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资料范文
时间:2023-04-02 18:3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节习俗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燃料电池,催化剂载量,甲醇穿透
采用弯曲热压工艺,用两个半圆形模具进行热压,得到了管状膜电极,采用不锈钢金属多孔管作为阳极扩散层的内支撑,用于甲醇溶液的储存和流经通道;膜电极外侧侧面用不锈钢弹簧固定在阴极扩散层,得到了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对其性能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一、影响因素
(一)阴极催化剂载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对于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而言,采用常温常压下空气作为氧化剂,空气在电极表面的传质仅靠自然电流,因此阴极催化剂载量对电池的性能影响要大于非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本实验采用固定阳极催化剂载量为2mg/cm2 Pt,阴极Pt载量从0.5mg.cm-2到4mg.cm-2。图1是电池的电压-电流密度极化曲线,图2是功率密度-电流密度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阴极催化剂载量0.5mg.cm-2到3mg.cm-2电池的放电性能一直在提高,继续增加载量到4mg.cm-2电池性能出现了下降。这是因为阴极催化剂载量的增加一方面增大了空气中的氧气的还原反应面积,减少了阴极活化阻抗,使相同电压下电流密度增加; 另一方面,催化剂层厚度增加,使传质阻力增大,加大了浓差极化。在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由于氧的浓度低,无强化传质,增加催化剂的载量会提供电池的性能,但是为了不在增加催化剂载量的同时,过多地增加催化剂厚度,高担量的Pt/C催化剂或纯铂黑是最佳选择。
(二)甲醇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目前用于DMFC的商业化质子交换膜,都存在着甲醇穿透的问题,甲醇在浓差和电拖曳驱动下从电池的阳极到达电池的阴极,甲醇在阴极直接与氧气反应,产生混合电位,同时生成的一氧化碳能使催化剂中毒,降低了电池的性能,因此甲醇的浓度也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之一。图3是电池的极化曲线,工作条件为液态甲醇溶液是80℃、体积流量为40 mL/min、 阳极催化剂载量为2mg.cm-2Pt,阴极催化剂载量为3mg.cm-2Pt, 甲醇溶液的浓度从2Mol.L-1到8Mol.L-1。在4Mol.L-1时开路电压达到0.65 V, 电池的功率密度超过10 mW/cm2。该最佳浓度值高于其他文献报道,原因是采用管状结构,管的内径远大于平板型的流道,甲醇的流速低于平板型燃料电池,浓度梯度增大。此外,虽然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但是阴极催化剂的用量大,氧气的活化反应面积能够得到保证,所以在4时性能最好,超过或低于此浓度值,电池的性能较低。
(三)甲醇溶液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在电池所允许的操作温度范围内,提高电池的运行温度能够提高电解质的电导率,同时在动力学上能够加快电化学反应速度,因此较高温度工作可以显著地改善电池的性能。甲醇溶液的热容大,管状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采用加热进入阳极的甲醇溶液来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加热电池增加系统的控制操作复杂度,同时也不会阻碍空气的传质。图4是电池的极化曲线,工作条件为甲醇溶液的浓度4Mol.L-1,体积流量为40ml.min-1、阳极催化剂载量为2mg.cm-2Pt,阴极催化剂载量为3mg.cm-2Pt,液态甲醇溶液从室温到80 ℃。从图上可以看出,随着甲醇溶液温度的提高,电池的性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对于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而言,升高温度除了在动力学上提高反应速度外,还从热力学上降低了活化过电位,加快了阴极水分的蒸发,避免了电池反应生成的水淹没电极,降低了氧气的传质阻力。
二、无设备下管状空气自呼吸DMFC功率
在考察了上述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后,制备了一个膜电极面积为10cm2管状电池,支撑管的内径为0.8cm,长度为5cm,将管的底端密封,从顶端直接加入10 mL、4Mol.L-1的甲醇溶液,从结果上可以看出,电池的功率在40 mW左右,放电时间可以超过5h以上。甲醇直接存放在管子的内部,减少了补充燃料的设备,取消风机和氧气瓶的使用,管状电池的密封连接方便,因此管状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作为便携式电源会有很大的商业化前景。
三、小结与讨论
采用弯曲热压工艺,用两个半圆形模具进行热压,得到了管状膜电极,采用不锈钢金属多孔管作为阳极扩散层的内支撑,用于甲醇溶液的储存和流经通道;膜电极外侧侧面用不锈钢弹簧固定在阴极扩散层,得到了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篇2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的春节。在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新年的时候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十分热闹。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过年了。在这个时间里,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放鞭炮、写春联,做好各种食品及工作,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晚上的时候,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二)
元宵节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元宵节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元宵节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元宵灯的作品;
猜灯谜活动;
教师方面: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
学校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布置、展览、评比。
家长方面:家长在活动中应该积极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对活动同样感兴趣,也可积极地参与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三)
