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朗诵范文

时间:2023-03-30 06:0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将进酒朗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将进酒朗诵

篇1

选修课导学案的使用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不限于课堂的灵活方式处理。若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失去了求知本能,完全被培养成了学习的机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意。那么“导学案”到底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下面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为例,设计学案: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2.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3.赏析品味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学习重点】

1.掌握词的韵律和朗读节拍;

2.把握词中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习方法】:

1.朗读法;

2.吟咏法。

第一学时

【预习反馈】

(一)阅读“赏析指导”,明确怎样才能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将进酒》,进而背诵。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掌握朗读知识技巧――声律知识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学习过程】

(一)结合注解,疏通《将进酒》,做导学案“预习反馈”部分,展示吟咏诵读、背诵《将进酒》

1.该文中有哪些韵脚?如何押韵?

2.朗读节拍、重读、快慢如何处理?

3.通过推荐、自读的方式在班内朗读,相互评析。

(二)观摩学习,听名家朗诵录音,对照自纠,分析朗读技巧,再朗诵、吟咏

(三)背诵全文

(四)自主完成第二学时任务

第二学时

【预习反馈】

1.准确背诵、默写《将进酒》。

2.比较阅读《将进酒》《蜀相》,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知识链接】

1.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对好友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你从这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豪气纵横、狂放不羁、不畏权贵,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2.课外搜集资料,知人论世:了解李白、杜甫,了解《蜀相》《阁夜》的写作背景,小组内展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根据文后的赏析,自我评价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到位程度。

(二)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词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三)自主赏析《阁夜》。

(四)比较鉴赏:对比阅读《旅夜书怀》,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各小组展示交流。

第三学时

【预习反馈】

(一)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查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典故与传说

【学习过程】

(一)借朗读想象、描绘音乐展示的意境美

(二)诵读体味 朗读全文并进而背诵

(三)整体品味:这首诗采用的意象丰富多彩,但似乎有些驳杂、散乱,你能发现其中包含的线索吗?依循上述线索,欣赏者的感受过程是怎样的?听朗读示范,感受、想象画面的流动性、完整性,探寻作者的情感起伏。

【拓展延伸】

比较评价:以“‘鬼’与‘仙’的浪漫――谈李贺与李白的浪漫风格”为题写篇小论文,展示交流。

第四学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赏析《虞美人》《苏幕遮》

(二)播放音乐课件

诵读体味:根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诵读、点评,听录音。

(三)名句品味: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当一江春水向东流”,小组展示交流。

(四)比较鉴赏:结合“探究・讨论”一的“诵读提示”诵读该诗,并背诵、默写。

第五学时

【学习过程】

单元主题活动――诗歌朗读及“心中的诗人”作品竞赛

(一)选出“心中的诗人”,用第一人称写出以你对其思想人格及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或诗,分组择优,参与全班竞赛。(文章对人物有独特的认识与见解,诗人人格魅力及其作品魅力水融,富有文采,情感饱满。)

(二)选出自己“心中的诗人”的作品分组朗读择优,参与全班竞赛。

(三)竞争机制:1.依据小组推荐的个人作品,评议优劣,确定成绩。2.依据小组推荐的朗读者朗读展示成绩,排名。3.各组推荐的作品参赛成绩及所推荐者的朗读比赛成绩之和为小组成绩。

篇2

甲:牙牙学语时,遇见了无声的文字,从此,我爱上了看书!

乙:懵懂无知时,遇见了有声的倾诉,从此,我爱上了朗读!

甲:朗读,使我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朗读,使我们在困境中不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

乙:朗读,使我们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收获!

朗读,让我们拥有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从容和祥和……

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朗读赐予我们的为人处事的一份智慧!

乙:“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因朗读而积淀的独特的气质;

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得益于朗读而成就的高尚的品格;

乙:好书引我成长,朗读成就未来!今天,我们因读书而相遇,让我们一起品尝这场饕殄( tāo tiè )盛宴,享受朗读带来的不同的味道。沂水县第二实验小学《遇见最美校园朗读者》比赛合:现在开始!甲:首先上场的是一号选手,他朗读的题目是《父亲》。

