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星的剪法范文

时间:2023-04-11 19:3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角星的剪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新课程实施已有相当时间的今天,有些教师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了语法就等于学好了英语,许多课堂仍然热衷于语法条目的罗列讲解,割裂语言点,采用刻板、孤立、教条的句型操练及单句翻译方法,迫使学生机械地模仿、记忆。而有些教师走到了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在课堂上完全抛开语法教学,或者一带而过,以学生不断的错误作为代价,尽管部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用准确、丰富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运用。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促进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

语法是语言的产物,是对语言现象的总结和描述。我们发现,即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语法规则,他们也不一定能正确运用这些语法规则。学习语法是为了运用,而不是为了解释语法现象。语法的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的运用之外,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然后他们才会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

在任务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法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自然、主动、探究地接触、了解和习得语法,运用所学的语法表达有意义的思想。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进行交际活动的同时,学生需要适度地关注含有相关语法规则的语言表达,并在任务的结果评价中彰显语法的规则和功能。“语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更要使学生清楚形式的运用,赋予语法以交际意义。”[1]

二、 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基本步骤

1. 任务前

围绕任务的主题展示语法项目,学生初步感知。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内容:

(1) 介绍新的语言。这是任务前阶段的一个主要内容。

(2) 激活语言。任务前的活动不仅可以给学习者输入新的语言和语法知识,使之能重构语言系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多的是激活和调动已有的语言资源。这样有助于减轻学生认知上的困难。

(3) 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话题,理解任务的要求,增加其对于任务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使用语言的复杂度。

2. 任务中

确定内容合理、难度合适的任务,学生运用与所学语法相关的语言完成任务,巩固运用。

3. 任务后

根据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和结果展示中存在的语法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活动,学生内化提高。任务后的活动并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地表演,而是让学生独立、完整地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通过再次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也会更加清晰地建立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

概括说来,左岸语法,右岸学生,任务便是从中传递的桥梁。而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基本步骤中,任务中阶段又是任务这一桥梁的重中之重。语法教学贵在习得过程,学生能否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下习得语法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法教学的效果。在任务中阶段,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清晰的任务过程,有合作的任务平台,并有预期的任务结果。学生借助语言的形式、语法的建构,完成任务活动,促使语法教学更真实、更深刻,从而达到形式和内容兼具,知识和能力俱得。

三、 任务型语法教学任务中阶段的实践

1. 搭建支架,建构语法

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模仿与演练是常见的两种方式,包括学生在观察了任务之后,一开始也是有意无意地模仿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然后在同伴面前演练。但模仿绝不是语法学习的归宿或是机械的重复,无论语法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任务的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任务的目标。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可能用到的句型结构、词汇、固定的表达方法等,在以语法教学为目的的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有语言形式的支撑,还要提供任务建构的支架,这样才能保证语法教学的顺利开展。所谓搭建支架,简单说来就是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通过这种分步建构的方式,教师一步步撤去给学生的学习支撑(所搭建的理解支架),把任务逐步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语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Could I ...?”“Could you please ...?”时是这样设计的。

(1) 用以下问题与学生打招呼:Could I have your name? Could I make friends with you? Could I learn English with you? Could I borrow your English book? Could I share a chant with you?

(2) 与学生分享以下chant。

Could I have your names?

Could I make friends with you?

Yes, you can. Yes, you can.

Could I borrow your English book?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Sorry, you can’t. Sorry, you can’t.

(3) 展示该教师儿子Nemo的照片,并告诉学生“He is a polite boy. He can ask for agreement politely. He can do lots of chores around home”。

(4) 让学生猜测Nemo能做哪些家务。猜测的同时展示Nemo做家务的照片,同时提供以下有关做家务的英语让学生与照片一一对应: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fold the clothes, make the bed, do the dishes, do the laundry, water the plants.

(5) 按以下要求完成书面表达。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学生分别拿到客厅、卧室、书房和厨房四张照片中的一张,然后在组内用“Could you please ...?”提问组内同学能做哪些家务。小组合作后再把自己与组内成员的对话写下来。

在这样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所作的语用呈现就是为学生的语法输出而搭建的脚手架,其关键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语言之后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语言的语用内涵,并根据任务的需要组织语用要素,保证语法输出的正确性与得体性。[1]

2. 创设情境,激活语法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2]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很多学生对语法课不感兴趣,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采用了过多机械的练习方法,也就是过多地运用了显性语法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需求,教师应尽可能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来活化语法,让语法练习生动有趣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新学的语法项目转化为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的Section B时,设计了“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后回答问题”的环节。要回答的问题是:

(1) How is the weather in ...?

(2)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要用到本节课的重点语法——现在进行时。教师紧紧围绕本节课的语言目标,引用了一个来自于学校当地的某个场景片段。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亲切地融入情景的交流和反馈,活化了语法的操练。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就校园内正在发生的事情接受电视记者采访的小组合作任务。学生之间围绕现在进行时组织语言进行小组活动。

被采访的学生能够非常自然流畅地表达,因为这个创设的情境无须想象,它就在身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语法不再是标签,他们更加注意的是活动的内容和趣味,但他们训练和运用的恰恰又是语法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不知不觉地把所学的语法知识直接运用到英语的思维当中。就像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学生学习必须处于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丰富情景当中,既保证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又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空间。

3. 渗透情感,内化语法

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主张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近年来,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语法不是死的教条,而是可赋予生命和情感的分享过程。学习者只有融入真实、得体的情感,让语言学习成为动机的合理输出,语法学习才会落到实处,成为内在的需要和必要的储备。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的Section B时,设计了一个看图说话的任务。教师首先出示几张在遭受地震和海啸之后的日本受灾群众的照片,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语法——现在进行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教师给出了如下的开头和结尾:This is a report from Japan. After the earthquake ... I hope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can try our best to help them.中间部分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补充。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描述:

S1: The people are suffering a lot.

S2: The little girl is crying. She is looking for her mother.

S3: The people are waiting for food. They are so hungry.

S4: People have no home now. They are looking forward to living in a warm place.

