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安范文
时间:2023-03-26 07:3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西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安印象
美丽浮现
数百幅摄影作品
映入眼帘
心旌荡漾
不由人
徜徉其间
神游四方
望古城内外
人来人往
熙熙攘攘
欢声笑语
祥云满天
西安骤变
世人皆赞
以氤氲的人文之美
感染人
以清幽的生态之美
愉悦人
以飞速的发展之美
激励人
以悦心的生活之美
幸福人
美丽西安
篇2
四年级二班
这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虽然没有大上海的喧嚣,却多了几分古朴;这里虽然没有青岛、大连式的优雅,却多了一些厚实。有人说:如果把中华文明比作一棵大树,这棵树的树冠在北京,它的根却深扎在这里——可爱的西安。
西安有举世闻名的唐文化、有名胜古迹的大小雁塔、有吸引游客的鼓楼,也有人山人海的钟楼。特别是那古老的鼓楼,吸引了中外游客。美丽清爽的喷泉,好玩的游乐场,可口的风味小吃,说得让人越来越想去了。
可爱的西安啊!你那美丽的面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你那好玩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太引人注意了,你那好吃的让我止不住流下了口水。
可爱的西安啊!谁也不敢轻易划破你那健壮的臂膀,因为你流淌的每一滴血液都是一件件稀世珍宝——西周青铜器、秦始皇陵兵马俑西汉古纸……这些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和力量。
可爱的西安啊!你知道吗?你已经获得新生,属于你的西安人正在把你的天空擦得更蓝,把你的山水装点得更靓,把你的笑容变得更灿烂。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全面;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8-0052-03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传统煤炭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走安全高效清洁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细化管理,健全制度,系统规范实效健康保障
煤炭开采,环境恶劣,系统复杂,有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瓦斯等诸多危险源,其安全管理应是一项贯穿生产始终的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的长周期、多因素综合性工作,必须按健全的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及生产作业。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煤矿自身特点的刚性管理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刚性约束机制,用系统规范的制度管物的不安全状态,管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确保各项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其次,管理制度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法规,是其进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不会有强的执行力,不能将责权利有机统一,不能有效发挥人、财、物等资源的积极性,起不到提高效率、规范流程、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第三,要加强制度的考核兑现与修订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加强制度的监督、考核、兑现,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的积极性。制度不仅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长效,也要不断创新,及时废止、修订、完善,使其永远充满活力源泉。
2攻坚克难,科技兴矿,安全高效清洁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矿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就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有效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达到事半功倍、长周期安全和谐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创新体系。以矿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体系,以全员参与的现场实施改进推广应用体系,能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消除矿井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灾害,能极大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用科技手段监测设备工况、生产状态、岗位人员的相关情况,会为正确分析,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通过“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等杠杆作用,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就能有效激活各项资产,使矿井始终充满活力与激情,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第三,要积极打造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矿山。信息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实质,也是重要战略资源,及时拥有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就能提高生产能力,保证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数字化是信息最高、最先进的表达形式,以数字形式传输和交流各种信息,可使其得到更充分应用。自动化则是现代化矿山的重要基础和目的,对各种生产设备的工况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和自动控制,不仅能减少作业人数,还能提高效率,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人才强企,核心竞争,培养激励引进塑造转化
企以才立,业以才兴。只有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才能为矿井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保障,才能构建一支安全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全新矿井。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三种人才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才能使人才的知识、智力、活力竞相迸发,实现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把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视为最重要的投资,把追求人才投资增殖视为最可观的效益;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其次,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实施三大人才培育工程。一要实施良才培育工程。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煤矿企业应不断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激励、激发职工成才、求知欲望,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保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二要实施贤才引进工程。要借脑,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广招精选,要由“有形引进”向“无形引进”转变,使企业能厚积薄发,长远发展;三要实施英才塑造工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型高技能人才,靠智慧抓管理、靠技术增产量、靠文化保安全,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发展。第三,要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构建人才工作三大机制;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变“相马”为“赛马”,竞争上岗,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二要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等为要素,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全面评价人才;三要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分配方式,用合理、多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人才、吸引人才,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依靠人才构建安全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新矿山。
4精细入微,深化管理,科学严谨公平依法有效
