的答题时间。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6学时)。通过前两阶段的复习,大部分的题目我们已经非常熟练了,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针对自己不熟悉,经常做错的题目再次训练,使我们的考试成绩更加优秀。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就该放松心情,个人认为考前一天不适宜再复习,休息,以平常心来应对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注意做题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最开始答题时,把握不大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待其他题目完成后再来攻克这些难关,以免影响我们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情绪。

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考试在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检验学习的效果,有目的性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让我们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取权威的证书,为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软件产品;项目教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0-2424-03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 of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XUE Ya-fe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ongbei College, Nanjing 210049, China)

Abstract: For the undergraduat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 teaching mode of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is facing a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ure theoretical teaching-based pattern into a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on stimulat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oftware product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actual software industry, us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as the major means,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ndependently complete all tasks and to innovate,and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ractical work.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Basic course.

Key words: Software, Project-based teaching, Hierarchical teaching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从90年代开始,各大院校广泛地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各类短期计算机培训班也不断涌现。计算机行业的学生由以前用人单位的宠儿变为现在的人员过剩。这一点可以明显地从毕业生在应聘时的待遇以及招聘单位提供的薪资上看出。本科独立学院的学生位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处境,即上有博士、研究生、下有大专院校、高职生以及培训班毕业生的夹缝中。那么我们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出路在那里呢?

我国现在缺少大量的软件蓝领,也就是编写模块代码的人员。据了解,现在诸如IBM这样的大型企业,其程序员大多为印度人,现在,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其实中国在人才储备上也并不逊于印度,这一工种完全可以由我国本土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担任;而因为研究生更倾向于划分模块等系统分析工作,而仅经过短期培训的学生又很少能够熟练地编写代码,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在程序员岗位的用人选择上无需选择学历过高的研究性人员,但同时又希望招聘熟练工,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软件生产并创造效益。因此,软件蓝领岗位成为我们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与其他学生竞争的一条出路。

2 VB课程教学现状与实际软件行业岗位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对于大学本科的程序设计教学来说,通常会使用C语言、C++、VB等作为教学的主体,近几年来,学生有将VB作为二级考试首选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C语言,VB较容易上手,同时目前还属于主流的编程语言之一。而且由于其面向对象以及可视化的特性,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编程的结果,帮助其确认其程序的正确性。一般的教材通常都重视对编程语言的理论说明,包括其语法及数据结构的解释和示例,教师所选用的示例也通常是诸如简单求和等的小程序,这样的讲解的确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控件或语法的应用方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即在学生毕业后,他们会发现所学知识与其在软件公司中需要参与的项目间有很大的差距,学的用不上,用上的又没学,从而无法达到在软件行业承担项目工作的要求。就笔者以当年在计算机专业学习并进入软件公司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有可能由于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导致在工作后需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来恶补并且研究项目程序,以完成项目经理分配的任务。作为教师,当然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就做好一切准备,从而能够顺利地进入软件行业。因此认为可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一些改进。

在传统的本科VB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编程语言根本性的传授,期望学生能够从VB的核心理论开始学习,而恰恰忽视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完了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后却并不具备利用这种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和实际的工作实践是脱节的,从而会让学生感觉编程语言的学习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作为应用软件,VB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用吗?调查反馈如下:

选项 人数(共120人) 所占比例

A 有用,能很好应用 8人 6.6%

B 有用,会一些应用 25人 20.8%

C 有用,但不会应用 35人 29.1%

D 不知道,从没试验过 34人 28.3%

E 没有用处 18人 15%

选择答案B、C、D的人数占了近80%。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完全不会或无法熟练运用VB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根本没有尝试过。笔者曾在招聘会现场看到某学生在应聘软件公司的职位时与招聘人员的对话,招聘人员问该学生单独编写应用程序的经验,该学生信心满满地回答“我曾经用XX语言编写程序,大概有上百行代码”,该招聘人员轻蔑地笑笑,“上百行代码在我们看来根本谈不上程序,只能算是小练习而已。”该学生十分尴尬,其信心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打击。这种现状的造成与平时缺少实例教学,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有直接的关联。其实不仅学生,某些教师本身也从未参与过软件行业的真正工作,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也仅仅来自于课堂,顶多是自己在读研过程中所进行的项目编程体验,从而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的也还是属于以理论为主的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延续以前高分低能的路线,对就业极为不利。

