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年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16 06: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新年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陆游(宋代)《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3、高适(唐代)《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于谦(明代)《除夜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5、赵彦昭(唐代)《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篇2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下,着重研究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对传统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来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式,并逐步丰富完善,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强调的创新与创造,所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才会出现创造的火花。才会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不断创新,创前人所未创。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主体性、个性培养,加强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多样性、发展性,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只有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创新教育的发展。
一、创新教育的学生观
(一)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先天的基因加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丰富的情感。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独立地,而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的;学习的内容是随意、自发产生,而不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的容器,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生的活力和灵性。
(二)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担当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应改变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分离了。同时避免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学生应具有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打开校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生的社会化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合理定位,学生于社会中学习和生活,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
(三)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四)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诸多相似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学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主动、更充分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自主精神就没有创新精神,没有自主能力更没有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教师观
(一)创新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思想应开放,树立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的新理念。了解国内外教育的新动向,掌握最新的教育观念,走在教育的最前沿,以开放、积极的目光去对待创新教育,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研究,给教师最新的理念。
(二)夯实的专业基础
作为创新型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是盲从跟风,具有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勇气。教师具备各方面科学文化素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学校,要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加强学习和信息交流,减少盲从行为,理性地看待问题。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的教学体系。潜心研究,勇于探索。
(三)创新型教师队伍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有计划、有组织、科学的地培养创新型教师。引导和培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外出学习,有计划、不间断地组织教师学习掌握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竞争合作的教师群体,增强教师创新队伍。
(四)坚持与时俱进
教师要有先进的理念。转变观念,善于思考具备创新意识,强化逻辑思维,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从传统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不断地反思,大胆实践、论证、再实践寻求多种教法,不断地追求卓越,向创新型学习模式转变,不断地攀登高峰。
三、创新教育的教学观
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转变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注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活学活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智力、发展能力。同时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群体的意识。要使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且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过程是创新实践的缩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发展身心素质的自我优化的创新活动过程。实现自主创新与全面发展。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学习者自由自觉的探究活动和精心设计的创新情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篇3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学习者自身潜力发挥的程度与获取的学习收益。“效率”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师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在社会监控和高校自律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创新教师教育思路,提升教师教育效率,是教师教育质量获得根本保证的必由之路。
教师教育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学习者自身潜力发挥的程度与获取的学习收益。“效率”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师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本文结合洛阳师院的办学实践,就提升教师教育效率的理念和制度问题作些思考。
一、树立效率与质量的理念
教师教育效率与质量是一对具有共生关系的概念。虽然,国际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目光似乎已经从效率优先转向了质量优先,但在此处把提升效率作为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非和国际趋势相冲突。尤其在高等教育仍面临着规模扩张的现实冲击情况下,不仅需要构建教师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机制,而且也需要构建完善的效益监控体系,特别需要构建对办学经费使用效率的监督和控制体系,并通过效益监控体系确保“质量是生命线”的落实。
为了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效率,升本以来,洛阳师院一方面端正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努力创新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效率提升的制度保障系统。学校认为:教师教育效率的提升,依赖于富有特色的开放环境,依赖于扎实的教师教育实践,依赖于目标、内容等的和谐融合,更需要依赖于制度建设。教师教育如果不与基础教育实践相结合,不能按照基础教育的需求与发展及时有效进行系统改革,或者虽然作了一些改革而缺乏自身办学特色、模式、标识、计划、独特举措和独特思路,教师教育效率的提升就难以发生。教师教育如果缺失系统的制度保障,其效率的提升也同样难以发生。所以,提升教师教育效率,必须首先具有成熟并富有特色的、开放的、实践的、融合的和制度性理念系统,遵循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升本以来,洛阳师范学院发展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走开放性、实践性、合和性和教师教育制度系统化的发展之路。
