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范文

时间:2023-03-17 23:1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篇1

第一册

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因心里不得发泄。

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希少。

4.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5.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6.死不瞑目: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二册

1. 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3. 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4. 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5.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6.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 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7.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9.销声匿迹:消失声音,藏起形迹。

10.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11.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

12.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13.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14.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15.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查考。

1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第三册

1. 锐不可当:不可抵挡。

2.获益匪浅:得到很多。匪,不。

3.沸沸扬扬: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样子。

第四册

1.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2.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

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4.臭名昭著: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昭,显著。

第五册

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4.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5.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第六册

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2.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

3.深恶痛疾:最厌恶最痛恨。

4.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5.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6.姹紫嫣红:形容颜色好看。姹。嫣,娇艳。

7.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断。

8.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9.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

篇2

误区之一,重理轻文这是广泛存在于学生、老师和领导中的现象。他们普遍认为语文是“课内的不考,课外的又猜不准”,语文复习摸不着边际,复习热情普遍不高。更有些班主任和主抓教学的领导也错误地认为要提高班级整体水平,还须靠理科,采用的“战略方针”是“文科损失理科补”,在这种大气候的笼罩下,语文复习自然举步维艰。再有就是个别教学经验不足的语文教师,在结束课文教学面对漫长的语文复习时,畏难情绪油然而生,茫然无措。

误区之二,重“文”轻“白”这里的“文”指课本上的古文古诗词,这里的“白”指现代文。因为依据以往的经验,现代文阅读都选自课外,而古诗文绝大多数选自课内。在这种惯性思维的驱动下,广大师生不约而同地向“文”倾斜。在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孰不知,古诗文在整个中考试卷里可占分值并不多,复习中不必投入过多即可。再说,随着考试的不断改革,古诗文选课外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从全国看,已有不少省市自治区这样做了),如果一味地用“剔除法”去猜今年是考哪几篇古文、哪几首古诗,岂不弄巧成拙,“聪明反被”?

轻视现代文阅读实在是步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老师本应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辅导学生:分析各省市近年语文中考选篇,反馈信息。归综各类体裁文章的题型,尤其新题型,深入研究它们的“参考答案”,找出答题规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白话文当成“后娘的孩子”,不予重视。他们只知让学生多买“金钥匙”“金宝典”“状元星”之类的大同小异的复习资料,把学生推进题海,任其扑腾。时间一长,学生多产生厌倦心理,总觉得收效甚微,不如理料来得明显,于是很自然地又回到“重理轻文”的怪圈里了。

误区之三,重传统内容复习,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两项内容之所以在复习中倍受冷落,一是因为有些老师觉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这类题“活”,很好应付。其实不然,这两项是新课程新课标中突出的内容,必考无疑,且有一定难度,万不可轻“敌”的。复习方法一是借助各册单元练习进行,并丰富它拓展它;二是老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交往范围亲手编写一些训练项目;三是从有水平有影响的复习资料中遴选一些进行训练。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类题的答案虽然“活”,但决不是活得信马由缰,要知道每道题的答案都有准确的范围,是很科学的。

篇3

“哦,我不清楚。”安琪回答。

“我就知道又是这个答案了。你爸妈怎么老不带你出去玩一玩吗!”圆圆还是不死心。(作者:也对,像圆圆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心呢~ 圆圆:你什么意思!~)

“我怎么知道,他们天天跑东跑西的,已经很累了。反正我也不在乎去不去旅游的事。”

“我可不像你这样,我可是乐天派主义者!去旅游是我放假中最重要的事啦!”

“圆圆,我也要提醒一下你,我们现在读几年级啊?”

“初二,怎么了?”圆圆很不解,超级不解!

“还怎么呢!明年就中考了!看看你的成绩!啊——语文58,数学60,英语62!晕~”安琪被圆圆的成绩彻底吓晕!初二考个这样的成绩,不知道她父母是怎样熬过来的啊~

“嘻嘻,对不起嘛!我发挥失常而已嘛!”圆圆不还意思看着‘晕’坐在凳子上的安琪。

**************************************************************************

“爸爸妈妈,我回来啦!”

