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太阳范文
时间:2023-03-24 09:3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升的太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921年4月,刘炽出生于西安。家道中落。9岁到西安三仙庙打扫佛堂,后来又考入西京印书馆铸字车间当童工。在庙里。学习了隋唐燕乐,掌握了笙、笛、云锣的演奏技巧。15岁参加工农,被送进延安人民剧社当小演员。美国著名斯诺夫妇1937年访问延安时,称誉他是个“已有主角倾向”的“少年天才”!后来师从冼星海。50多年的创作生涯,从他笔端流出的作品数不胜数。他的歌曲《翻身道情》《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祖国颂》等。几代人传唱,家喻户晓。
刘老先生和《中国青年》有缘。他的几首传世之唱都首发于本刊。因此,时逢《中国青年》创刊70周年,他激动万分,颀然命曲,谱成壮美明快的旋律《永远初升的太阳》。他说:“这是最真挚的祝福。曾经年轻过的人难忘《中国青年》,正在年轻的人需要《中国青年》。”
李佳是战友歌舞团的女高音。
她谦和而质朴,没有一点时下演艺界里挂着“星”牌人物的骄焰。然而,她在曾风靡全国的《组歌》复演中担任当年马玉涛“九曲”的领唱角色,一声浑厚纯美的“手足情,同志心……”却倾倒了万千观众。
儿时,她和小朋友们过“娃娃家”,一次偶然的演唱,被长影与香港合拍戏曲片《墙头马上》剧组选中,她便和艺术结下了缘分。长大了,她站在军营的舞台上,当一群群钢筋铁骨的汉子噙着听泪她的歌时,她懂得了这个世界需要歌声,需要真诚。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成为辽宁歌剧院的台柱子。从《风流寡妇》中的米西娅到荒诞歌曲《潘金莲》中的安娜·卡列尼娜,从电视剧中慈祥的母亲到执著的工程师,她的每一次艺术实践都铺下了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基石。她曾在省内的各种声乐大赛中获奖。而大型歌剧《归去来》中的女高音嫦娥则标志着她在艺术追求中的新突破,她因此而获得目前专业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的最高政府奖——“文华奖”。
李佳最欣赏罗丹大师的一句格言:“艺术又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于是她从艺与做人一样地执拗和认真,这是出了名的。
声乐是青春的艺术,因此,她格外眷恋和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节。欣闻《中国青年》创刊70周年纪念,她怀着极大的热情为电视专题片《青春史诗》演唱了主题歌《永远初升的太阳》,她说,“为青春放歌,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事情。”
永远初升的太阳
篇2
1 将心比心、爱心感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 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与爱”。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去换起学生美好的心灵,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欲望。
堪称教坛楷模的何宝珍老人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都想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某些诱因使之偏离了轨道导致的,若要他们走上正道,回复本性,只有爱才能做到。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中,感受到与老师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承认,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在困难和矛盾中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从而一天天彰显人性的光彩。我刚接上五年级时,班上有一个学生刘明华,他总是不交作业,于是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放学后打扫卫生,而且要补作业。这样做起了点作用,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又旧病重犯。我对他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送上来。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达不到目的,;必须得改变自己强硬的做法。根据儿童的自尊心,找机会发现刘明华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教育他。第三周,我让全班同学分小组比赛背诵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第七自然段,而且对全班学生提出要求:每一组同学要全部背得,才算过关,在二天之内每组如果还有一个背不得,那么整组就得打扫一个星期的卫生(目的是让学生互促互助),请每组的每一个同学不要拖你们组的后退啊!任务布置后,第二天早晨就有三个组的同学全背下,其中一组居然是刘明华在的那组,当时我心里很激动,在班上表扬了他们组,特地抓住机会夸他聪明,记忆力强。课后,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遇到不懂就问,同样会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之后我特别给了他的关爱,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期末开完毕业会那天,我对他说:“望你升入初中后,更加努力学习,因为你很聪明。”他居然一下哭着对我说:“老师两年前你刚教我时,我觉得你很凶,很怕你,而此时此刻我是多么不想离开你啊!”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期望老师以友善的态度引导我们。今天,我们处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应该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个人才。巧妙提醒,天长日久,他的问题也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通过这件事后,我更加明白:一个真心爱学生的老师,学生才会爱戴他。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唯有教师的人格高尚,才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何为教育,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化。
2 爱在其中、宽严相济
爱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是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育育人同管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是讲究严中有情,情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宽严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013年六年级第二学期我班从浙江转回来的陈某,刚到班上看到他那模样,如同社会上的小流氓,要不是他父亲的再三乞求,学校是不会要的。第一周不见他和同学说话,独来独往,两周后我发现他在班上和部分同学开始交往,但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张口就骂,出手就打,乱扔同学的东西,无论干什么都肆无忌惮,整天搞得全班学生不得安宁,时时都会惹得同学告他的状,说他黄鼠狼喜欢白天鹅似的喜欢班上的一名女同学,说他是害群之马……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班上竞来了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又上语文、思德等课的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教育好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困难有多大。那么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呢?
