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1: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目标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目标为话题的作文

篇1

[关键词]工作量均衡;硬时间窗;库存路径优化;数学模型

[DOI]10.13939/ki.zgsc.2017.15.241

库存和运输是物流系统最重要的功能要素,是物流获得“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两大主要环节,它们的耗费约占物流总成本的2/3。[1]经典的库存路径问题主要研究一个供应商向多个顾客提供配送服务时,在保证顾客的需求量、顾客的配送时间窗以及库存容量限制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对于IRP问题,国内外已经有较多的学者去研究并得出了丰富的理论。Clauclia Archetti[2]等人提出了离散时间下的配送问题,以库存和运输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Pieter Vansteenwegen[3]等人研究了单车辆循环库存路径问题,考虑单车辆循环配送问题,不考虑有无限车辆可以使用的情况,是以总成本的最小化作为主要考虑因素。Kunpeng Li[4]等人研究了成品油配送过程中的库存路径问题,在每个加油站只能被服务一次且采用最大补货量原则的前提下,以总运输时间最小化作为主要的目标函数,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禁忌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李相勇[5]于2007年提出了带时间窗和随机旅行时间车辆路径问题,并设计了基于随机模拟的禁忌搜索算法。蒋波[6]在研究带时间窗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时,给出了以配送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带惩罚函数的VRPTW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

1 问题描述

本文主要以油库向各个加油站配送成品油作为主要的研究背景。考虑由加油站管理库存的成品油配送物流系统,基于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库存路径优化问题可以描述为:一座油库为n个加油站供应某种型号的成品油,假设油库的库存量足够大,已知油库拥有K辆运输车,每辆运输车辆的容载量已知;一辆运输车在油库装满成品油以后,由油库出发依次为若干个加油站配送成品油,配送结束后返回到油库;每个加油站都有一个固定的卸油时间窗,运输车必须在加油站的规定时间窗内为加油站卸油;如果运输车辆早于加油站最早服务时间到达,则运输车必须等待;如果运输车晚于加油站的最晚时间到达,则会造成加油站断货,因此不允许车辆晚于加油站最晚服务时间到达加油站;同一加油站的需求量可以由多辆运输车进行配送;已知每辆运输车的容载量、加油站对成品油的需求量、油库和加油站之间以及各个加油站之间的最短运输距离、每个加油站卸油(服务)所需时间以及加油站的时间窗。如何安排运输车的运输路径及运输量才能使各辆运输车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均衡?

2 基于工作量均衡的库存路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1)表示极小化所有车辆完成配送任务的最长时间;

约束(2)表示每个加油站至少被一辆运输车服务;

约束(3)~(4)表示每一辆运输车的运输路径起点和终点都必须是油库;

约束(5)表示一辆运输车进入某个加油站,则必然要从该加油站离开;

约束(6)表示运输车辆所装载的成品油的总量不超过运输车的容载量;

约束(7)表示同一运输路径上相继两个加油站的车辆到达时间之间的关系;

约束(8)表示车辆到达加油站的时间必须在加油站的时间窗内;

约束(9)表示所有车辆运至某一加油站的成品油数量等于其需求量;

约束(10)表示所有车辆回到油库的时间均不超过最长时间;

约束(11)~(12)表示变量的取值约束。

3 算例及求解

假设有一油库为10个加油站配送成品油,序号0表示油库,序号1~10表示加油站,油库共有3辆运输车,运输车的行驶速度均为50km/h,每辆运输车的容载量不相同。每辆车的容载量见表1,每个加油站的需求量、服务时间及硬时间窗见表2,每个加油站之间以及加油站与油库之间的距离见表3,每个加油站之间以及加油站与油库之间的车辆行驶时间见表4,问如何安排配送路径才能使3辆车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均衡?

根据本文建立的整数规划模型,利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当求解选项设置为全局最优解时,Lingo经过30个小时的程序运行之后得到全局最优解,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由表5可以得知:车辆1的工作时间为2.42h,车辆2的工作时间为2.42h,车辆3的工作时间为2.42h。

每辆运输车给各个加油站配送的成品油数量如表6所示。

通过Lingo求得局部最优解的用时较长,无法满足短时间内求得最优解的要求。

4 结 论

库存路径优化问题是制订成品油配送计划的关键问题,在实际安排成品油配送方案的时候,经常需要考虑各个配送车辆的工作时间的均衡问题。本文研究的基于工作量均衡的库存路径优化问题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使配送车辆的工作时间均衡。本文首先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编写了求解模型的Lingo程序,进一步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本文的模型和算法为制订成品油配送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Herer Y.,Levy R..The Metered 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an Integrative Heuristic Algorith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7,51(1):69-81.

[2]Clauclia Archetti,Nicola Bianchessi,Stefan Irnich,et al.Formulations for an 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J].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2014(21):353-374.

[3]Pieter Vansteenwegen,Manuel Mateo.Aninterated Search Algorithm for the Single-Vehicle Cyclic 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J].Operational Research,2014,237(3):802-813.

[4]Kunpeng Li,Bin Chen,Appalyer Sirakumar,et al..An inventory-Routing Problem with the Objective of Travel Time Minimiz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236(3):936-945.