这一张张图片激起了学生心底最深处的善良和同情友爱之心。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显然语法已不再是独立的规则和教条,而是成为学生抒感的媒介和自然状态下生活语言的输出。其实,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出示表现困难面前日本民众良好素质的图片,并继续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进行描述:Everything is in good order and well arranged. So many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 waiting in lines for a public telephone and consciously saving electricity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Hundreds of people are camping in the square and no one is smoking in the entire process. It ends without a piece of trash on the ground. They are all helping each other. 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让学生产生对日本民众良好素质的赞叹,又回归本课的语法功能,在情感渗透的过程中内化语法。

虽然,这并不是一堂纯粹的语法课,但教学中语法无痕、情感入微的任务设计无疑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它最终达成了任务与语法、学生与教师的多赢。

四、 结束语

任务型语法教学传递的是一种理念,它在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亦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课堂上我们应重视任务中阶段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习得并巩固语法知识,化解语法教学的困惑,让学生从“对语法望而却步”转变成“语法的亲近者”。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字根;拆字;简码;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819-03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能有一技之长更是必要的。那应该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和理解五笔字型、组织实施五笔字型的教学呢!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引入五笔字型的教学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条线索,给学生制定近期与远期实践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本人组织实施教学与实践全过程。

1 理论教学过程

1.1汉字的结构和字型

汉字的三个层次:笔画、字根、单字。

1)笔画是指书写汉字时,一次写成的一个连续不断的线条。五笔中的笔画只考虑其他的书写方向,不考虑长短,所以五笔中的笔画可以为5种:横、竖、撇、捺、折。如下

横1:笔画“一”,方向:左右;竖2:笔画“|”,方向:上下;

撇3:笔画“丿”,方向:右上左下;

捺4:笔画“丶”,方向:左上右下;

折5:笔画“乙”,方向:带转折。

2)字根与字根类型

① 字根:由若干笔画组合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这种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叫做“字根”。把这些字根分配在A~Y的25个英文字母键上。根据字根的首笔码的不同,又把这25个键分成了5个区。

横区(1):GFDSA,首笔为横,如 五 士 三 丁 七 等;

竖区(2):HJKLM,首笔为竖,如 上 虫 川 力 同 等;

撇区(3):TREWQ,首笔为撇,如 竹 斤 月 八 金 等;

捺区(4):YUIOP,首笔为捺,如 方 六 小 米 之 等;

折区(5):NBVCX,首笔为折,如 心 耳 臼 马 弓 等;

② 汉字字根类型:字根组成汉字时,按字根之间位置的不同可以把字根分为“单”、“散”、“连”、“交”四种类型。

单:字根本身就是一个汉字。如:王、目等。

散:构成汉字的字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相连也不相交。如:帅、胡等。

连:一个字根连一个单笔画。如“月”和“一”构成“且”等。

交:几个字根和笔画交叉套迭构成的汉字。如:“日”和“|”构成的“申”。

3)将字根按一定的位置组合、重叠起来,就构成了“单字”。

1.2 汉字的字型及拆分原则

1)汉字的三种字型:根据字根间的不同位置,可以把汉字分成三种类型左右型、上下型、杂合型三种,分别以数字代码1、2、3表示。

2)汉字的拆分原则:“书写顺序”、“取大优先”、“兼顾直观”、“能散不连”、“能连不交”。

① 书写顺序:拆分汉字时,一定要按照汉字的书写顺序拆分。例:“楼”字只能拆分成“木”、“米”和“女”。

② 取大优先:“取大优先”是指按书写顺序拆分汉字时,应该每次都拆分出一个“尽可能大”的字根。例“自”应拆分成“丿”和“目”。

③ 兼顾直观:为了照顾汉字的完整性和直观性,有时不得不忽略一下“书写顺序”和“取大优先”的原则,直观的去拆分汉字。例“国”字应拆分成“”、“王”和“、”。

④ 能散不连:拆分汉字时能拆分成散结构的就不拆分成连结构的。例:“占”字应拆分成“卜”和“口”。

⑤ 能连不交:拆分汉字时能拆分成连结构的就不拆分成交结构的。例“于”应拆分成“一”和“十”。

1.3单字输入编码规则

1)键名字的输入:在同一个键上的几个基本字根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字根,也就是键名字,共25个。把所在键连击四次就可以输入一个键名字。

横区:王、土、大、木、工;竖区:目、日、口、田、山;

撇区:禾、白、月、人、金;捺区:言、立、水、火、之;

折区:已子女又纟

2)成字字根:除了键名字外本身是汉字的字根称为“成字字根”。

成字字根的编码公式为:两笔画的成字字根:键名码+首笔码+末笔码+空格

例:“十”编码为:FGH+空格

两笔画以上的成字字根:键名码+首笔码+次笔码+末笔码

例:“雨”编码为:FGHY

3)键外字

① 由四个字根组成的汉字

输入方法:依次输入该四个字根的编码。

例:“副”拆分成“一”、“口”、“田”和“刂”编码为GKLJ。

② 超过四个字根的汉字

输入方法:取第一、二、三、末四个字根码。

例:“输”拆分成“车”、“人”、“一”和“刂”编码为LWGJ。

③ 不足四个字根的汉字

一个键外字其字根不足4个时,依次击入字根码后,最后补一个识别码,识别码是由末笔代号与字型代号组合而成的。

两个字根:第一、二字根码+末笔识别码+空格

例:“旮”拆分成“九”和“日”编码为VJF;

三个字根:第一、二、三字根码+末笔识别码。

例:“串”拆分成“口”、“口”和“|”编码为KKHK

交叉识别码:

左右型1 上下型2 杂合型3

横1 11G 12F 13D

竖2 21H 22J 23K

撇3 31T 32R 33E

捺4 41Y 42U 43I

折5 51N 52B 53V

对末笔画的规定:

①末字根为“力、刀、九、七”等末笔画为折。

②“进、逞、远”等带“辶”字与带“框”的“国、团、围”等字的末笔为被包围部分的末笔。

③“我、成、贱”等字的末为“丿”。

④单独点字:“义、太、勺”等,均被认为与附近字根“连”的关系,故为杂合型。其末笔代码为43(I)。

4)汉字简码输入

① 一级简码

输入方法:只要击键一次,再加击一次空格键。

一级简码如下:

横区:一地在要工;竖区:上是中国同;撇区:和的有人我;

捺区:主产不为这;折区:民了发以经;

②二级简码

二级简码:由单字的第一、二个字根码组成。

输入方法:前两个字根码再加击一次空格键。例:格:ST;

③三级简码

三级简码:由单字的第一、二、三个字根码组成。

输入方法:前三个字根码再加击一次空格键。

5)词语的输入

①二字词:输入方法:每个字取第一、二字根码,例:分别:八刀口力 WVKL;

②三字词:输入方法:取前两的第一个字根码和最后一个字的第一、二个字根码。例:电视台:日礻厶口个JPCK

③ 四字词:输入方法:每个字分别取第一个字根码。例:三心二意:三心二立 DNFU;

④ 多字词:输入方法:前三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分别取第一个字根码。例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古田方、CDLY

2 实践教学

五笔字型的实践教学本人主要实行三阶段教学。

1)敲击字母,熟悉键盘:这是打基础、练基本功的阶段,主要是认识键盘、记住各字符键位及每个键位上的字根、养成动作的准确性。

2)汉字的拆字训练:在学生熟悉键盘及字根表的基础上,开始讲解拆字,从汉字的结构开始,一直延伸到一级、二级、三级简码及词组的输入加上末位识别码。

3)强化训练:就是大量的键盘拆字练习阶段。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以教师讲的再多也不如学生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五笔的整个过程中“金山打字通2003”是不错的打字软件。它的六个模块中英文打字、五笔打字、速度测试这三个模块对于五笔字型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英文打字”我们可以用于五笔打字实践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它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学员对键位的熟悉和打字的速度。“五笔打字”可以用于实践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可以从字根到词语分级进行练习,并且有拆分及编码两种提示,有助于学员熟习汉字拆分原则,更有利于掌握难以拆分的汉字的拆分方法。“速度测试”可以用于第三个阶段,可以测试您录入的速度。有屏幕对照、书本对照、同声录入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可检测打字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畅.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200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新编五笔字型快速通》编委会编.新编五笔字型快速通[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 叶亚平,伍励涛.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研究现状;危害;防治

引言

光肩星天牛,又名亚洲长角天牛,隶属于鞘翅目天牛科,是重要的林业害虫,在3-5年内逐渐地将树木杀死,在我省发生很普遍,主要以幼虫危害杨、榆、槭、五角枫等木质部,受害树木易遭风折,树势消弱,发生严重时,可使树木枯死,成虫能咬食嫩枝、皮层和叶片,造成枝梢枯死。我们在五角枫上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现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成虫:体扁平,长12-21毫米,宽4-8毫米。底色棕红,或深或谈,被不太密厚的灰色绒毛,与底色相衬。前胸背板有许多不规则横脊线,并杂有粗糙刻点;中部前方有4个棕黄色或金黄色毛斑,处于不太显着的小瘤之上,排成一横行;侧刺突基部阔大,刺端很短,微向后弯。 每一鞘翅上各有两条深色而略斜的横斑纹,表面密布颗粒或粒状刻点,尤以基部及肩部较显着;还有稀疏的小圆斑点,以翅中央中缝区较多;翅端钝圆。

幼虫:老熟幼虫长而细扁,额上有8个具刚毛的孔排成一横列。触角2节,第2节为长方形,并着生一小圆锥形的透明突起。前胸前缘有一横列刚毛,前胸背板的后面,有两个非常粗糙而为红褐色的区域,同时具有多数散开的平滑斑点。无足。

卵:长5.5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

2.生物学特性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或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第二年4月气温上升到摄氏10度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从做蛹室至羽化为成虫共经历41天左右。6月上句开始出现成虫,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直到10月都有成虫活动。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7月、8月间为产卵盛期,卵期16天左右。6月底开始出现幼虫,到11月气温下降到摄氏6度以下,开始越冬。

3.危害规律

光肩星天牛在五角枫上的危害主要有: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树木干形及观赏价值,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造成树木死亡。初孵化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25-30天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虫道一般长90毫米,最长的达150毫米。幼虫蛀入木质部以后,还经常回到木质部的外边,取食边材和韧皮。成虫则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飞翔力不强,白天多在树干上交尾。雌虫产卵前先将树皮啃一个小槽,在槽内凿一产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内产一粒卵(也有两粒的),一头雌成虫一般产卵30粒左右。刻槽的部位多在3-6厘米粗的树干上,尤其是侧枝集中、分枝很多的部位最多,树越大,刻槽的部位则越高。

4.综合防治方法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确定治理措施。基本思路是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降低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进而逐步压缩发生面积和范围。 下面对这些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4.1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羽化的两个集中期(6月下旬-7月下旬),上午大多在树的背面集中产卵,成虫多活动于树干,中午时多爬到树冠枝叶茂密处停息,这两个时间段便于人工捕捉。

(2)人工击卵:在五角枫树干或枝干分叉处,找到光肩星天牛产卵刻槽,用木锤击杀卵或初孵幼虫。此法简单易行,在日常防治中效率高,防治效果好。

4.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啄木鸟是天牛的主要天敌,应积极保护和招引。一般在500亩林地中有一对啄木鸟,就可以抑制天牛的发生。

招引方法是:秋季在林地中每隔150米左右悬挂一个招引木。招引木应采用松软心腐的木段,长60厘米,粗20厘米,顶端钉一木盖,防止雨水流入。

4.3药物防治方法

(1)防止成虫:采用48%噻虫啉微胶囊800-1000倍液喷洒树干及大枝,毒杀成虫。

(2)防治卵及初孵幼虫:是毒扦防治。选取蛀道下端虫粪新鲜的2个排粪孔,清除虫粪后将毒扦插入,深度为3.5-5cm左右,或用80%敌敌畏、50%久效磷、辛硫磷,对硫磷10-20倍液灌注,然后用黏泥封住。这种防治方法在4月和9月幼虫活动盛期进行防治效果最好;二是树干涂白。在成虫羽化前(6月上、中旬),进行树干涂白。配方是:石灰:硫磺粉:水=10:1:40,混合搅拌均匀后尽可能把树干主枝涂白。