首先,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他的过去。通过了解得知,由于陈某是独生子,家人对他比较溺爱,三年级刚读完,其父母到浙江打工,跟随父母到浙江读书,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同本班一名男生为了一名女生发生矛盾,居然用刀杀伤了那位男同学,被学校开除,后又进了派出所,他父亲跪地求情,花了将近万数元钱才把事情解决,为止他父亲也狠很揍了他一顿,可这时的打、骂、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因为他有了一种可怕的逆反心态。尽管这样,要想使孩子改变,就必须使家长密切配合。为此,每周五我都要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换意见,这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陈某虽然有缺点,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隐藏在他缺点后面的闪光点:他是非分明、重感情、做事有能力、而且负责,有了这些优点,我便逐渐利用它们来克服陈某的缺点。首先要培养他的形象美,不留长发,穿衣服要用有学生形象。再次是通过那次感恩教育演讲,听到触动心灵处,我看见他哭了。从那以后随便出手打人,打架骂人的现象也减少了,他开始有了改变。为了调动陈某的积极性,我还把班里的一些事情交给他,让他从为集体和同学们做好事当中获得自信和荣誉感。
我用爱如春雨般滋润他的心田,他的心不断向我靠拢,他愿意听我的话,愿意去做我让他做的事。毕业那天我看到他和刚来的时候判若两人,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正说明育人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系统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育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难免犯错误,他们更需要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耐心等待,给予包容和引导,留给他们自己反省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林崇德教授指出:“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由于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教师总习惯把爱藏在内心深处,板起面孔和学生交往。另外,我们也确实缺乏恰当的沟通表达技巧。因此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深爱学生的,但学生的感受却恰恰相反。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在师生交往中,我们怎能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除了学习应用语言、教态及其他手段外,还要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掌握不同的沟通技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做到:热爱但不娇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
3 循循善诱、重视交流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前面讲到的陈某,两个星期后和班上的部分同学混熟后,有学生悄悄告诉我,说他像黄鼠狼喜欢白天鹅似的喜欢班上的一名女同学。过后我通过认真观察,确实发现陈某暗爱着一名女同学,意想不到的是除了陈某外,还有类似的两名男生,他们都才13岁左右呀!面对此问题的发生,不得不想办法,经验告诉我绝不能当众批评揭穿。于是我找准时间,在班上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要求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就交。第二天中午刚吃完饭后,我以指导作文为由,把他们三人叫到办公室,说说他们的作文内容——理想是什么,他们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歌星、老师、科学家。我就近一步和他们拉近话题,问他们今后喜欢什么样的女生?此时三人都默不出声,脸红红的低下了头。我趁此机会告诉他们:“新疆的女孩含情脉脉、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俄罗斯的女孩温柔漂亮、热情大方、楚楚动人……。前几年听说有位男同学就是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之后女生像水一样向他涌来,他赶都赶不开,难得你们今后不想遇到吗?反正老师我是想遇到,但是没有机会了。”一个同学羞涩地问:“我们去哪里会遇到那些女孩呢?”我趁机说:“想要遇到很简单,只要你们从现在开始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几年之后考进中央民族音乐学院就会遇到……”通过谈话后,我发现他们若有所思,之后终于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测验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期末全县统测,陈某的总分(语文、数学)成绩在班上是第四名,其他两名男同学也大有进步。
事实证明,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与老师合作,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也因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4 了解尊重、欣赏鼓励