篇2

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共用这个标题,命题作文指定了题目后,学生就没有选择,在同一个题目下,主题和内容大致相同,有的甚至连文体也作了要求。命题作文给出题目或者限制文体,其实就等于给学生画了一个圈,你有非常的能耐也只能在这个圈里跳。而话题作文则不同,它所给的“题”是话题,学生可以用话题作为自己的标题,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自拟标题。话题作文的材料和“题”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甚至是一个暗示,目的是在于帮助写作人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就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须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换句话说,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只是作文时的一种“引子”、一个“话头”或“一个范围”,让你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任选一个你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知或感情等。所以,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这种自由形式表现在“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三自“方针上。

一、立意自定

立意就是确定你的文章要表现什么主题。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就是说,你的作文只要不离开话题,不管你表现什么有意义的思想,不管你领悟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比如以“考试”为话题来作文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文章的主题:

①对考试进行价值判断,如分析它是好是坏,是有利还是有弊。

②写考试到底反映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③写考试带来之际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准备,推理一下他们将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点明自己的主张。

④时间包含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领域,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叙事,如“二十一世纪陈士美的新考验”。

⑤空间即场合和地点,不同的空间地域会发生不同类型的故事。如“买东西时售货员多退了十元钱时的考验”、“考场内外”。

⑥可把“考试”人格化,通过把“考试”人格化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展示人世间各类人的考态。

二、题目自拟

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则是话题,是作文的“引子”。现以“奉献”为例来谈谈题目自拟的真谛。命题作文的标题只能是“奉献”,绝不可改变,而话题作文的标题可围绕“奉献”自己拟定。如“奉献真谛”、“奉献的人生”、“奉献与索取”、“种子与教师”、“树根与树叶”、“贝壳与珍珠”等。

三、文体自选

过去我们写命题作文时,写作要求上常注明:“写成记叙文”或“写成议论文”等字样。这就限制了作文者的写作思维,写不出个性飞扬的文章来,而话题作文就不同,只要你的作文不脱离话题,写什么文体都行。记叙类如小小说、故事、童话、寓言、散文、戏剧等,议论类如短论、随笔、读后感、杂文等,应用类如书信、广告、日记、启示、新闻访谈等。比如以“环保”为话题作文时,就可以写成童话,通过“小鸟”与“鸟妈妈”站在光秃秃的树桩上的对话中“小鸟”竟然连什么是森林、什么是大树都不知道等等来暗示人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总之,话题作文听起来很新鲜,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只相当于日常生活中针对某一个话题而引发的一次谈话而已,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内容转化为书面材料经过反复修改以达自己目标即可。在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话题作文比其他作文容易多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篇3

【关键词】单元教学;“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写作训练;融合

初中生写作兴趣不浓、写作能力低下的问题,仅在作文课上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笔者在教学中,有时会将写作指导或者片断练习贯穿其中,发现效果很好,当这种不经意的做法和经验次数一多,就变得自觉起来,在备课中、教学时,总是会考虑将写作训练融合进去。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可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效果比起当堂作文课上有限的指导好很多,学生也容易接受。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分门别类、组合文本,结合单元主题安排写作训练,通过精读、比较阅读前面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完成契合单元主题的作文。

以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首先,明确本单元的写作目标,见课本第157页。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妙悟”,而作文要求体现思想之美,重在一个“悟”字,即通过“议论”这一表达方式,陈述自己鲜明的观点,语言要亦庄亦谐。然后,整合第四单元文本,因“文”制宜地融入为之后写作服务的专项练习。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如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时,重在品味文中语言亦庄亦谐的风格。“……有些恶客在朋友家发现一本好书,顿时暗起杀机,雀跃曰:‘哎呀,老哥,借给俺瞧瞧!”一场悲剧于焉上演。盖自从立天地,借酒的少,借书的多,借酒的从没有听说不还酒的,借一瓶‘喂死剂’,准还一瓶‘喂死剂’”。文中庄重的书面语甚至是文言词语与诙谐的口语或是大白话相结合,令语言幽默感十足又有讽刺意味,这是一般杂文中惯用的语言技巧,藉此,插入一个仿写练习,要求学生以“借书与人”为话题,仿照本文的语言风格,完成200字左右的片断练习。学生习作1《求他人书苦,借与他人书更苦》:“……这书一多,自然是好事,不但显示主人学识渊博,且传扬出去,也可落得个‘书香之家’的美名,岂不美哉?可麻烦也多了。这爱书人与爱书人一碰头,尤其是有本好书为‘战利品’,顿时唇枪舌剑,狼烟四起,二人刀光剑影的‘厮杀’一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胜者为王,自是喜上眉梢;败者为寇,那是痛心疾首,眉头拧得比黄土高原还千沟万壑。咋办?追呀,嗨,人早不见了,那速度比刘翔还快,真是望尘莫及。得,这热锅上的蚂蚁咋能等呐?按捺不住了,过个三五天立马上门堵,哼!豁出去了,不还书休想出门……”(8年级5班,郭倩)。该习作语言虽然略显稚拙,但已经能够充分领会文章语言之庄谐相宜。读懂了再写,理解得更透彻,读写相得益彰。

