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即财富范文

时间:2023-03-16 16: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历即财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历即财富

篇1

电力发展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年地区电网设备运行总体良好,但安全生产情况不容乐观。副经理认清了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生产技术工作,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安全生产工作,务必处理好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率、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密切关注核心成员和重要环节,全力构筑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深入地研究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和职责,突破体制,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改进管理链条和层次,使之更科学、更规范,从而全面实现公司的安全发展、可靠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自从当了副经理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在他的带领下,供电局按照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来确定电力的宏观规则,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电力、电量的消费预测。要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等。2从资源环境条件约束,进行电力供应的预测。要分析一次能源的生产与运输、建设资金的规模国力是否允许等重大制约因素。3电力企业要市场化自主经营,具备投资功能,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平凡岗位书写岁月壮歌

(介绍副经理生平经历)由于工作出色,年月,被提拨为公司副经理。

在地方工作的时间里,一直干着常人眼里极为平凡的工作。但他从来不因为工作的平凡而消极怠工,碌碌无为,而始终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创造出了一份又一份为人称道的佳绩。

在分管公司后勤基建工作中,总是敢抓敢管,经常深入现场调研、勘察,认真细致地把握每个细节。不仅如此,还加大后勤环境管理力度,从细节着手,严格要求,关心产权内的每一寸土地和角落,时常督促物业做好环境卫生整治,从而使公司各个工作场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高度赞誉。

同事们都把他比作老黄牛,终日只知埋头苦干,从不知放松,平时一件白衬衫,一件旧外套,夹个公文包,行色匆匆的赶往目的地,从背影就可以判断来人是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有些年轻人啊,就是喜欢在虚无缥缈的天空中遐想,结果常常一事无成。不知道踏踏实实干事才能对得起自己啊。”副经理常常劝身边的年轻人,真抓实干才能获得未来。

公私分明,尽显铁汉柔情

当一个人以一种特殊的感情爱上他所从事的职业之后,他就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去创造,在他的事业中寻求自我的价值。副经理就是这样的人,他把理想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自己如歌的岁月无私地献给他所钟爱的供电事业,以激昂饱满的热情、敬业奉献的精神、清正廉洁的品格,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劳动者之歌。

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重严爱结合,既有六亲不认的一面,又有柔肠寸心的一面,在严格执行工作制度的同时,又以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激励着每个职工。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分管的工作总是能够顺利推进。

作为基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不管再小的工程,再不起眼的任务,都认真地按iso9000质量体系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年月日下午,带着基建督查员去检查混凝土浇柱时,发现有个别柱子的垂直度超过了允许偏差值3毫米,立即要求返工。工程承包人说:“这么多根柱子,就有几个差了3毫米,返工费时费力,还耽误工期,这次通融一下就算了,下一次我们一定注意。”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他更知道质量问题不容半点含糊。他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要争创优质工程,哪怕1毫米也不能马虎。如果因工程质量让大家拿不到工资,你们那时再骂我,我更觉得对不起你们。”说罢,便指挥着工人们硬是砸掉柱子重新浇筑。在一次的公司的安全管理分析会上,一供电所所长因为头天晚上抢修,休息得不够,趴在桌上打起了瞌睡。发现后,迅速叫醒这个所长并点名批评:“这是会场,不是你休息的地方,我不管你有什么原因,先扣除你考核1分并交100元的罚款到财务。会后到我办公室说明情况。”在后勤管理中,注重身边员工的自身建设,关注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特别是对物业的外勤人员,采取军事化管理,每天上班前进行队列训练半小时。每一次上级领导来访、兄弟单位观摩和检查期间,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和迎接来宾方式方法好评如潮,全新的窗口形象给一流企业带来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虽然在工作中严得似乎那么不近人情,但他对员工的关爱也总是让人心里暖乎乎的。去年8月的一天,正值高温天气,又是保供电的特殊时期,在路口的抢修现场,一名中暑的施工人员正准备上杆,一旁巡视检查的得知后,立即喊住这名员工:“等一下,你不能上杆,换人上,带病工作可不行。”说罢,便上前询问情况,吩咐边上的工作人员赶快递水,带去看病。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中的无微不至。

一身正气,勤于学习,他是公司的表率

本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做人原则,恪守着“公生明,廉生威”的人生信条。在办事时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一心为公,廉洁自律,以服众人。他常常问身边的后辈:“当干部为什么?”,当他们一脸疑惑的时候,他说:“当干部最简单的就是在党和国家安排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多劳多得的事要干,多劳少得的事也要干,甚至是劳而不得的事,只要是工作需要更要带头干。在工作中就应该为企业着想,为大家着想,不能讲享受,更不能讲攀比,如果攀比就要攀比人之所长,人之所优,强化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管理技能。”这么多年来,在享受方面,他总是低调处理,在用权方面,他更是如此,一切以能发挥领导的整体效能作用为前提,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头上,凡事三思而后行,带头做出表率。

篇2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发展前景

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当前,锂电池的作为汽车动力的重要来源,具有保护环境的典型功效,运用范围比较广。而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是当前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又使电池发挥最大的效能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范围内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虽然仍然是以石墨等为主,但是其他负极材料类似锡基、硅基、金属氧化和钛酸锂材料等也被积极的研发和测试中。

在日常的生活中,以锂离子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工作原理是,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脱出的锂离子迅速嵌入负极,当嵌入的锂离子越多的时候,充电的容量也就越高,放电量越大。虽然金属锂作为比较早期的负极材料,但其运用全度并不高,通过1982年伊利诺伊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发现 锂离子具有能够嵌入石墨的特性,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才逐渐将负极材料发展为石墨等。当前,商品化的锂离子负极材料多为单一的炭材料,但是炭材料作为锂离子的负极材料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碳负极电位在与金属锂的电位接近的时候,容易出现析出锂枝晶,从而引发短路,形成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