卢勤说过:“成人能够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胆识直面错,有胆识尝试新事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充满信心,正确对待,常抓不懈,定会迎来新的收获。
了解是爱的前提。师爱应该建立在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客观了解的基础之上。当我们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要尽快着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学习特点等,这将为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创造前提。
尊重是爱的保证。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尊重、信任永远是教育成功的砝码。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眼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没有自尊的学生是燃不起奋进的雄心的。
平静地欣赏差异是爱的关键。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正所谓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学生个性存在差异是客观的事情。事实上,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我们在班级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大多与忽视这种差异有关,我们不可能打造出一个模式的学生,应该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采取一针对性的做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引导他们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我们不应该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而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篇3
这正让我想到在校园中的几个片断。
作为一名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一天,老师进来后宣布了这节课内容,同学们显然对此很有兴趣,老师刚一发问,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甚至,未等老师提名,同学中开始的几位就在下面说起想法,场面虽然有点乱,但是不一会儿就安静了———等待。同学们十分活跃,使老师很高兴。
运动场上,一声尖叫———球进了,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欢呼声、鼓掌声———赢了。刹那间,篮球场上,周围成了快乐的海洋———比赛结束了。
在校内,何时何地都是那样朝气蓬勃,显得那样有生机,同样在校外,我们也是……
暑假开始了,同学相约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居委会,想要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锻炼自己的能力。
经过组织、报到等程序,我们被安排了两份任务:宣传卫生和打扫卫生。我们三五结队,向各自的“领地”出发。当然,我安排为宣传。
“加油!”我们出发了。我信心十足地借来了扩音器和宣传黑板,准备开始。我首当其冲,讲起了宣传语:“居民们,我们来向大家宣传……”不一会儿,一些爷爷奶奶们走上前,听我们讲,其他同学就微笑着将资料发给长辈们。
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同学们开始分批给居民们送上资料。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宣传结束了,回到居委,另一批打扫的同学也到了。主任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是啊,同学们的脸上布满汗滴,还时不时地用手擦额头。“刚刚我一直跟着你们,一些居民们都赞赏你们———‘他们真有心,他们很热心’,说的时候还翘大姆指呢!”接着是一串只有我们中学生独有的爽朗的笑声。
篇4
———朴树《生如夏花》我们会在周末偷偷溜进校园,平时乏味的教室却俨然一个硕大的游乐场,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还那般欣喜,我们踩着操场上的阳光,把秋千荡出各种花样,望着蓝天,唱着属于我们的歌,微笑,纯得没有一点杂质。
这就是我们,会在枯燥乏味中找乐趣的我们,对于我们一点点小的快乐与希望都能支起整颗心的光亮。
我喜欢和朋友们抽空去画室,我是学素描的,而我的朋友们有的学水粉,有的学国画。
老师会抚着我们的头说好好学,然后去教小弟弟小妹妹,看你们的了。于是我们穿梭于被教与教之间,我们被寄予希望,然后又传播希望,似乎就像初升的太阳,被寄予新一天的希望,也让别人看到希望。
希望,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我们,是一群爱文学的孩子,捧读余光中的《满亭星月》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感受虞姬的爱恨情愁,幻想屈原的悲然与无奈,纵身一跃,撕开那道口子,沉沉地沉到河底,悲切与绝然,沉沉地沉到我们心底,夜凉如浸,虫吟如泣。我们不断地合上又打开一本又一本的书,我哀心的想说那叫传承,文学,是种精神,虽然我们在浩瀚的文学面前,还是不知所措,但那份渴望与执着,看到了吗?