请二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春天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奇妙的世界。请听二号选手为我们朗诵《神奇的世界》。请三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梦想是春天的绿,梦想是生命的水,让我们放飞梦想,收获希望。请欣赏三号选手带来的《爱与梦想》。请四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高山巍峨,大河奔腾,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民勤劳,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下面有请四号选手为我们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五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爱,像风一样,五彩斑斓;似冬日的暖阳,洒满人间;如春日的丝雨,无处不在。请听五号选手朗诵《爱像风一样》。请六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接下来上场的是六号选手,他朗读的题目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七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 将进酒,杯莫停。是对酒当歌,还是煮酒论剑? 下面请欣赏由七号选手带来的《 将进酒》。请八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有一种行为叫感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美丽的,做着感恩之事的人是高尚的,请八号选手上台展示,他朗读的题目是《感恩父母》。请九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父爱如山,它沉默无语,却总是你厚实的依靠。下面上场的是九号选手,他朗读的题目是《纸钢琴》。请十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动物也有感情,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儿女,它们懂得喜,懂得悲,懂得爱。请欣赏十号选手为我们带来的感人故事《跪拜藏羚羊》。请十一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爱她的锦绣河山,

 我爱她的悠久历史!下面有请十一号选手为我们朗诵《我爱我的祖国》。请十二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还是母爱……有请十二号选手朗诵《一刹那的母爱》。请十三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小时候的我天真幼稚,眼中的妈妈温柔慈爱,她的爱是纯洁的、无暇的、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请13号选手为我们朗读冰心奶奶的《不为什么》。请十四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它是多么可爱!多么得意呀!掌声欢迎十四号朗读者为我们朗诵《鹅鹅鹅……》。请十五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树叶,她最珍奇,最可贵;她最使人伤心,又最使人流泪。有请十五号选手为我们朗诵《一片槐树叶》。请十六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母爱,我们除了懂得珍惜,还要学会报答!请十六号选手为我们朗读《一件未织完的毛衣》。请十七号选手做好准备。

甲:一座大山,一条小路,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多么令人心酸的画面!我会好好读书,我会照顾爷爷、奶奶;我要让山里的娃娃们,都有爸妈陪伴!多么朴实的话语!请听十七号选手带来的《大山的孩子》。请十八号选手做好准备。

乙:雷锋,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滋生出一片片绿洲;雷锋,是一棵渐渐变黄的小草,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大地;雷锋是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人们的心中,下面有请最后一位选手上场,他朗读的题目是《雷锋》,掌声欢迎!

结束语:

甲: 朗读,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大门。让我们用自己的时间,以自己的步调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丰富知识,广博见闻。

乙:朗读,推开了一扇通向内心深处的窗。让我们享受心灵的抚慰,感情的诉求,意志的磨砺。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甲:遇见朗读,生活更有意义;

乙:爱上朗读,人生更加美丽!

篇3

关键词:朗诵;促进;古诗文;感情;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7-2

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碑。李白与三样东西紧密相连:诗、酒、剑。他是“诗仙”,杜甫评价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又是“酒仙”,杜甫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又是剑客,他曾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和“酒”,来接触这个嗜酒成瘾但又诗才横溢的李太白。

师:大家说,对于一首诗歌,是朗读好,还是朗诵好呢?

生:迅速查字典。然后说朗诵好。

师:查字典的习惯很好。说一说朗读与朗诵的差别。

生: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朗诵是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师:那么如何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还应该走进作者。

师:对。优秀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心,这时会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这也就达到了朗诵的最高境界了,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来自由朗诵这首诗歌。

生朗诵;师朗诵。

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小组讨论诗歌的感情。记住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师:请大家依据诗歌的内容思考宴饮时的李白的形象。

生:激动的、豪放的、自信的但又有点怀才不遇的。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特别激动、热血沸腾。

师:很多文人面对流水,都会诗兴勃发。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李白也一样。

生:“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复回,暗示人生短暂。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陡然让人心生无尽苍凉。

师: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这儿有一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生:李白确实很“悲”,但我感觉他的“悲”又不太悲。他的“悲”是一种很壮阔很豁达很开朗的悲,而不是小儿女的哭哭啼啼。

师:非常有道理,证明你读懂了李白。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入其中。

生:李白是“酒仙”,所以他开始纵酒狂歌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其中两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师:这里还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什么?

