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17 20:0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哪些名人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姬虞。史称唐叔虞,周武王姬发幼子,周成王之弟,后其子燮父,徙居晋水旁,改称晋侯。
2、廉颇。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战国时赵国将领,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
3、狄仁杰。唐朝名相,太原狄村人。一生刚直不阿,政绩颇丰,是武则天晚年最敬信的大臣,后世称其为狄梁公。
4、王翰。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凉州词》为后人广为传诵。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践 语文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89-02
一、设计理念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练习中第一项的设计,从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到中年级的“处处留心”,再到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无不体现出语文教学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生活语文”的转向。这一改变旨在将传统语文变革为整合、运用、实践相结合,听、说、读、写一体化的新语文。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呢?这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思考的现实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就应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校地处有着“苏北名镇”美誉的海州板浦古镇,这里地灵人杰,名人荟萃:古代出了一位酿醋大师、一位经学大师、一位武状元和一位古典名著作者;近代又出了三位中科院资深院士、三位少将、一百八十多位科教文卫界名人……在这弹丸之地出现如此众多的人才,这种人才群生,人才辈出的现象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如此独有的地域文化,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
我利用《走近板浦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名人的成长历程,感受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培养学生的组织交往、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实践
(一)情境与导入:家乡名人的文化诉说
1.课件展示板浦文化名人李汝珍及其名著《镜花缘》的资料,播放我校发展纪录片中有关苏光烈士事迹的片段。
2.同学们,你还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二)实践与探索: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1.确立课题,策划方案。
(1)你想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认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成长历程呢?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学生依据上面确定的子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分配各人的活动任务。
(可分为:故事组、足迹寻访组、绘报组、小话剧组等。)
2.实践活动,主动探究。
(1)教师引领学生去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和苏光烈士故居。
要求学生认真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和苏光烈士的故居的内部设施;根据需要记录文字资料或图像资料。
(2)采访了解李汝珍与苏光烈士事迹,谈参观后的感想。
(分别采访李汝珍纪念馆的负责人与了解苏光烈士生前事迹的地方人士。)
李汝珍的主要著作是什么?他能写成《镜花缘》的原因有哪些?
苏光烈士是怎么牺牲的?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观了家乡历史名人的遗迹,你有哪些感受?
(3)收集有关赞颂家乡名人的文章或诗篇,在小组内交流,收集或画出家乡名人的人物画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以“家乡名人知多少”为主题的手抄报。
(4)了解家乡名人主要事迹,排演家乡名人事迹小话剧,表达对家乡名人文化的敬仰之情。
3.分组汇报,展示成果。
(1)李汝珍、苏光烈士等之所以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他们一定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迹,请故事组同学为我们讲讲家乡历史名人曾经做过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好吗?
(2)多么动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持他们做出那些令人敬佩的事迹。英雄人物曾经说过什么豪言壮语?请寻访组同学为我们解开家乡名人成功的密码。
(3)家乡名人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你收集了哪些有关赞颂家乡名人的篇章,请绘报组同学为我们带来反映家乡历史名人的手抄报。
(4)成长在我们家乡这片热土上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每一位名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这些事迹连起来就是一首百听不厌的家乡赞歌,你还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家乡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三)评价与延伸:家乡名人文化开启“生活化语文”的窗口
1.学生互评。
各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比如: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或现场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分别通过讲故事、诗朗诵、绘制手抄报、排演名人事迹小话剧,学唱歌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综合展示了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会的组织规划、观察搜集、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师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语文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着。” 我们的家乡板浦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镇。我校将语文教学内容和乡土文化进行整合利用,适时、适度地把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这样的课程我们将不断开发,为同学们打开一扇 “生活化语文”的窗口。
三、利用地域资源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走近板浦名人》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索:长期以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虽然在课堂上学得热热闹闹,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中能力不足。造成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固守教材,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探索式学习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一)以乡土资源为载体,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于一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必须把“知”与“行”有效结合起来。为了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每次综合实践课,我们都引导学生分专题设计,围绕家乡文化的一个侧面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例如《板浦美食》《板浦民俗知多少》《走近板浦名人》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乡土文化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亲近乡土文化,领略乡土文化特有的质朴和芬芳,感受到生活化语文的乐趣。