20××年2月1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促进我校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我校特制定
了元宵节活动方案,望各班提早准备,做好布置,让学生真正过一个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节日
一、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以元宵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元宵灯作品。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提前布置学生,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上一辈的人。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三——六年级每班交五份,学校进行评比。
2、元宵节前学生搜集灯谜、制作元宵灯作品,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三——六年级学生)交
5
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
我们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培养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学以致用,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四)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而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庆贺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家人团聚的日子。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经研究决定在全体师生中继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收集作业(可以是小报、文章等形式)——《我知道的“小年”、“大年”、“元宵”》。各班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少先队总部报送优秀作业(不少于2份)
2、家乡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
3、春节实践活动:
(1)文明理财实践活动——“我的压岁钱·我节约收支”。
(2)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高年级中队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后与老师同学分享,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年”味。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元月14日的结束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少先队总部,少先队总部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五)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六)
一、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元旦、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围绕元旦、春节和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凝心聚力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创编“节日小报”。结合“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主题,各中小学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引导全校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并办出“节日小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评。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在寒假前夕,各单位组织教师代表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退休困难职工等,并送上慰问金,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4.参加元旦、春节文娱活动。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春联欢,丰富了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理解。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乌一中专门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写入《寒假告家长书》中,要求家长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丰富春季文化内涵宣传,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结合自身实践情况,顺利完成了本次主题实践活动。
篇4
关键词:豫西南 春节习俗 丧葬习俗
自从成年以来,一直生活在城市,使得自己对于老家的习俗渐渐淡忘,有幸今年春节回了老家,重温了乡村的春节,对于家乡习俗也清晰起来。
一、春节期间的特有习俗
(一)续家谱
每年春节的时候,笔者的家族都要续家谱(每一户人家的费用大概是10元,凡是成了家的都算一户),艰巨的清点人口(包括:人数,居住地,职业等)完成后,有专门的负责人把这些资料编制、印刷、装订成书,发给大家,住在一个村子的一个家族共用一本。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经济富足的同时,也有了寻根的念想,对于本土,本源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追求。
(二)祭祖
每年春节大概是年初三早上,一个家族的每一户都要派代表到祖坟上祭拜,主要是男同志,这一天很是热闹,十里八乡只要是一个家族都会去。虽说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也表明了对祖先的纪念,以及后代相互帮助,团结一致。大家早些年都是骑自行车去祭拜,后来都是骑摩托车,现在有部分是开车去祭拜了,并且在祭拜之后比较富裕的人也会提供可靠的外出务工的机会给稍贫困的同族人。家族的团结与兴旺在这一习俗传承中得以发扬和体现。
(三)唱大戏