而新型负极材料主要是钛酸锂,相较于碳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但是由于锂离子的反复嵌脱,容易导致合金类负极在充电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循环性能不好。当前,地电位过度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特别是钛酸锂成为研究人员的宠儿。

钛酸锂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当前发展的新方向,钛酸锂具有尖晶石的结构,在1999年前后开始,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开始被大量研究。采用钛酸锂为负极材料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性能,充电过程体积变化较小,但是充放电率较高。以钛酸锂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比以往的石墨锂离子电池的电压低1.3V,而如果在正负极容量比例配合适度的情况下,电池的电压变化将更加明显。另外钛酸锂作为一种零应变材料,循环寿命比较长,且稳定性能好,嵌锂电位高,实际的比容量达到165mAh/g,锂离子的扩散系数达到2×10-8cm2/s,比碳负极高了一个数量级,且不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产生锂晶枝,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商业发展前景,有效提高了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将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能够与锰酸锂和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共同形成锂电池,其组成大致是:有磷酸铁锂、三元材料或者锰酸锂等组成正极,由钛酸锂材料形成负极,并以碳作为负极的锂电池隔膜,以碳作为负极的锂电池电解液,锂电池壳也是将碳作为负极。但是任何材料都有优点和缺陷,科研人员认为,锰酸锂体系的优势比较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寿命比较长,并且能够快速的完成充电。锰酸锂和钛酸锂体系将可能成为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主要搭配。

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分析

2010年5月26日,我国国家工信部了《2010年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明确规定了电池的循环寿命要大于2000次,系统循环要大于1200次。就当前来说,大于2000次的主要是磷酸钛锂锂离子电池,而以锰酸锂为正极,碳为负极的锰酸锂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只有1000次左右。但是日美等发达国家采用钴酸锂和锰酸锂为正极,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电池循环寿命可以达到5000次,并且能够反复充放电3000次,容量只下降了10%左右。当前,我国对于钛酸锂锂电池的研究也正在进行。

对钛酸锂锂电池的研究中,电池的循环性和安全性相对来说比较受重视,锂电位在0.1V左右的锂在负极析出的时候容易造成安全问题,逐渐已经将其电位拔高到1.5V。当前除了电动汽车运用之外,电力助动车也开始逐渐使用快速的充电技术,本田公司在2010年发售的电动踏板车就是使用了钛酸锂电池,速度达到将近30km/h,续航的距离为30km,且具有较好的加速性能。最主要的是能够在20Min内实现充电80%的效能。

在我国第五十一届电池研究讨论会上,丰田汽车等认为钛酸锂的比容量为175mAh/g,能够与硅类材料进行混合,因而可能有效实现容量和安全性的双重兼顾。钛酸锂的单独使用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与含乙炔黑等助导电剂的材料形成复合电极之后将可能出现充电时倍率大大降低的可能,对此,村田制作所以《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改善钛酸的充放电倍率性能》介绍了钛酸锂添加元素时,有效改善性能的方法。

根据村田制造所的发现,合成钛酸锂在添加Zr和Sr的时候能够改善充电的倍率性能,Zr通过缩小钛酸锂的粒径,从而加大反应面积,而Sr则主要是通过生成锂使其能够脱离,有效提高性能。另外,丰田通过《探讨通过导入缺陷及杂质提高 Li4T i5O12 的电子传导性》说明,将钛酸锂的晶体结构中的氧置换成氮就能较好的提高导电性,通过N2/NH3环境下导入氧缺陷并进行氮置换,电导率从不足10-7S/cm增到2×10-2cm2/s。

美国电池制造商ALTI研发出来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为锂电池带来新的局面,将电池的接受工作环境范围大大扩大,使其能够适用于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充电快速,是电动车加电站的构想逐渐变为现实,电池可以充电5000次以上,即便每天充电一次,也能够使用超过13年。这种电池主要是采用纳米科技作为负极,使其能够快速的进行充电和放电,有效的突破了锂电池的技术瓶颈,但是价格也比一般的电池贵了三倍以上。ALTI公司认为钛酸锂电池可以快速使用且寿命比较长,并且这款电池在英国的一家超级电动车场进行了测试。

目前主要的锂电池多以氢镍电池及锂电池为主,虽然运用比较便利,但是充放的次数比较低,而且电池的记忆特性不稳定。ALTI公司宣称,钛酸锂电池能够在-40―55摄氏度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那么锂电池的适应性将会大大的提升,并可以借助锋利实现电力储存,ALTI公司产品的技术参数主要参照下图:

在我国,钛酸锂电池也开始逐渐生产和运用,珠海银通新能源公司在2009年开始生产钛酸锂电池,2010年6000多万美元收购ALTI公司,将钛酸锂材料运用到中国的生产电芯中,并逐渐建设全球最大的钛酸锂材料生产基地。珠海银通新能源公司的产业园预计总投资达到50亿人民币,在2010年8月开始正式投产,年产能一亿安电池。同时,银通在珠海金湾三灶间建设了系in能源产业园,主要由锂电池生产基地、新能源客车总装、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新能源研究院、电动无人直升机、动力总成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设计的产能为十亿安时动力,50000辆新能源大巴、50000辆电动出租车等,其年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银通新能源研究院主要是由中国工程院原始陈清泉为首席科学家,在次机构中钛酸锂电池项目是主要研究部分。

另外,我国天骄科技和安徽威力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对钛酸锂锂电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认为钛酸锂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往后的两到三年内,将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广泛运用的负极材料。钛酸锂的发展前景比较好,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很多产业基地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钛酸锂锂电池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需求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春娜.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市场前景[J].《电源技术》,2011年05期,2011.

