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写员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3-21 00:2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抄写员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课堂四步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块里程碑,涉及到教育事业的任何一块阵地,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将这一时代命题领悟并落到实处,我们认真学习并作了一些尝试。
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而言,它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美好品质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语文实践活动。它的编排,充分展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如何将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融为一体,是一项巧妙而细致的工作。
一、识
这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采取以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达到能读通,读顺课文,了解相关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文章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学生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收集资料,从故事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着手;可用反复、自主读课文的方式去识记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还可用查阅工具书的方式去识记字词。在学习《矛与盾》一文时,学生还可借助注释识记故事内容及重点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渗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灵活发展,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及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在自主识记的基础上,可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既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习兴趣,又可拓展学生的思考领域,在识记《矛与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再现出来,同桌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倾听,互相感悟,取长补短,达到人人参与。
二、谈
“谈”是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个理性认识的环节,它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通过讨论,交流逐渐提高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把在识记过程中没有弄懂的或感兴趣的地方谈出来,让大家共同感悟,并对同一个问题找出不同的见解,使他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获取知识。对不懂的问题,大家齐心协力攻克难关,找出合理答案。在就《矛与盾》的谈话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生意会好吗?”“不好!”“为什么呢?”这就让课堂自然地步入文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各抒已见,得到这个人说话太夸张,不可信的初步认识。这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相机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行去归纳他的可笑之处,最后得出“自相矛盾,言过其实,不能自圆其说”的结论。然后,再进一步讨论,让学生联系实际,看看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再从他们身上去获取做人的道理。
学生通过读课文,打破了传统的以讲为主,真鸭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体会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演
“演”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力体现,学生经过了“识”,“谈”过程,在理性上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如何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理解,如何调动学生积极高昂的学习激情,“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课堂板块,它让学生把课本知识搬上台,用自己的形象再现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是一个直观而又细腻的过程。在表演《小抄写员》的最后几个自然段是地,学生通过短暂准备,献计献策,在表演中竟做到了:父亲泪;小叙利奥由吃惊到深情安慰,再到委屈,疲惫投入父亲怀抱以及父亲和母亲既内疚又喜悦的谈话等,都生动形象,让表演者和观看者都进一步了解了父亲伟大的爱和叙利奥的懂事和孝顺。这就是“演”这一环节在课堂上的特殊效果,可以说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一种震撼,体会到亲人之间伟大的爱。
四、行
篇2
关键词:课前预习;情境创设;师生关系;激励评价;自主探究
一、抓好课前预习,调动学习主动性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预习前学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上课就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每次教学新课前,我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并教给他们预习课文的方法: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读通课文;初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使你感动的语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小抄写员》一课时,有位学生告诉我,他预习时,开始不明白叙利奥被父亲误解,几次遭到责备,为什么“一声不响地忍受着,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喜欢”?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后来他再次读课文,再次读描写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时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最后联系上下文懂得了叙利奥这样做是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完全是出自儿子对父亲的爱。当他在
课堂上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教师释题后向学生感叹:“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铁牛捞上来,真了不起啊!”这时,学生便开始想象:他是谁?他用什么方法捞铁牛呢?接着学生开始发言:“一定是一个大力士把铁牛捞上来的。”“他一定很聪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书,说:“同学们都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书上是不是这样讲得呢?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知道了。”这样,学生通过“水的浮力”与“大力士”“人的巧力”对比认识深化过程,从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揭题时,教师问:“鱼总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设置疑问、悬念,既创设了问题情境,又为学生的思维导航,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自主”,不是完全意义的自主,这种自主学习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年级越低依赖的程度越高。由于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所致,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学习,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在学习过程中与目标相关的关键处,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对一些学习中的全新概念、操作要求等,教师应当作必要的交代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与他们已有知识间的跨度需要教师作适当调节,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练习、学习方法与学习规范的形成等都有赖于教师的帮助。因此,在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大力改进与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四、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