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伦凯勒有感范文

时间:2023-03-23 03:1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海伦凯勒有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位伟大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伦,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在海伦·凯勒的一生中,她仅在生命开始的头19个月中像普通人一样享有光明和声音,但自从她得了一场大病之后就跌入了黑暗与寂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又聋又哑的残障人,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不但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读书,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聋人!不但如此,她还为了改变美国盲人的工作和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她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荣誉.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的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的曙光.

篇2

海伦·凯勒》这本书记述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许多教益。

书中介绍了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的一生。她的眼睛瞎了,又失去了听力,可她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了五中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来重要的贡献。她受到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奖赏和赞扬,一生永远无数的鲜花与掌声。

一个盲聋残疾人,为何能取得如此的的成就?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无知的人。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彩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受人尊重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的意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是以条件差困难多为不能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我们的这些条件又显得多么好呀!一个人只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的奋斗,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初一:龙帅哥

篇3

海伦凯勒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六个月大时就能够发出“你好”的声音。但好景不长,在海伦19个月的时候,疾病的来临剥夺了她的视力和听力,直到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配着莎莉文老师送给她的洋娃娃,第一节课开始了。海伦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老师在她的手上反复拼写着“DOLL”这个单词,这种手指游戏立刻让海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拉住莎莉文老师的手,在她的手上模仿着拼写。当她最后能够成功地拼写这个词时,她激动不已。有了良好的开头,再加上海伦对此抱有极大的兴趣,她学会拼写了好多词语。

1890年春天,海伦开始学习说话。和蔼的富勒小姐在教海伦发音的时候,便拉起海伦的手轻轻的放在她的脸上,让海伦感觉到舌头和嘴唇的运动情况。她永远也忘不了,当她第一次连贯的说出“天气很温暖”这个句子时的惊喜。虽然他们只是几个断断续续的音节,对正常人来实在简单不过,但对海伦来说,这却是人类的语言!海伦高兴得手舞足蹈,经常欣喜若狂的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

海伦用自己的努力照亮了整个世界。她的故事是个奇迹,也是所有人走出困境的方向和信心,她还说:“我要把别人的眼睛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

篇4

海伦 凯勒一个在黑暗和沉寂中度?了87年,一个弱女子天天面对的是无声无色的世界。翻开课本49页,一起来了解海伦 凯勒。

1880年海伦 凯勒出生在美国。命运似乎再戏弄她,一岁半时海伦因为生了一场重病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就因为一场重病失去了享受这个世界的资格。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刚学会说话、走路,却没能来得及叫声“妈妈”,也没能来得及和小朋友们奔跑、玩耍。她看不见自己常住的家,看不见妈妈的样子,看不见蔬菜的样子。她也听不见勺子和碗碰撞发出的“铛铛”声,听不见小伙伴叫她的声音,听不见小溪流淌的“哗哗”声。她什么都看不见!她什么都听不到!

但上帝并没有忘记海伦,他让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让海伦感到了新的希望,感到了世界的奇妙。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水管口上。哦!这种清凉的东西蔓延在海伦手上,凉凉的,滑滑的。把它捧到鼻边,无味的。正当海伦想这是什么东西?莎莉文老师就把“水”这个单词拼写在海伦手上。这是海伦第一次学习单词,海伦感到了知识的趣味。于是海伦一发不可收拾,她不分昼夜的书写单词和句子,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鲜血流淌在盲文上,鲜血流淌在衣服上,鲜血流淌在我们心中!当海伦10岁时,她越来越想开口说话。然而,上帝满足了她。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来教海伦说话,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难度可想而知。是啊!普通的孩子学习说话只要学着大人的口型就行了。可海伦不行,她只能靠触觉来感受嘴部的颤动。终于,经过海伦的努力,她的说话能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海伦却做到了!

海伦是一位英雄,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篇5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从中使我受益匪浅。

讲述的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就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困难屈服,在老师的帮助下战胜了病残,掌握了五种文字。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校院的嘉奖。

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者。然而她不是,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路。记得海伦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将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什么?