篇3

记账节流

“理财不一定要很多钱,理财是一种态度,只要你有想法,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理财。”林女士是南宁市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职员,这是她对理财这个概念的理解。

林女士和爱人都属于工薪阶层,拿着一份吃不饱饿不死的工资。三年前结婚时,为了今后生小孩和养老着想,林女士一直思索着如何让钱多起来。想理财,必须要有原始资本,可那点积蓄只够平时花销和留作备用,哪里还有剩余的钱去理财呢?

“为了有财可理,我只能从控制开销开始。”每次发工资,她都把水电、伙食、房供、通信等必要费用扣除,剩余资金才允许消费。她从工作开始就一直保留着记账的习惯,每一笔消费支出她都一清二楚地记录下来,到了月底再做个总结。哪个阶段支出多了,她会在下一阶段稍加控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长期坚持下来,节流效果甚为明显。

定投基金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林女士开起了网店卖书。这份轻松的兼职工作让她赚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桶金,只需要投入一点本金,这个网店平均每个月能给她带来两千多元的盈利。可惜的是,由于货源出了问题,林女士的网店只支撑了一年多。

网店关闭后,有了一笔资金的林女士开启投资计划。她尝试着买股票,可是在2010年,买股票的人多数是吃套,林女士也不例外,仅金牛能源这只股票就套住了她不少资金。经过深思熟虑,林女士决定做个基民。

“基金能避免自己选股的风险,涨跌比较平缓,长期投资下来跑赢大盘的机会还是挺大的。”林女士说,为避免像股票一样买了就套,她采用定投的形式,选择一只去年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每月投资500元。林女士从去年12月开始的定投,经过期间的涨涨跌跌,至今还没有开始赚钱,不过,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获得超额的收益。

一直以来,林女士预留出来以备不时之需的备用金都以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里。在这个通胀的年代,存银行也不保本,资金量够不着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怎样才能使资金绝对安全,又稳步增值,并且还能随时调用不影响收益呢?

经过了解,林女士选择了货币基金。“几次加息后,货币基金的收益比银行定期都要高得多,而且货币基金进出灵活,无手续费,需要用钱时,只要提前一两天时间赎回就可以回笼资金。在网上银行操作,可方便了。”林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虽然她没有做太多的投资,但用这种形式理财,既安稳又能跑赢CPI,她已经很满意了。

今年,林女士计划要一个宝宝,她目前的理财目标是赚更多奶粉钱,而攒够本钱开一家实体店是她今后的努力方向。尽管理想与现实差距还很远,但林女士相信只要坚持走开源节流的路线,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理财师点评:打好手中的牌

点评人:交通银行广西分行理财师卢俊宇

理财其实就是对自己未来生活做一个计划。人生犹如打牌,你能拿到什么牌不是你能决定的,但无论你拿到什么牌,看你怎么打才是重要的。真正的理财高手是把手中不好的牌打好!

理财首先要有财可理,林女士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她在开始时想到的不是没必要理财,而是马上行动,主动地去挖掘属于她的第一桶金。这是很积极的理财态度。林女士通过努力,实现了她理财的第一步:“有财可理”。

林女士的目标很明确,并且非常了解自己的现状,所以她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开源节流,细化成本支出等等。之后等待机会选好投资的载体,也获得了小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

从林女士的理财经历来看,她比较会选择什么时期该做什么样的投资,在适合的时宜选择了基金定投,还有在股市不稳定的时候选择了货币基金等等。在计划执行方面也是能严格规划坚决执行,坚持记账是个好方法。

但林女士有更多的选择和组合可以考虑,比如保险等等。建议她经常和她的理财师保持联系,给她提供更适合的组合方案。

温馨提示:理财要先有目标;然后选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再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末了别忘了及时根据情况变化修正计划。

篇4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途径

扶贫开发属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帮助农村脱贫,缩小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达到脱贫目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和管理至关重要,其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扶贫资金利用价值的发挥出。但就现阶段而言,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降低了扶贫资金的利用率,阻碍扶贫政策的落实。对此,本文探究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及管理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理念的偏差。现阶段,在进行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中,管理人员缺少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由于贫困地区农民获取收入能力较低,并始终采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制约有效农村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在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整体管理方向发生偏差,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脱贫效果。(2)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在中央财政拨付给地方扶贫资金时,由于绩效考评体系的不完善,仍然选择单一化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模式,降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在实际管理中,中央财政主要根据当地农村人均收入、人口数量和相关政策等因素考虑进行扶贫资金的拨付,没有综合考虑致富因素对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弱化扶贫资金功能和扶贫作用,甚至会造成资金浪费的情况。同时在脱贫计划中,一些地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利用扶贫资金发展经济,为农村获取短期利益,但从长远角度上看,更是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负担。(3)资金使用不合理。现阶段,在进行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中,其使用方式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漏洞,一些地区没有结合当地农村收入情况和农民利益开展资金管理工作,并和监督部门、资金流经部门进行利益挂钩,以相关政府部门利益为核心进行资金管理,进而降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严重阻碍我国脱贫政策的落实。