21世纪的今天,是管理科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时代,管理学越来越被人们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企业外部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是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管理问题。首先,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最为重要,只有认真做好安全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一要做好思想预防工作。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二要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事前采取积极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防止事故发生;三要做好技术预防工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加大培训力度,加大管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革新力度,能减少事故的积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其次,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复杂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细化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控制,细化对每一个人员行为的控制,才能将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缝隙”,才能使设备按照既定的工况运行,才能使各员工按各自标准操作,减少盲目性、随意性,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当然,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全矿一盘棋,统筹兼顾,闭环管理,保证矿井各个系统安全高效运作。第三,要依法治矿。依法治矿是治矿之道、强矿之基、兴矿之本、健矿之策,是矿井发展的动力和长青之根,是现代矿井的运行架构和必然选择。为此,一要依法建章立制,有法可依。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矿井经营理念和生产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平公正规章制度,必然界面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具体,能“靠制度管理、以规则办事、按流程执行、凭标准奖惩”;能形成决策科学、管理高效、执行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秩序;能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最佳状态;二要把握关键,严格管理,公平公正。领导者要有党性原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严字当头,敢于负责,勇于保护企业与员工的整体利益,擅于用好规章制度这把“达摩克利斯宝剑”,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作;三要找准切入点,刚柔相济,以“公”为先。制定规章制度要坚持“思圆行方”的原则,制度的执行,不仅要“管”,也要“理”,要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统一;达到“1+1>2”的效果;达到众人一心,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谋事必成的艺术和智慧;四要注意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当“法”和“理”产生矛盾时,要分清“大道理”和“小道理”,要“靠人去落实制度,靠制度来管人”安全高效和谐法治发展。
5凝心聚力,文化引领,举旗铸魂塑形导行强企
安全文化是企业逐步塑造形成的被员工自觉接受、自觉遵守的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和外在的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等的总和。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会使企业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会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平衡发展,对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增强综合实力大有裨益。首先,要构建安全文化理念体系,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实际、岗位状况以及特有的文化传统,提炼出富有特色、内涵深刻、易于记忆、便于理解,为职工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并形成体系,要通过电视、刊物、网络等多种传媒等多种方法,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根植于员工心中,要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文化理念外化于形,固化于心,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构建安全文化制度体系,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法规是矿井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的物化体现。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岗位安全职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责任化,建立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各司其职、合力监管的安全监管体系,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安全预防体系,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和健康的管理体系;二要抓好安全卫生等法规的贯彻、执行;三要根据法规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好各类安全制度;四是要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行业标准化要求,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五要抓好制度的执行,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第三,要构建安全文化行为体系,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引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安全行为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矿井决策层要制定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约束机制;管理层要按照决策层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管理和监督,形成了管理层的安全文化;操作层要自觉遵章守纪,自律安全的行为和规范,形成班组员工的安全文化。通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行为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增强对隐患的判断技能和分析能力。第四,构建安全文化物质体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物质文化是指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器物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环境氛围,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矿井一方面要加大安全投入,坚持科技兴安,破解安全技术难题,加强现场管理,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科学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努力追求人、机、环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另一方面要依托矿井文化建设系统,建立安全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6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应用系统方法才能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际安全管理中,要推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方法,实行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的管理机制,要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和谐法制,富有朝气和竞争力的煤矿。
参考文献:
[1]李锦生,等.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第二版)[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代广.高层领导管理方略(第一版)[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篇4
吸脂对哪些人有效
首先,受术者应该身体健康,精神正常,没有器质性疾病。18~55岁是吸脂的适宜年龄;身体局部的脂肪堆积是该手术的最佳适应证;腰、腹、臀、上臂、大腿是最常见的吸脂部位。人体脂肪的分布男女有别,女性肥胖多是因为上述部位皮下脂肪的堆积,故吸脂术更多地为女;男性也有吸脂的受益者,如有些男性拥有令人尴尬的,通过吸脂可帮其恢复自信和尊严。
其次,对于全身性肥胖的求美者,应分次吸脂,每次吸2~3个部位,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些美容机构因为利益的驱动,恨不得一次将求美者从头吸到脚,可对受术者来说创伤大、恢复慢,各种风险和并发症都很难避免。
另外,吸脂手术也有“”,有些部位如小腿前外侧、前臂、颜面部等,神经血管丰富、位置表浅,抽吸动作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损伤这些结构,导致相关的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所以这些区域一般不考虑吸脂。
吸脂会反弹吗