“哟,安琪回来啦!考得怎么样啊?”安琪妈妈从厨房里跑出来,吓了安琪一大跳。

“还好啦!语文110,数学120,英语114.”

“恩,不错,不愧是我女儿啊!理科就是好!”安琪爸爸对女儿的成绩赞不绝口啊!要知道,安琪爸爸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里出来的!要有多厉害就有多厉害哦!

“你要什么,爸爸卖给你!”

“一套复习资料。”

“又要复习资料!安琪,别把自己弄得太累了!”安琪爸爸心疼了起来。

“是啊,安琪。别太紧张啊!成绩再好,身体好才行啊!”安琪妈妈也开始为安琪担心。

“爸妈,明年就中考了,不抓紧怎么行呢?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那,那好吧。千万别累到自己啊!”

“恩,知道了!”

**************************************************************************

“那好,我们吃饭吧。”安琪妈妈开始上菜。

“哇!今天的菜好丰盛啊!”安琪看着桌上一碟又一碟的菜,可开心了!要知道,平常安琪在家吃饭只是有两三碟菜而已,可今天却有那么多!这是为什么呢?

等到安琪妈妈打理完后,爸爸发话了。“安琪,这次呢,我和你妈妈要去美国帮老板谈个生意。刚好,我们去的那几天就碰到你的生日。所以,我们想提前给你过,行吗?”

“……”

“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啊!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只能给你一个天使的名字。让你平安,幸福。”

“才不是呢!你们给了我太多太多!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会好好报答你们的!”

“好!这才像我们林家人!爸爸祝你生日快乐!”

“妈妈也是!”

“谢谢!”

————————————【林安琪日记】—————————————

我,林安琪14岁的生日没有跟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一起度过。但是,他们把很多美好的东西给了我。他们,把这个‘安琪’的名字送给了我。这是我从出生后最美好的礼物!我爱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篇4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中考复习的意义

这是由中考复习教学的特点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特点决定的:

1、有利于实现全面知识扩容。中考语文复了全部语文教材外,还要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写作等专题复习,再加上模拟训练,其内容非常繁多。在复习中不可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知识要点,而且更加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2、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效率。每年进入综合复习往往都在四月份,而中考一般都在六月下旬,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要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完全消化掉实在不容易。现代教学手段则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复习效率,而且用得好,还可以解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差异问题。

3、有利于调节学生学习状态。中考复习方式以讲解和强化练习为主,学习生活较为枯燥,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现代教学手段将视听音像素材与文本知识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现代教学手段需做的准备

1、收集整合复习素材。教师要提前把收集到的复习资料分类分专题整理,建立不同的文件夹存放,以便教学时快捷查找。例如复习语言的积累运用时可以分为字词、句子、修辞、诗词、名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若干小类,再按知识内容回顾、中考金题回放、答题技巧点拨和中考新题预测等板块设计成系列复习方案,教学时一目了然,循序渐进。

2、查找或建立专题网站。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先要制作或查找与中考、高考信息、名著阅读,作文教学等有关的专题网站,如语文天地网、中学语文大观园、中学生名著阅读网、创新作文网等,在复习时,根据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3、学生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要顺利实现网络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健康上网习惯,让他们掌握文字编辑、网上查询等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网上学习的效率。

要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实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中考阅读更注重对考试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中提高能力。

三、灵活开展不同模式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1、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课型。在复习中,一般都要对只是进行系统归纳,或以条文式、框架式呈现,或以图文式、表格式呈现等等。我们在复习某一章节内容时,可将知识要点回顾、经典中考例题和答题技巧指导等制作成PPT或Flash课件,教学时边讲解边演示。比如在复习图表类题时,将其常见题型、热点话题、经典例题、解题方法和新题训练进行整合编辑,制作成课件,教学中教师省心省力,学生一目了然。

2、“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这种多媒体设备加黑板的模式,比较适宜于讲练结合类和知识讲座类复习。教学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将“天网”接收的或互联网查找的资料精选整理,在教学中适时播放展示,增强视听效果。同时,对于重点知识或需要巩固训练知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边听边看边记,从而加深印象。例如在进行话题作文立意训练时,可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将思路写在黑板上,在配以专家讲座视频,让学生领悟要旨,再进行话题作文立意训练,这样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学生掌握较快。