二、倡导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指教师教育的视野必须面对国际改革的现实,必须与国内前沿的改革趋势相接轨,必须与基础教育的需要相吻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教师教育的体制,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模式,并努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教育的学历层次,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育专业素养。例如,洛阳师院的一批教师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相似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坚持开放性办学的结果。
所谓“相似教育模式”就是指按照相似教育论的基本思想,形成由教育对象和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途径和质量标准等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结构和组织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和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师范生相似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基础性、专业性、通识性、多元性和民主式、自由式、互动式、开放式”。即在师范生发展过程中,强调师范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领域相沟通;强调师范生应选择适宜而义必要的专业领域;强调教师教育过程人文精神和教育信仰的融会贯通;强调合格教师培养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多元化。同时,强调营造教与学的民主气氛;强调师范生个人潜在资质的自由挖掘和师范生个性的张扬;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拷问、反思和探究;强调教育教学思想的输出、引进和实践验证。相似教育模式指向的目标是,要把师范生培养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通用性的基础教育教学的骨干人才。其明显标志,不仅在于使师范生获得了可以直接运用教育活动的知识,掌握了成熟的教学技艺,而且在于通过学习,使师范生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促人向上向善、教人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心灵,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重视课堂教育实践科目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成绩,加强教师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在教育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应用型的合格教师。特别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视频案例、课例研究、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网上教育、教师博客、综合实验室等教学环节的训练,加强对学生教育实践设计的评估与指导。不断规范教师的人职培训和考试,完善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前,修满规定的实践性学时学分,完成教育教学的技能的各项训练,达到入职从教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没有理念,就难以端正提升效率的正确方向;但是只有理念,而缺乏实践和制度的支撑,教师教育效率的提升也不可能发生。仍以“师范生发展实验巾心”开展的教师发展研究活动为例。按照实践,实验中心既是半实体化的教学机构,又是有效的研究场所。所谓半实体化教学机构,就是说中心根据需要可以自主招聘有关教师担任相关课程,可以自主开设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相关课程。但是,中心聘用的教师编制非固定化,人员流动非固定化。所谓研究场所,就是说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采取的是研究式的教学和互动式学习。为了凸显其研究特色,中心不仅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所招收的学员的学习结果也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学员参与课题研究,并要求部分学员熟练掌握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便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自2007年,中心拟面向文学院学生,招收60名实验班学员。整个学习过程,采用“1+2+1”的学习模式。具体方案是:第一年,由学生在本专业和教育学专业各选6—8门课程,进行混合式研究学习。第二、第三年进行专业学习。第四年,“抓住模拟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毕业论文创作以及人职前的政治思想和信仰教育。四年毕业后,实验班学生除允许获得专业学士学位外,对于学完实验班所开设的教育学门类的相关课程,并完成了相应的研究任务和发表了具有一定层次的教育研究论文的,可以同时授予其教育学学士学位。这样有利于营造最适宜师范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促使学生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篇4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即“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着眼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特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予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090-02
高校财务管理就是在学校总体目标下,利用价值形式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正确规划和处理学校事业发展与资金供给的关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改革和创新高校财务管理观念已成为我们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
一、成本效益观念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展,高校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收支的管理,而应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制约关系,将成本与效益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然而中国高校普遍存在不重视教育成本核算现象,这主要由于高校成本观念不强及高校会计制度的不足所引起的,无法将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同时,许多高校在建设项目时,很少分析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大量的设施投入,取得的效益却很少,造成了本不富裕的资金存在浪费现象。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营上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高校应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正确考核培养一名学生实际所耗费的资金数量,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力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时间价值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高等学校经济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不同时点上的等量资金其经济价值是不相等的,资金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时间价值,而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资金成本。最常见的资金成本指的是资金的利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利息的存在。当学校准备购置房产,是采用房地产商提供的一次支付还是分期支付现金的方式?学校将暂时闲置的资金用于购买国债还是用于相关的基金投资?学校在扩张的过程中,是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长期贷款还是中期贷款,抑或是短期贷款或者采用组合贷款模式?这一切财务决策的确定无不涉及到资金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不仅是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而且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选择融资方式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财务风险防范观念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日益多元化和经费支出的日益复杂,高校财务风险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收入来源风险,市场经济中充满了风险,由于不可预见性因素以及一些突发性环境因素影响,学校实际财务收益往往与预期发生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学校有经济损失的可能。二是融资风险,高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普遍利用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但是贷款是双刃剑,在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学校的负债,如果到期不能支付本息,学校就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为此高校应加强财务风险防范观念,认真做好贷款融资的风险防范工作,不能一味地大量举债,追求规模扩张。
