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6 17:4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

高中新生在“过渡期”表现的不适应症尤其明显、强烈、查其原因主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进入高中学习的新生大部分是经过应试考试选拔来的,习惯于依赖父母,自主、自立能力相对不足的他们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逐步适应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适应。

二、适应心理变化

我们知道,如果人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发展能和学习活动协调同步,十分有利于学习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课程的改变,初中和高中学习方法存在差异。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

问题发现

在例行的为期三个月的新生适应训练之后,某高一班的班主任发现在新生中有一个男生小A好像还没能适应高中的新生活。小A是一个很特别的男生,在刚刚入校的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上课、集合从不迟到、早退。但是,开学三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刚开始老师觉得可能是普遍的新生适应不良,但经过三个月后,他还是没什么改变,有时反而更严重了,所以老师觉得去弄清楚问题的情况。

过程

初步调查:

数学老师以聊天的形式分别对小A的父母、室友、周边的同学及小A自身进行访谈。

调查结果:

1、通过小A的父母可以了解到:原先在初中时,他的数学就不是很好。初三以后非常认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做题,后来中考勉强考进了这个重点高中,全家都是蛮高兴的,他还曾说过,在高中要好好学习,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2、通过室友可以了解到:小A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军训期间搞内务卫生时,他总是很认真,在他的感染下,寝室的每一块瓷砖、每一块玻璃都是被擦了又擦,毛巾叠了又叠,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所在的寝室被评为了文明寝室。渐渐的,他们发现小A越来越沉默了,学习也不怎么努力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懒了,问他为什么也不说。

3、通过其他同学(同桌等周边同学)还了解到:在刚开始训练的两天,小A曾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大家受到他的鼓舞,经过一周的努力,班级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但自从上次数学单元考之后,小A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孤僻了,也不怎么参加集体活动了。

重新认识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知道,小A是一个勤劳、努力的学生,所以排除他懒惰、不愿学习、没上进心等原因,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本基础不好,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上课听不懂,缺少学习成就感,产生厌学情绪,对高中生活失去信心。主要是还没度过“过渡期”,教师应帮助他矫正偏离的学习情态。

做明确的计划:

目标:

总目标: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

子目标:1、帮助他确立正确的目标。

2、寻找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措施:

课堂上给予积极关注,主动提供他表现的机会,课下关注他的接受情况。

实施:在课堂上尽量去关注小A的听课动向、听课效果,及时纠正他们不良行为,尽量将情感因素渗透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下课后对于他还不懂的地方及时给予解决,做到当天事当天完成。

观察:每天能尽量完成作业,虽然有些还不会做,但都会尽量去完成。常看到他下课后问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问题。

反思:通过教师用自己的热心、诚心、耐心反复课下、课上引导学生,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寂寞感及失落感,以保证集中精力于学习中,尽快确立新的目标,进入正常轨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高中学习和初中毕竟是不同,单单通过题海战术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措施:通过谈心与沟通,结合别人的学习经验,一起得出一条适合小A的学习方法。

实施: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不大相同,高中学习更注重自学,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这些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先由数学老师出预习提纲,并给予指导列提纲的方法,学生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预习,久而久之,使他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然后老师取消预习提纲,转而批阅学生自我消化的预习提纲,使学生从模仿到自我设计取得良性飞跃,最终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2、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上课“全神贯注”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采用“诱发式提问法”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认知困惑,形成“问题意识”,并使这种困惑和意识转化为学习动机。3、学会如何审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审题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中关键的字、句;理解题中数据的含义;理解题中隐含条件。

观察:一段时间后,小A数学作业的正确率有了一定得提高,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也能自己独立完成了。

反思:俗话说:未来文盲不是没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学会学习方法的人。各学科教师应把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及时吸纳教师提供的学法指导,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自觉接受教师传授的“单向――多向”、“横向――纵向”等立体多角度思维训练,这样学习成绩一定会稳步提高,达到事倍功半效果。进步是缓慢的,为了让他能坚持下去,还要帮他树立自信心。

篇2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 ;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 ,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 :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 ,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 ,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 ,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 ,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 实验 研究性学习 模式 实践