2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明确识别贫困目标机制。在进行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要从管理理念入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扶贫资金管理工作,明确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并合理利用扶贫资金加以解决,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方向的明确性,进而达到脱贫目的。除了管理理念的更新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要建立明确识别贫困目标机制,打破终身制,界定扶贫界限和扶贫指标,采取国家标准与地区标准结合的方式,客观性划定贫困线,并适应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使得农村贫困人群可以真正获取政府财政扶持,提高资金利用率。(2)完善资金管理绩效考评体系。为了提高农村财政资金利用率,相关工作人员要完善资金管理绩效考评体系,跟踪监测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构建阳光财政。1、公示扶贫项目与资金使用,遵循公开、公正的管理原则,借助报纸报刊或是互联网的宣传形式,公示上级批复的扶贫项目、资金分配和分配标准等信息,针对通信不发达地区,可采用集中公示方式,提高扶贫资金监管力度。2、实行专户管理制度与集中报账制度,加大绩效考评力度,改变传统单一化考评方式,丰富考评主体,添加自评项目,防止扶贫资金侵占或是挪为他用等情况。

3、实行扶贫资金验收制度,在了解扶贫建

设工程的基础上,掌握农村参与情况和资金投入方向,及时更新扶贫信息,并对扶贫资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价值。4、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安排专门人员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一旦发现扶贫资金不合理利用,就要及时制止,以免造成不良影响。(3)应用动态化资金管理模式。在明确农村财政扶贫标准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引入动态化管理模式,在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进而实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其具体措施可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强化该地区信息档案管理,逐村逐户进行建档立卡,明确贫困人口底数,逐一构建包村、乡镇、县地方等三级脱贫项目,明确贫困人口数量,做好资金申报、立项、审批、验收、拨付、使用、结算以及审计等环节,安排专人负责,事后将这些信息档案进行入账保存,以便后期查询。第二,合理判定脱贫成效,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行奖优罚劣措施,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提高管理效果。第三,合理利用互联网构建动态化贫困人口监测网络,定期检查脱贫对象与入贫对象实际收入情况,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及管理途径的研究,得出:现阶段,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工作中存在资金管理理念、绩效考评、资金使用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利用率,要建立明确识别贫困目标机制,完善资金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应用动态化资金管理模式,完善资金管理体系,进而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彩华.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2]郑成翠.山东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篇5

宋xx于2004年始,作为xx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方代表加入xx化工(xx)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任职期间,与各级政府、组织进行了友好的沟通,对内与合作伙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倡导了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热心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积极推进企业的安全、节能环保生产,并多次被xx省、九江市委、市政府、永修县委县各级政府授予了“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规模奖”、 “企业贡献奖”、 “九江市百优项目”、“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十年风雨同舟,合资公司的建立与成长离不开宋总的努力与贡献,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协助项目顺利完工,建绿色循环经济圈

合资公司一期项目于2004年开始建设,建设初期,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中方代表的宋总总能一一协助解决,帮助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并在2006年成功开车,就此突出的表现于2007年获得xx总部Samuel W. Bodman奖。于2006年4月建成投产后,主要以xx星火有机硅厂生产中的副产物一甲基三氯硅烷和多晶硅行业的副产四氯化硅作原料,变废为宝, 利用世界领先的技术生产出纳米级气相二氧化硅产品, 同时又将生产中产生的氯化氢返回至xx星火有机硅厂作为合成氯甲烷的原料,形成了氯、硅、氢的三重循环,其中氯的循环利用率高达99.9%, 建立了硅工业和气相二氧化硅工业资源相互利用的硅产业链,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循环利用, 成为九江地区的绿色循环经济典范。

二、倡导积极的企业文化,热心公益事业

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经常性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宋总每次总能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包括每周定期羽毛球活动、年度旅游、年度晚会等,让员工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能适时放松,锻炼身体。

带领公司职工定期参与慈善活动,包括每年资助当地70名贫困学生、前往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看望xx希望小学学生,资助学校各种器材及设施、向永修县三中捐赠人民币十五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增设电脑教室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勇于创新,节能环保资源再利用

2011年3月二期扩建后,公司投资1530万元成功率先应用了“闪蒸”技术,利用工艺反应所放出的热能并将水转化为蒸汽,不但解决了工厂自身蒸汽的使用,还对外供给,每年可节省相当于10000吨的标准煤,同时可减少26000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xx打造节能环保型“绿色工厂”的又一创新。该项目建成后,我们不但节约了用来冷却反应热设备的电能,还增加了热能的回收利用,属于典型的余热回收环保节能项目。

四、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作为合资公司的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宋总总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生产,并在公司建立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包括:

(1)加强了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公司要求工程师、主管以上员工定期的现场巡查,以及8小时工作时间外的巡查、在项目施工期间专门配备安全生产监督员负责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每日深入各个生产车间和施工工地,巡回检查监督现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不断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坚持每天早上5分钟的安全早会,让所有入场作业人员在第一时间考虑到安全风险,作业前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公司不仅确保公司每位员工完成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也要求并提供在工厂作业的每位承包商、访客也要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3)确保安全、健康、环保方面资金的投入。公司确保在设备改造、技术提升方面、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同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健康体检等。

篇6

一、努力学习,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为确保物业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使得物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同志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刻苦学习,重新学习,拓宽知识面,尽可能完善各方面的知识。今年除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每一次培训学习,认真记笔记、写学习心得,同时抓紧系统学习物业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把有关重点要点记录下来,并在工作中、在编写培训教材时加以引用。注意学习中不断从自身查找原因,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结合工作实际,摆正自己的位置,围绕目标责任制,从各方面落实措施。工作中注意调动各部门经理、主管、班长的工作积极性,发现问题及不足,多与他们沟通,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较好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成效。

