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原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9:0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归去来兮辞原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或植杖而耘籽的而:顺接(承)连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前后相继。出自《归去来兮辞》。
2、原文节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 通过插图预习课文
历年的高中语文教材基本都是图文并茂的,插图题材丰富,形式也变化多样,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插图可以直接将文字形象转化为视觉画面,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通过一幅精美的插图引出课文内容,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插图的重视程度不能低于课文内容,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插图的特点和优势,将其纳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那些难理解的意象。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先观赏插图来预习课文内容。
例如,学生在阅读《遭遇战争》这类记叙文时,就可以通过欣赏插图大致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和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三到五分钟的预习时间,指导学生要结合插图进行阅读。另外,学生在阅读游记类或写景类的散文时,也可以直接根据文中的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到一番美景。
《归去来兮辞》第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课本用问号,反问自己的成分居多;《辞典》用叹号,一种醒悟的成分为主。结尾几句课文标为:“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一个感叹句加三个问句,感叹后连续反问自己,那今是而昨非的感情喷薄欲出;而《辞典》中,“乎”字后标为逗号,另三个句子只在最后一个句子后标问号,偏重于陈述。
课本《水龙吟》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用问号,而《唐宋词鉴赏辞典》用叹号。课本《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后面用“叹号”,而《唐宋词鉴赏辞典》用问号。确实如钱钟书所言:“每踌躇于‘?’号和‘!’号之间。”
总之,即使是专家学者标注标点,也因人而异,并无统一标准,他们都是依自己的理解将“朦胧萌拆的一团”加以固定化、单一化。如果课文中保留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读诗词过程中有意识地突破专家标点的束缚,更好地个性化地读诗词,这对我们欣赏能力的提高不是很有帮助么?
其实,钱钟书先生对这段谈标点的文字是很在意的。在该文的后面,钱钟书有个“附识”,特别谈到了标点这段文字:“关于标点,我曾问过校点唐人诗集极精审的郑西谛先生,他也说确有此感。”或许钱钟书与郑西谛(郑振铎)的这种说法尚非公论,未成定论,然其中的启发性不言而喻。作为教材,把与上下文相关的内容删去,把对学生读诗品词有帮助的内容删去,应当是很不妥的做法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黄金中学(341000) 二、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在新课学习前,先从课文的插图上导入教学,通过这些插图,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然后提出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点的问题:同学们对冬天的印象一般是什么样的?大家从这幅插图中具体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眼中的冬天和我们眼中的冬天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多数学生能够踊跃地回答,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较为浅显,有的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较为准确地回答。这样在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兴趣点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插图进行阅读教学
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插图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尤其是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时,插图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落日》一文时,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落日”的景象,在教材配在文字旁的插图中,画家将文中的意象放大,将作者的想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在纸上。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看图,避免了单纯的抽象讲理,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一个知识点。
四、利用插图练习写作
看图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有趣味性的方式,而那些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可以用来做练习写作的对象。尤其是古诗词的插图,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依据插图练习写作,将诗词中的意象编织成全新的文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对诗人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总之,利用插图把写作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益处。
五、利用插图进行美育
