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6 19:2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秋天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秋天的诗

篇1

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白话译文如下: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篇3

by Ellen Robena Field

Golden and red trees

Nod to the soft breeze,

As it whispers, "Winter is near;"

And the brown nuts fall

At the wind's loud call,

For this is the Fall of the year.

Good-by, sweet flowers!

Through bright Summer hours

You have filled our hearts with cheer

We shall miss you so,

And yet you must go,

For this is the Fall of the year.

Now the days grow cold,

As the year grows old,

And the meadows are brown and sere;

Brave robin redbreast

Has gone from his nest,

For this is the Fall of the year.

I do softly pray

At the close of day,

That the little children, so dear,

May as purely grow

篇4

是谁挥毫蘸着太阳,把田野铺染成一片金黄?是谁在这片如海的土地上荡舟,漾起千重稻浪?和煦的秋风在翻阅田野丰满的诗篇,读乡人春天播撒的故事,读夏季绿色如黛的原野,读虫鸣蛙鼓的秋夜,读月色溶溶的情语……

挞斗像一艘艘航船,在金色的稻浪上行驶;开镰收割金秋的歌声如此深情愉悦,粗犷的音韵在稻浪上流泻;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如庄稼人写就的一个个词语,山岭原野上挥镰的乡人都是豪情满怀的诗人。有多少山头岭上河畔田畴,就有多少首醉人的诗歌……那些牵着水牛扛着挞斗的诗人们,穿行在金色的诗行中,欢快的心情,在铺就的诗笺上流走。

田埂山路上行走着挑谷人,他们挑着万缕霞光,挑着一抹夕阳,挑着布满皱纹的笑盈;他们细细咀嚼春天构思秋天成熟的关于大山、关于田野的厚重隽永的千古绝句,给四季轮回春华秋实标注注释。

金色的秋天啊,你让庄稼成熟、爱情成熟、诗歌成熟;让田畴披金,沃野流彩,歌声飞扬;怎不使人对你爱意浓浓,激情满怀,放声歌唱。

金色的秋天啊,你怎不让诗人们激情洋溢,诗兴盎然;怎不使诗人们椽笔流畅,心潮澎湃,诗如稻浪,放歌秋天。

月亮坡

酷似一弯月亮,永远不会沉落;

绿树、竹林、山花簇拥着它,众星捧月;

村落、木楼、炊烟环绕着它,故事迭出。

曾经多少次,坡下是歌舞的海洋。芦笙悠悠,吹奏不尽苗寨山乡浓浓的风情;歌舞翩跹,诉说不完缠缠绵绵的相思相恋的爱情……

月亮坡,像苗家汉子铮铮的铁臂胸膛,可以擎起风雨雷电,可以容纳风暴雨雪:月亮坡,又如苗家女温柔如水的情怀,可以萦绕千言万语撩拨心弦的歌声,可以回应千年万年的忠贞爱情。

你听,月亮坡下芦笙响了,那悠扬悦耳的旋律,使人心动,让人陶醉,就连月亮坡都开始了。

姊妹箫

苗寨秋夜,夜凉如水;

夜风拂动树丛、竹林,把秋月摇曳成一片银辉;木楼上晾晒的蜡染刺绣被月色映照得斑斓绚丽。

一阵清悠悦耳的箫声在夜空中,是那样牵引心弦动人情思。

一位苗家少年坐在寨旁的山上披一身月光,动情地吹姊妹箫,他的双目深情地注视着远远的姊妹岩,姊妹岩有一个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位吹箫少年是那样的专注,从那如风拂水如泣如诉如歌如吟的箫声中,我读懂了一个远古的爱情传说。

我伫立在吹箫少年不远的木楼旁,倾听美妙无比的箫声,倾听他对爱情的诉说,倾听他对月亮的低语,倾听他对月夜的倾诉……

夜凉了,我回到了小木楼,双手枕头,如痴如醉地静听那感人至深的悠悠箫声。

那多情善感的少年呵,竟吹了一夜的姊妹箫。

篇5

选文一

剪得秋光入卷来

文/王清铭

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画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婉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

②也不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相对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常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③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中,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水落石出了。

④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淡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地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

⑤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

⑥秋需要用心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

⑦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双聆听天籁的耳朵。

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⑨“诗情也似剪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1.作者为什么在第⑤段中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你的生命体验,说说对“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二

春天里种植自己

文/王清铭

3岁的时候,他在小煤窑打工的父

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硬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会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他问母亲:“把爸爸种植①进土里,什么时候会长出来呢?”

