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29 17: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春 报春 盂春 踏青 早春 初春 阳春 春雷 春蚕 春色 春装
春光 春雨 春潮 春游 春播 春笋 春花 暮春 春景
早春三月 暮春三月 阳春三月 烟花三月 暮春气暖 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
春意融融 春水盈盈 春水湍湍 春水潺潺 春雨绵绵 春草如丝 春草繁茂
春草发芽 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 春花盛开 春花万朵 春木发枝 春树萌芽
春满人间 春回地暖 冰雪消融 冰消雪化 天地回转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万物解冰 乍暖乍寒 春寒料峭 乍暖还寒 春意甚浓 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
春江如练 春山如妆 春和景明 春景优美 春燕回巢 春露秋霜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百草萌动 大地苏醒 梅雪争春 莺啼燕语 遍地皆春 暮春风光
春树葱茏 春树繁茂 春阳和煦 春光初露 春光荡漾 春光明媚 春光无限
春光万里 春光勃发 春光艳丽 春风送暖 春风和煦 春风轻拂 春风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浓 百花争春 百花盛开 百花齐发 万物复苏
万物苏醒 万物萌生 万物蓬发 草木知春 草木新绿 草春桃艳 草长莺飞
花红柳绿 红桃绿柳 柳绿花红 李白桃红 柳绿花香 绿肥红瘦 寸草春晖
绿意盎然 绿茵遍地 山色返青
1、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沙沙沙像音乐家轻轻拨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三桑叶……
2、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色彩。
3、犹如一个画者,以大地为纸,轻风为笔,涂满了蓬勃的色彩。她把绿绒带入原野、丛山之中,把璀N的色调染于花朵上,把湛蓝覆盖于大海,将淡绿洒入湖塘中。她,是最成功的画者!
4、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温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5、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公园的花儿草儿树儿……柳树的枝条像绿色的长辫,随风摇曳着它袅娜多姿的身子。草儿从地缝里探出脑袋来,左顾右盼,树儿也从“睡梦”中醒来,东看西瞧才知道春天来了。
6、在早春里,那些曼妙的花蕊,那些残留着冬日里尚未褪尽的冰冷,却又肆虐着力图冲破土壤的力量,都在逐渐的苏醒中蔓延在这样难以把控的季节。天空和大地间,都浸透着让人着迷的窃窃低语:它们来自树林每一次叶间的攒动,来自河流每一阵激喘的斡旋,来自山谷每一嵴的波动,来自麦秆每一次脆裂的呼吸,来自城市人流中每一声擦肩而过的低叹,来自地铁呼啸中每一笔划过的瞬息,来自那掠过头发的每一阵斜风细雨,来自,来自那春所生发的每一抹洋溢着希望的笑意……
7、在风的吹拂下,满山遍野的小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委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8、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9、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10、你瞧见那藏在土壤中的小生命了吗?对了,是他,是小草。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争先恐后地伸长了脖子,探出了绿油油的脑袋儿,他们睁大了双眼,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让风儿任意抚摸他们娇嫩的脸庞。对了,还有花儿,她们浓妆艳抹,穿着节日的盛装;还有融化的溪水在欢快地流淌;还有布谷鸟在电线杆上纵情高歌,似乎在欢迎春的到来……
11、高耸的木棉树,正像万绿丛中一点红,开出了璀璨的朱砂一般的大红花。可爱的斑鸠在高高的树丫上鸣叫,小巧的青丝雀在花间戏舞和歌唱。春水回环,春气弥漫,春树萌芽,春花怒放,鸟儿们都轻快地赞颂着迷人的春景……木棉花是温暖的象征,春天的象征,开得早,暖得早,春也来得早。
12、这时节,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冬眠的动物还没有开始苏醒,枝头的绿意,也才只有那么一星点儿,若有若无,就像何逊诗中写的“轻烟渗柳色”,稍不经心,不定就真以为盘绕在树梢的只是一缕缥缈的轻烟。
13、薄薄的积雪刚刚融开了边儿,绿草芽芽就探出头儿来,仿佛在短暂的冬天里它们并没有睡去,而是伏在雪被下面时刻倾听着春天的脚步。
14、轻轻地,悄悄地,春神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然来到人间。就像一个旅者,她漂泊四方,播下春的种子,传播春的讯息,唤醒冬眠的动物,踏破河水的厚冰,并用她那灼热的情感,融化了大地的冬雪。
15、春天,大地从寒冬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生花卉,一阵湿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的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呼吸,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清爽,陶醉。
16、叶,一片,两片,而后是一大片,铺开了一个绿色的天地。冰河刚刚解冻,严寒尚未退尽,绿叶一春的信使,就争先恐后地回到了大地,把一封封充满着希望的信撒向人间。
17、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18、春光明媚,高高的白杨树绽出嫩绿的小叶,亭亭的宝塔松泛出一片新绿,柔软的柳条随风拂动着。
19、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书信传递给人们,人们读着这些熟悉的笔迹:柳絮飞舞,榆钱飘落了,嫩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变成肥绿的嫩荚。
篇2
一、读拼音,我能正确写词语。(12分)
yīnɡ xiónɡ jìnɡ ài yǔ dī yě cài
shì jiè mào shènɡ liǔ shù pō sǎ
hū rán xià tiān hū huàn zhōng yú
二、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线(6分)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盛米饭(shèng chéng) 水分(fèn fēn)