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以条件差作为没有成功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呀!只要有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海伦不就是这样吗?

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人生的价值何在?海伦·凯勒那光辉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圆满的回答,她的生活道路就是我们该走的路!

篇6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今天,我终于读完这本书了。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不幸的小海伦在一岁半因一场重病双目失明,双目失聪。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海伦非常坚强,在沙利文老师和萨勒老师的教育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说话”,并掌握五种文字。竟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海伦一生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被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一位曾经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成就,真是不可思议。

篇7

海伦 凯勒一个在黑暗和沉寂中度?了87年,一个弱女子天天面对的是无声无色的世界。翻开课本49页,一起来了解海伦 凯勒。

1880年海伦 凯勒出生在美国。命运似乎再戏弄她,一岁半时海伦因为生了一场重病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就因为一场重病失去了享受这个世界的资格。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刚学会说话、走路,却没能来得及叫声“妈妈”,也没能来得及和小朋友们奔跑、玩耍。她看不见自己常住的家,看不见妈妈的样子,看不见蔬菜的样子。她也听不见勺子和碗碰撞发出的“铛铛”声,听不见小伙伴叫她的声音,听不见小溪流淌的“哗哗”声。她什么都看不见!她什么都听不到!

但上帝并没有忘记海伦,他让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让海伦感到了新的希望,感到了世界的奇妙。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水管口上。哦!这种清凉的东西蔓延在海伦手上,凉凉的,滑滑的。把它捧到鼻边,无味的。正当海伦想这是什么东西?莎莉文老师就把“水”这个单词拼写在海伦手上。这是海伦第一次学习单词,海伦感到了知识的趣味。于是海伦一发不可收拾,她不分昼夜的书写单词和句子,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鲜血流淌在盲文上,鲜血流淌在衣服上,鲜血流淌在我们心中!当海伦10岁时,她越来越想开口说话。然而,上帝满足了她。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来教海伦说话,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难度可想而知。是啊!普通的孩子学习说话只要学着大人的口型就行了。可海伦不行,她只能靠触觉来感受嘴部的颤动。终于,经过海伦的努力,她的说话能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海伦却做到了!

海伦是一位英雄,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篇8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海伦凯勒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本人就是海伦凯勒。——一个身在残疾里的弱小女孩的一生。

十九世纪,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出生了,她听不到世界美妙的声音,她说不出她埋在内心的痛苦,她也看不到黑暗外的风景。就这样被孤独的病魔所笼罩。而然,这个小女孩并没有被残疾打败——当大家都觉得这么一个五官三废的一岁半的幼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可这世界总会有奇迹——她凭着她的勇敢,顽强不屈,刻苦奋斗,和陪她度过风风雨雨安妮·苏利文小姐教导有方,和她的聪明天赋,幼小的她终于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她学懂的文字有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之多,而且知识渊博。她从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后到她逝世这六十多年的期间,她的主要职务是写作和讲演,她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全心全意为聋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九五九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凭着她的勇敢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相信奇迹,凭着勇敢和智慧,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篇9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俗话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今天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后的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主要写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个滴水穿石的大奇观,是因为他的上方总有水滴连续不断地滴下来,几千年过去了,才形成了之一大奇观。还举出了著有药学巨著的李时珍,发明大王爱迪生和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能温和我们正常人一样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听到这时间美妙的声音,可她以超出常人的耐力学会了八种语言,一部震惊世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使她成为里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人。郑板桥,他的画蜚声中外,独树一帜,他的诗好,隽永清新,而他的字不好,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好好练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成了一手好字。华罗庚,小时侯学习很差,后来,他开始下定决心 好好学习。白天,帮父亲卖东西,晚上,在灯下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这些名人之所以成功,不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而取得的吗!

我的邻居是一位翻译。以前,他并不懂外语,而经过他的不懈努力 ,终于摘得了成功的果实,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翻译!虽然邻居成功的事迹在邻里间广为传扬,但我并没有被他的精神所感化。就拿我练书法来说吧,一开始,我觉得练书法很好玩,可时间久了,就感觉这“横横,捺捺”地枯燥极了,也就放弃不再练习。结果可想而知了,字当然不会练好!读了此文,我满面羞愧,下决心从头再来!

