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5:5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语文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针对这一点必须按照新课改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严格控制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扩宽学生写作空间
学生作为语文作文课堂的主体,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并按照学生自身需求制定语文作文教学方案,这样对于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合理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学生对自身周边的事物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全面的了解,并将这种了解以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生活状态有一定了解,并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自身所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借以提升学生作文的真实性。理论上来说,作文题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日常生活,结合日常生活形式,进行写作指导,能够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中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涉及多方面的作文体裁,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驾驭各种语文作文体裁,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以“××值得品味”为题的作文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选取适当的情境,并就这一情景要求学生进行选题,在选题过程中锻炼学生自身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处于心理多变的阶段,在实施初中生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变化趋势有全面的了解,并依此制定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在保证语文教学顺利实施的同时,保证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有所提升。需要教师按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进行写作资源开放处理,确保学生写作资源的开放性,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写作资源缺失的现象,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中学语文作文选题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取具有哲学色彩的作文题目,这能够在提升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自身正能量,使学生心理感悟能力进一步提升。理论上来说学生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学生所处的环境制定语文作文学习方案,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进一步提升,减少学生在语文作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稳步提升。教师应按照学生自身需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作文指导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愿望,进一步推动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以“我生活在××中”为题目的作文之前,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沟通结果分析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并要求学生将自身心理发展趋势和自身所掌握的哲学只是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写出符合自身心理状态的作文。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必须保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条件下写作文,确保学生自身语文写作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三、按照新课标理念制定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按照教材内容制订语文作文教学方案,能够避免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实施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课内作文引导,还需要进行课外作文延伸,激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升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选取课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需求选取适当的课外书籍,避免学生在课外书籍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在选取课外书籍过程中,尽可能选取含有名言佳句的课外读物,这不仅仅能够提升中学生自身哲学涵养,还能够提升学生佳句积累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学生后期语文成绩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生自主思维和语文知识掌握纯熟的条件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作文,提升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同时,显著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比如在写作指导《自由作文》一课时,需要学生将课本上知识与课外读物中的哲学进行有效结合,按照学生自身思维进行写作,对自由作文的了解有所提升,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四、结语
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按照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秉持扩宽学生写作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按照新课标理念制订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计划这三点要求,在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推进我国教育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作者:韩倩 单位:江苏省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莲莲.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
[2]廖秀筠.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2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
二、博观约取,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古今,很多文人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了十分相近的结论。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摘取实例,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把实例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清楚,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获取信息
1.着眼于课外,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学生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著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生活的积累
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渐渐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发生之事
观察生活,是指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要有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唱、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一)变换教学方式,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利用看图、听音乐或创设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高层次地去思考和想象,并让学生把所想所感写下来。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设定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感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如果命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只得凭空捏造作文素材,七拼八凑,应付了事。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命题要新颖别致
篇3
【论文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丢分严重的困境。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博观约取,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古今,很多文人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了十分相近的结论。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摘取实例,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把实例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清楚,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获取信息
1.着眼于课外,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学生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著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生活的积累
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渐渐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发生之事
观察生活,是指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要有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唱、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一)变换教学方式,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利用看图、听音乐或创设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高层次地去思考和想象,并让学生把所想所感写下来。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设定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感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如果命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只得凭空捏造作文素材,七拼八凑,应付了事。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命题要新颖别致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尤其浓厚。所以,语文教师在命题时要新颖别致,切合了他们的心理,这样容易引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新意。
在作文命题时,语文教师在作文要求上要宽泛,淡化文体要求,尽量不给作文以体裁限制。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 刘松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320.