那是希望。
篇5
是那么的温柔,
把柔和的一面献给人们,
就像刚睡醒一样。
中午的太阳,
又是那么的强大,
人们都不敢望它,
就像充满活力的小伙子。
将要沉睡的太阳,
它的姿态是那么美丽,
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态价值观 培养方法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泛指我们的居住环境,具体来说,生态环境就是指一切生物存在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这个词涉及面十分宽广,所能表达的范畴也越来越大,人们常常用生态形容很多美好令人向往的事物,例如健康、美丽、和谐的事物,都可以用生态修饰。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原因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系统具有平衡性、整体性和生态性的特点,中学语文的生态构建应该以生活为源头,以平等对话为手段构建起主体生态,从校园语文教学环境、班级语文课教学环境、家庭语文教学环境、社会语文教学环境出发构建生态价值环境。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将生态系统内部要素相联系,建立一个和谐的语文教学网络。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和关爱大自然的人,只有具有了这些特质的学生才可以说是身心健康具备生态价值观念的人。
初中教学是学生进入高等学习阶段的过渡时期,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价值观培养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1中学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垫脚石,它是学生培养生态价值观的根本,只有在开始阶段打好基础,才可以更好地培养生态价值观。
1.2根据新课标编制的中学语文教学,涉及生态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为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1.3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在校参加课或者活动课时思维活跃,并且带有许多新鲜思想,能够很好地与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实践课相融合,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
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已经不是以往的生硬地照本宣科了,强调在学科中感受到自然、人文、社会的力量,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人文环境,爱护生态系统,了解怎样运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怎样保护一切美好的生态环境,培养生态价值观。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好处
生态价值观是指人们对自然万物以关怀的态度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反映出来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诉求。它要求人们在谋取自身的利益中,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本前提下,以关怀的方式生活和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实现自身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互生互助的生存方式。
2.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
2.1.1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形成到成熟的重要阶段,初中教学与生态问题有很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渗透生态价值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们对生态高度重视,了解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
2.1.2初中课堂实践教学性强,在竞争压力还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多开展生态互动教学,让同学们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更加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从而培养生态价值观意识。
2.1.3初中生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语文学习由于贴近社会和生活,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喜爱之情,更可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生态价值观。
2.2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好处
现代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不断加剧,经济日益发达,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冷漠,生态价值观的薄弱和人文观念的缺乏,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好处不言而喻,概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2.1由于小学生对于概念性的东西只有浅显的了解,甚至只能说是知道,却没有深入了解其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而进入中学以后,会在学习和理解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吸收知识极快,所以在中学培养生态价值观是最佳选择。
2.2.2初中生的科学实践性强,也就是说他们更加喜欢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学校通过语文教学开展的生态活动较多,每年节假日,更会组织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亲近周围的人们,从生活和实践中接受生态知识。
2.2.3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阶段,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大学面临就业问题的压力,所以选择初中培养生态价值观,不但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灌输一定的理念,更可以让他们从活动中了解生态,树立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教师培训中都会有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这一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快速思考,让他们感受生态的美好和不足,从而得到启发,学会思考,培养生态价值观,而且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红.生态课堂教师需具备的三种心态[J].科学教育,2010(05).
[2]李小玲.谈语文生态化教学的特征及其实践构想[J].文学教育(上),2009(10).
篇7
【关键词】 人格;激情;博学;幸福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82-01
新课程改革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如今的校园,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的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追求;另一方面,教师却处在十分的境地,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冲击,使许多教师丧失了职业乐趣,职业的蔓延现象令人担忧。
教师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的发展与幸福说到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与幸福。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成熟的教育;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就没有支撑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也好,举措也好,最终要靠教师去实施。遇到一个好教师是学生的幸福,能够聚焦一批好教师则是学校的成功,是教育的成功。因而,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漂亮的校舍、完备的设施、先进的理念、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活动,更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培育教师的幸福感,无易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
1 教育引导,培育职业的荣誉感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众多,但都与教师本身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密不可分。欲使更多的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关键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觉悟,但学校也并非毫无作为。
要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把握教师的积极心理,如利用教师会议,坚持正面的理想使命教育,持之以恒,春风化雨;开展教师、科任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广泛参与的教师评优活动,利用榜样引导,造成其自觉不自觉的仿效;邀请成绩卓著的毕业学生返校报告,既能带给曾经的教师们潜心事业矢志不渝的自豪,又能给新入伍的教师带来奋斗的目标;及时通报当前火暴应聘教师岗位的动态信息,能使教师们产生珍惜现有职业,抵御职业懈怠的外在动力;大力开展教师节庆祝、优秀教师表彰等活动,能使教师亲身体验温暖与关怀,丢弃被冷落、遗忘的沮丧与牢骚。
