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4: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申报工程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发〔2012〕89号)精神,为做好2012年度广州市轻工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式
今年广州市轻工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全面采用“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并通过该系统实行“在线评审”。请申报人及各有关单位登录广州考试信息网或中国广州人事网,点击“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审核和生成有关用表,并上传“证书、证明材料”。
二、受理材料时间、地点
受理材料时间为:2012年8月16日至2012年9月15日(办公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2:00-5:00)。
请各单位务必在上述时间内按照申报材料要求(见附件1)将材料报送至广州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地址:广州市小北路266号北秀大厦8楼815室)。
三、申报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
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高、中、初级资格条件(试行)》(粤人发〔2008〕185号)文件。
职称外语条件,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两个资格,市外来穗人员申报评审,公示要求等有关政策,依照《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发〔2012〕89号)文件执行。
根据资格条件的要求,论文和著作须公开发表或出版在具有CN刊号(国内统一刊号)及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可的ISSN刊号(国际统一刊号)的专业刊物,或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可的ISBN书号(国际统一书号)的出版物上,方可视为有效的论文或著作。
各有关政策文件可登陆广州考试信息网“职称评定”栏目的“政策法规”和“评审信息”中查阅。
四、面试答辩
根据《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高、中、初级资格条件(试行)》(粤人发〔2008〕185号)文件规定,取得非本专业或非相近专业学历(学位),或获得非本专业或非相近专业技术资格者,申报轻工高、中级资格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答辩。面试答辩的有关要求参照《关于在我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开展面试答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人社发〔2012〕87号)执行。
我中心在受理申报材料时,将书面告知申报人面试答辩预计时间。并在正式面试答辩前的10个工作日,通过广州市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等平台和途径,将面试答辩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有关要求通知申报人。申报人不按要求参加面试答辩的,视为自动放弃申报评审,其申报材料不再提交评委会评审。
五、论文鉴定
今年在轻工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评审委员会中开展论文鉴定工作,申报人须挑选两篇论文(著作)为代表作,并填写《论文鉴定申请表》(见附件3,可登录广州考试信息网“职称评定”专栏“下载专区”下载)。
六、申报及审核要求
(一)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对照省的职称政策和相应专业资格条件要求,认真、客观、如实申报,并按规定一次性提交全部申报材料(过后不补),送单位审核和公示。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应从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认真审查申报材料,同时登录“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核对申报人所提交的纸质材料是否与网上录入及上传的资料是否一致,并在系统及纸质材料的相应栏目中加具意见。
(三)申报人所属主管部门应从材料的数量、程序、条件等方面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同时登录“职称业务申报与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在系统及纸质材料的相应栏目中加具意见。纸质申报材料统一由主管部门密封后加盖骑缝章。
七、评审收费
评审费用按广东省人事厅《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2007〕35号)规定收取。
(一)高级评审费,每人780元(含论文鉴定费200元);
(二)中级评审费,每人450元;
(三)高级答辩费,每人140元(对需要答辩的对象收取)。
篇2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351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13年度建工城建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在企业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申报工程师资格,按照原市人事局、市经济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和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申报条件(试行)>的通知》(甬人专〔2010〕69号)执行。
(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建工城建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编外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1.正常申报条件
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者,可正常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2年。
(2)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2.破格申报条件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满3年不满4年,具备下列条件的2条及以上,可以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完成者;或获省厅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市级以上奖项(“甬江杯”、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市标化工地”等)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县级两项工程质量奖、标化工地的主要完成者。
(2)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市级以上(含建设系统)专业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或被评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指党委、政府颁发的奖项,不含年度考核优秀)。
(3)主持本单位相关业务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长期(指满10年以上)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并取得工程类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如二级建造师、二级建筑师等。
(4)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以上;或具有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申报人员,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工程师资格,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照甬人专〔2010〕69号文件执行。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甬人专〔2010〕69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继续教育按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72学时(含公共课和专业课)。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要求
凡破格申报、越级申报、直接申报、特殊申报的人员,均需参加评委会组织面试。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论文、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县(市)、区申报的材料需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市属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年度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备二寸正面免冠近照1张;
(三)《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五)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六)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七)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八)破格申报和特殊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特殊)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查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特殊)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九)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在甬工作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篇3
【1】高级职称聘任申请书我叫张春莲,于20XX年7月毕业于浑源师范,同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二十年,于20XX年9月评定为小学一级教师。现符合小学高级教师的申报要求,特提出申请。主要申请理由如下: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本人多次被评为省级、市级教学能手, 20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奖项和荣誉称号。
三、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从教二十年来,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多次讲公开课、示范课,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还在校内的评优课大赛上多次获得名次。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教学研究,写出了《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教学语言的语音美》、《作文教学要放射出人文情怀的光芒》等多篇论文。部分研究成果参加了全国巡展。