这是大多数通过吸脂减肥者的担忧。应该说,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吸脂后是不会反弹的。因为成年人全身的脂肪细胞总数是恒定的,吸脂术可大量清除脂肪细胞,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弹现象。目前人们所指的反部位一般是在腹部。腹部的脂肪分为腹膜内脂肪和腹壁脂肪,目前抽吸的一般是位于腹壁的脂肪,若行吸脂术后,不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加强腹肌的锻炼、适当控制饮食,一旦腹膜内脂肪增多,腹壁也会膨出,即出现所谓的“反弹”,这是一种误解和假象。因此,吸脂术后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吸脂术后会有一段水肿期,水肿期要等术区微血管、淋巴管重建后才能缓慢消退,大约需要6~8周的时间,因此,吸脂术后的患者需穿弹性束身服2~3个月,以利术区塑形。对于过于肥胖且皮肤松弛的人,术后更要借助弹力服的塑身使皮肤尽早恢复舒平紧致。另外,术后手术区域可能有皮肤青紫,一般2周左右会完全消退。还有些人手术后术区出现皮肤感觉异常,一般3个月左右能够恢复。
由于晚上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胰岛素的分泌较白天增高,加之晚间一般体力活动减少更有利于体脂的聚集,因此,吸脂术后患者晚餐应尽量少食,并注意多饮水。
另外,低分子糖类食品(如麦芽糖、果糖、蜜饯等)、饱和脂肪类食品(如猪油、肥肉等)和酒精类饮料都属于能量密度高而营养含量少的食品,如长期大量食用必然会导致肥胖,因此,这类食品应尽量不吃或少吃。
总之,平时适当运动,少食多餐,合理的饮食如避免高热量、油炸食品,多喝水,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吸脂术后是不会反弹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吸脂减肥的效果与医生的手术技巧、吸脂设备的好坏息息相关。正规医院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医生是您明智的选择,术前应与主治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制定出详尽的吸脂计划,做到“心中有底”。
篇5
摘 要:通过这些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认真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达到防止事故尤其是同类事故发生的目的,唤起广大青年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对生命的深切关爱,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牢固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警示高悬,警钟长鸣,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是我们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一本难得的活教材。
关键词:事故;案例;顶板;掘进;伪顶;碛头;矸石
中图分类号:T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13-0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案例从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遵守、现场管理、安全措施、设备和设施状况、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等方面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要引以为戒,整改防范。这些事故的发生基本都与“三违”行为直接相关,应引起广大青工的高度重视,提高狠反“三违”的自觉性,努力夯实安全基础管理。现对几起顶板事故分析:
一、主要案情
2009年某矿掘进单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后面的矸石没有出完,前面迎头空顶5、6M,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打眼工张某急匆匆扛着风钻来到迎头,实施打眼操作工序,班长李某来到现场,竟没制止,停留了约半小时离开后,在打第11个眼时,因空顶时间长,造成伪顶脱层,一块长约60CM、宽约50CM、厚约30CM的矸石将张某砸伤,经抢救,右小腿下部分被截肢。
1.事故原因分析
サ湫偷姆抛菪孕睦镄臀フ隆T鹑稳苏拍澄了赶工,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班长李某对张某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没有进行制止,造成惨剧发生。
2.防范措施
2.1 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面重点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奖罚措施,确保管理到位。
2.2 制定严格的干部考核任命制度,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的处罚力度。
二、主要案情
2005年,一掘进二队在施工正200岩石轨道巷东碛头时,班长邓远光不接受他人建议,未按规程规定作业,碛头前探梁上少用了一块木背板,结果发生一起局部冒顶事故,班长邓远光被冒落的矸石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分析
ナ鹿史⑸后,有关专家调查组在现场发现,碛头顶板地质条件有小型构造,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前探梁上锚网没有完全铺设到位,且少用了一块木背板,是一起典型的未按规定支护的空顶冒顶事故。
2.预防措施
2.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2.2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安全隐患。
三、主要案情
2009年,某矿领导在掘进工作面检查工作时,发现该队放炮后掌子头不使用超前支护,8点班锚杆窜皮,不按规程作业,既浪费了矿上材料,又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1.事故原因分析
1.1 岩巷队管理松懈,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期间图省事,早下班,习惯性违章作业所致。
1.2施工现场矸石多,没有短钻腿,短钎子;施工人员重进尺、轻工程质量,是造成锚杆穿皮的主要原因。
2.防范措施
2.1岩巷队干部要认真吸取教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措施。组织本单位职工重新学习作业规程及使用超前支护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职工按章作业,避免类似隐患重复出现。
2.2放炮后及时出矸,把掌子头扒平、扒空;打钻时使用短钎打,长钎套的方法,避免锚杆穿皮。
四、主要案情
2008年,某矿采煤二队班长孙某安排当班员工刘某和李某两人一组在下机头作业。煤机跑到下机头后开始返空刀,当时下端头老塘悬顶面积较大,下端头空顶3O左右,顶部树脂锚杆螺丝已卸掉,未采取任何临时支护措施,刘某先回老塘侧单体,李某将煤墙侧单体及第二排单体降下后,托起梁头处,刘某右手托着大梁,左手放液回第三排单体,单体放下准备前移时,老塘侧顶板突然掉下一块长1米,宽0.8米的岩石,砸到副梁的尾梁上,使副梁前窜与主梁碰撞,将刘某的右手挤伤。
1.事故原因分析
1.1刘某对老塘悬顶面积较大,未采取措施进行支护就串梁。
1.2班长孙某,对工作面存在的重大隐患采取任何措施,在未处理情况下安排施工。
2.防范措施
2.1必须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按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2.2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按规定对施工现场的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无隐患后方可施工。
五、主要案情
2002年,某矿巷修队在―240水仓进行维修工作时,为制定施工措施,支护强度不够的情况下组织职工施工,职工高某在作业时被一块长2.8米、宽1米多、厚度近1米的浆皮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分析
ジ孟镄薅影踩管理松懈,施工期间未制定防范措施,未按规定进行进行支护。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自做保安差。
2.防范措施
ケ匦肭惺导忧堪踩管理,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面重点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奖罚措施,确保管理到位。制定严格的干部考核机制,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的处罚力度。
六、主要案情
2003年,某矿职工李某等三人来到-100水平12煤东大巷回采工作面,李首先拆掉挡头一架支架,将煤大巷挡头横梁上的毛柴扯掉,在煤大巷顶部挖一个眼开始挖煤。已出煤5车,职工唐某听到巷道里面有响声,当即喊李不要干了,休息一下,李不听,继续作业。十多分钟后,唐又听到采区里面有煤矸垮落的声音,第二次喊李休息一下再作业,李不听,再次继续作业,顶板突然来压,将李就地埋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分析
1.1作业人员李某违章作业,进入空顶区采煤。
1.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技术素质低。
1.3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未加强安全现场监督管理,导致事故发生。
2.防范措施
2.1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面重点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奖罚措施,确保管理到位。
2.2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按要求认真编制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
2.3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自保、互保、联保能力。
七、主要案情
2005年,重煤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掘进二队在施工正200岩石轨道巷东碛头时,班长邓远光不接受他人建议,未按规程规定作业,碛头前探梁上少用了一块木背板,结果发生一起局部冒顶事故,班长邓远光被冒落的矸石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分析
ナ鹿史⑸后,有关专家调查组在现场发现,碛头顶板地质条件有小型构造,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前探梁上锚网没有完全铺设到位,且少用了一块木背板,是一起典型的未按规定支护的空顶冒顶事故。