再以《读书的三种姿势》为例,孙绍振先生一一列举了读书的三种姿势:躺着读(不求甚解),坐着读(心无旁骛),站着读(当仁不让)。文章先讲道理,层层递进;再摆事实,以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进一步论证读书的三种姿势对应的三种态度和三种目的,其实也是以具体篇章为例,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本堂课中,还注重了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指导学生选取论据,包括道理和事例两方面。故设计了以“开卷是否有益”为话题的片断练习,目的在于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鲜明的观点,强调事例和道理两方面的论据。学生习作3:“‘开卷有益’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所遵循的读书法则,但是,时至今日,开卷是否一定有益呢?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人们周围的‘卷’也令人眼花缭乱,有陶冶人心智的经典,有供人查阅的工具书,但同时,也有内容消极、龌龊,甚至不堪入目的‘书’出现在了书架之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沉浸在这些书卷中能有益吗?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是,药也分良药和毒药,良药可以药到病除,但毒药却可以置人于死地。这样,书要善读才能医愚。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残害。所以,我认为,开卷不一定有益。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但一本坏书也可能坏过强盗。那么,同学们,请有选择地去读书吧!让我们在书海中遨游,读好书,好读书!”(8年级6班,段彤月)。该习作能够引经据典,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果加入反面例证效果会更好。

经过本单元文本教学和写作专项训练的融合,初写议论文的学生基本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并且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单元末的作文课上,学生将之前的片段练习加以整合、修改,便可成文。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课堂单元教学中融入写作专项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当然,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完善对这一课题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孙绍振.语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78-7-303-08638-2. (著作)

篇4

【关键词】新材料 作文 立意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是话题、标题、新材料三分天下,其中新材料作文呈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三者之中最重要的角色。在高三的备考中,新材料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审读材料的方法,选准作文的立意角度。

文章成败看立意,立意正确是作文拿高分的前提。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虽然具有含意范围广、可写角度多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不用审题什么都可以写,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因把握不好角度,立意出现偏差,导致作文被打入低分之列,其中不乏一些写作尖子生。在高考考场上,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无疑是极其令人痛心的。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如何避免立意出现偏差,切中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去立意至关重要。

学生审读材料出现偏差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断章取义,就如瞎子摸象,只见局部不顾整体,没有全面整体去把握材料,而是用材料中的某个情节去立意。如2006年全国高考题Ⅰ卷中,有的学生就从材料中的这么一个情节“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得出“只有不畏艰苦才能练就本领”这个观点。2007年的漫画作文也有学生只看到导致小孩摔倒的西瓜皮,就大谈特谈环保问题的重要。二是断句取义甚至是断词取义,只选择材料中自己感兴趣的某句话或某个词语,然后以这句话或这个词语作为话题去立意,这几年我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工作,2006年就发现有一些考生选了“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一句中的“忘记”这个词,然后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立意作文,有的则选了“它也很可爱啊”中的“可爱”一词,去谈“乐于奉献的人是最可爱的人”。2008年有学生只抓“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这句话中的“表达”一词得出“口才很重要,有好的口才才能有好的思维效果”这个立意,这些作文显然是严重偏离题意的,结果当然是不及格了。段句取义的就更多了,如今年高考,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抓住了野鸭所说的“成功的90%来自汗水”这句话,去谈“天道酬勤”“只有拼搏才能成功”之类,这类作文只能被判为基本符合题意,获分42左右。三是思维开岔,在确定立意时旁逸斜出,节外生枝。像今年高考,就有一些学生首先确立了“要学会生存”这个中心,这无疑是正确的,可偏偏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学会生存,就要有乐观心态”或“学会生存,就要勇敢坚强”之类的立意,这很明显作文的重点是写“乐观”“坚强”之类,与材料所体现的“学会变通”或“多学点本领”的含意相去甚远了。

如何才能避免审题出现偏差,做到切题合题呢?一则材料,尽管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审视,但它反映的生活毕竟是本质的,我们就要把握材料所给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本质的意思,再顺着中心的方向确定作文的立意角度,这种立意是最保险最稳妥的,能确保作文不跑题。具体的做法是:①确定材料中故事的主角。②把握故事的主体事件。③看事件的结果是什么。④找出决定事件结果的关键因素和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的相关因素。⑤由此得出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启示。由关键因素得出的道理或启示,就是由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提到的“中心角度”而得出的立意,这种立意是最切合题意的;由相关因素得出的道理或启示,就是由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提到的“重要角度”而得出的立意,这样的立意肯定是符合题意的。

不妨以2006年的高考考题为例。按照上面的方法,可得出这样的思考过程,其一:主角是乌鸦主体事件是因羡慕老鹰而去学它抓山羊结果失败了决定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乌鸦自己根本不具备老鹰那样的才能,相关因素是羡慕老鹰启示了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或不要盲目羡慕他人。其二:主角是乌鸦主体事件是学老鹰捉山羊结果有人认为它很可爱可爱的关键是它有高远的目标又有实际的行动,并且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启示了人们要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要勇于追求卓越等。