好学(hào hǎo) 垂着头(chuícuí)吃骨头(gǔ gū)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10分)
浇( ) 扮( ) 寿( ) 未( ) 搭( )
绕( ) 芬( ) 涛( ) 末( ) 塔( )
勾( ) 摘( ) 另( ) 阵( ) 提( )
沟( ) 滴( ) 别( ) 陈( ) 题( )
四、填上适当的词语,使词语完整。(20分)
一( )风一( )珍珠一( )雨衣 一( )旗杆
一( )灯光 一( )桥 一( )葡萄 一( )清泉 ( )的枝叶 ( )的灯光 清新的( )
( )的城市 清脆的( ) ( )的春风
灯光( )( )湖水( )( ) 名胜( )( )
( )( )不息( )( )秀丽 金碧( )( )
五、我会用正确的词语说话。(6分)
仍然 忽然
1、三个小朋友正说着,( )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2、过了几百年,邮票打孔机到现在( )在使用。
发明 发现
1、我( ) 蜻蜓低飞就要下雨。
2、科学家的( )为人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提高 问题
1、小红的成绩( )很快。
2、这个( )很复杂。
六、照样子,我也会写。(10分)
1、牛奶 - 奶牛
蜜蜂-( ) 上山-( )
展开-( ) ( )-( )
2、照相 照相机
火车 作业 飞机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2、杨柳绿 ,春风暖 。
3、 能叫石头落泪, 能叫枯木发芽。
八、你能把描写关于春天的古诗背下来吗?(9分)
草
离
离
,
。
,
。
九、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
小 红 伞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着一只篮子,带着一把小红伞出门采蘑(mó)菇(gu)去了。
她来到果园里,看见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红伞帮小刺猬把又鲜又嫩的果子钩下来,小刺猬连声道谢。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儿的蘑菇鲜嫩诱(yòu)人,她刚想采,忽然看见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来。逃跑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白兔连忙撑(chēng)开小红伞,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蘑菇。大灰狼没看见小白兔,就走过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躲过了危险。她高兴地采起了蘑菇。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开小红伞,高高兴兴回家了。
1、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1分]
2、请照例子写词语。[4分]
又鲜又嫩 又 又 又 又
高高兴兴(AABB)
3、小白兔的小红伞用处可大了:它可以 ,
可以 帮小白兔躲过大灰狼 ,还可以 。[2分]
篇3
shì jiè mào shènɡ liǔ shù pō sǎ
hū rán xià tiān hū huàn zhōng yú
二、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线(6分)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盛米饭(shèng chéng) 水分(fèn fēn)
好学(hào hǎo) 垂着头(chuícuí)吃骨头(gǔ gū)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10分)
浇( ) 扮( ) 寿( ) 未( ) 搭( )
绕( ) 芬( ) 涛( ) 末( ) 塔( )
勾( ) 摘( ) 另( ) 阵( ) 提( )
沟( ) 滴( ) 别( ) 陈( ) 题( )
四、填上适当的词语,使词语完整。(20分)
一( )风一( )珍珠一( )雨衣 一( )旗杆
一( )灯光 一( )桥 一( )葡萄 一( )清泉 ( )的枝叶 ( )的灯光 清新的( )
( )的城市 清脆的( ) ( )的春风
灯光( )( )湖水( )( ) 名胜( )( )
( )( )不息( )( )秀丽 金碧( )( )
五、我会用正确的词语说话。(6分)
仍然 忽然
1、三个小朋友正说着,( )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2、过了几百年,邮票打孔机到现在( )在使用。
发明 发现
1、我( ) 蜻蜓低飞就要下雨。
2、科学家的( )为人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提高 问题
1、小红的成绩( )很快。
2、这个( )很复杂。
六、照样子,我也会写。(10分)
1、牛奶 - 奶牛
蜜蜂-( ) 上山-( )
展开-( ) ( )-( )
2、照相 照相机
火车 作业 飞机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2、杨柳绿 ,春风暖 。
3、 能叫石头落泪, 能叫枯木发芽。
八、你能把描写关于春天的古诗背下来吗?(9分)
草
离
离
,
。
,
。
九、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
小 红 伞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着一只篮子,带着一把小红伞出门采蘑(mó)菇(gu)去了。
她来到果园里,看见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红伞帮小刺猬把又鲜又嫩的果子钩下来,小刺猬连声道谢。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儿的蘑菇鲜嫩诱(yòu)人,她刚想采,忽然看见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来。逃跑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白兔连忙撑(chēng)开小红伞,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蘑菇。大灰狼没看见小白兔,就走过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躲过了危险。她高兴地采起了蘑菇。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开小红伞,高高兴兴回家了。
1、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1分]
2、请照例子写词语。[4分]
又鲜又嫩 又 又 又 又
高高兴兴(AABB)
3、小白兔的小红伞用处可大了:它可以 ,
可以 帮小白兔躲过大灰狼 ,还可以 。[2分]