3 解决对策

教学法1: 实例教学法

该法从娱乐性入手,抓住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自主钻研编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句话对于形容我们的程序设计教学来说恰如其分。很多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解仅仅是“学编程”,至于究竟是学什么,如何学以及有什么作用完全不了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也没有自主钻研的动力,这对于这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和深入的学科来说是背道而驰的。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学生使用电脑多数都仅限于玩游戏和上网,因此在首次接触程序设计时会无法理解,进而会有人反映看编程书籍宛如天书,越到后面(尤其是数组等章节)越听不懂,上机操作也无法完成任务,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想要放弃编程,这一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选择的这一专业的特点是什么。这一专业与其他行业的区别之处最主要在于需要高智力投入,不可避免地需要从业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包括在正常工作8小时以外的时间)钻研。但如果没有兴趣和动力,则不可能自发地在课外或下班后学习,因而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听课时间一长就会散漫,最后就会无法坚持而分心,而此时教师如果说一些小笑话则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结果造成某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于知识点都没有记住,但对于老师所说的笑话却历历在目。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笑话有意思,他就会有意愿去听并且在谈论时进一步记忆和深入。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采用一些能够让学生觉得有意思的方式,比如用幽默的情节来引出编程语法的知识点,还可以找一些小游戏,比如俄罗斯方块、扫雷等,甚至是一些较大型的枪战题材比如Reity的《精英战警2》或RPG类型的3D游戏(如图1)等给学生试玩,并告知学生这些游戏都是采用VB编写的,并可以介绍VB的面向对象的思想在游戏开发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这门课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真的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赚取利润。了解了编程语言的实用性,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这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的。

教学法2:实用教学法

该法基于学生现状,从生活简单实例入手,树立学生学习VB课程的信心。

由于很多学生基础较差,不可能要求他们编写出上万行的代码或者复杂的算法,学生普遍对编程产生恐惧就是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没有自信心。实际上,人们的兴趣源于成就感或。即来自于上述的娱乐性,而成就感则来自于某些超过常人的举动,比如学生爱玩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打出别人没有的宝物,这就是其追求成就感的体现。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派一些小型的项目,比如记事本程序、商品销售系统、股票软件的公式编写等在生活中有实用性的项目,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这样的小型编程任务应步骤简单、算法明显、应用知识点有一定使用价值,但必须要设计一些算法且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才可实现,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当学生完成后能够获得成就感。同时,还可以给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而让学生一时无法解决,然后教师再给予指导完成项目,让学生了解到钻研的重要性及其知识的不足,从而愿意通过利用书籍或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法3:项目教学法

该法按照软件行业的生产模式,逐步深入,完成最终产品,与软件工作密切相关。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面临的是进入软件公司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所以在VB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为主线进行逐步深入教学是较好的方法。当然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可以选择其曾经参与过的或者较为流行的某种项目,在适当简化之后将该命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无到有建立起软件的框架,并逐步进行完善。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聊天,因此可以选用设计一个“简易的QQ登录框“作为实例,让学生模拟腾讯的QQ聊天软件编写登录界面,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所需完成项目的基本功能和对界面需求的直观印象。

在提出命题后,即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在真正的软件开发中,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以提高效率并避免在后期编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让学生对该项目如何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可补充哪些功能或应做何种更正提出各自的观点,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接着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令学生将整个项目细分为若干子窗体,明确各个窗体的作用并安排布局;而在详细设计中,则根据每个子窗体所需的知识点选择典型的简单实例进行教学,从各知识点的单一使用到最终综合应用逐步深入,比如某个窗体的界面设计、控件及属性设置、各控件功能及事件处理机制,并完成代码的编写。

比如:对于窗体,如何在登录界面的标题栏左端放置一个小小的QQ图标?如何能够按照用户选择改变窗体背景颜色?如何加载图片?如何禁用窗体右上角的“最大化”按钮?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加深对Icon、Backcolor、Picture、Maxbutton等属性的理解。而对于QQ密码框,我们在登录QQ的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验证,而通常不会显示所输入的密码字符,如何实现这一效果?以此问题强调在编写软件(尤其是网络应用)时对安全性的考虑,让学生理解Passwordchar属性的实际用途。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1)一开始可以给出部分代码,让学生理解每条语句的含义;2)让学生进行改写并观察效果;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尝试。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示范和解决,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