以往都是有两三个固定村在每年的初八开始唱戏,这是约定俗成的,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看戏。如今情况大有改变,今年本村的四户比较发达的家庭,每户出来五千元钱,凑在一起,请来了县豫剧团来在本村为大家表演,贰万元的费用,请豫剧团联唱三年。(三年期间,每年春节都要来唱三天。)来看戏的,老人居多,也有做小买卖的,年轻人主要是凑热闹,捧捧场。戏曲是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大家团聚的时候,无论是不是看戏的,都要去戏场转几圈,大家伙图的是喜庆。
(四)赌博
当地人叫做来赌,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回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小玩几把,通常会把桌子围的水泄不通,妇女抱着孩子,丝毫不影响她们观看或参与,男人们更是专门来赌博,不需要照看孩子。到了饭点,大家就自动散了回去,吃了饭就又聚在一起了。也有一种情况,从外乡来几个大玩家,直接找那些村中的暴发户赌。
二、葬礼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死看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几千年来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安宁,也要让活着的人满意。在整个丧葬过程中,生者与死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一)吊唁
已故者被放在堂屋的大厅里,头朝外,脚朝里,面对大厅主墙。铺盖和穿着都是临终前的那一套,头边放着长明灯(现在一般是买的蜡烛,也有用油灯的,但是不能灭),亲朋好友来了以后,辈分低一点的都要先磕头,平辈或者长辈则是蹲在灵前,哭诉一番后,安慰已故者的家属。有的人带的是草纸,有的人带来的是鞭炮,带鞭炮来的人在进入院子之前就燃放鞭炮,带草纸来的人则是把草纸交给家属,所有草纸码放一起。
(二)家属招待工作
家属请有管事人(主要是十里八村比较年老的懂得规矩的管事人)。他们安排人去专门租借用具的地方,拉来桌椅板凳,餐具,茶具等,帮忙的人开始清洗这些东西,另外派有专人去采买整个过程所需的吃喝用度等。家属请有响器班,到达后就开始不停吹奏。另请有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主要是看墓地的方位和下葬的时间等。采购来的白布,由妇女们负责,计算好数量后,撕开做成头布,腰带等。大家还要动手制作哀杖,就是一根根木条,上面裹缠上白纸。要求所有送殡的人人手一个,只多不少。
(三)穿衣入棺
穿衣前要给死者沐浴,这个过程可简化为只是简单的擦洗老人的脸和手臂等,主要是儿女动手,其他人只是帮忙,穿好寿衣,戴上帽子后,将已故者抬放在秸秆编织的席子上,席子下方压着几条绳子,以备入棺时,抬放方便。这个过程叫做移铺。人把逝者抬入棺木以后,还要在已故者口中放一枚铜钱,并在其身边放上一小捆事先准备好的柏树枝,寓意长青,长存。这时候有人把棺木盖上,留有小的空隙给家属和亲朋好友来看,最后钉上钉子。
(四)送路
逝者亲属穿戴孝衣整齐后,每人给逝者磕一个头后开始动身,一路上鞭炮不断,走一段停下来哭一段,然后再走,大概哭三次后,到达一个指定的位置,把纸糊的“童男童女”、“马匹车轿”、“家用电器”等烧毁后原路返回,途中不能哭泣。
(五)下葬
所有送行人,每人手中一根哀杖,追随棺木,长子背幡,(幡是一个用一尺二寸见方的白纸对折成三角形,三角形每条边画七个圆圈。顶尖用麻纰穿过绑在一根棍上,底部贴三条白纸带)。出来门后,长子要先摔老盆(相传:人在阳间,所浪费的水,阴间有记载。人死之后,要用“老盆”将浪费的水喝掉。因孝子怜其可怜,就在盆底钻成小孔,待其舀水时让水漏到外面点),而后一行人来到墓地,把棺木放入墓坑后,所有人把哀杖留下后从另一条路返回,只留下打墓人填土。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勤劳善良的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追求精神生活的不断满足,延续传承着祖辈留下的习俗,尽管履行的方式和工具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对祖辈的尊重没有变。文明,需要创新也需要传承,在这一点上,他们远强过我们这些在城里追名逐利的人,无尽的欲望和生活压力,使我们迷失了自己,也忘了自己源自哪里。没有书籍记载他们,没有文字歌颂他们,但他们却是文明传承者,贡献者。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本身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作用,在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里,人们进一步发挥了酒的这种自然功能,通过制作和饮用各种时令酒,以更好的状态度过岁时节日,达到自然的顺天应时,强身健体的目的。时令酒在一定程度上是“药酒”,其中一些品种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1春节的椒柏酒、屠苏酒春节旧称元旦,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后,以公历元月一日为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习惯上正月初一至初五均叫春节。春节是人们送旧迎新,祈盼来年好运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传统习俗。《荆楚岁时记》言元旦时:“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其中,椒柏酒和屠苏酒就是人们针对春节期间的时气而特制的“药酒”,人们认为饮用椒柏酒和屠苏酒,可以达到顺天应时、强身健体的目的。椒柏酒,有祛病的功用。汉代时就有元旦饮椒柏酒的习俗。据崔寔《四民月令》所记载,“椒”即“玉衡”星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吃了以后能免除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古人相信元旦饮用椒花柏叶浸泡的酒,能使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祛病长寿。古诗中留下了关于元旦饮椒柏酒的记录,如南朝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屠苏酒,也有祛病的功用。屠苏本是草庵的名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俗说屠苏者,草庵之名也。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夕,遗里闾药一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识名,但曰屠苏而已”。孙真人《屠苏饮论》云:“屠者言其屠绝鬼炁,苏者言其苏省人魂。其方用药八品,合而为剂,故亦名八神散。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分,乌头半分,咬咀以绛囊贮之。除日薄暮,悬井中,令至泥,正旦出之,和囊浸酒中。”可见,屠苏酒是一种用多味药材浸泡的酒,这些药材的功效主要是清热、散风、健脾、除湿,古人认为这种酒对身体有益,元旦时合家饮之可不病不疫。椒柏酒和屠苏酒的饮用还有一定的规则,即让全家年龄最小的晚辈先饮、长辈后饮。元旦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身体健康的向往,历代一直沿袭,椒柏酒和屠苏酒也成为各阶层人士在元旦时共饮的时令酒。