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脚下踏过的路已经演变成历史,今后我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努力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
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小学高级教师的申报要求,特提出申请,望各级领导予以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2】高级职称聘任申请书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叫张XX,女,汉族,大专学历,xx年参加工作,xx年8月取得了小学一级教师资格;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视校如家,从不迟到,旷、缺课,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言传身教,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宗旨,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爱心育人,教学成绩显著。现符合小学高级教师的申报要求,为此,特向学校领导提出申请。望领导予以考虑。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张XX
20xx年9月4日
【3】高级职称聘任申请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我是东辽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正式员工,20XX年7月,毕业于辽源市化工学校塑料工艺学专业,20XX年9月,参加了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函授学习,20XX年7月毕业。20XX年1月,晋升为环保工程师。20XX年,通过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20XX年,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我还多次参加了县里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均获得了结业证。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内蒙古环境科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等刊物上发表了环境保护方面论文3篇。
在晋升为环保工程师以来,本人能刻苦学习环保业务知识,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绿色学校创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各类规划、区划和计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全县污染源普查等工作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曾被环保部、省环保厅、县政府授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个人”、“全县生态县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另外,在全局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多年获得优秀。
对照文件要求,本人认为已具备了晋升高级工程师的条件,特此申请,望批准。
篇4
多年来,杨建成教授始终致力于纺织机械教育与科技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天津工业大学这一特色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方面,杨建成协助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帮助学生在企业实现“零距离实践”。近几年,杨建成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先后取得教改省部级成果 5 项,其中“以现代纺织机械设计工作室为平台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设计工程师”项目荣获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2009年杨建成主要参与申报成功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纺织机械及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由于表现突出,该实验室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实验室“新型纺织机械装备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2011年,杨建成参与申报成功了天津市2011“纺织工艺与装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纺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平台”。此外,他还于2011年作为主要参与者申报成功了首届机械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并担任该班班主任,积极为行业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
在科研方面,杨建成同样硕果累累,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1项,其中已授权12项,并且主要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碳纤维多层角联机织装备及技术研发”等重点项目。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杨昆目前主要从事纺织工程专业(针织与针织服装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同时也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经编分会委员。
从教多年来,杨昆教授坚持教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各级教研教改项目,其中主持完成了市级教研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 项,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改项目 1 项、校级教改项目 1 项,参加校级教改项目 1 项。作为针织系主任,他积极组织参加了“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申报和建设,并做好2011级实验班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组织工作。在教学方面,杨昆参加了“针织学”天津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主讲了经编的部分课程并配合课程负责人承担了部分教学(网络)资源的制作和整理工作;此外,还积极参加“针织学(双语)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基于多年的钻研,杨昆发表了多篇关于教研教改的论文,并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与宋广礼老师等共同研制的专业教学课件 ——《针织学》课件获得了国家教育部主持的课件大赛的理工组三等奖。近年来,杨昆积极参加建材建设工作,参加编写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等专著。
作为系主任,杨昆积极带领全系教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针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组织老教师对其进行“传帮带”,并在教学安排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使他们尽早承担相应的工作。
周永凯教授,工学博士,现任北京服装学院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学科带头人,教务处处长,长期从事纺织(服装)专业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尤其在纺织(服装)材料、服装工效学和轻化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多次承担国家科委、原纺织部、北京市教委等科研和教研项目。
周永凯教授自2003年起开始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至今主持教务处工作已有 8 年。在此期间,周永凯带领教务处同仁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使教务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虽然肩负着繁重的教务管理任务,但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周永凯教授从未给自己“减负”。他充分利用行政工作之外的时间,甚至牺牲周末时间,为学生授课。自2006年至今,已有 5 届近30名研究生师承他的门下。近几年,他还组织编写了《现代大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等教研成果专著和发表多篇教研论文。
科研方面,他带领本学科硕士点硕士生导师通过与行业联合开发项目,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与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充分利用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经费开展科研。作为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学科带头人,他带领科研团队承担和参与包括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横向研究开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50多篇,其中有1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编写(包括翻译)科技学术著作10余部。他本人在纺织材料的结构、加工与性能表征,服装舒适性与评价,汉麻植物的综合利用,高强阻燃抗熔融聚酰胺纤维及其开发与应用等学术领域也有诸多建树。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08年,周永凯作为“汉麻秆芯粘胶纤维生产技术”项目主要参加人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首都教育先锋管理创新个人;2011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李晓慧教授,1993年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技术经济专业硕士学位,自此就开始了她在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师职业生涯,目前担任北服商学院院长一职。任教以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培养工作,并承担了一系列教改及科研项目,曾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李晓慧教授先后承担了“市场营销管理”、“成衣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研究生12名,每年都能够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她将传授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紧密结合,注重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篇5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教学平台;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19-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选择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北石油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强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依托,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强、创新水平和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每年都举办院青年教师比赛课、创新开发设计竞赛活动。