很多插图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课文的内容,我们也能从中欣赏到独具一格的绘画艺术,有山水草木画、园林建筑画、人物肖像画、日常生活的图画等,都是能实实在在打动人心的作品。大部分插图都是出自大师的手笔,学生通过对这些插图的欣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六、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的是,文学艺术形象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它表达的是人的主观理想和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插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媒介,学生只有通过对插图的观察,按照文章内容,不断地想象、思索,才能真正回味出字句的含义,才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的内在美,才能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篇3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背诵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好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中最常见且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主要有:
(一)清理层次法
一个句群,总是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抓住了这个序,也就把握住了背诵的关键。叙述性文字,一般以时空为序,《归去来兮辞》第2段写“归园”,共24句,4句一个内容,行文按时空顺序:归途(舟遥遥)——抵家(“乃瞻衡宇”)——入室(“三径就荒”)——自酌(“引壶觞”)——涉园(“园日涉”)——盘桓(“云无心”)。把握住时空这一顺序,有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议论性文字,一般以逻辑关系为序。《劝学》第3段写学习方法,写法上三层并列对比论析:注重积累(“积土成山……故不积……”)——坚持不懈(“骐骥一跃……锲而舍之……”)——专心致志(“蚓……蟹……”)。把握住其内容和特点,同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
(二)字词提示法
熟记关键字词无疑可以提高背诵效率。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培养他们进行反复诵读的意志品质,并且增强前后勾连的意识。具体做法是:一般先选择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至完全取消提示,也就是让学生逐步“扔掉拐扙”独立行走。《寡人之于国也》第5段写“王道”初级阶段发展农、渔、牧生产的三项措施。关键词是“谷”、“鱼鳖”、“材木”。想一想,什么样的条件下谷、鱼鳖、材木不可胜食、不可胜用?这种情况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同时注意到排比、蝉联句式,这段文字便很容易背诵出来。《诗经·无衣》采用重章叠唱手法,文章处于同一位置的词分别是“袍”、“泽”、“裳”(衣服类名词),“戈矛”、“矛戟”、“甲兵”(兵器类名词),“同仇”、“偕作”、“偕行”(动作性短语)。熟记这些词语,在背诵第一章基础上背诵二三两章就容易了。
(三)把握句式法
古典诗文中常见特殊的句式,如对仗句、排比句、比喻句、互文句等。挑明句式的特殊性,往往能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登高》8句皆对。《滕王阁序》第3段“披绣闼,俯雕甍”以下写登阁所见远景,依次是:山原、川泽、闾阎、舸舰、云、彩、落霞、秋水、渔舟、雁阵。10句分写10种景象,皆用“四六”句式,熟记两两对应的5组意象,有利于记住原文。《阿房宫赋》末段由5句组成,除两个独词句(呜呼、嗟乎)外,另外3句是:一个判断句(也……非也)、一个假设句(使……则)、一个蝉联句(后人哀之)。把握上列特点,有利于学生牢固地记住此段文字。
(四)听写法
这是一种老方法了,但我认为今天依然还有使用它的必要。听写可以强化学生“身、手、脑”协同到位,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字词句篇。我的听写方法主要有:①生字生词的听写;②句子的听写;③对段落先听后写,也就是先听教师或其他同学读一段诗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写。这种方法既锻炼听,又锻炼记忆,还能锻炼动手写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一种检测手段。
(五)留空背诵法
所谓留空背诵,即是或教师领诵、或部分学生领诵、或教师发问以造成背诵的气氛和推进背诵的进程。如背诵《过秦论》中从地位、兵器、军力、谋略几方面比较陈涉义军与九国之师部分,师领诵:“陈涉之位——”学生背诵:“非尊于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师领诵:“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学生背诵:“非及向时之士也。”又如背诵《爱莲说》,教师可这样发问:“‘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那么作者周敦颐喜爱什么花呢?”学生答(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六)抄读背诵法
这是眼、口、手、脑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对于文章的字、词、句、段,做到眼看口念手写脑思,抄抄读读、读读写写,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短小精悍的片断和古诗、名句,通过抄写加强记忆,还可掌握一些难字的笔画与结构,便于准确地默写。如背诵律诗《锦瑟》、绝句《越中览古》等,就可以运用此方法。
(七)倒译文句法
提示译文,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达到促成记忆的目的。《离骚》末节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可以挫败?据译文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成诵:“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六国论》开头几句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打仗不得法,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就使国力削弱,(这是)灭亡的原因啊。根据译文,学生很容易背诵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避免译文过长,否则,不容易产生一一对应的效果。
当然,背诵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扮演角色法、板书介入法、再现画面法、比较异同法,等等。在实际的背诵中,常常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对于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另外,要围绕读背开展多样化的课内外诵读活动,如组织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看谁读得多背得多;也可以搞一些演讲比赛,背书有奖赛;还可以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诗文创作展等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声、色并茂,使诵读的形式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