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连声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

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13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母亲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13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给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于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13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

23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一只母鸡卖了,为他凑足了学费。

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候,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3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33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给了这个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43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的心种植②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主人公的人生轨迹。

① 时期② 时期③回乡报恩时期④ 时期⑤进城发展时期

2.结合文意,理解文中加点词“种植”的不同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摘 要]

一些经常出现又颇具韵味的字眼是韩诗歌的亮点。笔者统计后发现,韩意象繁富密集、章法跳跃多变的诗歌里,蕴含着一种冷艳孤寂的风格,这种风格虽凄凄婉婉却足以沁人心脾。

韩,京兆万年人,字致尧,小字冬郎。其幼年早慧,十岁便能作诗。诗歌造诣得到其姨夫李商隐的肯定。韩诗流传颇广,最早选韩诗歌入集的是五代韦。他所编的《才调集》收韩诗五首:《小隐》、《赠易卜崔江处士》、《寄邻庄道侣》、《夜深》、《残春旅舍》。现存的韩诗歌版本为:《唐音统签》本、《四部丛刊》影印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旧抄本二种,《全唐诗》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嘉庆时王氏麟后山房抄本、《关中丛书》所收的吴汝纶评注本。本文所依据的版本,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在对韩诗歌的研读中,笔者发现其诗歌的中的一些字眼成为整篇诗的亮点,所以统计了其诗歌中经常出现又颇具韵味的字眼,它们不仅是韩诗歌艺术形态最直接的反映,还奠定了韩诗歌冷艳孤寂的艺术基调。

其中,“寒”出现35次、“独”出现23次、“醉”25次、“难”22次、“愁”20次、“病”17次、“恨”19次、“寂”12次、“伤”14次、“残”13次、“凉”12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韩大量的运用了表现寒冷、孤独、愁苦等的冷色调字眼。这些字眼的高频率使用,构成了诗境的孤寂伤感,以此来刺激读者,让读者也感觉到他所观察和理解的世界,并使读者通过字眼出现的次数获悉诗人的真实心理。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孤寂、感伤”就是韩的诗歌艺术特色最直接的表现。

首先,韩诗中多写晚唐灭亡前的混乱和亡国后诗人的悲痛,有意识地表现了诗人无尽的感伤。如:

避地寒食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悲。

路辱渐忧知已薄,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此诗是韩避乱异地时所作。904年朱全忠专擅政权,战乱不息,作者为逃避战乱而移居江南。此时,诗人所处的环境,处处都是乱世造成的不堪景象,再加上诗人想到快到传统寒食节了,自己却在异乡时,不免会暗自神伤。诗中“悲,寒,愁,孤,乱”不仅反映出了诗人的孤寂与不安,更抒发了作者的愤慨,诗中的字字句句,犹如诗人在悲呤亡国之音,蕴含无尽的感伤。

残春旅舍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残春旅社》作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景物刻画精美细腻而又自然,但均含象征意义。诗人在咒骂那些依附的小人,如蜂抱花须,何能坚牢,自然会堕落;鱼吹柳絮,能行几时,必将沉溺。这些景物自然会让诗人“恍然心地忆咸京”,突如其来的对故都的思念让诗人哀国之情强烈。“酒冲愁阵出奇兵”, 一个“愁”字,足以表现诗人此刻心里的纠结,但是再纠结也无力回天,只能以酒浇愁, 借酒麻醉自己的伤痛,借酒安慰自己的希望,“拂拭朝簪待眼明”, 期待山河重光、唐室恢复。诗人深深的感伤中隐藏着对逝去的唐王朝的执着追求。

其次,韩诗中多次出现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孤寂。如:

息虑

息虑狎群鸥,行藏合自由。

春寒宜酒病,夜雨入乡愁。

道向危时见,官因乱世休。

外人相待浅,独说济川舟。

“春寒宜酒病,夜雨入乡愁”,“春”给人万物复苏的感觉,而作者感觉到得“春”却是“寒”的,这个“寒”深刻反映了作者悲凉的心境。欲借酒消“愁”却又在雨夜时怀念起故乡,这时的作者除了深深的哀思外还有说不尽的愁情。诗人是北方人,却由于躲避灾祸深居闽南,语言不通本来就让诗人“失语”,再加上“外人相待浅,独说济川舟”如此的人情世故,更是让诗人倍感孤独。