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科研型”、“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为青年教师将来能参与高级别科研课题的申报奠定基础,设立院青年教师基金。鼓励学生在青年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国家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强化青年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设立院级管理的青年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支持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获国家奖励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奖励。组织教师申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使多数教师能够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突出专业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应用物理学专业,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与创新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应用物理学专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优秀拔尖学生的选拔机制,为优秀本科学生构建学习平台。
2.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校企合作“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实行3+1培养,学生需完成分散在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以实践课为载体,不断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先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主讲教师,并以这批教师为核心,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工程经历的培训,通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载体、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等,培养专业教师工程经验。
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本科生教育中体现四个阶段培养:一年级“素质教育”,二年级“知识教育”,三年级“技能教育”,四年级“综合教育”。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导师注重道德引导、以“一对一的学习指导”为重点,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的能力,体现了师生互动、素质教育及“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的理念。通过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创设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较早地进入教师的科学研究,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五、加强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学科竞赛
1.作为工程技术与应用性都很强的电子类专业,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平台上丰富多种形式的实践条件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在专业舞台上一展身手。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开放式的实践项目,竞赛型、学术探索型、社会实战型、自我提高型等,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最佳环境和氛围,也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扩建现有的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使更多有意愿进入基地的学生能够有实践创新的环境。
2.平台向全校电子类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开放,可同时容纳约80人进行各类实验和技能实训。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构建以创新开发培养为主线、体现“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引导创新实践,提高基本素质”的实验实训体系,开设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自主创新型和“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多层次、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训。
3.结合“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开展研究生及优秀本科生助教、助研、助管的方法,弥补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的不足,也使优秀学生较早的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研究。
4.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学校和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申报专利,使学生较早的参与科学研究,从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5.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为配合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在实践平台架构、实验条件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将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6.在平台管理方面、实行全天候开放,除了正常教学学期外,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寒暑假期均实行轮值制度,保障各项课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7.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组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使每年报名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从以往比赛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以前有了大大提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这是学校的一个闪光点,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在外的形象。参加竞赛能够提高专业办学实力及声誉,同时能够加强同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主办学科竞赛。①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②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③主办东北石油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参加校“挑战杯”;④参加美新杯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⑤参加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⑥主办东北石油大学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⑦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8.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学院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对历届参加电子竞赛学生调查、参赛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实现了高薪就业。
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平台建设
经过多年与“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的科研、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于2007年校企共建了“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于2010年校企合作建成“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于2011年5月校企合作申报成功了省教育厅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学院将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1.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与校外基地科技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生产实际技术需求,加强横向科技合作。构建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实施的探索基地。使平台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基地,每年可接收150名本科学生进行创新实习实训;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已指导5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平台建设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3.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的实践基地。能同时容纳20名研究生从事论文研究工作,校外基地已为学院培养硕士生14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互聘兼职人员、实施“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
4.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近年来已有7名硕士研究生分配到大庆油田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工作,20余名本科生分到该公司工作。
七、结语
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了学风建设,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生源,其中参赛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实现了高端高薪就业。
参考文献:
[1]陈新华,等.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6).