一、关于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

1.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化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的性质等是在实验中探索总结发现的。对实验过程的探索性研究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化学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过程、探索实验问题的学习方法。其特点是:①通过自主操作,有利于培养使用仪器、药品的基本技能;②通过对实验设计的探索性研究,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③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研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有利于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构建

1.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化学实验内容主要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由于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实验过程,从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正确结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倍加关注,因此,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中应当以探究性实验为主选取实验课题。课题内容的选择有两个渠道:一是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研究性实验课题,既能拓展和延伸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二是选取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课题,关注环保、卫生、生活、科技等。

2.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根据化学实验科学的特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为凸现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开放性原则,结合笔者在实验研究性学习指导过程中的实践,构建了如下的实验研究性学习模式:

三、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操作与实践

1.选定课题

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具有研究结果的未知性和研究过程的探究性,它不是对实验的简单重复和验证。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课题,尽量选择背景材料充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获得正确结论的课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课题选择:

(1)扩展延伸化学知识的课题。如①研究化学反应途径;②研究化学反应现象和本质;③研究化学反应最佳条件;④研究化学反应产物和成分;⑤研究化学反应快慢。

(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课题。如:①关注生命价值:纯净水的制取及检验;加碘盐的成分分析。②关注环保:家乡工业污染实验报告;废旧电池实验报告。③关注社会价值:含磷洗衣粉对水质影响的实验报告;测定土壤、水质酸碱性的实验报告等。

2.设计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分析问题背景,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实验方法;第二步:组织开题评审,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修定方案。整个设计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进行协同指导,如提供背景资料,指导实验方法,引导分析方向等。

3.过程研究与结论

实验过程中应当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二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化学规律往往隐藏于知识的较深层次,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挖掘;实验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 差距,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去尝试探索。因此,在实验研究性学习中,应当始终贯彻探索性原则,培养探索求真、严谨唯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是实验研究性学习成果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发现隐藏在实验现象和数据间的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结论。这既能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如学习SO2性质时,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课题:“SO2与Cl2的漂白性比较研究”。经过讨论,研究小组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

④将上述各步实验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又将如何变化?

学生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的过程研究,对SO2和Cl2的漂白作用原理得到了准确的理解,并能牢固地掌握。

4.交流与评价

组织学生把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体验,特别是创新思维的体验,通过小组、班级或年级进行交流,既能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获得成功感,也能使其他同学获得一次难得的思维启迪。每一次成果交流后都要进行反思、探索和延伸,使实验研究性学习向纵深拓展,提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水平。

评价以自评和它评相结合:自评注重研究过程的感悟与体验,学会在自我评价中自我改进,成为通过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他评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构筑激励个性特长,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四、关于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教材实验是实验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教材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许多实验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其知识起点和思维的切入点都切合学生实际,研究时间短,收效快,有些实验在课堂内通过教师引导就能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这无疑会对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师自觉性是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篇5

高中政治课是中学阶段一门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要传授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道德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德育任务。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从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变为主动探究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般都选择一些需要在政治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这正是需要学生去探究的,因而它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开放的,而且在探索活动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提供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就会增强,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题资源的,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地体验和感受生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2.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增强高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往往都需要走出校门,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生活体验等途径来获取信息。这个过程正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极好时机。学生与校外人员接触与在校内老师、同学的接触差异很大,他们会遇到许多在校内不会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如何进行成功的交往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实验。在这种思考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交往意识、交际能力得到了增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基础的。它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探究结果。这为学生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自己决定学习结果的展现形式,而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而不是代替学生的选择、探究,因而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往往是若干个学生共同完成的,在选择与探究的过程中有分工,更有合作。这种合作使他们体会到了团体力量的优势,从而更自觉地增强合作。这比学校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l.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核心环节。我们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景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情景,便会在头脑中产生“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如在高二哲学《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教学中,讲述了的历史功绩,但其晚年也犯有错误,引出了一个课题:《晚年的政治生活研究》。