1.2端午节的菖蒲酒、雄黄酒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古人十分重视逢双的单数的日子,如农历的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认为这些日子的时气不佳,必须小心度过。五月初五,在传统观念中是一个恶日,人们采用多种趋吉避害的手段来达到安全度过此日的目的,端午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健身强体、抗病消灾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食粽子、咸蛋,放艾草,挂香袋,饮雄黄酒、菖蒲酒等。其中,菖蒲酒、雄黄酒是一种时令药酒,古人认为两者能够趋吉避害、强身健体。菖蒲酒可以避恶去毒。菖蒲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本草上品,菖蒲根“辛、温、无毒……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菖蒲酒最初是以菖蒲为药材,以黄酒为原酒浸泡而成。以菖蒲浸酒能治病,《本草纲目》云:“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石菖蒲煎汁,或酿或浸,并如上法。”唐五代以后,人们就开始盛兴端午节喝菖蒲酒。唐人殷尧藩《端午日》说:“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可知,菖蒲酒是新兴饮品,人们认为它比艾草、灵符更重要。《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又坡词注云:“近世五月五日,以菖蒲渍酒而饮。”雄黄酒具有同样的功能。它有两种制作方法。其一是单用雄黄浸酒,可涂,单饮需慎重。《本草纲目》认为雄黄“苦、平、寒,有毒。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清《燕京岁时记》云:“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雄黄酒的避恶去毒功能强大,单饮需慎重,在著名的传奇故事中,白娘子在喝了雄黄酒后显出了原形。其二是合用菖蒲和雄黄浸酒,可饮可涂。《清嘉录》云:“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又记,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五日剉蒲根入火酒,和雄黄饮之,或以涂小儿额上。”诗云:“细切蒲菹劝举觞,不须九节证灵菖。娇儿怯试烧春味,一抹妆成半额黄。”
1.3重阳节的酒、茱萸酒等重阳节的时间是农历九月九日,今又以此节为敬老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吃重阳糕、饮酒和茱萸酒等。其中,酒和茱萸酒是时令药酒,古人认为,在重阳节时饮用可以延寿避邪。因在九月开放,成为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古人认为,可辅体延年,有助彭祖之术,因此被人们称为“延寿客”,人们喜爱,在重阳节有簪菊、赏菊、作菊枕、品饮酒等习俗。酒有两种制作方法。其一为酿造法。《岁时广记》引《西京杂记》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饮菊酒,令长寿。盛开时,采茎叶,杂黍米酿酒,密封置室中,至来年九月九日方熟。且治头风,谓之菊酒。”其二为泛酒法。即在酒中加而成。《梦粱录》记载:“今世人以、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作为中药,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平胆明目、防病辟疫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赤等症,用泛酒确有一定的养生功效。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食茱萸,另一种是山茱萸。古人认为,茱萸不但具有治寒驱毒的药效,而且有增年益寿、避邪去灾的作用,人们称茱萸为“避邪翁”。在重阳节时,人们有插茱萸、佩茱萸、看茱萸、嗅茱萸、饮茱萸酒等习俗。《岁时广记》引《提要录》:“北人九月九日以茱萸研酒,洒门户间辟恶,亦有入盐少许而饮之者。”又云:“男摘二九粒,女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辟恶。”宋人饮重阳酒更盛,人们常以、茱萸浮于酒饮之。重阳节饮酒、茱萸酒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明清。除了两者,一些地区的人们在重阳节时还要浸制枸杞酒。《岁时广记》引《四时纂要》云:“重九日,收枸杞浸酒饮,不老不白,去一切风。”可见,重阳节时正值枸杞成熟,用它来浸酒饮用具有养生功效。《本草纲目》认为:“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此外,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还有立夏制作“驻颜酒”、夏至颁“冰酒”、七夕制作“明星酒”等风俗。这些酒的制作均遵循了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顺天应时、顺应自然的观念,饮用这些酒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2社会功能———祭祀迎神,怡情和谐
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相对有限,酒作为一种怡情之物,在人们的日常和社交生活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在传统岁时节日中,各阶层的人士大都要饮酒聚宴。酒在传统岁时节日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体现了“酒以成礼”,在祭祀迎神等场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无酒不成席”,作为传统岁时节日里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剂”,具有怡悦心情、抒怀、通气合好、和谐欢愉的作用。
2.1春节的春酒、年节酒如前所述,春节旧称元旦,是人们送旧迎新、祈盼来年好运的节日。人们通过饮用椒柏酒和屠苏酒,来达到顺天应时、强身健体的目的。除了这两种时令药酒之外,人们在春节期间还有喝春酒、年节酒的习俗,这种习俗具有怡情和谐的功能。元旦天亮之后,邻族戚友以及官宦之间要交相拜贺。亲朋拜年,要留下喝春酒。在古代,冬酿春熟之酒,被称为春酒。《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由此可见春节饮酒的范围之广,场景之热闹。相信如果没有酒的参与,春节期间人们相聚的欢愉程度就会降低。元旦期间,人们还盛行互相请客吃饭,称为年节酒。《清嘉录》云:“元旦后,戚若友递相邀饮,至十五日而止,俗称年节酒。”可见,年节酒的时间持续较长,这其实就是人们在春节,即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休整期中,密切联络增进了人与人之间感情,尤其是增进亲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其实在古代社会,人们不仅在元旦期间饮宴,有钱有闲阶级甚至把这个时间范围延伸至整个正月,如《岁时广记》引《玉烛宝典》记载:“元日至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酺聚者,大饮之名也。一云,出钱为醵,出食为酺。”这种恣意享受生活的状态,当然不存在于普通社会阶层,但从中可见春节期间人们饮宴的欢愉和魅力。