今年,在×××同志接替物业管理员和××大厦新增两位物业管理员的情况下,注意传、帮、带,并一起共同学习相关物管专业知识,启发式推动工作。当遇到问题时,用研讨的方法相互讨论。首先让他(她)们发表看法,逐步达成共识。物管员在收取费用时,注意加强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杜绝了收费工作中雷同错误问题的出现。

二、敬业勤奋,严格管理,以身作则树榜样

在日常工作中,×××同志以身作则,提高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处处注意管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不因循守旧,学习用新的思想和新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管理工作上打开新局面。

公司的作业文件对各岗位职责都有明确概定,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存在不完善,针对性不强,操作不便的情况,×××同志及时提醒各部门不断补充,并结合具体岗位有针对性的修改。今年设备、保安、物业管理员岗位都重新修订了职责。

×××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还注重在员工中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让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思想,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今年编写教材4篇,上辅导课6次,岗位对口研讨13人次,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年人员不断调整更换,新招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2%情况下,保证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为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夯实了基础。

凡是要求员工做的,×××同志自己带头做到,时时处处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模范带头。工作中,求真务实,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与员工的相处注意关系融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与员工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融洽,尊重员工,在员工中开展互帮互学推动比学赶超,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

篇7

关键词:脆性理论; 财务危机; 财务困境; 风险控制

众所周知,风险预警是风险管理的关键议题和核心任务,但财务危机预警是公司的薄弱环节,从而影响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危机预警的目的是找出财务危机的作用机理,以预测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采取措施避免企业财务状况继续恶化。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风险主要来自于与市场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曾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次市场化改革预示着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从而更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如何避免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陷入财务困境成为又一重要命题。笔者认为只有抓住影响财务危机的内、外部因素,认清财务危机的微观机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更有助于经营者防范财务危机,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一、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脆性机理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在我国通常将被“ST”的企业称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脆性是描述系统遭受外部干扰,使整个系统陷于困境、陷于瘫痪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脆性即表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发生同样是由某一因素的干扰,波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引起财务状况恶化,使整个公司陷入困境的过程。文章从脆性因子、脆性过程和脆性结构三个要素来研究企业的脆性风险。

(一)企业的脆性因子

脆性因子是引起系统发生脆性的因素,企业的脆性因子即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根据熵理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当,会增加企业内部的熵增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该不确定性内涵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税收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由于内部因素包含更多的不确定性,内部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更大,但是由于内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大部分和管理层的治理、决策相关,而由管理层自身防范此类风险就比较困难,这就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企业的脆性过程

从脆性源到脆性接受者具有某种关联性,决定着脆性接受者的响应程度,而两者之间的脆性关联是通过脆性过程来完成的。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它都一定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输入是系统的外部条件或内部条件,输出是所想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又使系统有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又由于外界的干扰或系统本身的原因,使得系统不堪负荷从而激发了系统本身的属性――脆性。复杂系统通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复杂行为,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隐含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基本机制是不稳定性。

1.外部脆性过程

外部脆性过程主要发生在复杂系统的子系统之间,一个已经崩溃的外部子系统对于和它有一定联系的子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的过程就称为外部脆性过程。崩溃的子系统对于其他子系统能够产生影响也是由于两个子系统各自内部因素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影响到其他子系统,而其他子系统则通过内部脆性过程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影响。

2.内部脆性过程

一个子系统的崩溃也是由它内部的因素来表征的,而往往系统的崩溃都是由于内部一个小小的因素出现问题,由于系统内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导致系统内部的其他子系统的崩溃,这样系统内部的脆性过程就被完全的激发了。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作用过程就被称为内部脆性过程。

(三)企业的脆性结构

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部和内部某一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将这一变化作为系统的输入,一旦这些因素受到干扰,易对财务系统形成冲击,发生脆性事件。这些脆性事件会波及到系统结构,破坏企业的经营稳态,进而出现财务危机。这个从脆性因子到脆性事件到影响系统结构直至引起财务危机的过程,就是公司财务危机的脆性风险结构(见下页图2)。脆性因子的确定是预防财务危机的关键,脆性因子引起的干扰,通过逐层传递,波及整个企业,是导致企业脆性的主要风险因素。脆性风险的传递路径多样,更像一个黑匣子,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息息相关,同一行业、规模相当、业务相近的企业,也会由于决策的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脆性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该脆性风险,企业应建立起针对企业的脆性因子、脆性过程的危机预警系统。

二、财务危机的脆性控制策略

(一)采用风险分析调查法和流程图法进行事前预警

脆性因子是引发财务危机的主要因素,预警的关键是对脆性因子的识别,脆性因子的识别是指个体获取、处理并解读脆性因子的过程,先前知识经验以及评价这些因子所表现出的认知特征会影响不同个体对因子的识别。另外,部分脆性因子包含于脆性事件中,是脆性环境的内在本质因素,在公司内部主要表现为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选取战略,相互竞争,存在非合作博弈,处理不当也会引发危机。为了有效识别可能导致本企业陷入危机的脆性因子,企业内部应成立独立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成员不参与管理层决策,以保证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对风险判断的客观性。着重强化小组成员的危机意识,提高对脆性因子的识别度,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实时采集、捕捉所有可能的脆性因子。根据流程图法和以往的经验,绘制出可能的风险传导路径,做好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此评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在风险评估报告中,详细说明该因素可能导致的结果,考虑最坏的情况,使管理层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形成预警预案。预警方案中应明确预警拟达成的目标,具体的应对、执行计划,预警点的信息等。