四、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是高校财务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从财务管理的客体来看,是资金运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主体,按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是全体员工。高校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或控制,财务管理的成效如何,其在高校生存、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管理的主体。只有当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管理主体才能对客体产生积极的施动作用,由此财务管理的客体才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所以,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更要“以人为本”,将各项经济活动通过人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去实现,建立起权责分明、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切实将经济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尊重人、培养人。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以人为本的观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同时要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般能力,即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基本能力,即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三是领导能力,即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影响能力、全局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四是适应社会和处理冲突能力,以及熟悉与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实现,能为我们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石。
五、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等学校要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学校发展规划是基于对自身发展远景的展望,是学校奋斗目标在一个时期内的具体化。一个合理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是在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充分分析未来社会经济的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既考虑长远发展,又要考虑现实可能,经过科学、民主论证。同时又要具有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和手段。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可以激励学校上下凝聚力量,共同奋斗。中国高校要完成国家、社会所赋予的重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就是要把高校师生最为关注、领导最为关心、工作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放在财务管理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到师生利益的焦点、热点问题确定管理对象。通过转变我们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更新我们财务工作的思路,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
六、树立信息化观念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正朝着信息化时代迈进。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信息理财的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认真研究分析预测学校的财务状况,为学校的财务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网络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是财务管理手段的一大突破。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拓宽了财务人员的视野。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网络财务管理的观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利用有效的信息,达到预期目的。目前,高校财务已经普遍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同时财务计算机网络建设,更好地连接了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信息化使财务工作人员从烦琐的财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与利用、预测与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
七、节约化理念
高校财务管理树立“节约化”理念是实现财务管理人本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思想理论基础。财务管理“节约化”主要体现在:一是预决算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财务预算管理是实现“节约化”的具有导向性的措施,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主要是实事求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不必要的各项开支,求得学校收支的总体平衡。二是日常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实现财务“节约化”管理,重在日常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格支出审批程序;严格划分公私界限,对不合法或手续不完备的开支,不得虚列虚报。三是开展增收节支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以校为家的责任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确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八、树立服务观念
高校的财务部门作为学校一个重要的管理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金使用,还应该以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各学院、处室多交流沟通,让大家了解财务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财经法规,这样才能配合好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听取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为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量取得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创新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R].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
如今一种新型教育思想观念即素质教育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产生了,在我国它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迎接21实际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那么体育教师的素质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从观念到能力上要有全面的转换和提高。
1.确立新型教育思想观念。体育教师要对当前的教育改革的理论、教育思潮的动向把握清楚,在了解教育发展大趋势下,确切的知道自己专业领域内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主动的改进工作。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必然要求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体育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要知道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不只是知识技能和健康体质的培养,还包括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拼搏意识的培养等等。体育教师只有建立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有针对性的工作和研究。