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师:注意“材”的写法。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这是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悲壮转成了欢快。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是李白在劝人喝酒,点明了这是一首劝酒歌,看不出有什么感情。

师:李白在酒酣耳热之际,还劝他的朋友继续喝。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在咄咄逼人,非得让人喝酒。

师:对呀。旋律在加快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什么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这时的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这是诗歌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生: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所以他无所畏忌了。他还“歌一曲”,表面上他很豪放,实际上接下来的几句话让人感到一种浓重的苍凉,有点像老师你曾经讲过的“文章憎命达”。

师:联想很准确。谁能说说李白的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

生:李白特别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他经过“曲线”终于见着了皇帝。但是没多久,他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所以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来浇自己胸中块垒。

生:曹植这个人也特别不得意,处处受他哥哥曹丕和他侄子曹睿的气。李白借曹植更能抒发得不到重用的愤慨。

师:这是李白在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又开始喝酒了。“五花马,千金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在李白的眼里只值一碗美酒。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这就出现了诗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生: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又让人再次感受到李白的愁思之绵长。李白虽然恣酒了,但“愁”仍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

师: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篇4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支持、《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协办。来自全国18所中学的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大会。

上午8:30,大会在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礼堂拉开序幕,开幕式由副校长程翔主持。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袁为民、线长久,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伊道恩,《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张蕾、副主编王希文,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卫东,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校长郭涵、党委书记王涛等校领导,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部分参赛学校负责人及参赛师生约500人与会。郭涵校长对各地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一0一中学的语文学科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朗诵体系,并强调朗诵经典对于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意义;李卫东高度评价此次大会富有“新意”,填补了当下各类“赛事”的空白;线长久、伊道恩致辞,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上午9:30,比赛正式开始。本着“鼓励原创,弘扬经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以个人朗诵与集体朗诵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参赛选手的热情与朗诵功力,亮点纷呈。朗诵篇目范围广泛,既有豪情逸荡、气势磅礴的《将进酒》,也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与妻书》;既有展现人世沧桑、书写爱国深情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又有紧扣时代脉搏、催人奋进的《中国梦》;既有反映语文课改精神的《绿色语文》,也有抒发人间疾苦的《北方》;更有同学们自己原创的诗歌《永恒的屈原》《旧时燕都》《诗话金陵》……经典的篇章,声情并茂的朗诵者,个性化的演绎,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巧妙结合,赢来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最终,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北京市潞河中学获初中组特等奖,山东青岛二中、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获高中组特等奖,另有北京四中、山东省菏泽一中等7支代表队分获初、高中组一等奖,江苏无锡市河埒中学、浙江宁波中学等9支代表队分获初、高中组二等奖。

“颁奖仪式暨名家朗诵会”于当晚6:30在一0一中学的大礼堂举行。首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袁为民、线长久,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校长郭涵、党委书记王涛等领导向获奖的各代表队颁发了证书和奖杯。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随后,与会者一起聆听了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播音员和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的朗诵,获得特等奖的北京市潞河中学、青岛二中、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代表队做了汇报展演。

篇5

【关键词】朗诵;古诗词;配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73-01

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诵进行的。配乐诗朗诵形式将古诗词、音乐、人声结合起来,通过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其中优美的意境,可以把诗歌朗诵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变成一扇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2007年3月9日,为纪念35周年,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举办了“日中友好阳春音乐会”,会上我国艺术家朗诵了《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作品,中日艺术家选择了琵琶、萧、古琴等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做配乐,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让不懂汉语的日本观众从朗诵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神韵。

二、使用不同乐器衬托诗歌内在的艺术意蕴

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不同,在做朗诵配乐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乐曲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一些乐器为例作简要分析:

琵琶,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乐之王”。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其声音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则写到“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借琵琶抒发惜别之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从《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曾听过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情感真挚,旋律优美,采用琵琶做朗诵配乐,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琵琶不仅可以表现文曲的柔美,更可以表现武曲的刚毅和霸气;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的战争场面,还可以表现闭月羞花的柔美和哀伤忧郁的情怀。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古琴配乐朗诵,以情传声,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表示了作者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钢琴是“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每一时期我国都有与之风格相配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主观感情,而抒情诗歌正好与之相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适合用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伴奏,而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音色干净、旋律流畅、音调婉转,可让人体会到诗歌中思乡怀人之感。

三、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

(一)准确把握创作背景并与情感认知相统一。面对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要探究其本身,而且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把握可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来分析,只有把握好创作背景,才能给诗歌的朗诵定好情感基调。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配乐。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合理正确地选择朗诵诗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对比、烘托,更有利于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体会。如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选择音色柔美接近人生的二胡,恰当地表现出幽暗、清冷的气氛,及作者孤孑清寥的感受。