(二)采用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相结合实时监控预警

财务指标、现金流指标和市场收益类指标,是最常用的财务危机预测变量,通过衡量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资本构成等与企业财务危机的关系,判断并预测企业是否陷入了财务危机。非财务指标是对单纯依靠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预警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非财务指标预警更加关注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各项因子的情况。非财务因素更多的依靠管理层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可能比财务指标更能有效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比如,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战略不合理等非财务因素反映的信息都预示着企业有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而财务指标则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这些信息。因此,在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应该将非财务因素加入到模型的指标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预测的效度。

(三)采用风险拟合和再评估进行跟踪预警

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起的脆性过程不同,脆性风险在企业内部会产生不同的传递路径,加大了风险监测的难度。企业在对脆性因子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该风险的应对效果进行实时评价,跟踪风险的状况,收集预警信息,将观测到的最新信息与预定的企业目标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风险应对与预期的拟合程度,进行差异分析,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应对方案。跟踪预警应注重提高预警方案的灵敏度,一方面,当评价的风险与企业预期偏离较大时,分析偏差的原因,并在该脆性因子所处的阶段,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新的应对策略,并继续监测、跟踪。另一方面,对风险的评估效果较佳的风险因素继续跟踪评价,进行危机处理,直至危机消除。由此形成全过程预警的闭环系统。跟踪预警强调在风险因子的存续期间内,实现动态监测和全过程预警。

(四)采用风险评价持续改进优化预警

企业根据整个预警过程中的经验,对原因,处理过程等进行全民反思,总结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组成脆性风险因素集,将其固化到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中,形成企业内部的危机管理数据库,并运用数据处理、分析等手段,优化预警过程,形成优化预警方案。由于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同一脆性因子可能有不同的风险传导路径,引起的风险水平也可能不一致。当企业再次面临类似风险时,及时地给出决策参考方案,通过预先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冲击。

脆性是复杂系统的根本属性。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财务危机的预警研究。根据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针对事前、事中、事后预警,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体系,并给出了有效的预警实施方案。但是预警系统有自身的局限性,受管理层能力的影响,想要发现所有的潜在风险是不可能的,预警的难点在于合理区分与判别脆性因子,并且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不易被量化,各部门的关系也不易用数据反映,仍存在一些问题。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是比较新的理论,各领域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占篪,李晓龙.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2):63-68.

[2]于富生,张敏等.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3]祝志明等.企业战略风险识别[J].科研管理,2005(11):1-6.

[4]吴超鹏,吴世农.基于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财务状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5(11):99-110.

[5]Johnson. Ratio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irm Fail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0.25 (Dec):1166-1168.

[6]Fouad A A,ZHOU Qin,Vittal V.System vulnerability as a concept to asses power dynamic securit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1994,9(2):1009-1015.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 设计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孙娜蒙(1980- ),女,河北定州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安徽 蚌埠 23003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13-01

一、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

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多创建于2000年前后,该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沿袭了德国包豪斯设计院校的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是以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设计制作能力等为主的单一技术型与艺术型人才。从知识结构上看,整个教学体系是以设计与科学、工学知识等组成,基本没有开设设计管理类课程,并未把培养专业设计师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掌握设计营销语言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等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表明目前国内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本科教育并未确立设计管理教学体系,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设计师与其他设计类院校并无区别,甚至在某些专业技能上面并无明显竞争优势。企业只能将其视为具备高级技术技能的产品开发人才,而不是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者。

财经类高校应结合自身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将艺术设计专业与其相结合,在学科体系上进行整合,在艺术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上形成差异性,逐步建立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开创自身的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艺术设计与设计管理的必然关系。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一种新产品从设计研发、制作、生产、销售到消费者使用,都要与一系列的人力、物力以及市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设计并不是单一层面的设计,它需要设计管理者对整个设计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协调各个部门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品质。设计管理是设计从提出到完成的有力保障,二者之间存在着依存与发展的必然联系。设计管理不仅规范了执行层面的设计流程,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控制了整个设计项目的运作与实施,协调各个层面如决策层、管理层、设计执行人员、生产销售人员等规范化、制度化工作。

2.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设计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很多设计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存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这制约着国内设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大型工程项目投标中很难与国外设计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因而具有管理才能的综合素质设计师的培养迫在眉睫。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设计管理教学体制,国内设计管理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起步较晚,并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管理教育体系。财经类、工商管理类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独到的优势,便于向学生传达一种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使艺术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三、“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设计+管理”,而是艺术设计与经济管理学科的全方位交叉与整合。根据企业对设计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完善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具有扎实的设计专业基础和管理才能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该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综合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通识教育、艺术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育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实行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采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个层面实践教学体系,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树立适合本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以实现毕业生与市场发展的同步。

2.“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国内设计管理教育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在体制的设立和师资队伍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横跨设计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领域,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设计专业基础,同时又应是兼具管理和领导力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具有管理经验和设计经验的双重素养的教师是该培养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将管理学与设计学师资相融合,以合作的方式搭建设计管理教学团队,通过合作培养方式弥补设计学教师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匮乏,以及管理学教师设计基础与技能的缺失。同时,由于该培养模式是以管理实践与设计实践为主的应用型学科,应及时吸纳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级设计管理人员补充到师资队伍之中。另外,该教学团队专业学科带头人设计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素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自上而下从学科带头人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的师资培养模式,依次通过定期到企业实习、国内外相关领域进修等,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与管理素养,从根本上解决该培养模式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四、“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1.艺术设计与管理的有机融合――设计的科学与艺术的管理。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模式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学,它是建立在综合性知识构架基础上,打破了单一的设计与管理教学体系,以管理学为基础,根据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所构成的新型交叉立体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按部就班的固定课程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条块状分割的传统建制,使艺术设计与管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设计管理教育先进教学理念,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采用先进科学的理论研讨与经典实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与管理学科之间的课程设置衔接要密切,过渡要自然,紧紧围绕设计与管理的内在联系而展开,以实现设计的最大价值为出发点,使科学的设计环节用艺术化的管理方式得以体现。教学重点由技术和知识的传授,转向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启发,给学生提供一种观察环境,增强互动性和实验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思考。