[2]丁坚勇,等.建设高水平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C]//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3]郑双进,熊黎,黄志强,周丹.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高志凯,王定君.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1).
篇6
网络信息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过程监控管理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中国民航大学历来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以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观念及对其质量的责任感为基础,利用网络科学技术,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各个要素以及各个环节进行周期性的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其规范有序,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管理质量与效率。
一、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毕业设计是一项“教学时间长、知识综合性强、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环节,包括:题目申报,题目审核、师生互选、任务下达、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不同的管理要素、管理流程和工作重点,这些都增加了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师生互选环阶段的学生选题为例,可供每个学生选择的毕设题目平均为160个左右,3000个学生要完成自己的选题,就会产生480000种不同的组合。如果不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就很难提高学生选题的效率,也很难保证学生选题的公平性。因此,在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选题审批制度,提高选题工作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教学效果。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有的题目太窄,以致毕业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选题过于陈旧;有的选题学生不感兴趣,因为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对搞原专业的设计题目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只求通过。为了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选题的原则应为:①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研究内容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内容;②题目应尽可能多的选择与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鼓励与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选着对方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可少量选择满足教学要求的自拟题目。
指导教师确定选题内容后,将题目相关信息申报至信息管理系统,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批准通过后,才能供学生选择,对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及时反馈专家意见,要求修改或更换,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毕业生可以在选题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题目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不清楚的地方可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在选题阶段,按照个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指导教师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学生历年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适合题目的毕业生,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向选择。
三、建立开题论证制度,科学评审工作任务
开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的起点,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校坚持开展开题报告评审论证制度,设计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要求每位学生根据题目信息,开展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按照项目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主要设计思路、成果与形式等。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和学院领导小组分级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开题报告审核制度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题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法,为优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奠定了基础。
四、推行专项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监控督导
1.前期主要检查开题情况和学生任务落实情况。题目选定后,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了任务书,督促学生按时填写网络周志。学生根据任务书认真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度,编制完善开题报告,并接受指导教师及学院审查。
2.中期着重检查教风、学风和工作进度。校、院两级集中抽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教师指导进程和学生出勤及周志填写等情况。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或进度迟缓的学生进行了督促。各学院分别召开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情况,查找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学督导组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进度和质量等。
3.后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给出成绩后,经加权得出综合成绩。目前采取的比例是30%、20%、50%。各单位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小组,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按专业构成,一般3~5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做组长,成员在年龄上注重老、中、青搭配。发挥老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五、落实学生诚信机制,实行“二次答辩”制度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及检测结果处理办法》。
在答辩前期,对每个专业随机抽取10%的学生进行检测。针对第一次检测没通过的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修改后予以复测。复测合格可申请答辩。凡被抽到但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者、或复查仍达不到合格标准者,被取消6月(第一批)答辩资格。答辩结束后,对推优及申报参赛的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全部。
为进一步跟踪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和完成质量,评估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成果,学校建立二次答辩制度。所有被取消6月(第一批)答辩资格或6月(第一批)答辩不及格者,各学院可在7月组织完成第二批答辩。第二批答辩学生的论文必须达到合格标准且全部,否则无资格参加答辩。未通过者,只能延长学业,参加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本科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性全面考核,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选题质量、开题任务、专项检查、过程控制等环节综合考虑,形成校院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闭合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兴杰,梁志星,初晓,阎威.基于网络技术的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10-12.
篇7
关键词:OA;办公自动化;动态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746-02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JI Wei
(No.2 Middle School of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OA system (Office Automation), also called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The moment on the enterprise and institutions have de veloped the use of a practical technology, greatly enhancing the worker’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saves a lot of artificial and material cos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ASP and SQLServer OA system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briefly described.