(二)活力社团活动,在自主选择中合作探究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学生社团的多样性符合了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多样化这一客观事实,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个性心理不同方面发展的需要。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于社团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社团活动健全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笔者作为校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把采访当地文化名人、收集、整理乡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组稿来源,使校刊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而又宽松自由的社团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敞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大门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乡土文化资源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将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板浦乡土文化漫谈》系列,内容包括板浦的地方名人、地方小吃、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板浦方言、旅游资源、丰富物产等,这必将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给近乎单调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篇3
一、设置悬念导入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例如在讲高一“神奇的货币”时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讨论,为何“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通过设置了悬念,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在此基础上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寓言故事导入
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地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脸红耳赤,不敢出声。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主观必须任命客观”。
三、幽默漫画导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用于政治课教学的话,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漫画来导入正题。
例如在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首先出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漫画,漫画的大意是: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正在向他的学生讲授“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命题。谁知他的学生反而诘问贝克莱:你的生身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贝克莱说,该死,这正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愚蠢可笑。所以,当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时,学生即刻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教师趁势推导:贝克莱还用得着上街买牛奶、面包吗?他只需闭上眼睛感知一下,牛奶和面包就会从天而降。此时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悟出唯心主义的荒谬。而教师适时导入:唯心主义是荒谬的,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又有哪些呢?
四、以名言、格言、警句导入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对学生不仅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且具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讲告二人生价值观的的导入中,引用罗丹的“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以及歌德的"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用这些名人名言启发学生,学生在迁移默化中熟悉并了解内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要讲授的内容,树立起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正确观念。
五、歌曲、小品导入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高一“生活与消费”一课中,可由学生自己表演买与卖,讨价还价的过程。虽然场景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来表演的话,由于形式新颖,会吸引同学们的普遍兴趣与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如何?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28—01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从当前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来看,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课程目标提出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设计课外作业。
“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专题搜集型作业就是让学生们放开手脚,主动去探究知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专题搜集型作业:
一、利用课文特点搜集资料
对学生来说,搜集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他们必须经过查阅、筛选、整理等活动,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因特网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并让他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不了解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所以,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查找小壁虎的资料,了解壁虎的生活习性。课文学完后,学生热情未减,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布置查阅资料的作业:查查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的什么东西具有再生功能。第二天,学生们纷纷汇报自己查到的知识: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平衡,人的指甲可以再生,头发可以再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又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前, 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比如,战争中的核污染、生物战、土地沙漠化、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同时还让学生查阅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等,让他们懂得地球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是巨大的灾难。完成作业后,学生就会明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利用主题活动收集资料
篇5
民族风 正能量 动漫之魂
记者:《少年师爷》中小师爷的动漫形象获得了“第二届(2013)中国动漫十大名片形象奖”,表明大家对这部动画片、对这个动漫形象已相当熟知和喜爱,那么您认为好的动漫形象都具备哪些要素?
丁立清:一个动漫形象,首先是视觉上的感官,它必定是可爱的,不能让孩子们一看见就害怕;然后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要好。一个动漫人物,其最终的目的不在于取悦孩子,而在于对孩子的启智,和正确的引导,因此这个形象必定是正面的、健康的、睿智的。简单来说,就是模样好、有榜样性、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深刻留在观众的心里。
记者:《少年师爷》是绍兴首部电视动画片,可以说开创了当地动漫行业的先河,在最初成立动画公司时是怎么考虑的?