[3] 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篇4
关键词:素材积累;作文教学;观察生活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
(一)轻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大凡师生都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未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面对写作时才东拉西扯,生搬硬套,或者是定下作文题目后才寻找有关素材,没有为写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一些语文教师也不屑一顾,尽管其明白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学生真正作文时也备感鲜活素材的匮乏,但却未将积累作文素材生活化。
(二)作文素材积累条理性不强
中学生随着写作的不断实践,部分学生便开始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但积累写作素材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即只收集信息,而缺乏对素材进行有效处理,因此,要很好地利用搜集来的素材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此低层次的积累无法使素材体现本身应有的价值,这样下去,作文素材积累的愈多,学生反而愈加搜材料的束缚。
(三)作文素材积累比较单一
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缺乏专项指导,同时学生又肩负繁重的课业负担,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因而所积累的作文素材类型非常单一。还有,一些学生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发散思维,难以触类旁通,因此,存在学生作文时所用的素材丰富性不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素材。
二、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一)观察生活
好文章来源于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就是好的作文素材。其实,生活中的作文素材随处便是,关键是如何加以鉴别和筛选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人或事,并做到有侧重、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就一定会获得鲜活的作文素材。如写有关人物这类作文时,学生一定需要留心所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甚至表情,经过多次观察之后,人物的形象会留在脑海中。然而,在写类似作文时,就是不再进行观察,但只要一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大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相关的词语或语段,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
2.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观察社会上的人、事、物。就一定会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就舞台,“节目”随时会上演。例如,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观察广场里的某一场所,其中的人、其中的事、其中的景……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商场的经营者,诸如他们的商品,他们的销售方法,了解他们在交易过程中与客户是如何接触、交流的,揣测客户的心理、经营者的心理等。
学生亲身感受了生活,在作文时一定会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一定富有生活气息。如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春夏秋冬,季节轮换,万物枯荣,形态各异,各领,教师或家长要抽出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查,观察我们身边常见却从来没有真正感悟的大自然之景,从中体悟生命的真谛和大自然的伟大。诸如此类,有了生活这一源泉,长期积累,学生自然会构建一个作文素材库,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广泛阅读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中学生,随着课堂学习任务的强化,除了充分利用课堂学习,课后的时间还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毫无疑问限制理论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进一步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从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中学教材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乃至背诵,精选一些优美词语与段落。对于所选文章中的典型人物,还要学会评价。如人教版高一语文中《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作者紧紧扣住主人公“郭荣庆”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展开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幽默、教学技艺高超等特点。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学生限于课外阅读时间,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类公共阅读资源,从而达到学生阅读生活化、常态化。比如,可以在校园的长廊中放置书架,延长阅览室开放时间,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等,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
3.注意提高阅读书籍的质量。中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当代的中学生更沉迷于网络小说、卡通漫画等方面,而不屑于对名家名篇的关注。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强制把名家名篇等内容纳入课外阅读范围。
篇5
中学语文教学有两大难点:一是鲁迅文章的教学,一是作文教学。有人曾形象地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两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对于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探索,涌现出了很多名师,但是作文教学研究还是乏善可陈。在教学一线,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新理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甚至放弃了作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研究。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书店中一些所谓的作文兵法、作文宝典大行其道,为应付考试而准备的模式和套路满天飞。
然而忽略作文教学研究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影响了语文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语文新课改成了一个不和谐的工程。阅读教学走在了研究的前沿,而作文教学研究则在原地踏步。作文教学成了制约语文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因此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求作文教学研究能有一个突破。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要研究作文教学,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作文学习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性质。换句话说,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多重要?