篇5

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求中指出:“语文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确解读应该是: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的,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鲜活的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学的厚重、哲理在铺天盖地卷来的《中考突破》《高分突破》《战胜中考宝典》等题海资料的“给力”和“辅助”下,显得如此苍白与浅显。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常常忽视了初三语文教学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研究,以及初三语文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修炼和积累。因此,应当提倡教师将着眼点更多地转向对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注,既不与中考背道而驰,又能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享受到语文的人文魅力。

如何才能让初三语文课堂既脱离“中考指挥棒”的枷锁而又不轻视中考的魅力所在,脱离沉重的做题、解题技法的机械填鸭模式教学与导学而充满激情,绽放出文学的色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初三语文复习教学应注入“现实人物”,猎取“时事新闻”,捕捉“青春歌曲”和热点文章,爱学生所爱,教师在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语文人文味,可以围绕“中考指挥棒”来轻松安排每堂课,让每节复习课都有“源头活水”,而不是单纯枯燥的应试模拟。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也能轻松达到复习中考与提高人文素养两不误的目的。

一、注入“现实人物”,为语文基础复习课注入“精神兴奋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

示例:在复习“病句的辨析与纠正”这一环节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会按照教材与复习资料的模式“常见病句类型―解题技巧―近年中考出现的题型―学生做题”进行对号入座,照本宣科。而是先做个铺垫:以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来讲词语的运用、短语的判断、句子成分的划分主干等知识,把该记的文学基础知识变得灵动起来。接着第二课时,还是以学生的生活实例来展示生活中出现的病句,其中有诙谐幽默的语句,通过课堂的交流与轻松的分享,让学生在快乐无比的氛围中领悟了修改病句的要领。

二、猎取“时事新闻”,为语文文言文复习注入“学习调味剂”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学习调味剂”,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迁移切入感动中国的人物或相关的时事新闻等触动学生情感的励志故事,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孙权劝学》《伤仲永》中感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木兰诗》中体会忠国与孝父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例,让学生学会结合课文内容来学以致用。

三、捕捉“青春歌曲”和热点文章,为语文作文复习课注入“鲜活素材”

目前,在中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鲜活”,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四、引用“训练体育”和“同学趣事”,让作文备考“就地取材”,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人在初三,身不由己。的确,中考是初三学生的主旋律,中考必考的体育课变成了魔鬼式的训练,在紧张而且各大科又挤满时间没空阅读涉猎其他文学作品时,我每周都会安排一节课或一节晚修时间给学生自己写随笔,写写自己在校备考时的心情,宣泄自己在运动场上进行魔鬼式训练的切身体会,诉诉自己在宿舍、在饭堂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者倾诉自己与父母、师长与同学之间的误解,又或者是与朋友一起分享进步的快乐……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也没有固定的框框条条,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注重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让学生放飞思想的翅膀,翱翔在梦想的天空中。

篇6

一、精心研究课标

交大二附中全体老师,自2007年6月开始高中课改以来,学校首先成立了教研室,并提出了“为教而研,研以促教”的教研宗旨,为追求高效率的课改教学既提供了组织保障,又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校教研室的指导下,高中课标人手一册,人人自学,集体培训,多途径把握课标精神,多渠道领会课标理念,使课改始终没有偏离方向,使教学始终沿着重视综合素养,追求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

二、精心钻研考题

2011届高三任课教师在认真研究了2010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再度研究,并精心研究和研讨了2011年的各科考试说明,横向比较研究每一个考点的考查形式,尤其是横向比较研究课标卷考点呈现形式与考纲要求的关系。纵向研究同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考查变化,尤其是研究每一份试卷必考考点和压轴考点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指向,是“教会”中上水平的学生获得高分的一条重要途径。综合研究各学科考题,准确把握试卷的考点、考查难点,尤其是准确把握每一重要考点和难点的试题呈现方式,在逐点过关的复习中让“中等学生”见过、练习过同一考点以不同形式呈现的试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精心研究考纲

如何从对考纲的研究中吃透、吃准考题中对创新能力考查的变化,是引领学生高效备考复习的语文学科即在“阅读理解”板块中分别以客观选择和主观简答的形式考查,尤其重视在社科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更突出的以想象方式在第四板块“语言运用”和第五板块“写作”中以主观形式考查。研究考纲要求和考题形式及相互关系,能够使备考复习做到目的明确、措施到位、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四、精心设计课案