2.具备基本业务素质。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师要精通专业理论和技术,掌握各运动项目教学和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具备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组织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另外,还要根据教学特点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等的基础理论和多学科的知识。
3.科研能力。时代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蕴含着新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方法,势必会给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新的体育教育的发展,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科研选题,设计,选择和运用科研方法撰写论文的能力。
4.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备的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代新型体育教师的又一标准,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科研的基础。创新是体育课充满活力的保证,体育教师如果缺乏创新能力而墨守成规,最终会导致体育课堂枯燥乏味,调动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那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行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了。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意识沿着素质教育发展方面前进的主观动力,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
5.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是当好一名体育教师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是各项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调整,才能按照体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协调每个人的行动,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能力是当今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体育教师要在教学、科研和训练中使用多媒体,借用此手段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教学分析和研讨推动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在学校中的实质就是把这种现代教育思想贯穿于每个体育教学环节中。而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执行者。体育教师即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传播者,又是体育课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1.体育教师是改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措施,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体育教师通过教学措施传播给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将教学效果反馈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得以了解学生,从而改进体育教学活动。2.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有现代体育教学思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观念转变才有可能实现,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3.素质教育要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得到具体的落实,主要是通过体育课来实现的。一堂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规范动作的标准与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无不与体育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
三、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现状
体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是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使体育教师某些素质存在与现代教育不对接的地方。
1.基本业务素质方面,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体育教师没有从“健身育人”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以传统的竞技项目为目的教学使体育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体育意识、态度、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2.教育思想观念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重视统一要求,轻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考核评价的统一标准,轻视学生的过程评价等等。3.在创新意识方面,传统习惯与思维定势使体育教师往往满足于以往陈旧经验的搬用和重复,使得体育课一直在整齐划一的模式中循规蹈矩,这势必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练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健身观念,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不利于实现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途径
1.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经常组织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及时地了解体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2.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基本功大赛,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适应时展的需要。3.建立校际间联系,派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提高教师各项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经济衰退; 财务管理; 新观念; 新思路
已经保持高增长30多年的中国经济,近两年开始经受衰退之苦。2010年GDP同比增长10.3%,2011年9.2%,2012年7.8%,2013年进一步减速,一季度7.7%,二季度7.5%,上半年7.6%。对经济具有较强预测预警作用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显示的情况不容乐观,5—7月份汇丰PMI连续低于50%,且持续下降,分别为49.2%、48.3%和47.7%,显示制造业呈现衰退状态。尽管官方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是“稳中有进”,但国内外持悲观态度甚至“唱衰”的声音频频出现。美国《新闻周刊》甚至发表评论称,中国经济比美国更危险,将进入衰退的10年。
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政策和思路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相机确定。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衰退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思路和政策应该有别。面对持续衰退和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企业需要确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研究和制定新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政策。
一、经济衰退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
一系列财务观念是各种经济形态下所共同的,诸如市场观念、风险管理、效益观念等。面对宏观经济衰退,企业更应关注如下“四重”:
第一,生存重于发展。企业有两个目标,即生存和发展。不同宏观经济环境、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目标定位也随之改变。经济复苏、繁荣时期、经济常态运行时期,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但在经济持续走低,乃至在金融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应该定位为生存。即使是大企业也不能抱有幻想。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就没有不死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够大了,世界500强排名前十位,汽车业中排名第二,照样陷入申请破产保护的境地。中国企业的500强,资产负债率平均84%,生存风险更大,生存意识也更应该强化。