Key word: OA; office automation; the concept of dynamic
1 OA办公系统概念
OA办公系统(Office Automation),又称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对于OA办公系统,并没有任何一个权威部门能够给出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义。因为OA办公系统是与计算机编程和网络通信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OA办公系统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任何时刻给出的任何定义都是已经或者很快过时的,因此,OA办公系统可以笼统的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OA办公系统是应企事业单位对无纸化办公需求的一种集中体现。把过去日常工作中的文件流转、事务申报等等事项,通过计算机,通过网络来实现,员工不必拿着厚厚的打印材料去不同的部门申报、盖章。
OA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功能也由原先的行政办公信息服务,逐步扩大延伸到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环节,成为组织运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同时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办公应用软件应具有更高更多的内涵,客户将更关注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内部各级组织、各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同、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为员工提供高效的协作工作平台。
2 OA办公系统需求分析
此次OA办公系统的设计是应某管道公司委托设计,,构建面向内部的企业门户,初步实现了员工访问企业信息和应用的统一入口。通过企业门户建设,整合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实现处级、站级的横向信息共享和统一访问,为员工访问企业信息和应用提供统一入口,使其成为一个企业知识共享的中心,提高企业对信息和应用的利用能力;建立企业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安全认证及统一身份管理等;通过OA升级和改造,优化完善OA系统各项功能,充分满足广大员工日常办公、协作交流的需要。
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1)系统管理:包括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
2)隐患跟踪:分为站级隐患、处级隐患、观察项、上报明年计划项。按期完成隐患进行隐患整改、隐患审核、隐患评估等功能;未按期完成隐患小信封提醒。
3)公文流转:包括发文、收文、公文传阅等功能。
4)车辆管理:实现车辆统一调度功能。
5)施工计划管理:实现对施工计划的统一管理功能。
6)物资管理:实现站场、科室物资集中管理功能。
鉴于论文篇幅,本文仅简要介绍系统管理模块和施工计划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系统管理模块
对本单位的部门进行管理,可增加或删除部门。当删除部门,该部门下的员工被作为“自由人”,可编入其他部门;
部门可进行分级,即可包含子部门;
部门中可设定职务。
用户管理:
新建、删除用户,为用户选定部门及职务;支持用户工作调动;支持用户身兼多职;
用户密码初始化,密码可修改。
权限管理:
系统默认权限为初始设定,管理员可进行修改;
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权限的调整。
日志管理:
任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均会被记录下来,供管理员查看;
可按时间顺序查看日志;
可分类查看日志;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功能可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当系统维护出现故障时,系统管理员可将系统恢复到最近备份数据当天的记录(数据自动备份的周期尽量短,最早的数据自行删除)。
自动备份功能,用户自定义备份日期和时间并指定备份路径,系统会自动将数据备份至指定驱动器;手工备份功能,用户可不定期的进行手工备份,可“一键备份”数据。
4施工计划管理:
施工计划分为周计划和月计划两种。该功能可实现施工作业计划的汇总:
1)各二级单位及各专业的工程师每周四12点前上报下周施工计划,超过12点,系统关闭。系统小信封每周三自动提醒(各站指定用户),填写提交完成后,填写人不得修改,需向施工管理员申请。内容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性质、是否影响供气、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联系电话等。
2)施工管理员可对所有的施工作业计划进行查看、修改,随时检查完成情况,并归档。超出结束时间的,系统自动在“变更原因”中修改为延期,管理员需重新填写“作业所需时间”(开始时间不变,结束时间顺延)。每周四12点后,小信封提醒审核。
3)对在计划时间内未完成的各项内容,各站及各专业要重新填写作业所需时间、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延期;计划管理员在确认无误后,提交河北输气管理处周施工作业计划。生产科计划管理员(设备专业工程师)施工计划管理员审核各专业及站场上报的周施工作业计划;
4)审核提交后,系统归档关闭,自动生成表格,确定保存位置,同时将自动生成表格转发到公司指定工程师(郭民),且小信封提醒将该表转发成功。各站、管道科、生产科各专业工程师填写施工作业计划提交后,可实现自动保存(以便今后查询),保存期一年,其它(综合表格、自动生成表格)保存期同为一年。
5结论
OA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最初的文档管理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化中心平台,可以说是完成了从一个士兵到将军的转变。目前对传统OA需求呼声最高的还是,希望能把OA扩展到手机上,公司管理者随时可以看到待审批事件。当然,这个转变从理念上说已经完成,但从应用上来说还刚刚开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OA平台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祁淑霞.企业OA系统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6(8).