4.4营林措施

首先要及时剪除被害枝梢、死梢。当越冬成虫及新羽化成虫进行补充营养造成枝梢枯萎时,应及时剪除并烧毁,及时消除传染源,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危害。清理虫害木及灭虫处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组织专业队在冬季或早春统一伐除。

(2)将砍伐后的虫害木,及时集中烧毁进行灭虫处理。

(3)将虫害木清理后进行填空补缺,栽植一些抗性免疫树种,使林分逐步改造成结构合理的混交林。

4.5严格进行检疫

在光肩星天牛发生严重的地区要严格实行检疫制度,对外运的原木实行检疫,对有排泄孔和虫粪的要禁止外运,防止这些原木携带害虫扩散蔓延。

5.结束语

本文对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当然,本文介绍的都是一些传统的防治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将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1)首先需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的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害虫――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通过抗虫品种、栽培措施、水肥管理,将树木的防御、耐害、补偿及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状态。

(2)其次需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利用最新科技如遗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树体内,使树木对害虫产生抗性。

(3)需要保护和利用天敌,创造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有选择地施用农药及生物杀虫剂,对天敌进行人工繁殖和野外释放,扩大在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发挥它们抑制害虫的作用。

篇4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教学法;商务英语口语;中职

一、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复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一贯都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解决商务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注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处理日常商务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能力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重点。

但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商务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语法的掌握及词汇量的积累远未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读写水平尚可,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差。第二,受心理上的不自信因素制约,害怕在语言交流中出错误,不敢轻易开口。第三,受年龄和经历的制约,缺乏商务和商业领域的经验,创新思维不足。第四,英语水平个体问差异较大,缺少有效机制去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于此同时,目前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的制约。最重要的问题为教学方法上的不当。中国的英语教学长久以来都受到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传统教学法着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只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课堂教师“满堂灌”的状况仍然存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得到真正的调动。特别是在口语课中,学生得不到进行口语锻炼的机会,从而使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未得到确立。并且,口语教学脱离实际,缺乏语言情境。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英语口语的实践性更强,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的口语得到充分锻炼,才能将口语教学与实际生活可以相互融通。

目前这种教学现状已经引起很多英语教学者的重视,并且很多教师已经致力于改变目前的情况。任务型教学法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中职英语口语的教学课堂。

二、任务型教学法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

1、任务型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就是人们在娱乐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带有目的性的活动。Skehan(1998)对任务的理解作了五点定义。第一,任务以意义为主。第二,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第三,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第四,首先要完成任务。第五,根据结果评估任务。Nunan(1989)定义交际性任务是指在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或者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任务型教学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交际教学法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实际上蕴含了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论。第一,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学习过程,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第二,任务型教学法不主张直接呈现或讲解语法规则和语言形式,而是提供任务,任务中包含的问题则需要借助语言来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学习者积极地认知参与、在语言的使用中感悟其规则系统,发现、归纳、掌握、内化规则的过程。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建构主义认为社会互动促进语言习得。任务型教学法认为,学习者通过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获得该语言,而任务可以为学习参与者进行信息交换和意义协商等提供机会。这事实上就体现了社会互动理论的理念。(蒋华应,2011)

任务型教学法把课堂活动分成具体的任务,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任务型教学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习交际,并从更广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对话性互动,从而产生语言习得。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要亲身经历,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语言的真实运用性。任务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之一。(曹云,2009)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步骤

Will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明确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分别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前任务(pre-task)的概念是教师向学习者介绍主题和任务,并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任务环(task-cycle)是指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充分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指任务(task),即是学生执行任务,老师监督。第二是指计划(planning)。在此部分中,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第三是汇报(reporting),即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充当评委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是指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任务性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项教学目标演变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

3、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步骤(以Unit15 Price Negotiation为例)

第一阶段:任务前。

任务前阶段要充分把握好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不同角色分配。在这一阶段,教师负责宣布任务,把任务或者问题呈现出来,学生则要进行准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朝正题方向前进。而学生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搜寻和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准备好不同商品的目录,在完成任务中所需要的文件、文具等,为第二阶段做好铺垫。

如本单元的任务是关于丝绸衬衫的价格磋商,价格磋商是买卖谈判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给学生介绍此次磋商的主要内容、一般程序和将要达到的价格目标,以及在商务谈判中要注意何种技巧等,而学生则应根据此次磋商具体内容了解丝绸衬衫的特性,包装规格,如何进行报盘和还盘,贸易术语如FOB、CRF和CIF等,合同条款等商务知识和专业词汇。这个阶段的布置任务应注意可行性和真实性,教师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丝绸衬衣的产品目录,并打印出来,为第二阶段的任务实施提供一个真实的语用环境,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体现语言交际的交互性。

第二阶段:

任务周期。即任务进入实施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分组时教师应注意任务执行的可能性,在分配小组中,口语好的学生和口语差的学生相互补完成任务。口语较好的同学充当引导式的角色,而口语稍差的同学可以充当配合性的角色。在教室布置方便,要突破传统的教室摆放格局,如本单元的任务是价格磋商,可将教室事先布置为会议方桌的形式,给学生真实的商务谈判的气氛。这时,学生在课外准备好的资料将在任务中使用,而教师在此阶段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些重要信息和关键词语和句型,如询盘及还盘过程中涉及的词语及句型。小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各组汇报成果。

第三阶段:任务后。

任务后阶段是一个巩固提高阶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评估总结时,也要遵循此原则,学生各组之间可以互评,也可以组内互评,相互提出意见,在互评中学习彼此的长处。教师起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总结发音、语法、固定句型、谈判结果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成为评估主体,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本单元的价格磋商中,各组之间可以相互评价,找出哪个组的谈判最符合实际情况,最能达到商务关系双方共赢的局面。找出在谈判过程中可以加强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了价格磋商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我参与感。