2.防范措施
2.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2.2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安全隐患。
おげ慰嘉南祝
篇6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很多,但是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很少,现将煤矿安全生产理论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目前国内煤炭虽然处于经济转型的疲软阶段,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一方面是企业强烈的超产增效,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安全欠帐,两方面的矛盾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发达国家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已经由重技术转向重管理,而我国企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大多企业仍然处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状态。在目前国家正在围绕化解产能过剩、改善供求关系阶段,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安全生产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管理除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企业内部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必须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通过各方面努力,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新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重要性
煤矿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不但保证职工的生命和健康,有保障国家和企业利益,保障企业顺利持续发展。所以说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最根本要求;也让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为自己家庭带来的幸福。在生产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更要意识到隐患随时可能形成、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管理必须全方位、全天候、全员参与,即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方式。从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认识规律,抓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一个企业的成败在于安全管理。
2坚持科技兴矿
加强科技投入煤矿经营管理要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构成要素,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大技术引进和装备投入力度,加大对矿井“六大系统”的技术改造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全面深化升级全矿井的质量标准水平,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达到科技型、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的质量标准化矿井。
3抓好全员质量标准化
除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外,要从本矿实际出发,用从严从细的管理方针来建设标准化矿井。对每个工程、每项工作都要制定出质量标准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标准、件件事情有要求。对质量标准化建设中,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为本,安全为魂的理念。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领导到工人必须实事求是,不做表面文章、不凭老经验办事,要时时处处按标准从严从细抓质量达标。对工程质量的检查,要做到班有验收员、队有技术员、业务科室复核,矿随时随地进行实地抽查,真正做到对照标准不含糊,执行制度不迁就,确保所有工程质量的“精、优、细”。
4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
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制度上做出详细的规定,并且在细节上层层落实。监管工作突出一个“严”字,日常要求要严格,落实措施要严密,岗位责任要严明,监督检查要严细,基层基础要严实,事故查处要严肃。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不但有细节措施的保证,也要有落实的制度保证,要把各项任务具体化、责任化、措施化、目标化、一项、一件地落到实处。就是要大力推行‘六制’即:工作环境安全制、所有设备责任制、工作岗位制、各项工作标准制、工作现场管理制、经营管理考核制。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经过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在具体工作中,只有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使安全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进一步夯实,有力地保证安全生产有序进行。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理念
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必须靠安全文化的支持,安全理念的渗透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学习,牢固树立“三不四可”的安全指导思想,让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融入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把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落到本质安全人、本质安全班组和本质安全区队上,并以此规范全体干部员工行为上。通过制作企业文化展板、安全文化窗口等形式,让安全理念渗透思想行为中,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企业发展,职工富裕》、安全理念《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等等认可度。
6用科学的发展观管理安全
发展才是硬道理,更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只有提高科学认识,创新工作方法,在实践生产中总结经验,掌握安全生产中的规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把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安全工作之中,更加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巩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更加有力的推动企业蓬勃的发展。
7结语
总之,煤矿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系统,其管理工作必然是一项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正确处理好当前我国煤矿生产中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用于探索煤矿企业管理的新路子,探求煤矿发展的新方向,最终由重技术发展为重管理,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才有利于与世界其他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醒民.江西治小矿保护地质环境[N].中国煤炭报,2000.
篇7
一、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沿革
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及立法始于1891的第一部联邦法规《联邦煤矿安全管理条例》,它标志着美国矿山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矿山安全活动的联邦立法的开端。之后受煤矿安全事故及其社会舆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影响的推动力作用,从早期安全管理立法阶段,经历修订完善,到日臻成熟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一)早期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及立法阶段(1891~1951年)
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1848年在弗吉尼亚州中部地区出现了第一座煤矿。此后,东部的山脉中开掘了数以百计的煤矿,早期资本主义的压榨与掠夺的本性在煤矿得到充分的暴露,成千上万的矿工终年在矿井下干着不见天日的工作,煤矿从联邦和州层面都没有所谓的安全管理体制可言,没有任何专门的安全法律法规保障,工人劳动条件十分恶劣,矿难事故频发,工人的死伤无人过问,但是当时留下的纪录却很少。