再拿2009年的高考题为例:其一:主角是小白兔主体事件是学游泳结果很努力去学但最终没有学成关键是兔子擅长奔跑而不具备游泳的潜质和条件启示人们要扬长避短或要找准努力的方向才能成功。其二:主角是鸭子主体事件是教兔子学游泳结果是兔子没有学成关键是不针对兔子的实际情况去教启示人们要从实际出发,要因材施教等等,依此法,还可以以动物管理局,小狗小龟等为主角进推理,可依次得出要合理发展专长培养优势,勇于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多一种技能多一种生存空间等立意。

篇5

一、完善积累

古人说:“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要求学生广泛地、经常地、不间断地阅读书报杂志,从别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获得启发,学到技巧。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地看电视,关注时事动态,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时代气息。为了使这一目标落实到位,老师可利用课前几分钟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与全班同学共享,展示的材料可以是感人至深的典范故事,可以是引人深思的至理名言,可以是一首优美的或富有哲理的小诗,也可以对当今的时事发表评论,甚至对影视热点新闻人物发表高见……

此外,为了使积累的素材能在考场上得到灵活应用,有必要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时间巩固记忆效果,尤其是那些好词好句、佳作美文,更应该强调多读多诵。

二、落实训练

经过几年的积累,绝大多数初三学生的作文在构思选材、突出中心、语言表达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让学生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地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我们仍须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应试强化训练,做到事半功倍。

(一)了解命题方法,针对不同题型的作文进行训练。

中考作文命题类型基本上有四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我们以市中考研讨会传达的精神为复习指针,复习时以半命题、命题作文为主,其次是话题作文,同时兼顾材料作文。每种题型的作文安排两到三次实践训练,学生写作前针对该题型予以必要的写作指导。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二)提升攻略,强化考场作文写作技巧的训练。

考场作文,阅卷速度非常快,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赢得高分,就必须讲究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写作技巧分专项进行训练。

1.认真审题,巧妙拟题。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形式多由“提示语+文题(话题)+要求”三部分构成。考生拿到题后不要盲目下笔,一定要有几分钟时间思考,读懂题中的每一个信息。以话题作文为例,尽管话题作文排除了审题障碍,淡化了审题,但是淡化并不等于不审题。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材料是话题的媒介,划定了作文的范围和思考的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话题的范围是很宽的,如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几乎无所不包。“题好一半文”,足见题目的重要性。对文章来说,只有醒目的题目才会引人注意,只有美丽的题目才能取悦人心,只有切合文意的题目才能传神动人,怎样拟题呢?一般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进行,使题目形象、生动、新颖、奇妙。如以下题目就达到了这样的要求:“给点阳光就灿烂”、“春风杨柳千万条”、“给美丽做到加法”、“红太阳・绿太阳”等。

2.完善结构形式,进行技巧训练。用心安排新颖结构。开篇写上一个语言优美的题记,主体部分用上几个别致的小标题,在形式上都很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形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铺排结构式,整齐匀称,前后和谐;书信日记式,对面交流,心泣流淌。其他如小剧本、访谈式、病历报告本等,只要选用得当,就能给人全新的感觉,赏心悦目,震撼读者。另外,独特的构思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比如采用回环反复法,以重点句子的反复出现构架文章或采用片断组合,或采用一问多答、多问多答的方式,或采用叙写两三件事表达同一主题的方法,等等,这些新颖独到的创新设计,能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3.点题扣题训练。不少学生在作文时把不准“题”,作文偏离标题,与题目不沾边,或者是开头、结尾淡淡一提,中间写到哪里说到哪里,思路混乱,盲目凑字数,这使作文黯然失色,得分不高。因此,在作文复习中应指导学生学会点题,常见的点题方法有:

①开头点题引思路;②文中关键词语巧点题;③排比段落不跑题;④结尾照应呼应题等。

4.开头结尾训练。古人曰“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写得像凤凰的头。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良好的开端如平地一声惊雷,让人震动,让人惊叹。良好的开头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老师精心指导,考生用心为之。

关于开头的技巧方法很多,这里只作一些列举,不一一举例说明,如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亮明观点;联想回忆,巧妙叙述;突出矛盾,渲染气氛;巧用修辞,展示文采;描写环境,烘托背景;广泛引用,突出主题等。不管是以哪种形式开头,都要指导学生在考试时运用熟悉的技巧。还应注意:①短小精悍。凤头美,其原因是小,如果写成一个大头,就不美了。②开头独立成段。如果头身不分,就显不出头,更无法表现出风头美。③坚持本分。开头毕竟是开头,不能代替主体内容。

另外,文章结尾的技巧也很多,诸如:首尾呼应,凸显主旨;言为心声,呼唤号召;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气势不凡;景物烘托,情景合一等,但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应该水到渠成,真情流露,不能为了“豹尾”而矫情造作,脱离主题。

5.强化书写,养成习惯。规范的书写也是作文获取较好分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况且在作文评分标准里对书写有明确的要求。

由于现在不少学生不重视书写等多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书写较差的现象,这在语文评卷时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尽管短期内不能让学生书写提高到什么程度,但是,只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作文时规范书写就可以做到。首先,指导学生按规矩书写,在作文格内大小写合适,笔画写清楚;其次,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按要求占格,不能一逗到底,或乱点标点等;再次,尽量不写错别字,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换个说法,以免错别字扣分。