三、在中职学校商务英语口语课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几点启发

1、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型教学法,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先呈现任务或者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知识技能的习得。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任务的设计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反馈者和评价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2、在创设学习资源和情境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精选教学任务,任务的内容尽量真实,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情景尽量真实,语言情景和形式要符合语言的实际功能和规律,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使其从中能体会到真实的任务情景和获得语言学习。

3、任务型的活动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兼顾程度不同的学生,不单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完成任务,程度相对差的学生也能胜任相应的任务。

4、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对课堂活动的安排技巧和掌控能力也很重要。在任务型教学课堂,相当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去独立思考,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及他们对整个任务的参与程度都是相当高的,对于个别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讲,要引导其尊重课堂上的秩序,对于参与积极性比较低的学生来说也是充分鼓励其参与其中。

5、实施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教师模式注重的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但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水平、知识领域、课堂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所以,作为教师本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结。

篇5

任务型教学法 理论基础 高校外语教学 改革实践

随着外语教育改革的发展,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交际任务型教学法是继翻译法、情景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以后20世纪80年展出来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一直备受国内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明确规定教师要“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把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培养综合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那么何谓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那些优势和特点?任务型教学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作为外语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和理解这些问题,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而最大化地实现外语课堂教学目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所谓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来达到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不仅吸纳了建构主义理论,同时也接受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集中体现了当代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是通过“同化”和“顺化”不断建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建构主义另一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语言发展是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总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交互合作性和建构性,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构建,并且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构建过程,也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而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正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这种宝贵的体验过程。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意义学习,即让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做中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接触、面对社会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中,让学习具有意义和价值。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将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和学术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源的供给者,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设计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只有弱化了教师权威的教学,才可能激发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情境扮演和真实交际问题解决之中,而且会使学生乐于通过小组和同伴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意义学习的效果。而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的概念就是“用语言做事”,让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解决真实交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3.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即为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习得称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第二语言习得。通过对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研究者们发现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输入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引起较大的反响。Krashen认为目的语的“内化”应以“输入”为前提,否则“内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概念。根据输入理论,只要第二语言习得者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能成功地习得语言。1992年,Long又提出让语言输入变得可以理解的另一条途径――互动协商。即当学习者在学习中对输入的内容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时,可以通过交际双方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反馈进行相互调整、修饰和协商,从而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输入的语言素材。根据此理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应该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做中学。

在输入理论之后,Swain又提出了著名的输出理论。Swain认为语言学了需要足够的语言输入以外,学习者还必须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即目的语输出的机会,才能实现语言习得。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要让输入的目的语应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水平,从而激活学习者的动机和参与意识,通过课堂的师生、生生的交际互动和意义协商对目的语输入进行简化和理解,内化到学习者的目的语系统之中。其次,任务的设计也要关注目的语的输出。在任务型教学的不同阶段,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真实的社会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意义关注,或通过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的语言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关注而让语言形式得以兼顾。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首先,任务型语言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不仅仅是单个的语法结构,而是综合的语段运用能力,以此达到交际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开放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有责任提供丰富大量的材料输入,但事先并没有固定答案,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呈现积极主动、合作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仍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有所改变,身为学习任务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也应与学生一起学习或向学生学习。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通过体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技能。在评价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评价、以及以人为本的全面评价。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培养学习者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遵循的原则是:互动交际原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原则,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相关性原则。上述各个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协调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法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了“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与传统的3P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传统语言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强调语言的结构,而忽视语言的功能。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样学生不可避免地既要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更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因为只有实现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学生才有可能完成任务。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多种学习活动、多种知识与技能、多种学习方式,因而它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有时代色彩的真实语言。

另外,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总之,任务型的语言教学在很多方面符合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同时有利于在切实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引入和倡导任务型教学对改变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部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进入了任务型教学的新阶段。

四、引进任务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理念或手段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并受其制约。任务型教学是在国外二语教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因此我们对任务型教学的借鉴应该是抓住其本质与合理内核,结合我国“国情、教情、生情”,合理取舍,而不应是形式上的盲目模仿。在引进和倡导任务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摒弃其他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第二,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合理取舍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与步骤。在任务的选择上,适当降低难度系数,增加可操作性。在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教师要勇于对教材实施改革,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方式上,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和使用语言,做到在交际中学会交际。在角色的选择上,教师要努力适应身份变化,争做出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务必使任务向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开放,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测试与评估上,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第三,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外语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合理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的最新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殷勤.现代外语教学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体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商务交往日益频繁、竞争日益增强,因此,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更多地注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商务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及《体验商务英语》教材的特色,试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体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高素质、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人才。

一、任务型教学

1.任务型教学概述。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任务型教学法特点。任务型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意义”是首要的,强调“任务完成”的有效性。学生在参与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更主动地调用所学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来完成任务,并通过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知识运用,因此,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任务执行优先于语言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某些学生在使用语言时因较强的自我意识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学生更关注交流中意义的传递,减少对形式的关注,因此,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交流的信心,并通过在不断的相对真实的活动中,更习惯使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体验商务英语》

1.《体验商务英语》概述。《体验商务英语》是由David Cotton、David Falvey、Simon Kent等商务英语教育专家联合《金融时报》编写,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的商务英语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编写风格独特、内容编排新颖、材料原汁原味、商务场景真实以及商务知识简明实用。《体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由《综合教程》、《同步练习》、《听说教程》、《教师用书》以及配套的录音带和录像资料组成。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即在体验中学习商务英语,进而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此教材《综合教程》为我院国际商务系所采用的商务英语基础教程。