第二,现金重于利润。发展与利润有关,生存则与现金流相连。亏损不至于让企业死亡,然而现金流断流企业必死无疑,因为现金就好比人的血液。经济衰退时期,更能显示出“现金为王”或“现金至尊”的实践意义。从报表角度看,此时现金流量表的意义也重于利润表。
第三,风险重于收益。经济衰退时期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即使这时仍致力于争取一个好的收益水平,但相对于防控风险而言,赚取利润的重要性要排第二位了。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期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盈利也变得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盈利自身的风险也增大了。经济衰退时期企业的高风险性经营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的收益或利润的质量,甚至让会计上的利润“有名无实”。
第四,去杠杆化重于投资。经济繁荣时期,投资机会多,企业对发展的追求需要企业更多地捕捉投资机会。经济衰退一方面减少了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对风险防控的考量需要优先思考优化资本结构的问题。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资产负债表危机,表现为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过高(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时负债率高达210%),所以各界也都关注如何“去杠杆化”的问题,把“去杠杆化”作为首先思考的问题。
二、经济衰退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面对宏观经济衰退或低迷,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财务政策时应关注如下“四个强化”:
第一,强化财务政策的风险导向。面对更大的生存风险,企业要将风险导向嵌入到一系列财务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之中,实行更谨慎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企业财务政策就像国家货币政策一样有松紧、激进与保守之分,经济衰退时期,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是松的,但企业的财务政策务必是紧的。风险导向的谨慎性或紧缩性财务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控制甚至缩减投资;改进营销政策,加快货款回笼,提高销售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费用;实行保守的利润分配政策,减少现金流支出;减少负债,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等。
第二,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正是企业苦练内功、打好基础、积蓄能量、捕捉机会的时期,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现在很多企业重视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是好事,但问题很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过于程序化和形式化,“重形轻神”,以至于程序异常繁琐的风险管控体系常常堵不住舞弊及腐败的陷阱,封不住重大风险及损失的漏洞。强化风险管控体系,程序的改进、审批体系完善、制度规范及其安全等“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风险管控之“神”——内部牵制机制要设计和应用到位。内部牵制机制很多很复杂,诸如职责分离牵制、合作牵制(比如会审会签等)、集体审批牵制(如“三重一大集体审批制度”)、信息公开牵制、第三方牵制、独立审计牵制、横向部门牵制、纵向层级牵制、行政与党委牵制、信息系统牵制等等,都需要企业认真研究、设计及运用。另外,还要处理好管控与效率的关系。8月份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告诉我们,不能为追求效率而轻视管控程序的作用,但也不能走向极端,过于追求程序繁琐而牺牲效率。
第三,强化成本费用管理。经济衰退时期,现金流的控制与节约、利润的增加、去杠杆化等等,都依赖于成本费用的降低。利润受收入和成本费用两个方面的影响,利润增加的基本途径就是“增收节支”。经济形势不同,增加利润方式选择也有差别。经济繁荣时期,产品销路好,价格高,盈利以“增收”为主;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销售困难,价格降低,对内挖潜、降本增效的意义特别突出,这就是危机期间企业纷纷裁员的重要原因。在成本费用的降低方面,企业尤其要重视流程再造的作用,特别关注采购、营销、制造、物流、投资、融资等流程的再造和优化。经济衰退时期,是重新梳理和调整供应商关系的最佳时期。成本费用管理要突破传统观念,确立“全面成本费用管理”的新思路。全成本包括的内容很宽泛,如研发成本、设计成本、设计变更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物流成本、决策成本、管理成本、组织成本、战略成本、信用成本、融资成本等等,都应该全面管理,而不应只盯着制造成本管理。
第四,强化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经济衰退时期,会计对于业务的支持作用尤其应该发挥出来。以业务经营为例,经济衰退加大了业务风险,就需要谨慎的业务决策,而科学合理的业务决策是以算账为前提的。客户来了,订单来了,该不该接?需要算账,划算就接,不划算就不接。划算与不划算,是靠会计算出来的。会计的天职就是算账,而会计算账的范围很宽,不仅算财务账,而且算业务账,诸如研发、设计、设计变更、采购、制造、质量、营销、售后服务等业务活动,都需要算账,否则业务决策就很难开展。会计算的业务账,是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是会计在业务决策中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经济衰退时期会计算业务账的作用更加突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不算业务账,会计与业务分离,会计游离在业务决策之外,会计对业务决策的支持作用不够,这是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会计更应该通过算业务账来优化业务决策、降低业务风险,真正履行起决策支持和参谋助手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设计 意识 创新 装饰
Abstract: Think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 is in the surface has been building space decorate and decorate furniture, suspension and decorate adornment lamps and other decorations. The interior design as a simple visual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at is simple adornment main point set out to know interior design, the building interior space connotation and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part. In fact,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 is th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of a continuation, they are all belo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ategory.
Keywords: desig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decoration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室内环境的设计究竟包含哪些东西,这是值得进一步弄清的问题。室内设计主要指在现代建筑条件下,创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当今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和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及室内设计和装饰材料的发展,室内装饰扮演着建筑物“化妆师”、“时装缝纫师”的角色。
1 室内装饰设计的环境意识观念
室内装饰设计是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对于室内装饰设计的研究,受到若干新兴科学发展的影响,如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环境艺术和现代室内设计工程管理等。这门学科最广泛地包罗人的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内容,反映了人们相互交往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室内装饰设计应充分体现人的价值特征,必须以人为主体确立设计依据,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寻找和它们相适应的环境形态结构。研究室内环境问题,要研究人的多种生活体验,研究人的感觉 、知觉、习惯、智能和各种生活活动规律以及人对于室内环境的各种反映等。
室内装饰设计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建筑室内装饰空间往往以自身形象(包括空间形式、节奏和秩序)和相关的装饰手段来反映时代和社会特征,不同的室内空间表现不同的环境气氛和具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弱觉等来完成)如果不从以上室内环境意识的观念出发,社会造成设计思想的混乱。
2 在社会文化变革,建筑文化变革中出现的模糊观念