(三)将运用语气技巧与内心情感体验相统一。朗诵时要做到用心吐字,用情归音。古代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讲究声、韵、调三要素的融合,要求发音准确、咬字清晰、字声结合,力求“以字行腔、字声相谐”。在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诗歌风格,将诗词的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恰当地表现出来;其次要做到神情兼备,不仅要有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更要能通过音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流露出来符合诗歌内涵的的气韵神态。

(四)联想与想象并用,用感受诗歌形象突出诗歌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绝妙工具。在朗诵中,我们要形成形象的感受,才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同听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8.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3]朱导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金龙,安全勇.叩问翻译之门,探寻内部规律――龚光明《翻译思维学》评价[J].中国翻译,2006(1).

作者简介:

庞韵叶(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纪 军(198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篇6

一、搞好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也就会层层翻新。那么,如何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呢?我认为教学中重视诗词的朗诵是必要的手段。古今诗词中有大量的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歌颂民族气节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沁园春·雪》等;还有歌颂人生壮丽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曹操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也有激励好学乐进的,如汉乐府的《长歌行》、陶渊明的《杂诗》、孟郊的《劝学》、文嘉的《明日歌》等等,这些诗词主题健康、高尚,语言脍炙人口,教师在教学时应搞好主题朗诵,创设情境,铺陈氛围,让学生在吟诵中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人生观的教育。那么,在作文时,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未雨绸缪,再也不会无病了。

二、诗词教学和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中包罗万象,蕴含了许多美的东西,细心挖掘,心灵自然会受到陶冶。这里有美的四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金秋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严冬;这里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的凄凉,也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这里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也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未酬……不论山川、河流、树木、花草,还是征衣、暖裘、冷泪、香尊,都包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体味。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作品中的美,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自觉培养审美意识,为作文内容的拓展和主题的升华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诗词教学和欣赏有助于学生锤词炼句

古人很注意诗词语言的锤炼。贾岛“推敲”的故事传为美谈。古人也有“佳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说法,许多名篇佳作可以说是一字千金。如:王荆公“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黄鲁直“高蝉正用一枝鸣”中的“用”字,都是经过反复斟酌而最后敲定。还有一些叠词的运用也为诗词增添了佳韵,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词人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卓越的艺术才思。另外还有许多成语也出自古代诗词,如:“蓦然回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柳暗花明”(陆游《游山西村》)等,为我们汉民族语言增添了亮点。除此之外,一些韵词佳句也广为流传,成了人们交际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珠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学生领悟并能熟练掌握这些语言,不仅有助于他们写作时的锤词炼句,而且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也会给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语文课程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诵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审美体验,才能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是最本真、最具“语文味”的课堂。

一、提高教师范读质量,用教师的心灵去感应学生的心灵,形成师生心灵共鸣。

要想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比如在讲授《登高》、《项脊轩志》、《将进酒》等课时,我的感情随课文内容而波澜起伏,忽而低沉悲愤、恬静柔美、忽而震撼有力,而学生也听得如痴如醉。每当读完课文,学生们呼出长长一口气时,我就明白,我的范读已经收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觉油然而生,教师的教学半功倍,教师不用多言然而学生就会自明,诵读的魅力,从而有了学的动力。

二、因地制宜,加强诵读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诵读技巧。

重视学生的诵读,不仅体现在诵读的频率和次数上,更为关键的是要体现在诵读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诵读指导,提高课堂诵读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勤于探索诵读的指导方法,比如在教学《情真意切释猜嫌》一课时,我针对选文是小说《红楼梦》选段,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研读文本。除了诵读指导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范读激趣、揣摩品读、竞赛激励、选读强化等方法指导学生诵读。

(二)要形成诵读规范,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做到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言为心声、读出韵味。

(三)要加强诵读技巧和诵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技巧主要是指对朗读的停顿、语速、重音、语调的处理。朗读有音、意、情、美四个层次。音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意读,要读懂作品的大致内容,写了什么,要点是什么;情读是读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美读是欣赏作品的较高层次,读出作品的语言美、内容美、生活美和意境美。

(四)引导学生有效地互相诵读评价。教师在学生诵读后,可以有意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诵读评析,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不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三、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诵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诵读的条件。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诵读机会。

(二)为学生营造诵读氛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诵读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媒介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比如我在讲公开课《登高》时,利用音乐《二泉映月》作配乐示范朗诵课文,就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四、多读少讲,树立典型,综合运用多种诵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诵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当好幕后“导演”的作用,要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敢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少一点滔滔不绝的贴片式的细节赏析,多一些学生的诵读体悟,大胆探索高中语文课程的新模式。