19世纪60年代,由于过多的煤矿安全事故的社会影响,美国国会也曾提出关于成立联邦矿业局的法案,以建立联邦矿山安全管理体制,然而由于受当时对煤矿安全认识水平的限制和立法经验不足,法案极不成熟,因此,法案颁布后没有推动矿山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当然对煤矿安全几乎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重大矿山灾害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如西弗吉尼亚州造成362名矿工死亡的矿难(美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重大的矿难),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民众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以控制严重的重大事故的发生。在18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治理煤矿安全的第一部联邦法规,标志着规范矿山活动的联邦立法的开端。由于该条例的法律位阶较低,相关的规定较为宽泛,所以没能够有效地规范煤矿开采行为,对煤矿安全产生的作用有限,之后的20年煤矿每年因事故死亡的人数仍然超过2000人(1907年人数更是高达3000多人),这一时期(20世纪初的前十年)也是美国采矿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期。于是国会1910年通过成立矿业局的法案,隶属内政部,同时赋予矿业局管理采矿企业安全的责任,以减少采矿引发的事故,这是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自此,矿业局会同各主要产煤州陆续制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些规定和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同时还加强了煤矿通风设备和安全仪器(如瓦斯检测器等)的开发和应用。这些安全措施的实施明显地促进了美国煤矿安全状况的改善,但当时国会出于保护资本主义高度自由市场经济环境考虑,未授予矿业局进入煤矿的调查权。直到1941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烟煤和褐煤矿井全国性安全法规,并在煤矿区开始建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派驻煤矿安全监察员和检查员,依据该法文,联邦调查员有权进入煤矿,进行年度检查,获取相关信息,但没有制定和安全与健康相关的条款,这一举措使煤矿事故率下降,1947年国会授权又制定了第一部关于煤矿安全的联邦法规,到1949年美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降到了585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1.3。
(二)修订完善阶段(1952~1976年)
以通过《1952年煤矿安全联邦法案》为标志。
1951年12月下旬西法兰克福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19名矿工遇难,再次引起公众极大关注,1952年第82次国会将《公众法552》颁布实施,并通过了《1952年煤矿安全联邦法案》,主要在于防止重大灾害,要求对地下开采煤矿进行年检。规定了地下开采煤矿的安全要求,尤其是对高瓦斯煤矿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该法案赋予联邦监察员更大的权力,有权下发撤离危险区的命令和违纪处罚通知,规定州监察员在州的计划体系下进行监察时也须遵守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同时规定对于不听从撤离指令或拒绝调查员进入矿区检查的矿主,将给予民事处罚,但并未对违反安全条例的行为做出罚款的具体规定。该法案有37条是关于煤矿安全与健康的标准,增加对无烟煤煤矿的管理,但未包括露天煤矿和那些矿工低于15名的地下煤矿。可见1952年的法规仍存在许多不足,次年立法委员会对之修改,取消了关于小规模矿井(井下职工少于14人)免检的规定。煤矿灾难性事故仍然接连不断的发生,要求建立一支专门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关报告于1963年8月提出。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66年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安全联邦法案》,将1952年煤矿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井工开采矿山,该法案是1952年法案的延展,制定了金属和非金属矿山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标准分为建议性和强制性两部分,增加了对小型地下煤矿企业的监管,明确提出了对地下矿山必须进行一年一次的例行安检,对于屡次违规的矿山,联邦监察员有权下发违法通知和关闭命令,并增加了教育和培训项目等。
然而,煤矿重大恶性事故依旧不断发生,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立法进程仍然不能跟上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于是1969年国会通过《煤矿安全与健康联邦法案》(通常简称为《1969煤矿法案》),该法案比此前的那些法案都更加全面和更加严格,法案包括了露天和地下开采的所有煤矿,并规定露天煤矿一年必须进行两次安检,井工开采的煤矿一年必须进行四次安检。该法案扩大了联邦政府对煤矿的执法能力,《1969煤炭法案》规定对所有违规行为要处以罚款,并制定了对故意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条例,规定了针对所有煤矿的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并建立了职业健康标准,规定了对因煤尘吸入(尘肺或“黑肺病”)引起的进行呼吸性疾病造成完全或永久性残废的矿工的赔偿。
《1969煤矿法案》比《1952年煤矿法案》前进了一大步。它不但规定了详尽的强制性安全与健康标准,还规定了严格的安全监察制度。该法律规定若发现违法作业时,矿主将受到警告、罚款以至关闭矿井的处罚;对于故意违法的矿主,由联邦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监察机构有权调查任何一起事故,并追究责任。如1970年底,芬利煤炭公司一个矿井瓦斯爆炸,死亡38人,经理被判3年徒刑,罚款7.5万美元,公司被罚款10万美元。197 7年,煤矿违法事件罚款总额达到1200万美元左右。《1969煤矿法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煤矿安全立法逐步走向成熟,对煤矿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年,即1968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有331人,千人事故死亡率2.31,1969年下降到203人,千人事故死亡率下降到1.52,之后持续下降,到1972年,事故死亡率人数下降到152人,千人事故死亡率下降0.96,首次降到了1以下。
(三)日臻成熟阶段(1977~至今)
以《1977年矿山安全与健康联邦法案》的通过为标志。
在1969年《煤矿安全与健康联邦法案》和原有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法》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和大量修改后制定出来,并于1977年10月由美国国会通过《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案》(简称《矿山法案》),1978年3月9日当时的卡特总统签署生效。
该法修改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矿山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将内政部内部的安全管理职能从内政部划转归劳工部,新机构命名为“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由一名副部长领导。二是根据该法案设立了独立的“矿山健康与安全联邦调查委员会”,对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进行独立的监督(对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做出的强制性决定进行司法复审),使煤矿生产和安全健康监督监察最终形成了高度独立、相互分权制衡的科学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管理的公正性大大增强。三是加强了所有采矿工业的联邦健康与安全规定,将煤和非煤开采包括在一个法案内。四是大大加强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权限,调整并加大了联邦机构的设置。五是规定了矿工代表可直接参与矿山安全事务,为工会和工人参与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保证,改善了矿工权利,加强了因矿工行使这些权利而遭受矿主报复对矿工的保护,鼓励矿工及其代表多参加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活动。六是规定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和矿工安全培训。七是进一步加大了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八是规定所有地下煤矿必须拥有救援队。
2006年国会进一步通过《矿山改善与应急新法案》。修订补充了《矿山法案》中地下开采煤矿应急方案,专门制定了地下煤矿应急方案,增加了一些有关矿山救援队和废弃矿区的新规定,规定了矿山灾害发生后的报告制度,即矿山灾害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并增加了矿山事故的民事赔偿额度,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发生矿山事故的成本。
美国煤矿目前执行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主要是1969年国会通过,1970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联邦法》;1977年10月国会通过,11月9日颁布实施的《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案》一般简称《矿山法》;2006年国会通过《矿山改善与应急新法案》是上述法案的补充。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的执行机构是隶属劳工部的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它的监督与复审则是一个独立的由总统任命的执法机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复审委员会,它的职能是监督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依法行使权力,受理机构和个人对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决定的投诉或复议,从而使其的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