2.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管理与设计执行能力以及领导力方面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实际情景模拟体验更为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管理素养至关重要。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实际设计项目进行模拟操作,对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换位思考,逐步培养学生从实际角度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设计从构思、提出、执行到完成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如设计部、企划部、市场部、人事部、财务部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企划能力、设计控制与设计执行等管理能力。

3.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都基于课堂练习,社会实践环节严重不足。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非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需要借助大量的设计实践与管理实践来实现设计管理的目的。目前国内设计管理教育的通病是难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应大幅增加实践课时,将社会项目融入课堂,彻底打破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壁垒,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在参与实际项目过程中,将课堂上一些抽象的难以表述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逐步领会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行转化的,从而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五、小结

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教学案例与方法尚不完善,这就需要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敢于担当,积极探索与该模式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晓娜,贾乐宾.设计管理教育教学浅谈[J].艺术与设计,2012(7).

篇9

一、我中心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目前我中心有外来流动人口约30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约140人)占全中心员工的45%,外来流动人口来我中心主要从事食堂一线生产,分布呈不均匀状态,主要分布在学生一食堂、学生二食堂、学生三食堂、清真食堂、东苑食堂、北区食堂等6个经营实体。一些险、脏、累、苦的工作都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员。在我中心集中体现在厨师、勤杂工、食堂服务员、食堂保洁员等。外来流动人口特点:一是来源广泛,主要集中武汉周边的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鄂州市等乡镇,也有来自河南、江西等其他各省市。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外来人口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挣钱,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

二、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常住人口流动化、流动人口常住化这一问题在城镇建设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来,我中心把做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做好全中心计生流动人口管理的指导思想。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教育和管理体系。我中心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素质偏低、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上下结合,建立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成立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各单位(食堂)流动人口的指导、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领导带头、计生干部等小组成员组成,特别是加强对已婚育龄对象的管理,避免成为计划生育管理中的“盲点”,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是建立健全本中心内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严把“管理关”。流动人口具有特殊性,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使其做到规范有序,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详尽、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档案备案制度。我中心实行新员工上岗填写员工登记表,外来流动人口一律登记备案并交计生证,外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必须填写计划生育信息表,使我中心务工的流动人口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中心管理制度先进,档案资料全部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起到了更高效、更便捷的为员工服务的作用。

3、转变观念,注重服务。我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变单纯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为“服务与管理并重,注重搞好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住房体制。外来人口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外出打工挣钱的,但武汉市现在市场上的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无疑给外来流动人口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我中心考虑到为了减轻外来员工的经济负担,我中心为其提供宿舍,每人每月只收取40元,对自行解决住宿问题的职工,中心每人每月发放40元补贴。同时也为了使其生活环境更安全,舒适,中心专门在员工寝室一楼配备了值班人员,并有专人负责打扫寝室楼道及卫生间,在细节上关爱外来务工员工。

②免费供餐。我中心以各个食堂(单位)为主体,分别为我中心流动人口解决就餐问题,更大程度上减少员工的生活负担。

③系统培训。我中心为每一个来我中心工作的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机械操作安全规范》、《职业道德教育》、《食品卫生“五四”制》、《员工手册》等基础培训内容,使员工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为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增强了信心。

④完善的体检系统-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关爱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中心每年开展免费“三查服务”,切实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三查”中发现问题的流动人口,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员工,学校统一与省妇幼协商,员工可按成本费进行进一步确诊。

⑤丰富的业余活动,让我中心流动人口感觉到“家”带来的快乐。每年我中心都会开展员工冬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有长跑、拔河、象棋、拖拉机、2人3足等,我中心所有员工均可参加,并为获奖员工颁发奖品,以兹鼓励。今年,我中心还为员工举办了“厨艺大比拼”增进员工交流,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样也为鼓励员工,给每位获奖员工颁奖。

篇10

关键词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农林经济管理 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91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课程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出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培养体系,将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试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过去偏重于经济理论分析型人才培养,面向农业宏观管理。社会经济体制转轨使该专业面临生源萎缩,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以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方针为指导,主动适应当前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唯一的出路。

对大多数本科农林院校的农经专业来说,复合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主体。关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专业发展、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所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法对学生视角的课程和教学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调查采用问卷方式,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二(含大二)以上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就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5月,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是因为大二学生进入春季学期后半段,面临选择专业方向和导师等问题,个人发展定位已经迫在眉睫;所有被调查学生均已了解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调查的高校包括沈阳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专业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认知、态度;对自身能力、复合型人才及相关能力的认知等问题。调查采用网络问卷方式,即方便快捷又能避免外部干扰,保证客观的反映自己的态度。调查共有177名本科生参与,收回有效问卷175份。

1 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课设置现状

我国农林高校普遍开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个别综合性大学亦有该专业。但其基本课程体系相似,属典型的“三层楼”构架,即底层为公共课,中间层是专业基础课,最上层是专业课。以某校为例,课程平台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五部分。其中后三个课程平台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与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