丁立清:成立动画公司,主要有3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是产业角度。在当时,传统的服装产业已经走下坡路,不得不去思考转型的问题。但是,往什么方向转型呢?这时,我看到,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再以传统的产业发展支撑起世界经济,而是文化产业。而最近几年,国家始终在鼓励动漫产业,鼓励做民族的动画,做中国特色的动画,这更加坚定了我往动漫产业发展的决心。
第二个是家乡情结。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一部动画,更没有能代表绍兴文化的动画。“从来没有”有时候就是机遇,一旦发展起来,潜力很大。
第三就是我儿子了。我儿子小时候总爱看打打杀杀的日本动画,我想让他看到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健康的,传播正思想、正能量的动画。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记者:小师爷施野的形象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这样的形象是如何诞生的?创作中又遇到过哪些困难?
丁立清:动漫是个筐,但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发展动漫业,选取什么类型的故事题材是所有动漫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创作初期牢牢记住一句话,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绍兴作为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许许多多经典的历史故事与时代名人,从大禹治水、到鲁迅笔下的阿Q,从兰亭雅集到徐文长的故事,最后,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点,我们决定撷取“绍兴师爷”的重要元素,并将它儿童化,创造性地提炼出一个少年师爷的人物形象来。
既然是绍兴首家动漫公司,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经验和人才。因为没有经验,当时已投入100多万元的《少年师爷》第一集动画片出来后被各路专家推倒重来,一年多的辛苦和投入的100多万全部归零;那时我到处考察动漫基地和动漫企业,一点点地研究,也亲自到全国各地找人才,经过目前近十年的探索,慢慢摸索出了动漫之路。
除此,《少年师爷》的题材非常正,曾得不到一些电视台的青睐。但目前随着对一些无厘头搞笑动画的批评声越来越多,像《少年师爷》这类有益儿童健康的动画片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家长的重视,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好。
迈国门 重合作 文化为根
记者:《少年师爷》如今已走向海外不少国家,对于国产动画片来说是相当成功的,目前为止该片的海外传播情况是怎样的?对于海外推广有哪些成熟的经验?
丁立清:海外发行上,《少年师爷》四部已与国际卫视ICN签约授权播映,两部已在美国播出。还有在中国台湾、丹麦、乌拉圭、俄国、中东等地区发行。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国外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而了解一个国家,首先是从语言和文化开始的。经验只有一条,动画要有中国特色。制作精良的动画太多了,取胜的就是内容――这也是立足于江南水乡文化、充满民族特色的《少年师爷》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要让作品既保留传统精华又与国际接轨,就要将现代思想植入到传统之中,去升华传统。另外,在儿童文学领域,动画是对孩子们的启智与教育,很多传统故事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因此,传统与现代是殊途同归,完全可以在保留传统精华之上接轨国际。
记者:动漫形象的成功还要看其是否能够带动周边及衍生品的开发,《少年师爷》及小师爷形象的开况如何?
丁立清:《少年师爷》大量引入了商业植入,片中可以看到古越龙山、震元堂、五明坊等场景及相关产品,片尾也有大禹开元、大观园、绍兴银行等协助制作,既实现了自身营销目的,也很好地宣传和推广了绍兴本土企业和老字号。
“小师爷”目前选择了形象授权,与企业进行合作,委托他们生产和制作。一方面能降低风险,同时也能保证衍生产品的产出;另一方面借用合作企业的实力,实现双赢,扩大品牌影响力。公司十分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公众形象,在衍生品开发中,坚持做健康的、儿童所需的、对儿童有益的、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如目前合作中的鼎艺皮塑的书包、笔袋,昔比雨具的雨伞,五明坊的扇子等。目前,植入和授权的收益已近千万。
原创心 品牌梦 再攀高峰
记者:据了解,《少年师爷》电影版正在制作中,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丁立清:《少年师爷》大电影的剧本已经敲定,目前制作即将完成一半了,预计明年能在大屏幕上与大家见面。
《少年师爷》大电影延续电视动画片一贯的中国风和民族风,并将中国人最重视的家庭亲情和成长话题通过主人公小师爷的故事来层层展示,最终将中华民族“以智取胜、以和为贵”的精神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真正兼顾了娱乐性和思想性,是一部“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正能量作品。
正是凭借着这股独特的原创魅力,特立宙精心打造的《少年师爷》大电影从筹备初期就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目前,《少年师爷》大电影项目已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国家电影局副局长、现任中影集团董事长喇培康亲切视察特立宙的同时,给予该电影项目高度评价和密切关注,并提出了明确的合作意向。
记者:《少年师爷》接下来会有哪些规划?特立宙除了此系列外还有哪些让大家期待的动漫?