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为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引进,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典雅的、通俗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潮在无选择的传播。总的说来,对于我们拓展视野、更新文化观念、繁荣艺术创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建筑(包括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在外来建筑思潮影响下,使我们在“追求时尚”的社会心理之下,普遍表现为求新、求异,或追求多样化。这种倾和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后现代主义”恰好不谋而合。我们讲的“拼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倾向的有意无意的表现。这是当前典型的室内设计的社会模式。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建筑思潮,由于其形式和内涵的多样性和通俗性,而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时尚建筑形式。后现代主要针对现代建筑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的另一种颇具哲理性的创作方法,它对于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社会上对多种建筑形式的生搬硬套,或者照抄一些后现代建筑师作品的某些细部,实际上它的建筑内涵十分浅薄,有的甚至与后现代的基本思想的混乱表现之一种,其直接原因是建筑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脱节。
3 市场经济冲击下出现某些社会扭曲现象,严重影响了装饰设计创作的正常发展
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公平竞争,使室内设计创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其中主要是设计成果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冲突。有的人为了单纯追求效益而盲目顺应甲骨文方要求。某些暴发的老板没有文化素养,在他的“设计”下出现华而不实,谈不上什么文化品味的东西,一些“奇而不美”的低劣设计普遍出现,严重损害了建筑的功能和价值。严格说,这是丧失设计者的社会责任,甚至是出卖职业道德,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4 室内设计的创新
4.1空间
空间组合形式应有新意,能打破一般空间环境关系的陈套。这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和新结构形式的采用。如巴黎罗浮宫扩建中央大厅,金字塔域透明顶盖使室内装饰空间形式出现突破性变化,室内外环境通过透明顶盖连成一体。德方斯大拱门,一个大尺度的透空立方体,和一般建筑空间的形成迥然不同 ,立方体中间插入金属构架和观光电梯以及塑料蓬盖,形成内部空间极为独特的划分,表现了空间设计的创意性。
4.2材料
室内建筑材料是加强空间效果的重要元素,也是设计创新的一个突破口,若干新型材料和不同肌理材料的组织,对改善空间条件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公共建筑空间,运用层次更加鲜明,上述仿石、仿金属涂料的运用,使这类材料加工更加容易,使金属和石材在室内使用的范围扩大,为室内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把室内设计仅仅看成是装饰材料的运用,看成是室内空间中被装饰部位的形式。比例、色彩、符号的重组、构成,忽视室内设计的技术内涵。如室内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设计与自然通风的结合,绿色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创造,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等等。
4.3色彩
现代建筑室内色彩构成一般趋于鲜明,构图更加大胆,甚至大面积采用元色(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巴黎音乐学院是大胆运用色彩的典型)我们不妨在色彩运用上打破过去的框框,作一些大胆的尝试。
4.4照明
现代灯具不断地进行换代性发展,我们的设计远远跟不上形势,室内设计的创新应该与现代照明技术的运用相结合,传统的豪华型吊灯,应加以更新和改造,才能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获得新的生命。在大型公共建筑空间中,由于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特制灯具,不仅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还可以起到改变空间尺度,扩大空间层次的作用。设计创新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我们现有设计水平的提高,我们应当强化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意识观念,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在当代国外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好的作品来。
5 结语
现代室内设计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现代室内设计广泛运用各种建筑材料、各种设计手法,在创造悦目。舒适的室内人工装饰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人类建筑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9
一、教师的职业观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向研究型的“教育家”
传统教学观念中,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组织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已经做好工作了。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把自己从一个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探索者,完成从经验型“教书匠”到研究型“教育家”的转变。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如何评价自己、同伴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教师的主体观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要求学生服从老师的指挥,服从统一目标,统一要求及规范化和有序性。教师始终是“主角”,学生仅仅是“配角”。如此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英国教育家威廉逊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学”是紧密结合的。教师在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积极进行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运动技能,去发现完成动作的最佳途径。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式(首先用故事引入练习,达到一定负荷后又用故事间歇,然后再练,并在场地上设置几个休息小圈,跑累的同学可到小圈中休息一会,然后再加入练习)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考虑学生实际并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师的师生观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变成“民主的伙伴、朋友”
新课程理念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它应该体现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要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双拇指赞扬法、击掌鼓励法和拥抱法;中学生最会“察言观色”,教师应该多些微笑,多些表扬,多些真诚,让学生感觉我们是他们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热爱体育,达到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教师的评价观要根据课程标准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时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只以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考核标准。运动成绩高则体育成绩好。这极大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造成了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由于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而变得更加喜爱体育课;身体素质一般和差的学生,则因不能在体育课中得到喜悦和成功,而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不愿上体育课的两极分化现象。
新一轮课程标准评价“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我们不仅要注重结果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多方面评价学习主体,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结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取得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并提高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篇10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