(三)了解评分标准,对照标准自评反思。

江西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两个等级给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10分)。每训练一次作文后可让学生参照评分标准先进行自评或互评,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评语对症下药,进行写作讲评,个别特殊现象,面批面改。这样既有利于使学生知彼,吃透评分标准,又有利于知己:在自评互论中认清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知己知彼,从而使写作能力日臻完善。

三、认真备课

篇6

黑龙江省2007年中考联合命题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院有关中考的文件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展现了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坚定立足语文知识素养,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并且通过语文实践探究活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试题总体体现的指导思想与命题原则。黑龙江省2007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在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中,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通过考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2.试题核心反映“课程标准”要求与课程理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切实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课程理念。试题的板块设计上,从5个方面命制试题,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独立设立板块,这是今年语文试题在推进新课程进程中的一个较大变化。另外,“作文”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章构思过程的考查,并且分值由往年的60分降到了45分。这些变化表达了黑龙江省一贯的考试思想,不仅体现了继承以往命题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思路,坚持了黑龙江省“创新、盘活、求精”的语文学科考试命题思想,而且充分展示了黑龙江省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3.试题内容关注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关注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和谐时代特征和黑龙江地域特色是2007年语文试题的一大亮点。例如:第2题关注了构建和谐社会。第8至第10题关注2008年奥运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10题关注家乡,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写作方面两个试题任选一个,第一个试题,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半命题作文“我拥有”,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成长的评价,有真情实感,同时,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写出新颖别致、立意深刻的佳作;第二个题目以“健康”为话题,相对选择写作的学生较少,它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拓宽了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

4.试题形式创设的学科风格和严谨结构。在试题设计上,既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又创设了新课程风格。题型稳中求变,设计严谨、灵活有创意,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注意从综合化角度考虑。语文积累部分,注意从多方面来考查,巧妙地融注音、改正错别字和修改病句于一体,减少了阅读量。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严谨规范。5大板块组成设计充实简约、科学合理。

5.试题环境表达了人文关怀。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精心的导语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答题。例如:第1小题告诉学生放松心情,增强信心,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情境中开始答题。有些题目在题干中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或情境导入式的语言。例如:第2小题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心与心相通”引入“写出含‘心’的两个成语”,具有启发性,又营造了一种答题情境。再如:“口语交际及互动”等板块的试题都设置了准确而丰富的情境导语,这些导语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试题当中。背景设置具有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写作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来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准。答题空间的预留明晰,利于学生答题。命题技术用语规范、简洁,既符合学生学习水平要求,又亲切温馨,使考生如沐春风,体现了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变焦心为交心”。

二、具体考点分析

1.试题注重了三维目标的合理配置。从整体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结合阅读和写作,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促进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试题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具体渗透和落实在情境中。例如:第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并用准确语言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9题,请学生设计开场白,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并且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0题,介绍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29题、第30题,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落实在考查试题之中。

2.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地方性、开放性。例如:第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并用语言准确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18题,充分利用文本知识的发散拓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且巧妙地渗透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意在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第28题,作文题为二选一,其一是半命题作文,其二是话题作文,文题新颖,不落俗套,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本次试题设计加大了灵活开放度,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自我表达。27道题的“参考答案”中出现了“此题答案开放,建议合理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等开放性要求。作文的构思与自我评价体现了黑龙江省语文试题命题的开放性,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

3.试题发挥了语文试题的导向功能。为今后黑龙江省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例如:第2题,填写成语意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第7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围绕话题,面对不同对象进行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意在引导语文教学注重口语交际。第10题,介绍家乡特色,第一,展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家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第28、29、30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以及构思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综合能力。第9、10、28、29、30题的设计意在体现语文课改的理念:将三维目标具体渗透和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综合应用能力,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把握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这些试题的设计,在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也成为黑龙江省语文教师今后总结、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4.试题关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了当前的热点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第7题,在“口语交际及互动”板块中设置了中考之后同学聚会的情境。第8至10题,“综合学习及探究”的形式设置了关于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及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第15至18题,关于《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阅读设置了为控制全球变暖提出合理化建议。第28题,话题作文设置了关于“中学生健康阳光体育运动”等。这些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课程理念。

三、考试效果分析

我们以某市随机抽查10本试卷为样本作具体分析。某市共有6 7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毕业学业考试,平均成绩为73.8分,最高分为112,其中70~8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9%,80~9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8.6%,90~10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8%,标准差为22.7%。(详见附表。)

试题题型与整体难度匹配合理性指标:全卷共五个板块,28至30道题(因黑龙江省各地题量稍有差异,以28道题和30道题为典型)。主客观的比例:客观题共1道,计2分,占全卷的1.67%;主观题共27道题,计118分,占全卷98.33%。总体难度为20%之间,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全卷没有比较特别的偏怪题,基本适应升学与毕业应考学生的实际能力。

第一板块,总体答得比较好,满分为25分,平均得分为18~19分,3、5、6题得分较高,1、2、4相对失分较多。第1题以“加点字注音”的形式出现,意在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起到了净化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第2题注重考查成语的积累。第3题仿写答得较好。第4题读图理解很有创意,可惜的是很多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原因在于画面上那个戴眼镜的人的几滴“汗珠”和姿势,以及地球纹丝不动,误导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无力改变世界。古代诗文默写得分率较高,诗句掌握得较好。