[2]马振婴,郑磊.基于Lotus Domino/Notes与基于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平台OA系统开发技术的比较和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9).
篇8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18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XU Haixing, XU Peihu, YIN Yihua, LIU Xiaoping, HUANG Zhijun, MA Dinggu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dapt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ith the aim of training and bringing up a large number of strong adaptabi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compound talents, to accommodate the needs of society.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these objectives. In this paper, the reform and achiev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pilot class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has achieved some certain progresses. Training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f new outstanding engineer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项目,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①②③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支持下,锐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推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保证设定目标的实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实践管理体系。现小结如下:
1 成立“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基地”
学院以制药工程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化工制药以及学校优势学科平台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等措施,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快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我院与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 培养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我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及制药工程系主任和学科责任教授等专家学者和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管质量、生产和科研的领导组成,进行“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并负责制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在校企共同努力下,我校制药工程系“卓越工程师”从2011级起开始招生,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基地”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制药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数不多。目前,湖北省外有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大学等大学获批。湖北省内仅我校(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工程大学(全国最早创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获批。
2 整合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按照化工制药专业大类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实现培养目标,按照以知识点为主线,强调回归工程,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与修订,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在企业阶段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腾出空间。根据上述原则,我们系已聘任企业专家承担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新药研究概论、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医药企业管理、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6门理论课程的讲授,注重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大试点班的实习和实训教学,岗位实习增加至7周。
3 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实习实训相关
3.1 管理流程规范化
经过广泛调研,在学院和企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如下工作流程(图1)
3.2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
试点班的实习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我系实际情况,进行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修订,力求评价指标量化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表1)。根据考核指标体系,能对学生实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不断提高实践培养质量。
3.3 编制企业实习手册,实施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
我们按照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等的实习特点和目的,编写相应的实习手册,要求学生按规定记录实习情况,对具有加分性质的,要提供相应附件。所有实习材料有实习老师共同审核,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答辩。根据实习、材料展示和答辩情况,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对达到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综合教育实习证书”,并藉此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3.4 建设实训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我系各类实习虽然都选择在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制药企业培养学生,但是,合作企业多为制药企业,对药厂生产环境相较于其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效果大打折扣。④基于此,我们系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实训平台的建设。目前已搭建药物制剂中试基地,配备了药物制剂生产的一般生产设备。并购买安装了制药工程仿真实习教学软件,弥补实习实践教学的不足。该软件可以将网络虚拟和药厂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网上操作,完成相关制药单元操作、药品生产工艺、药品质量检验等相关操作,达到专业培养目的和要求。配合药厂实习实践,较好地完成了相关实践课程的讲授(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工程设计训练1、工程设计训练2和制药工程车间设计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5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积极争取学校及学院政策支持,加强与湖北省制药企业的合作,积极建立创新教育与实践培训基地,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性实验,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等。
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项目,由合作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拟定一些项目研究课题,并提供项目所需的仪器和原材料供学生选择。校企合作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组老师尽最大努力争取各种项目满足学生参与实验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和英语竞赛等。
近年来,我系本科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20余项,武汉理工大学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10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为本科生25篇),51人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得“挑战杯”全国三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杯3项;武汉理工大学创新杯30余项,以及其他奖励共计多项。
3.6 发挥导师制作用,实施小班管理和个性化培养
学校已从制药2011级起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学习,试点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为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我们将试点班编排成3~4个小班进行管理,每个班由一名导师进行“传道、授业和解惑”,加快学生全面发展。
试点班的教师实施聘任制,建立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为鼓励广大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卓越计划”,拟制定了新的考评政策,对工科专业的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环节的考核把握如下原则:(1)对青年教师提出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职称和岗位的评聘和考核由侧重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2)对优秀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3)学校选聘部分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科技人员、合作企业聘任的老师给予其相应的报酬和待遇。
综上所述,我系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培养体系。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期望我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后期建设中能取得更大成功。
湖北省省级教研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4112);和武汉理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w2014083)
注释
① 韩新才,王存文,闫福安.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9-61.