幽独

幽独起侵晨,山莺啼更早。

门巷掩萧条,落花满芳草。

烟和魂共远,春与人同老。

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怀抱。

这首诗的题目就已经点明了主题――“独”。幽静的小村庄早上异常安静,只有山莺的啼叫稍显生气,门遮挡住了满眼的萧条,但遮不住诗人心底的孤独。“烟和魂共远,春与人同老”此句可见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随后不禁自己慨叹自己生活的凄然。诗中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了两个字,那就是孤寂。

第三,韩诗中对四季的描写以春秋居多,隐现了诗人感伤、孤寂的情怀。

在韩入仕后的二百三十五首诗歌中,描写四季的诗歌占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而其描写春、秋的诗歌又占四季诗歌的80%,从中可见诗人对春、秋的情有独钟。

读韩诗能很明显地体会到诗中悲秋伤春的意蕴,诗人通过对春、秋的诠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淡淡的感伤。如:

伤春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残。

穷途得志反惆怅,饮席话旧多阑珊。

中酒向阳成美睡,惜花冲雨觉伤寒。

野棠飞尽蒲根暖,寂寞南溪倚钓竿。

韩以“伤春”开题,并且一连用了六个感伤色调的词语“不忍看”、“摧残”、“惆怅”、“阑珊”、“伤寒”、“寂寞”,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的感伤之情。除此诗之外《过茂林》中也再度提到了伤春,“不悲霜露但伤春,孝理何因感兆民。”诗人不为霜露的短暂伤悲,却因春天而感伤,由此可见,诗人是特意将自身的感伤情绪,潜移默化的转移到自己诗歌中的“春”里,使得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春天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形态,给春天绘制了另一种感伤的情愫。

除“伤春”外,诗人也多写“春寒”。其实它是伤春的另一种表达,但不同的是,它的内涵和意蕴更加强烈,如:《春阴独酌寄虞部李郎中》“春阴漠漠土脉润,春寒微微风意和”。《息虑》“春寒宜酒病,夜雨入乡愁。”《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向夜阑。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等。在这里,诗人将“伤春”升级为“春寒”,不再是一味的叹息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而是有寓意的表现诗人心中深埋的悲哀。诗人借“春寒”或慨叹国家的命运或感慨离乡的孤独或叹息年华的虚度,诗歌内容丰富、鲜明,诗人形象的运用“春寒”一词,不仅表现了自己的无奈与愤恨,最重要的是诗人营造出了一份凄美的意境。

秋霖夜忆家

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愁泣到天明。

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韩诗中关于秋的诗歌,多有意用冷、悲来表述。此诗开篇就写了对兄弟的思念,后一句“愁泣到天明”更是将韩的悲伤推上了,秋天总会让人联想起暮年,所以此时的诗人深深感慨时间的即逝,悲秋的情怀涌上心头。除此诗外,《即目》、《惜春》等诗歌都能表现出诗人悲秋的意蕴,特别是《惜春》中的“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 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诗人爱花,当秋天花落,溪中满是残花时,诗人情不自禁流露悲秋之情。

关于秋天,除了上述诗人“悲秋”的主题外,韩另外一些描绘秋天的诗歌却有意在表现秋季的闲适。其实诗人的用意在于,用闲逸的环境来反衬诗人内心悲伤,这种表现手法能更加强烈的表现诗人的哀思,如:《秋郊闲望有感》就恰如其分地点出了题中的“闲”。以闲适的暖秋为大环境,抒发故国衰败,整首诗歌打破常态,更有对比性,更能突出诗人的哀思。全诗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荒芜的写照,却流露出浓浓的感伤。

总之,在韩绝大多数诗歌中,都能表现其冷艳孤寂的艺术风格。诗人用冷艳的字眼反映自己的孤独、离愁以及思乡之情,让读者为之动容。由此,笔者认为在韩意象繁富密集、章法跳跃多变的诗歌里,蕴含着一种冷艳孤寂的风格,这种风格虽凄凄婉婉却足以沁人心脾。

参考书目:

1、韩内翰别集[M].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篇7

1.从一朵花里,感受生活的诗意。

2.能写几句关于花的诗句。

教学重点:

从一朵花里有所发现,有所想象,并能创意表达。

教学准备:

有关“花”的儿童诗歌或故事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笑一笑。

2.其实,今天我并不是来给大家上课的。我只是想坐在你们身边,和你们一起玩玩游戏,聊聊天。要是聊到兴致来了,玩到兴致来了,我们还可以随意涂鸦,或者写下几句温暖而美好的话。这四十分钟,我们之间可以没大没小,没上没下,彼此快乐就好。好吗?