丁立清:《少年师爷》第一、二部已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第三、四部也即将上映,第五、六部也都拿到了播映许可证,送审央视。《少年师爷》四部均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国产优秀动画片一等奖。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66-0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长达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中国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接近古诗文
1、诵读积累
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主要背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经》和《重庆市国学经典诵读》,以及唐诗宋词中的经典篇目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朝读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时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能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激情。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魂归汨罗江的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二、亲近古诗文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2)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匆匆》时,用汉乐府《长歌行》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导入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流逝的时间我们不能碌碌无为,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茅塞顿开。
2、创设知识课堂教学情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量的引用古诗词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小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孟郊的《游子吟》,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亲人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三、走进传统民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实施了“孝”的活动,布置了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了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做”(做一回家长,做一次家务,做一件好事)活动,从日记和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家长的好评。“良言一句三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礼仪之邦――中国,我们有礼,更应该守礼。因此,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礼”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学做有礼貌的人。待人有礼,处事有礼,接物有礼。让中国民族的传统礼仪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
篇7
官方说辞里,拆迁后的北影厂将演变成一个城市综合性建筑,名为“某某梦工厂”,里面有五星级电影主题酒店、5A级电影大厦、高端假日广场购物中心,还有顶级豪宅。此外,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主楼、东楼和西楼三栋建筑,因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也还将在一片高楼之中觅得一席之地。
“甭管拆不拆完,这里早就只剩下空壳儿了!”北影厂老职工这样说。许多人并不关心北影厂的成败得失,目前的工地围栏上写满各种名人名言,从沾边的贝聿铭,到不沾边的唐诗宋词,包含了上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在其对面,即为曾经风光了几十年的明清风情街。那里大门紧锁,墙壁上被涂上了经典的圆圈加“拆”字。笔者从紧锁的大门下面爬了进去,里面两只小狗不停地汪汪叫,为那一片凄凉残败的景色留下了些许生动。
透过明清街一个只剩骨架的破窗望去,墙壁上挂着的《霸王别姬》剧照早已褪色。1980年代为了拍《红楼梦》,北影厂专门修建了“荣宁府”,没想到新一版红楼却是为荣宁府送了终。这几年来,明清街和荣宁府都是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只有当拆迁命令下了后,人们才不用花上几十块钱,就可以参观这两者的最后面貌。
巧合的是,在明清风情街拍摄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便是一部由斯琴高娃、牛莉、刘金山主演的《房战》,2011年才拍摄完。它讲述房地产行业的故事,涉及房屋拆迁、限购、房产中介等。而留在这里的最后一部电影,是8月初拍摄的《辉煌》,讲述一个看门老人面对北影厂即将拆除而留恋不舍的故事。这部微电影抢在明清街清场?前?最后两天赶拍而成,黄色推土机在剧中扮演了道?具。
或许,北影厂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那个写着“为人民服务”的主楼,1952年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见证了中苏关系的巅峰时期,现在交由一民营影视机构办公;在外国人甫一现身都会被路人围观的1980年代,北影厂里到处贴着统一标识的《末代皇帝》英文指路牌,这见证了中外合拍片拉开序幕。这一切又被房地产商抒写的中外名人名言所取代。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曾说,北影厂作为一个企业已不存在了,但是作为一种制片资源或者说一种精神还是存在,中影集团不会丢掉这块金字招牌。