篇4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渗透作文指导,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课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见,我们在语文课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学生在写作文,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如我把的《谈骨气》、的《崇高的理想》等课文中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 ,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革命气节 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笔者认为,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二、善导学生积累词汇
作文就如同一座“屋子”,而“屋子”中的“砖石”就是词语。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作者通过语言,勾画出社会、人物、自然风景。它们的语言有的清新淡雅,美丽如画,有的如叙家常,娓娓而谈,有的感情勃发,高亢激越。讲授课文时就要指导学生品味和学习语言优美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美的语段摘录下来,多读,多背,日积月累,使自己的作文也能妙笔生花,写出有魅力、有内涵的文章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有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风微微的吹拂着,个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写景的文章,学生习作中又有了这样的语句“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看看春天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这两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岂不妙哉?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篇5
一、着眼全面发展,突出活动的整体性
1.课文的整体性。设计语文活动,要从整体上把课文读通读畅,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旨趣。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我给本文设计了3个活动:一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有关“海棠花”的描写,仔细品读想象,体会海棠花的灿烂和旺盛的生命力;二再读全文,找出有关“儿童”的描写,认真阅读咀嚼,感悟游园孩子的天真烂漫和蓬勃向上的朝气;三精读比较,引导学生将儿童和海棠花作比较,比中悟趣,从而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美好春天”的道理,进而领略作者行文的匠心独运。3个活动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紧紧围绕全文主旨,扎扎实实地训练,实实在在地感悟,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整体。
2.目标的整体性。设计语文课堂活动,要把读书、讨论、扮演、操作、观察、言语等外显活动和感知、体验、深思等内隐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3.参与的整体性。活动时,要鼓励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时,组长要根据组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力争做到人人有学习任务,人人有锻炼机会,人人能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全班活动。
二、贴近儿童心理,突出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活动时,必须求新、求变、求巧,力求将浓浓的趣味糅合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1.求新。教师要善于将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及时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一种风味小吃》的习作指导课上,一位老师用猜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抓住写作此类文章的要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他先让学生猜第一个谜语:
四四又方方,入锅变金黄。虽然臭名扬,吃来满口香。
当学生猜出谜底“臭豆腐”后,他引导学生弄明白,要把一种风味小吃介绍清楚,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它的色、香、味、形。接着他出示第二个谜语:
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装荤菜;青绿壳,紫红盖,去掉屁股别见怪;
尖起嘴,对准盖,拼命吮吸才出来。
当学生猜出谜底“田螺”后,他引导学生总结,除了要写好色、香、味、形,还可以写它的做法、吃法,以及相关的传说,这样就能写出一定的情趣来。最后,他出示了第三个谜语:
一身绿叶装,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每逢五月五,忆起汨罗江。
学生很容易猜出了“粽子”。设计这个谜语,是要告诉学生,也可以写一写小吃的文化内涵。新颖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了习作的要点,也产生了习作的冲动。
2.求变。教师要善于变换教学顺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变化中求情趣。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中,作家巴金与小朋友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教学这篇课文,我根据课文多哲理警句的特点,设计了“读书信,写格言”的综合学习活动:反复研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认真思索这些语句的含义,并将其概括浓缩为自己喜欢的格言;全班交流,格言送给同伴,并说出赠送的理由,学生兴趣盎然。