二、一朵花的诗篇

(一)一朵花的世界

孩子们,开始玩了,准备好了吗?第一个游戏:5秒简笔画。倒数5秒,看我画出了什么?

1.一朵没画完的花。你想为这朵花加点什么?你觉得花的世界里还会有什么?或者还应该有什么?先想一想,请你也用5秒添画,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你喜欢的颜色。

2.画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奇妙的算式。

花+(

)=(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思考。

花+绿叶=花+色彩=花+阳光=花+镜头=花+雨滴=花+蝴蝶=……

3.小结:花的世界里,不仅有绿叶、小草,还有清风、阳光、雨露,有蝴蝶,有小鸟,他们在一起,或许会聊天,也会游戏,或许还会思考,他们之间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这样――

板书:花+……=故事

(二)一朵花的想象

1.你听,故事来了。

(1)讲故事:《彩虹色的花》片断

(2)小蚂蚁摘下一片蓝色的花瓣后,花瓣是什么呢?谁来继续接着说。

谁能说说,一片花瓣可以是什么?还可能是什么?

除了小动物,花瓣就不可能和其他的事物成为朋友吗?

2.一片花瓣一个故事,每一片花瓣都在述说曾经美好的经历。这一片一片花瓣叠在一起,成了一朵花。一个一个故事也叠在一起,这朵花又成了什么呢?

3.是啊,一朵花就是一本书,那么,每一片花瓣上会写着什么呢?

谁喜欢读?它会怎样读呢?

4.一朵花还可以是什么呢?

一朵花是一首诗……

(三)与一朵花的对话

1.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忙碌着。无论清晨,还是日落。当孩子背着书包匆匆赶着上学,大人匆匆赶着上班时,我们不知道,在墙角的某一处,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已经饱满而热烈地开放了。她们是那样期待与我们相遇。

现在,让我们放慢脚步,轻轻地坐在她们的身边,静静地看看她们。这一朵一朵的花儿,是否让你心动?

相互接近很简单吧,对他们说点什么,或者问问他们吧。

2.与花对话。

说一说,问一问,或者来回答。

(四)花的心情

1.你在诉说时,花儿在倾听。花儿也有花儿的心情,也有花儿的情意。每一朵,都有。你听――

课件出示诗歌《花》

学生想象,猜测不同的花会说什么?(待放的花/盛开的花/凋谢的花)

2.师生合作读诗歌。

3.是啊,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看一朵花时,我们带上一颗心。于是,有了想象,有了情意,有了感动,也就有了花的诗行。

孩子们,其实在刚刚的聊天中,你们好多好多话语就是一首诗,试着记录下来吧,这将成为你我短暂相遇里的一朵小花。

三、学生创作、点评

四、课堂小结

祝福孩子像花儿一样

“孩子,做一朵花吧\愿意开在春天就开在春天,愿意开在夏天就开在夏天\愿意抓着秋天的手臂荡秋千,就开在秋天吧\愿意呵着冷气等雪花飘落在你的肩头\那就在冬天开放吧\可以开在庭院,可以开在山巅\可以开在墙角,也可以开在平原\有点疲乏了,打个盹\明年春天,阳光还是会来抱抱你\你的快乐,太阳都知道。

附板书:

花的诗行

师生合作完成“花的世界”简笔画

花+阳光=

篇8

今天是周日,我和妈妈来到花园里散步,一阵阵芳香扑面而来,这香是那么的浓厚,那么的香甜,我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的幽香顿时萦绕心间,挥之不去。啊!这是桂花香,多么令人陶醉呀!

桂花树象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园子的中间,在秋天里,散发着她独有的魅力。碧绿的叶子非常茂盛,一朵朵黄色小花像一粒粒米粒点缀着绿叶,清新,雅致,美丽。是的,桂花不如月季那样娇艳硕大,也不如那样孤傲清寒,她静悄悄地绽放,静悄悄地盛开,不知不觉中,芳香萦绕,沁人心脾!这份美丽,一如妈妈告诉我的那首关于桂花的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桂花不仅很香很美,还有很多用途呢!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桂花茶,还可以做桂花酒呢!传说嫦娥奔月时,带了一粒桂花树的种子,种在月球上,不知道那里的桂花是不是如这么香,这么美呢?