一旦教师不再排斥和抵触自己的职业,厌倦的情绪便会烟消云散,职业的荣誉感必将催生出由衷的幸福感。
2 搭建平台,培育事业的成就感
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事业上的成就更能触发其幸福感了。为教师的成功搭建平台,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能真切体味到事业成功所带来的欢乐,这是学校和校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师何尝不渴求学校的关爱?引领教师根据个人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是学校对教师的真爱;尽力满足教师自我成长、自主发展的需求,为他们的进修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保证,这是学校对教师的厚爱;精心创设载体,通过师徒结对、基本功比武、课堂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锻造教师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这是学校对教师的挚爱;借助多种媒体推介其成功的经验,促使其成名立业,这是学校对教师的仁爱;不横加指责,对其存在的缺陷给予宽容,帮助其寻找克服不足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学校对于教师的慈爱。
教师事业上的成就除了带给其本身的幸福外,还能激励团队的其他成员,其辐射效应实在不容小视。
3 多管齐下,培育集体的归属感
校园是老师们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优秀的教师团队发展壮大的土壤,值得精心打造,尽心呵护。首先,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凝聚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求真、求善、求美的校园风气,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中各种积极的因素,使学校逐步成为老师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其次要用集体的温暖吸引教师。注重人文关怀,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生日问候、伤病探视、婚丧慰问、急难救助、上门家访等,久而久之,学校便成为了老师们集体生活的乐园。再次,要用团队的共同目标提升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让老师参与学校规划的制定、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相关责任人等手段,使老师们主动投身于集体活动,致力于提升自身素养,使校园真正成为老师们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试想一下,假如教师都能以校为家、爱校如家,那么归属、依赖集体的情感该是多么的真挚而强烈,心中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将不会枯竭。
4 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塑造美丽的教师人格
教师的社会责任重大,工作琐碎繁杂,加上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多样性,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往往过重。作为学校,要努力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尽力排除诸如个别学生和家长用个人的好恶评判教师等各种来自外部的干扰,使教师能够静心工作、潜心钻研;要尊重教育规律,不随意加重教师的负担,尽可能减少对教师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影响;在不损害师德形象的前提下,尊重教师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支持工会、妇女、共青团、教研组等组织适度地开展休闲、温馨的娱乐活动,增添生活的情趣。
成功的教师都是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的,都是带有个人思想的教学。魏书生正是基于自己多年的思考,总结出了一整套学习语文的方法,而在学生那里获得充分的实证,即便是在自己不教授课文的时候,学生依然可以获得自学的帮助,把语文学好。韩军先生喜欢朗读,就把自己的朗读教学变成了乐趣,也给学生带来享受,朗朗的读书声让他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正在实践着语文的原本的学习方式。于漪先生正是倾注自己的真情和热爱,让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如今都走上了名师的道路。学习名师才能成为名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
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育的对象更不可能真空。学生已经迷恋网络,教师也要行动起来。这个社会告诉人们:接受能接受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教师不了解网络,与学生怎么沟通,教师不上网,怎么去判别网络的真伪优劣,怎样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不知时尚为何,也无法引领时尚。
社会讲与时俱进,教育也必须这样。性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但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为了职业而改变,这是对工作的执着,为了人格魅力而改变,这是任务。而作为教师就是要适度地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层次,才能适应社会的一日千里的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几本书,远远适应不了今天的教育。冷冰冰的说教面孔、硬生生的死板语言、喋喋不休的传教士表达、课后夹着书本走的教师似乎都欠缺了什么。
篇8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生态课堂 主体意识
现在的课程改革已趋于成熟,课堂改革越来越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教师的重视,生态课堂理念逐渐深入教师心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学习自主性与教学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何构建生态课堂,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生态课堂呢?首先这样的课堂是和谐、互动和开放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行高效课堂教学[1]。
其次,生态课堂是和谐情景的课堂。生态从生态学角度说与环境紧密相关。关注生态就是关注生态环境。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学生的学习同样在学习情境中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课堂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再次,生态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教师要构建生态课堂,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体验教学,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形成、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地理知识获得的过程。
最后,生态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态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指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手段要开放,不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还要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探究活动的开放性,指教师对于学生用什么方式学习不加限制,让学生自主选择。
二、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素养
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初中地理教师忽略知识的建构过程,只关注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认为把该背的给学生划出来,让学生背就可以了,学生不再关注“为什么是这样”,仅关注这样的问题背没背过,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教师应改变这种观念,积极构建生态教学课堂。如《世界的人口》一节,传统教学需要学生记住三方面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分布的成因。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搜索世界人口问题,并在小组中形成统一意见,并汇总,然后分小组展示。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整理的,所以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又如讲解《天气与气候》一节时,我让学生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天气预报中都涉及哪方面信息,安排学生收集灾害天气警报资料。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说出天气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例子,并给同学们讲一讲。学生会搜集很多,如哈尔滨的冰灯,天气与人的心情,天气与人类的疾病等,从而引出天气不仅和出行有关。我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天气预报数据信息,并表演天气预报,看看谁预报的天气信息更全面。这样的课堂生动鲜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高,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态课堂。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等于生态环境,因此生态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任何教师都明白,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根本,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也是低效的。生态课堂首先能够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把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在初中新生第一课时采用故事引入,通过《火烧赤壁》的故事提问学生:“诸葛亮真的能借来东风吗?”学生有的摇头,有的笑而不语,我点出:“诸葛亮在历史上用八个字来形容,是什么?”学生有的回答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借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又如讲解《非洲》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洲的一个短片,非洲的风土人情、气候、神奇的物产等吸引了学生,再给学生读一段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展示非洲神奇瑰丽的画面,让学生带着对非洲的好奇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营造开放的生态课堂环境