复习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是高效复课的前提和保证。2010年笔者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全体高三教师提出:备考复习不能一本或两本复习资料打天下,每位教师必须根据我们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编写复习备考学案。高三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在复习备考的一年多岁月中在复习课案的准备和设计上花费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心血。

五、精心经营课堂

课堂毕竟是学习的主阵地,落实“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的工夫在课外,学生的提高在课堂。例如生物老师每节课前先预设复习考点,明确考点要求,并选好教学重点,选好对应训练习题,在选题方面不以复习资料为本,而是以考纲为刚,以考点为本,自己编写考点系列复习学案,自己选编训练习题,逐点过关,当堂反馈,当堂调整,强化重点,对光合呼吸(2011年考题共17分,有上升趋势)和遗传变异(2010年考题共21分、2011年共8分,有下降趋势)等难点,采取了预测命题趋势,准确定位方向,下工夫指导要领,花力气进行训练等措施,促使了难点的突破。

六、精心选择习题

精心选择考点系列、综合提升和模拟考试三个层次的训练习题,是提高复课效率和保证复课效果的重要条件,也是避免“题海战术”实现“轻负高质”的关键。高三老师采取了“四个轮子前进”的方式,一是精选高考试题做例题,逐点示例,逐点过关;二是自编我校学生易错考点的复习备考学案,针对指导,反复训练,逐步提升;三是只优选一种参考资料,按学生层次布置作业,巩固当天复习内容;四是精选优质模考试题,着眼提升,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及时跟进。

七、精心培优补差

高三团队各学科老师根据模考成绩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梯队,分层进行精心培优和悉心提高工作,是我们大面积提升考试成绩,大幅度提高一本、二本和三本上线率的重要保证。

八、精心跟进辅导

大班教学的好处就是大面积扩大教育对象,大幅度提高生师比例,但大班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具体落实,因为一个班里的50名学生都是鲜活个性的,都是具有差异的。为了解决个性差异、基础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问题,我们的高三老师在从2010年10月就开始了个别跟进工作,一是跟进尖子生,二是跟进“跛子腿”,三是跟进临界生。对尖子生跟进着眼于提升摸尖,对“跛子腿”跟进式着眼于“摸尖治跛”,对临界生跟进是为了促使其上线,或上一本线,或上二本线,或上三本线。

篇7

(一)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忽视知识的运用技能。

有些老师的复习,仅仅是将初中一至六册的基本课文重讲一遍。小到字词音形义,大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也都一一重讲;也有的老师将基本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细致讲解分析。以上两种复习方法大同小异,教者不管学生以前是否掌握或掌握到什么程度,多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重复讲授,殊不学生花两三年的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复习中完全掌握?教者的愿望不论多少美好,其复习结果是会与之背道而驰的。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两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死知识,还是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复习时间越长,学生思维越僵化,钻进了死记硬背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哪会有什么复习效果?

(二)热衷于知识的专题讲座,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感受。

我们有的老师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的复习,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复习,如语法知识的复习分为:语音、语义、词类、短语类型、句子分类、句子用途、修辞等若干个小的课题,教者每节课精讲一个专题,以期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从打牢基础来看,这样做也许十分必要;但从初三总复习的要求来看,这样只能是给知识划清界限,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知语言的基本能力。这与近年来侧重于考查学生语段阅读能力的中考趋势相背离。初三的总复习,应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语言实际运用中一些具体的问题的能力,是由掌握理解阶段向运用阶段的飞跃。教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不是继续打基础,而是为学生搭设一架通向运用阶段的梯子,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

(三)走进“题海战”误区,迷失学生的主动性

新学期伊始,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诚然,其中不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但绝大多数所谓的配套试题都只是出题者东拼西凑和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粗制滥造痕迹斑斑,大多是一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有些试题甚至根本背离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讲义试卷牵着鼻子走,哪还有自学的时间,更不用谈“广泛的阅读”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殆尽。难怪一些对语文本来还感兴趣的学生,也对语文丧失了信心。