② 任福正,罗晓燕,唐S,等.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15.143:14-17.
篇9
关键词:通信工程;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模式
0 引言
为了适应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从事通信电路及系统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相关技术开发的高级应用人才,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创了“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理论+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和就业三个方面。
1 专业建设方案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安徽新华学院是由安徽新华集团2000年投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大学,于2001年设置了通信技术专业,2005年升为本科院校,2006年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为了加强专业建设,聘请知名院校和相关企业有经验的老教师、工程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担任各学科组带头人,指导年青教师进行学科建设。
2)构成新的课程体系。
基础课及素质教育课——突出素质教育实践课及实践;
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专业及选修课——综合运用实践教学安排,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加大实践环节。
在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作用的基础上,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成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
4)加速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
力争在3年内形成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能型”教师团队。
5)把“双证”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6)采用校企挂钩、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 专业建设实施
2.1 构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从事通信系统所必需的设计、实验、测试及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结构。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三大部分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及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时40%左右。第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40%左右。第三部分:专业模块课占总学时20%左右,包括专业核心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
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40%以上,强调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2 加速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在自编通信专业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使之更适合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在吸取和采纳优秀国内外教材的同时,鼓励教师编写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材。
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品牌,以校级优质课程为基础,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分批地达到优质课程标准。积极为申报通信专业精品课程充实资料,争取3年内实现通信专业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
2.3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
教师培养途径:
1)校内自我培养,分期分批进实验室锻炼;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同相关学校、研究所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
3)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申报教研、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4)重点培养年轻骨干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修措施,分期分批到相关院校、企业、研究所等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尽快挑起大梁。
5)加大引进高级人才力度,引进中青年业务骨干。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团队。
2.4 加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作用,保证各课程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100%,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99%。
2)减少验证性实验,加重设计性、综合性、系统性实验比例,提倡学生自行设计、安装和调试。
3)不断引进新的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手段。加快在电气智能教学平台、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上的二次开发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4)把相关课程(如高频电路)实践环节(收音机装配与调试)纳入劳动技能资格证考试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信息产业部“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证书考试,参加通信工程师考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办学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 继续完善校企挂钩、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积极推广“订单式”办学模式,加强同相关学校、研究所、公司及工厂企业单位合作办学联系。进一步吸收企业资金,完善场地建设。实现“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开辟更广阔的招生和就业前景。
3 专业建设成效
3.1 招生规模见成效
通信工程专业自2006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95人)以来至今已做到年年招生生源充足,报到率逐年递增。目前,在校生480多人。
3.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目前,本专业在职专业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已占100%,已培养副教授1名,讲师5名,教坛新秀4名,访问学者1名。绝大部分专职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可承担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多人多次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其中2人获两届第1名,1人次获得第2名,1人次获得第3名。
在学院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原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考取科大、工大、安大等学校的在职研究生已经圆满毕业,送到有关单位培训进修的老师都已学成归来。聘任了深圳讯方公司两名技术骨干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教学和毕业设计活动。同时聘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等大学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以校内为主,校企、校际结合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3.3 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几年来,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近10本;参与国内教材的编写已出版若干本。
2008年,“高频电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单片机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光纤通信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3.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自2008年建成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包含电工电子装配室、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电子线路自动化设计(EDA)实验室、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室)以来,2009年又建成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学习及相关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实训手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此中心现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了该实验实训中心的各项效益。
2013年,“安徽新华学院——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与上海大唐移动信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
良好的硬件设备、充足的资金条件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5 联合办学成效
2010年内本专业与讯方公司合作申报了光纤通信校级精品课程,派遣了3位教师赴深圳讯方公司培训,取得了“通信工程师证”,提高了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同时派遣了一个班学生赴讯方公司安徽分公司实习。之后与深圳华为、讯方、安徽电信合作开设“通信班”的计划相继实施。