第二板块,得分率100%,满分大约占65%,这个板块的试题学生有生活,回答起来较轻松。

第三板块,答题总体情况不均衡,第8题,归纳题干信息失分较多,平均得分为1分。第9题中没有注重开场白的特点,如缺少称谓等,语言缺乏流畅性与文采,但大都能扣住主题。第10题设计为从各方面关注家乡,宣传家乡,难度不大,得分最高。

第四板块,文言文阅读平均得分为4~5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也有审题出现偏离的,如14题,只谈了“生于忧患”没有谈“死于安乐”;说明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15题失分较多,主要是概念不清晰。16题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不够准确。17、18题回答较好;散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19题简单,得分较高。23题赏析的方面学生不明确,或赏析不够全面,所以,今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分析题型,把握解题思路,注重多角度分析问题。议论文阅读平均得分为4~5分,24题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混淆论点与结论,语言概括能力不强。25、26题的失分可以看出学生有关议论文的基本概念术语不清晰。27题要求“再举一个事例”,很多考生从文中直接选取,这是审题不够仔细,还有语言表述不流畅,表意不清等。

第五板块,学生得分率与2006年相比有所提高,平均得分为36分,充分说明了本次作文试题较为适合学生,写作空间较大,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抒发真情实感。构思和自我评价方面,学生也都训练有素,基本没有问题。特别激发学生对于国家阳光工程的关注,注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文呈现了异彩分呈的局面,许多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脱颖而出。如文题“我拥有”:《我拥有一棵兰》《我拥有探求古仁之心的心》《我拥有人生的真谛》等感悟历史、思考人生的美文佳作。以“健康”为话题的作文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能从身体健康上升到良好的心态和精神健康的高度,体现了认识的深度,其中出现了《健康的节奏》《健康“保健操”》等很多有新意的文章。作文构思、训练有素,自我评价比较公正、客观。作文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 缺少真情实感,叙事平淡,议论空洞。2.“健康”话题学生理解不够。3.审题不够全面,没有注意到是写“我拥有”,文章没有体现“我”这个主体。4. 文字书写得不规范,卷面较乱。5. 写作构思训练还要加强,自我评价套话较多。

四、课程改革反思

1.继续加大重视基础训练,强化对语文课程与地位的认识,在教学中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2.继续加大重视能力培养,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认识,在教学中拓宽语文实践的范围,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好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要加强教师对知识形成过程、分析、理解、综合能力养成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好语文学习的规律,终身受益。

篇7

【关键词】强化阅读和观察,命题贴近实际,注重课外活动,加强语言锤炼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写出鲜活的生活作文来。笔者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十几年中非常重视作文这一块,但情况并不乐观。尽管在备课时从确定中心到选择材料,从谋篇布局到怎样描写都讲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或是干巴巴的,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作文教学中人文性造成的。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应向生活化发展。

一、强化阅读和观察,逐步增加素材积累

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写作文就无从谈起。农村学生积累素材有三条渠道:课本、课外读物和农村生活。怎样积累素材呢?有三条途径:①从阅读中积累。主要指从课本和课外读物上学习积累。②从经历中积累。回忆过去,把过去农村生活中的有意义、有趣的事,通过回忆、整理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按童年、家庭、学校等归类。③从观察农村生活中积累。在农村生活中,只要有感受,就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厚积薄发。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这就是写作文的最好素材。

二、命题贴近实际,联系现实生活

写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农村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经历成为写作的源泉,才能提高写作的兴趣和效率。而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命题形式单一简单化、缺少例文指导、缺少师生的情感沟通。从而导致了农村中学生作文兴趣不高、效率低下。为此,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命题生活化,作文命题只有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沉淀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因此教师作文命题要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事、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在命题上,为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我常用“我发现XX”、“给XX的一封信”、“对XX说些心里话”,以“我”为话题等命题。命题的目标要让学生能放开手脚,活跃思维。每次作文,我都要反复研究设计命题,发现单一命题总提不起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就常采用“二选一”或“多选一”,这样,既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又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写作空间。

三、注重课外活动,结合活动练笔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1.课外读书活动。“好文可医愚。”每次用一课时,让学生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好文章,互相传阅。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录过来。学生们都能沉浸其中,兴致勃勃。

2.课外练笔活动。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是无法达到提高目的的。我们的课外练笔活动主要是写日记、写周记、记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等。这是学生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

3.校外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农村社会生活,把农村社会生活引进课堂。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带领学生接触农村社会。了解大自然,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指导学生观察一切。如春游、社区活动,观看《今日说法》、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走进打工人员等,通过接触农村社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升华。

四、加强语言锤炼,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是靠语言构建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因此,我非常注重指导学生对文章的修改,因为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锤炼语言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1.要求学生在单纯客观摹写的基础上,选用最恰当的词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2.要加强语言积累,要想学生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建立“词库”,让他们用摘抄、日记等形式把生动、准确的词语、句子记下来,以便写作时能顺手拈来,游刃有余。