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首先,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写作是人们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这个层面很好懂,也就是说,写作的工具层面。其次,写作也是人重要的存在方式。这是指写作的哲学层面。一个人的存在是在关系中的存在,一个人对于存在的体悟是需要一面镜子的。就像苏轼的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人没有体悟到自己的存在,我们说他的存在是遮蔽的状态。而写作可以让人去反观自己的存在,可以“去蔽”。这样人才获得了主体性的存在,他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因此,作文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写作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也极为重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毋庸讳言,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归纳一下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教材作文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应该是平分天下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主,还是传统的文选型教材。课文的教学重点也主要是对课文的理解赏析,很少从写作的角度去设计练习。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为写作单独编辑教材。另外在当前的教材中,作文训练往往是附在单元课文的后面,缺乏独立的训练系列。
其次,当前作文训练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很多作文训练特别重视对于文章形式的训练。比如有的老师总结了若干开头的方式,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模仿。老师很注重遣词、造句、谋篇、修辞手法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了。其实这一种训练模式是把作文教学当成了机器生产,把作文当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但是没有生活与情感的形式训练只能让学生写成“八股文章”,缺乏实质性内容。
三、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篇6
(一)“个性”及“个性化”作文
每个人均有着自身的个性,反应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或行为方式等,而个性受到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差异,也就由此给予了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个性化作文教学阶段,应重视学生的特点,发现去个性特征并适当加以引导,使之在个性化作文的学习与创作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育。就个性化作文而言,指的是学生通过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并通过自身喜爱文学表达方式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的一种文本。然而,个性化作文要求具备新意,具备别具一格的形式、情趣、观点、方式等,能够从传统的作为之中脱离出来,给予大众耳目一新之感。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思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个性化作文教学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一系列完善且符合教学原则与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个性化作文过程中,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使之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作文写作思路与方式等,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陪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为开展个性化作为教学奠定基础,使之在后期的教学中更具优势。
2.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作文是一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3.强化学生创新意与多元化意识的培养,使之在个性化作为的教学与写作过程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4.整体推进。个性化作文属于语文科目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之与其他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应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把握好整体教学。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尊重并据此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维能力。
3.发扬民主精神。学生是教学的主题,民主在个性化作为教学当中尤为重要,以提供学生最佳的写作环境和前提。
4.倡导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均具有重要影响,在个性化作为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以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
就个性化作文的内容而言,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素材、词语、语言方式等,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材料的丰富性是提升个性化作文的基础、语言的独特性是个性化作文的重要特色,起到支柱的作用、思想则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灵魂所在,三者相辅相成,是构成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在教学的“输入”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提炼语言、创新思想,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充分加以运用,尤其是在模仿写作过程中加以创新,形成个人的独特性。在方法上,应该采用“开源”与“导流”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古人又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事物来提升写作素材,为个性化写作提供无穷资源库。此外,还需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出”
无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还是“转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输出”,只有较好地完成“输出”才能被视为达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只有完成了“输出”,前面的准备也才是有意义的。唯此才能真正将个性化作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也即与单纯的模仿和格式化作文加以区别。在个性化和创新性方面,不其衡量标准应是多样化的,可从多个层面加以判断。例如,题目的个性化与创新、形式上的别具一格、语言上的独特性、情感上的独创性等,这些方面均可用以判断是否具备个性化作文的要素。同时,在判断过程中不可割裂上述因素,要相互结合,整体性进行考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转化”
篇7
上可以搜索到我们的语文知识;在学校的标语上有做人的道理与名人名言,这些都是
我们的语文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的语文知识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里面记载着我们这么所年的劳动成
果。
在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语文的知识。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水平不强,所
以,每天早上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电脑上 看几篇作文。我觉得电脑上的作文
种类多,文章优美,题材新饮,所以我每天在电脑上看一作文而不是在作文书上看。
我在电脑上还看一些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以及一些古诗词。我要求自己每天背诵5条
名人名言、1个名人故事和2首古诗,背会了然后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我相信,只要每
天这样坚持下去,每天比别人多学一点,在语文方面一定会收获到比别人更甜美的果
实。
在网络中不光是通过看作文、积累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和古诗词能学到语文知识,
在我们玩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语文。我们。我们在与好友、同学聊天时,要组织语
言,这就用到了我们语文学的知识。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操作说明,我们要按照操
作说明才会玩游戏。这里的操作说明也用到 了我们的语文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细心发现、仔细观察,平时到看课外
书,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那么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篇8