2.2社日的社酒社日为中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人祭社,每年春、秋各一次。汉以后,社日的具体日期不断变化,一直到唐代才最后固定下来,即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为春、秋的社日。春、秋社大约在春分或秋分后五天之内。就春社而言,基本是在二月举行。社日的重要习俗就是饮用社酒,它不仅具有祭祀迎神的功能,更具有怡情和谐的功能。《荆楚岁时记》里有社祭的具体情形:“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祭社神的目的,最早不过是祈丰和庆丰,后来则发展到祭祀后人们在原地聚饮联欢,同时也作为春种前后、秋收前后的休整。社日在唐代盛行,唐诗中有关描写很多。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代的朱熹描叙社日活动则言:“农亩怀岁功,壶浆祝神釐。”人们在丰收后,纷纷提携壶浆,祭祀土地神。社日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其实不只是为了“祝神”求佑,而是为了欢乐、友聚和畅饮。《东京梦华录》云:“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在古代的中国,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们不仅在社日请客饮酒,而且还给朋友和亲邻送酒,人们通过社日的欢饮,融洽各种社会关系。热烈的社日聚饮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清嘉录》的记载更为详细:“(二月)二日,为土地神诞,俗称土地公公,大小官廨,皆有其祠。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酬。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厘。俗称田公田婆。”社日的欢愉,是劳动者们对自己辛勤劳动的奖赏,也是点亮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2.3上巳的“曲水流觞”上巳,又称元巳,作为节日特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此日古代有“祓禊”等风俗,三国魏以后,“上巳”固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古人认为,三月初三时气不好,因此要在水边沐浴清洁,去掉疾病和不祥,人们还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食用以去除不好的时气。后来,人们常临水宴饮踏青游春,并产生了“曲水流觞”的饮酒习俗,极具文化情趣。“曲水流觞”的习俗更多地是具有怡悦心情、抒怀的功能。《荆楚岁时记》言:“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在弯曲的溪中,将盛着酒的杯子浮于水上漂流,借流水传杯,人们各自守候一处,酒杯漂到谁的地方,谁就取饮赋诗,借以取乐。这种漂浮的酒杯,两侧有一对耳朵或翅膀,称作“羽觞”。因此,曲水流杯又称“曲水流觞”,这是魏晋以前人们从修禊事时临水宴饮、踏青游春演变出的一种饮酒方式。以曲水流杯为契机,朋友借此常聚会,最为著名的是晋代王羲之与朋友的会稽山阴兰亭修禊的故事。但是,当时的“曲水流觞”的活动,并不限于文人墨客。到了唐代,上巳成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在节前五天,按照官吏职位高低,皇帝要分别赏给不同的宴会费用。上巳日皇帝照例赐宴曲江亭,百姓也到曲江行乐。唐《辇下岁时记》:“三月上巳,有锡宴群臣,即在曲江,倾都人物,于江头禊饮踏青。豪家缚棚相接。至于杏园,进士局在亭子上。宏词拔萃宴在池南岸,内学士驸马等张建封宴元巳曲江,特命宰相同榻入食。”此外,唐诗中也多有描写上巳的作品,尤以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佳句最为脍炙人口。宋代以后,上巳日祓禊“曲水流觞”的风俗虽明显少于前代,但还在文人学士的阶层流行,成为文人学士们交流叙情、倾吐心声的一种娱乐方式,“曲水流觞”,这一古代民众的饮酒方式逐渐演变成为文人学士的特有的饮酒方式。流杯本是野外溪畔所为,后来人们修备专门的园池进行,今存清代流杯之处不少,可见“曲水流觞”之俗传至清代。
2.4中秋的团圆酒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传统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饮团圆酒之俗,寓意团圆美满。中秋节的团圆酒习俗,除了具有祭月、拜月的功能之外,更多地是具有怡情和谐的功能。中秋节的饮食活动一般以家庭范围为主,非常强调融洽的家庭氛围,这十分有利于增进亲情。这一天,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大都离不开赏月饮酒。《东京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从“争占酒楼玩月”,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在酒楼赏月饮酒的热闹氛围。《梦粱录》言:“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时人们不分阶层,无论贫富,纷纷解囊饮酒赏月,欢度佳节。中秋节和此前中国盛行的岁时节日不同,它们大多是以节气为标志或以祭祀迎神为目的,而中秋节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伦理情怀的节日。中国人之所以对中秋之夜的圆月感兴趣,除了“中秋之夜,月色倍明”之外,还因为它能象征亲人、至友的团圆,而中秋的团圆酒则更添加了这种节日团圆的气氛,能够更好地融洽家庭关系。即使家人不能够团圆相聚,人们也会用一壶清酒来思念亲人,正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酒让人更加珍惜家人的团聚,进而祈盼家国的平安。此外,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还有花朝节饮“花朝酒”、十月朝的“会饮”、除夕饮“分岁酒”等风俗,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同样具有祭祀迎神、怡情和谐的社会功能。
3小结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进而走出课堂,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以教材为切入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本单元选取的《端午的鸭蛋》和《春酒》两篇文章饱满了作者对儿时端午节和春节的深沉的怀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材料。《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通过鸭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引导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大家畅所欲言,归纳出了“包粽子”“插艾蒿”“插桃枝”“桃木剑”“挂纸葫芦”“挂小扫帚”“带五彩线”等习俗,除了“粽子”这一特殊的节日食俗,更多地反映了生活中人们的信仰,一种趋吉避凶的愿望。