篇9

没有什么能让我们返回过去

秋叶落地的声音,唱着对大地的恋歌

关于低伏的秋草,谦恭,一群小麻雀

在田野熙熙攘攘的飞

直到一个稻草人,把它们赶到秋天深处

蝈蝈合奏的地方,欲语还休

秋天已渐渐干瘪,呼吸逐渐细微

一支稻穗的根部,把脚踩得更低

企图还原风过摇曳的身姿,抽走孤烟

而时光之镜,金狐狸不停窥视

带着惊觉,做最后的狂奔

打开远处的峰峦向天空靠近

新霜凝结在脚步之后,陷入夜的沼泽

在现实与虚妄中,

我必须挣脱,艰难不被诱惑

这时,苹果园的小青虫已经遁逸

如水月光浸。没有什么

能打开随之而来的冰冷

而秋日的长河,漫过每一条道路

十月,我的村庄

十月的眼神牵引我

回到我梦牵魂绕的村庄

翻卷的泥土,有我敬畏的生命

比我的期待更持久

埋藏于此的那些苦涩的根

试图端出岁月的黄金

柿子红了,多像我慈祥如佛的父亲

他植下的种子,插入的一些病痛

固执如我和我的姐姐

不停地幻想卑微的身世

一次次被提及,从大地拔出

牛羊不再啃青,格子上的诗行

经历的大火,烧焦我的乱发

深深浅浅的比喻,多像一根根

坚硬的刺,扎入我的内心

走过的不尽是云淡风轻

我逃逸不出的十月啊

如我有一天举目无亲,你是否收容我

在我住过的地方,把一生走完

从一场静到另一场静

步伐渐停,像疯子残喘

谛听自己的心跳,绵延风的呼吸

闪着寂寞小眼睛的星子

凋落无声,水和粮食

逐渐安顿下来的村庄

聚拢如此的静,结束和承受

老屋守着弯曲的小路

槐树和他一样老,处事不惊

一只夜蝙蝠,捡拾掉落地上的影子

我的村庄,如挂在树上的空鸟巢

塞满岁月的空寂和寥落

时势的变迁,我的祖辈,我的父辈

随着历史的步伐,逐渐撤离这里

往东再往东,我以一棵行道树的姿态站立

在城郭的结合点,村庄以西的地带

在那种莫名的怅惘中

我的灵魂回归故里

篇10

一、坚持让孩子读诗品诗

一年级如何对学生进行童诗教学呢?是单独拿出整节语文课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灌输吗?这样学生会不会厌倦呢?还是将这些童诗作为每天的“甜品”,让他们尝一点就爱上这甜丝丝的味道?再三思量后,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在每一次语文课上抽出五分钟的时间开展读诗、品诗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吟诵诗歌、热爱诗歌。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安排。

在一次语文课的读诗、品诗环节中,当时正值秋高气爽,我给学生读了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师:同学们,果园里果子熟了,稻谷露出了笑脸,落叶在清凉的秋风中舞蹈。丰收的秋天又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诗歌当中秋天的美景吧。

师有感情地朗诵《秋天是秋姑娘的身影》:“悄悄地落到地上/瞧金黄的谷穗是她的发/通红的苹果是她的脸/弯弯的香蕉是她的眉/绿绿的豆子是她的眼/呵,秋天啊/感谢你的美丽”

生:哇,秋天真美,这首诗写得更美。再读一遍好吗?我想记住这美好的秋天。

于是我应学生的要求又读了一次,不少学生还在下面跟着我低声和着,完全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之中,许多孩子在品读中纷纷有了创作诗的热情,陶醉在诗的美与想象中。

又比如,今年五月份,广州市开展了“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本人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童谣,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诵读,引导学生读诗、品诗。但我认识到,这样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性,学生容易蜻蜓点水、一读而过,没多大作用。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里,不仅安排了由教师推荐的优美童诗,还让学生交流各自喜欢的童诗,通过引领,让学生从小学会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读诗、品诗。

二、用好教材,让孩子尽情写诗

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富有诗意的课文和孩子喜欢的儿童诗,这些内容是引导孩子走近儿童诗的桥梁。因此,本人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孩子走进儿童诗的天地。

一年级上册有一首关于春夏秋冬的童诗《四季》。这首诗句式简单,充满童趣,学生一读就朗朗上口。我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仿写。请看《四季》这课的教学片段:

师:在你们眼中,美丽的四季是怎样的呢?你能用一个最具特点的事物、现象或活动来概括吗?