3.求巧。语文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切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享受教育。比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词串后,巩固练习阶段,一位老师设计了“编故事、讲故事”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所编的故事中必须出现词串中的词语。学生热情高涨,联想丰富,编出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有趣的故事。有的说:“春天到了,河边的柳枝悄悄地睁开了眼睛,她看见了粉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春天多美呀!”有的说:“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悄悄地下着,柳树和小草长出了嫩芽。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布谷鸟欢快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真美呀!”……在趣味浓浓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所学的词语得到了巩固,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陶冶,可谓“一石三鸟”。
三、追求生态课堂,突出活动的开放性
教师设计语文活动时,要重视活动的开放性。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活动内容,开放活动过程,开放活动方法,让师生在开放的环境和心态中,充分展示教学的智慧。例如,在活动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班级因文而异,因人而变。学习《钱学森》《詹天佑》这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给钱学森、詹天佑等名人写颁奖词,在反复研读中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学习《黄果树瀑布》《九寨沟》这类课文,可以让学生练习当小导游,以此促进他们不断吸收课文的语言;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这类课文,可以让学生做一回演员,当一次导演,在文字和实践的相互转化中体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情感。
篇6
文/陌园清
逢冬,漫天苍凉的景象,如锋利的刻刀,在身体最痛处切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逃跑,可都被圈在梦的宅院里,与青花梦中相依,待阳光的翅膀映入眼帘,所有的所有都成镜中花,水中月。大概是我热爱青绿世界的缘故吧,一直在盼着春天缓步踏进这个有些凄凉的北国之地。终于,是在一天正午,她真的来了,举首抬眉间,一个个深红的锥形花苞,尽在树枝头,摇曳。我看是快要将满园布上春花的迹象,果然不出所料,时过一夜。待翌日清晨来临,惦记着,想念着,那些美好,不由自主加快脚步向春天迈去。那漫天的清丽之花,仿佛来自天外,让人目瞪口呆。
一直埋怨自己记忆力太过薄弱,临至这个春时,我便坦然忘记去年光景,算是有点儿薄情的意味吧。意识里,我是沉醉不醒的游子,无所思,无所虑,且一颗心向着春天,看带些嫩黄的柳叶儿,从渐渐柔顺的柳枝里爬出。那些生灵多像是一个个词语,蹦跶着跳上人们的嘴唇,没等人们呼吸,它们就已经朗朗上口,让人心醉不已。今春,确实温暖许多,自各式各样的果树结满片片红云,天气一直怀着好心情,让阳光铺就在冰冷了一季的土地,将热情填满大小沟壑。至于去年如何光景,只记得春天来得很晚很晚,不太眷恋日夜将她期待的大小人儿。
从刚开始踏上内蒙古这片热土至今,已有快五个年头的光景了,想来我是从来没有去过草原的,但在春天的海洋里,我怎能枉费了这一季柔情。待夜深人静时,形体归于沉寂,我开始游弋,让梦举起无暇的幻想,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在额尔古纳河之畔,都有我卑微的身影。隔着遥远的时光,我看到,羊群,汇成一片片洁白的云霞,在蓝天上飘游,在牧羊人的歌声里悠扬,在微弱纤尘的我的内心深处奔跑。它们偶尔扬起长角的羊首,看看远山,再低头,用舌尖触碰春天那别样的温暖。
最近几日,柳树、杨树还有国槐,也参与进这场春的盛会。最欣喜,那挂满新绿的垂柳,极其庞阔的树冠,特别在春天的臂弯里,每一竖青枝都添上茸茸的小柳叶,淡绿色的叶儿,从远处望去,天空里多了些让人心旷神怡的绿云。随着春风轻轻地拂动,那朵朵绿云便左右摇摆,让欣赏的人们,心境开阔了不少。傍晚,太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儿树冠,每一片叶子上都跳跃着点点粼光,像是散落仙界的粒粒珍珠,散发着初春别致的清凉,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思和优美的心情,带上这些上天给予的恩赐,入梦,仿佛梦中的每一处都藏有一个美丽的童话。
想要将春的每一处都描写至尽,是不够现实的。脑海里依稀记着,小时候,有写过关于春天的作文,那时,童真的念想,简单的思虑,单纯的笔触,开题就写到:春天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是呐,看那鲜艳动人的花骨朵,听那潺潺的溪流,再想想那漫天的春云,还有细细的春雨等等。无不让人陷入万花筒那般美妙的世界,任由想象驰骋万里,也不想睁眼,在空旷的屋子里熬过真实的每一分、每一秒。仅仅用深情的语调,将所见所闻,慢慢读来,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情诗便诞生于世。童年就是那样纯真,没有太多顾虑,没有太多幻想,就是很真实,真实到不会去想那些花儿要即将面临凋敝的残酷现实,更不会去想那条条溪流是来自草原最诚挚的问候,只是将看到的,用最真实最美的文字简单记录。
篇7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针对写人的记叙文。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如《孔乙己》一文中第一段对鲁镇咸亨酒店的介绍。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对海面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阅读技法】