通过盘点端午习俗,我们对这一节日习俗的起源、文化内涵及发展变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西方洋节日势头日渐高涨的今天,对青少年加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是迫切而必要的。《春酒》中琦君介绍了春节的风俗。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同学们搜集了辽宁省内各地的春节习俗,除吃饺子、贴春联、守岁、拜年等共通习俗外,更有一些习俗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如在院子里铺芝麻秸,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正月二十五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画出粮仓放入五谷,寓意五谷丰、粮食满仓。此外一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谣也反映了人们忙碌的节前准备:“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二十三糖瓜蘸,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刀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早上走一走。”同学们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乡里老人,了解现行的或已消失的民俗,了解了民俗的演变及其社会历史原因,同时记录自己的节日故事,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二、以教材为媒介,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主要通过特殊的唱腔语调或者押韵、反复等语言表现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以《吆喝》一文为契机,同学们搜集自己身边的吆喝声:“磨剪子来抢菜刀”“收头发,收长头发”“两块钱,这里的东西全都是两块钱,两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两块钱,你也买不了上当。”“本店商品9元,19元,29元。”吆喝这种招徕语是行商坐贾招揽生意的方法,这些吆喝收集起来就是一部生活教科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与之相关的一些吆喝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引导学生记录并整理街头的招徕市声可以重温那些已经消失的民俗风情,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
三、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关注民俗中的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我们要开拓语文学习新渠道,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关注当地的民风民俗。经过实地调查、参观民俗博物馆、查找文献资料、走访高龄老人,搜集了各种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反映民间信仰的民谣。迷信治疗小儿夜哭的民谣:“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往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2.反映民间游戏的歌谣。跳皮筋歌谣“学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打我,我就跳高墙。高墙不管用,我就钻地洞。地洞有枪子,专打小日本。”“拉大锯,扯大锯,姥儿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没水喝,给他泔水喝,没饭吃,给他羊巴巴蛋吃。”3.反映节日习俗的歌谣。“二月二,吃豆芽,丫头小子往家爬”。同学们搜集的民歌、歌谣涉及到年节习俗、儿童游戏、信仰习俗等各个方面,这些歌谣记录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情形,描述了儿童游乐的情景,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卷。民俗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婚丧礼仪及节日习俗并撰写调查报告;记录春节祝福短信、春联,并且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了解其语言特点及民俗寓意;开展“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演讲及正文比赛;制作民俗知识手抄报;开展“我看民间风俗”辩论大赛,在辩论中提高我们的辨识能力,摒弃迷信,吸收健康优秀的民俗文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因素,使学生受到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并且合理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增订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高小白的穿越笔记:年味十足的古代春节
高高的城楼巍然挺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烟花爆竹燃放后的味道。红灯笼连成了几条大火龙,整座城市被照得灯火通明。太……壮观了!
还没等我再多看两眼,就被身后像洪水一样的人流挤压着往前跑。锣鼓喧天,我仗着身手灵活,在人墙里穿行,挤到最前抬头一看――将军、判官、门神、土地神……各路神仙向我涌来,他们穿着奇怪的衣服,手里拿着道具,向前挥舞。周博士曾经跟我说过,古代汉人过春节,有“驱祟”的仪式,扮成神仙的队伍在城里走一圈,就能将妖魔鬼怪赶出宫城,这种仪式叫“大傩”。
大傩结束以后,人们各自回家了。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面带笑容,结伴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好奇地跟上他们,走到一座大寺庙前。
寺庙前摆放着很多桌子,桌上是满满的食物,坐在桌旁的人,有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也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此时他们举杯畅饮,相互说着祝福语。想必这就是周博士说过大寺庙为回不了家的人准备的年夜饭了。据说当年的苏轼进京应举,适逢春节,就是在太平兴国寺过的年。
岁除之夜是要守岁的,家家火烛不灭,每一个亮着的窗户,就是一户围炉守岁的人家。
古代的春节,真是太有年味儿了。
周博士的历史小课堂
我们国家很早就有春节了,一些民俗专家的研究表明,春节正式形成是在汉朝,但是成为普天同庆的大节日,是在唐朝。
在古代,春节并不叫春节,我们称作除夕的大年三十,古代一般叫岁暮、岁除,我们的正月初一,在古代一般叫正旦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是古代的上元节。
古代的正月特别热闹,从正旦到上元,都有哪些好玩的习俗呢?