目前,随着农村现代化程度的发展,乡村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镇寻求致富新渠道。他们的子女多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娇惯使他们变得好吃懒做。更有甚者,当孙子女在校或是与同学邻人交往时犯了错误爷爷奶奶往往多方庇护,滋长了孩子的娇气与骄气。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们,不知道“田家少闲月”的辛劳,不懂得宽容谦让,也很少关注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的风景。乡镇孩子则被望子成龙的家长要求“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正如笼子里的金丝雀,他们能看到的生活世界很多时候只有“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就是农村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世界了。这样的环境足以束缚所有的思想,使他们渐渐失去一切灵性。没有自由,便没有自我,没有真实意义上的人,没有人与人的交往,便没有对生活着的这个社会的真实体验,便永远是个不被社会所接纳的“低能儿”。真实的农村生活世界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对于我们的绝大多数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而言,它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一言以蔽之:是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并存的真实世界。一方面,农村人勤劳勇敢,淳朴厚道,热情善良,安分克己,几乎集传统美德于一身。另一方面,他们安于现状,贫穷落后,愚昧迷信,狭隘自私,目光短浅,闭塞如井底之蛙。对于我们的学子而言,回归的农村生活世界不外乎四大块:校园、家园、田园、社区。酸甜苦辣的校园生活正像一首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悲欢离合的家园生活恰似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连续剧,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则如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交响乐,变幻莫测的社会生活就是一幅幅雾里看花的风俗画。这是一个复杂的大千世界,正期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们倡导生活作文,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生存的这个社会,这块农村的广阔天地,去追根溯源,去了解它的发展变化,从而适应它,亲近它,热爱它,最终是改变它。而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隔绝与自闭。由此,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当成生活实践和成长指导来严肃活泼地对待,课前作好充分预设,引导学生投身生活、感悟生活、反思生活、再现生活、评点生活。这样,我们的作文教案正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情境化,越来越人文化,越来越趣味化。
二、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作文研究注重实践与反思,我们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或原生态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反思,使学生真正提升思维品质,提升立意高度,提升写作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并且他们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随之增加,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写作教学观的改变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对传统的作文教育与生活作文研究进行对比后,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以往那种纸上谈兵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落后与不实用,只有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表达多数是由语言组成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小脑瓜里有了思想,手中的笔能将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写作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了。常态的生活研究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写生活的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在种种常态的生活情境下,研究着如何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再现生活和反思生活,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非常乐于下水,真正成为生活作文的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师生互动中提升了素养,积累了经验,生成了智慧,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篇9
一、以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同时也可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如能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必将也跃然纸上。
2、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心理学认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采用全命题、半命题、命题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片断作文,作文填空,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续写课文结尾、编写剧本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如同游戏,兴趣盎然。
二、以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为抓手,丰富学生写作题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
1、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密不可分。阅读可以有多种途径:阅读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第二课堂中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创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了一片广阔自由的写作天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滋润下,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培养兴趣、创造思维、开阔视野。学生在生活中创新作文,在作文中书写生活,提高作文创新活力。
三、以激发学生作文创新激情为抓手,创设宽松写作氛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不要随意否定或扼杀学生某些个性化的思想,让学生用其稚嫩的文字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坦率地表达出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1、优化作文写作环境。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且语言流畅,这时就会出现大批优秀的习作。
2、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创新式的表达。以往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等现象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只有给予学生写作“自由”,才能使他们潜在着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释放,才能使作文教学与创新教育接轨。当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有了新颖的构思,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要鼓励他们选择采用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其文章文情融合,冲击读者的视线与心灵。
四、以增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强思维方式训练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散型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可见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质量为抓手,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永远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养成学生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对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发挥,也希望得到肯定性评价。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裁判式的评语,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改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篇10