篇8

挖掘材料的前提是占有材料,否则“挖掘”便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要占有材料,就需要积累。可是,对于“早六晚十”的高中生来说,积累一词又显得如此沉重。那么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些同学不是拿着“智慧背囊”,就是捧着“哲理美文”,自以为找到了诀窍。我想这种短期行为对高考作文有多大提高实在很难说,倒不如把重心放在文本上,从文本中寻得灵感,求得突破。为了更好地挖掘材料,必须重视文本资源的积累。此为第一点。

阅读是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无不览阅。”(韩愈《进学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的“资源宝库”着实可观。我们要学会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因为阅读是为作文积累服务的。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总结、概括、提炼、升华的意识,而不是到考场上再仓促应对。苏轼,是高中语文课本中一个重要的文本资源。下面以他为例,教教同学们如何积累材料。

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文章:《石钟山记》《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核舟记》

并称:苏黄,即苏轼与黄庭坚,他们以诗歌见长;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他们以词见长;欧苏,即苏轼与欧阳修,他们以散文见长;宋四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人以书法著称;唐宋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文集:《坡文集》。此文集以号得名。延伸开来,还有以字得名的《王子安集》,王勃字子安;以籍贯得名的《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江西)临川人;以官职得名的《杜工部集》,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以书斋得名的《惜抱轩文集》,姚鼐,清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书斋名为惜抱轩。

评价:⑴他人评价苏轼:“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南宋刘辰翁);“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林语堂);“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王国维); “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钱锺书)。

⑵苏轼评价他人:“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评陶渊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评王维)。

总结:苏轼闪耀着夺目光芒的睿智思想,具有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不忘三人――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被时代记录的品质将永远流芳百世,被世人崇敬的他将以豁达、宁静、淡泊的特有品质,永久地展示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进一步“挖掘”材料的第二个方法是“反弹琵琶”。必须强调的是,反弹不是“恶搞”。自从2005年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恶搞”一词迅速窜红。竟然有人“恶搞”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原本一心想参加的小英雄潘冬子整日大做明星梦;他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烈士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1”,梦中情人是李咏;胡汉三则成了一个名叫“老贼”的评委。这样的“红色经典”竟然也遭到“恶搞”,真是可气又可悲!

“反弹琵琶”是指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达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科学地“反弹”可使我们的思维上升到较高的层次,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正确地“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尤其是按照惯常思维难以深入下去时,“反弹”的确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请看2007年湖南考生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的片断:

很多人对黛玉的不幸深表同情,认为本应与宝玉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对,只因一宝钗的存在和封建家长的反对而在寂寞中回到太幻虚境,认为这一切对黛玉实在是太残忍了。其实不然,黛玉是十二钗中最幸运的一个。她在尘世走了一遭,了却自己还泪报恩的心愿,同时也结识了探春、惜春这样的好姐妹,在贾府的生活真实而不虚妄。黛玉虽未嫁与宝玉做贾家的媳妇,但宝玉最终出了家,宝钗嫁到贾家却独守空房。黛玉在“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回到太虚幻境成为绛珠仙子,了无牵挂,而宝钗却要一辈子为贾家的荣辱兴亡而忙碌。

“挖掘”材料的第三个方法是多维解读。目前高考作文已处于“后话题时代”,多维解析(即多角度解读)就显得非常重要。近两年高考全国卷的四套作文题已完全放弃了话题作文,因此,我们要特别留意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明显加大了难度,孤零零的一则材料,少了“以……为话题”之类的话,让很多考生失去了方向感,不知该如何下手。当然,并不是说话题、命题作文不要多维解读,而是说按目前高考趋势,有必要加大多维解读的力度。

多维解读的前提是研究材料或话题,并着重研读语段中命题者的倾向,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概括性的结论句或评论句。在选择角度时,应当选取适合自己写又能写得出彩的内容。不可一味求稳,也不可一味寻求另类,要把握一个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尽情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如果想要创新,首先要考量自己的实力,不要钻牛角尖;另外,角度也不宜太大,小角度往往能写得深、写得透,像“论创新”“论发展”之类大而无当的题目是万万不可取的。

如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就是一道令人叫好的文题,它让不少考前准备好范文的学生无“用武之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诗,加上命题人员的点拨的确不是很难,可是要想写出色,又确实很难。结合考场中出现的满分作文,我们来尝试一下多维解读:可以写“人就应当学会寂寞”(《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可以写“这种寂寞具有惊人的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指“恬淡的人生态度”(《无声的经典》),可以写发生在春季的或惆怅或哀怨的故事(《雨润万物,馨香满天》)。下文选自《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这篇高考优秀作文,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中,“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篇9