如何把握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直接描写)。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等。2.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间接反映主人公思想性格。如《最后一课》一文通过写听课人的认真和反应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3.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写蔡老师“排除小纠纷”,既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4.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背影》一文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5.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如《最后一课》一文中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6.抓关键性词语。如《背影》一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句话中“很快”二字表现出“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刻画来进行。如《孔乙己》一文中第一段对鲁镇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暗示他在这样的环境下结局只能是悲惨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对海面景物的描写,前者表现人物欢快的心情,后者表现人物沮丧的心情。
【例题讲解】
父亲的来信
胡智慧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
“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
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以后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整体把握。
父亲的来信仅仅是一封信吗?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中“父亲”行为的深刻理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回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父亲”“来信”的深意。“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最初的“平静”和后文的“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父亲的来信已经超越了来信行为的本身,这是父亲对自己关爱的一种特殊方式。
[解题误区]对父亲来信行为理解不深,就可能理解成只是一般的来信问候。
[参考答案]不是,这是父亲对在远方工作的儿子的一种特殊的关爱方式,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使读者理解了文章是在歌颂父亲,做子女的一定要理解父亲一些在自己看来并不“重要”的却是关心子女的行为。
2.写法理解。
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对人物刻画来说属于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刻画方法的理解。人物刻画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这句话是间接描写。文中的父亲一直是一个处在故事背后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我”的反应和母亲的回答刻画的。这句话使读者对文中的父亲有了一个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解题误区]简单地把这句话看成是语言描写,不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参考答案]间接描写。做父亲的时时刻刻在挂念着远方的儿子,却从不想取得儿子的回报和安慰,这是一种无私的父爱。这句话,使一个始终挂念儿子的令人尊敬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3.词意理解。
“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这句话中的黑体词的意思是什么?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深刻理解。儿子理解了父亲来信这“简单行为”的深意,既感到深深的愧疚,理解了父亲的用意,又懂得了如何去和父亲沟通。
[解题误区]不能结合上下文来体会,有可能理解不全面。
[参考答案]深深地感悟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为自己以前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难当,意识到了子女永远只是父亲放飞的风筝,父亲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时刻牵挂着自己。
【拓展训练】
山里人家
去年春天,很是一阵忙乱,心被日常事务打扰得烦腻腻的。有一天,同事小林说,到逍遥观走走吧。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便出发了。
一路上,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难为他了,这些天,他就像这台“昌河车”一样,随我日夜奔波。
到了马沟,再走一段凸凹的山路便到逍遥观了。我将车停进一棵大白杨树阴里,因为驾技不好的缘故,我不想去冒任何风险。“车停到这儿,没人看不行。”小林说着径直走向十几米外的一个小卖店里。这是一个小小的乡间小卖店,低低的水泥平房,粗糙的木板门敞开着……只见小林正神色飞扬地与店里的人谈着什么,用手朝我这方向指了指,随后,店里走出一位山村的小姑娘,年龄约十五六岁,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她朝我这儿看了看,眸光像一汪活活的泉水,我的心刹那被她的眸光洗得透明。只见那小姑娘轻盈地转过身,坐在泥垒的柜台后面了。一会儿,小林走了过来:“车停这儿不碍事,店里那小妮替咱看着,我给了她十元钱。”说完,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被山气濡湿的小路,隐进野果树的后面了,走过去,会有一只“小手”弄乱你的头发,你一愣怔之后会明白:弯下腰,侧身过去――路,还远着呢。终于,到了逍遥观。我坐在一片破瓦上,深深地呼吸。“这回,可算花出去了。”小林突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回头看看,小林正站在一块青石上,做着扩胸运动。“什么花出去了?”“假币么!”小林又冲我狡黠地一笑。
这使我忆起了前天小林在数点报款时,发现了一张50元假币。当时,为此事,我还和他吵了一顿,并让他赔了50元钱。“你给那小姑娘的是那张假钱?”“YES!”小林比较得意地笑笑。霎时,那位小姑娘泉水般的眸子升上我心头――我愤怒地朝小林瞪了一眼……
太阳高高的了。返回的路上,小林没说一句话,我们一前一后地走着,热闹的只有身旁的小溪。快到马沟代销店了,我明显地觉得不好意思,真怕那小姑娘出来质问我们,眼睛不敢朝那小店的方向看。还好,眼的余光告诉我:小店的门锁着呢。
我们匆匆地走近车旁。刚要开车门,一位老大娘颤巍巍地走过来:“这是你俩的车?”