【关键词】素质;语文;写作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推广势在必行,因此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必须要迎合素质教育的推广之潮流,迎着教育改革的步子,走向新的篇章和辉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过去的那种拽文、掉书袋的写作形式一扫而空,提出了学生的作文写作应当记实写情写景创新。此外,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故而以此类推,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度量衡便是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直接能够决定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成果的衡量,因此作文是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虽然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由于我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固定的思想套路和模式,使得作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是对素质教育下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研究,首先对当前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随意化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频繁出现
教师和学生是中学语文写作中两个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安排写作任务,或者可以说给学生定题目或划定写作范围;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创作和写作。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安排写作要求的时候随心所欲,完全为了中考的作文考试服务,不按照课本所要求的写作题材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中考是教师教学成果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为学生选择一些接近中考题目的作文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将教材上要求的作文训练内容抛之脑后。例如,中考的作文一般都是以记叙文(记事性质的)为主,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写作的时候专门挑选一些记事性质的题目,对于有关说明、议论或者诗歌性质的文章则不予理睬。更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尽快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中考写作的能力,便挑选一些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去学习和模仿,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指导,这样的随意安排写作,其结果便是学生的作文写作基础能力得不到夯实和提高,写出来的东西缺乏真情实感,只是一些优美词句的堆砌。此外,学生对待作文的随意性态度也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作文写作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是生拉硬拽,天马行空的编,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便是机械的模仿一些满分或者优秀论文,将别人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拽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做到形式的创新。学生的这种对待作文的随意性,使得学生在写作中迷失了自己,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思路不畅、教师指导不到
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之前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所造成的学生写作文没有思路或者思路堵塞的现象是当前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通过写作文可以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出来,但是学生的创新不能毫无目的的创新,必须要有教师来进行指导,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指明方向。通过写作文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被表达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写作欲望,使得作文写作不再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但是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写作就是浪费时间,根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写作文完全是学生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和教师没有关系。这样的认识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写作关系割裂了开来,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写作思路和作文选材的重要作用。
3.教师作文批阅不用心,套话评作文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教师繁重工作之一的批阅作文往往是令教师“伤心“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批改的作文结果和批语,有些学生往往只是瞅上一眼,便将作文本放诸脑后,对于教师要求的修改作文这一工作基本上没有学生做到。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在批阅作文的时候便不用心,在对作文给出的评语中也多选择一些套语,或者评价不中肯、切不中要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是不能代表全部的学生的。教师对作文的批阅是学生了解自己作文水平和缺陷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批语能够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以后的作出贡献。但是教师的这种套话评作文,标准语评作文的现象,便严重的伤害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热情。
二、素质教育下中学作文写作教学的策略调整
1.摒弃随意化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出现
教师的随意化安排教学以及学生的随意化编写作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当改变其随意化的教学安排,严格按照教材上规定的作文教学编排来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不能只是培养学生中考写作文的能力,而是应当将培养学生的目标放远放大,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写作的安排,实现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摒弃随意化安排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必须完全按照教材的规定进行作文的教学,不能做出任何的改变,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写作变动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之下,本着充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的目的,适当的对教材的作文要求进行变动,以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应当努力认真的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不能马马虎虎的交差,应付老师,而应当本着对自己未来负责的态度,认真的写作文,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要向老师询问。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到位,捋顺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称的上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指路明灯。例如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例证老套,用词没有新意,司马迁、屈原、文天祥等都是学生作文写作中的常客,作文写作没有创新意识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文中遇到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因为其脑海中所储存的知识少,对于一些遇到的知识不能有效的吸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新颖的观点和思想,勤动笔、多思考,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创新性的写作奠定基础。
3.用心批阅、中肯评价
众所周知,教师的肯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的动力,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阅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比加大学生的作文写作力度的作用还要大,故而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应当用心,不能匆匆的浏览,而应当用心的阅读,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而不是采用一些大话加空话来评阅作文,既然对作文进行了批阅就一定要批阅出一个名堂。
作文在中学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之一,是构成这些能力的基石和支柱,同时是促进其他三种能力发展的主要环节,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炊居成.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 中国教师. 2009(S1)
[2] 韩发年. 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谈作文教学的策略[J]. 甘肃教育. 2008(02)
[3] 李艳.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