(一)多读少讲。

教师抓住重点讲解,学生在课堂中多读多悟,要把课堂上诵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二)教师在不违背诵读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诵读。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鉴赏水平不同,对同样一个作品的文本体悟也会不同,所以读出来的语速、语气和节奏也会不同。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流露出作者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但有的学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时高昂急促掷地有声,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再现了诗人狂放的个性;有的学生读“君不见”时较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气贯通,“天上来”达到语调最高处,“奔流到海”气势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复回”则如瀑布飞流直下,深惋悲叹。我觉得这些处理都是可行的, 没有充满个性色彩的诵读,学生就不会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可能养成独立的审美习惯。

(三)综合运用多种诵读方法。

诵读方法多样化,包括教师范读、师生共同朗读、学生集体朗读、个体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例如学习的《雷雨》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理解人物,并进一步理解作品,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诵读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又有新的内容。这种“新”就是要将教师的示范性的读与学生的高质量的读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诵读训练,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有目的有重点地强化诵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在诵读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文学素养,从而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掘来“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葛丰善.诵读品味突出方法指导[J].太原.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2).

篇8

姚日强,汉族,1956年2月生于陕西渭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陕西尚德书画院院长、中华慈孝总会画院副院长。文化部授予“华人风采”人物,“世界华人大师” 荣誉称号。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中华捻管书法第一人”“姚体书法”“姚氏捻管太极书法”创始人等殊荣。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唯一用动物毛作为书写工具的软笔书法。由于动物毛的柔软使得书写难度增加。姚日强一介农夫,铤而走险,不仅要捻管,还要在书写时将太极、气功、舞蹈、武术等诸多健身强体理念融入到书写过程中去,使得书写风格产生了以动制静的特殊效果。这种气功式的吞纳入定、太极似的晃动自如,加之捻管转动书写,这种神态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一是书写时太极般的晃动,让人不可思议;二是捻管书写时的随心所欲,让人震撼。别的书画摊点冷冷清清,他的书案周围人满为患。那种飘逸流畅的自然俊美,那种刚柔并济的微妙结合,使观者眼前一亮,惊叹不已。身体的晃动,手指捻管,都是和传统的书写模式的天才升华,是对传统书法的挑战。有人将捻管太极书法称之为走钢丝的惊险艺术。捻管和太极的微妙结合,使得书写的点画更具视觉美感。在重庆,书法大家白墨看了他的长卷说,哎呀,太美了,简直是纸上芭蕾!老书法家石剑兴奋地夺过主持人的话筒说,我今年76岁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草书长卷。大家要求姚日强当场书写八米长卷《三国演义主题歌》时,石剑老人站在案旁粘墨,之后又拿过话筒朗诵全文。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书法家能这么激动得不能自已,足以显示姚日强书法作品的新颖别致!在西岳庙,姚日强展出15米草书长卷《将进酒》,文化部年过古稀的书画b赏师尹传彪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这是陕西的骄傲!中国的骄傲!我走遍了全国各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震撼人心的书法作品。

当然,姚日强的书法其所以能够这么讨人喜欢,是因为天才的灵感,是因为人生的磨难,是因为锲而不舍的临池挥写。他书写的马字,被人们称之为中华第一马。书写中他将马字上面的一横化为猴头似的一点,极力的将马字的横折钩一气呵成,下面的四点似断似连,由于捻管太极的作用,赋予了马字腾跃驰骋的动态美感。宣纸上的马字,将一位英俊骑手挥鞭催马、回头呼唤后来者急追快赶的神态渲染得淋漓尽致。

篇9

一、诵读成咏,体会音韵之美

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主要来源于平仄的搭配,节奏的连贯,韵律的悠扬,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唱起来和谐悦耳,产生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我觉得,依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年龄特性,教师要删去繁多、琐碎的各种要求,初步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1.发音正确,吐字准确,语速适当;2.感知古诗的节奏,注意停顿与重音;3.用心感受,逐渐掌握古诗诵读的要领,体会古诗文的音韵之美,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教会学生使用准确的符号,如停顿用“/”,重音用“・”,延长用“――”等。我们还要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当然,古诗词的诵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积累。朱熹说“一字一句平心去读,不能有丝毫杜撰”。通过一天一诵,诵读成咏,使学生长期浸染在古诗词之中,学生自会有所收获。