2.帮助学生选择课题

对于初涉研究性领域的学生来说,能否选择一个恰当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在课题的选择中,教师应积极引导、热心地帮助。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我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要求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要具有新颖性。选择的课题一般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具有研究的价值。②、课题要具有开放性。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更不能只局限于现学教材的范围。可以是与思想政治课有联系,但又超越思想政治学科的课题。③、课题要具有现实性。课题要联系国际、国内形势或联系当地社会生活实际或学生生活实际。④、课题要具有适应性。要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能一味的追求新颖,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开展研究

课题确立之后,还需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有效地开展。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是“为什么”、“怎样”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应包含:①课题提出的原因,研究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③、课题研究的具体安排,包括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④、研究结果的结题形式。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的。而研究性学习则以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两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因此两者不能等同也不能替代。但两者也具有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所形成的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能力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2.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法;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教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071-03

作者简介:刘辉,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法是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是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它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笔者在200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应用了研究性学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应用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是研究性学习法的哲学基础

实践出真知。研究性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主旨,这就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了学生“学”的内因作用,又重视了教师“教”的外因作用。

2.大学生创新思维是研究性学习法应用的思想基础

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与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应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改变以往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法,才能加强参与、体验和自主性学习。

3.国内外可借鉴的研究性学习法应用成果

研究性学习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在国外教育已非常流行这一方法。在国内,它虽还属新鲜事物,但也有不少大学已予以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果。研究性学习法必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实施办法

1.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问题的提出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针对性,要符合教学目标。要针对让学生学什么、发现什么、掌握什么、发展什么来选择。

(2)难易适当,内容应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3)要具有实用性、创新性。通过这些素材,也可使学生更广泛地理解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问题”是应用研究性学习法的核心和灵魂。“问题”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应是开放式的;问题要有综合性,要清晰,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根据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笔者设计拟定了以下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①影响食品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的测定方法有哪些?②利用所学过的分析方法,可应用研究于哪些食品样品成分的测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一进行探讨学习。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1)合理分组。公布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课题。选相同课题的学生按5~8人分为一组。分组时,原则上是学生自由结合,但教师要把关,根据学生性别、学生成绩、素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适当调配。各组要确定一名组长。

(2)讨论问题、设计方案。分组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课题展开讨论,拿出设计方案,列出完成任务的详细条件,明确分工。方案设计负责人负责查询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采用如何采集和储存样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具体分析条件的选择等;实验准备负责人负责实验安排、器材、样品采集及试剂配制;实验操作负责人负责样品处理、测定和原始记录;论文撰写负责人负责数据处理和撰写论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担当某项负责人,各实验环节的工作由负责人牵头,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3.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包括实验准备和进行实验两个阶段。实验准备过程从试剂的配制、容器的选择、仪器调试到蒸馏水的质量,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因此,要求精心准备,不可大意。进行实验包括样品处理、测定过程和数据记录。通过实验,修改假设,形成结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写出工作总结,包括工作内容、完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及体会。然后,小组内各成员进行交流,形成共识。最后,根据研究同一课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大组发言。大组发言只要求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将本组实验的情况进行汇报。汇报一般采用答辩形式进行。如果各组实验结论相同并正确,教师即可作出最后结论;如果各组情况不同,要求学生再进行实验直到结论相同并正确无误。最后,每个学生写出论文。

4.成绩评定

(1)评价方法:采用三种评价方法:①自我评价;②同学互评;③教师评价。

(2)评价原则: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要综合学生个人的探索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及与教师的交流情况。

(3)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见表1)

三、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应用课程。在应用研究性教学法时,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仍应正常进行,系统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为研究性学习法的应用奠定基础,二者要相辅相成。

2.高度重视研究选题

选题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符合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问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选;课题的实施贯穿整个理论教学过程,让学生边学边用,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法应用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综合应用资料,学会规范撰写论文;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实验;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不仅要能对解决问题中的基础知识胸有成竹,还要尽可能熟悉掌握有关文献资料,能及时处理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熟悉问题,准备教法。整个实施过程,都要紧跟学生,密切注视每个学生的工作,切不可因工作忙而放松指导。