为了更好地执行《1970年职业安全与健康联邦法》,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详细的、便于操作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标准,汇编入《联邦法典》的第29卷中;同时由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主持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一整套详细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细则,汇编入《联邦法典》的第30卷中,且每年根据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现状补充修订一次,成为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执法的重要依据。
执法和监督在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执法监督工作的程序由事故预防、调查处理和最后的仲裁组成。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根据《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授权,主要任务是强制执行法定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标准,消除矿山死亡事故、将危害程度减低到最低点;保证使美国矿山的安全与健康环境得到改善;为了保证执法的公正,在联邦层面上成立了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复审委员会,根据《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的职能则是对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执法行为进行司法复审(其5名委员由总统直接任命)。从而形成了煤矿安全管理的立法、执法和监督的完整的闭环体系。
二、推动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与立法发展的主要动力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1891年前美国煤矿无法可依,煤矿事故频发,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到如今(2011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煤矿立法和安全管理最为完善的国家,每年生产煤炭超过1.1 Gt洗精煤(相当于1.6Gt原煤),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少于30人,12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立法进程的主要动力反映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动力,即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相对自由的社会舆论环境。由于经济社会相对发达,整个社会对安全事故高度敏感和较低的容忍程度,煤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媒体跟踪追捧,舆论高度关注,产生巨大社会压力,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高度重视,从而大大推动和加快煤矿安全立法的进程。如1968年11月20日,位于法明顿附近的固本煤炭公司9号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78名矿工遇难,几天后矿井被封。同日,康苏尔煤矿发生瓦斯大爆炸,又有78名矿工死亡,触发煤矿,社会舆论哗然;在此之后,又有发生了几次矿山安全事故,造成170多名矿工死亡,事故的不断出现,使得采煤业成了美国最危险的职业;同时,成千上万的矿工由于吸入过量煤尘而患尘肺病,致死致残严重,迫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更加严格的煤矿法规。
二是行政动力,1973年,通过行政手段(内政部部长签署行政命令),设立矿山安全监察局,该机构独立于矿业局,负责实施以前由矿业局行使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的职能,避免了矿业局既负责矿山资源开发,又负责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当资源开发与行使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矛盾时难以处理的问题,从而使矿山安全管理体制向独立、分权制衡迈出了重要一步。美国以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为主导,从煤矿安全事故中总绪渗痛教训,完善煤矿安全法规。几乎每一条煤矿安全法规背后都有对应的事故教训,煤矿煤矿事故发生后,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组,对发生事故的内、外部原因进行 系统深入调查,提出基于事故科学分析的调查报告和煤矿安全修法补充草案,提交议会审议通过,如《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案》形成和完善过程即是行政推动立法完善的很好例证。该法案到目前为止仍然执行,已经影响了美国煤矿安全生产35年以上,并将继续产生影响。该法案的实施,推动了煤矿安全产生历史性的变化,安全状况持续改善,美国煤矿安全形势得到彻底改观,恶性多人事故已基本杜绝,工伤事故率稳步下降。煤矿事故伤亡人数由1977年的272人(百万吨死亡率0.21),下降到1980年事故死亡133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17,进而到1989年事故死亡68人,百万吨死亡率为O.08,10年中年平均事故死亡94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52.9%。从1980年起,美国对煤矿安全考核采用20万工时死亡率。进入90年代,美国煤矿事故伤亡人数继续减少,是历史上的最好水平。1990年美国煤矿事故死亡66人,1999年事故死亡34人,10年中年平均死亡45人,20万工时死亡率降到了0.03,2008年事故死亡30人,20万工时死亡率降到了0.02,和1977年相比事故率下降了6倍。煤矿进入到了长期安全稳定的一个崭新的本质安全生产阶段,引领煤炭行业成为美国安全状况最好的行业之一,行业社会形象达到大大改观。
通过以上阐述和分析可知,煤矿安全法律制度完善的基本路径是:(1)煤矿发生安全事故;(2)强烈的公众反响;(3)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4)经验教训总结;(5)提出修法议案;(6)立法机构审议通过修法。其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立法程序主要包括:第一步,事故调查;第二步,由劳工部长主持,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或咨询委员会等提出立法方案建议,草拟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标准)的方案;第三步,通过国会参众两院小组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并经两党议员辩论;第四步,取得一致意见后表决通过;第五步,总统签署生效成为正式立法,并严格实施。
篇8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系统是煤矿安全的基础。介绍了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概念及提升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对其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煤矿;通风管理系统;可靠性
0引言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关系到作业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在设计及生产环节中体现得非常重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势在必行。通过优化通风系统方案,合理选择通风设备,通过调试确保所有参数符合规定标准,以保证风量和风阻等值在安全范围内,以此为煤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1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达成规定好的任务的能力。通风动力及相关装置、风流检测、控制系统、通风井巷网络是煤矿通风系统的主要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在花费最少的情况下,通风系统的责任是利用多种动力向井下各个工作点连续不断地提供新鲜空气,从而保障作业人员能呼吸正常,稀释且排除掉瓦斯等有害物质,给井下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果矿井内发生灾变,煤矿通风系统可最大程度控制风流,降低灾害矿井损害,保障相关人员安全撤出矿井内,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1]。
2提升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意义
2.1增强煤矿企业实力
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加深入地发展,中国各个行业都积极参加到了市场经济中,并开展了激烈的行业竞争,煤矿行业也是如此。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煤炭企业较多,因此提升煤矿企业的实力对于增加煤矿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煤矿企业工作过程中,煤矿通风系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因而不断完善煤矿通风系统、提升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能推动煤矿企业的井下作业,大力促进煤矿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2.2完善煤矿通风不足的缺陷
通风系统在煤矿企业作业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工作情况中,煤矿企业的通风系统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煤矿的开采工作。通过管理煤矿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通风系统现有的缺陷,促进煤矿通风系统更加实用。此外,中国煤矿企业很少在作业过程中对通风系统进行完善与修理,因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加深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可促进相关作业人员积极完善并更新通风系统的一些元件、设备,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并能促进煤矿通风系统不断发展。