篇10

究竟怎么学语文? 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自己其实也曾经是语文差生,到中文系时,感觉自己之前实在是在虚度人生,什么书都没读过。相比那些会背《老子》《红楼梦》,肚子里有几千首诗歌的人,我根本是读了“假语文”,只有一头扎进图书馆去补习。如今我想写篇文章呼吁大家在母语的学习上不能急功近利,那是需要在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间里抓住一切时间去积累才行,这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母语教育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我们做人的基本人文素养的教育。虽然教了很多年的语文,我始终觉得在语文学习上,学好了,是家长给孩子打下的基础好;学差了,是家长在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在母语上重视不够。总之,语文素养的这个重担主要靠家长来承担。

母语引路:打好人生底色

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教育。重视去购买学区房,这无疑是好事。但是却忽略了另一座大厦的建构。其实比学区房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培养孩子阅读母语经典的习惯。我们的心灵的大厦主要由我们的母语建构而成。因为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个孩子的志向以及一个孩子的精神气质主要是先由母语教育完成的。我接触到很多出国留学的孩子,回来时非常自信非常活跃、非常有成就感的孩子往往是热爱阅读的孩子。他们一出国就爱上了学校的图书馆,因为有书的陪伴他们不觉得内心孤寂;因为有好书在引路,所以他们也不会沉沦。他们每年回来就会访问自己的老师,用一个册子记下老师推荐的好书。这些孩子不管在国内的成绩是好是坏,在国外的成绩都是非常好的。

我曾经一度抑郁,是我深夜阅读《了凡四训》和《老子》,帮助自己走出了忧郁的泥潭。母语是我们灵魂的载体,有没有灵魂,心灵自我发展和自我拯救的能力主要是看我们接触了什么样的母语文化。因此,我认为,母语的位置放多高都不为高。我们要从现在起让孩子接触第一流的母语文化,接触第一流的母语文学,通过母语接触第一流的世界文化和思想。当然,如果孩子的外语好,能够接触到世界第一流思想和文化的原著当然更好了。母语和外语相得益彰就是最好的了。

把课余时g还给阅读:促进心灵成长

我做过一个很粗略的统计,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爱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班里的书虫越来越罕见,图书馆里更多的是上自习写作业的人。在高二讲《红楼梦》前,我统计过读完《红楼梦》的学生全年级加起来不上二十人(全年级四百多人)。学生们都很乖,很聪明,家境也很好,细问他们原因是说没时间。一直在为读个好小学、好中学去上各种辅导班。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会因为不爱读书而受到歧视,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英语口语不好,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受到歧视。为了面子,为了成绩,他们在假期学习之前报预习班,学习期间报同步班,学习之后报强化班。成天是课堂的那些内容的翻版,孩子们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

其实他们是爱读书的,读完之后也是很兴奋的。前提是家长要能顶得住压力,保证孩子课外阅读好书的时间。今天你不在阅读上花时间,明天你就会在他心灵的成长上伤脑筋。青春期经常是孩子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突然乖孩子变了。而那些热爱阅读的孩子其实有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尽管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也会有波折,但是过了这一段会继续上进努力。人是需要一些内心向上的声音的,那些声音是父母发不出来的,只有靠孩子对经典的阅读。

我的一个学生廖贝在国外留学时感到非常孤寂,她突然想放弃,她甚至不想通知家人订一张机票就回国,再也不去留学了。就在这时,她想到了《苏武传》这篇古文,她想:苏武在那样艰难而且无望的情况下都可以坚持十九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坚持五年呢?于是她安下心来坚持留学。这个时候,是内心的声音给了她力量,现在她在美国读博士。但是她要是个没有经典阅读经历的任性的孩子呢?结果如何我们可以想象。