四、应用效果和体会

1.学生评价

学生根据自身体会,都非常赞同研究性学习法这种新的教改尝试,认为值得推广。学生在工作总结报告中这样写道:①初步掌握了查阅文献、搜寻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②增强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③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创新中丰富了理论。④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树立了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信念。师生都认为,这次教改是学生难得的一次历练,受益匪浅。

2.教师评价

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总体素质。具体讲,达到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能够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课程所要求的主要仪器的原理及使用的方法。②使学生辨证和客观地认识到每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且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仪器及其恰当的方法。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自学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④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⑤促使教师教学相长,再学习,再提高,进一步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康学军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J].大学化学,2005,20(4).

篇7

1.教师要切实履行好设计者的义务

1.1设计疑问,激趣。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学生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也一定要有应用价值,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例如:研究所在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喜欢做。

1.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知识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找,困难也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1.3设计探究的情景,模拟研究的过程。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的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地发现过程。例如:经常找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同学谈研究方案、研究进程、结论和心得体会。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2.1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好新的教学形式。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旧的班级授课形式,组织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去了解问题,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课题有多大,课堂就有 多大。

2.2教师要组织好各类学术活动。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学者专家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通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对学术活动的神秘感,增强完成研究任务的信心。

2.3教师组织安排好各类活动场所。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因此,行动计划一定要写好,人员组成和活动顺序要安排好,尤其要把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解决掉。

3.教师要自始至终做好全面指导工作

3.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农村的学生可拟订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郊区的同学,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同学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 ,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以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或者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04-0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三唑酮,又称粉锈宁,为一种广谱高效的内吸式杀菌剂,目前是农业生产上使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农药之一。三唑酮的大量使用,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课上有学生提出“三唑酮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否有影响?到底有何影响?生长期使用过三唑酮的作物秸秆对家畜的健康有什么危害?”等问题。笔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于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大量走访农民,查阅资料,进行预备实验,通过论证后,最终确定该研究课题。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化环保意识;了解三唑酮对胡麻种子萌发的影响;理解生物科学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收集资料、实验设计及操作、分析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心身边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正确认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活动的组织及实施

首先组织成立兴趣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全面负责探究活动,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第一阶段:资料积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上网查阅等形式掌握胡麻生产、三唑酮及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情况、植物种子萌发试验规程等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在对资料汇总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预备实验方案,进行预备实验,分析总结后,形成最终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实验探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具体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测定指标并作详细记录。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设计结果统计表,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在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制作展板在学校橱窗展出,并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研究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四、结果分析及结论

由下表可知,不同浓度的三唑酮浸种对胡麻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都有明显的降低,且发芽势的下降程度更大。当浓度为50mg/l时,发芽势只有对照组的25.93%,浓度为100mg/l时,发芽率也降到对照组的50%以下。可知三唑酮能抑制胡麻种子的萌发,特别是对早期萌发作用更为明显,表明三唑酮能延缓种子萌发,推迟田间出苗时间,影响出苗的整齐程度。三唑酮对胚轴的生长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10mg/l—100mg/l浓度范围内,胡麻胚轴长都在对照组的50%以下,对主根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相对较弱。表明三唑酮对胡麻幼苗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幼苗生物量。

表:三唑酮对胡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五、体会及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应立足本土实际,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好能开发本土资源,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家乡资源、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思考。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强调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新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停留在为内容而教的低级层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于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的考查,例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我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之旅等。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在这些综合活动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研究,在质疑问难中研究,在观察比较中研究,在矛盾冲突中研究,在问题解决中研究,在实践活动中研究。

二、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具体实践

下面笔者将以高一教学内容中的《信息的获取》为基础,开展主题为《我的电脑我装配》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

1.问题的提出

《信息的获取》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二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已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越来越多的家庭对计算机的需求日趋增大。对于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信息搜索、处理、交流的能力,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已有一些感性的了解,所以确定《我的电脑我装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该研究性学习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研究目的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5)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3.研究任务