那么,如何克服以上弊端,真正把初三的语文复习工作做好,做到位呢?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进人总复习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分别就初三语文总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想法。

(一)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的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

(2)语文不属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从而费时费力,加重学生的负担;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要真正落实;进一步提高理解、运用语言和初步鉴赏言语作品的能力。

(二)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1、字词积累,2、古诗文积累,(3)名言警句积累,(4)名著积累,(5)语文常识积累等。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2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

(三)应当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1、阅读训练的策略。

(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能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一些程序性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有的人将阅读的程序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篇8

一、联系实际,全盘筹划

英语学科,在中学所有学科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从新课标中的教学时间安排和中考科目中所占分数的比例,便可以见到它与语文和数学这最重要的两个学科的共起平坐。它的地位给予了所任学科的教师和在校学生较高的标准要求。然而,实际的情况却使得英语教学面临极大的困境:学生学习英语唯一的机会就是课堂,一旦走出课堂,学生们便失去了与英语的接触面和学习的机会,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学生和英语之间便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很多学生只能是面“屏”兴叹。再加上智力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是良莠不齐。面对如此的情况,教师带领学生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将三年的学习内容完成全面复习,并在中考中能取得不俗的成绩,困难之大、任务之艰巨,便可想而知。所以,在中考英语复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必须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既要有明确的“战略”部署,又要有恰当的“战术”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将中考英语复习这场“战役”打得既有把握,又成竹在胸。

二、教师入“海”,学生出“海”

在英语复习中,学生最怕的是整天潜在题“海”里。可是我们大多的英语教师在复习时还常常乐此不疲地运用这种战术,且美其名曰“题海”战术。试想,每个学科的教师在中考复习中均运用此种战术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那学生们一定会整日地埋头在“题海”里,大脑昏昏沉沉,连白天黑夜也分不清,没有了时间观念;他们纵有叱的三头六臂和孙悟空的分身之术恐怕也会难于应付。所以,我建议广大的英语同仁,可以试着自己入“海”,让学生出“海”。具体的做法是: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复习资料中通过认真地筛查,精选出一些信息新鲜、题型得当、练习到位的“上品”――上乘习题,再加上自己编补的内容,以“拼贴”形式,进行重组,整合出一套面目全新的习题,以期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这样的做法,无疑需要教师自己加“负”――入题“海”,多做题,多分析,多研究,多筛选,多归纳。为学生选择作业时,首先自己要做一遍,把那些不典型的、多重复的、与本阶段复习无关联的题类加以剔除。要充分地保证学生手中拿到的题目是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坚决不让学生做无用的劳动,不让学生流无用的汗水。尤其是专题训练,不仅要帮助学生点石成金――突出重点,还要授学生以“渔”――突破难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教师自我加负入了“海”,才能使学生摆脱沉重的苦差出了“海”。

三、循环复习,科学纠错

每次考试过后,难免会听到有些教师的抱怨:都是讲过的题目,都是讲过多遍、甚至也让他们练习过多遍的题目,在考试时还是做不出来,还是出错……唉!真是无法。是的,我们不能给背过的词汇、练过的题目判处“死刑”,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永远牢记于心。但是,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纠错。因此,我建议同仁不妨试试我的“四遍做题法”。

第一遍,模拟考试。这里所说的模拟考试必须是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考试。如若学生的考试成绩从根本上不能提高,我们在考试后就必须狠下一番功夫去认认真真地分析一下不足之处,看一下问题是出在知识方面,还是出在解题思路方面,抑或是解题方法方面,抑或是解题技巧方面。只有找出了“病根”,才好对症下药。教师要根据“病因”,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加强相应的练习,只有让错误彻底消化,才能弥补学生的不足,才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遍,错不过二。这里所说的错不过二是指同样的题目,在解题时不能出现第二次失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让学生第二遍做题,让学生建立一个错题集(可以做成错题本、也可以做成错题卷),把所有的错题加以整理并分析,要求题目与解析分开写,重新给予编号,以便于教师查阅并收藏,以备后用。例如,单项选择错题,这类题型的错题,我们可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分析:1.分析句意和句子的结构;2.分析选项(便于学生明了考查意图);3.理清考点(便于学生以后触类旁通)。这样,知识中的大部分“窟窿”便被堵上了,但是,有一些所谓“钉子”题及相关的内容,时间一久,学生还会“再错”。因此,为了使第二遍的成果得以巩固,我就再把错题本(卷)发给学生,让他们做第三遍。