二、轻松记忆,感受积累之趣

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要强求深入分析理解,因此,即使暂时没有领悟作者及诗文表现的深刻寓意,也无关紧要。只要他们能先“吞咽”下去,先记住诗歌内容,随着阅读量的加大,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时间长了,它就会被学生消化、吸收。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每天抄背一首古诗,这些古诗既包含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又可以是学生自选的相关诗词。如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就让学生再积累李白的其他诗歌。于是,学生的诵读内容就出现了《峨眉山月歌》《赠汪伦》《将进酒》等。由于诵读数量的增加,李白的诗风也就逐渐被学生所知晓。

像这样一日一句,一日一首的长期积累,甚至于好多初高中才学习的经典名篇,如《陋室铭》《出师表》《师说》等,都成了学生们的吟诵之作。听着他们稚嫩的童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寻找,我快乐;我诵读,我自豪!”的喜悦之情。

三、活动激励,体验成功之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感于第斯多惠的话语,我在教学中围绕古诗文学习积累开展了一个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限时背诵”“诵读表演”“接力背诵”等活动耗时少,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举行。再如一些稍大型的活动:“经典古诗文朗诵会”“赛诗会”“诗歌联欢会”等,让学生或配乐朗诵,或浅吟低唱,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举行。

通过这些活动好多学生背诗达到一百首以上,我在感动于学生积累数量之多的同时,更是感受到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与信心是那样强大。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更多地感受到了古诗文的诵读之美、意境之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学以致用,尝试创造之乐

1.改写诗歌,进行新创作。这主要是对古诗词进行续写、改写或仿写。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装饰,句句有喜色,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想像描绘的情境,合理编写故事的情节,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为了深入拓展文章的内涵,我又让学生续写杜甫回家后的经历。就在这一改一写中,学生欣赏了诗歌高超的技巧,领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表演诗歌,活化诗文内容。小学生积累的古诗文,有许多是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的内容,如《村居》《游子吟》《小儿垂钓》等。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简短的诗句改写成小话剧。全班学生可分成几个小剧组,每个学生都要编写剧本,小组内评比,推选出优秀剧本,再进行集体修改,然后自导自演,在活动课上进行展示,评比优胜小组。

3.诗画互补,激活审美通感。古典诗词,向来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把古诗文运用绘画表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审美上的通感,使学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体验更加准确,对内在精神的把握更加深刻。

在做法上,一是鼓励学生给课内外的古诗文配图,举行班级诗画展;二是引导学生做古诗文专题手抄报,指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与阅读体会在手抄报上展示出来;三是让学生直接把古诗内容变成图画,让大家通过观画面、猜古诗、背诗句等形式,悟出诗中画、诗中情、诗中理。

篇10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应围绕教材和新课标,确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这在教学中是主靶子、是核心。那种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讲课如同无的放矢,根本谈不到效率。例如,我在教授《小狗包弟》一文时将教学目标就设置为“品文”和“品人”,让学生通过感受文章句子,走进作者巴金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学生知道这一节课干什么,他需要学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这样学生学习目的就明确了,效率也就高了。

2.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

教材的内容虽是单元形式,但是仍显零散,尤其是选修模块。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把杜甫的几首晚年诗歌整合在一起,结合《人物传记》中杜甫的生平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杜甫晚年的诗风及其现实主义的风格有了整体的了解与把握,教学效果较好。

3.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共通点,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比如,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我紧扣情感目标,针对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这些情况,利用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唤起留守学生对外出打工的父母的思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1.注重候课候课虽不是上课,但其作用不可小觑。候课时教师的一个眼神能够让躁动的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候课时教师在学生座位间的走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候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小细节。

2.导入要抓住学生的眼球

导入要灵活、新奇。一个好的导语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可这样导入――展示四大名楼的图片,然后问学生:面对如此美景你会用怎样的文字表达你内心的情怀?一句话就激起了学生急欲读文的强烈愿望。

3.注意师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授《将进酒》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讲解,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我只是从旁引导。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很快把握了诗歌的情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尊重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学是个开放的教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分地强调“标准”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学生的理解应基于课本、基于教材,切不可天马行空,胡乱理解。

5.注重课后练习的反馈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又要注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特别需要注重练习的反馈,因为它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通过它你能够改进你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尝试。

1.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去面对学生,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提出由衷的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小缺点、小错误,教师要能够包容。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