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地理知识手抄报比赛、小小地理学家评选等,不断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如在讲《印度》一节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风土人情,以欢快的印度舞蹈带领学生走进印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地理教学生动形象,那些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会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下变得浅显易懂。
如教学完地球仪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乒乓球动手制作一个地球仪,标出经纬度,并进行小组评比,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和周围生活环境相结合,从而构建开放的生态地理课堂[2]-[3]。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非常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紧密。初中地理教师要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教学生态课堂,让学生在生态教学环境中不断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淑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有效建构[J].地理教学,2012(12):51-52.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态度;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是中学阶段的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计算能力等,还要有敏捷多变的思维以及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等.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关注他们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另外,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学习态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基于以上原因,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一项教学工作.
一、认真审题是完成数学题的前提
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常常会因为审题不清而做错题,他们或者是把问题想得太复杂,或者是不注意题中隐藏的条件,导致不能正确解答问题. 虽然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但是我们也不要把数学问题想得过于复杂,要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答问题. 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认真审题,这是理解题意、正确计算的前提.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态度,要善于把握他们的思维,进而引导他们的学习. 比如,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就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使解题过程变得灵活多变,这样既能够降低应用题的难度,又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在应用题的众多解答方法中,画线段法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揭示应用题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容易,能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量关系,并能够找到解题方法. 再如,数学中的计算题,虽然计算题是比较基础、简单的题型,但是仍需要学生认真审题,并且要掌握审题的步骤:第一,审运算顺序,根据要求看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第二,审算式特征,看看需要运用已学过的哪些定律和法则来计算;第三,审能否运用简算方法. 有的题解答的第一步不能运用简算方法,但是可能会在第二步、第三步出现简算,这时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并善于用简便方法计算结果,提高解答的准确率和速度. 由以上可见,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可以使他们盲目、机械的学习转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二、耐心检验是解题正确性的关键
很多学生在作业或者考试中出现错误,不是因为不会做题,而是因为太马虎、太粗心,出现了一些低级失误,导致成绩不够理想.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几乎每名学生都遇到过,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做完题后要认真检查,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把这一点放在心上,他们认为简单的问题十拿九稳,不会出错,而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就成了阻碍成绩的“绊脚石”. 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耐心检查的习惯和态度,要引导他们随时对解题步骤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并改正,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 检验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检验方法,并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他们逐步养成耐心检查的学习态度.
三、质疑问难能产生前进的动力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包括很多数学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不可避免地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内容. 比如,有时候解答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往往会用到三四个公式和定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学过的所有公式、定理等. 然而,很多情况下,学生能够背出概念和公式,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困惑之处引导他们质疑问难,思考具体的运用方法,进而彻底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 不耻下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有了疑问他们才能够产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欲望和动力,才能积极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当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时,他们就能体会到质疑释疑后的成就感、喜悦感,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自主发现错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数学是一门需要计算的学科,也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从懂到会,难免会出现差错,而我们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出现的差错一定要非常重视. 因为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就是还没有弄懂的知识. 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发现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及时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 所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错误,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态度.