第三遍,消除“顽疾”。所谓的“顽疾”,其实就是那些“钉子”题,在第三遍做题中还会出现的这些“顽疾”往往具有共性,是题中的“老大难”,我们这时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老大难”题,整理成集体错题卷。这时就需要来第四遍了。

篇9

【关键词】西部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目前,西部落后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不允忽视,这主要表现为:

其一,高一高二师生只顾赶进度(意在尽可能用两学年教学完三学年的课程),便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漏洞:(一)语汇积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多是见子打子,缺乏延展性和系统性,以致学生新词语增收较少,误读误写误用字词的现象依然如故。(二)忽视了必要的语法逻辑教学,(加之中考不直接涉及语法知识,初中段就缺蚀了最基本的语法教学)致使学生说话作文语病百出而不知觉。(三)课文教学多依赖教学参考资料,人云才云,很少创见,见子打子,形式单一,缺乏开放性,序列性和前瞻性,导致后继强化阶段的高三,很多内容生疏,空白较多,复习事倍功半。

其二,高三师生目光仅仅盯着《总复习资料》,也多是见子打子,只会“顾前”不会“顾后”(主要源于很大一部分高三教师,或是“生手”不熟“高考复习”路,或是长期高三把关“老手”,忘了高一、高二之天地),内容缺乏延伸性、整合性和时效性,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上述现状,解决上列问题,就必须重新调整策略,还“教学考”以“三位一体”: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教“什么”,“怎样”教;作为高中学生应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师生都应明确考“什么”,“怎样”考,并且将这三“什么”和三“怎样”结构成相互渗透的主线贯穿始终。

首先,可采用“联想对比”掌握法,加大语汇积累力度,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帮助学生”“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即关注“一”,引出“三”,如课文中涉及一个典型字词(含熟语),通过联想,引出一组相关的“同音字词”,“形似字词”“多音多义字词”“近义字词”等学生容易混淆或习惯误读误写误用的字词,以对比掌握其音形义和用法,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其次,关注语法逻辑。由于中考不直接涉及语法逻辑知识,好多学校和教师将中学课程要求“淡化语法逻辑术语”误解为可以“忽视学语法逻辑”,置“语法逻辑”为教学的“真空地带”,以致学生不懂语言规则,说话作文语病屡禁不绝。因此,基础教育中,适当教学一点“重在应用”方面的语法逻辑非常必要。诸如句子(含复句)的基本结构,主要成分,正确语序,恰当搭配(含关联词),不能残缺(含关联词);前后不矛盾,语意不重复,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肯定否定语意前后要周全(相应),指代语意要明确,肯定否定与反问的关系,否定词语与含否定意思的词语(如“避免、以免,杜绝、以绝,禁忌、忌讳,防止、以防,消除等类)运用的注意点,句子不能杂糅等等,并分别举典型例子作说明和修改,让学生认知语法逻辑语病常见类型,掌握修正方法,以纯洁规范其“语文”,提高其“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能力。

再次,语文教学,在把握好解题(必要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标题特点作用等了解、识记、把握)——筛选整合主要信息(主要内容即人、事、物、景及其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志趣愿望等的理解领悟把握)——赏析突出的写作特色(必要的形式结构、思路线索、表现技法、语言特点等)“三大主体”的同时,创设相应的训练场,教学掌握相关的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方法。例如:作品开头、中间和结尾等典型语句段的常见作用;作品关键语句(含戏剧潜台词)的语境意的析取及其要领方法;精彩语句的仿写仿用及其要领方法;典型语段的压缩(主要内容型、标题型)或词句的扩展(延展型、填充型——开头、中间、结尾)及其要领方法;用语简明得体的特点要求;小现代文(科技类和人文社科类)和文言文客观选择题的编设;常见应用文的特点、写法(用语、格式要求);叙事性作品的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倒叙、插叙的要求和常见作用,不同人称的常见作用,常见线索及其作用,等等。涉及抒情性作品如诗歌,便可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教学诗歌欣赏要领——赏析的内容类型、赏析的基本方法、赏析的常见习惯用语等,给学生以“感性认知”;然后“用教材作例子”通过诗歌单元(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集中设场训练(实践活动),以验证、强化、提升“感性认知”,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诗歌赏析能力。还要能选取重要时事材料作训练场,设置相关的能力训练题,如今年(2009年)正值祖国60年华诞,自然少不了重大的庆典活动,请拟写两句关于“庆典”的标语,以彰显主题,要求运用对偶,20字左右;请为“庆祝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拟写两段“串联词”作为开场白,等等。以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最后,设法解决目前由于高中大量扩招,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配套而青黄不接的问题,尽可能实行三年一轮循环制,让高中教学“瞻前顾后”,前后一贯。