比如:QQ的号码框中能否输入文字?为何设计为仅能输入数字?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在讲解时,可以引入软件编写过程中对于用户在输入错误时的处理方式,同时可以强调“测试”对于软件开发的重要性。可运行软件并输入错误,让学生查看所出现的错误提示,并加以讨论。可给出参考代码:

Private Sub TextUserName_Lostfocus()

If Not IsNumeric(TextUserName) Then

MsgBox "帐号中有非数字字符",vbExclamation, "输入QQ帐号"

TextUserName.Text=" "

TextUserName.SetFocus

End If

End Sub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在实际软件行业中所使用的规范和模式,介绍一些作为软件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经验之谈。比如如何命名控件,以及变量和函数的命名方法等,很多学生喜欢使用中文甚至汉语拼音来命名,还有很多较差的习惯。就此情况,应在教学初期就提醒学生尽可能使用规范的英文命名方式,为代码添加适当的注释,增加可维护性;并适当使用空格和缩进,使代码布局更加清晰便于阅读。

在各窗体完成后令各小组分别进行模块测试和联调,让学生意识到VB程序错误的类型(编译错误、运行错误和逻辑错误)、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产生“变量未定义”的原因是控件的属性名称与代码中引用的名称不相符,可修改属性中的Name属性,也可修改程序中的代码;以及应该如何调试,比如如何设置断点、使用逐句调试、以及如何在中断状态下查看变量值等,调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所编写的软件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的过程。

在经过调试后,让学生提交一份他们自认为可以作为产品的软件,上机运行并答辩,将答辩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在答辩过程中着重于学生详细说明开发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强化其使用VB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状况。

教学法4:分层次教学法

学生的水平各有不同,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有些同学喜欢编程,而有些则对此非常头疼甚至厌烦,因此顺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分派的上机编程任务中既包含所有人均必须完成的基础题目,同时又包含一些附加题,这些附加题基本以历年计算机二级VB的考题为主,并辅以一些需要额外知识的小项目,比如图形化的游戏的编写,这样一方面可以兼顾到普通学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二级考试,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得到提高和锻炼。

4 教学效果调查

如表1所示,在试行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对学生又再次进行了一次有关教学效果的调查。

根据反馈能够看出,学生明显对于改进后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应,至少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从而会为这个目标而自觉地学习,并在与他人的讨论过程中更快地进步,而且由于了解了软件行业的运作模式,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改进过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积极的结果。

5 总结

在VB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加以改进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合理组织项目实践教学,以当前软件行业模式为依据,介绍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并指出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消除对程序设计的恐惧感,并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对其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琦. VB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电脑学习, 2008,6(3):56.

篇10

    摘要:论文介绍了知识搜索引擎的产生背景、实现原理、定义、特征和分类,阐述了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思路,最后把知识搜索引擎应用在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人们借助网络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而搜索引擎是应用较多的一种。在教学应用当中,也离不开搜索,本文讲述知识搜索引擎在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二、知识搜索引擎

    1. 知识搜索引擎简介

    对于传统搜索引擎来说,它面临着搜索结果过于宽泛、用户的查找效率低、大量信息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网络终等弊端问题。另外,有的搜索引擎采用限制搜索框数字的形式,或者缩短搜索框来改变用户习惯,但效果并不明显。

    知识搜索引擎就是在这样的需求和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专门针对知识需求而设计的搜索引擎,是在搜索引擎发展进入智能化阶段的过程,并且建立在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上的知识整合传播。知识搜索引擎不仅可以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智能查询技术通过对输入的简单疑问词句的分析直接搜索得出答案,而且在没有满意搜索结果的情况下,用户还可以创建问题,等待他人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评价。它建立了完善的互动机制,例如评价,交流,修改等[1]。

    知识搜索引擎为广大网络用户创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知识搜索引擎获取知识的这一过程,使得大量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且实现了知识的挖掘、传播、利用、共享和评价[2]。它包括创造、评价、利用、共享、积累五个要素[3],充分体现了Web2.0特征。

    2. 知识搜索引擎特征

    正是因为知识搜索引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才能为广大网民所青睐,它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互动性。用户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悬赏公告以刺激和发动其他用户为其解答该问题。用户提交问题之后,其他用户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或是网上的资源来解答问题。提问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提交的答案进行评价处理。如果提问者对问题的答案满意,则把悬赏分给回答者。如果提问者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可以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或是提高悬赏额度,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这一问题,直到提问者获得较满意的答案为止。总之只要把问题提出来,就会有答案。