(1)识别基本电脑硬件(主板、CPU、硬盘、内存、显示器、键盘、鼠标、光驱、机箱、打印机……)。

(2)识别基本的软件(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以及其他应用软件)。

(3)了解“为什么要选择”――由于资源的缺乏,使得在个人和社会水平两个方面的选择成为必要。

(4)了解竞争不都是仅仅基于产品的价格,竞争还包含了款式、品质差异、广告、售后服务和信誉等方面的非价格竞争。

(5)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所要配置电脑的主要用途。

(6)运用合理的购买原则来选择商品和服务;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4.研究过程

(1)情境设计

根据市场价格,每个小组配置组装4000元左右的计算机一部。

(2)活动安排

以高一某班学生为对象,本班学生共48人。本活动为时2周,其中集中活动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生分组、第一次网络信息搜索,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交流信息、设计方案、第二次网络信息搜索。

周末课外活动――收集有关数据和证据。

第三课时――交流各组的电脑配置方案,接受同学的质询,展示成果。

第四课时――灵活使用(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探明)。

(3)具体过程

①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八人;分组之后,相互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网上搜集信息,制作调查表,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新的电脑派什么用处?你需要什么型号的配件?如果你不认真考虑,会有什么结果?当你决定买什么的时候,你需要思考什么?

②搜索资料并确定方案。针对研究的任务,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的网站里面有和你问题相关的信息,访问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站点,运用关键词或者短语搜索你需要的信息,收集相关的可靠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回答有关问题。

站点1:太平洋电脑网 .cn

站点2:中关村在线 .cn

站点3:天极网

站点4:泡泡网

③课外研究。调查电脑销售地点,各种品牌价格等。

④成果展示与评价。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的学习成果(配置清单)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并评价学习成果。

三、总结与反思

《我的电脑我装配》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是局限在相对静态的知识层面上,而是让学生围绕在添置必备学习工具的这个真实任务中,探索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如何满足生活的需求。通过实际问题达到掌握信息获取的教学目标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将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倍敏,谢斌.中学信息技术研究性教学模式浅析[J].科技广场,2011,(5).

篇10

1.开放课堂,教师重组。

学校图书馆、化学实验室和常规教室三位一体,同时构成课堂。图书管理员、化学实验员和化学教师共同组成教师组,以化学教师为中心,三地多人展开教学。

2.“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

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材和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和地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同时又是参谋、助手、顾问和咨询者。既有师道尊严的一面,又有平等交流的一面。

3.“实践性”和“书本性”密切联系。

实践的核心必须是课本的重难点,实践的过程必须是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或解释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

4.“过程”与“结果”必须兼得。

强调在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及所形成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在过程中所“悟”的知识或原理,都必须符合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5.“双基性”和“创新性”相互倚重。

学生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创新的天空中。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为了适应今后在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实践探讨。

1.启迪研究动机,激发研究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研究与探索。

2.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不要认为学生的设计方案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因为学生在尝试中失败就全盘否定。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书本,一味地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教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资料或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研究、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尝试失败,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例如:在学习了酸雨的有关知识后,学生提出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模拟实验”的研究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或错误的设计,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学生才能够及时地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

3.重视探究过程,感悟创新苦乐。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过程”的亲历和体会,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苦和成功的欢乐,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如饥似渴地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搜集整理数据信息,获取新知,甚至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度过节假日,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对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练。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性学习理念应融入常态化的高中化学教学中。

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没有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只是在化学教学中简单地模仿。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去分组、确立课题、拟定计划、实施、总结,这样才是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所以将课本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这样看似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好。因为学生并不只是学习化学这一门学科,其它很多学科也需要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为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入常态化的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做到“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同时形成学校、教师的教学管理特色。

2.学生自我展示与教学进度的矛盾。

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有需要完成的教学进度,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相应内容。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融入教学后,教师时常会有因学生产生激烈讨论而使教学进度有所滞后的担心,其实只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能注意把握尺度,并给予适当的干预,这些担心就显得多余。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灵感,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可以相应地减少,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教学时间自然就比较充裕。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面对如此丰富的人类文化知识,要使当代中学生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以传授知识为媒介,来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分析探究问题的方法,提炼升华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学习,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