【关键词】题目 素材 高中作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1

一、引言

听、说、读、写是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教学体会

1.体验生活,培养兴趣。现实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而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清人刘熙载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高卓精审无以为要,才、学、识三长,识尤为要。”他所说的“识”当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悟和认识。的确,只有热爱生活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掘材料并获得创作的灵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人、事、物、某一个生活片段、某一次生活遭际,甚至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场景、个体内心某一时刻产生出的某种感受或内心体验,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真、善、美,认识生活的丑、恶、险,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内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和创作冲动,从而对作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高中生的生活圈子毕竟有限,单纯观察周围事物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难以丰富内心的体验。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络等既快捷又方便且更受学生喜爱的现代传媒手段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如,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联播》、《走近科学》、《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了解生活。聚焦网络上的社会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利用QQ、微信等进行探讨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社会。今年发生的四川芦山4-20地震事件,就很值得学生关注。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就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持续关注芦山地震的救援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学生不仅了解到地震后大家患难与共的感人场景及相互救助的美好事件,还了解到部分人在赈灾过程中趁火打劫、损人利己的不当行为。之后,笔者以“责任”为话题,让学生用芦山地震事件作素材进行创作,因为有了之前多角度、全方位、细致深入地观察,学生创作出了许多观点鲜明、认识深刻、情感浓郁的优秀文章。

每学期开始,我们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依照教材设置的单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先讲哪个单元,后讲哪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捧多少课时。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作文教学计划,没有思考这一学期如何进行作文训练。一般是学完几篇课文后,临时地比较随意地安捧一两次作文,有时还要埋怨学生不交作文,写得太差劲等等。当然这样训练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和阅读教学一样,作文训练也要有学期计划。下面是我对高一阶段作文训练的设想。高一阶段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既承接了初中的基础,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初中作文写作习惯、写作目标还是低要求的,高中阶段是一个飞跃,要完成这样一个飞跃学生必先有充分的准备,要经历一个酝酿的阶段,高一阶段的作文写作就是这样一个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内我们要使学生养成作文习惯,这合乎循序渐进的规律,合乎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养成了好的作文习惯,便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2.高中三年应做好写作调研的系统性。关注作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留出了“写作教学”的空间,基本上有了一个体系,但其中写作指导却让人尴尬不已,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关于写作指导的内容太简单,往往不足千字,如果照本宣科,不需三分钟便可完事;内容太抽象、不实用,用于指导学生,根本起不了实际效果;其中“写作教学”只注重了写作方法技巧,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将人的接受、理解、运用、创造纳入一个有序的轨道中;在指导学生方法与技巧中,没有注重阶段性。因此,这种写作教学的指导体系还是一个很不科学的体系。基于这些考虑,我把作文指导体系分成了三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年级)——作文习惯养成阶段;第二阶段(高二年级)——作文能力分步提高阶段;第三阶段(高三年级)——作文能力综合提高阶段。以上几点是我议论文写作序列训练初步的做法和探索。我一直认为写作训练应当有它的内在规律和系统性,我愿意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3.参透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⑨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

参考文献

[1]牛波;当前我国中学作文讲评的弊病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7期

[2]李昌煜;浅谈作文讲评的几点做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2期

篇10

一、实现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的国语文化的学习,所以要更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情感的培养和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和谐的学习氛围风能体现师生的平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通过在情感教育的影响下,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可以相互评价,找到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保证小组学习开展的实效性。

2.以分层的方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应该按照学生每次的综合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分组,将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更便于教师管理,便于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关注全体,注重个体差异,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均等的关注和不均等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内容感兴趣,通过学习能够相互帮助、关爱,沟通情感。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已有教学模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机制,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拉近了师生、生生间的距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评价一系列学习过程,更能建立学生的自信,树立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够投入到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第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别人表达观点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尊重并理解别人的观点,捕捉到别人表述的重点。第二,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受别人想法所影响,愿意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并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有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学生相互可以正常进行交流,并能完整连贯的进行有效的讨论。第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理念,建立完善的学习方法、技巧机制。交流的过程体现平等、尊重。第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明确各组员的分工,能够体现小组各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体现各自的价值。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负责进行表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动手能力强的负责操作和表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每名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发挥并学习自己和同伴的长处,扬长避短。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反复进行,将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体验不同定位带来的感受和快乐。第六,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客观的评价,最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评价找到各自的不足,如分工不均、交流无效、没有集体合作意识、突出个人等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1.小组合作阅读教学

锻炼学生阅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造学习氛围。在上课伊始,教师通过直观方式,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专注,认真学习。如在讲授《春》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集体阅读方式开始授课。学生分组后每组阅读与不同春色相关的诗词文章。通过集体阅读《春》的内容,学生进入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春天,感受春的美景,引发对春天的无限遐想。以春为话题,引出古往今来描绘春色的诗句,开拓学生视野。通过集体朗诵《绝句》、《泊船瓜洲》等描写春色的诗词文章,再联系《春》的内容,一同体会春天的气息。集体阅读后,小组代表发言,就阅读中的感受谈谈对春天的见解,拓展《春》的认知空间。

2.小组合作分析教学

合作学习,分析教学,主要以探究作为基础,而探究将合作作为主要的目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保证教师将合作学习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以帮助学生能够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确保初中语文教学任务可以有效完成。如《望岳》教学,合作学习的流程:①小组划分。②问题设置:“割”字的好处在于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需要表达的情景是什么?③教学任务演示: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的任务和学习内容,辅助学生可以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索。④评价: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评价,同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或是补充。教师应结合实际课堂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结合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内容进行指导。⑤奖励机制:教师应结合问题的难易度、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分。此外,还应该结合学生在点评过程中所表述的内容和思考、合作的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学生的最终得分,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给予奖励和表扬,以此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小组合作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