2.《体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的主要特色。⑴将国际商务活动的真实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体验真实的商务世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缺少真实的商务活动,商务活动与英语教学不能充分融合,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这套教材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现状,以达到在体验商务中学习语言、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这一特色反映在选材上是丰富多彩的国际商务内容,涉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时代课题,如:全球化、国际营销、技术创新、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危机管理、电子商务等等。⑵角色扮演和案例学习将体验式学习引向深入。这套教材是任务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综合教程》的每个单元都有角色扮演和案例学习等交际任务。每个交际任务都以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为参照,交际任务目标明确,鼓励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复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融入交际活动之中。

三、任务型教学在《体验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优势和《体验商务英语》教材的独有特色为任务型教学法在《体验商务英语》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可能。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前任务, 即:任务设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等;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后任务:由分析(教师分析并评价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三部分组成。现以教材《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案例学习为例,阐述任务型教学在《体验商务英语》中的具体应用。

1.前任务, 即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

⑴需要的相关商务知识。本案例涉及到相关的商务知识是市场营销(marketing),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地点(place)。

向学生介绍并解释相关商务知识不仅有助于任务的完成,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介绍任务背景

Company

HFDP (a US food and drink company)

Product

Kristal (a bottled spring water)

Target market

People who want a healthy lifestyle

Promotion

Advertisement (in health magazines)

Slogan (There is no purer drink in

the world)

Label (the brand name in large black

letters and a picture of a waterfall)

Price

$3

Place

delicatessens and health food shops

Sales

60% below forecast

Market share

7%

⑶实施任务的步骤

a. 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该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将问题逐一列举并做记录。

b. 针对提出的问题讨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地解决问题,改善公司业绩,同时做好记录。

c. 小组向班级报告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在黑板上做记录。

d. 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同时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讨论分析后,找出公司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e. 教师分析并评价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2.任务环,即任务执行。执行任务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使完成任务过程尽可能贴近实际生活。强调意义表达、任务完成优于语言表达。另外,执行任务的方式有多种,如: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在本案例中应用的是解决问题这一方式。

3.后任务。分析并评价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最后指导学生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体验商务英语》作为一本商务英语教材,其体验式、任务式的教学活动模式是该教材的最大特色。因此,二者的有机结合必然会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学以致用,同时促进商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华:《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7.15。

[2]罗 虹:《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

篇7

摘 要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更加严厉,煤炭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内部增量不足、减收增支因素增多、煤价下跌、资金需要巨大等诸多困难与挑战的严峻形势下,煤炭企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始终将形势任务教育工作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予以强力推动,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方式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助力企业形成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凝聚起应对危机、推动企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合力和正能量。

关键词 形势任务 企业 健康发展

一、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是企业平稳发展的实际需要

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是煤炭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始终抓在手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特别是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的突变给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和观念与形势的不适应,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更加需要我们投入精力抓好抓牢这项重要的企业管理举措。

持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工作,是企业应对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需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干部职工必须对当前形势政策有一个科学的研判和把握,进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积极应对。不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消除盲目乐观思想,增强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

持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工作,是企业应对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战略遏制,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导致个别职工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爱岗敬业精神消褪,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意识淡化。这些思想观念与目前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极不相适应,必须通过持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正面引导,使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开拓奋进。

持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工作,是企业推动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形势任务教育,不仅讲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也要讲企业发展的优势,坚定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更要讲应对危机、推动发展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借助形势任务宣传教育这个平台,不断延伸内涵、拓展影响,将形势政策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干部职工把主要精力放到企业应对新形势的统筹部署上来,放到企业的重点工作上来,放在自身的岗位创效上来,从而从推动了企业内涵发展、转型发展。

二、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内部环境

稳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稳定干部职工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一)构建三个平台,让所有人员都参与

1.构建层层宣讲平台。在组织各级领导、政工人员广泛宣讲的同时,整合拓展落实教育工作的人力资源。组织专业人员讲,让安监人员讲安全、运销人员讲煤质、财务人员讲成本、技术人员讲创新,向职工交实底、亮家底;组织职工代表讲,让职工代表深入班组、宿舍,宣讲集团公司应对危机的思路、措施;组织职工家属讲,让职工家属深入一线讲心声、讲期盼、送温暖、送信心。

2.构建互动教育平台。要组织开展“全力创新发展,应对市场挑战”大讨论、内部市场化大讨论、内涵发展大讨论,让职工结合自身实际谈认识、讲体会,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参与。

3.构建新媒体平台。利用矿区内网、区队网站、QQ群、博客、手机短信等播发行业动态信息、宣讲材料、教育视频等,让干部职工随时掌握形势变化。还要建立企业“班子成员”QQ群,实现信息共享。

(二)注重实效,让所有机制都发动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的作用。在落实企业创新战略过程中,形成员工帮助计划、全员大沟通、“五小”工作法、虚拟社区管理、新媒体平台、大学生班组等多项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要把这些成果充分应用于实施形势任务教育。组织心理辅导讲师进行“企业有困难我该怎么办”“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投身应对市场挑战”等专题心理辅导报告;利用“虚拟社区”这一平台,组织社区片长、联络员将形势任务教育工作做到家庭,将教育对象由职工全员扩展到家属;利用千人沟通会、职工代表沟通会、区队沟通会、班组沟通会等,面对面解答职工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

2.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着力于具体实在、凸显特色、凝魂聚气,部署等方面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增强形势任务教育的厚度。开展道德讲堂、“读书一刻钟”、国学经典品读交流等活动。认真组织收看能源集团纪录片《路》和《超越之路》。

3.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以优秀榜样激励人教育人。启动了第二届“感动新矿”人物评选,层层选树爱岗敬业、危中求进、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典型。组织开展“青春榜样”优秀青工事迹巡回报告会。用典型实例启示人塑造人。

四、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为企业经济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形势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激发“人的潜能”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实现步步深化、以变应变、推动发展。

(一)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个性问题

让广大干部职工真正认清形势任务,这只是教育的第一个层次,属于共性问题。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行、推动发展的压力加大、中心工作举措的出台,思想教育进入到了“深水区”,如何因时因事、抓准抓具体地解决个性问题,成为思想教育需要破解的主要矛盾。要围绕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的深层次思想问题,突出强化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内涵发展意识等专项教育。在增强内部市场意识教育中,组织开展提炼和宣贯个性化理念活动。“干多少活、挣多少钱、多干多挣、不干不挣”、“拿材料当钱花、把设备当人待”;“不节支不降本、工资收入就亏本”等理念,成为企业的流行语和干部职工的自觉实践。