燃烟花
火药发明后,就有了爆竹,人们喜欢在春节时燃放爆竹,既热闹,又驱邪。一些史籍资料表明,火药是在唐末宋初时发明的,在宋朝后的“春节诗”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爆竹的身影。比如我们学过的王安石的《元日》,你能默写下来吗?
篇8
不一样的春节演讲稿1
各位干部家属、同志们:
寒辞冬雪,暖带春风,新年肇始,气象更新。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即,今晚,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在此欢聚一堂,共贺佳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向在座的各位干部家属表示新春的问候,祝你们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在过去的一年,经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九黄机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机场三期扩建如火如荼,目前正只争朝夕;航班容量进一步提升,九寨至京、沪、杭长航线顺利开通,机场直飞航线已达8条,执飞航空公司增加到7家;进出港航班和人次创通航以来新高,全年共安全保障航班15558架次,安全运送国内外旅客1749555人次,超额完成了公司年度目标任务。
同时,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公司“省级最佳文明单位”通过复查,机场安检站被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青年文明号”窗口,军民共建、扶贫济困、结对助学活动持续为机场赢得良好口碑;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顾客有效投诉为零,实现了安全、质量、服务、效益的协调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深知,离不开在座各位干部家属的支持,这些成绩里包含了你们背后的默默支持与奉献。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公司的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推动九黄机场的发展尽自己一份力。为此,公司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伟业仍需牛劲,展宏图更壮虎威。在新的一年里,公司将在全国经济回暖的大好形势下,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部署,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着力推进九黄机场公司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各位家属,你们在九黄机场的发展历程上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今天请大家来开个团拜会聚一聚,以略表公司的谢意。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如继往地支持九黄机场,当好贤内助,做好廉内助,为九黄机场的明天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扎西德勒!
不一样的春节演讲稿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能够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不一样的春节演讲稿3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除夕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想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不一样的春节演讲稿4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不同的地方有他们不同的过节方式、不同的过节习俗。今天,我来给您讲讲我家的春节。
离正月初一还有几天,大人们可忙了,他们必须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过新年时显出新气象。大人忙,我们小孩子也忙,有作业的得赶紧在除夕前做掉,做完了,还得帮忙贴春联、贴“福”字,除夕前,还得和家人们一起来一次大扫除。
除夕到啦,家家户户赶做年菜、包饺子,到了晚上,一家人高兴地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还得守岁,几乎没人睡觉。我告诉您啊,年长的人守岁,为的是珍惜光阴,而年轻的人守岁,为的是给父母延寿,让他们活得更长久。
转眼间,到了农历正月初一。大清早,刚准备问外婆几点了,就被她塞了一块当地特产的云片糕,我愣住了,紧接着外婆又说了一大堆祝福语,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个寓意是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步步高升。还有个习俗,就是:当新年来临的时候,得在地上印“墩子”,就这,学问还大着呢,听外公说要从门外场地往家里印,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粮食大丰收。
除了这些,我们还得去曾祖父家拜年,吃上一碗香喷喷的芋头汤,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新的一年里遇到好人,就是平平安安的意思。
在那天晚上,当地的古街会有表演,小贩们在街边摆摊,吹糖人儿、卖冰糖葫芦、放孔明灯……花样儿可多了。
篇9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我最喜欢传统节日了,因为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时候。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人们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就会拿出礼花放。到了晚上8点春节连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收看。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灯。重阳节,是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九节”。这一天,人们赏,佩带茱萸,携酒登山。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窗联,穿新衣吃饺子,然后爷爷奶奶还要给我发小红包,我家还会把我写的春联贴在门外。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爸爸买来了烟花,在我家楼下放了起来。只听“呯呯”几声,一束束烟花飞上天真美呀!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在空中摇头摆尾,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春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下面我就给你们说说吧!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10
最新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2022 随着春节临近,胜利社区按照上级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排查专项整治要求,社区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春节期间食品安全。
一是开展节令性和热销食品专项检查。加大对市场热销食品特别是地方特色食品、风险较大食品的抽样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后处理措施。社区干部告诫经营者及时将不合格食品撤柜下架,坚决防止春节后退食品过期食品重新回流现象。
二是开展宣传食品安全活动,面对面宣传政策法规知识、发宣传单等形式,积极营造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宣传氛围,进一步加强居民的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提高违法食品单位的发现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辖区居民集体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是开展食品安全排查。通过积极联系食品安全相关单位、部门及各社区,对食用农产品环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等进行逐个排查,对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予以取缔,切实解决源头问题.