我的心一阵紧张:“是――”
“你俩交了多少钱?”
“……”我看了一下小林。
“五……五十块。不――是,是10块。”小林也“做贼心虚”。
“这就对了!这是10块钱。小芳等不上你俩了,她到浅井进货去了。让我在这儿等你俩,她说看车是不收钱的,怕你俩不放心,就收了,这不还给你。”老大娘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好像准备好的话。
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一年来,每当我的心被俗欲沾染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大娘的这番话和那位山村小姑娘纯净的眸光。
(选自“清韵论坛”)
探究练习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有哪些性格特征?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什么?为什么?
3.文章对小姑娘的刻画前半部分是 描写,后半部分通过“我”、老大娘和 的行动来表现其美好心灵,属于。
4.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
5.结合语境理解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
②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③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6.人与人相处,人与人交往,无论城里人,还是山里人,都应该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以诚相待。在你的记忆深处,也许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小故事,请简要地写出来,并说说这件事对你的影响。(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篇8
画
【教学目标】
1.
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必备品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热爱、了解中国山水画。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1-4)
(2)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儿看得出来?(画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来。)
2.关于这幅画,有人给它题了一首诗,名字叫做《画》,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吧!(板书:6
画)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声”,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
②识记生字
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有—无、来—去、远—近。”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5—6)
(7-15)
还
还是
你还是学习那么好。
(2)认识“走之、斜刀头
2”两个偏旁。
“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的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底”,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3)出示词语
望远镜
远处
有钱
有人
颜色
色彩
近视
远近
歌声
声音
去哪儿
走去
还有
还来
来到
走来
2.认识多音字:还(hái
huán)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这里的加点字“还”读“há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还有一个读音是“
huán”,意思是“偿还、回到原状”。组词如下:
还
hái(还有)(还是)
huán
(还钱)(还给)
②读一读:
还(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认读生字,从音、形、义全方位设计,掌握扎实、全面、有效。】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水
去
来
不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谜语诗。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的音、形、意,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诗歌性质的谜语。
五、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习题。)
(16-20)
(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课文吧!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山、水、花、鸟)
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1-3)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四、品读释疑
1.学习诗歌前两句: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远看”、“近听”分别是指什么?(板书:远看
山有色)
(“远看”指在远处看,“近听”指在近处听。)(板书:近听
水无声)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学习诗歌后两句:
出示“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春去”、“还在”“鸟不惊”分别是指什么?
(“春去”,指春天过去了,“还在”是指花儿依然还在开放,“鸟不惊”是指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板书:春去
花还在
人来
鸟不惊)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抓住难理解的词语,以点带面,理解诗句,层层推进。】
五、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4-7)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小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画》。
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七、阅读方法解密
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猜诗谜
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水、花、鸟的特点。
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画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矛盾:远处地山为何会有颜色,近处的水为何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
八、诵读积累,课堂拓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背诵课文,可以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也可以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推荐阅读诗歌《荷花》、《牡丹》。
听读谜语诗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点,试着背一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猜一猜。
九、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谜语诗,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课堂小结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中有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十一、主题延伸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画?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由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就吓的飞走了。而诗中描绘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
十二、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三、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远看
山有色
近听
水无声
画
春去
花还在
美
人来
鸟不惊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0个字,指导学生从单个生字的认读、组词、巧记的认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斜刀头”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篇9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1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2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