我之前在公众号上推送过的文章《读公众号有感》的作者宇文也说到是《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让他做出了自己是学物理还是学金融的选择。读书不是为了寻黄金屋颜如玉,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日后的安身立命之所。 现在国家提倡阅读, 重视阅读的家长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其他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在上辅导班的同时,坚持广泛阅读的孩子。我的一位同学在美国教书,她说,美国的中学生一年读的书比国内的大学生四年读的书都多,将来高下的分野就可能在这里。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书目。现在我所任教的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手里都有两套《红楼梦》,一套是人民文学的普及本,一套是脂砚斋本的《石头记》。他们读下来写的文章确实和以前大不一样,因为有曹雪芹这位大师陪伴着他们学习。所以,家长们,不一定去买学区房,但一定要去买满柜的书。学区房买不起是房价太高的原因,满柜的书没买就是对读书的重视不到位。

打通阅读的感官:耳朵和眼睛

阅读习惯是一种很高尚的生活习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纷繁的世事中会有内心的定力,热爱阅读是父母给孩子一份最贵重的人生厚礼。很多房姐、房叔留给了后代很多钱或值很多钱的房。其实,房子大了能给孩子一个独立的、藏书丰富的书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我们想,如果孩子将来比咱们有出息,自然也用不着我们的房,如果他将来是个败家子,这几套房也不够他败的。我特别欣赏犹太人,他们在孩子的阅读上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和金钱的。

阅读可分为很多种,用五官来分,我觉得可分为听读和视读。

在早期通过听,把耳朵叫醒,形成对语言的敏感。听最优秀的,故事性、抒情性强的,朗诵起来优美的东西。适合孩子听读的东西,我认为特别好的古代的作品有《笠翁对韵》《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历史类的有评书《东周列国志》《赵武灵王》《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大明演义》《康熙大帝》。这些一路听下来,能培养孩子的历史意识,普及一些历史的常识,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对语言的欣赏力。

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听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提升孩子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从而唤起孩子独立阅读的内心渴望及自己写作的渴望。如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还有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外国获奖小说《屋顶上的小男孩》,曹文轩的《草房子》《我的儿子皮卡》。在听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书本阅读,那样效果更好。听读可以培养孩子敏锐的听觉、坚定的内心定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对自然界一切声音的捕捉和审美的能力。

视读能力,是孩子最终要养成的一个最重要的阅读能力。这将是扩大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培养孩子,首先要培养孩子达观和随和的性情,而阅读经典则会让人越来越达观和随和,从个人狭小的圈子中,从父母的娇宠中挣脱出来,去获得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力量,而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实中国古人定义聪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耳聪目明。所以,我认为,抓住这两个方面可以培养出一个聪慧的孩子来。这需要家长也要有一点超脱的精神,其实历史上真理往往都不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当家长大军都随大流在追逐分数和补习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人暂停跟随的脚步来思考这样会带我们的孩子走向哪里?一个身体羸弱的、心灵苍白的、情感淡漠的、语言匮乏的、自我膨胀的、唯我独尊的、损人利己的、胆小如鼠的、亦步亦趋的、踟蹰不前的孩子,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

把家庭阅读作为家庭文化品位的一个追求

不阅读是时代的通病,不阅读,也定将是时代的癌症。就如同在期间,大家都上山下乡,国家也提倡交白卷的英雄,这就是那个时期的笑话。而在那个笑话中继续苦读的人,后来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因为,唯有读书才能传承文明,唯有读书才能遗世独立。所以,一定要相信一个重新重视知识、重视真才实学的时代会到来。但是在那个时代尚未真正到来之前,明智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打好阅读的基础。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本身就是时代的倒退,作为家庭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重视阅读的家庭才可以打造一个饱读诗书的优秀子弟。

我特别仰慕钱氏家族、曾氏家族,那种家庭学术风气的绵延要比家财万贯、红极一时的家族要好得多。财货不能常保,而诗书可以长存,喜读诗书的风尚才是代代绵延的“秘钥”。

从今天起,在家庭里营造一缕书香,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让书为家庭增添品味,让书在心灵筑起坚固的、与庸俗隔离的篱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