最新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2022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校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各团总支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旺苍中学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旺苍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社区调查活动。让学生进行社区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旺苍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社区的思想感情。
5、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
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各村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及敬老院、福利院提供帮助、进行慰问;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等。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新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202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全社区范围内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春节节日氛围。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如下:
1、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
为了营造春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xx社区在春节前夕为辖区内的5个小区分别送去了大红灯笼,精心装扮小区,给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温馨喜庆的过节氛围。当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小区门口时,xx辖区四处洋溢着浓厚的新春佳节喜庆气氛,让我们一起喜气洋洋迎新年。春节家家户户贴福字、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2月10日上午,xx社区、xx物业联合“字立方书法”开展了义务写春联、送祝福活动,提前将新春的问候和祝福带给居民。本次活动邀请了3位书法家到场,他们准备了很多内容不一的春联供居民选择。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书写桌旁聚满了写春联的居民,不时有人举着春联挤出队伍,趁着灿烂的阳光晒福晒春联。
短短一个上午,现场为居民送出春联200余对,福字100余副(包括“平安开发区”印刷版春联和福字各50副)。社区通过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真诚祝愿居民朋友们羊年新春平安幸福,万事大吉。
为了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饮食安全意识,帮助大家更合理地选购、消费食品,更好地提升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防止春节期间病从口入,并使人人关心饮食,人人参与食品安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2月11日上午xx社区举办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特别邀请嘉兴市科普讲师团讲师储老师为居民授课,20多位社区的居民聆听了讲座。储老师分别从食品安全的定义与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区别;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及其危害;如何处理蔬菜;学会辨别问题水果和反季节蔬菜等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居民对讲座的内容兴趣浓厚,认真做了笔记,并且详细咨询了储老师一些食品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大家要在生活中树立科学、理性的饮食习惯和观念,选好食材,吃出健康的身体。
2、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为及时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xx社区开展了新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先后走进5户困难群众和2户1+X扶贫帮困户家中,同他们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生活、工作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
xx社区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群众工作的标准,带着嘱托、带着感情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送去信心、送去希望。这次慰问不仅给困难家庭带来了物质上的关怀,更给予了她们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使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3、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月10日上午,xx社区特邀请字立方书法协会的书法老师为社区青少年现场手把手教学,学写书法欢乐送福。根据老师专业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学得不亦乐乎!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社区居民学习书法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在欢乐中喜迎新年来临。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喜庆的气氛,共同庆祝元宵佳节,3月5日下午,xx社区精心准备了200余条灯谜供大家竞猜。谜面通俗有趣,其中涵盖着科普、法律、养生、计生知识等内容,生动而活泼,社区居民有的三五成群,结伴猜谜,有的自己独立推敲,有的爷孙一起冥思苦想。猜中的居民还可以得到奖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热闹的元宵猜灯谜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加强了社区与居民间的沟通即,又让广大居民享受了元宵猜灯谜的乐趣。
最新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2022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使我镇人民度过一个安定、欢乐、祥和、文明的春节,营造充满生机、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我镇在春节期间,充分利用农村文体设施、文化活动室开展了群众新春篮球比赛。内容虽然不是很丰富多彩,但却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了文体联欢的乐趣,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我镇的松柏、黎洞、湖溪和xx四个村于大年三十至年初二在松柏小学的篮球场上举行了20XX年春节篮球比赛活动,比赛有xx队、黎洞队、湖溪队、xx队和松柏2个队共六支队伍参加,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镇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谢海雁委员就此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村干部按照上级安排和部署,立即行动,精心组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主动地推动作用。
二、活动基本情况
20XX年正月初二当天,松柏村小学篮球场内外站满了围观的村民,携老带幼的,场面热闹非凡。首先是欢迎身穿统一球服的各参赛人员入场,领导发表赛前讲话。接着宣读各项比赛的活动规则,然后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比赛。活动过程中,参赛人员个个面带笑容、精神抖擞,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比赛搞循环赛,最后决出冠军,此次活动中,年轻人成为了赛事主力,精彩瞬间时时出现,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比赛结束后进行了本次文体活动的.颁奖仪式,为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三、活动体会
通过20XX年春节文体活动的开展,我们主动思考,总结了以下深刻的体会:
1、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农村体育文化运动发展的有力保障。我镇今年的活动群众参与主动性较高,人数较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上级领导的主动支持和鼓励,极大地鼓励了村民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民对文化活动的新认识和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