总之,作为高中师生,不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都只有做到“瞻前顾后”,“以教材作例子”,通过相关设场训练,才能使“教学考”三位一体化,才能体现《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精神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从容应对高考的能力。

篇10

根据笔者的了解,这几年来语文教师的命题实践并不多,多数语文教师命题意识淡薄,命题能力较差,平时对学生的测试能坚持自己编题、命题的教师不到20%,一些教师多年来甚至没有命过题。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测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靠“拿来”。一些教师不愿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不愿研究学生、研究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卷,而是信手拿来一份现成的试卷,“熟门熟路”照搬照套,一成不变,成套因袭。这种做法固然省事,但高质量的试题难寻,试题滞后性强,针对性不足。再者,由于不加精选,试题不能贴近要检测的教学内容,不能贴近本校学生的实际,试题反馈的信息也难以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二靠“拼盘”。部分教师八方采撷、东拼西凑,做成一个个“拼盘”、一道道“套餐”,组装成一个“四不像”。如是散乱的试卷,反映出考试题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日而久之,这样的命题,往往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1.无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个教师,如果命题素质不高,在讲解别人命的题目时,就不能领会命题人的意图,不能走出参考答案的羁绊,对教材的理解就会肤浅,自然就不会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教科研的水平也就无法提高。

2.无法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命题意识不强,常常依靠“拿来主义”,命题随意性很大,选择题目有时也不着边际,所以,一些语文教师必备的常规素质,如命题水平、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等等,在试卷中无法检测出来。

3.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由于缺少命题实践,就自然会缺少对学生、对教材、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因而对中考命题的走向和趋势的把握能力就弱。不清楚考什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考点,必然会导致命题的导向不明确,试题的定位不准确,也就影响了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准确评估,通过试卷来反馈教学,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时间,工作紧张。”通常情况下,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两个班级的课,除了课表上正常安排的课时外,还要上早自习、午自习,批改作业,整天忙忙碌碌。如果再兼班主任工作,还要经常开会,找学生谈话等,所剩的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很少了。如果任教毕业班,教学任务相对基础年级教师要更为艰巨。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借口工作紧张而不愿抽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题型、研究中考,就更不用说自己去命题了。对于种种无奈的理由,我们能理解,但不能认同,因为教师的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是不容小视的。

2.“没必要,现成的试卷多的是。”而今,市场上到处充斥了各种中考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可谓应有尽有。因此,许多教师以为,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出一份试卷,还不如向书商或书店直接订购试题,既可满足学生训练的量,又可减轻自己的压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这种长期过分依赖现成试卷的做法,导致许多语文教师的命题技能相对弱化。

3.“没能力,自身理论欠缺。”从高等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没有专门的命题学课程,这就使语文教师的命题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不容易把握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再者,现行的教学能力考察体制中,对语文教师职称或荣誉的评定,更注重的是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而忽视了对语文教师命题能力的要求。于是,堂堂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不会命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命题素质呢?

1.学校要建立命题训练机制。要把语文教师的命题能力纳入到教师的常规考核中,通过落实命题训练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命题训练机制,使之常规化、正规化,以此提升语文教师的命题能力。

2.要加强对教师的命题实践与指导。学校和相关部门应组织“名教师”等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为语文教师作命题工作的培训,指导语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中考动态,将课程标准与教材进行整合,将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进行整合,从而具体落实并加强语文教师的命题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