(二)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要坚持把教育激发出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上来,走“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均量高”为主要特征的新矿内涵发展之路,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通过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保持“人员零增长”,以及创新驱动和节支降本、提质增效劳动竞赛等,深入挖掘成本潜力。同时,采取“三支撑一强化”的营销策略,以低成本、适销对路和高质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作支撑,强化全员抢占意识,促进了产品销售。牢牢把握安全这条底线和红线,紧紧围绕“安全零死亡”,做到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动摇;不管生产任务多么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不动摇;不管资金周转多么紧张,始终坚持科技兴安、技术保安和安全投入足额到位不动摇等“七个不动摇”,使应对危机、内涵发展有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篇8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盈秋(1971-),女,辽宁走连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辽教发[2009]141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51-0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可见,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核心内容之一,而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获取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相关综合技能,从而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现状

(一)考核评价流于形式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应包括校内专业课的教学实训、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三阶段。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口号虽喊得轰轰烈烈,但全面涵盖三个阶段且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却几乎没有,仍没有脱离本科理论教学的藩篱。有些学院对校内实训的安排是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一周的实训,但在实训课堂上,指导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练习去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强化学生的技能,对学生的考核也只是让学生写一份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的优劣给出相应课程的实训成绩,并且此成绩还不列入期末成绩。校外实习更是弱项,所谓的指导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只是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的一份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考核评价的结果大多不真实。

(二)考核评价主体不全面

经调查,大多数学院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只是局限于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的主体具有单一性、片面性,没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这无形中增加了指导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权力和分量。校外实习的考核评价随意性更强,不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没有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单单根据指导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学生的实习报告考核学生,考核结果不客观。

(三)考核评价内容不全面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有的学院只是局限于校内实训,有的局限于校外实习,有的学院是兼顾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但考核评价的内容都很简单,只是根据实习报告给出考核成绩,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拓展,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关注。

(四)考核评价过程不到位

对于校内专业课的实训教学,很多任课教师按照给学生布置作业做练习的方式,以作业―答案为主线组织教学,实训内容对技能的强化不突出,教师监管松散,学生思想上不予重视。考核只注重结果的静态评价,不管学生上课与否、表现如何,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及格以上的成绩。而校外的实习,大多数学院虽然都会安排指导教师,但是有的指导教师根本不到现场指导,只以电话或短信遥控指导,对学生的这种考核与评价只停留在机制运作的基本层面,以学生的实习报告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没有深入地去考核评价学生。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纳托尔和克利夫特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即对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使被评价者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实现发展的目标。发展性评价是将学生自身进步作为评价标准,对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各方面的工作成就与过去状况进行比较,衡量其进步情况,以发展为导向,鼓励学生挖掘潜能,不断提升,从而调动各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对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不作过多要求。

(二)发展性平价的主要特点

1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性评价既要考察一个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更要关注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性评价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看到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改进建议,使学生认识不足,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发展性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上,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经常化、真实化、动态化。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而不再是对学生过去的绩效进行简单的优劣鉴定或评比。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以诊断、激励和改进为主,针对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分析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达到学生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并给学生以弹性、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3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成员。不能只依靠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指导教师、管理者等共同参与的多向交互活动评价。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体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并分析自身优势和差距,改进对策,明确努力的方向,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有积极的意义。

(三)实践教学发展性考核评价的原则

1 自我评价是整个多元考核评价的重心。发展性考核评价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多元化评价主体中的自我评价超出了以往评价的范畴,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被评价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评价者,这种转变体现了考核评价重心的转移,增加自我评价的比重,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评价态度。自我评价要贯穿于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运行程序为:自我诊断一自定目标一自求发展一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优化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

2 考核评价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动态全过程。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但是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尤其是实践教学更是如此。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更要致力于动态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评价渗透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这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本实习记录本和一个档案袋,将学生平时的实习作业、实习报告、查阅的资料、实赛、校外企业的实习表现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等材料放在档案袋中,

通过学生本人、实习小组组长、指导教师、企业专家等多方评价的方式,把评价结果记录下来。针对学生实习不同阶段的真实表现,教师再有的放矢调控学生的实践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不间断地修正并建构自身的实践技能。

3 考核评价要求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考核评价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重视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在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切勿过多强调共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标准,依据每个学生进步的程度对学生实行分层次的考核,不可实行“一刀切”,这有助于发挥学生潜能,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 考核评价力图做到客观全面。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要力图把实践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职业素质与发展目标等内容尽可能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要以实践笔试与实践操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践技能大赛与学生的日常表现有机结合,要体现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要突出学生评价的主动地位,强调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功能,发挥评价结果的反思与导向作用。这种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校内外实践操作的技能,掌握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会做人做事,这会为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发展性评价考核

(一)校内实训

1,单项技能。校内实训分模块化单项技能和系统化综合技能两部分,单项技能实训要按照课程的序化进行,以商务英语技能和国贸业务技能两条主线展开。大一学生侧重商务英语听说写、商务英语基本技能实训。大二学生侧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报检、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翻译等专业技能的实训。单项技能的实训可以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进行抑或结束后进行均可,但是对单项实训技能的考核一定要细化。制定考核细则,明确考核评价的方式、内容和主体;制定分阶段的考核标准,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实训作业、实训操作、实训探究、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细节量化考核和定性考核;制定学生成长考核档案,把不同阶段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记录并存入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不断完善;单项实训结束时举行单项技能大赛,把大赛获得的成绩等以一定的比例计入到实成绩中。模块化的单项实训成绩既可以30%的比例与70%的理论考试成绩一并计入到相关学科的期末成绩中,也可把实训成绩作为一门实践课单独列入学生的期末考核中,这就增加了实训成绩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会大大引导学生对技能实训的重视与操练。