生1:美丽的柳枝是春姐姐的头发。

生2:冬天,我们在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多么快乐!

生3:在我眼里,荷花美丽的笑脸就是夏哥哥在和我们打招呼!

……

(还没等我表扬这些学生,一位性急的学生就站起来打断了我。)

生:我可以把他们说的话都连起来,这样的话就更美了(在同学们的期盼中,他清了清嗓子说了起来)。

柳枝真美丽/春姐姐的头发长又长/荷花在点头/是夏哥哥在对我们微笑。

师(惊讶、赞叹):你真是太棒了。这就是一首诗!谢谢小诗人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一首美妙的童诗。同学们,你们也想成为小诗人吗?

生(情绪激动):想!

师:你可以像这位诗人一样自己创作,也可以抓住四季的特点,仿照今天这首诗创作。比如:你们都觉得到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仿照书上的这首诗就可以创作了。雪娃娃真可爱,他对冬爷爷说:“我是冬天!”

生:这容易啊!我也会!黄叶飞飞,他对秋爷爷说:“我是秋天!”

师:你们真棒!同学们,开动脑筋,相信你们都能成为小诗人。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以《四季歌》为题写一首诗。下面这首诗是一位学生的作品:

《四季》

柳枝随风摆/她对太阳公公说:/“我是春天。”

荷花点点头/她对大地说:/“我是夏天。”

树叶飘呀飘/她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梅花挺着腰/她骄傲地说:/“我是冬天。”

可以说,那一堂课是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学生写诗的热情也相当高。因为学生喜欢,他们在写诗时都能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都写得很不错。

又比如,教《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在课堂上创设这么一个教学环节,来发挥孩子的想象,进行儿童诗创作:

师:你们都很爱荷叶。其实在荷塘里还有很多顽皮的家伙也和荷叶成了好朋友。在它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想回答了,老师巡视了一会儿。屏幕显示荷叶,响起了动画音乐。)

师:你们有答案了吗?

生: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下,高兴地游来游去。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用了一个“躲”字。还有谁——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千。”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了秋千。

师: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想象力真好。还有谁——

生:水虫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水虫高兴地在荷叶上走来走去。

师:比喻真好,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还有谁——

生:荷花说:“荷叶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她聊天﹑嬉戏。”

(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荷叶比做棉被、土地、运动场、乐园、滑梯……)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再把这句话读一遍。(屏幕显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生(齐声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如此美丽的荷叶,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也记住这篇课文。

为了保护学生写诗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我把学生们写的诗全发到班级公共邮箱,让家长前去欣赏,并经常向家长表扬孩子的诗写得不错。学生们被家长表扬开心极了,很有成就感。从此以后,他们爱上了写诗。每当我布置写话作业时,学生们总要问一句:“可以写诗吗?”看来,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成功了!

孩子从咿呀学语、蹒跚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他们就开始了模仿。迈出学写童诗的第一步也应该是仿写。童诗仿写让学生减少了习作起步阶段的畏惧感,从趣味当中着手,既能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又可以凭借童诗作品中的语言框架写话、写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诗意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童言童语放胆写,让孩子在诗中轻舞漫步

为了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孩子对儿童诗的兴趣,本人还积极上儿童诗创作指导课,精心布置语文作业。比如在一节童诗写作课上,我让学生用诗来写自己的文具,孩子们能用上平时所背诵的童谣的形式进行想象和模仿,并且互相讨论,写出的小诗也像模像样。如孩子写的《小笔盒》:“小笔盒,小笔盒/五颜六色真好看/它的胃口可真大/铅笔、尺子、橡皮都能吞下/大家夸它大胃王”,很富有童趣。

又比如学完《雨点儿》这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小雨点儿,画完后写上几句小诗。学生对这项作业非常感兴趣,交上来的作业不但画得好,也出现了不少富有诗意的句子:“小雨点像调皮的小朋友,在我的雨伞上玩滑滑梯。小雨点像音乐家,落在屋檐上玩架子鼓”;“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像钢琴曲。又像是舞蹈天使,它们越跳越快乐”;“小雨点儿像爱哭的娃娃,哭得满脸都是泪水”;“小雨点像珍珠一样美丽/小雨点像小鱼的眼睛/小雨点像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