2.3保证煤矿的安全管理
煤矿通风系统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都是不稳定的,且又可能会发生一些故障,从而导致了通风系统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了可靠性管理后,重视了通风系统的功能,就能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通风系统的发展,并给予通风系统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在提升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对于如何安全控制煤矿通风系统进行了研讨,并提出相关措施防治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促进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
2.4提升煤矿的工作效率
煤矿通风系统在保证井下作业人员顺畅呼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部分煤矿在设置通风系统时,由于并没有进行合理设置进而发生通风质量欠佳状况,导致煤矿不能进行正常作业,开采工作受到严重阻碍,降低了工作效率。相关作业人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了煤矿通风系统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了煤矿工作效率,并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压力[2]。
3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3.1矿井通风网络阻力的分布情况
矿井通风阻力在网络关键线路上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矿井的通风能力、稳定性及风流控制的难易程度。当前,在对矿井进行通风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形象设计中允许的最大风速对巷道断面进行设计,不能充分考虑到巷道断面的减小、形变等问题。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一些巷道可能会由于老化或低压作用而发生严重变化,而这些巷道几乎集中在主要的回风流中,维修条件较差,很难进行维修工程,这就导致了矿井通风的阻力不断增加,使矿井通风能力大大下降。
3.2通风设施的分布及质量是否达标
通风设施分布及质量达标与否对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里提到的通风设施包括风门及调节风门两部分。通风设施总道数的数量体现了煤矿通风系统是否复杂及保证稳定风流是否容易实现。通风设施数量越少,风流稳定性也就越高,也就更加容易对通风系统进行管理。此外,如果矿井内部风门不能保证完好、有较多漏洞,就会导致矿井内部出现漏风故障,使矿井内有效风量逐渐减少。
3.3供风地点的风量供需比
风量供需比能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较好的反映。在各个采区内部,各用风地点实际供风量不应过大,否则容易产生通风阻力过大进而提升主扇的风压,增加了耗电量。此外,供风量过大还会导致矿井内各地点特别是主要进回风联络巷的风门压差增大,漏风量不断增加。如果风量供需比过小,就可能会导致一些用风点风量不足,不能立刻排出作业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及粉尘,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事故。
4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的管理策略
4.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在管理煤矿的通风系统时,要严格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并要不断健全当前现有的法律法规,增加其实用性。此外,还要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将责任及任务落实到单个人的身上。依据实际管理现状,对相关企业及个人进行量化考核并对结果进行评比,提高相关人员专业能力,调动管理阶层的积极性,促进其管理能力及水平的不断提高。
4.2加强技术培养促进技术创新
当前,导致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较差的原因之一是技术水平较低,其导致了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较差,因而相关人员应积极提升技术层面管理,提升煤矿通风系统可靠性。通过不断加强技术管理、开展技术考核等措施促进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掌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要对技术自身的缺点投以足够重视,激励从业人员积极创新并发展相关技术。
4.3增加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基础问题是落实通风安全意识。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促进他们真正理解了通风安全意识。要时常开展与通风安全意识相关的培训,促使安全深入人心,让所有从业人员都能明白管理局部通风的关键性,进而提高其安全意识,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
4.4加强煤矿作业的安全性
a)要依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适应的风筒;b)如果送风距离较长,就要依据需要增加风筒节长,以实现减小阻力的目的;c)要注意严格处理好风筒的接头位置,保证不会出现漏风故障;d)要注意日常工作中的检修和维护,对于发生微小故障的地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4.5提升矿井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
主要应做到完善矿井主要进、回风联络巷的风门,安装灵敏有效的反向风门或风门闭锁的装置。此外,巷道内要保证有较为系统的避灾路线牌及避难峒室,给进行应急措施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其抗灾能力。对煤矿的通风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系统性工程,不但要严格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管理,还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在矿井通风管理相关工作中,一定要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依据相关规章制度,通过正确方法进行管理,保证系统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进而促进矿井安全作业。
5结语
煤矿通风系统是生命保障系统,其向煤矿井下提供了充足空间环境及新鲜空气,以保证煤矿作业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煤矿在发生灾害时,通风系统应能快速有效地控制井下的风向及风量,将事故的灾害降到最小。可见,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任珍 单位: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煤矿 通风 安全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O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99-01
一、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一)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完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3、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1、突出概述
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几秒到几分钟),从煤、岩层内以极快的速度向采掘空间内喷出煤(岩)和瓦斯的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9]。它是另一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也是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动力现象。它所产生的高速瓦斯流能够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造成风流逆转;喷出的瓦斯由几百到几万立方米,能使巷道充满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喷出的煤、岩由几千吨到万吨以上,能够造成煤流埋人;猛烈的动力效应可能导致冒顶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2、突出的外部特征
突出的外部特征是:(1)突出的煤、岩在高压气流搬运过程中,呈现分选性堆积,即近处块度大,远处粒度小,堆积坡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2)突出过程中煤岩进一步粉碎,产生极细的粉尘,有时突出的堆积物好似风力填充一样密实;(3)突出空洞口小肚大,其轴线往往沿着煤层倾斜向上延伸,或与倾向线成不大的夹角;(4)突出的相对瓦斯涌出量可以大于煤层的瓦斯含量。
3、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技术措施
(1)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瓦斯两种。开采保护层是预防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其他相邻的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受到采动影响而减少或丧失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保护层,后开采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保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的顶底板岩石冒落,移动,引起的开采煤层周围应力的重新分布,采空区上、下形成应力降低区,在这个区域内的开采煤层地压减少,弹性潜能缓慢释放;煤层膨胀变形,形成裂隙与孔道,透气性增加;煤层瓦斯涌出后,煤的强度增加。