调查发现,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趋向,大部分农林高校对专业课进行了划分,大方向是将科研能力与素养导向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划分开来。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按市场需求和就业去向划分为:工商管理或农业企业管理、现代农业、农村公共管理、信息管理、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管理等。本科生三年级后按培养方向进行课程教学。

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三类,专业基础课包括必修和限修课,专业课有必修、限修和选修三个层次,实践教学属于必修课。对调查结果总结分析,认为当前课程设置特点是:(1)必修课设计宽泛,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也包括工商管理学科中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核心课程。(2)方向课设计集中,几乎都是某领域的专业课。(3)实践教学受到重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计,均为必修。因此,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框架已基本合理,未来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要优化课程门类、合理设计学时、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教学现状

(1)课堂阐述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分组完成一项综合任务的方法应用最少。教学方法对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调查显示,教师单方面灌输教学内容,进行课堂阐述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平均综合得分为5.68;其后依次是案例教学或留课后阅读等口头学习作业、课上汇报或讨论;平均综合得分最低的是学生分组完成一项综合的学习任务。然而,有72.57%的学生对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的态度为一般满意,仅8.57%的同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这说明传统阐述式课堂教学依然得到大部分师生的认同,但只有18.8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因此继续改革教学法非常必要。

(2)学生对专业课学时安排分歧较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学时安排体现了课程对本科生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对学时安排是否合理的调查中,认为必修课、限修课和选修课合理的学生分别占51.43%、38.29%和34.29%;认为必修课学时多或少的人数大体相当,认为学时多的略占优势;但是对限修和选修课,更多人认为学时偏多。这说明课业负担与学生主观的收获和个人成长是不匹配的,可能是教学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感到学时浪费,也可能是学生个人发展认知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带来的结果。

在全部样本中,38.8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学时安排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被调查者中所占比例最大。有81.14%的被调查者对这样的学时安排是否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持否定态度或者不清楚。因此,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时安排、培养方向的凝练和突出程度还有待提高。

(3)课程考核方式满意度高,实践考察是学生最期望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主要形式。调查中有77.71%的被调查者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的考核方式表示一般满意,14.29%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满意,同时有6.86%的被调查者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考核方式比较不满意。这说明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考核方式被大部分学生认同,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的考核方式,调查设计了“您认为哪种考试方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问题,结果显示:70.86%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考查(例如通过完成作业、答辩或完成调查等方式)更有助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后依次是理论考查(如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和开卷考试,分别占14.29%和10.29%;只有4.5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闭卷考试。可见,在闭卷考试居主导情况下,学生认为更公平合理,也比较满意,但却更加渴望实践。

3 本科生对课程设置认知及态度

(1)专业课设置不能满足复合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课程是针对本专业才培养目标设置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50.86%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的设置不是很满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5.14%的被调查者认为满足不了;同时44%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满足。这说明本科生对农林经济管理的专业课看法明确,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当前课程设置没有达到农经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效果按知识、能力、技能的顺序渐弱。对“您认为目前开设的农业经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能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问题的回答显示,获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对农林、农村知识的广泛了解两项得分最高,分别为5.77和4.57;其次是学习能力、对统计学经济学等必修课的综合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别得分4.21、3.51和3.17;得分最低的是分析和认识“三农”问题的能力、口才和表达能力,得分只有2.85和2.38。

(3)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均衡,满意度不高。对“您认为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最能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问题的回答显示,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分最高;其后依次是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一技之长(如计算机、英语、写作等)、团队合作能力;得分最低的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1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所开设的实践课程能够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60.57%的学生认为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见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课设置中非常薄弱的环节,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但各种能力培养程度不平衡,距离学生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4)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加强。有41.7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紧密程度一般,占比最大;认为不紧密和非常紧密的被调查者均为16%;25.71%的被调查者认为紧密。这说明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没有受到重视,本科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感到脱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除继续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以外,应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4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优化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突出的问题。首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导向不具体。对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没有受到实质性重视,课程设置形式高于内容。作为一个元老级别的专业学科,过去更重视理论和宏观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及时与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衔接;课程考核方式无法灵活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无法较为明确的考核学生在知识运用、解决问题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和效果。其次,专业课程设置忽略了复合型人才双面性的特点,缺乏与就业相衔接的契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只是考虑到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无法通过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

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首先要明确培养导向。应将该专业的社会服务导置于重要地位,将服务学生就业作为必要条件,并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是要深刻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与就业导向,明确社会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理论宽度、知识广度和能力的要求,进而形成培养的总体目标。将总体目标分解为细化具体目标作为制定相适应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的指导。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所具有的特点与优势,前瞻社会发展潮流和人才市场形势,提高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耦合程度。

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坚持为三农服务”作为出发点,将“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作为改革的导向。注重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农林、农村知识的通识教育,为学生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创造条件。提高专业课中综合运用等相关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与就业的紧密性。

三是要改善教学方法手段,有效的提高复合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改变传统方式的教师一言堂阐述的授课方式,与学生讨论、互动频繁使课堂氛围活跃,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或分组完成一项综合任务的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中,增加实践考查环节的占比,例如通过作业、答辩、调研等方式,结合理论内容考试、课程论文等方式相结合来全方位的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提高情况。

最后,强化实践课程、增加实践机会。实践教学不仅要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更要重视实践课程内容建设,紧密结合“三农”实际和人才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

沈阳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4-49;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098;201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JG14DB354

参考文献

[1] 柯水发,李红勋,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3):1-7.

[2] 丁胜.基于学分制教育的农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