2013年7月20日,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首期TD-LTE网络工程师培训班顺利结业。TD-LTE网络工程师培训班是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一,首期培训学员79名,在近两个月的模块化集中培训中,同学们展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每天日报、每周周报、每周五固定考试、两次考试不合格就淘汰。炎热的天气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没有让他们退缩,同学们自发的进行早自习、晚自习,QQ群里的专业讨论往往会一直持续到凌晨。最终,学员们在进行学校现有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TD-S和TD-L的原理与关键技术、高层信令等专业课程的培训,通过了一系列的考试及最后的答辩测试。
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接到了来自北京、浙江、陕西、河南、黑龙江等地多家公司的招聘电话,即将奔赴工作岗位。
通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通过信息产业部第十八鉴定站“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得到了鉴定站的好评。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已经全面开放,把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技术、通信网技术、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放在实训中心上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种“教学—实践”的零距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同学欢迎,激发了同学们参加“通信工程师考证”热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来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辛勤的劳动带来硕果累累:
2008年建成省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并获得“省级实验实训中心在建项目”。
2009年,通信工程专业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项目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项目。
2010年,“通信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探索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教研项目。“通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被评为省级一般教研项目。
2011年,电子通信工程成功申报校内重点学科。
2012年,省级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等项目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检查。申报教研项目校级立项3项(重点1项),省级立项1 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发表、交流论文8篇;参编教材1部;举行学术报告会5场,参加省内外学术论坛2次;6位教师参加物联网培训会、全国精品课程研讨会、特色专业建设研修班等。
3.6 人才培养成效
近几年来,深圳新天下集团、奥克斯集团、LG集团、安徽电信、深圳华为、深圳讯方等多个单位与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为他们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受到了他们的欢迎。通信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和录取率逐年增多,仅2011年就有7名学生分别被上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
在省内、国内各类比赛中成绩优良。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过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安徽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三等奖等。
4 结论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省教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扶持,离不开新华集团公司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信工程专业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2] 陶红,曲涛.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2(下).
篇10
1.1加大具有工科背景人才引进力度
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现有教师主要来自于全国其它农林院校,工程经验缺乏.为此,近年来,按照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学校大力引进具有工程背景且第一学历为全国重点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充实和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师资水平,保障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顺利实施.
1.2增强现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工科专业教师必须通过“两进、一培、一参与”制度(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课题)考核,获得“双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学校每年定期举行工科专业教师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不定期组织选派专业教师都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已有多名教师先后被环境类相关企业聘为研究员,既加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又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扩宽了教师科学研究视野;鼓励教师参与环境类的各项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污水处理工、水环境监测工等),参加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资格证考试,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1.3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业高管、工程师及技术骨干担任外聘教师
通过和环境类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吸引了一大批企业高管、工程师及技术骨干担任卓越班学生的校外导师,为学生上课、做报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训、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行这种“双导师”制度,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了平台,又极大的丰富了专业师资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
“卓越计划”的原则和特点是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为此我校积极采取措施构建高校与行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行业企业、比较分析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邀请行业企业资源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接地气.其次,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注重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通过实行双导师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两名导师指导,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主要由校内导师负责,到企业后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主要由校外导师负责.最后,通过和行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行业和企业考核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择优推荐就业.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监督、末端把关,确保“卓越计划”下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立“卓越班”学生的准入、退出及奖励机制
学校制订了《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卓越班”学生遴选办法》,以把好“卓越班”的入口关.遴选工作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二学期开学初(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采取自愿报名和课程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考核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确定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名单,严格控制“卓越班”的规模在20-30人,追求培养效果和质量.同时还建立了“卓越班”调整机制,每学年结束对“卓越班”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及思想道德表现等进行考核,将综合排名靠后的10%的学生淘汰进入普通班学习,同时在普通班中根据学生志愿择优选择不高于淘汰人数的学生进入“卓越班”学习.学校为“卓越班”学生提供了更多形式的奖励机制,在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各类奖助学金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向“卓越班”学生倾斜.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就业、优先推荐参加海外游学等活动.
4修改制订完整的“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