篇8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泥巴》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想脉络;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感受童年的愉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童真、童趣,感受童年的美好,体会童年的快乐;2.热爱生活,珍惜童年时光,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2.理清文章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眷恋之情;3.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同学们,童年是一首歌。童年的故事是那么美好,童年的伙伴是那么天真,大家一起“踩泥巴”、“捏泥巴”、“吹泥巴”、“烤泥巴”,玩得尽兴,乐得撒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泥巴》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开火车”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4.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思考之后讨论交流。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画出描写泥人、泥物的句子,并想一想孩子们用红泥烤的野餐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作答,教师适时点拨。
3.归纳总结:①词语的妙用,体现了孩子们玩的高兴;②生动细致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
4.引导学生讨论:“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两句的作用和内涵。(明确: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篇9
世界十大著名文化历史名人
1.孔子
孔子这个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山东省曲阜市人,也是开创私人讲学、收三千弟子,其中贤人72,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并在晚年修订了六经的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更被后世统治者均成为孔圣人、至圣。
2.柏拉图
柏拉图这位苏格拉底的学生,与其老师和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并且是先后创造并发展了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概念,并且被后世认为柏拉图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这个出生于公元前384年的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几乎对每个学科,如形而上学、伦理学、心理学、神学等学科均有所贡献的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4.哥白尼
哥白尼这位出生于1473年的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神父和教会法博士,在他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
5.威廉·莎士比亚
提到莎士比亚大家会不会率先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这位出生于1564年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和诗人,是先后创作出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的的剧作家和诗人,并于1591年亨利六世的中、下篇进行了首演。
6.弗朗索瓦·拉伯雷
这位出生于1494年法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结出的教育思想家,是以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为主要著作,虽然受到民众欢迎,但在1532年和1545年先后两次被列为禁书,1553年在巴黎去世。
7.艾萨克·牛顿
说到万有引力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曾经被苹果砸到的牛顿,而这个1643年出生在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还著有《光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著作,并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发展颜色理论、表述冷却定律,研究了音速,并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
8.弗兰西斯·培根
这位出生于1561年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创始人,是先后完成《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学术的伟大复兴》等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的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9.伏尔泰
伏尔泰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的笔名,也是以《哲学通信》《老实人》《路易十四时代》为代表作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太逗,并且是有着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主张开明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的18世纪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10.伊曼努尔·康德
篇10
在广告中,实证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事物的真实表现传达产品信息或卖点,以此来引起受众注意和兴趣,进而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一种方法。换言之,实证法是广告及其他促销活动中比较直观并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一种方法。实证法主要有三种:文字写实、产品展示、现场表演。其中,后两种是现代广告中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广告便多用此法。“杨志卖刀”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段子,不管真实与否,这个桥段在今天看来依然属于实证广告的典型案例。“杨志来到京城混江湖,没想很快就把盘缠用光了,为了糊口,只好卖随身携带的祖传宝刀。起初,杨志只是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再加上杨志本是军官出身,不善吆喝,结果“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这充分说明产品再好也需要宣传,如果他能像卖膏药的打虎将李忠一样,先舞刀弄枪耍耍身手,只怕不用半个时辰,早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直到京城有名的地痞牛二路过,扯过宝刀问他卖多少钱,杨志才算有了一个产品推销的机会。接下来杨志的产品展示和现场表演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他先通过回复牛二的询价不露痕迹地带出了宝刀的品牌故事“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说明这把宝刀是有历史的,并明确给刀定了位“宝刀”,然后给出了符合产品定位的价格“三千贯”。