②预抽煤层瓦斯
对于无保护层或单一突出危险煤层的矿井,可以采用预抽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这种措施的实质是,通过一定时间的预先抽放瓦斯,降低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并由此引起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系数增加和煤的强度提高等效应,使被抽放瓦斯的煤体丧失或减弱突出危险性。
(2)局部防突措施
大型突出往往发生于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时。所以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以及有突出倾向的建设矿井或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时,井巷揭开所有这类煤层都必须采取防止突出的措施,并制定专门设计。
局部防突措施主要有以下8种:①松动爆破;②钻孔排放瓦斯;③水力冲孔;④超前钻孔;⑤金属骨架;⑥超前支架;⑦卸压槽;⑧震动放炮。
三、瓦斯喷出及其预防
1、瓦斯喷出概述
瓦斯喷出是指大量承压状态的瓦斯从煤、岩裂缝中快速喷出的现象[10]。其特点是瓦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煤、岩层的某一特定地点突然涌向采矿空间,而且涌出量可能很大,风流中的瓦斯突然增加。由于喷出瓦斯在时间上的突然性和空间上的集中性,可能导致喷出地点人员的窒息、高浓度瓦斯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高温热源有可能发生爆炸、有事强大的喷出还可以产生动力效应并导致破坏作用。
2、瓦斯喷出的原因
产生瓦斯喷出的原因是,天然的或因采掘工作形成的孔洞、裂隙内,积存着大量高压游离瓦斯,当采掘工作接近或沟通这样的地区时,高压瓦斯就能沿裂隙突然喷出,如同喷泉一样。因此,根据喷瓦斯裂缝呈现原因的不同,可把瓦斯喷出分成地质来源的和采掘卸压形成的两大类。
3、瓦斯喷出的预防
预防瓦斯喷出,首先要加强地质工作,查清楚施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层、溶洞的位置、裂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瓦斯储量和压力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处理措施。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瓦斯喷出量和压力不大时,黄泥或水泥沙浆等充填材料堵塞喷出口。井筒和巷道底板的小型喷出,多采用这种防治措施。
(2)当瓦斯喷出量和压力较大时,在可能的喷出地点附近打前探钻孔,查明瓦斯的积存范围和瓦斯压力。如果瓦斯压力不大,积存量不多,可以通过钻孔,让瓦斯自然排放到回风流中。
四、总结
瓦斯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瓦斯爆炸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 黄元平.矿井通风[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版社,2003:68~73.
[2] 吴中立.矿井通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71~79.
篇10
1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
煤矿安全监管有其特殊性,相当多一部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乃至安监部门都充分考虑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打造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此类研究包括如下三种:(1)基于某种技术来探讨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例如以NET技术为基础打造监管信息系统,以Web地理信息系统为架构设计监管信息系统。(2)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例如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为日常监管、生产隐患治理、事故情况以及统计分析等多个不同模块。(3)结合煤矿生产作业现场来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方面表现出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用户和目的不够清晰。煤矿安全监管通常涉及诸多实体,各个实体的目标、流程以及责任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系统所需数据以及功能设计也是迥异的。现有研究一般以煤矿为出发点,针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并不多,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经常发生混淆的问题。(2)对高层功能架构较为重视,但不够关注信息采集体系。信息输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及时准确采集所需信息并精准传递是安全监管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研究实践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关注。(3)需要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模式。全国煤矿生产规模极为庞大,且煤矿生产具有连续性特点,安监部门需要面对巨量多样化的信息,如何存储并予以有效管理,进而加以分析和挖掘,确保安监部门及时察觉问题和危险,是设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其信息结构体系应符合国家、省、市、县四级安全监管层次。按照安全监管信息危险程度将其设置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监控都对应相应类型的数据。一般来说国家级监管仅仅以重大危险隐患为主,县级基层安监部门应对安全相关信息实施全面监管,并据此完善安全监察策略。各个层次面对的信息具有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越是底层所面对的信息越详细,涉及范围越小,但实时性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该数据管理模式具有分布集中式特点,包括两大层次,即国家级安监信息中心数据库、省级及以下云安全平台。考虑到煤矿安全信息种类繁杂、实时性较高以及层次复杂等特点,可考虑增加物联网云数据存储平台,利用无线网络或者互联网将煤矿安全信息传输至云安全平台服务器,后者按照预设安全管理模型实时计算存储数据,最终得出相应等级数据,对煤矿生产乃至工作面安全作业情况做出实时反映。
3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煤矿安全监管和信息管理模式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迎来新的挑战:
3.1统一数据标准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同时面向全国煤矿,所以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数据标准,确保各煤矿采集反馈的信息格式等标准一致,以便于安监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目标煤矿作业情况,也有利于展开横向对比。
3.2安全影响因素分级
安监层次不同,则关注目标信息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越高层的安监往往对重大安全隐患信息越关注。因此,如何合理分级煤矿安全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安全形势和作业安全事故及时作出动态合理的调整,是该系统不断适应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安全监管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3物联网技术面临稳定性以及经济性问题
虽然在当前诸多行业中都已经广泛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然而煤矿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很容易干扰电磁信号,所以在应用实践中如何确保物联网技术的稳定性,合理有效地控制应用成本,是当前煤矿行业能否广泛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4调整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职能
一般来说,安监部门包括办公室、规划室、安全健康监督室、政策法规室、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监管业务部门以及人事部门等等,需要设置一个具有较高层次的信息管理部门。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成立高层次、独立性的国家级以及省级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这样一来,现有部门需要做出调整,相关管理流程以及考核内容也发生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存在从安监系统开始向其他矿业集团以及煤矿延伸的可能性。
4结语
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过程中,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满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甄选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促进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解决信息标准、安全因素分级、系统稳定性等多个关键性问题。
作者:刘文杰 单位: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刚.中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模式对比及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04):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