2 综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是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个完整的工作场景的模拟商务工作室,用模拟商务活动情境和真实商务活动任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训练。在这个商务活动的工作过程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实训,注重各个环节的知识衔接以及关联性,确定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制定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标准。综合实训要进行两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制定综合技能标准,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要求各小组实训结束后以小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大赛,以检测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这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新旧知识有机衔接的能力,训练学生能独立系统地完成商务场景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能初步掌握外贸工作的技能和全部工作过程的思路。综合技能大赛要以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考核评价各小组的成绩,这能培养学生从“评价”中悟出如何“操作”的道理。综合技能的考核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平时的表现、学生努力进步的程度、最终的大赛表现以考核学生最终达到的技能标准。

(二)校外实训

1 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训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企业的工作是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轮训,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函电、贸易洽谈,商务资料翻译、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表格申报等业务,亲身体验真实的企业氛围,学会处理、解决企业生产及企业实务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只有通过校外实习这个大课堂才能得到锻炼。在职业场所中,学生不仅学会单项技能的熟练运用,又学会综合应用一系列相关的职业技能,因此校外实习是综合的、整体的、系统的。因此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评价,以考核促发展。校外实训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企业的考核评价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由学生本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及各实习小组组长组成,主要是校外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外实训考核要注重过程评价,企业的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以指正与引导,注重实习全过程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动态考核,采取平时工作考核和最终职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期结束,企业要以职场规范为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实习任务进行随机的职场考核以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再鉴于学生平时的实习表现进行量化评价。除此之外,学生也要对自己进行真实的评价,学校也要通过各种渠道获悉学生的表现而兼顾各种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平的考核成绩。

2 学生的职业素质。“德”意味着一个人的品质,也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由此可见,职业素质是衡量学生成才的标准。一个学生仅仅掌握了专业技能的操作还远远不够,对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就显得尤其重要。职业素质的考核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是否有组织纪律性,是否有诚信观念,是否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是否有良好的专业认知程度,是否有耐挫折的能力等;这些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关联不大,但这是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处事能力的一个标准,也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尺。

篇9

要确保职业教育主动、有效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彻底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渠道,这是破解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难题的必然选择。

一、精心策划,创新服务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探索、创新办学模式。要主动进取,积极发展与农村、涉农企业之间的交流,参与发展研讨,增进彼此的合作。一是要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模式、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模式和农业职教集团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诸如“校企合一”“半工半读”“教学班进村”等有利于教科农结合、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服务模式及机制。二是要以政府支持为依托,创新面向“三农”的培训服务方式,将短期培训与长期指导结合起来,将有偿与无偿培训、有偿与无偿指导结合起来,将近距离、面对面的培训、指导与远程的网络培训、指导、咨询结合起来。三是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基地+农户”的村校共建办学模式,通过校村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利双赢。

二、注重体验,创新服务内容

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更低,针对这一现状,要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特别注重体验,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一是招收有为农村建设做贡献意愿的学生,在方式上可采取“计划单列、基层推荐、单独录取、定向招生”的招生办法;或结合国家有关培养计划如“一村一名大学生”来实施。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布局特点,突出区域特色。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下基层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适用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新技术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培养学生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针对农村的社区管理能力和爱农、务农、兴农的思想,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广泛开展农民培训。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是直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职业教育一是通过国家实施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雨露计划”等项目培训农民;二是主动与政府联系、与农村合作,根据当地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针对农村经营大户和农村企业主开展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培训;针对乡(镇)、村干部开办乡村干部培训班,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等;还要针对农民现状和新农村发展需要,培训农民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应用能力等。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托国家实施的“阳光工程”开办技能培训班;要培养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维权意识,使农民工能够“进得城、干得来、留得下”;还可利用就业资源帮助农民工就业。

三、拓展方式,创新服务渠道

职业教育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要拓展特殊的服务方式。一是采用教师蹲点方式。学校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到乡村担任科技副乡长、村副主任或技术顾问,让教师走出校园,走近农民,深入农村。一名教师负责一片区域,将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技术带到农村。二是开展技术免费咨询。通过送科技下乡、开通免费“农技110”电话、农业技术知识讲座等活动免费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三是有偿技术服务。职业院校向农民传授技术或推广新品种,根据技术推广成本和农民受益情况,可适当收取技术服务费用,以实现技术服务的互利双赢,保持可持续性。在有偿服务中,职业院校还可与农村共建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二、三产业开发基地等,通过基地建设和运作,向农民传授、推广技术。也可通过与农村、农民实施合作项目,职业学校以技术入股,实现学校与农民的双赢。

篇10

1病人资料

4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42岁,平均20岁。病期1月天~10个月,平均3个月。在生殖器、会阴和部位检查见状或鸡冠状增生物,5%醋酸白试验阳性。皮损累及部位:32例发生于外生殖器,其中4例同时累及。另有8例单纯累及。病人根据就诊日期(单、双日)被随机分为2组。

2治疗方法

2.1冷冻治疗组(单日就诊组):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液氮直接按压于疣体表部或根部,当皮损完全结冰变白之后,视皮损大小、厚度、部位分别维持4~10秒不等。而后拿开棉签等其自然复温,反复冷冻3~4次即可。

2.2电离子手术治疗治疗机治疗组(双日就诊组):我们采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的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前局部常规消毒后。粘膜部位采用1%丁卡因棉片贴敷作表面麻醉;皮肤部位采用1%利多卡因侵润麻醉。然后选用短火,电压12~15V,逐个去掉疣体组织。

3疗效判定标准

病损处状突起变平坦,皮肤粘膜光滑,恢复正常者为痊愈。皮损缩小,疣体数目减少为有效。连续治疗2次无变化为无效。

4治疗结果

液氮冷冻治疗组2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6例(30%),经两次治疗痊愈10例(50%),有效4例(20%)。痊愈平均时间为18天。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组2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11例(55%),经两次治疗痊愈8例(40%)有效2例(10%),痊愈时间平均为10天。两组治疗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电离手术治疗机治疗组优于液氮冷冻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