接着,当牛二对宝刀的价格提出“我到桥下的白铁店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的质疑时,杨志先是回应“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然后隆重推出产品的USP:“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不沾血”。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它是广告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美国营销大师罗塞•瑞夫斯(RosserReeves)在20世纪50年代首创。瑞夫斯认为USP必须具备三个要点:一是利益承诺,即强调你的产品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以及这些功效能给消费者提供哪些实际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顾客买了你的产品能得到什么好处;二是独特,这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或没有提出的,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要具备跟同类竞争对手有别的地方;三是强而有力,要做到集中。比如,“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农夫山泉有点甜”,以及M&M巧克力的“只溶于口,不溶于手”等均是利用USP原理做出的差异化战略,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杨志把宝刀的每一个卖点都一一演示给牛二看,亲证了宝刀的卖点不虚。最后牛二被杀,而宝刀滴血不沾,杨志通过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刀确实是一把好刀,之所以要卖三千贯,就是因为此刀拥有这三个与众不同的卖点,可谓把“USP”的三个要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伯乐相马”与名人广告
名人广告是现代广告中常见的一种方式。请名人代言广告有诸多好处,一来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必在某个领域有过人之处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请名人做广告容易获得受众信任;二来名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粉丝,而粉丝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或支持偶像的行为,如果名人代言了某个产品,那么粉丝也有可能因为偶像的推荐而使用该产品,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销售。其实名人代言广告古已有之,如“伯乐相马”。据《战国策•燕二》记载:“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同一匹马,在市场上呆了三天无人问津,但请来伯乐到市场上看了两眼后,这匹马不仅当天就卖出去了,而且价格涨了十倍,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这充分说明了千里马还需伯乐识的道理,这就是名人代言广告的力量。
三、“武松打虎”与广告语
广告语又称广告口号、广告标语,是广告中具有特殊功能且举足轻重的一句话。好的广告语能够树立产品和品牌的鲜明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依靠一句好的广告语一举成名的品牌数不胜数,比如,“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让人认识并记住了好迪洗发水,“农夫山泉有点甜”让人记住了农夫山泉,“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让人记住了戴比尔斯(DeBeers)。一般来说,好的广告语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符合KISS原则,KISS就是“KeepItSweetandSimple”,简洁甜美;二是与众不同;三是通俗易懂。在《水浒传》中,就有一句绝妙的广告语,即“武松打虎”一节中的“三碗不过岗”。武松到景阳岗本意并不是为了打虎,而是寻找他的兄长武大郎,然而当他来到景阳岗下,看到了一个店家的广告“三碗不过岗”,正是在这句话的刺激下,武松连喝了十八碗酒,然后上山打了老虎,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佳话。且不论这段历史真实与否,单论“三碗不过岗”这句话,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一句不可多得的精彩的广告语。其精彩之处有三:一是目标受众定位准确,景阳岗地处荒郊野岭,经过的鲜有文人雅士,贩夫走卒居多,这句话没有故作风雅,而是通俗易懂,非常贴合目标受众的接受水平;二是易于激发受众的逆反心理,武松正是受了“不”字的刺激,你说喝了三碗酒就过不了景阳岗,我偏喝给你看,结果他连喝了十八碗酒,说明这种反向诉求很好地促进了销售;三是够短,好的广告语无需赘言,五个字足矣。
四、酒旗与路牌广告
路牌广告最早的形式恐怕就是酒旗了。古代文学中对酒旗多有描述,比如,白居易《曲江》中的名句“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刘禹锡《堤上行三首》“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墙堤上楼”,张籍《江南行》“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韦应物《酒肆行》“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等,不胜枚举。显然,酒旗给古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因此,深得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可见,酒旗在当时已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广告形式,甚至可以堪称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到了宋代以后,不仅酒旗广告上的装饰手法已很丰富,而且还有很多画家也以酒旗入画,如《清明上河图》,桥头就有一间酒楼,上悬五条幅旗,上书“新酒”。再后来,酒旗甚至已不再仅仅是酒楼本身的一种标志广告,还变成了一种广告媒体。有的酒旗直接被用作酒的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酒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是当时宫廷御酿;有的酒旗则标明经营方式,如《歧路灯》里的开封“西蓬壶馆”木牌坊上就书写着“包办酒席”;更多的酒旗则极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中“杏花村内酒旗飞”的酒旗上就书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等字样。今天,酒旗已演变成琳琅满目的路牌广告、旗帜广告、灯箱广告、围墙广告等,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丰富。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