总之,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鹏程.小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的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篇10
论文关键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手脑相长》一文中指出:一个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一定要手与脑结成大同盟,然后,可以创造,可以发明,可以建设国家。陶行知强调手脑结合,其实就是既要让学生用脑去想,又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去做,从而达到手脑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如何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快速地发展,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做第一要务,时时想着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机会。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二单元《光的反射》一课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中安排了“制作简易潜望镜”这个动手操作题来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动脑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了解制作的要求。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初中物理论文,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这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而且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笔者在上前一节课时,特别播放了《猎杀U―571》中的有关片断,学生看了影片后更是群情激奋,大有现在就要动手的冲动。针对学生的情况,我首先要求学生们在制作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了解潜望镜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写出自己的设计、制作方案,准备好相关的制作材料;在制作课上,学生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制作材料。在制作之前,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自己的设计及制作方案,并针对制作方案清点自己的制作材料,看看是不是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通过讨论,学生大都能发现自己在设计上的不足,所带的材料也缺一少二的,但是一个小组内的材料都放在一起时,则所用到的材料都是齐备的,于是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这时不光是要求学生制作出一个潜望镜,还要求学生能尽可能地让自己小组制作的潜望镜外观尽量的漂亮,看到的视野尽量的大,看到的图像尽量的清晰。
二、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制作前,要让学生明白潜望镜制作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1、上下两块镜面要相对且必须平行;2、镜片和镜体要形成45度的夹角。
学生们明白了制作的要求后,便纷纷动手制作起来。由于学生带的镜片大都是从不同物体上拆下来的镜片,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方,各种形状的都有论文服务。制作出来的效果便各不相同:有的看到的是圆形的界面,有的看到的是方形的界面,而有的看到的则是三角形的界面,有的看到的界面非常小,有的看到的界面则比较大,学生相互看了之后是哈哈大笑。更有许多同学看着我大笑,我是一头雾水,想想自己的衣着没有什么地方不当的,也就不想了,只当是学生为自己的制作在发笑。之后我让各组学生汇报自己制作的的结果,有的说:我制作的潜望镜看到的只是物体的一部分;有的说:我制作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不怎么清楚;有的说:我制作的潜望镜看不到物体;还有的学生笑的都说不出话来。我也微笑着看着他们,直到他们平静下来并汇报完成。我说:“同学们初中物理论文,大家对自己的制作有什么感想啊?”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同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感想,听完之后,我又对学生们说:“你们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吗?”这时学生们都沉默下来,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时我提醒说:“同学们,如果把你们的潜望镜倒过来看,会是什么结果呢?”学生们一听,又来了劲,倒过来看之后,有的看到的界面没有变化,而有的则发生了改变:原来看到的是方形的,现在变成了圆形的,有的原来是三角形的,现在变成了圆形的了。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们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变化。我说:“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又沉默了。我说:“同学们,我们做潜望镜,不仅要能制作,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否则你只能制作别人设计的东西,而不能自己设计,最终只能是为别人打工,而成不了主人。”听了我的话,原本沸腾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学生都在低头深思,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大胆发言:“老师,我看到的界面没有发生变化,是因为我的潜望镜用的镜片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发生变化。”回答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把握,所以语言并不肯定,我给他鼓励,要求他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并详细地讲解光线的反射过程,学生们听了之后,一下明白了自己做的潜望镜看到的界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了,便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的镜片是两样的,一个是圆形的,一个是长方形的,圆形的镜片小,而长方形的镜片大,用圆形的镜片在上面,看到的就是圆形的界面,并且界面很小,而用长方形的镜片在上面,看到的就是长方形的界面,并且看到的界面比前一种要大。”……学生们纷纷发言,一时沉静的教室又沸腾了起来。
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初中物理论文,提高动手能力。
当学生安静下来后,我说:“谁能制作一个看到自己后面物体的潜望镜呢?谁又能制作一个看到自己左右两边物体的潜望镜呢?”听了我的问题,教室里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十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一片窃窃私语,却没有一个同学敢站起来发言的,一节课的时间也要结束了。这时一个比较急躁的同学一气之下把自己做的潜望镜一撕两截,小组的同学一看也急了,立即拿起来看看还能不能粘起来,不想粘起来了,从中举手说::“老师,李响把这个潜望镜撕了,我把它粘了起来,怎么看不到你了”这时我才明白学生之前为什么看着我笑,原来他们是把我当做他们的观察目标了,看到的便只有我的眼睛、头发、鼻子、耳朵……我说:“哪你看到了什么?”他说:“看到了李响的头发。”我说:“哪你想想是为什么?”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老师,你的三个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我说:“老师相信你明白了,现在下课的时间也到了,这三个问题就由你来回答同学们吧!”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拿起书本离开了教室,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周围立即围起来很多学生,教室里又沸腾起来了。
在这节科学课中,笔者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了潜望镜的制作,学生达到了动手锻炼的目的,同时也明白了潜望镜的原理;在课后,我们对学生制作的潜望镜进行评比,看看谁的制作最漂亮、谁的制作最实用等,使学生的动手热情得到了升华。
邮政编码: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