    第二、网络化。不同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广大用户共同建立的知识信息库,这知识库明显是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集成化,是知识内容的提纯和浓缩,这些信息库都是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汇集而成。

    第三、智能化。知识搜索引擎中以海量的知识库信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对于用户回答过程所积累的大量知识自动详细地分类组织关联,编辑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调动网民参与提问与回答的积极性,汇集了千万网民的智慧,让用户彼此分享知识及经验。[4]

    第四、人性化。知识搜索引擎区别与其他商业搜索引擎,不同于 Google 的算法排名和百度的竞价排名的商业运作模式。它的搜索结果可以完全依照用户的行为和心愿进行排序,无论是从相关度、发问时间、悬赏额度还是从阅览数、投票数、正面评价等方面,都是忠于人的自然需求。[3]

    第五、激励制。解答问题不仅可以获得点数回馈、功能加值,而且能带来很多无形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有关激励机制下,既可以帮助别人分享个人的经验,也可以分享别人的知识,这也是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回答的主要原因。

    3. 知识搜索引擎分类

    知识搜索服务从韩国起步,经中文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一应用模式扩展到了全球,并且有了英文的服务版本。它在国内的发展一日千里,目前包括百度、新浪、雅虎、 腾讯等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都提供了知识搜索服务。

    各种知识搜索引擎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在类目设置方面,有些设置二级类目,如百度知道,在搜索方式方面,有些设置了基本搜索、高级搜索、二次搜索、类目浏览搜索,如雅虎知识堂。在此,本文根据知识搜索引擎的呈现方式的不同,把知识搜索引擎分为知识呈现型和互动问答型[5],知识呈现型的有中国知网、百度百科、百度文库,互动问答型的有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搜搜问问、雅虎知识堂、奇虎经验搜索、Yahoo!奇摩知识+(繁体)。

    三、知识搜索引擎的应用

    在此,以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VC++)为例,说明知识搜索引擎在设计类课程中的重大应用。在计算机专业设计类课程改革环节中,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实施的步骤采用:成立项目组—>选题—>设计—>答辩,其中选题和设计这两步非常关键,在此就这两步的实施方法作介绍。

    1、如何进行选题呢?除了教师提供一些项目外,可以充分利用知识搜索引擎进行大量地搜索,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了解到VC++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主要的知识搜索引擎及各自的特点、使用方法,在实验室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演示各个引擎的使用及使用技巧,如在百度文库搜索引擎[6]中,搜索“C++课程设计题目”,点击“DOC”类型,获得如图1所示的结果。本阶段提供时间是2周时间让学生自由选题,学生选题多种多样,选题的方向有管理系统(结合数据库)方面、图像方面、数值计算方面等。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表示有很大收获,因为通过各种知识搜索引擎海量地搜索题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够开拓视野,能够了解到VC++所能完成的任务,了解到一个大问题要分解成各个小问题来解决,而且需要全面分析所需要用到数据结构等。

    图1“百度文库”搜索

    2、如何设计完成题目呢?教师固然会在上课时讲解一些相关知道,如VC++中的基本类库MFC的层次结构等,但毕竟时间有限,一周2节课时间远远不够,所以在课外要花更多时间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借助知识搜索引擎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3、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作用。网络教学平台是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在线学习等,教师可提供有关课程信息,学生可进行在线做作业、测试、讲座等。对于利用VC++中的MFC进行系统的设计课而言,在教学平台中,使用最多的是提供交流、讨论、发通知。学生也可以利用各种知识搜索引擎,把搜索结果以通知、讨论的形式链接到教学平台,作为本课程的知识积累,起到引导激发学生的作用。教学平台中的“知识搜索”积累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平台中的知识搜索”

    四、结束语

    无论是教师备课时所用的专业知识的搜索,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互动解答问题的知识搜索,使用的效果是学习形式更加灵活,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交流、总结,使课程的“教”与“学”更加生动、灵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创新,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搜索引擎发展进入智能化 知识搜索引擎浅析》

    [2]王春晓.《知识搜索引擎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1):47

    [3]高雯雯,杨木锐.《知识搜索引擎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87

    [4]周威.《知识搜索引擎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10-0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